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切镜双极电极.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8002484 上传时间:2019-12-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7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408215.3

申请日:

20120816

公开号:

CN202960757U

公开日:

201306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18/14

主分类号:

A61B18/14

申请人:

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敏

地址: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大学路101号清华科技园A座506

优先权:

CN201220408215U

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秉德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闫有幸;杨焕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包括两根金属套管、绝缘套、双芯导线、半环状正极电极、回路电极、两个绝缘管及接线柱;两金属套管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且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两金属套管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绝缘管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电极的两端,末端设置接线柱,双芯导线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内,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电性连接;回路电极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前部外围,并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所述回路电极的两个金属管的后段部分连同金属导管的前段部分的外部包裹绝缘层套管。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手术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包括两根金属套管、绝缘套、双芯导线、半环状正极电极、回路电极、两个绝缘管及接线柱;两金属套管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且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两金属套管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绝缘管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电极的两端,末端设置接线柱,双芯导线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内,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电性连接;回路电极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前部外围,并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电极的两个金属管的后段部分连同金属导管的前段部分的外部包裹绝缘层套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电极为两根大致平行的外直径为1mm-1.7mm的金属管,回路电极的表面积为半环状正极电极表面面积的5倍至16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套管的厚度为0.05mm—0.3mm,回路电极两个金属管前段金属裸露的长度为3mm—1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外铲状,其与金属套管间角度为110~160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内钩状,其与金属套管间角度为70~9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套外围还设有电极固定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创手术用的电切镜所用的 电极。

背景技术

前列腺肥大、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发病率极高的常见病症,进行手术切除是 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是在患者下腹部切开一个切口,再切 开膀肮取出前列腺,这对正常的尿道生理结构损伤非常大。而且前列腺增生病 多数是老年人,他们常伴有其它严重疾病,难于耐受开放手术所带来的创伤, 因此各种微创的经尿道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受泌尿外科医生的极大重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镜电切术实用新型于欧美发达国家,由于这种手术无需在人 体上开刀,大大减少了创伤,被公认是当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

电切镜一般由内窥镜、内鞘、外鞘、操作手件和电极组成,电极通过其杆 上的固定滑套平行套接在内窥镜的镜杆下方,电极后端接插在操作手件的固定 卡座上,操作者操作手件使电极前后滑动,能量发生器通过电极连接导线将高 频能量输送到电极前端,电极前端接触靶组织迅速将组织汽化分离,实现前列 腺增生的切除。

参见图1及图2,电切镜用的双极电极包括绝缘套11、两金属套管12、正 极电极13(用于切割,也成为切割电极)、回路电极14、陶瓷绝缘管15、电极 固定卡16、接线柱18及双芯导线19。两金属套管12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 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结合图3),且两金属套管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11。

两金属套管12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绝缘管15固定连接半环状(本文 所述的“半环状”不一定为标准的半环状)正极电极13的两端,两金属套管12 的末端设置接线柱18,双芯导线19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12电性连接,另 一根导线(图3中虚线部分)穿入金属套管12内,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13电 性连接。回路电极14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12前部外围, 并与金属套管12电性连接。正极电极13和回路电极14两者的端部通过陶瓷绝 缘管15以保持一间隔。

两金属套管12及绝缘套11的末端设有接线柱18,双芯导线19从接线柱 18中延伸出来,其尾端进而接有插头。电极固定卡16设置在绝缘套11外围, 用于和内窥镜的镜杆配合。

虽然现有双极电极结构的合理性及精密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仍 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如图4所示,在执行手术时,双极电极相对内 窥镜20前后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内窥镜的金属镜杆25直径与两块回路电极14 的间隔距离相近,且位于两块回路电极14之间,很容易发生触碰,如图4中的 触点100。执行手术时,回路电极14是带电的,所以容易发生漏电情形,存在 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切镜双极电极,该目的由以 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包括两根金属套管、绝缘套、双芯导线、半环状正 极电极、回路电极、两个绝缘管及接线柱;两金属套管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 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且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两金属套管的前端分别 通过两个绝缘管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电极的两端,末端设置接线柱,双芯导线 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内,并与前端的 正极电极电性连接;回路电极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前部外 围,并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电极的两个金属管的后段 部分连同金属导管的前段部分的外部包裹绝缘层套管。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回路电极为两根大致平行的外直径为1mm-1.7mm 的金属管,回路电极的表面积为半环状正极电极表面面积的5倍至16倍。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绝缘层套管的厚度较佳为0.05mm-0.3mm,回路电 极两个金属管前段金属裸露的长度为3mm-15mm。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外铲状,其与金属套管 间角度较佳为110~160度。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内钩状,其与金属套管 间角度较佳为70~90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绝缘套外围还设有电极固定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保留了电极在内镜管中良好的可通过性; (2)增设绝缘层套管使电极更平衡;(3)经优化的电极结构使电极的高频场 型更集中;(4)增设绝缘层套管使电极的高频漏电流更小;(5)对于手术操 作医生更安全;(6)绝缘层套管本身对人体是安全的,与不锈钢回路管的性能 匹配良好,且能耐受切除病灶和电凝时产生的等离子体和工作液体的浸泡。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俯视图。

图2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侧视图。

图3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内部接线示意图。

图4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与内窥镜的镜杆的配合图。

图5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与内窥镜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结合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包括绝缘套11、金 属套管12、正极电极13、回路电极14、陶瓷绝缘管15、电极固定卡16、接线 柱18及双芯导线19。

两金属套管12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且两金属 套管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11。两金属套管12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绝缘 管15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电极13的两端,两金属套管12的末端设置接线柱18, 双芯导线19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12电性连接,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 12内,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13电性连接。回路电极14包括两个金属管,分别 设置在两金属套管12前部外围,并与金属套管12电性连接。正极电极13和回 路电极14两者的端部通过陶瓷绝缘管15以保持一间隔。两金属套管12及绝缘 套11的末端设有接线柱18,双芯导线19从接线柱18中延伸出来,其尾端进而 接有插头。电极固定卡16设置在绝缘套11外围,用于和内窥镜的镜杆配合。

正极电极13为半环形内钩状(即正极电极与金属套管间角度小于90度, 较佳为70~90度)。回路电极14为两根大致平行的外直径为1mm-1.7mm的金 属管(如:不锈钢管),回路电极的表面积为正极电极13表面面积的5倍至16 倍。本实施例中,回路电极14的后段部分及金属套管的前段部分外部包裹有绝 缘层套管31,绝缘层套管31的厚度较佳为0.05mm—0.3mm,回路电极两个金 属管前段金属裸露的长度为3mm—15mm。回路电极14前端部分裸露,可以保 证其工作时的基本电性功能,后段部分设置的绝缘层套管31可以起到隔离和支 撑内窥镜20的金属镜杆25的作用,避免回路电极14与金属镜杆25接触,如 图7中所示的间隙200。实际制作时,覆绝缘层的方法可以使用高稳定性医用热 缩套管或不限于热缩管的其它覆绝缘层的方法。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外铲状,即半环 状的正极电极与金属套管间角度大于90度,较佳为110~160度。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电极在内镜管中良好的可通过性。由于电极通过截面与手术器内径结 构配合良好,手术过程中电极前后移动时,能平滑移动,无异常晃动。也保证 了切除病灶的平顺性。

(2)增设绝缘层套管使电极更平衡。双极电极从原理上要求两个电极相对 人体来说要尽可能平衡,因为高频输出是平衡输出,传输线是平衡传输,所以 要求电极负载越平衡越好。

本电极的两个电极能较好的平衡,主要在于回路电极的面积经优化设计, 比同类其它电极裸露的面积小,其面积为正极电极(即手术工作刀头)面积的5 倍至16倍。现有技术的回路电极无绝缘层套,回路电极比环状电极面积大数十 倍。

(3)经优化的电极结构使电极的高频场型更集中。因半环状的正极电极与 回路电极的距离较近,通过对回路电极裸露部分的控制,使高频电场集中在电 极环与回路电极之间,可以增强电极环的电场强度,更易激活,减小通过其它 组织的电流从而减轻神经刺激,特别是在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中对闭孔神经的 刺激,也减小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

(4)增设绝缘层套管使电极的高频漏电流更小。新型电极优化的平衡结构, 使电流更集中在对病灶切除或电凝的区域,使流经病人人体至大地的高频漏电 流更小。更进一步的减小高频电场的辐射,因为平衡传输线来回的电流大小相 等、相位相反,则通过传输的高频辐射较小,如漏电流增加对外高频辐射则增 加。

(5)对于手术操作医生更安全。现有技术产品,因无绝缘保护套管,电极 在移动过程中,经常触碰手术器金属部分,使手术器带高频电压,容易通过医 生对地的回路产生高频电流,进而对医生及辅助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需要说明 的是,因通过医生的电流为高频电流,即使有较大漏电流时,医生可能感觉并 不明显,但可能已经对医生的肢体细胞造成损伤。

(6)绝缘层套管对人体是安全的,与不锈钢回路管的性能匹配良好,且能 耐受切除病灶和电凝时产生的等离子体和工作液体的浸泡。

以上实施例仅为充分公开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 型还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形,应当也属于本申请揭露的范围。

电切镜双极电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切镜双极电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切镜双极电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切镜双极电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切镜双极电极.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6075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6.05 CN 202960757 U *CN202960757U* (21)申请号 201220408215.3 (22)申请日 2012.08.16 A61B 18/14(2006.01) (73)专利权人 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大学路 101 号清华科技园 A 座 506 (72)发明人 林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秉德律师事务所 44291 代理人 闫有幸 杨焕军 (54) 实用新型名称 电切镜双极电极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 包括 。

2、两根金属套管、 绝缘套、 双芯导线、 半环状正极电 极、 回路电极、 两个绝缘管及接线柱 ; 两金属套管 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 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 且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 ; 两金属套管的前端 分别通过两个绝缘管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电极的 两端, 末端设置接线柱, 双芯导线中的一根导线与 金属套管电性连接, 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内, 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电性连接 ; 回路电极包括两 个金属管, 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管前部外围, 并与 金属套管电性连接 ; 所述回路电极的两个金属管 的后段部分连同金属导管的前段部分的外部包裹 绝缘层套管。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 手术效果更 好。 (51)Int。

3、.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960757 U CN 202960757 U *CN202960757U* 1/1 页 2 1. 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 包括两根金属套管、 绝缘套、 双芯导线、 半环状正极电极、 回路 电极、 两个绝缘管及接线柱 ; 两金属套管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 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 且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 ; 两金属套管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绝缘管固定连接半环状正极 电极。

4、的两端, 末端设置接线柱, 双芯导线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 另一根导线穿 入金属套管内, 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电性连接 ; 回路电极包括两个金属管, 分别设置在两金 属套管前部外围, 并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回路电极的两个金属管的后 段部分连同金属导管的前段部分的外部包裹绝缘层套管。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路电极为两根大致平行 的外直径为 1mm 1.7mm 的金属管, 回路电极的表面积为半环状正极电极表面面积的 5 倍 至 16 倍。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套管的。

5、厚度为 0.05mm0.3mm, 回路电极两个金属管前段金属裸露的长度为 3mm15mm。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外 铲状, 其与金属套管间角度为 110 160 度。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内 钩状, 其与金属套管间角度为 70 90 度。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切镜双极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绝缘套外围还设有电极 固定卡。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960757 U 2 1/4 页 3 电切镜双极电极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

6、域, 具体涉及微创手术用的电切镜所用的电极。 背景技术 0002 前列腺肥大、 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发病率极高的常见病症, 进行手术切除是最为有 效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是在患者下腹部切开一个切口, 再切开膀肮取出前列腺, 这对正常的尿道生理结构损伤非常大。而且前列腺增生病多数是老年人, 他们常伴有其它 严重疾病, 难于耐受开放手术所带来的创伤, 因此各种微创的经尿道内治疗前列腺增生的 方法, 受泌尿外科医生的极大重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镜电切术实用新型于欧美发达国家, 由于这种手术无需在人体上开刀, 大大减少了创伤, 被公认是当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 “金标 准” 。 0003 电切镜一般由。

7、内窥镜、 内鞘、 外鞘、 操作手件和电极组成, 电极通过其杆上的固定 滑套平行套接在内窥镜的镜杆下方, 电极后端接插在操作手件的固定卡座上, 操作者操作 手件使电极前后滑动, 能量发生器通过电极连接导线将高频能量输送到电极前端, 电极前 端接触靶组织迅速将组织汽化分离, 实现前列腺增生的切除。 0004 参见图 1 及图 2, 电切镜用的双极电极包括绝缘套 11、 两金属套管 12、 正极电极 13 (用于切割, 也成为切割电极) 、 回路电极 14、 陶瓷绝缘管 15、 电极固定卡 16、 接线柱 18 及双 芯导线 19。两金属套管 12 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 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 (结。

8、合图 3) , 且 两金属套管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 11。 0005 两金属套管 12 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绝缘管 15 固定连接半环状 (本文所述的 “半环状” 不一定为标准的半环状) 正极电极 13 的两端, 两金属套管 12 的末端设置接线柱 18, 双芯导线 19 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 12 电性连接, 另一根导线 (图 3 中虚线部分) 穿入 金属套管 12 内, 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 13 电性连接。回路电极 14 包括两个金属管, 分别设 置在两金属套管 12 前部外围, 并与金属套管 12 电性连接。正极电极 13 和回路电极 14 两 者的端部通过陶瓷绝缘管 15 以保持。

9、一间隔。 0006 两金属套管 12 及绝缘套 11 的末端设有接线柱 18, 双芯导线 19 从接线柱 18 中延 伸出来, 其尾端进而接有插头。电极固定卡 16 设置在绝缘套 11 外围, 用于和内窥镜的镜杆 配合。 0007 虽然现有双极电极结构的合理性及精密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但仍存在一 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 : 如图 4 所示, 在执行手术时, 双极电极相对内窥镜 20 前后移动的过 程中, 由于内窥镜的金属镜杆25直径与两块回路电极14的间隔距离相近, 且位于两块回路 电极 14 之间, 很容易发生触碰, 如图 4 中的触点 100。执行手术时, 回路电极 14 是带电的。

10、, 所以容易发生漏电情形,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切镜双极电极, 该目的由以下技术 说 明 书 CN 202960757 U 3 2/4 页 4 方案实现 : 0009 一种电切镜双极电极, 包括两根金属套管、 绝缘套、 双芯导线、 半环状正极电极、 回 路电极、 两个绝缘管及接线柱 ; 两金属套管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 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 置, 且后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 ; 两金属套管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绝缘管固定连接半环状 正极电极的两端, 末端设置接线柱, 双芯导线中的一根导线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 另一根导 线穿入金属套管内。

11、, 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电性连接 ; 回路电极包括两个金属管, 分别设置在 两金属套管前部外围, 并与金属套管电性连接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回路电极的两个金属管 的后段部分连同金属导管的前段部分的外部包裹绝缘层套管。 0010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 回路电极为两根大致平行的外直径为 1mm 1.7mm 的金属 管, 回路电极的表面积为半环状正极电极表面面积的 5 倍至 16 倍。 0011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 绝缘层套管的厚度较佳为 0.05mm-0.3mm, 回路电极两个金 属管前段金属裸露的长度为 3mm-15mm。 0012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 所述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外铲状, 其。

12、与金属套管间角度 较佳为 110 160 度。 0013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 所述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内钩状, 其与金属套管间角度 较佳为 70 90 度。 0014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绝缘套外围还设有电极固定卡。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 保留了电极在内镜管中良好的可通过性 ;(2) 增 设绝缘层套管使电极更平衡 ;(3) 经优化的电极结构使电极的高频场型更集中 ;(4) 增设绝 缘层套管使电极的高频漏电流更小 ;(5) 对于手术操作医生更安全 ;(6) 绝缘层套管本身对 人体是安全的, 与不锈钢回路管的性能匹配良好, 且能耐受切除病灶和电凝时产生的等离 子。

13、体和工作液体的浸泡。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俯视图。 0017 图 2 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侧视图。 0018 图 3 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内部接线示意图。 0019 图 4 为传统的电切镜双极电极与内窥镜的镜杆的配合图。 0020 图 5 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俯视图。 0021 图 6 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的侧视图。 0022 图 7 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与内窥镜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一 0024 结合图 5 及图 6 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包括绝缘套 11、 金属套管 12、 正极电极 。

14、13、 回路电极 14、 陶瓷绝缘管 15、 电极固定卡 16、 接线柱 18 及双芯导线 19。 0025 两金属套管 12 前段部分分叉间隔设置, 后段部分并排贴合设置, 且两金属套管后 段部分外围设置绝缘套11。 两金属套管12的前端分别通过两个陶瓷绝缘管15固定连接半 环状正极电极 13 的两端, 两金属套管 12 的末端设置接线柱 18, 双芯导线 19 中的一根导线 说 明 书 CN 202960757 U 4 3/4 页 5 与金属套管 12 电性连接, 另一根导线穿入金属套管 12 内, 并与前端的正极电极 13 电性连 接。回路电极 14 包括两个金属管, 分别设置在两金属套。

15、管 12 前部外围, 并与金属套管 12 电性连接。正极电极 13 和回路电极 14 两者的端部通过陶瓷绝缘管 15 以保持一间隔。两 金属套管12及绝缘套11的末端设有接线柱18, 双芯导线19从接线柱18中延伸出来, 其尾 端进而接有插头。电极固定卡 16 设置在绝缘套 11 外围, 用于和内窥镜的镜杆配合。 0026 正极电极 13 为半环形内钩状 (即正极电极与金属套管间角度小于 90 度, 较佳为 70 90 度) 。回路电极 14 为两根大致平行的外直径为 1mm 1.7mm 的金属管 (如 : 不锈钢 管) , 回路电极的表面积为正极电极 13 表面面积的 5 倍至 16 倍。本。

16、实施例中, 回路电极 14 的后段部分及金属套管的前段部分外部包裹有绝缘层套管 31, 绝缘层套管 31 的厚度较佳 为 0.05mm0.3mm, 回路电极两个金属管前段金属裸露的长度为 3mm15mm。回路电极 14 前端部分裸露, 可以保证其工作时的基本电性功能, 后段部分设置的绝缘层套管 31 可以起 到隔离和支撑内窥镜 20 的金属镜杆 25 的作用, 避免回路电极 14 与金属镜杆 25 接触, 如图 7 中所示的间隙 200。实际制作时, 覆绝缘层的方法可以使用高稳定性医用热缩套管或不限 于热缩管的其它覆绝缘层的方法。 0027 实施例二 0028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

17、 正极电极设置为半环形外铲状, 即半环状的正 极电极与金属套管间角度大于 90 度, 较佳为 110 160 度。 0029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电切镜双极电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30 (1) 电极在内镜管中良好的可通过性。由于电极通过截面与手术器内径结构配合 良好, 手术过程中电极前后移动时, 能平滑移动, 无异常晃动。 也保证了切除病灶的平顺性。 0031 (2) 增设绝缘层套管使电极更平衡。双极电极从原理上要求两个电极相对人体来 说要尽可能平衡, 因为高频输出是平衡输出, 传输线是平衡传输, 所以要求电极负载越平衡 越好。 0032 本电极的两个电极能较好的平衡, 主要在于回路电极的面。

18、积经优化设计, 比同类 其它电极裸露的面积小, 其面积为正极电极 (即手术工作刀头) 面积的 5 倍至 16 倍。现有技 术的回路电极无绝缘层套, 回路电极比环状电极面积大数十倍。 0033 (3) 经优化的电极结构使电极的高频场型更集中。因半环状的正极电极与回路电 极的距离较近, 通过对回路电极裸露部分的控制, 使高频电场集中在电极环与回路电极之 间, 可以增强电极环的电场强度, 更易激活, 减小通过其它组织的电流从而减轻神经刺激, 特别是在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中对闭孔神经的刺激, 也减小对人体正常组织的损伤。 0034 (4) 增设绝缘层套管使电极的高频漏电流更小。 新型电极优化的平衡结构,。

19、 使电流 更集中在对病灶切除或电凝的区域, 使流经病人人体至大地的高频漏电流更小。更进一步 的减小高频电场的辐射, 因为平衡传输线来回的电流大小相等、 相位相反, 则通过传输的高 频辐射较小, 如漏电流增加对外高频辐射则增加。 0035 (5) 对于手术操作医生更安全。现有技术产品, 因无绝缘保护套管, 电极在移动 过程中, 经常触碰手术器金属部分, 使手术器带高频电压, 容易通过医生对地的回路产生高 频电流, 进而对医生及辅助工作人员造成伤害。需要说明的是, 因通过医生的电流为高频 电流, 即使有较大漏电流时, 医生可能感觉并不明显, 但可能已经对医生的肢体细胞造成损 伤。 说 明 书 CN 202960757 U 5 4/4 页 6 0036 (6) 绝缘层套管对人体是安全的, 与不锈钢回路管的性能匹配良好, 且能耐受切除 病灶和电凝时产生的等离子体和工作液体的浸泡。 0037 以上实施例仅为充分公开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 可以理解的是, 本实用新型还存 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形, 应当也属于本申请揭露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202960757 U 6 1/2 页 7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60757 U 7 2/2 页 8 图 5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960757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