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神经根拉钩.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8004208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130170.2

申请日:

20161017

公开号:

CN206641870U

公开日:

201711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7/02,A61B17/56

主分类号:

A61B17/02,A61B17/56

申请人:

罗春山

发明人:

罗春山,蒲兴魏

地址:

550007 贵州省贵阳市沙冲南路贵州省骨科医院

优先权:

CN201621130170U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刘安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弧形神经根拉钩,由相互垂直固接的拉钩杆与手柄组成,拉钩杆的头端是钩头;其手柄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实心体;拉钩杆正面是由头到尾逐渐变窄的梯形、侧面厚度由头到尾逐渐增加;钩头的端钩部分是圆弧形,端钩部分向内倾斜。钩头圆弧形弧度为直径相同的圆弧度的1/3。拉钩杆正面的梯形底与顶的长度比例为(2~3)∶1;侧面底与顶的厚度比例为1∶(2~3)。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巧妙、构造简单、应用便捷,可以方便安全地牵开并保护神经根,可用于进行椎间盘镜下或后路开放手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操作安全可靠,省时省力。适于在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或融合等脊柱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弧形神经根拉钩,由相互垂直固接的拉钩杆(2)与手柄(1)组成,拉钩杆(2)的头端是钩头(3);其特征在于它的手柄(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实心体;拉钩杆(2)正面是由头到尾逐渐变窄的梯形、侧面厚度由头到尾逐渐增加;钩头(3)的端钩部分是圆弧形,端钩部分向内倾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根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头(3)的圆弧形弧度为直径相同的圆弧度的1/3。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根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杆(2)正面的梯形底与顶的长度比例为(2~3)∶1;侧面底与顶的厚度比例为1∶(2~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中使用的神经拉钩。

背景技术

神经拉钩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和腰椎融合术中必需的器械,特别是椎间盘镜及Quadrant通道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神经拉钩尤其重要。 在手术时,需要助手用神经拉钩将神经根及硬膜囊拉开,暴露突出的椎间盘,然后进行椎间隙的处理。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拉钩牵拉部分为“一”字形设计,比较窄而小,往往需要两把神经拉钩才能完成操作。这样会使原本狭小的手术空间更小,且仍然有大部分神经根暴露于外。因此在操作时容易误伤神经根,特别是放置融合器时容易损伤神经根;且拉钩与神经根接触处形成一个直接的剪切力,容易产生医源性损伤。同时,使用两把神经拉钩牵开后椎间盘显露,术者需使用手术刀切开,显得空间不够,特别是椎间盘镜及Quadrant通道下手术尤其明显。因此,需要迫切提供一种神经拉钩,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更安全的牵开并保护神经根、更好的显露椎间盘,避免神经根裸露,避免操作中损伤神经,使操作更加安全。为此人们研究设计了一些新的神经根拉钩,申请中国专利的有:032576315号《微创脊髓神经特制拉钩》、2011200595108号《组合式神经拉钩》、2014205661576号《喉返神经拉钩》、2015200293572号《一种低切迹可固定式弧形神经拉钩》和2015208494419号《一种神经根吸引拉钩》等,这些专利技术虽然各有特点,但有的结构较为复杂,有的存在一定缺陷,使用效果不理想,因此还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应用便捷的弧形神经根拉钩,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设计人提供的弧形神经根拉钩,由相互垂直固接的拉钩杆与手柄组成,拉钩杆的头端是钩头;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是:手柄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实心体;拉钩杆正面是由头到尾逐渐变窄的梯形、侧面厚度由头到尾逐渐增加;钩头的端钩部分是圆弧形,端钩部分向内倾斜。

上述钩头的圆弧形长度为相应圆形周径的1/3,圆直径为1.4cm;钩头的端钩部分倾斜角度为45°,长度为1mm。

上述拉钩杆正面的梯形底与顶的长度比例为3∶1;侧面底与顶的厚度比例为1∶(2~3)。

上述弧形神经根拉钩用钛合金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弧形神经根拉钩,设计独特巧妙、构造简单、应用便捷,可以方便安全地牵开并保护神经根,可用于进行椎间盘镜、Quadrant通道下或后路开放手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操作安全可靠,省时省力。适于在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或融合等脊柱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神经根拉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拉钩杆正面示意图,图3为A-A向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为手柄,2为拉钩杆,3为钩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的弧形神经根拉钩,用钛合金制成,其结构由相互垂直固接的拉钩杆2与手柄1组成,拉钩杆2的头端是钩头3;手柄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实心体;拉钩杆2正面是由头到尾逐渐变窄的梯形、侧面厚度由头到尾逐渐增加;钩头3的端钩部分是圆弧形,端钩部分向内倾斜45°,长度为1mm。

钩头3平板的圆弧形弧度为直径1.4cm圆弧度的1/3。拉钩杆2正面的梯形底与顶的长度比例为2∶1; 侧面底与顶的厚度比例为1∶2。

实施例2 如图1-3的弧形神经根拉钩,其结构同实施例1。

钩头3圆弧形弧度为直径1.4cm圆弧度的1/3。拉钩杆2正面的梯形底与顶的长度比例为3∶1; 侧面底与顶的厚度比例为1∶3。

弧形神经根拉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弧形神经根拉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弧形神经根拉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弧形神经根拉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弧形神经根拉钩.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30170.2 (22)申请日 2016.10.17 (73)专利权人 罗春山 地址 550007 贵州省贵阳市沙冲南路贵州 省骨科医院 (72)发明人 罗春山 蒲兴魏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52106 代理人 刘安宁 (51)Int.Cl. A61B 17/02(2006.01) A61B 17/5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弧形神经根拉钩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弧形神经根拉钩, 由相互 垂直固接的拉钩杆与手柄。

2、组成, 拉钩杆的头端是 钩头; 其手柄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实心体; 拉钩杆 正面是由头到尾逐渐变窄的梯形、 侧面厚度由头 到尾逐渐增加; 钩头的端钩部分是圆弧形, 端钩 部分向内倾斜。 钩头圆弧形弧度为直径相同的圆 弧度的1/3。 拉钩杆正面的梯形底与顶的长度比 例为 (23) 1; 侧面底与顶的厚度比例为1 (2 3) 。 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巧妙、 构造简单、 应用便 捷, 可以方便安全地牵开并保护神经根, 可用于 进行椎间盘镜下或后路开放手术腰椎椎间融合 手术, 操作安全可靠, 省时省力。 适于在后路腰椎 间融合手术、 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或融 合等脊柱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CN 206641870 U 2017.11.17 CN 206641870 U 1.弧形神经根拉钩, 由相互垂直固接的拉钩杆(2)与手柄(1)组成, 拉钩杆(2)的头端是 钩头(3); 其特征在于它的手柄(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实心体; 拉钩杆(2)正面是由头到尾逐 渐变窄的梯形、 侧面厚度由头到尾逐渐增加; 钩头(3) 的端钩部分是圆弧形, 端钩部分向内 倾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根拉钩, 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头(3)的圆弧形弧度为直径相 同的圆弧度的1/3。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根拉钩, 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钩杆(2)正面的梯形底与顶的 长度比例为 (2。

4、3) 1; 侧面底与顶的厚度比例为1 (23)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41870 U 2 弧形神经根拉钩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 具体来说, 涉及一种脊柱外科手术中使用的神经拉钩。 背景技术 0002 神经拉钩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和腰椎融合术中必需的器械,特别是椎间盘镜 及Quadrant通道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神经拉钩尤其重要。 在手术时, 需要助手用神经拉 钩将神经根及硬膜囊拉开, 暴露突出的椎间盘, 然后进行椎间隙的处理。 临床上常见的神经 拉钩牵拉部分为 “一” 字形设计, 比较窄而小, 往往需要两把神经拉钩才能完成操作。 这样会。

5、 使原本狭小的手术空间更小, 且仍然有大部分神经根暴露于外。 因此在操作时容易误伤神 经根, 特别是放置融合器时容易损伤神经根; 且拉钩与神经根接触处形成一个直接的剪切 力, 容易产生医源性损伤。 同时, 使用两把神经拉钩牵开后椎间盘显露, 术者需使用手术刀 切开, 显得空间不够, 特别是椎间盘镜及Quadrant通道下手术尤其明显。 因此, 需要迫切提 供一种神经拉钩, 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更安全的牵开并保护神经根、 更好的显露椎间盘, 避 免神经根裸露, 避免操作中损伤神经, 使操作更加安全。 为此人们研究设计了一些新的神经 根拉钩, 申请中国专利的有: 032576315号 微创脊髓神经特。

6、制拉钩 、 2011200595108号 组 合式神经拉钩 、 2014205661576号 喉返神经拉钩 、 2015200293572号 一种低切迹可固定 式弧形神经拉钩 和2015208494419号 一种神经根吸引拉钩 等, 这些专利技术虽然各有特 点, 但有的结构较为复杂, 有的存在一定缺陷, 使用效果不理想, 因此还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构造简单、 应用便捷的弧形神经根拉钩, 从而克服现有 技术的缺陷。 0004 设计人提供的弧形神经根拉钩, 由相互垂直固接的拉钩杆与手柄组成, 拉钩杆的 头端是钩头; 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是: 手柄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7、实心体; 拉钩杆正面是由头到尾 逐渐变窄的梯形、 侧面厚度由头到尾逐渐增加; 钩头的端钩部分是圆弧形, 端钩部分向内倾 斜。 0005 上述钩头的圆弧形长度为相应圆形周径的1/3, 圆直径为1.4cm; 钩头的端钩部分 倾斜角度为45 , 长度为1mm。 0006 上述拉钩杆正面的梯形底与顶的长度比例为3 1; 侧面底与顶的厚度比例为1 (2 3) 。 0007 上述弧形神经根拉钩用钛合金制成。 0008 本实用新型的弧形神经根拉钩, 设计独特巧妙、 构造简单、 应用便捷, 可以方便安 全地牵开并保护神经根, 可用于进行椎间盘镜、 Quadrant通道下或后路开放手术腰椎椎间 融合手术, 操作。

8、安全可靠, 省时省力。 适于在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 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 核摘除或融合等脊柱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641870 U 3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弧形神经根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拉钩杆正面示意图, 图3 为A-A向放大示意图。 0010 图中, 1为手柄, 2为拉钩杆, 3为钩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实施例1 如图1-3的弧形神经根拉钩, 用钛合金制成, 其结构由相互垂直固接的 拉钩杆2与手柄1组成, 拉钩杆2的头端是钩头3; 手柄1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实心体; 拉钩杆2正 面是由头到尾逐渐变窄的梯形、 侧面厚度由头到尾。

9、逐渐增加; 钩头3的端钩部分是圆弧形, 端钩部分向内倾斜45 , 长度为1mm。 0012 钩头3平板的圆弧形弧度为直径1.4cm圆弧度的1/3。 拉钩杆2正面的梯形底与顶的 长度比例为2 1; 侧面底与顶的厚度比例为1 2。 0013 实施例2 如图1-3的弧形神经根拉钩, 其结构同实施例1。 0014 钩头3圆弧形弧度为直径1.4cm圆弧度的1/3。 拉钩杆2正面的梯形底与顶的长度比 例为3 1; 侧面底与顶的厚度比例为1 3。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641870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5 CN 206641870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6 CN 206641870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7 CN 206641870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