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9187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4.24 CN 202891878 U *CN202891878U* (21)申请号 201220553377.6 (22)申请日 2012.10.26 A61B 1/267(2006.01) A61B 1/06(2006.01) (73)专利权人 成都海瑞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府城大道 西段 399 号 7 栋 1 单元 8 层 803 号 (72)发明人 胡健 郭礼新 许竞雄 陈兵 陈新云 陈东 包治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51220。
2、 代理人 谢敏 (54) 实用新型名称 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57) 摘要 一种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包括喉镜主体, 所述的喉镜主体包括上端的直部和直部下方的曲 部纵向体, 曲部纵向体内部的下端固定有物镜, 上 端固定有目镜, 曲部纵向体的下部侧壁设置有发 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的主轴线与侧壁有一夹角, 同时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主体部分通过隔离部件与 物镜完全隔开。本实用新型将发光二极管的轴线 设置为与喉镜侧壁成一夹角, 同时将发光二极管 的主发光部分与物镜相互隔开, 最大程度上避免 了光晕的产生, 提高了喉镜的观察效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
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91878 U CN 202891878 U *CN202891878U* 1/1 页 2 1. 一种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包括喉镜主体, 所述的喉镜主体包括上端的直部和直 部下方的曲部纵向体 (1) ,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 (1) 至少包括用于观察病人内部的观察导管 (10) , 所述的观察导管 (10) 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闭合的横截面, 并且通过中空的型腔限定 于所述的曲部纵向体 (1) 中 ;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 (1) 内部的下端固定有物镜 (4) , 。
4、所述的曲 部纵向体 (1) 内部的上端固定有目镜 (3) , 同时, 在目镜 (3) 和物镜 (4) 之间, 至少还存在有 一个用于改变光路的透镜和一个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 (1) 的下部侧壁设置有发光二极管 (8) ,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 (8) 的主轴线与侧壁有一夹角, 同时发光二极管 (8) 的发光主体部分通过隔离部件与物镜 (4) 完全隔开。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夹角大于零度, 同时所述的夹角小于或等于 10 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5、的隔离部件 是指沿曲部纵向体 (1) 的下部侧壁形成的一个二极管仓 (81) , 所述的二极管仓 (81) 将发光 二极管 (8) 沿纵向包裹, 并留出前方光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物镜 (4) 和防雾 片 (5) 外边缘套有同一个密封圈 (11) 或分别套有一个密封圈 (11) 。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中空的型腔由 上表面 (100) 、 下表面 (100-1) 、 侧盖 (100-2) 、 侧分离板 (102) 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其特征在于。
6、 : 所述的防光晕的发光 光学喉镜还包括集成在曲部纵向体 (1) 中的气管内导管 (103) , 用于插入气管内管, 所述的 气管内导管 (103) 通过侧分离板 (102) 与所述的观察导管 (10) 分开, 并具有上壁 (111) 、 下 壁 (112) 以及部分打开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安装在目镜 (3) 和物镜 (4) 之间至少有三面透镜和二个反射元件。 8.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三面棱镜和二 面反射镜分别是第一透镜 (110) 、 第二透镜 (108) 、 第三透镜 (107)。
7、 、 第一反射元件 (109) 和 第二反射元件 (106) ; 其中第一透镜 (110) , 设置在所述直部的端部, 同时设置在所述曲部纵向体 (1) 开始处 之前 ; 第一反射元件 (109) , 设置在所述曲部纵向体 (1) 开始处 ; 第二透镜 (108) , 设置在第一反射元件 (109) 之后, 第三透镜 (107) , 设置在第二透镜 (108) 之后 ; 第二反射元件 (106) , 设置在第三透镜 (107) 之后, 并位于与曲部纵向体 (1) 的与第一 反射元件 (109) 位置相同的一侧侧壁上。 9.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8、直部设置有电 池仓 (7) ,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 (8) 与电池仓 (7) 相连并由电池仓供电 ; 所述的直部上部套有 目镜套 (9) , 所述的气管内导管 (103) 的边缘设置有导向压块 (104) 。 10.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 (1) 的下部具有作为观察导管 (10) 的上表面 (100) 的延伸的突出片 (105) , 所述的突出片 (105) 向所述的气管内导管 (103) 偏斜。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891878 U 1/4 页 3 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
9、及一种一次性可视气管插管器, 更具体地来说, 涉及一种发光光学喉镜。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现有的发光光学喉镜往往是在喉镜的物镜的旁边直接设置一个和其平行的 发光二极管, 用于照亮, 便于观察, 但是由于发光二极管的位置不合理, 特别容易产生光晕, 大大的影响了喉镜的观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发光光学喉镜, 该喉镜至少将发光 二极管的轴线设置为与喉镜侧壁成一夹角, 同时将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部分与物镜相互隔 开, 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光晕的产生, 提高了喉镜的观察效果。 0004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0005 。
10、一种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包括喉镜主体, 所述的喉镜主体包括上端的直部和 直部下方的曲部纵向体,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至少包括用于观察病人内部的观察导管, 所述 的观察导管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闭合的横截面, 并且通过中空的型腔限定于所述的曲部纵 向体中 ;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内部的下端固定有物镜,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内部的上端固定有 目镜, 同时, 在目镜和物镜之间, 至少还存在有一个用于改变光路的透镜和一个用于改变光 路的反射镜,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的下部侧壁设置有发光二极管,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的主轴 线与侧壁有一夹角, 同时发光二极管 . 的发光主体部分通过隔离部件与物镜完全隔开。 0006 作为优。
11、选, 所述的夹角大于零度, 同时所述的夹角小于或等于 10 度 ; 所述的物镜 前端还设置有防雾片。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的隔离部件是指沿曲部纵向体的下部侧壁形成的一个二极管仓, 所述的二极管仓将发光二极管沿纵向包裹, 并留出前方光路。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的物镜和防雾片外边缘套有同一个密封圈或分别套有一个密封 圈。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的中空的型腔由上表面、 下表面、 侧盖、 侧分离板组成。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的发光光学喉镜还包括集成在曲部纵向体中的气管内导管, 用于 插入气管内管, 所述的气管内导管通过侧分离板与所述的观察导管分开, 并具有上壁、 下壁 以及部分打。
12、开的侧壁。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的安装在目镜和物镜之间至少有三面透镜和二个反射元件。 0012 作为优选, 所述的三面棱镜和二面反射镜分别是第一透镜、 第二透镜、 第三透镜、 第一反射元件和第二反射元件 ; 0013 作为优选, 其中第一透镜, 设置在所述直部的端部, 同时设置在所述曲部纵向体开 始处之前 ; 说 明 书 CN 202891878 U 2/4 页 4 0014 第一反射元件, 设置在所述曲部纵向体开始处 ; 0015 第二透镜, 设置在第一反射元件之后, 0016 第三透镜, 设置在第二透镜之后 ; 0017 第二反射元件, 设置在第三透镜之后, 并位于与曲部纵向体的与第。
13、一反射元件位 置相同的一侧侧壁上。 0018 作为优选, 所述的直部设置有电池仓,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与电池仓相连并由电池 仓供电 ; 所述的直部上部套有目镜套, 所述的气管内导管的边缘设置有导向压块, 用于防止 气管内管翘起。 0019 作为优选,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的下部具有作为观察导管的上表面的延伸的突出 片, 所述的突出片向所述的气管内导管偏斜, 从而当将气管内管插入病人体内时提升落在 气管上的组织。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如下 : 0021 该喉镜至少将发光二极管的轴线设置为与喉镜侧壁成一夹角, 同时将发光二极管 的主发光部分与物镜相互隔开, 最大程度上。
14、避免了光晕的产生, 提高了喉镜的观察效果。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 0023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 0024 图 3 为图 2 沿 CC 剖视图 ; 0025 图 4 为图 3 的 A 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 图 5 为图 2 沿 DD 剖视图 ; 0027 图 6 为图 5B 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 0028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0029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 0030 曲部纵向体1、 目镜3、 物镜4、 电池仓7、 发光二极管8、 0031 二极管仓81、 目镜套9、 观察。
15、导管10、 密封圈11 、 上表面100 、 0032 下表面100-1、 侧盖100-2、 侧分离板102、 0033 气管内导管103、 导向压块104、 突出片105、 第二反射元件106、 0034 第三透镜107、 第二透镜108、 第一反射元件109、 第一透镜110、 0035 上壁111、 下壁112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0037 实施例 1 : 0038 如图 1-7, 一种防光晕的发光光学喉镜, 包括喉镜主体, 所述的喉镜主体包括上端 的直部和直部下方的曲部纵向体 1,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 1 包括用于观察病人内部的观察导 管 10。
16、, 所述的观察导管 10 在其整个长度上具有闭合的横截面, 并且通过中空的型腔限定于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 1 中 ;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 1 内部的下端固定有物镜 4,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 1 内部的上端固定有目镜 3, 同时, 在目镜 3 和物镜 4 之间, 还存在有一个用于改变光路的透 说 明 书 CN 202891878 U 3/4 页 5 镜和一个用于改变光路的反射镜 (在实施例中, 透镜设置在所述直部的端部, 同时设置在所 述曲部纵向体 1 开始处之前, 反射镜固定在透镜和物镜 4 之间) , 所述的曲部纵向体 1 的下 部侧壁设置有发光二极管 8,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 8 的主轴线与侧壁有。
17、一夹角 (此夹角大于零 度, 小于或等于 10 度) 。 0039 同时发光二极管 8 的发光主体部分通过隔离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 隔离部件为一 遮光板, 该遮光板设置在物镜与发光二极管 8 之间) 与物镜 4 完全隔开。 0040 在本实施例中, 中空的型腔由上表面100、 下表面100-1、 侧盖100-2、 侧分离板102 组成。同时, 发光光学喉镜还包括集成在曲部纵向体 1 中的气管内导管 103, 用于插入气 管内管, 所述的气管内导管 103 通过侧分离板 102 与所述的观察导管 10 分开, 并具有上壁 111、 下壁 112 以及部分打开的侧壁。物镜 4 的截面为一种某两相。
18、对边平行, 其他边不平行 的闭合曲线图形。 0041 在本实施例中, 上述的直部设置有电池仓 7,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 8 与电池仓 7 相连 并由电池仓供电 ; 所述的直部上部套有目镜套 9, 所述的气管内导管 103 的边缘设置有导向 压块 104, 用于防止气管内管翘起。上述的曲部纵向体 1 的下部具有作为观察导管 10 的上 表面 100 的延伸的突出片 105, 所述的突出片 105 向所述的气管内导管 103 偏斜, 从而当将 气管内管插入病人体内时提升落在气管上的组织。 0042 实施例 1, 将发光光学喉镜的发光二极管的轴线设置为与喉镜侧壁成一夹角, 同时 将发光二极管的主发光部。
19、分与物镜相互隔开,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光晕的产生, 提高了喉 镜的观察效果。 0043 实施例 2 : 0044 如图 4 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 不同之处在于 : 在物镜 4 前面设置了防雾片 5, 并且物镜 4 与防雾片 5 的距离大于或等于 0.1mm。 0045 由于设置了防雾片 5, 并且物镜 4 与防雾片 5 的距离大于或等于 0.1mm(最佳为) , 在此距离范围内, 一方面能够保证两者之间不起粘连膜, 另一方面解决了观测透镜或窗口 由于温差生雾而变得模糊的问题。实施例 2 放弃了传统的电加热方式, 仅需要一只纽扣电 池作为供电装置, 使喉镜的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使用前也无。
20、需预加热, 即开即用, 更加方便。 0046 实施例 3 : 004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2 不同之处有以下二点 : 0048 1、 如图 4 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隔离部件是指沿曲部纵向体 1 的下 部侧壁形成的一个二极管仓 81, 所述的二极管仓将发光二极管 8 沿纵向包裹, 并留出前方 光路。 0049 2、 如图 6 所示, 物镜 4 和防雾片 5 外边缘套有同一个密封圈 11 或 分别套有一个密封圈 11。 0050 本实施例由于隔离部件为一沿发光二极管 8 纵向包裹二极管仓 81, 能够最大程度 避免发光二极管的光直接照在物镜4上, 防光晕的效果优于实施例1。 本实施例物镜4和防 雾。
21、片 5 外边缘套有密封圈 11, 相比实施例 1, 密封效果更好, 更不易在物镜 4 上产生雾气。 0051 实施例 4 : 005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 2 或实施例 3 的基础上增加以下不同之处 : 0053 1、 发光二极管 8 的主轴线与侧壁的夹角为 5 度。 说 明 书 CN 202891878 U 4/4 页 6 0054 2、 安装在目镜 3 和物镜 4 之间至少有三面透镜和二个反射元件 ; 本实 施例以三面棱镜和二面反射镜为例来具体说明。如图 7 所示, 三面棱镜和二面反射镜分别 是第一透镜 110、 第二透镜 108、 第三透镜 107、 第一反射元件 109 和第二反射元件。
22、 106 ; 0055 其中 : 0056 第一透镜 110, 设置在所述直部的端部, 同时设置在所述曲部纵向体 1 开始处之 前 ; 0057 第一反射元件 109, 设置在所述曲部纵向体 1 开始处 ; 0058 第二透镜 108, 设置在第一反射元件 109 之后, 0059 第三透镜 107, 设置在第二透镜 108 之后 ; 0060 第二反射元件 106, 设置在第三透镜 107 之后, 并位于与曲部纵向体 1 的与第一反 射元件 109 位置相同的一侧侧壁上。 0061 本实施例相比实施例 2 或实施例 3 而言, 将发光二极管 8 的主轴线与侧壁的夹角 选择为 5 度, 夹角度。
23、数经测试, 能在最大程度上将光线聚集在所需要观察的人体内部器官 上, 观察效果最佳。同时本实施例的光路较前两个实施例而言更加合理, 显示效果更好。 0062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 但是, 应该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 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 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更具体地说, 在本申请公开、 附图和权利要求的 范围内, 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 / 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 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说 明 书 CN 202891878 U 1/5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91878 U 2/5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91878 U 3/5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91878 U 4/5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91878 U 5/5 页 11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91878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