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关注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配置各种医疗器械,以方便对家庭成员的简单管理。血压计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健康监测设备。
当前来讲智能血压计设备存在着电子设备的一种缺陷,那就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测量不准确、设备灵敏度和精准度下降的问题。
例如公开号为10603769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血压检测设备,其包括:光电传感器,其包括两个触头,该两个触头分别贴置于被测者同一手腕内侧或外侧位置,用于采集该被测者的脉搏波信息;控制器,其与所述光电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光电传感器所检测到的脉搏波信息,并根据所述脉搏波信息形成预定时间长度的脉搏波曲线;以及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与智能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以将来自所述控制器的包含脉搏波曲线的脉搏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设备。本发明的血压检测设备摆脱了传统血压计充气袖带的束缚,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无不适感且可实现血压的连续测量。同时,该发明还公开了基于上述血压检测设备的血压监测系统及其血压监测方法。
上述现有技术的智能血压计只可以进行用户的血压监测及数据传输,并不能对智能血压计进行监控,因此不能控制该智能血压计的精度问题,因此针对该问题需要提出一种实现对用户以及智能血压计的全方位监护并且能在实用智能血压计的情况下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监控,以保证更加精确的测量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血压计无法在用户测量血压时对本身设备监控,导致测量精确无法确定,发明公开的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及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及设备全方位的监控,让用户在使用智能血压计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监控,保证更加精确的测量。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包括步骤:
S1:接收测量开关开启信号,同时通过指纹识别装置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将采集的指纹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对该指纹信息与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匹配;
S2:将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对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判断采集的血压测量数据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S3:若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不在预设范围内,则进行预设预警并对异常状态进行对应的预设提示。
进一步地,骤S3包括:
S31:若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在第一预设条件下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进行用户血压第一预设预警,并进行用户血压第一预设提示;
S32:若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在第二预设条件下不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则进行设备第二预设预警,并进行设备第二预设提示。
进一步地,将设备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便于移动终端将所述设备信息录入至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并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以便于后台服务器判断所述设备信息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设备使用信息以及电量,所述设备使用信息包括设备使用起始时间、设备使用时长以及设备使用次数。
进一步地,
若采集的设备的使用信息超过第三预设使用范围,则进行第三预设预警,并进行设备第三预设提示;
若采集的设备的电量信息不在第四预设范围内,则进行设备第四预设报警,并进行设备第四预设提示。
一种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系统,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接收测量开关开启信号,同时通过指纹识别装置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将采集的指纹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对该指纹信息与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匹配;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对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判断采集的血压测量数据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预警提示模块,用于若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不在预设范围内,则进行预设预警并对异常状态进行对应的预设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测量开关开启信号;
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开启测量开关的用户指纹。
进一步地,数据发送模块包括:
血压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采集的血压数据至移动终端和后台服务器;
设备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设备信息即设备型号、设备使用信息以及电量信息至移动终端和后台服务器以便于移动终端保存该信息至用户个人体系账户以及以后台服务器对该设备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预警提示模块包括:
预警单元,用于若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或者采集的设备信息不在预设范围内进行预警;
提示单元,用于当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或者采集的设备信息不在预设范围内进行预警后进行对应的提示。
进一步地,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通过WIFI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和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智能终端(APP)、智能血压计、Web数据后台构建出三位一体的闭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通信,实现用户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监护,让用户在使用智能血压计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监控,以保证更加精确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为本发明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为本发明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的流程图三;
图4为本发明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如图1所示,本方法包括步骤:
S1:接收测量开关开启信号,同时通过指纹识别装置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将采集的指纹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对该指纹信息与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匹配;
S2:将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对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判断采集的血压测量数据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S3:若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不在预设范围内,则进行预设预警并对异常状态进行对应的预设提示。
具体来说:
首先识别用户以及将识别的用户与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匹配,即在识别的过程中,将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匹配,调取该用户的个人体系账户,以便于之后根据该个人体系账户进行数据的录入及调取以及判断。
识别用户并与个人体系账户匹配后,即可采集的用户的血压测量数据并发送至后台服务器,通过后台服务器对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精准的判断用户血压数据出现在不同范围时给定对应的预设判断。
后台服务器判断后,会确定当前用户以及该智能血压计的状态,并将该状态信息发送至智能血压计,智能血压计根据接收的当前用户以及智能血压计当前的状态,进行对应的预设预警并给出对应的预设提示。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识别用户指纹以及通过用户指纹匹配预设个人体系账户,根据采集的用户血压数据与个人体系账户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所述用户以及智能血压计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并根据所述异常状态进行对应的预警以及提示从而进行调整的测量精度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对用户全方位的监护,让用户在使用智能血压计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监控,以保证得到更加精确的测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如图2所示,本方法相比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法,本实施例还包括:
S31:若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在第一预设条件下不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则进行用户血压第一预设预警,并进行用户血压第一预设提示;
S32:若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在第二预设条件下不在第二预设范围内,则进行设备第二预设预警,并进行设备第二预设提示。
进一步地,将设备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便于移动终端将所述设备信息录入至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并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以便于后台服务器判断所述设备信息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设备使用信息以及电量,所述设备使用信息包括设备使用起始时间、设备使用时长以及设备使用次数。
进一步地,
若采集的设备的使用信息超过第三预设使用范围,则进行第三预设预警,并进行设备第三预设提示;
若采集的设备的电量信息不在第四预设范围内,则进行设备第四预设报警,并进行设备第四预设提示。
本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的具体方案为:
首先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进行用户个人体系的建立,建立过程中需要用户输入自己的个人真实信息,比如性别、年龄、身高等,该步骤即为建立预设个人体系账户;
然后智能血压计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程序与上述用户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进行绑定,即通过绑定将设备的信息记入账号中,如型号、信息、使用起始时间、使用时长、电量等;
本实施例中智能血压计的开关按键上内置指纹识别装置,当用户按下开关进行测量的同时,进行身份校验,即本实施例提供的接收测量开关开启信号同时通过测量开关上的指纹识别装置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该方案的设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开关开启的同时,智能血压计通过指纹的身份识别直接进行账号的匹配即将采集的指纹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以便于后台服务器对该指纹信息与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匹配,匹配后将用户测量血压过程中的测量的血压数据、智能血压计设备当前的使用情况等信息将一并传输到后台进行统计与分析;进一步地,也可以在智能血压计上设置感应的指纹识别装置,当用户接触到至智能血压计,即可识别接触的指纹信息。
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多重判断以保证设备的使用精准性,
第一,通过用户的血压测量数据,即每次在用户静息状态下进行血压值的测量,并在对应的个人体系账号中进行统计与分析,一旦在第一预设条件下即非同日两次及以上测量出的血压值在预设值以上则标示用户有可能是对应的高血压症状,则此时应该给予用户进行血压第一预设预警,并给予用户提示该测量血压用户血压较高,应对血压给予重视。
第二,用户测量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正常人的血压波动范围一般是在20—30,因此当用户在第二预设条件下,即平息状态下测量出的数值高于此第二预设范围,即上述正常人血压波动范围20-30,此时证明该智能血压计的测量不再精准,即产生设备第二预设预警,提醒用户进行设备排查、使用方法排查、静息状态排查等,以保证测量血压的精准性;
第三,通过对设备使用起始时间、使用时长、使用次数等用户使用行为习惯的记录,在后台服务器进行统计记录,接近或者到了期限给予用户对应的提示;
即若采集的设备的使用使用起始时间、使用时长、使用次数等超过第三预设使用范围,则进行第三预设预警,并进行设备第三预设提示,提示用户该智能血压计需要校准或者更换束臂带,从而保证该智能血压计的测量精度。
第四,每当设备使用过程中,实时监控设备电量,因为电子设备的根源,在电量减少到一定数值之后则会导致测量精度上的差异,即当智能血压计的电量信息不再第四预设范围内,就会发生第四预设报警,给予用户警示,表明该充电或者更换电池了;
其中对于第一、第二、第三中警示,需给予用户更换血压计的提示和建议,对于第四种,则提示用户进行电池更换或者充电的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方法及系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智能血压计、后台服务器构建出三位一体的闭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通信,实现用户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监护,从而实现智能血压计设备更加精确的测量。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系统,如图3所示,本系统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接收测量开关开启信号,同时通过测量开关上的指纹识别装置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并将采集的指纹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以便于后台服务器对该指纹信息与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匹配;
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以便于后台服务器对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判断采集的血压测量数据是否在预设范围内;
预警提示模块,用于若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不在预设范围内,则进行预设预警并对异常状态进行对应的预设提示。
具体实施系统实施方式为:
首先通过信息采集模块识别用户以及将识别的用户与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匹配,即在识别的过程中,将用户指纹信息,与预设建立的个人体系账户匹配,调取该用户的个人体系账户,以便于之后根据该个人体系账户进行数据的录入及调取以及判断。
识别用户并与个人体系账户匹配后,即可采集的用户的血压测量数据并通过数据发送模块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对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精准的判断用户血压数据出现在不同范围时给定对应的预设判断。
后台服务器判断后,会确定当前用户以及该智能血压计的状态,并将该状态信息发送至智能血压计,然后通过预警提示模块智能血压计根据接收的当前用户以及智能血压计当前的状态,进行对应的预设预警并给出对应的预设提示。
本实施例通过信息采集模块识别用户指纹以及通过用户指纹匹配预设个人体系账户,根据采集的用户血压数据与个人体系账户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所述用户以及智能血压计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并通过预警提示模块根据所述异常状态进行对应的预警以及提示从而进行调整的测量精度的系统,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实现对用户全方位的监护,让用户在使用智能血压计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监控,以保证得到更加精确的测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血压计的数据监测系统,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相比实施例三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测量开关开启信号;
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识别开启测量开关的用户指纹。
所述接收单元和所述指纹识别装置为信息采集模块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数据发送模块包括:
血压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发送采集的血压数据至移动终端和后台服务器;
设备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设备信息即设备型号、设备使用信息以及电量信息至移动终端和后台服务器以便于移动终端保存该信息至用户个人体系账户以及以后台服务器对该设备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预警提示模块包括:
预警单元,用于若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或者采集的设备信息不在预设范围内进行预警;
提示单元,用于当采集的用户血压测量数据或者采集的设备信息不在预设范围内进行预警后进行对应的提示。
进一步地,还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通过WIFI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和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智能血压计、后台服务器构建出三位一体的闭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通信,实现用户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实现对用户的全方位监护,让用户在使用智能血压计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监控,以保证更加精确的测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