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管.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00581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04081.7

申请日:

2009.01.20

公开号:

CN101939674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B 6/00申请公布日:2011010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00申请日:20090120|||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00; F21V8/00

主分类号:

G02B6/00

申请人:

李康熏

发明人:

李康熏

地址:

韩国庆尚南道

优先权:

2008.02.04 KR 10-2008-0011150; 2008.04.30 KR 10-2008-004060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张敬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光管。本发明的光管包括: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106)的主体部(102)、和在上述主体部(102)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棱镜部(104),上述棱镜部(104)包括: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反射部(112);配置在上述主体部(102)和反射部(112)之间,并且横截面是根据光源的位置而决定顶角的大小、且将反射部(11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作为底边的直角三角形的角度调节部(114)。根据上述本发明,可克服只能将光源的位置设定在横截面的中心的限制,可提高制作效率,光管的内侧面除了圆筒形外,还可形成为多种形状,通过应用于广告牌及各种显示装置,可得到节电效果,具有可将光有效地传送到远距离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管, 包括 : 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的主体部 ; 以及在上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上 沿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棱镜部, 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部包括 : 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反射部 ; 以及配置在上述主体部和反射 部之间的角度调节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角度调节部的横截面是斜边与上述主体部接触, 并且上述主体部和反射部之间的 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而决定的直角三角形。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角度调节部的横截面是与上述主体部和反射部接触的两个边的长度相同, 并且上 述主体部和反射部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决定的等腰三角形。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顶角的大小与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平行于上述光管的横截面行进并入射到上 述主体部的内侧面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顶角 (G) 满足数学式 在这里, G 表示上述顶角, n 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 E 表示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平行 于上述光管的横截面行进并入射到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时的入射角。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管还包括改变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的颜色的滤光部, 上述滤光部包括 : 反射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的反射镜 ; 配置在上述反射镜的前面, 并具备一个以上的着色层的透光性的滤色器 ; 以及 使上述滤色器旋转的电机。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心形成为多角柱形状。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部满足数学式 L = h tan[arcsin(n sin(G+k)-arcsin(n sinG)], (G = 0, k, 2k, 3k, ..., ), 在这里, G 表示上述顶角, L 表示顶角为 G 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度, h 表示从上述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n 表示上述光管 的折射率, k 表示任意的有理数。
9: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心形成为圆柱形状。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部满足数学式 2 (G = 0, k, 2k, 3k, ...), 在这里, G 表示上述顶角, L 表示顶角为 G 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度, r 表示上述空心的横截面的半径, n 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 k 表示任意的有理数, h 表示从上 述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11: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心的横截面是结合两个相同的圆弧的图形。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棱镜部满足数学式 (G = 0, k, 2k, 3k, ...), 在这里, G 表示上述顶角, L 表示顶角为 G 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度, r 表示上述圆弧的半径, n 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 k 表示任意的有理数, h 表示从上述光源到 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13: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光管, 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心的横截面是两个相同的圆弧和两个相同的直线分别面对而结合的图形。 3 101939674 A CN 101939677 说 明 光管 书 1/18 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管, 尤其是涉及利用内部全反射的光管。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 光管是为了以较少的损失将从光源产生的光传送到远距离, 或者将 装饰用等功能性光有效地分配到较宽的区域而使用的光学部件, 也被称为光导管 (light conduit)、 导光管 (light guide) 或光管路 (light tube)。 [0003] 上述光管的结构物由透明的聚合物构成, 包括由细微的结构物进行结构化而成的 外面和具备对应于该外面的光滑的内面的管状的壁。而且, 上述结构化而成的外面由沿上 述光管的长度方向延长的多个相同形状的线形棱镜构成。 [0004] 上述光管通过内部全反射使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入射到上述光管的光线行进, 从 而使上述光线从上述光管的内部传送到远距离。 [0002] 图 1 至图 3 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光管的图。 [0006] 图 1 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圆筒形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 图 2 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光管中内侧面为平面时的光线路径的放大剖 视图, 图 3 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四角柱形光管中产生全反射的范围的剖 视图。 [0007] 参照图 1, 就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圆筒形光管 100 而言, 光源 12 位于横 截面的中心。从上述光源 12 产生的光线 14 以放射形行进, 并与上述圆筒形光管 100 的内 侧面形成 90°的角度。从而, 上述光线 14 的入射角与上述内侧面的法线所形成的角度为 0°而不发生折射, 而是进入三角棱镜 16 的内部。而且, 进入上述三角棱镜 16 的内部的光 线 14 在三角棱镜面 18 进行内部全反射而改变路径。重复这种过程, 光在上述圆筒形光管 10 的内部以较少的传送损失进行传送。 [0008] 此时, 如果上述光源 12 位于偏离上述横截面的中心的位置, 则由于在上述三角棱 镜面 18 未发生全反射, 从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线的量增多, 传送效率会降低。 [0009] 另外, 下面说明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光管的内侧面为平面时, 不发生 全反射的范围及其原因。 [0010] 参照图 2, 光管内侧面 20 的法线 22 和入射的光线 14 形成角度 A 的情况下, 根据斯 涅耳定律, 由下述的数学式 1 算出角度 B。在这里, n 表示光管的折射率。 [0011] 数学式 1 [0005] [0012] 而且, 若角度 P 为 90°, 则无论角度 A 为任何值, 角度 D 均为 135°, 因此, 三角棱 镜面 18 的法线 24 和上述光线 14 所形成的角度 C 等于 45° -B。 [0014] 而且, 由于上述光管的折射率为 1.57 时, 临界角 θc 为 39.56°, 因此角度 C 为 39.56°以下时, 上述光线 14 不发生全反射, 而是向外部射出。 [0013]

说明书


从而, 由下述的数学式 2 可知, 上述光管的折射率为 1.57 时, 若上述光管内侧面 20 的法线 22 和上述光线 14 所形成的角度 A 在 8.56°以上, 则上述光线在上述光管内不发生 全反射, 而是向外部射出。

     数学式 2
     参照图 3,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四角柱形光管的情况下, 只有从位于 横截面的中央的光源 12 与上述光管内侧面 20 的法线 22 形成 8.56°以下的角度而入射的 光线才发生全反射。从而, 只有在与上述光管的内侧面 20 的法线 22 形成 8.56°以下的角 度的区间 26、 28、 30、 32 发生全反射, 在除此之外的区域, 如光线 I, 向外部射出。从而, 在根 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光管的内侧面为平面的情况下, 从光源产生的光线不能在光 管内连续发生全反射并行进, 而是向外部射出。
     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
     即, 光管的内侧面为圆筒形的情况下, 如果光源的位置从上述光管的横截面的中 心偏离, 则由于在上述光管的内侧面发生全反射并行进的光线的量急剧减少, 因此存在不 能自由地设定光源位置的问题。
     而且, 在现有技术中, 光管的内侧面为多角柱的形状的情况下, 由于用于使从光源 产生的光线发生全反射并行进的入射角的范围变窄, 因此, 存在不能有效地传送光的问题。
     而且, 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荧光灯广告牌的情况下, 由于为了荧光灯的均匀的光分 散, 较多量的光被表面装饰板吸收而被消耗, 因此存在浪费电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问题而提出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 供可以有效地传送光、 并可以自由地设定光源位置的光管。
     而且,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内侧面不形成圆筒柱的形状也可以有效地 传送光的光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光管包括 : 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的主体部、 和在上述 主体部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棱镜部, 其特征是, 上述棱镜部包括 : 横截面为等 腰直角三角形的反射部、 和配置在上述主体部和反射部之间的角度调节部。
     这时, 上述角度调节部的横截面可以是斜边与上述主体部接触、 并且上述主体部 和反射部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而决定的直角三角形。
     而且, 上述角度调节部的横截面可以是与上述主体部接触的边的长度和与上述反 射部接触的边的长度相同、 并且上述主体部和反射部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决 定的等腰三角形。
     而且, 上述顶角的大小可以与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平行于上述光管的横截面行 进并入射到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
     另外, 上述顶角 G 满足以下数学式。
     在这里, G 表示上述顶角, n 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 E 表示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 平行于上述光管的横截面行进并入射到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时的入射角。
     而且, 上述光管还包括改变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的颜色的滤光部, 上述滤光部包 括: 反射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的反射镜 ; 配置在上述反射镜的前面, 并具备一个以上的 着色层的透光性的滤色器 ; 以及使上述滤色器旋转的电机。
     这时, 上述空心可以形成为多角柱形状。
     而且, 上述棱镜部满足以下数学式。
     L = htan[arcsin(nsin(G+k)-arcsin(n sinG)], (G = 0, k, 2k, 3k, ..., )
     在这里, G 表示上述顶角, L 表示顶角为 G 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 度, h 表示从上述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n 表示上述 光管的折射率, k 表示任意的有理数。
     而且, 上述空心可以形成为圆柱形状。
     这时, 上述棱镜部满足以下数学式。
     (G = 0, k, 2k, 3k, ...)
     在这里, G 表示上述顶角, L 表示顶角为 G 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 度, r 表示上述空心的横截面的半径, n 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 k 表示任意的有理数, h表 示从上述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而且, 上述空心的横截面可以是结合两个相同的圆弧的图形。
     并且, 上述棱镜部满足以下数学式。
     (G = 0, k, 2k, 3k, ...)
     在这里, G 表示上述顶角, L 表示顶角为 G 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 度, r 表示上述圆弧的半径, n 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 k 表示任意的有理数, h 表示从上述 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这时, 上述空心的横截面可以是两个相同的圆弧和两个相同的直线分别面对而结 合的图形。
     如上详细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光管可以得到以下效果。
     即, 在光管的内侧面为圆筒形时, 即使在光源的位置从光管的横截面的中心偏离 的情况下, 由于光线可以在光管的内侧面发生全反射并行进, 因此, 可以克服只能将光源的 位置设定在横截面的中心的限制, 具有可以提高制作效率的优点。
     而且, 根据本发明, 光管的内侧面除了现有的圆筒形外, 还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 通过应用于广告牌及各种显示装置, 可以得到节电效果, 并且具有可以将光有效地传送到 远距离的优点。
     另外, 根据本发明, 可以提供适用于现有的圆筒形光管难以适用的广告牌及各种 显示装置的光管。 尤其是, 用本发明的四角柱形光管代替荧光灯广告牌时, 具有节电效果及 提高制作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圆筒形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 图 2 是表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光管中内侧面为平面时的光线路 径的放大剖视图。
     图 3 是表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四角柱形光管中产生全反射的范 围的剖视图。
     图 4 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适用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放 大剖视图。
     图 5 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 放大剖视图。
     图 6 是表示在适用现有的三角棱镜旋转一定角度而形成的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 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
     图 8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图 9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
     图 10(a)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内部行进的光线的立体图。
     图 10(b)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的透视图。
     图 10(c) 是表示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表示在 YZ 平面的纵剖视图。
     图 10(d) 是表示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表示在 ZX 平面的横剖视图。
     图 11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
     图 12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图 13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
     图 14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
     图 15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图 16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
     图 17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
     图 18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图 19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管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中 :
     50- 光管, 52- 主体部, 54- 棱镜部, 56- 空心, 58- 反射部, 60- 角度调节部, 62- 光 线, 64- 内侧面, 65- 法线, 66- 棱镜面, 67- 法线, 68- 棱镜面, 70- 光管, 72- 主体部, 74- 棱 镜部, 76- 空心, 78- 反射部, 80- 角度调节部, 82- 光线, 84- 内侧面, 85- 法线, 86- 棱镜面,
     87- 法线, 88- 棱镜面, 90- 光管, 92- 棱镜, 94- 光线, 96- 延长线区间, 100- 光管, 102- 主体 部, 104- 棱镜部, 106- 空心, 108- 光源, 110- 光线, 112- 反射部, 114- 角度调节部, 116- 内 侧面, 118- 中心线, 200- 光管, 202- 主体部, 204- 棱镜部, 206- 空心, 208- 光源, 210- 光线, 212- 反射部, 214- 角度调节部, 216- 内侧面, 300- 光管, 302- 主体部, 304- 棱镜部, 306- 空 心, 308- 光源, 310- 光线, 312- 反射部, 314- 角度调节部, 316- 内侧面, 400- 光管, 402- 主体 部, 404- 棱镜部, 406- 空心, 408- 光源, 410- 光线, 412- 反射部, 414- 角度调节部, 416- 内侧 面, 500- 光管, 508- 光源, 520- 滤光部, 522- 反射镜, 524- 滤色器, 526- 着色层, 528- 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光管的具体实施例。
     图 4 至图 9 是用于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光管的图。
     在本说明书中, 入射角是指在介质中行进的光线到达与其它介质的界面时, 上述 入射的光线与上述界面的法线所成的角。另外, 折射角是指在上述界面折射的光线与上述 界面的法线所成的角。
     首先, 参照图 4 至图 6 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光管的结构。 图 4 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适用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放大 剖视图, 图 5 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放大 剖视图, 图 6 是表示在适用将现有的三角棱镜旋转一定角度而形成的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 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 4 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光管 50 包括主体部 52 和棱镜部 54。
     上述主体部 52 构成为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 56 的空心管形状, 是形成上述光管 50 的内侧的结构。 而且, 上述棱镜部 54 在上述主体部 52 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
     这时, 上述棱镜部 54 是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结构, 包括反射部 58 和角度调节部 60。
     在这里, 上述反射部 58 是将上述棱镜部 54 的横截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时形成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部分。上述反射部 58 是对应于以规定角度旋转根据现有技术的光管所 具备的三角棱镜的形状的结构。
     而且, 上述角度调节部 60 配置在上述主体部 52 和上述反射部 58 之间。上述角度 调节部 60 的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 斜边与上述主体部 52 接触。而且, 上述主体部 52 和反 射部 58 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而定。
     下面, 以从光源产生的光线以入射角 E 的角度入射到上述主体部 52 的内侧面的情 况为例, 详细说明上述棱镜部 54 的结构。
     从上述光源 ( 未图示 ) 产生的光线 62 与上述主体部 52 的内侧面 64 的法线 65 所 成的角度, 即入射角为角度 E 的情况下, 折射角 G 根据斯涅耳定律, 由下述数学式 3 算出。 在 这里, n 表示光管的折射率。
     数学式 3
     这时, 为了使上述光线 62 在上述棱镜部 54 的棱镜面 66 进行全反射, 上述棱镜面 66 的法线 67 和上述光线 62 所成的角度 H 要比临界角大, 因此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如下述数
     学式 4 所示。
     数学式 4
     而且, 上述光线 62 在上述棱镜面 66 发生全反射后, 在上述棱镜部 54 的邻接的棱 镜面 68 再次进行全反射, 并向光管 50 的空心 56 行进。此时, 为了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 68 再次发生全反射, 需要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 68 也要以大于临界角的角度入射。
     从而, 为了使上述光线 62 在上述棱镜面 66 进行全反射后, 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 68 再次进行全反射, 优选的是上述棱镜面 66 的法线 67 和上述光线 62 所成的角度 H 为 45°。
     而且, 在上述角度 H 为 45°的情况下, 构成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光管 50 的聚碳 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等的折射率 n 满足上述数学式 4。
     而且, 由于上述反射部 58 的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因此上述反射部 58 的横截 面和上述主体部 52 的横截面所成的角度与上述光线 62 在上述主体部 52 的内侧面 64 折射 的折射角 G 相同。即, 上述反射部 58 的形状对应于将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结构旋转 角度 G 的形状。
     另外, 上述反射部 58 的横截面和上述主体部 52 的横截面所成的角度 G 与上述角 度调节部 60 的横截面的顶角的大小相同。即, 上述角度调节部 60 配置在上述主体部 52 和 上述反射部 58 之间, 在上述角度调节部 60 的横截面上, 上述主体部 52 和反射部 58 之间的 顶角与上述光线 62 入射上述主体部 52 的内侧面 64 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从而, 上述角度调节部 60 的形状根据上述光源和上述光管 50 的内侧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定。
     而且, 上述光线的入射角 E 的大小具有 0°到 90°的范围时, 由于折射角 G 的大小 具有 0°到临界角的范围, 因此, 上述角度调节部 60 的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的顶角的大小 范围如下述数学式 5。
     数学式 5
     另外, 上述棱镜部 54 的大小设定得越小, 越有利于提高光传输的效率及减少光管 的重量。
     而且, 包括上述棱镜部 54 的上述光管 50 的材质是透光性和机械稳定性良好的材 料, 例如可以由聚碳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构成。
     另外, 上述光管 50 的材质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光源的种类而定, 例如, 在上述光管 50 中使用的光源为汞灯或金属灯等高效率的点光源的情况下, 考虑到在上述光源产生的温 度, 可以将耐热性强的聚碳酸酯作为上述光管 50 的材质。
     如图 5 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光管 70 包括主体部 72 和棱镜部 74。
     上述主体部 72 构成为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 76 的空心管形状, 是形成上述光管 70 的内侧的结构。 而且, 上述棱镜部 74 在上述主体部 72 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
     这时, 上述棱镜部 74 是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结构, 包括反射部 78 和角度调节部 80。
     在这里, 上述反射部 78 是将上述棱镜部 74 的横截面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时形成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部分。上述反射部 78 是对应于以规定角度旋转根据现有技术的光管所 具备的三角棱镜的形状的结构。
     而且, 上述角度调节部 80 是配置在上述主体部 72 和上述反射部 78 之间的部分, 上述角度调节部 80 的横截面由根据光源的位置来决定顶角的大小的等腰三角形构成。即, 上述角度调节部 80 的横截面是如下等腰三角形, 与上述主体部 72 和反射部 78 接触的两个 边的长度相同, 并且, 上述主体部 72 和反射部 78 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而定。
     下面, 以从光源产生的光线以入射角 E 的角度入射到上述主体部 72 的内侧面的情 况为例, 详细说明上述棱镜部 74 的结构。
     从上述光源 ( 未图示 ) 产生的光线 82 与上述主体部 72 的内侧面 84 的法线 85 所 成的角度, 即入射角为角度 E 的情况下, 折射角 G 根据斯涅耳定律, 由上述数学式 3 算出。 在 这里, n 表示光管的折射率。
     这时, 为了使上述光线 82 在上述棱镜部 74 的棱镜面 86 进行全反射, 上述棱镜面 86 的法线 87 和上述光线 82 所成的角度 H 要比临界角大, 因此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如上述数 学式 4 所示。
     而且, 上述光线 82 在上述棱镜面 86 发生全反射后, 在上述棱镜部 74 的邻接的棱 镜面 88 再次进行全反射, 并向上述光管 70 的空心 76 行进。此时, 为了在上述邻接的棱镜 面 88 再次发生全反射, 需要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 88 也要以大于临界角的角度入射。 从而, 为了使上述光线 82 在上述棱镜面 86 进行全反射后, 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 88 再次进行全反射, 优选的是上述棱镜面 86 的法线 87 和上述光线 82 所成的角度 H 为 45°。
     而且, 在上述角度 H 为 45°的情况下, 构成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光管 70 的聚 碳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等的折射率 n 满足上述数学 式 4。
     而且, 由于上述反射部 78 的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因此上述反射部 78 的横截 面和上述主体部 72 的横截面所成的角度与上述光线 82 在上述主体部 72 的内侧面 84 折射 的折射角 G 相同。即, 上述反射部 88 的形状对应于将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结构旋转 角度 G 的形状。
     另外, 上述反射部 78 的横截面和上述主体部 72 的横截面所成的角度 G 与上述角 度调节部 80 的横截面的顶角的大小相同。即, 上述角度调节部 80 配置在上述主体部 72 和 上述反射部 78 之间, 并且在上述角度调节部 80 的横截面上, 上述主体部 72 和反射部 78 之 间的顶角与上述光线 82 入射到上述主体部 72 的内侧面 84 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 从而, 上述角度调节部 80 的形状根据上述光源和上述光管 70 的内侧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而 定。
     而且, 上述光线的入射角 E 的大小具有 0°到 90°的范围时, 由于折射角 G 的大小 具有 0°到临界角的范围, 因此, 上述角度调节部 80 的横截面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大小 范围如上述数学式 5。
     另外, 上述棱镜部 74 的大小设定得越小, 越有利于提高光传输的效率及减少光管 的重量。
     而且, 包括上述棱镜部 74 的上述光管 70 的材质是透光性和机械稳定性良好的材 料, 例如可以由聚碳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构成。
     另外, 上述光管 70 的材质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光源的种类而定, 例如, 在上述光管 70 中使用的光源为汞灯或金属灯等高效率的点光源的情况下, 考虑到在上述光源产生的温 度, 可以将耐热性强的聚碳酸酯作为上述光管 70 的材质。
     图 6 是表示在适用将现有的三角棱镜旋转一定角度而形成的棱镜部的光管中的 光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 6, 适用于光管 90 的棱镜部 92 为将现有的三角棱镜旋转一定角度的形状的 情况下, 从光源 ( 未图示 ) 产生的光线 94 入射到上述光管 90 时, 在现有的三角棱镜的延长 线区间 96 进行一次全反射, 不能连续发生全反射, 而是向外部射出。
     从而,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棱镜部 54、 74 形成如下形状, 即其横截面为去除上 述延长线区间 96 的四边形, 并且根据上述光源及光管 50、 70 的内侧面 64、 84 之间的相对位 置而具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横截面的反射部 58、 78 和具备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横 截面的角度调节部 60、 80 合并的形状, 从而可以连续发生全反射。
     下面, 参照图 7 至图 10 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结构。
     图 7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 图 8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 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图 9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 图 10(a)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内部行进的光线的立体图, 图 10(b) 是表示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的透视图, 图 10(c) 是表示将在本发明 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表示在 YZ 平面的纵剖视图, 图 10(d) 是表示将在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表示在 ZX 平面的横剖视图。 此时, 图 8 及图 9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在这里表示的光线 仅表示了在光管内部以立体行进的光线中与横截面水平的成分。
     参照图 7,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 100 包括主体部 102 和棱镜部 104。上述主 体部 102 构成为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 106 的空心管形状, 上述棱镜部 104 在上述主体部 102 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 而且, 上述棱镜部 104 包括反射部 112 和角度调节部 114。
     从光源 108 产生并入射到上述光管 100 的空心 106 内部的光线 110 入射到光管 100 的内侧面 116, 并在上述棱镜部 104 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而发生反射。通过重 复这种过程, 光线 110 向上述光管 100 的长度方向行进。
     而且, 由于填充上述光管 100 的空心 106 的介质是空气, 因此, 上述光线 110 可以 几乎没有传送损失地向上述光管 100 的长度方向行进。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 100 区别于现有的光管的特征是上述空心 106 形成四 角柱形状。
     另外,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 100 根据上述光源 108 及上述光管 100 的主体 部 102 的内侧面 116 的相对位置而决定上述棱镜部 104 的形状。
     在构成上述棱镜部 104 的角度调节部 114 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 上述主 体部 102 和反射部 112 之间的顶角的大小与上述光线 110 平行于上述光管 100 的横截面而 行进并入射到上述主体部 102 的内侧面 116 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而且, 上述光 线 110 的折射角根据上述光管 100 的折射率和上述光线 110 的入射角而决定, 上述入射角 的大小根据上述光源 108 和上述主体部 102 的内侧面 116 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不同。
     下面, 参考图 8 详细说明根据上述光源 108 和上述主体部 102 的内侧面 116 之间 的相对位置而决定的棱镜部 104 的形状。
     首 先, 利 用 上 述 光 管 100 的 折 射 率 n, 可 以 算 出 折 射 角 G 为 0 °、 1 °, 2 °, 3°、 ... 时的入射角 E。而且, 利用从上述光源 108 至向上述主体部 102 的内侧面 116 的入 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h, 可以算出从入射角为 0°的部位至入射角为 E 的部位的距离 M。 而且, 假设折射角为 G 的部位和 G+1°的部位间的区间的折射角为 G 时, 可以利用上述距离 M 算出折射角为 G 的区间的长度 L。
     这时, 由于上述角度调节部 114 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 上述主体部 102 和 反射部 112 之间的顶角的大小与上述光线 110 的折射角 G 相同, 因此, 可以利用通式来导出 上述顶角的大小为 G 的区间 L。算出上述区间 L 的过程如下述数学式 6。
     数学式 6
     sin E = n sin G
     E = arcsin(n sin G)
     M = htan E
     M = h tan[arcsin(n sin G)], (G = 0, 1, 2, 3, ...) L = htan[arcsin(nsin(G+1))-arcsin(n sin G)], (G = 0, 1, 2, 3, ...)
     虽然在这里以上述折射角 G 为 0°、 1°、 2°、 3°、 ... 的情况为例, 但在将 k 设为 任意量的有理数时, 上述折射角 G 每次增加 k°的情况下, 可以用通式来导出上述顶角的大 小为 G 的区间, 这如下述数学式 7。
     数学式 7
     L = h tan[arcsin(n sin(G+k))-arcsin(n sin G)], (G = 0, k, 2k, 3k, ...)
     另外, 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 100 的折射率为 1.57、 且折射角 G 为 0°、 1°、 2°、 3°、 ... 的情况为例, 算出上述入射角 E、 距离 M、 区间 L 的结果如下述表 1。
     表1
     折射角 G( 单位° ) 热射角 E( 单位° ) 0 1 : 5 : 10 : 0 1.57 : 7.86 : 15.82 :距离 M 0 0.027h : 0.138h : 0.283h :区间 L 0.027h 0.028h : 0.028h : 0.031h :12101939674 A CN 101939677说23.97 : 32.48 :明书0.445h : 0.636h : 0.035h : 0.044h :10/18 页15 : 20 :
     从上述内容可以得知,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 100 中, 上述角度调节部 114 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 上述主体部 102 和反射部 112 之间的顶角的大小仅根据上 述光管 100 的折射率 n 和从上述光源 108 至上述主体部 102 的内侧面 116 的距离 h 值而决 定。而且, 上述计算过程同样地也适用于光管的空心的横截面为多角形的形状的情况。
     另外,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 100 中, 若光源 108 位于上述空心 106 的横截 面的中心, 则彼此相对的两边的棱镜部 104 的排列相同。而且, 在上述空心 106 的横截面为 正方形的形状的情况下, 若上述光源 108 位于上述空心 106 的横截面的中心, 则四边的棱镜 部 104 的排列全部相同。
     相反地, 在上述光源 108 从上述空心 106 的横截面的中心偏离的情况下, 上述光管 100 的四边的棱镜部 104 的排列是根据从上述光源 108 至上述主体部 102 的内侧面 116 的 距离 h 值而决定的, 彼此不相同。
     接下来, 参照图 9 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
     如图 9 所示, 从光源 108 产生的光线 110 入射上述光管 100, 并在上述棱镜部 104 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而反射。在上述棱镜部 104 发生全反射的光线 110 以相同的 入射角在相对侧棱镜部 104 再次发生全反射并向上述光管 100 的长度方向行进。
     即, 上述光线 110 在第一个入射面经过全反射过程后, 以与在上述第一个入射面 的入射角相同的入射角入射到与上述第一个入射面面对的面或邻接的面, 从而再次发生全 反射。因此, 上述光线 110 可以在上述棱镜部 104 连续发生全反射, 并向上述光管 100 的长 度方向行进。
     下面, 参照图 10(a) 至图 10(d), 说明从光源 108 产生的光线 110 与光管 100 的中 心线 118 形成规定的角度并行进的情况下, 可产生全反射的允许角的范围。
     首先, 参照图 10(a), 在上述光线 110 相对于上述光管 100 的中心线 118 形成角度 Z 并行进的情况下, 若上述角度 Z 为 90°, 则在上述棱镜部 104 的棱镜面上上述光线 110 的 入射角是 45°。
     另外, 参照图 10(b), 上述角度 Z 接近 0°时, 上述光线 110 与上述棱镜部 104 的长 度方向几乎平行地行进并入射。而且, 上述光线 110 在上述光管 100 的主体部 102 内侧面 116 折射而与上述棱镜部 104 的棱镜面形成角度 T。
     而且, 参照图 10(c) 和图 10(d), 由于上述光线 110 在 ZY 平面几乎以 90°的入射 角入射上述光管 100, 因此折射角 P 形成与临界角几乎相同的角度。 从而, 在 ZY 平面上只分 析上述光线 110 的 ZY 成分时, 上述光线 110 的折射角 P 可以根据斯涅耳定律算出, 上述棱
     镜面和上述光线 110 所成的角度 Q 则可以利用折射角 P 算出。上述折射角 P 和角度 Q 如下述数学式 8 所示。
     数学式 8
     而且, 在 ZX 平面只分析上述光线 110 的 ZX 成分时, 上述光线 110 和上述棱镜面所 成的角度与 45°相同。
     这时, 若上述角度 Q 为 90°, 则在图 10(b) 中角度 T 与在图 10(d) 中的角度 45° 相同。而且, 若上述角度 Q 为 0°, 则在图 10(b) 中角度 T 与在图 10(d) 中的角度 45°无关 地一直是 0°。从而, 上述角度 T 和上述角度 Q 相互形成比例关系。而且, 上述角度 T 和上 述光线 110 在棱镜面的入射角 H 可以由下述数学式 9 算出。
     数学式 9
     H = 90-T另外, 上述光线 110 与上述光管 100 的中心线 118 所成的角度 Z 的范围满足 0°以 上、 90°以下的范围。而且如上所述, 上述角度 Z 为 90°时上述入射角 H 为 45°, 上述角度 Z 为 0°时上述入射角 H 利用如上述的数学式 9 可以算出上述入射角 H 的值。从而, Z 值在 0°至 90°之间时上述入射角 H 的范围如下述数学式 10, 这如数学式 10 所示, 满足全反射 的条件。
     数学式 10
     在这里, n 是根据上述光管 100 的材质的折射率, 相对于上述光管 100 的材质的聚 碳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 聚氯乙烯等的折射率 n, 上述入射角 H 满足上述数学式 10。
     从而,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中, 上述角度 Z 满足 0°以上 90°以下的条 件, 所以从上述光源 108 产生的所有光线 110 满足上述全反射条件。
     例如, 折射率 n 为 1.57 时, 由于上述光线 110 入射上述棱镜部 104 的棱镜面的角 度 H 处于 45°和 64.78°之间, 因此满足 H > 39.56°的全反射条件。
     而且, 即使不像如上所述经过利用数学式的计算过程, 也可以知道上述角度 Z 为 90°时上述入射角 H 为最小, 上述角度 Z 越小上述入射角 H 会更大。从而, 若上述角度 Z 为 90°时的入射角 H 满足上述全反射条件, 则上述光线 110 对于上述棱镜部 104 的任何部位 都满足全反射条件。
     下面, 参照图 11 至图 13 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结构。
     图 11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 图 12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 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图 13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
     这时, 图 12 及图 13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在这里表示的光 线仅表示了在光管内部以立体行进的光线中与横截面水平的成分。
     参照图 11,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 200 形成为圆形空心管形状, 包括主体部 202 和棱镜部 204。上述主体部 202 构成为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 206 的空心管形状, 上述 棱镜部 204 在上述主体部 202 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而且, 上述棱镜部 204 包 括反射部 212 和角度调节部 214。
     从光源 208 产生并入射到上述光管 200 的空心 206 内部的光线 210 入射到上述光 管 200 的内侧面 216, 并在上述棱镜部 204 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而发生反射。 通过 重复这种过程, 上述光线 210 向上述光管 200 的长度方向行进。
     而且, 由于填充上述光管 200 的空心 206 的介质是空气, 因此, 上述光线 210 可以 几乎没有传送损失地向上述光管 200 的长度方向行进。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 200 区别于现有的光管的特征是 : 上述光源 208 不位 于上述光管 200 的横截面的中心, 而是配置在从中心偏离的位置。 另外,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 200 根据上述光源 208 及上述光管 200 的相对 位置而决定上述棱镜部 204 的形状。
     在构成上述棱镜部 204 的角度调节部 214 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 上述主 体部 202 和反射部 212 之间的顶角的大小与上述光线 210 平行于上述光管 200 的横截面地 行进并入射到上述主体部 202 的内侧面 216 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而且, 上述光 线 210 的折射角根据上述光管 200 的折射率和上述光线 210 的入射角而决定, 上述入射角 的大小根据上述光源 208 和上述主体部 202 的内侧面 216 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不同。
     下面, 参考图 12 详细说明根据上述光源 208 和上述主体部 202 的内侧面 216 之间 的相对位置而决定的棱镜部 204 的形状。
     首 先, 利 用 上 述 光 管 200 的 折 射 率 n, 可 以 算 出 折 射 角 G 为 0 °、 1 °, 2 °, 3°、 ... 时的入射角 E。而且, 利用从上述光源 208 至向上述主体部 202 的内侧面 216 的入 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h、 上述空心 206 的横截面的半径 r、 从上述光源 208 至入射角为 E 的部位的距离 s、 从上述光源 208 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和入射角为 E 的部位之间的角度 C 以及从上述空心 206 的横截面的圆心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和入射角为 E 的部位之间的角 度 D, 可以算出入射角为 0°的部位和入射角为 E 的部位之间的弧长 M。 而且, 假设折射角为 G 的部位和 G+1°的部位间的区间的折射角为 G 时, 可以利用上述弧长 M 算出折射角为 G 的 区间的长度 L。
     这时, 由于上述角度调节部 214 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 上述主体部 202 和 反射部 212 之间的顶角的大小与上述光线 210 的折射角 G 相同, 因此, 可以利用通式来导出 上述顶角的大小为 G 的区间 L。算出上述区间 L 的过程如下述数学式 11。
     数学式 11
     sin E = n sin G
     E = C-D = arcsin(n sin G)
     s sin C = r sin D s sin E = (r-h)sin DD = C-(C-D)
     (G = 0, 1, 2, 3, ...)
     在这里, 虽然以上述折射角 G 为 0°、 1°、 2°、 3°、 ... 的情况为例, 但在将 k 设为 任意量的有理数时, 上述折射角 G 每次增加 k°的情况下, 可以用通式来导出上述顶角的大 小为 G 的区间, 这如下述数学式 12。
     数学式 12
     (G = 0, k, 2k, 3k, ...)
     从上述内容可以得知,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 200 根据折射率 n、 从上述光源 208 至向上述主体部 202 的内侧面 216 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h、 以及上述空心 206 的横截面的半径 r 值, 决定上述棱镜部 204 的形状。
     接下来, 参照图 13 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
     如图 13 所示, 从光源 208 产生的光线 210 入射到上述光管 200, 并在上述棱镜部 204 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发生反射。在上述棱镜部 204 发生全反射的光线 210 以 相同的入射角在相对侧棱镜部 204 再次发生全反射, 并向上述光管 200 的长度方向行进。
     即, 上述光线 210 在第一个入射面经过全反射过程后, 与在上述第一个入射面的 入射角相同的入射角入射到上述第一个入射面的相对侧入射面, 从而再次发生全反射。因 此, 上述光线 210 可以在上述棱镜部 204 连续发生全反射, 并向上述光管 200 的长度方向行 进。
     另外,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 200 中, 光线 210 与上述光管 200 的中心线形 成 90°的角度并行进的情况下, 若在上述棱镜部 204 的入射角满足全反射条件, 则上述光 线 210 对于上述棱镜部 204 的任何部位都满足全反射条件, 这与参照图 10 说明的第一实施 例的光管的情况相同。
     下面, 参照图 14 至图 16 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具备将结合两个相同的圆弧 的图形作为横截面的空心的光管的结构。
     图 14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 图 15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 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图 16 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
     这时, 图 15 及图 16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在这里表示的光 线仅表示了在光管内部以立体行进的光线中与横截面水平的成分。
     参照图 14,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 300 包括主体部 302 和棱镜部 304。上述 主体部 302 构成为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 306 的空心管形状, 上述空心 306 是其横截面为 结合两个相同的圆弧的图形的形状。
     而且, 上述棱镜部 304 在上述主体部 302 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上述 棱镜部 304 包括反射部 312 和角度调节部 314。
     从光源 308 产生的光线 310 在上述棱镜部 304 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而发 生反射, 并通过重复这种过程, 上述光线 310 向上述光管 300 的长度方向行进。而且, 由于 填充上述光管 300 的空心 306 的介质是空气, 因此, 上述光线 310 可以几乎没有传送损失地 行进。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 300 区别于现有的光管的特征是 : 上述空心 306 的形 状是其横截面为结合两个相同的圆弧的图形的形状。
     另外,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 300 根据光源 308 及上述光管 300 的相对位置 而决定上述棱镜部 304 的形状。
     在构成上述棱镜部 304 的角度调节部 314 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 上述主 体部 302 和反射部 312 之间的顶角的大小与上述光线 310 平行于上述光管 300 的横截面地 行进并入射上述主体部 302 的内侧面 316 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而且, 上述光线 310 的折射角根据上述光管 300 的折射率和上述光线 310 的入射角而决定, 上述入射角的大 小根据上述光源 308 和上述主体部 302 的内侧面 316 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不同。
     下面, 参考图 15 详细说明根据上述光源 308 和上述主体部 302 的内侧面 316 之间 的相对位置而决定的棱镜部 304 的形状。
     首 先, 利 用 上 述 光 管 300 的 折 射 率 n, 可 以 算 出 折 射 角 G 为 0 °、 1 °, 2 °, 3°、 ... 时的入射角 E。而且, 利用从上述光源 308 至向上述主体部 302 的内侧面 316 的入 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h、 构成上述空心 306 的横截面的圆弧的曲率半径 r、 从上述光源 308 至入射角为 E 的部位的距离 s、 从上述光源 308 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和入射角为 E 的 部位之间的角度 C、 以及从构成上述空心 306 的横截面的圆弧的曲率中心的入射角为 0°的 部位和入射角为 E 的部位之间的角度 D, 可以算出入射角为 0°的部位和入射角为 E 的部位 之间的弧长 M。而且, 假设折射角为 G 的部位和 G+1°的部位间的区间的折射角为 G 时, 可 以利用上述弧长 M 算出折射角为 G 的区间的长度 L。
     这时, 由于上述角度调节部 314 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 上述主体部 302 和 反射部 312 之间的顶角的大小与上述光线 310 的折射角 G 相同, 因此, 可以利用通式来导出 上述顶角的大小为 G 的区间 L。算出上述区间 L 的过程如下述数学式 13。
     数学式 13
     sin E = n sin GE = C-D = arcsin(n sin G) s sin C = r sin D s sin E = (r-h)sin DD = C-(C-D)
     (G = 0, 1, 2, 3, ...)
     在这里, 虽然以上述折射角 G 为 0°、 1°、 2°、 3°、 ... 的情况为例, 但在将 k 设为 任意量的有理数时, 上述折射角 G 每次增加 k°的情况下, 可以用通式来导出上述顶角的大 小为 G 的区间, 这如下述数学式 14。
     数学式 14
     (G = 0, k, 2k, 3k, ...)
     从上述内容可以得知,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 300 根据折射率 n、 从上述光源 308 至向上述主体部 302 的内侧面 316 的入射角为 0°的部位的距离 h、 以及构成上述空心 306 的横截面的圆弧的曲率半径 r 值, 决定棱镜部 304 的形状。
     接下来, 参照图 16 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
     如图 16 所示, 从光源 308 产生的光线 310 入射到上述光管 300, 并在上述棱镜部 304 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发生反射。在上述棱镜部 304 发生全反射的光线 310 以 相同的入射角在相对侧棱镜部 304 再次发生全反射并向上述光管 300 的长度方向行进。
     即, 上述光线 310 在第一个入射面经过全反射过程后, 以与在上述第一个入射面 的入射角相同的入射角入射到上述第一个入射面的相对侧入射面, 从而再次发生全反射。 因此, 上述光线 310 可以在上述棱镜部 304 连续发生全反射, 并向上述光管 300 的长度方向 行进。
     另外,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 300 中, 光线 310 与上述光管 300 的中心线形 成 90°的角度并行进时, 若在上述棱镜部 304 的入射角满足全反射条件, 则上述光线 310 对 于上述棱镜部 304 的任何部位都满足全反射条件, 这与参照图 10 说明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
     例的光管的情况相同。
     下面, 参照图 17 及图 18 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具备两个相同的圆弧和两个 相同的直线分别面对而结合的图形作为横截面的空心的光管的结构。
     图 17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 图 18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 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这时, 图 18 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 在这里表示的光线仅表 示了在光管内部以立体行进的光线中与横截面水平的成分。
     参照图 17,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 400 包括主体部 402 和棱镜部 404。上述 主体部 402 具备向长度方向贯通而形成的空心 406, 上述空心 406 是其横截面为两个相同的 圆弧和两个相同的直线分别面对而结合的图形的形状。
     而且, 上述棱镜部 404 在上述主体部 402 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 而且, 上述棱镜部 404 包括反射部 412 和角度调节部 414。
     从光源 408 产生的光线 410 在上述棱镜部 404 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而发 生反射, 并通过重复这种过程, 上述光线 410 向上述光管 400 的长度方向行进。而且, 由于 填充上述光管 400 的空心 406 的介质是空气, 因此, 上述光线 410 可以几乎没有传送损失地 行进。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 400 区别于现有的光管的特征是 : 上述空心 406 的形 状是其横截面为两个相同的圆弧和两个相同的直线分别面对而结合的图形的形状。
     另外,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 400 根据光源 408 及上述光管 400 的相对位置 而决定上述棱镜部 404 的形状。
     在构成上述棱镜部 404 的角度调节部 414 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 上述主 体部 402 和反射部 412 之间的顶角的大小与上述光线 410 平行于上述光管 400 的横截面地 行进并入射上述主体部 402 的内侧面 416 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而且, 上述光线 410 的折射角根据上述光管 400 的折射率和上述光线 410 的入射角而决定, 上述入射角的大 小根据上述光源 408 和上述主体部 402 的内侧面 416 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不同。
     另外, 根据上述光源 408 和上述主体部 402 的内侧面 416 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决定 的棱镜部 404 的形状分别相对于上述空心 406 的横截面中由直线构成的部分和由圆弧构成 的部分分别决定其形状。
     即, 对于上述由直线构成的部分, 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情况相同, 由图 8 及数学式 7 决定。而且, 对于上述由圆弧构成的部分, 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情况 相同, 由图 15 及数学式 14 决定。
     接下来, 参照图 18 说明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
     如图 18 所示, 从光源 408 产生的光线 410 入射到上述光管 400, 并在上述棱镜部 404 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发生反射。在上述棱镜部 404 发生全反射的光线 410 以 相同的入射角在相对侧棱镜部 404 再次发生全反射, 并向上述光管 400 的长度方向行进。
     即, 上述光线 410 在第一个入射面经过全反射过程后, 以与在上述第一个入射面 的入射角相同的入射角入射到上述第一个入射面的相对侧入射面, 从而再次发生全反射。 因此, 上述光线 410 可以在上述棱镜部 404 连续发生全反射, 并向上述光管 400 的长度方向 行进。另外,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 400 中, 光线 410 与上述光管 400 的中心线形 成 90°的角度并行进时, 若在上述棱镜部 404 的入射角满足全反射条件, 则上述光线 410 对 于上述棱镜部 404 的任何部位都满足全反射条件, 这与参照图 10 说明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 例的光管的情况相同。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尤其是用于广告牌的情况下, 具有可以缩小光管的体 积, 并且形成良好的外观的优点。
     另外,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 只考虑了角度调节部 114、 214、 314、 414 形成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的情况, 但上述角度调节部 114、 214、 314、 414 的 横截面可以如图 5 所示形成等腰三角形。 这时, 构成上述角度调节部 114、 214、 314、 414 的横 截面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大小与从光源产生的光线 110、 210、 310、 410 平行于光管 100、 200、 300、 400 的横截面地行进并入射到主体部 102、 202、 302、 402 的内侧面 116、 216、 316、 416 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这是为了使上述光线 110、 210、 310、 410 连续发生全反 射并向上述光管 100、 200、 300、 400 的长度方向行进。
     下面, 参照图 19 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管的结构。
     如图 19 所示,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管 500 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 施例中所说明的光管的基础上还包括滤光部 520。上述滤光部 520 的作用是改变从上述光 源 508 产生的光的颜色。
     上述滤光部 520 包括反射从上述光源 508 产生的光线的反射镜 522。上述反射镜 522 位于上述光管 500 的一侧端部, 从而反射从上述光源 508 产生的光线, 使光线向上述光 管 500 的另一侧行进。
     而且, 上述滤光部 520 包括滤色器 524。上述滤色器 524 配置在上述反射镜 522 的 前面, 包括一个以上的着色层 526。 入射到上述滤色器 524 的光在透过着色层 526 的过程中 颜色发生变化。
     上述滤色器 524 是圆形的玻璃板, 根据上述光管 500 的用途, 由进行了二向色涂 层 (Dichroic Coating) 处理的玻璃板 (Dichroic Filter)、 有色玻璃或聚碳酸酯的材质构 成。例如, 考虑到上述光管 500 的光源 508 散发的热, 上述滤色器 524 由进行了二向色涂层 (Dichroic Coating) 处理的玻璃板的材质构成。
     而且, 上述滤光部 520 包括使上述滤色器 524 旋转的电机 528。上述电机 528 通过 使上述滤色器 524 旋转, 起到改变向上述光管 500 的外部发散的光的颜色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管 500 用于广告牌或各种显示装置的用途的情况下, 可以作为将从上述光源 508 产生的白光改变成多种颜色的装置而应用。即, 通过从上述光 源 508 产生的光线透过上述滤色器 524, 上述光管 500 向外部发散多种颜色的光。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光管由于棱镜部和光管平行地配置, 因此可以由聚碳酸酯或 丙烯酸树脂的挤压成型进行大量生产, 光管的厚度根据材质的性质在可以保持光管的形状 和可以承受外部冲击的范围内决定。
     而且,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光管用于广告牌及各种显示装置的用途的情况下, 需 要在光管的表面射出均匀的光。 光管的长度短时, 可以在表面射出均匀的光, 但光管的长度 长时, 通过在光管内部或外部将光滑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 或粘贴光扩散薄膜等, 使进行全 反射的光向外部射出为好。本发明的权利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实施例, 由请求范围记载的内容而决定, 不言 而喻,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请求范围中记载的权利范围内进行多种变形和改变。

光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光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光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管.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9674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9674ACN101939674A21申请号200980104081722申请日20090120102008001115020080204KR102008004060220080430KRG02B6/00200601F21V8/0020060171申请人李康熏地址韩国庆尚南道72发明人李康熏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代理人张敬强54发明名称光管57摘要本发明涉及光管。本发明的光管包括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106的主体部102、和在上述主体部102的外表面沿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棱镜部104,。

2、上述棱镜部104包括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反射部112;配置在上述主体部102和反射部112之间,并且横截面是根据光源的位置而决定顶角的大小、且将反射部11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作为底边的直角三角形的角度调节部114。根据上述本发明,可克服只能将光源的位置设定在横截面的中心的限制,可提高制作效率,光管的内侧面除了圆筒形外,还可形成为多种形状,通过应用于广告牌及各种显示装置,可得到节电效果,具有可将光有效地传送到远距离的优点。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0804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KR2009/00029620090120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

3、099276KO20090813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8页附图14页CN101939677A1/2页21一种光管,包括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的主体部;以及在上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棱镜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棱镜部包括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反射部;以及配置在上述主体部和反射部之间的角度调节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角度调节部的横截面是斜边与上述主体部接触,并且上述主体部和反射部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而决定的直角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角度调节部的横截面是与上述主体。

4、部和反射部接触的两个边的长度相同,并且上述主体部和反射部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决定的等腰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顶角的大小与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平行于上述光管的横截面行进并入射到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顶角G满足数学式在这里,G表示上述顶角,N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E表示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平行于上述光管的横截面行进并入射到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时的入射角。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光管还包括改变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的颜色的滤光部,上述滤光部包括反射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的反射镜。

5、;配置在上述反射镜的前面,并具备一个以上的着色层的透光性的滤色器;以及使上述滤色器旋转的电机。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空心形成为多角柱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棱镜部满足数学式LHTANARCSINNSINGKARCSINNSING,G0,K,2K,3K,在这里,G表示上述顶角,L表示顶角为G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度,H表示从上述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0的部位的距离,N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K表示任意的有理数。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空心形成为圆柱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棱镜部。

6、满足数学式权利要求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2/2页3G0,K,2K,3K,在这里,G表示上述顶角,L表示顶角为G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度,R表示上述空心的横截面的半径,N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K表示任意的有理数,H表示从上述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0的部位的距离。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空心的横截面是结合两个相同的圆弧的图形。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棱镜部满足数学式G0,K,2K,3K,在这里,G表示上述顶角,L表示顶角为G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度,R表示上述圆弧的半径,N表示上述光管的。

7、折射率,K表示任意的有理数,H表示从上述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0的部位的距离。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管,其特征在于,上述空心的横截面是两个相同的圆弧和两个相同的直线分别面对而结合的图形。权利要求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1/18页4光管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光管,尤其是涉及利用内部全反射的光管。背景技术0002一般而言,光管是为了以较少的损失将从光源产生的光传送到远距离,或者将装饰用等功能性光有效地分配到较宽的区域而使用的光学部件,也被称为光导管LIGHTCONDUIT、导光管LIGHTGUIDE或光管路LIGHTTUBE。0003上述光管的结构物。

8、由透明的聚合物构成,包括由细微的结构物进行结构化而成的外面和具备对应于该外面的光滑的内面的管状的壁。而且,上述结构化而成的外面由沿上述光管的长度方向延长的多个相同形状的线形棱镜构成。0004上述光管通过内部全反射使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入射到上述光管的光线行进,从而使上述光线从上述光管的内部传送到远距离。0005图1至图3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光管的图。0006图1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圆筒形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光管中内侧面为平面时的光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四角柱形光管中产生全反射的范围的剖视图。0007参照。

9、图1,就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圆筒形光管100而言,光源12位于横截面的中心。从上述光源12产生的光线14以放射形行进,并与上述圆筒形光管100的内侧面形成90的角度。从而,上述光线14的入射角与上述内侧面的法线所形成的角度为0而不发生折射,而是进入三角棱镜16的内部。而且,进入上述三角棱镜16的内部的光线14在三角棱镜面18进行内部全反射而改变路径。重复这种过程,光在上述圆筒形光管10的内部以较少的传送损失进行传送。0008此时,如果上述光源12位于偏离上述横截面的中心的位置,则由于在上述三角棱镜面18未发生全反射,从而向外部射出的光线的量增多,传送效率会降低。0009另外,下面说明根。

10、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光管的内侧面为平面时,不发生全反射的范围及其原因。0010参照图2,光管内侧面20的法线22和入射的光线14形成角度A的情况下,根据斯涅耳定律,由下述的数学式1算出角度B。在这里,N表示光管的折射率。0011数学式100120013而且,若角度P为90,则无论角度A为任何值,角度D均为135,因此,三角棱镜面18的法线24和上述光线14所形成的角度C等于45B。0014而且,由于上述光管的折射率为157时,临界角C为3956,因此角度C为3956以下时,上述光线14不发生全反射,而是向外部射出。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2/18页50015。

11、从而,由下述的数学式2可知,上述光管的折射率为157时,若上述光管内侧面20的法线22和上述光线14所形成的角度A在856以上,则上述光线在上述光管内不发生全反射,而是向外部射出。0016数学式200170018参照图3,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四角柱形光管的情况下,只有从位于横截面的中央的光源12与上述光管内侧面20的法线22形成856以下的角度而入射的光线才发生全反射。从而,只有在与上述光管的内侧面20的法线22形成856以下的角度的区间26、28、30、32发生全反射,在除此之外的区域,如光线I,向外部射出。从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光管的内侧面为平面的情况下,从光源产生。

12、的光线不能在光管内连续发生全反射并行进,而是向外部射出。0019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0020即,光管的内侧面为圆筒形的情况下,如果光源的位置从上述光管的横截面的中心偏离,则由于在上述光管的内侧面发生全反射并行进的光线的量急剧减少,因此存在不能自由地设定光源位置的问题。0021而且,在现有技术中,光管的内侧面为多角柱的形状的情况下,由于用于使从光源产生的光线发生全反射并行进的入射角的范围变窄,因此,存在不能有效地传送光的问题。0022而且,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荧光灯广告牌的情况下,由于为了荧光灯的均匀的光分散,较多量的光被表面装饰板吸收而被消耗,因此存在浪费电的问题。发明内容0023因。

13、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有效地传送光、并可以自由地设定光源位置的光管。0024而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内侧面不形成圆筒柱的形状也可以有效地传送光的光管。002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光管包括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的主体部、和在上述主体部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的多个棱镜部,其特征是,上述棱镜部包括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反射部、和配置在上述主体部和反射部之间的角度调节部。0026这时,上述角度调节部的横截面可以是斜边与上述主体部接触、并且上述主体部和反射部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而决定的直角三角形。0027而且,上述角度调节部的。

14、横截面可以是与上述主体部接触的边的长度和与上述反射部接触的边的长度相同、并且上述主体部和反射部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决定的等腰三角形。0028而且,上述顶角的大小可以与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平行于上述光管的横截面行进并入射到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0029另外,上述顶角G满足以下数学式。0030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3/18页60031在这里,G表示上述顶角,N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E表示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平行于上述光管的横截面行进并入射到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时的入射角。0032而且,上述光管还包括改变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的颜色的滤光部。

15、,上述滤光部包括反射从上述光源产生的光线的反射镜;配置在上述反射镜的前面,并具备一个以上的着色层的透光性的滤色器;以及使上述滤色器旋转的电机。0033这时,上述空心可以形成为多角柱形状。0034而且,上述棱镜部满足以下数学式。0035LHTANARCSINNSINGKARCSINNSING,G0,K,2K,3K,0036在这里,G表示上述顶角,L表示顶角为G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度,H表示从上述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0的部位的距离,N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K表示任意的有理数。0037而且,上述空心可以形成为圆柱形状。0038这时,上述棱镜部满足以下数学式。003900。

16、40G0,K,2K,3K,0041在这里,G表示上述顶角,L表示顶角为G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度,R表示上述空心的横截面的半径,N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K表示任意的有理数,H表示从上述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0的部位的距离。0042而且,上述空心的横截面可以是结合两个相同的圆弧的图形。0043并且,上述棱镜部满足以下数学式。00440045G0,K,2K,3K,0046在这里,G表示上述顶角,L表示顶角为G的角度调节部所形成的主体部区间的长度,R表示上述圆弧的半径,N表示上述光管的折射率,K表示任意的有理数,H表示从上述光源到向上述主体部的内侧面的入射角为0的部位的距离。

17、。0047这时,上述空心的横截面可以是两个相同的圆弧和两个相同的直线分别面对而结合的图形。0048如上详细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光管可以得到以下效果。0049即,在光管的内侧面为圆筒形时,即使在光源的位置从光管的横截面的中心偏离的情况下,由于光线可以在光管的内侧面发生全反射并行进,因此,可以克服只能将光源的位置设定在横截面的中心的限制,具有可以提高制作效率的优点。0050而且,根据本发明,光管的内侧面除了现有的圆筒形外,还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通过应用于广告牌及各种显示装置,可以得到节电效果,并且具有可以将光有效地传送到远距离的优点。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4/18页7。

18、0051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适用于现有的圆筒形光管难以适用的广告牌及各种显示装置的光管。尤其是,用本发明的四角柱形光管代替荧光灯广告牌时,具有节电效果及提高制作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0052图1是表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圆筒形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0053图2是表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光管中内侧面为平面时的光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0054图3是表示在根据现有技术的利用三角棱镜的四角柱形光管中产生全反射的范围的剖视图。0055图4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适用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0056图5是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

19、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0057图6是表示在适用现有的三角棱镜旋转一定角度而形成的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0058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0059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0060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0061图10A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内部行进的光线的立体图。0062图10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的透视图。0063图10C是表示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表示在YZ平面的纵剖视图。0064图10D是表示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表。

20、示在ZX平面的横剖视图。0065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0066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0067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0068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0069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0070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0071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0072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0073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管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0074图中007550光管,52主体部,54棱镜部。

21、,56空心,58反射部,60角度调节部,62光线,64内侧面,65法线,66棱镜面,67法线,68棱镜面,70光管,72主体部,74棱镜部,76空心,78反射部,80角度调节部,82光线,84内侧面,85法线,86棱镜面,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5/18页887法线,88棱镜面,90光管,92棱镜,94光线,96延长线区间,100光管,102主体部,104棱镜部,106空心,108光源,110光线,112反射部,114角度调节部,116内侧面,118中心线,200光管,202主体部,204棱镜部,206空心,208光源,210光线,212反射部,214角度调节部,。

22、216内侧面,300光管,302主体部,304棱镜部,306空心,308光源,310光线,312反射部,314角度调节部,316内侧面,400光管,402主体部,404棱镜部,406空心,408光源,410光线,412反射部,414角度调节部,416内侧面,500光管,508光源,520滤光部,522反射镜,524滤色器,526着色层,528电机。具体实施方式0076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光管的具体实施例。0077图4至图9是用于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光管的图。0078在本说明书中,入射角是指在介质中行进的光线到达与其它介质的界面时,上述入射的光线与上述界面的法线所成的角。。

23、另外,折射角是指在上述界面折射的光线与上述界面的法线所成的角。0079首先,参照图4至图6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光管的结构。0080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适用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适用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表示在适用将现有的三角棱镜旋转一定角度而形成的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0081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光管50包括主体部52和棱镜部54。0082上述主体部52构成为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56的空心管形状,是形成上述光管50的内侧的结构。而且,上述棱镜部54在上述主体部52的外表面。

24、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0083这时,上述棱镜部54是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结构,包括反射部58和角度调节部60。0084在这里,上述反射部58是将上述棱镜部54的横截面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时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部分。上述反射部58是对应于以规定角度旋转根据现有技术的光管所具备的三角棱镜的形状的结构。0085而且,上述角度调节部60配置在上述主体部52和上述反射部58之间。上述角度调节部60的横截面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与上述主体部52接触。而且,上述主体部52和反射部58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而定。0086下面,以从光源产生的光线以入射角E的角度入射到上述主体部52的内侧面的情况为例,详细说明上述。

25、棱镜部54的结构。0087从上述光源未图示产生的光线62与上述主体部52的内侧面64的法线65所成的角度,即入射角为角度E的情况下,折射角G根据斯涅耳定律,由下述数学式3算出。在这里,N表示光管的折射率。0088数学式300890090这时,为了使上述光线62在上述棱镜部54的棱镜面66进行全反射,上述棱镜面66的法线67和上述光线62所成的角度H要比临界角大,因此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如下述数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6/18页9学式4所示。0091数学式400920093而且,上述光线62在上述棱镜面66发生全反射后,在上述棱镜部54的邻接的棱镜面68再次进行全反射,。

26、并向光管50的空心56行进。此时,为了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68再次发生全反射,需要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68也要以大于临界角的角度入射。0094从而,为了使上述光线62在上述棱镜面66进行全反射后,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68再次进行全反射,优选的是上述棱镜面66的法线67和上述光线62所成的角度H为45。0095而且,在上述角度H为45的情况下,构成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光管50的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的折射率N满足上述数学式4。0096而且,由于上述反射部58的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上述反射部58的横截面和上述主体部52的横截面所成的角度与上述光线62在上述。

27、主体部52的内侧面64折射的折射角G相同。即,上述反射部58的形状对应于将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结构旋转角度G的形状。0097另外,上述反射部58的横截面和上述主体部52的横截面所成的角度G与上述角度调节部60的横截面的顶角的大小相同。即,上述角度调节部60配置在上述主体部52和上述反射部58之间,在上述角度调节部60的横截面上,上述主体部52和反射部58之间的顶角与上述光线62入射上述主体部52的内侧面64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从而,上述角度调节部60的形状根据上述光源和上述光管50的内侧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定。0098而且,上述光线的入射角E的大小具有0到90的范围时,由于折射角G的。

28、大小具有0到临界角的范围,因此,上述角度调节部60的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的顶角的大小范围如下述数学式5。0099数学式501000101另外,上述棱镜部54的大小设定得越小,越有利于提高光传输的效率及减少光管的重量。0102而且,包括上述棱镜部54的上述光管50的材质是透光性和机械稳定性良好的材料,例如可以由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构成。0103另外,上述光管50的材质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光源的种类而定,例如,在上述光管50中使用的光源为汞灯或金属灯等高效率的点光源的情况下,考虑到在上述光源产生的温度,可以将耐热性强的聚碳酸酯作为上述光管50的材质。0104如图5。

2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光管70包括主体部72和棱镜部74。0105上述主体部72构成为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76的空心管形状,是形成上述光管70的内侧的结构。而且,上述棱镜部74在上述主体部72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0106这时,上述棱镜部74是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结构,包括反射部78和角度调节部80。0107在这里,上述反射部78是将上述棱镜部74的横截面分为两个等腰三角形时形成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7/18页10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部分。上述反射部78是对应于以规定角度旋转根据现有技术的光管所具备的三角棱镜的形状的结构。0108而且,上述角度调节部8。

30、0是配置在上述主体部72和上述反射部78之间的部分,上述角度调节部80的横截面由根据光源的位置来决定顶角的大小的等腰三角形构成。即,上述角度调节部80的横截面是如下等腰三角形,与上述主体部72和反射部78接触的两个边的长度相同,并且,上述主体部72和反射部78之间的顶角的大小根据光源的位置而定。0109下面,以从光源产生的光线以入射角E的角度入射到上述主体部72的内侧面的情况为例,详细说明上述棱镜部74的结构。0110从上述光源未图示产生的光线82与上述主体部72的内侧面84的法线85所成的角度,即入射角为角度E的情况下,折射角G根据斯涅耳定律,由上述数学式3算出。在这里,N表示光管的折射率。。

31、0111这时,为了使上述光线82在上述棱镜部74的棱镜面86进行全反射,上述棱镜面86的法线87和上述光线82所成的角度H要比临界角大,因此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如上述数学式4所示。0112而且,上述光线82在上述棱镜面86发生全反射后,在上述棱镜部74的邻接的棱镜面88再次进行全反射,并向上述光管70的空心76行进。此时,为了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88再次发生全反射,需要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88也要以大于临界角的角度入射。0113从而,为了使上述光线82在上述棱镜面86进行全反射后,在上述邻接的棱镜面88再次进行全反射,优选的是上述棱镜面86的法线87和上述光线82所成的角度H为45。0114而且,在上。

32、述角度H为45的情况下,构成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光管70的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的折射率N满足上述数学式4。0115而且,由于上述反射部78的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上述反射部78的横截面和上述主体部72的横截面所成的角度与上述光线82在上述主体部72的内侧面84折射的折射角G相同。即,上述反射部88的形状对应于将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结构旋转角度G的形状。0116另外,上述反射部78的横截面和上述主体部72的横截面所成的角度G与上述角度调节部80的横截面的顶角的大小相同。即,上述角度调节部80配置在上述主体部72和上述反射部78之间,并且在上述。

33、角度调节部80的横截面上,上述主体部72和反射部78之间的顶角与上述光线82入射到上述主体部72的内侧面84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从而,上述角度调节部80的形状根据上述光源和上述光管70的内侧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定。0117而且,上述光线的入射角E的大小具有0到90的范围时,由于折射角G的大小具有0到临界角的范围,因此,上述角度调节部80的横截面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大小范围如上述数学式5。0118另外,上述棱镜部74的大小设定得越小,越有利于提高光传输的效率及减少光管的重量。0119而且,包括上述棱镜部74的上述光管70的材质是透光性和机械稳定性良好的材料,例如可以由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

34、甲酯、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构成。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8/18页110120另外,上述光管70的材质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光源的种类而定,例如,在上述光管70中使用的光源为汞灯或金属灯等高效率的点光源的情况下,考虑到在上述光源产生的温度,可以将耐热性强的聚碳酸酯作为上述光管70的材质。0121图6是表示在适用将现有的三角棱镜旋转一定角度而形成的棱镜部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放大剖视图。0122参照图6,适用于光管90的棱镜部92为将现有的三角棱镜旋转一定角度的形状的情况下,从光源未图示产生的光线94入射到上述光管90时,在现有的三角棱镜的延长线区间96进行一次。

35、全反射,不能连续发生全反射,而是向外部射出。0123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棱镜部54、74形成如下形状,即其横截面为去除上述延长线区间96的四边形,并且根据上述光源及光管50、70的内侧面64、84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具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横截面的反射部58、78和具备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横截面的角度调节部60、80合并的形状,从而可以连续发生全反射。0124下面,参照图7至图10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结构。0125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图10A是表示在本发。

36、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内部行进的光线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的透视图,图10C是表示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表示在YZ平面的纵剖视图,图10D是表示将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棱镜部行进的光线表示在ZX平面的横剖视图。0126此时,图8及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在这里表示的光线仅表示了在光管内部以立体行进的光线中与横截面水平的成分。0127参照图7,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100包括主体部102和棱镜部104。上述主体部102构成为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106的空心管形状,上述棱镜部104在上述主体部102的。

37、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而且,上述棱镜部104包括反射部112和角度调节部114。0128从光源108产生并入射到上述光管100的空心106内部的光线110入射到光管100的内侧面116,并在上述棱镜部104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而发生反射。通过重复这种过程,光线110向上述光管100的长度方向行进。0129而且,由于填充上述光管100的空心106的介质是空气,因此,上述光线110可以几乎没有传送损失地向上述光管100的长度方向行进。0130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100区别于现有的光管的特征是上述空心106形成四角柱形状。0131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100根据上述光源108。

38、及上述光管100的主体部102的内侧面116的相对位置而决定上述棱镜部104的形状。0132在构成上述棱镜部104的角度调节部114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上述主体部102和反射部112之间的顶角的大小与上述光线110平行于上述光管100的横截面而行进并入射到上述主体部102的内侧面116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大小相同。而且,上述光线110的折射角根据上述光管100的折射率和上述光线110的入射角而决定,上述入射角的大小根据上述光源108和上述主体部102的内侧面116之间的相对位置而不同。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9/18页120133下面,参考图8详细说明根据上。

39、述光源108和上述主体部102的内侧面116之间的相对位置而决定的棱镜部104的形状。0134首先,利用上述光管100的折射率N,可以算出折射角G为0、1,2,3、时的入射角E。而且,利用从上述光源108至向上述主体部102的内侧面116的入射角为0的部位的距离H,可以算出从入射角为0的部位至入射角为E的部位的距离M。而且,假设折射角为G的部位和G1的部位间的区间的折射角为G时,可以利用上述距离M算出折射角为G的区间的长度L。0135这时,由于上述角度调节部114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上述主体部102和反射部112之间的顶角的大小与上述光线110的折射角G相同,因此,可以利用通式来导出上。

40、述顶角的大小为G的区间L。算出上述区间L的过程如下述数学式6。0136数学式60137SINENSING0138EARCSINNSING0139MHTANE0140MHTANARCSINNSING,G0,1,2,3,0141LHTANARCSINNSING1ARCSINNSING,G0,1,2,3,0142虽然在这里以上述折射角G为0、1、2、3、的情况为例,但在将K设为任意量的有理数时,上述折射角G每次增加K的情况下,可以用通式来导出上述顶角的大小为G的区间,这如下述数学式7。0143数学式70144LHTANARCSINNSINGKARCSINNSING,G0,K,2K,3K,0145另外。

41、,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100的折射率为157、且折射角G为0、1、2、3、的情况为例,算出上述入射角E、距离M、区间L的结果如下述表1。0146表10147折射角G单位热射角E单位距离M区间L0000027H11570027H0028H57860138H0028H1015820283H0031H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10/18页131523970445H0035H2032480636H0044H01480149从上述内容可以得知,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100中,上述角度调节部114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上述主体部102和反射部112之间的顶角的大。

42、小仅根据上述光管100的折射率N和从上述光源108至上述主体部102的内侧面116的距离H值而决定。而且,上述计算过程同样地也适用于光管的空心的横截面为多角形的形状的情况。0150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100中,若光源108位于上述空心106的横截面的中心,则彼此相对的两边的棱镜部104的排列相同。而且,在上述空心106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形状的情况下,若上述光源108位于上述空心106的横截面的中心,则四边的棱镜部104的排列全部相同。0151相反地,在上述光源108从上述空心106的横截面的中心偏离的情况下,上述光管100的四边的棱镜部104的排列是根据从上述光源108至上述主体部。

43、102的内侧面116的距离H值而决定的,彼此不相同。0152接下来,参照图9说明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0153如图9所示,从光源108产生的光线110入射上述光管100,并在上述棱镜部104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而反射。在上述棱镜部104发生全反射的光线110以相同的入射角在相对侧棱镜部104再次发生全反射并向上述光管100的长度方向行进。0154即,上述光线110在第一个入射面经过全反射过程后,以与在上述第一个入射面的入射角相同的入射角入射到与上述第一个入射面面对的面或邻接的面,从而再次发生全反射。因此,上述光线110可以在上述棱镜部104连续发生全反射,并向上述光管1。

44、00的长度方向行进。0155下面,参照图10A至图10D,说明从光源108产生的光线110与光管100的中心线118形成规定的角度并行进的情况下,可产生全反射的允许角的范围。0156首先,参照图10A,在上述光线110相对于上述光管100的中心线118形成角度Z并行进的情况下,若上述角度Z为90,则在上述棱镜部104的棱镜面上上述光线110的入射角是45。0157另外,参照图10B,上述角度Z接近0时,上述光线110与上述棱镜部104的长度方向几乎平行地行进并入射。而且,上述光线110在上述光管100的主体部102内侧面116折射而与上述棱镜部104的棱镜面形成角度T。0158而且,参照图10。

45、C和图10D,由于上述光线110在ZY平面几乎以90的入射角入射上述光管100,因此折射角P形成与临界角几乎相同的角度。从而,在ZY平面上只分析上述光线110的ZY成分时,上述光线110的折射角P可以根据斯涅耳定律算出,上述棱镜面和上述光线110所成的角度Q则可以利用折射角P算出。上述折射角P和角度Q如下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11/18页14述数学式8所示。0159数学式8016001610162而且,在ZX平面只分析上述光线110的ZX成分时,上述光线110和上述棱镜面所成的角度与45相同。0163这时,若上述角度Q为90,则在图10B中角度T与在图10D中的。

46、角度45相同。而且,若上述角度Q为0,则在图10B中角度T与在图10D中的角度45无关地一直是0。从而,上述角度T和上述角度Q相互形成比例关系。而且,上述角度T和上述光线110在棱镜面的入射角H可以由下述数学式9算出。0164数学式9016501660167H90T01680169另外,上述光线110与上述光管100的中心线118所成的角度Z的范围满足0以上、90以下的范围。而且如上所述,上述角度Z为90时上述入射角H为45,上述角度Z为0时上述入射角H利用如上述的数学式9可以算出上述入射角H的值。从而,Z值在0至90之间时上述入射角H的范围如下述数学式10,这如数学式10所示,满足全反射的条。

47、件。0170数学式10017101720173在这里,N是根据上述光管100的材质的折射率,相对于上述光管100的材质的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的折射率N,上述入射角H满足上述数学式10。0174从而,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光管中,上述角度Z满足0以上90以下的条件,所以从上述光源108产生的所有光线110满足上述全反射条件。0175例如,折射率N为157时,由于上述光线110入射上述棱镜部104的棱镜面的角度H处于45和6478之间,因此满足H3956的全反射条件。0176而且,即使不像如上所述经过利用数学式的计算过程,也可以知道上述角度Z为90时上述入。

48、射角H为最小,上述角度Z越小上述入射角H会更大。从而,若上述角度Z为90时的入射角H满足上述全反射条件,则上述光线110对于上述棱镜部104的任何部位都满足全反射条件。说明书CN101939674ACN101939677A12/18页150177下面,参照图11至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结构。0178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中的光线路径的剖视图。0179这时,图12及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的剖视图,在这里表示的光线仅表示了在光管内部以立体行进的光线中与横截面水平的。

49、成分。0180参照图11,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200形成为圆形空心管形状,包括主体部202和棱镜部204。上述主体部202构成为形成有长度方向的空心206的空心管形状,上述棱镜部204在上述主体部202的外表面上沿长度方向形成多个。而且,上述棱镜部204包括反射部212和角度调节部214。0181从光源208产生并入射到上述光管200的空心206内部的光线210入射到上述光管200的内侧面216,并在上述棱镜部204根据斯涅耳定律的全反射条件而发生反射。通过重复这种过程,上述光线210向上述光管200的长度方向行进。0182而且,由于填充上述光管200的空心206的介质是空气,因此,上述光线210可以几乎没有传送损失地向上述光管200的长度方向行进。018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200区别于现有的光管的特征是上述光源208不位于上述光管200的横截面的中心,而是配置在从中心偏离的位置。0184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管200根据上述光源208及上述光管200的相对位置而决定上述棱镜部204的形状。0185在构成上述棱镜部204的角度调节部214的作为横截面的直角三角形中,上述主体部202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