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的托架.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00587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0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10543.6

申请日:

2009.01.05

公开号:

CN101980887A

公开日:

2011.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0R 7/04申请公布日:201102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7/04申请日:20090105|||公开

IPC分类号:

B60R7/04; B60R13/02

主分类号:

B60R7/04

申请人:

雷诺股份公司

发明人:

N·什奈昂; L·劳梅斯菲尔德; T·马绍

地址:

法国布洛涅-比扬古

优先权:

2008.03.27 FR 085196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于静;秘凤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附装到汽车的车架上的托架(1),该托架包括壳体(2)和加强件(5),该壳体限定包封,该加强件在该包封内附装到该壳体(2)上,以用于增强该壳体(2)的刚度。按照本发明,加强件(5)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15),该加强元件由与壳体(2)相同的材料制成并通过膜式铰接件(16)连接到该壳体,以便能在伸展位置和加强位置之间枢转,该伸展位置位于壳体(2)外部,以用于形成整个的整体托架(1),在该加强位置中加强元件(15)封装在该包封内部以用于加固该壳体(2)。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托架 (1), 该托架适于附装到机动车辆的底盘上, 该托架包括壳体 (2) 和加强 件 (5), 该壳体限定一包封, 该加强件在该包封中附装到该壳体 (2) 上并设计成加强该壳体 (2) 的刚度, 其特征在于, 该加强件 (5) 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 (15), 所述加强元件由与壳 体 (2) 相同的材料制成、 与该壳体形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膜式铰接件 (16) 连接该壳体 (2), 该 膜式铰接件使得加强元件 (15) 能在展开位置和加强位置之间枢转, 所述展开位置处于壳 体 (2) 的外部以便形成整个托架 (1) 的完整性, 在该加强位置中, 加强元件收回到包封的内 部以便加固该壳体 (2)。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托架 (1), 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强元件 (15) 都具有角撑架的形 状, 该角撑架具有连接凸耳 (19) 和紧固凸耳 (20), 所述连接凸耳从膜式铰接件 (16) 延伸, 所述紧固凸耳 (20) 从连接凸耳 (19) 的自由端延伸。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托架 (1), 其特征在于, 各加强元件 (15) 的连接凸耳 (19) 通过 相应的膜式铰接件 (16) 连接到该壳体 (2) 的界定所述包封的侧壁 (6、 7) 的下边缘。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托架 (1), 其特征在于, 当加强元件 (15) 处在其加强位置时, 每 个加强元件 (15) 的连接凸耳 (19) 都沿着它通过膜式铰接件 (16) 连接到其上的侧壁 (6、 7) 延伸。
5: 如权利要求 2-4 之一所述的托架 (1), 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强元件 (15) 的紧固凸耳 (20) 都包括一止动面 (21), 当加强元件 (15) 处于其加强位置时, 该止动面 (21) 抵靠由一 界定包封的壁 (10) 的内表面所支承的内壁 (18)。
6: 如权利要求 2-5 之一所述的托架 (1), 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强元件 (15) 的紧固凸 耳 (20) 都包括紧固件 (23), 当加强元件 (15) 处于其加强位置时, 所述紧固件 (23) 与配对 紧固件 (24) 相互作用, 该配对紧固件被所述由界定包封的壁 (10) 的内表面所支承的内壁 (18) 支承。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托架 (1), 其特征在于, 紧固件 (23) 由紧固孔 (23) 形成, 所述 紧固孔适于通过卡扣接合容纳一形成该配对紧固件 (24) 的可弹性变形的舌形件 (24)。
8: 如权利要求 2-7 之一所述的托架 (1), 其特征在于, 每个加强元件 (15) 的紧固凸耳 (20) 都包括紧固元件 (30), 该紧固元件 (30) 优选地由可弹性变形的舌形件 (30) 形成, 当 加强元件 (15) 处于其加强位置时, 所述舌形件 (30) 适于优选地通过卡扣接合与由底盘支 承的配对紧固元件 (31)- 优选地为紧固孔 - 相互作用。
9: 如权利要求 1-8 之一所述的托架 (1), 其特征在于, 该托架适于在驾驶员座椅和前排 乘客座椅之间附装到底盘上, 该壳体 (2) 包括界定包封的驾驶员侧壁 (6)、 乘客侧壁 (7)、 前 侧壁 (8)、 后侧壁 (9) 和顶壁 (10), 该包封适于封装变速控制机构 (3)、 手制动器 (4) 以及由 前述四个侧壁 (6、 7、 8、 9) 的下边缘界定的下部孔 (14)。
10: 如权利要求 1-9 之一所述的托架 (2), 其特征在于, 该托架包括两个加强元件 (15), 这两个加强元件 (15) 由彼此面对的两个侧壁 (6、 7) 支承。

说明书


用于汽车的托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架, 该托架适于附装到机动车辆的底盘上。背景技术
     这种托架 ( 通常用塑料制成 ) 的已知类型包括壳体和加强件, 该壳体限定一包封, 该加强件在该包封中附装到该壳体上并用来加强壳体的刚度。该加强件独立于该壳体制 造, 并且通常通过焊接附装到该壳体上。 这种托架成本较高, 因为它要求制造两个或甚至更 多 ( 如果有若干加强件的话 ) 独立的部件 ( 壳体和加强件 ), 并组装所有这些部件。成本与 存在制造托架所必需的各种不同步骤及管理这些步骤和部件有关。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补救上述缺点。
     按照本发明, 在上述类型的托架中, 加强件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 该加强元件由 与壳体相同的材料制成、 与该壳体形成一个整体并且通过膜式铰接件连接到该壳体, 所述 膜式铰接件使加强元件能在展开位置和加强位置之间枢转, 所述展开位置处于壳体的外部 以便产生整个托架的完整性 ( 整体性 ), 而在该加强位置中, 加强元件收回到包封 ( 容腔, 容 纳部 ) 的内部, 以便加固该壳体。
     因此, 按照本发明, 托架是例如通过模制以一个步骤制成的, 各加强元件均从开始 就连接在该壳体上。 因为加强元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由膜式铰接件形成, 也就是说, 由材料 的变弱的区域形成, 所以能通过模制来制造该托架, 每个加强元件都模制在一处于包封外 部的位置, 以便能将托架从模具中取出, 然后每个加强元件可以枢转, 以便占据它们在包封 中的加强位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具体特征和优点将在对实施例的说明中显而易见, 所述实施例作为 非限制性例子给出, 并通过附图示出, 在附图中 :
     图 1 是将用本发明的托架覆盖的部位的透视图 ;
     图 2 是本发明的托架从下面看的透视图, 加强元件处于展开位置 ;
     图 3 是类似于图 2 的示图, 其中加强元件处于加强位置 ;
     图 4 是安放在它所应用的部位的托架的顶视图 ;
     图 5 是沿着图 4 的直线 V-V 的剖视图 ; 和
     图 6 是沿着图 4 的直线 VI-VI 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 2 示出托架 1, 该托架 1 适于附装到机动车辆的底盘上。在本例中, 它适于附装 在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之间的托架 1。托架 1 包括壳体 2 和加强件 5, 该壳体 2 限定一包封, 该包封在本例中用于封装变 速控制机构 3 和手制动器 4, 该加强件 5 在该包封中附装到该壳体 2, 并设计成能加强壳体 2 的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 壳体 2 包括 : 驾驶员侧壁 6, 该驾驶员侧壁 6 适于放置在驾驶员的 座椅旁边 ; 乘客侧壁 7, 该乘客侧壁 7 适于放置在前排乘客座椅的旁边 ; 前侧壁 8, 该前侧壁 8 适于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附近 ; 后侧壁 9 和顶壁 10, 该顶壁 10 包括储物盘 11、 可供手制 动器杆 4 通过的第一通道孔 12 和可供变速控制杆 3 的通过第二通道孔 13。所述四个侧壁 6、 7、 8、 9 和顶壁 10 界定该包封。壳体 2 还包括下部孔 14, 该下部孔 14 由所述四个侧壁 6、 7、 8、 9 的下边缘界定, 并适于搁在底盘上。
     加强件 5 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 15( 在本例中为两个加强元件 15), 各加强元件 15 由与壳体 2 相同的材料制成、 与该壳体形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膜式铰接件 16 连接到该壳体 2。在本例中, 所述两个加强元件 15 被两个彼此面对侧壁 ( 在本例中是驾驶员侧壁 6 和乘 客侧壁 7) 支承, 并且它们自己也彼此面对。
     膜式铰接件 16 由材料的变弱的区域形成, 该膜式铰接件 16 使相应的加强元件 15 能在壳体 2 外部的展开位置 ( 见图 2) 和加强位置 ( 见图 3、 5 和 6) 之间枢转, 该壳体外部 的展开位置使得能实现托架 1 的整体性 ( 尤其是当托架用塑料制成时通过模制实现 ), 而在 该上述加强位置中加强元件 15 收起 ( 折叠 ) 到包封的内部, 并安放成加固壳体 2。更确切 地, 各膜式铰接件 16 使相应的加强元件 15 连接到相应侧壁 6、 7 的下边缘。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在各加强元件 15 处于它们的加强位置时改善托架 1 的刚度, 壳体 2 包括一固定 ( 止动 ) 结构 17, 加强元件 15 在该固定结构 17 处固定不动 ( 在本例中, 所述加强元件甚至附装到所述固定结构 17 上 )。在本例中, 固定结构 17 包括内壁 18, 该内 壁 18 由界定包封的壁 6、 7、 8、 9、 10 的其中之一 ( 在本例中为顶壁 10) 的内表面支承。该内 壁 18 由与壳体 2 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与壳体 12 形成一体。仍然为了改善刚度, 当各加强元 件 15 处在它们的加强位置时, 它们部分地抵靠它们通过膜式铰接件 16 附装到其上的侧壁 6、 7 的内表面放置。因此, 每个加强元件 15 都在界定壳体的侧壁 6、 7 和与该第一壁 6、 7隔 开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壁 ( 在本例中为内壁 18, 该内壁 18 由顶壁 10 支承并且基本位于支承 所述两个加强元件 15 的两个侧壁 6、 7 之间的中途 ) 之间提供机械连接。
     更确切地说, 每个加强元件 15 都具有角撑架的形状, 所述加强元件具有连接凸耳 19 和紧固凸耳 20, 所述连接凸耳 19 从膜式铰接件 16 延伸, 所述紧固凸耳 20 从连接凸耳 19 的自由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 这两个凸耳 19、 20 相互垂直。
     因此, 当加强元件 15 处在它的加强位置时, 连接凸耳 19 沿着侧壁 6、 7 的内表面延 伸, 该连接凸耳通过膜式铰接件 16 连接到所述侧壁 6、 7 上。类似地, 当加强元件 15 处在它 的加强位置时, 紧固凸耳 20 抵靠 ( 对接 ) 固定结构 17 的自由端。在本例中, 紧固凸耳 20 包括一止动面 21, 该止动面 21 抵靠位于内壁 18 的自由端处的对接面 22。为了改善托架 1 的刚度, 当加强元件 15 处在其加强位置时, 将紧固凸耳 20 附装 ( 也就是说, 锁紧 ) 到固定 结构 17 上。在这种情况下, 紧固凸耳 20 包括紧固件 23, 该紧固件 23 适于与位于内壁 18 的 自由端处的配对紧固件 24 相互作用。具体地说, 配对紧固件 24 由从对接面 22 伸出的可弹 性变形的舌形件 24 形成, 所述舌形件 24 适于卡扣接合到形成紧固件 23 的紧固孔 23 中, 该 舌形件 24 包括钩形自由端, 所述钩形自由端适于穿过相应的孔。
     最后, 为了防止加强元件 15 由于紧固凸耳 20 的长度 - 该长度略小于壳体 2 的宽 度的一半 - 而运动, 固定结构 17 在其自由端包括楔形肋 40, 紧固凸耳 20 的自由端 41 抵靠 该楔形肋 40 与之摩擦地接触。
     因此, 在本实施例中, 很容易产生特别坚固的托架 1 : 在将壳体 2( 包括内壁 18) 和 加强元件 15 所形成的一体组件从模具中取出之后, 枢转该加强元件 15, 直至其抵靠内壁 18 并且卡扣接合到该内壁 18 中。
     此外, 为了能将托架 1 紧固到底盘上 ( 在本例中, 紧固在两个前排座椅之间 ), 两个 侧壁 - 即驾驶员侧壁 6 和乘客侧壁 7- 包括开口 25, 该开口允许螺钉穿过, 所述螺钉还横穿 形成在底盘上 ( 在本例中形成在用于手制动拉索护套的止动板 28 的凸耳 27 上 ) 的配对开 口 26。此外, 为了改善刚度, 使得托架 1 能被连接到底盘上的螺钉还横穿附加开口 29, 该附 加开口 29 由相应的连接凸耳 19 支承, 并且当加强元件 15 处于加强位置时与开口 25 和配 对开口 26 对齐。
     最后, 为了能更容易将托架 1 附装到底盘上, 每个紧固凸耳 20 都包括紧固元件 30, 当加强元件 15 处于其加强位置时, 所述紧固元件 30 适于与由底盘支承的配对紧固元件 31 相互作用。在本例中, 紧固元件 30 由可弹性变形的舌形件 30 形成, 该舌形件 30 从紧固凸 耳 20 伸出并适于卡扣接合到形成所述配对紧固元件 31 的紧固孔 31 中, 该舌形件 30 包括 钩形自由端, 该钩形自由端适于穿过在止动板 28 上形成的相应的孔。
     因此, 在本实施例中, 很容易安排经过加固的托架 1 : 在各加强元件 15 固定在它们 的加强位置之后, 托架 1 可被方便地相对于底盘安放, 卡扣接合到该底盘中 ( 通过紧固元件 29), 然后拧紧 ( 通过开口 24 和附加开口 28)。
     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 它特别适用于通常安装在机动车辆的乘客车厢中的任何 类型的托架, 而不仅限于中心托架。加强元件的数量可以改变。各加强元件也可不包括可 供将托架紧固到底盘上的紧固元件 ; 它们可以等效地具有不同的结构 ( 与彼此垂直的两个 凸耳不同的结构 ), 尤其是可以具有单个凸耳。

用于汽车的托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于汽车的托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于汽车的托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汽车的托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汽车的托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0887A43申请公布日20110223CN101980887ACN101980887A21申请号200980110543622申请日20090105085196220080327FRB60R7/04200601B60R13/0220060171申请人雷诺股份公司地址法国布洛涅比扬古72发明人N什奈昂L劳梅斯菲尔德T马绍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代理人于静秘凤华54发明名称用于汽车的托架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附装到汽车的车架上的托架1,该托架包括壳体2和加强件5,该壳体限定包封,该加强件在该包封内附装到该壳体2上,以用于增强该壳体2的刚度。按。

2、照本发明,加强件5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15,该加强元件由与壳体2相同的材料制成并通过膜式铰接件16连接到该壳体,以便能在伸展位置和加强位置之间枢转,该伸展位置位于壳体2外部,以用于形成整个的整体托架1,在该加强位置中加强元件15封装在该包封内部以用于加固该壳体2。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0925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FR2009/05000520090105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18491FR20091001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101980892A1/1页21一种。

3、托架1,该托架适于附装到机动车辆的底盘上,该托架包括壳体2和加强件5,该壳体限定一包封,该加强件在该包封中附装到该壳体2上并设计成加强该壳体2的刚度,其特征在于,该加强件5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15,所述加强元件由与壳体2相同的材料制成、与该壳体形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膜式铰接件16连接该壳体2,该膜式铰接件使得加强元件15能在展开位置和加强位置之间枢转,所述展开位置处于壳体2的外部以便形成整个托架1的完整性,在该加强位置中,加强元件收回到包封的内部以便加固该壳体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架1,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强元件15都具有角撑架的形状,该角撑架具有连接凸耳19和紧固凸耳20,所述连接凸耳从膜式铰。

4、接件16延伸,所述紧固凸耳20从连接凸耳19的自由端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托架1,其特征在于,各加强元件15的连接凸耳19通过相应的膜式铰接件16连接到该壳体2的界定所述包封的侧壁6、7的下边缘。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架1,其特征在于,当加强元件15处在其加强位置时,每个加强元件15的连接凸耳19都沿着它通过膜式铰接件16连接到其上的侧壁6、7延伸。5如权利要求24之一所述的托架1,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强元件15的紧固凸耳20都包括一止动面21,当加强元件15处于其加强位置时,该止动面21抵靠由一界定包封的壁10的内表面所支承的内壁18。6如权利要求25之一所述的托架1,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强。

5、元件15的紧固凸耳20都包括紧固件23,当加强元件15处于其加强位置时,所述紧固件23与配对紧固件24相互作用,该配对紧固件被所述由界定包封的壁10的内表面所支承的内壁18支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架1,其特征在于,紧固件23由紧固孔23形成,所述紧固孔适于通过卡扣接合容纳一形成该配对紧固件24的可弹性变形的舌形件24。8如权利要求27之一所述的托架1,其特征在于,每个加强元件15的紧固凸耳20都包括紧固元件30,该紧固元件30优选地由可弹性变形的舌形件30形成,当加强元件15处于其加强位置时,所述舌形件30适于优选地通过卡扣接合与由底盘支承的配对紧固元件31优选地为紧固孔相互作用。9如权利。

6、要求18之一所述的托架1,其特征在于,该托架适于在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之间附装到底盘上,该壳体2包括界定包封的驾驶员侧壁6、乘客侧壁7、前侧壁8、后侧壁9和顶壁10,该包封适于封装变速控制机构3、手制动器4以及由前述四个侧壁6、7、8、9的下边缘界定的下部孔14。10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托架2,其特征在于,该托架包括两个加强元件15,这两个加强元件15由彼此面对的两个侧壁6、7支承。权利要求书CN101980887ACN101980892A1/3页3用于汽车的托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托架,该托架适于附装到机动车辆的底盘上。背景技术0002这种托架通常用塑料制成的已知类型包括壳。

7、体和加强件,该壳体限定一包封,该加强件在该包封中附装到该壳体上并用来加强壳体的刚度。该加强件独立于该壳体制造,并且通常通过焊接附装到该壳体上。这种托架成本较高,因为它要求制造两个或甚至更多如果有若干加强件的话独立的部件壳体和加强件,并组装所有这些部件。成本与存在制造托架所必需的各种不同步骤及管理这些步骤和部件有关。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补救上述缺点。0004按照本发明,在上述类型的托架中,加强件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该加强元件由与壳体相同的材料制成、与该壳体形成一个整体并且通过膜式铰接件连接到该壳体,所述膜式铰接件使加强元件能在展开位置和加强位置之间枢转,所述展开位置处于壳体的外部以便。

8、产生整个托架的完整性整体性,而在该加强位置中,加强元件收回到包封容腔,容纳部的内部,以便加固该壳体。0005因此,按照本发明,托架是例如通过模制以一个步骤制成的,各加强元件均从开始就连接在该壳体上。因为加强元件和壳体之间的连接由膜式铰接件形成,也就是说,由材料的变弱的区域形成,所以能通过模制来制造该托架,每个加强元件都模制在一处于包封外部的位置,以便能将托架从模具中取出,然后每个加强元件可以枢转,以便占据它们在包封中的加强位置。附图说明0006本发明的其它具体特征和优点将在对实施例的说明中显而易见,所述实施例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给出,并通过附图示出,在附图中0007图1是将用本发明的托架覆盖的部位。

9、的透视图;0008图2是本发明的托架从下面看的透视图,加强元件处于展开位置;0009图3是类似于图2的示图,其中加强元件处于加强位置;0010图4是安放在它所应用的部位的托架的顶视图;0011图5是沿着图4的直线VV的剖视图;和0012图6是沿着图4的直线VIVI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3图2示出托架1,该托架1适于附装到机动车辆的底盘上。在本例中,它适于附装在驾驶员座椅和前排乘客座椅之间的托架1。说明书CN101980887ACN101980892A2/3页40014托架1包括壳体2和加强件5,该壳体2限定一包封,该包封在本例中用于封装变速控制机构3和手制动器4,该加强件5在该包封中。

10、附装到该壳体2,并设计成能加强壳体2的刚度。0015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包括驾驶员侧壁6,该驾驶员侧壁6适于放置在驾驶员的座椅旁边;乘客侧壁7,该乘客侧壁7适于放置在前排乘客座椅的旁边;前侧壁8,该前侧壁8适于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附近;后侧壁9和顶壁10,该顶壁10包括储物盘11、可供手制动器杆4通过的第一通道孔12和可供变速控制杆3的通过第二通道孔13。所述四个侧壁6、7、8、9和顶壁10界定该包封。壳体2还包括下部孔14,该下部孔14由所述四个侧壁6、7、8、9的下边缘界定,并适于搁在底盘上。0016加强件5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15在本例中为两个加强元件15,各加强元件15由与壳体2相同的材。

11、料制成、与该壳体形成一个整体并通过膜式铰接件16连接到该壳体2。在本例中,所述两个加强元件15被两个彼此面对侧壁在本例中是驾驶员侧壁6和乘客侧壁7支承,并且它们自己也彼此面对。0017膜式铰接件16由材料的变弱的区域形成,该膜式铰接件16使相应的加强元件15能在壳体2外部的展开位置见图2和加强位置见图3、5和6之间枢转,该壳体外部的展开位置使得能实现托架1的整体性尤其是当托架用塑料制成时通过模制实现,而在该上述加强位置中加强元件15收起折叠到包封的内部,并安放成加固壳体2。更确切地,各膜式铰接件16使相应的加强元件15连接到相应侧壁6、7的下边缘。001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各加强元件15处于。

12、它们的加强位置时改善托架1的刚度,壳体2包括一固定止动结构17,加强元件15在该固定结构17处固定不动在本例中,所述加强元件甚至附装到所述固定结构17上。在本例中,固定结构17包括内壁18,该内壁18由界定包封的壁6、7、8、9、10的其中之一在本例中为顶壁10的内表面支承。该内壁18由与壳体2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与壳体12形成一体。仍然为了改善刚度,当各加强元件15处在它们的加强位置时,它们部分地抵靠它们通过膜式铰接件16附装到其上的侧壁6、7的内表面放置。因此,每个加强元件15都在界定壳体的侧壁6、7和与该第一壁6、7隔开一定距离的另一个壁在本例中为内壁18,该内壁18由顶壁10支承并且基本位。

13、于支承所述两个加强元件15的两个侧壁6、7之间的中途之间提供机械连接。0019更确切地说,每个加强元件15都具有角撑架的形状,所述加强元件具有连接凸耳19和紧固凸耳20,所述连接凸耳19从膜式铰接件16延伸,所述紧固凸耳20从连接凸耳19的自由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这两个凸耳19、20相互垂直。0020因此,当加强元件15处在它的加强位置时,连接凸耳19沿着侧壁6、7的内表面延伸,该连接凸耳通过膜式铰接件16连接到所述侧壁6、7上。类似地,当加强元件15处在它的加强位置时,紧固凸耳20抵靠对接固定结构17的自由端。在本例中,紧固凸耳20包括一止动面21,该止动面21抵靠位于内壁18的自由端处的。

14、对接面22。为了改善托架1的刚度,当加强元件15处在其加强位置时,将紧固凸耳20附装也就是说,锁紧到固定结构17上。在这种情况下,紧固凸耳20包括紧固件23,该紧固件23适于与位于内壁18的自由端处的配对紧固件24相互作用。具体地说,配对紧固件24由从对接面22伸出的可弹性变形的舌形件24形成,所述舌形件24适于卡扣接合到形成紧固件23的紧固孔23中,该舌形件24包括钩形自由端,所述钩形自由端适于穿过相应的孔。说明书CN101980887ACN101980892A3/3页50021最后,为了防止加强元件15由于紧固凸耳20的长度该长度略小于壳体2的宽度的一半而运动,固定结构17在其自由端包括楔。

15、形肋40,紧固凸耳20的自由端41抵靠该楔形肋40与之摩擦地接触。002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很容易产生特别坚固的托架1在将壳体2包括内壁18和加强元件15所形成的一体组件从模具中取出之后,枢转该加强元件15,直至其抵靠内壁18并且卡扣接合到该内壁18中。0023此外,为了能将托架1紧固到底盘上在本例中,紧固在两个前排座椅之间,两个侧壁即驾驶员侧壁6和乘客侧壁7包括开口25,该开口允许螺钉穿过,所述螺钉还横穿形成在底盘上在本例中形成在用于手制动拉索护套的止动板28的凸耳27上的配对开口26。此外,为了改善刚度,使得托架1能被连接到底盘上的螺钉还横穿附加开口29,该附加开口29由相应的连接凸耳1。

16、9支承,并且当加强元件15处于加强位置时与开口25和配对开口26对齐。0024最后,为了能更容易将托架1附装到底盘上,每个紧固凸耳20都包括紧固元件30,当加强元件15处于其加强位置时,所述紧固元件30适于与由底盘支承的配对紧固元件31相互作用。在本例中,紧固元件30由可弹性变形的舌形件30形成,该舌形件30从紧固凸耳20伸出并适于卡扣接合到形成所述配对紧固元件31的紧固孔31中,该舌形件30包括钩形自由端,该钩形自由端适于穿过在止动板28上形成的相应的孔。0025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很容易安排经过加固的托架1在各加强元件15固定在它们的加强位置之后,托架1可被方便地相对于底盘安放,卡扣接合到该底盘中通过紧固元件29,然后拧紧通过开口24和附加开口28。0026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它特别适用于通常安装在机动车辆的乘客车厢中的任何类型的托架,而不仅限于中心托架。加强元件的数量可以改变。各加强元件也可不包括可供将托架紧固到底盘上的紧固元件;它们可以等效地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彼此垂直的两个凸耳不同的结构,尤其是可以具有单个凸耳。说明书CN101980887ACN101980892A1/3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80887ACN101980892A2/3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80887ACN101980892A3/3页8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8088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