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成角度开口的转接器板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00176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69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80111443.5

申请日:

2009.03.16

公开号:

CN101981481A

公开日:

2011.02.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B 6/38申请公布日:2011022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38申请日:20090316|||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38; G02B6/44

主分类号:

G02B6/38

申请人:

ADC电信公司

发明人:

D·克兰波蒂希; A·什乔德罗斯基

地址:

美国明尼苏达州

优先权:

2008.03.28 US 61/072,186; 2009.03.06 US 12/381,162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王永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安装至电缆管理面板的正面板的隔板转接器板和一种制造所述隔板转接器板的方法。所述板包括通过执行最小数目的弯折操作而形成的成角度转接器安装开口。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造隔板转接器板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a) 提供平金属板, 所述平金属板包括第一凸缘端与第二凸缘端以及位于所述凸缘端之 间的转接器框架, 所述转接器框架包括第一侧部、 第二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 二侧部之间的中心部, 所述平金属板限定出延伸入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中以及所 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孔口 ; b) 垂直于所述中心部弯折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部 ; c) 垂直于所述中心部弯折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二侧部 ; d) 其中, 当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弯折时, 所述孔口形成转接器安装开口, 所述 转接器安装开口构造成相对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以成角度定向定位转接器。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的 步骤包括在折叠线处弯折每一个侧部, 所述折叠线与所述孔口中的一个或多个相交。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侧部中的每一个中 都形成孔, 所述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转接器安装接片。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金属板的所述转接器框架包括与所 述中心部互连的多个接片, 所述方法还包括垂直于所述中心部弯折所述接片中的每一个。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片包括第一行接片与第二行接 片, 所述弯折所述接片中的每一个的步骤包括沿垂直于所述中心部的第一方向弯折所述第 一行接片和沿垂直于所述中心部的第二相反方向弯折所述第二行接片, 所述弯折的接片形 成从所述中心部悬垂的单行接片。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仅通过四个所述弯折步骤形成十二个单独 转接器安装开口。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仅通过两个所述弯折步骤形成六个单独转 接器安装开口。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折所述转接器框架的部分的步骤包 括在沿所述转接器框架的主长度处延伸的弯折线弯折所述部分。
9: 一种隔板转接器组件, 其包括 : a) 转接器框架, 所述转接器框架包括第一侧部、 第二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 第二侧部之间的中心部, 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垂直于所述中心部, 所述转接器框 架限定出每一个都由所述中心部以及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限定的 整体成角度开口的阵列 ; b) 转接器, 所述转接器安装在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内, 所述转接器相对于由所述转接 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限定的平面成角度定向 ; c) 其中, 每个转接器包括安装接片, 所述安装接片与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 侧部中的一个中的孔接合以沿所述成角度定向的方位固定所述转接器。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转接器组件还包括 安装凸缘, 所述安装凸缘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的每一端延伸。
11: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每一个 都至少包括第一开口部分与第二开口部分, 所述第一开口部分由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 心部限定, 所述第二开口部分由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的一个 2 限定。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每一 个都包括由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限定的第三开口 部分。
13: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由在所 述转接器框架中形成的第一孔口和在所述转接器框架中形成的第二孔口限定, 所述第一孔 口形成在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与所述第一侧部中, 所述第二孔口形成在所述转接 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转接器组件还包 括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悬垂的一行接片, 所述第一孔口中的每一个还形成在所 述接片中的一个中。
15: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转接器组件还包括 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悬垂的一行接片。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 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 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以及所述行接片限定出孔, 并且其中, 所述孔容纳所述转接器的安 装接片以沿所述成角度定向的方位固定所述转接器。
17: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器可从所述转接器 框架的前侧以及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后侧安装在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中。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 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 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的每一个都在弯折线处整体附接至所述中心部, 所述第一侧部与 所述第二侧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与所述弯折线相反的形成在所述侧部边缘中的凹口切除 部, 所述凹口切除部大致与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对应, 以使得所述转接器可从所述转接器 框架的所述后侧安装在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中。
19: 一种从隔板转接器板的成角度开口移除转接器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a) 提供工具, 所述工具具有工具本体以及从所述工具本体向外延伸的第一臂和第二 臂; b) 将所述工具的所述臂插在已安装的转接器的第一侧与所述隔板转接器板的一部分 之间, 以及所述已安装的转接器的第二侧与所述隔板转接器板的另一部分之间, 其中, 所述 工具的所述臂与位于所述已安装的转接器的所述第一与所述第二侧上的转接器接片接触 ; 和 c) 通过进一步插入所述工具臂以使得所述转接器接片与形成在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 述部分中的孔脱离, 从而使所述转接器接片朝向彼此弯曲。

说明书


具有成角度开口的转接器板及其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作为 PCT 国际专利申请于 2009 年 3 月 16 日提交, 对于除美国以外的所有 指定国, 申请人为美国国营公司 ADC 电信公司, 对于仅有美国的指定国, 申请人为美国公民 Dennis Krampotich 和美国公民 AnthonySzczodroski, 并且本申请要求在 2008 年 3 月 28 日提交的序号为 61/072,148 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以及在 2009 年 3 月 6 日提交的序号未知 的美国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管理电信电缆的装置和相关方法。更具体地说, 本发明涉及在 用于管理光纤电缆终端的电缆管理面板中使用的转接器组件及相关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电缆终端、 接头和存储器的电缆管理配置表现为许多形式。当今电信产业中 适用的一种电缆管理配置包括安装在电信设备支架上的滑动式抽屉。 抽屉在经常具有有限 空间的电信基础设施中提供有组织的高密度电缆终端、 接头和存储器。
     因为电信基础设施的规模巨大, 所以光纤终端管理的组织可能较为困难且昂贵。 因此, 在本领域中一直需要解决关于电缆管理配置的成本和组织有效性方面问题的更好的 电缆管理装置和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至电缆管理面板的正面板的隔板转接器板组件以及一种制 造所述组件的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转接器板, 其具有通过执行最小数目的弯折操 作而形成的成角度转接器安装开口。 所述方法采用最小数目的弯折操作而生成具有改良的 平坦度特征的转接器板。
     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陈述了所需产品特征或方法的众多实例, 且从描述中部分了 解或可通过实践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而获悉这些实例。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可涉及单独特征以 及特征的组合, 包括在单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特征的组合。 应了解的是, 上文的一般性描述 以及下文的详细描述都仅仅是示例性的, 而不能限制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 1 是现有转接器板的正透视图 ;
     图 2 是图 1 中的现有转接器板的侧视图 ;
     图 3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透视图 ;
     图 4 是图 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后透视图 ;
     图 5 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的包括两个隔板转接器板的电缆管理面板的一个 实施方式的正透视图 ;
     图 6 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图 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板型的俯视图 ; 图 7 是图 6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仰视图 ; 图 8 是图 6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侧视图 ; 图 9 是图 6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俯视图 ; 图 10 是图 6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另一侧视 图 11 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形成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板型的俯图;
     视图 ; 图 12 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从图 11 中的板型形成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二实施 方式的正透视图, 其还示出了安装至隔板转接器板的转接器 ;
     图 13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正透视图 ;
     图 14 是图 1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后透视图 ;
     图 15 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图 1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板型的俯视图 ;
     图 16 是图 15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1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仰视图 ;
     图 17 是图 15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1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侧视图 ;
     图 18 是图 15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1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俯视图 ;
     图 19 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形成与图 13 类似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四实施方式的 另一板型的俯视图 ;
     图 20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后透视图 ;
     图 21 是图 20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正透视图 ;
     图 22 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图 20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板型的俯视图 ;
     图 23 是图 22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20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仰视图 ;
     图 24 是图 22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20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侧视图 ;
     图 25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正透视图 ;
     图 26 是图 25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后透视图 ;
     图 27 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图 25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板型的俯视图 ;
     图 28 是图 27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25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仰视图 ;
     图 29 是图 27 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 25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侧视图 ; 以及
     图 30 是可用于从一个或多个所公开的隔板转接器板实施方式的安装开口移除转 接器的工具的示意性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和 2 说明了用于将转接器 ( 未图示 ) 安装到电信设备上的现有转接器板 2。 转接器板限定了尺寸设计成容纳转接器的多个孔 3。为了制造转接器板 2, 通过一系列弯折 操作设置了平金属板。具体地说, 执行第一弯折操作以形成第一弯折 4, 接着执行第二弯折 操作以形成第二弯折 5, 接着执行第三弯折操作以形成第三弯折 6, 等等。为了生产如图 1 和 2 所示的板 2, 需要执行十三道弯折操作。
     依次执行这十三次弯折操作中的每一个。 如可理解的那样, 随着弯折操作进行, 先前弯折的部分可发生变形且超出可接受的制造容差。具体地说, 在制造这些板中经常出现 的一个问题则涉及前表面 8( 由平面 PP 限定 ) 的平坦度。依次弯折操作导致前表面 8 向下 弯曲、 扭曲并超出规定空间平坦度 (dimensional flatness) 的可接受范围。制造者通常需 要重新作业而试图使板组件满足所需空间平坦度。
     现参照图 3 和 4, 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一个实施方式 10。隔 板转接器板可用于诸如图 5 所示的抽屉 12 的电缆管理抽屉中。在图 5 中, 抽屉 12 包括两 个包括隔板转接器板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14, 上述隔板转接器板例如为图 3 所示的隔板转接 器板 10。隔板转接器组件 14 安装在电缆管理抽屉 12 的前面板 16 的开口中。可利用本发 明公开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电缆管理抽屉或面板实例的其它细节描述于在 2008 年 3 月 20 日 申请的第 60/072,184 号美国专利临时申请、 在 2008 年 5 月 5 日申请的第 61/126,672 号美 国专利临时申请和序号未知的美国专利申请 ( 其代理人签号为 2316.2746USU1, 与本案同 时申请, 且题为 “通用电缆管理面板” )中; 这些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返回参照图 3 和 4, 隔板转接器板 10 整体包括第一凸缘端 18、 第二凸缘端 20 和转 接器框架 22。转接器框架 22 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 18 和 20 之间延伸。在第一与第二凸缘 端 18、 20 中的每一个都形成安装孔 24。安装孔 24 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将隔板转接器板 10 安 装至电缆管理抽屉 12 上的紧固件 26( 图 5)。 本发明的隔板转接器板 10 限定了多个整体转接器安装孔 30。 转接器安装孔 30 的 尺寸设计成容纳例如为 SC 型转接器或 LC 型转接器的转接器 32( 例如参见图 12) ; 这些开 口的尺寸也可设计成容纳其他类型的转接器。转接器和转接器板 10 限定安装在电缆管理 抽屉 12 的前面板 16 内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14( 图 5)。
     仍参照图 3 和 4, 隔板转接器板 10 的转接器框架 22 包括第一侧部 34、 第二侧部 36 和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侧部之间的中心部 38。 转接器框架 22 的中心部 38 整体连接至隔板 转接器板 10 的第一和第二凸缘端 18、 20。
     现参照图 6, 隔板转接器板 10 起初是平金属板 40。平金属板 40 包括第一和第二 凸缘端 18、 20, 转接器框架 22 的第一和第二侧部 34、 36 以及转接器框架 22 的中心部 38 中 的每一个。
     平金属板 40 还限定出第一和第二孔口 42、 43。在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 设置 了六个第一孔口 42 和六个第二孔口 43。每一个第一孔口 42 都具有延伸入转接器框架 22 的中心部 38 或形成于所述中心部 38 内的第一孔口部分 44, 以及延伸入转接器框架的侧部 34、 36 中的一个或者形成在所述侧部内的第二孔口部分 46。类似地, 每一个第二孔口 43 都 具有延伸入转接器框架 22 的中心部 38 或者形成在所述中心部 38 内的第一孔口部分 76, 以 及延伸入转接器框架的侧部 34、 36 中的一个或者形成在所述侧部内的第二孔口部分 78。
     平金属板 40 的中心部分 38 也包括中心接片 52 的第一行 50 和中心接片 52 的第 二行 54。中心接片 52 开始时位于第二孔口 43 的第一孔口部分 76 内。中心接片 52 还部分 限定出第一孔口 42 的第一孔口部分 44。第一和第二行 50、 54 的中心接片 52 中的每一个都 互连至中心部 38 的横梁 58。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每个横梁 58 在转接器框架 22 的第一和第 二侧部 34、 36 中的每一个之间延伸并互连至上述侧部。在转接器框架 22 的侧部 34、 36 以 及中心接片 52 中的每一个中都设有通孔 48。
     现参照图 3 和 8, 转接器框架 22 的横梁 58 限定平面 P( 图 8)。平面 P 的平坦度经
     常规定为制造限制, 因为平坦度可影响转接器板 10 的转接器 32 与转接器安装开口 30 间的 适当匹配, 且也可影响转接器板 10 与电缆管理抽屉 12 的前面板 16 中的开口之间的适当匹 配。本平金属板 40 和成形处理生成具有显著改良平坦度的隔板转接器板。本平金属板 40 和成形处理通过减少弯折操作的数目进一步减少了制造成本 ; 而且还通过减少与传统制造 操作相关的重新作业而减少了成本。
     举例来说, 为了制造图 3 的本隔板转接器板 10, 平金属板 40( 图 6) 会经受四道弯 折程序。具体地说, 首先在弯折线 B1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中心接片 52 的第一和第二 行 50、 54 中的一行 ( 例如行 50)。接着, 类似地在弯折线 B1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接片 52 的第一和第二行 ( 例如 54) 中的另一个。接着, 在弯折线 ( 例如 B2)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平金属板 40 的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一个 ( 例如 34) ; 且最后, 在弯折线 ( 例如 B3) 处 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 ( 例如 36)。
     每个弯折操作都包括在沿转接器框架 22 的主尺寸 ( 亦即长度 L, 图 6) 延伸的弯 折线 B1-B3 处弯折部分 34、 36 和接片 52。相反, 现有方法的弯折操作包括在沿转接器板 2 的横向小尺寸 ( 亦即宽度 ) 延伸的弯折线 ( 例如图 1 中的 4、 5) 处弯折金属板。与生产图 1 中的现有板 2 所需的十三道操作相比, 仅需要四道弯折操作来生成图 3 和图 4 中的隔板 转接器板。这就通过减少生成隔板转接器板所需的弯折程序的数目而减少了制造成本。同 样, 同时形成了整行开口 ; 这就改良了转接器板的平坦度特征, 因为与涉及许多依次弯折操 作的现有制造方法相比, 板更不易变形。 参照图 7-10, 一旦完成四道弯折操作后, 第一和第二侧部 34、 36 大致相互平行。 平 金属板 40( 图 6) 的第一和第二行接片 52 现在限定出大致平行于第一和第二侧部 34、 36 的 单行接片 52。
     参照图 7 和 9, 平金属板 40 的孔口 42、 43 形成隔板转接器板 10 的转接器安装开 口 30。具体地说, 第一和第二孔口 42、 43 的第一部分 44 和 76( 图 6) 在平面 P 中形成至转 接器安装开口 30 的开口面 62( 参见图 7 和 8)。第一和第二孔口 42、 43 的第二部分 46 和 78( 图 6) 形成转接器安装开口 30 的成角度侧部开口 64( 参见图 8 和 10)。
     参照图 8 和 10, 在隔板转接器板 10 的第一和第二侧部 34、 36 的每一个中形成成 角度侧部开口 64。成角度侧部开口 64 由第一和第二垂直边缘 80、 82 限定。每一边缘 80、 82 相对于平面 P 以非垂直角度 A1、 A2( 图 8) 延伸。安装开口 30 的成角度侧部开口 64 以 相对于转接器框架 22 的中心部 38( 亦即平面 P) 的成角度定向 ( 例如参见图 12) 容纳转接 器 32。
     在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 形成了十二个成角度转接器安装开口 30 的阵列, 其 包括两行六个对齐的开口。如可理解的那样, 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可形成其他数目的开 口。
     再次参照图 6, 孔口 42、 43 在平金属板 40 中的位置部分提供隔板转接器板 10 的成 角度安装开口 30。具体地说, 孔口 42、 43 定位成使得弯折线 B2 和 B3 与孔口 42、 43 相交。 孔口 42、 43 的相交限定形成在中心部 38 中的第一孔口部分 44、 76 以及形成在侧部 34、 36 中的第二孔口部分 46、 78。
     仍参照图 6, 第一和第二侧部 34、 36 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形成在边缘 68 中与各自弯 折线 B2、 B3 相反的凹口切除部 66。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那样, 凹口切除部允许技术人员
     从隔板转接器板 10 的前侧 74( 图 3) 或隔板转接器板的后侧 75( 图 4) 将转接器安装或插 入安装开口 30 中。
     为了组装隔板转接器组件 14, 转接器 32( 例如参见图 12) 相对于隔板转接器板 10 的中心部 38 限定的平面 P( 图 8) 成角度定向。接着将转接器 32 插入安装开口 30 内。参 见图 3 和 12, 当从隔板转接器板 10 的前侧 74 插入时, 转接器 32 的第一定位肩 70 与安装开 口 30 的第一边缘 80 接触。同样, 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 72 与中心接片 52 的边缘 84 接触。 定位肩 70、 72 与边缘之间的接触限制转接器 32 的轴向插入。
     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 30 中, 定位于转接器 32 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 60( 参见图 12) 与隔板转接器板 10 中的通孔 48( 图 3) 接合。具体地说, 单个转接器 32 的 一个安装接片 60 与侧部 34、 36 中的一个中的一个通孔 48 接合, 而另一个安装接片 60 与中 心接片 52 中的一个中的通孔 48 接合。
     现参照图 4 和 12, 当转接器 32 从隔板转接器板 10 的后侧 75 插入时, 转接器 32 的 第一定位肩 70 与各自侧部 ( 例如 36) 的切除部 66( 也参见图 8) 的边缘 86 接触。同样, 转 接器的第二定位肩 72 与中心接片 52 的底边缘 88( 也参见图 6) 接触。 与先前的组装方法类 似, 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 30 中, 位于转接器 32 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 ( 例如图 12) 与隔板转接器板 10 的通孔 48 接合 ( 图 4)。 现参照图 11, 说明了在制造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二实施方式 210 中使用的另一金属 板 240。 与先前实施方式相似, 生成的隔板转接器板 210 包括第一和第二凸缘端 218、 220 以 及位于上述两端之间的转接器框架 222。转接器框架 222 包括第一侧部 234、 第二侧部 236 与位于上述侧部之间的中心部 238。平金属板 240 的中心部 238 包括中心接片 252 的第一 行 250 和中心接片 252 的第二行 254。每一个中心接片 252 都与中心部 238 的横梁 258 互 连。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整体附接中心接片 252 的横梁 258 与侧部 234、 236 中的仅一个 连接, 而非与两个侧部都连接。这个实施方式允许隔板转接器板 210 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 相比缩短的总长度 ; 而用于需要特定缩短长度的应用中。
     现参照图 13 和 14, 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三实施方式 310。 隔板转接器板 310 整体上包括第一凸缘端 318、 第二凸缘端 320 和转接器框架 322。转接器 框架 322 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 318 与 320 之间延伸。安装孔 324 形成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 318 与 320 的每一个中。安装孔 324 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将隔板转接器板 310 安装至电缆管 理抽屉 ( 例如图 5 中的 12) 的紧固件 26( 图 5)。
     隔板转接器板 310 限定多个整体转接器安装开口 330。转接器安装开口 330 的尺 寸设计成容纳诸如 SC 型转接器或 LC 型转接器的转接器。在这个实施方式中, 开口容纳每 一个都具有两个连接位置的转接器 ; 开口的尺寸可设计成也容纳其他类型的转接器。转接 器和转接器板 310 限定安装在电缆管理抽屉的前面板 ( 例如 16) 中的隔板转接器组件 ( 例 如参见图 5 中的 14)。
     仍参照图 13 和 14, 隔板转接器板 310 的转接器框架 322 包括第一侧部 334、 第二 侧部 336 和位于第一与第二侧部之间的中心部 338。转接器框架 322 的中心部 338 整体连 接至隔板转接器板 310 的第一和第二凸缘端 318、 320。
     现参照图 15, 隔板转接器板 310 起初是平金属板 340。平金属板 340 包括第一和 第二凸缘端 318、 320, 转接器框架 322 的第一和第二侧部 34、 36 以及转接器框架 322 的中心
     部 338 中的每一个。
     平金属板 340 还限定出孔口 342。在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 设置了六个孔口 342。每一个孔口 342 都具有形成在转接器框架 322 的中心部 338 内的第一孔口部分 344、 延伸入转接器框架的侧部 334 或者形成在所述侧部 334 中的第二孔口部分 346 以及延伸入 转接器框架的侧部 336 或者形成在所述侧部 336 中的第三孔口部分 347。中心部 338 的横 梁 358 大致限定孔口 342 的第一孔口部分 344。 横梁 358 在转接器框架 332 的第一与第二侧 部 334、 336 中的每一个之间延伸且与它们互连。 转接器框架 322 的横梁 358 限定平面 P( 图 17, 也参见图 13)。在转接器框架 322 的侧部 334、 336 中的每一个中都设置了通孔 348。
     为了制造图 13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 310, 平金属板 340( 图 15) 经受了两道弯折操 作。具体地说, 在弯折线 ( 例如 B1)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平金属板 340 的第一和第二 侧部中的一个 ( 例如 334)。在弯折线 ( 例如 B2)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第一和第二侧部 中的另一个 ( 例如 336)。每个弯折操作都包括在沿转接器框架 322 的主尺寸 ( 亦即图 15 中的长度 L) 延伸的弯折线 B1-B2 弯折部分 334、 336。与生成图 1 中的现有板 2 所需的十三 道弯折操作相比, 仅需要两道弯折操作来生成图 13 和 14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如上文所述, 这就减少了制造成本并改良了转接器板的平坦度特征。
     参照图 16-18, 一旦完成两道弯折操作后, 第一和第二侧部 334、 336 大致相互平 行。平金属板 340( 图 15) 的孔口 342 形成隔板转接器板 310 的转接器安装开口 330。具 体地说, 孔口 342 的第一部分 ( 图 16, 也参见图 15) 在平面 P 中形成至转接器安装开口 330 的开口面 362( 参见图 16 和 17)。孔口 342 的第二和第三部分 346 和 347 形成转接器安装 开口 330 的成角度侧部开口 364( 参见图 14 和 17)。
     参照图 14 和 17, 在隔板转接器 310 的第一和第二侧部 334、 336 的每一个中都形成 了成角度侧部开口 364。成角度侧部开口 364 由第一和第二垂直边缘 380、 382 限定。每个 边缘 380、 382 相对于平面 P 以非垂直角度 A1、 A2( 图 17) 延伸。安装开口 330 的成角度侧 部开口 364 相对于转接器框架 322 的中心部 338( 亦即平面 P) 以成角度定位容纳转接器。 在图 13-18 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 形成了六个成角度转接器安装开口 330 的阵列。如 可理解的那样, 也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形成其他数目的开口。
     再次参照图 15, 孔口 342 在平金属板 340 中的位置部分提供隔板转接器板 310 的 成角度安装开口 330。具体地说, 孔口 342 定位成使得弯折线 B1 和 B2 与孔口 342 相交。孔 口 342 的相交限定形成在中心部 338 中的第一孔口部分 344 以及形成在侧部 334、 336 中的 第二和第三孔口部分 346、 347。
     仍参照图 15, 第一和第二侧部 334、 336 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形成在边缘 368 中与各 自弯折线 B1、 B2 相反的凹口切除部 66。凹口切除部允许技术人员从隔板转接器板 10 的前 侧 374( 图 13) 或隔板转接器板的后侧 375( 图 14) 将转接器安装或插入安装开口 330 中。
     为了组装隔板转接器组件, 在安装开口 330 内插入转接器。 参照图 13, 当从隔板转 接器板 310 的前侧 374 插入时, 转接器的第一定位肩与第一侧部 334 中的开口侧部 346 的 第一边缘 380 接触。同样, 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与第二侧部 336 中的开口侧部 346 的第一 边缘 380 接触。定位肩 70、 72 与边缘 380 之间的接触限制转接器的轴向插入。
     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 330 中, 位于转接器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与隔板转 接器板 310 的通孔 348( 图 13) 接合。具体地说, 单个转接器的一个安装接片与第一侧部334 中的一个通孔 348 接合, 而另一个安装接片则与第二侧部 336 中的对应通孔 348 接合。
     现参照图 14, 当从隔板转接器板 310 的后侧 375 插入转接器时, 转接器的第一定位 肩与侧部 334、 336 的两个对应切除部 366( 也参见图 15) 的每一边缘 386 接触。与上述组 装方法相似, 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 330 中, 转接器的安装接片与隔板转接器板 310 的通孔 348( 图 14) 接合。
     现参照图 19, , 说明了在制造隔板转接器板的第四实施方式 ( 与图 13 中的隔板转 接器板 310 相似 ) 中使用的另一金属板 440。与先前实施方式相似, 金属板 440 以及生成的 隔板转接器板包括第一和第二凸缘端 418、 420 以及位于两端之间的转接器框架 422。转接 器框架 422 包括第一侧部 434、 第二侧部 436 和位于所述侧部之间的中心部 438。平金属板 440 的中心部 438 包括大致限定孔口 442 的第一部分第一孔口部分 444 的横梁 458。在这 个实施方式中, 横梁 458 较窄以提供与先前实施方式相比缩短的总长度 ; 而用于需要特定 缩短长度的应用中。
     现参照图 20 和 21, 说明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五实施方式 510。隔 板转接器板 510 包括第一凸缘端 518、 第二凸缘端 520 和转接器框架 522。转接器框架 522 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 518 与 520 之间延伸。安装孔 524 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凸缘端 518、 520 中的每一个中。安装孔 524 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将隔板转接器板 510 安装至电缆管理抽屉 ( 例如图 5 中的 12) 的紧固件 26( 图 5)。 隔板转接器板 510 限定第一与第二整体转接器安装开口 530、 531。转接器安装开 口 530、 531 每一个的尺寸都设计成容纳对齐数目的转接器, 诸如 SC 型转接器或 LC 型转接 器。转接器和转接器板 510 限定安装在电缆安装抽屉的前面板 ( 例如 16) 中的隔板转接器 组件 ( 例如参见图 5 中的 14)。
     仍参照图 20 和 21, 隔板转接器板 510 的转接器框架 522 包括第一侧部 534、 第二 侧部 536 以及位于第一与第二侧部之间的中心部 538。转接器框架 522 的第一与第二侧部 534、 536 以及中心部 538 中的每一个都整体连接至隔板转接器板 510 的第一与第二凸缘端 518、 520。
     现参照图 22, 隔板转接器板 510 起初是平金属板 540。平金属板 540 包括第一和 第二凸缘端 518、 520, 转接器框架 522 的第一和第二侧部 534、 536 以及转接器框架 22 的中 心部 38 中的每一个。转接器框架 522 的第一与第二侧部 534、 536 以及中心部 538 中的每 一个都具有前切除部 565 和后切除部 566。通孔 548 设置在转接器框架 522 的第一与第二 侧部 534、 536 以及中心部 538 中的每一个中。
     现参照图 21 和 24, 转接器框架 522 具有大致限定平面 P( 图 24) 的前部 574。为 了制造隔板转接器板 510, 平金属板 540( 图 22) 经受三道弯折程序。 具体地说, 首先在弯折 线 B1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图 24) 弯折中心部 538。接着在弯折线 ( 例如 B2) 处大致垂直 于平面 P 弯折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一个 ( 例如 536)。最后, 在弯折线 B3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 ( 例如 534)。每一弯折操作都包括在沿转接器框架 522 的主尺寸 ( 亦即图 22 中的长度 L) 延伸的弯折线 B1-B3 处弯折部分 534、 536、 538。与生成 图 1 中的现有板 2 所需的十三道弯折操作相比, 仅需要三道弯折操作来生成图 20 和 21 中 的隔板转接器板。 参照图 23, 一旦三道弯折操作完成后, 转接器框架 522 的第一与第二侧部 534、 536 以及中心部 538 大致相互平行。
     参照图 24, 平金属板 540 的前切除部 565 形成转接器安装开口 530、 531 的成角度 侧部开口 564。成角度侧部开口 564 由第一与第二垂直边缘 580、 582 限定。边缘 580、 582 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平面 P 以非垂直角度 A1、 A2( 图 24) 延伸。安装开口 530 的成角度侧部 开口 564 相对于转接器框架 522 以成角度定向容纳转接器。同样, 平金属板 540( 图 2) 的 后切除部 566 形成成角度侧部开口 567( 图 24)。成角度侧部开口 567 由第一与第二垂直边 缘 581、 583 限定。边缘 581、 583 中的每一个都相对于平面 P 以非垂直角度延伸。
     在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 可在两个安装开口 530、 531 内安装十二个成角度转 接器的阵列, 所述阵列包括两行六个对齐且成角度的转接器。 如可理解的那样, 根据本发明 公开的原理可形成其他数目的转接器或阵列配置。
     为了组装隔板转接器组件, 转接器插入在安装开口 530、 531 内。 参照图 21, 当从隔 板转接器板 510 的前侧 574 插入时, 转接器的第一定位肩与侧部中的一个 ( 例如 534) 的第 一边缘 580 接触。同样, 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与中心部 538 的第一边缘 580 接触。定位肩 与边缘间的接触限制转接器的轴向插入。
     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 530、 531 中, 位于转接器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与隔 板转接器板 510 的通孔 548( 图 21) 接合。具体地说, 单个转接器的一个安装接片与侧部中 的一个 ( 例如 534) 中的一个通孔 548 接合, 而另一个安装接片则与中心部 538 中的通孔 548 接合。 现参照图 20, 当转接器从隔板转接器板 510 的后侧 575 插入时, 转接器的第一定位 肩与侧部中的一个 ( 例如 536) 的后切除部 566( 也参见图 22) 的边缘 581 接触。同样, 转 接器的第二定位肩与中心部 538 的后切除部 566 的边缘 581 接触。与先前组装方法相似, 为了沿成角度定向固定转接器, 位于转接器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与隔板转接器板 510 的通 孔 548( 图 20) 接合。
     现参照图 25 和 26, 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六实施方式 610。 隔板转接器板 610 包括的第一凸缘端 618、 第二凸缘端 620 和转接器框架 622。转接器框架 622 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 618 与 622 之间延伸。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 618、 620 的每一个中 形成安装孔 624。安装孔 624 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将隔板转接器板 610 安装至电缆管理抽屉 ( 例如图 5 中的 12) 上的紧固件 26( 图 5)。
     隔板转接器板 610 限定第一与第二整体转接器安装开口 630、 631。转接器安装开 口 630、 631 每一个的尺寸都设计成容纳对齐数目的转接器, 诸如 SC 型转接器或 LC 型转接 器。转接器和转接器板 610 限定安装在电缆管理抽屉的前面板 ( 例如 16) 中的隔板转接器 组件 ( 例如参见图 5 中的 14)。
     仍参照图 25 和 26, 隔板转接器板 610 的转接器框架 622 包括第一侧部 634、 第二 侧部 636、 第一中心部 638 和第二中心部 639。转接器框架 622 的侧部 634、 636 以及中心部 638、 639 中的每一个都整体连接至隔板转接器板 610 的第一与第二凸缘端 618、 620。
     现参照图 27, 隔板转接器板 610 起初是平金属板 640。与先前实施方式相似, 转接 器框架 622 的侧部 634、 636 以及中心部 638、 639 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前切除部 665 和后切除 部 661。在转接器框架 622 的侧部 634、 636 以及中心部 638、 639 中的每一个中都设置了通 孔 648。
     现参照图 25 和 29, 转接器框架 622 具有大致限定平面 P( 图 29) 的前部 674。为
     了制造图 25 中的隔板转接器板 610, 平金属板 640( 图 27) 经受了四道弯折程序。具体地 说, 首先在弯折线 B1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第一和第二中心部中的一个 ( 例如 638)。接 着, 在弯折线 ( 例如 B2)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第一和第二中心部中的另一个。接下来, 在弯折线 ( 例如 B3)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平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一个 ( 例如 636)。最 后, 在弯折线 ( 例如 B4) 处大致垂直于平面 P 弯折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 ( 例如 634)。 每个弯折操作都包括在沿转接器框架 622 的主尺寸 ( 例如图 27 中的长度 L) 延伸的弯折线 B1-B4 弯折部分 634、 636、 638 和 639。 参照图 28, 一旦完成四道弯折操作后, 转接器框架 622 的第一与第二侧部 634、 636 以及第一与第二中心部 638、 639 大致相互平行。
     参照图 29, 平金属板 640 的前切除部 665 形成转接器安装开口 630、 631 的成角度 侧部开口 664。成角度侧部开口 664 由第一与第二垂直边缘 680、 682 限定。每个边缘 680、 682 相对于平面 P 以非垂直角度 A1、 A2( 图 29) 延伸。安装开口 630 的成角度侧部开口 664 相对于转接器框架 622 的平面 P 以成角度定向容纳转接器。同样, 平金属板 640 的后切除 部 661 形成成角度侧部开口 667( 图 29)。 成角度侧部开口 667 由第一与第二垂直边缘 681、 683 限定。每个边缘 681、 683 相对于平面 P 以非垂直角度延伸。
     在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 可在两个安装开口 630、 631 内安装十二个成角度转 接器的阵列, 所述阵列包括两行六个对齐且成角度的转接器。 如可理解的那样, 可根据本发 明公开的原理形成其他数目的转接器或阵列配置。 为了组装隔板转接器组件, 将转接器插入安装开口 630、 631 内。 参照图 25, 当从隔 板转接器板 610 的前侧 674 插入时, 转接器的第一定位肩与侧部中的一个 ( 例如 634) 的前 边缘 680 接触。同样, 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与中心部中的对应一个 ( 例如 638) 的第一前边 缘 680 接触。定位肩与边缘的接触会限制转接器的轴向插入。
     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 630、 631 中, 位于转接器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与隔 板转接器板 610 的通孔 648( 图 25) 接合。具体地说, 单个转接器的一个安装接片与侧部中 的一个 ( 例如 634) 中的一个通孔 648 接合, 而另一个安装接片与中心部的对应一个 ( 例如 638) 中的通孔 648 接合。
     现参照图 26, 当转接器从隔板转接器板 610 的后侧 675 插入时, 转接器的第一定位 肩与侧部中的一个 ( 例如 636) 的后切除部 661( 也参见图 27) 的边缘 681 接触。同样, 转 接器的第二定位肩与中心部的对应一个 ( 例如 639) 的后切除部 661 的边缘 681 接触。与 先前组装方法相似, 为了沿成角度定向固定转接器, 位于转接器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与隔 板转接器板 610 的通孔 648( 图 26) 接合。
     现参照图 30, 说明了工具 700 的示例性表示。工具 700 可用于从本文公开的各种 隔板转接器面板的安装开口中移除转接器。 工具 700 整体上包括具有薄臂 720 的本体 710。 为了移除转接器, 将薄臂 720 插在转接器 32 与保持转接器的转接器框架部分 ( 例如图 12 中的侧部 234 和中心接片 252) 之间。当插入薄臂 720 时, 臂与挠性安装接片 60 接触。上 述接触会导致挠性安装接片 60 朝向彼此弯曲且从通孔 248 脱离。接着可从安装开口移除 转接器 32。
     以上说明书提供了本发明的完整描述。 因为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 况下, 进行本发明的许多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某些方面位于下文附加的权利要求中。
    

具有成角度开口的转接器板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具有成角度开口的转接器板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具有成角度开口的转接器板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成角度开口的转接器板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成角度开口的转接器板及其制造方法.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1481A43申请公布日20110223CN101981481ACN101981481A21申请号200980111443522申请日2009031661/072,18620080328US12/381,16220090306USG02B6/38200601G02B6/4420060171申请人ADC电信公司地址美国明尼苏达州72发明人D克兰波蒂希A什乔德罗斯基74专利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代理人王永建54发明名称具有成角度开口的转接器板及其制造方法57摘要一种安装至电缆管理面板的正面板的隔板转接器板和一种制造所述隔板转接器板的方法。所述板包括通。

2、过执行最小数目的弯折操作而形成的成角度转接器安装开口。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092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US2009/03724320090316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20523EN20091001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9页附图16页CN101981490A1/2页21一种制造隔板转接器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平金属板,所述平金属板包括第一凸缘端与第二凸缘端以及位于所述凸缘端之间的转接器框架,所述转接器框架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的。

3、中心部,所述平金属板限定出延伸入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中以及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孔口;B垂直于所述中心部弯折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部;C垂直于所述中心部弯折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二侧部;D其中,当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弯折时,所述孔口形成转接器安装开口,所述转接器安装开口构造成相对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以成角度定向定位转接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的步骤包括在折叠线处弯折每一个侧部,所述折叠线与所述孔口中的一个或多个相交。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侧部中的每一个中都形成孔,。

4、所述孔的尺寸设计成容纳转接器安装接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金属板的所述转接器框架包括与所述中心部互连的多个接片,所述方法还包括垂直于所述中心部弯折所述接片中的每一个。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接片包括第一行接片与第二行接片,所述弯折所述接片中的每一个的步骤包括沿垂直于所述中心部的第一方向弯折所述第一行接片和沿垂直于所述中心部的第二相反方向弯折所述第二行接片,所述弯折的接片形成从所述中心部悬垂的单行接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仅通过四个所述弯折步骤形成十二个单独转接器安装开口。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仅通过两个所述弯折步骤。

5、形成六个单独转接器安装开口。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所述转接器框架的部分的步骤包括在沿所述转接器框架的主长度处延伸的弯折线弯折所述部分。9一种隔板转接器组件,其包括A转接器框架,所述转接器框架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的中心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垂直于所述中心部,所述转接器框架限定出每一个都由所述中心部以及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限定的整体成角度开口的阵列;B转接器,所述转接器安装在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内,所述转接器相对于由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限定的平面成角度定向;C其中,每个转接器包括安装接片,所述安装接片与形成。

6、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的一个中的孔接合以沿所述成角度定向的方位固定所述转接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转接器组件还包括安装凸缘,所述安装凸缘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的每一端延伸。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每一个都至少包括第一开口部分与第二开口部分,所述第一开口部分由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限定,所述第二开口部分由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的一个权利要求书CN101981481ACN101981490A2/2页3限定。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成角度。

7、开口每一个都包括由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限定的第三开口部分。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由在所述转接器框架中形成的第一孔口和在所述转接器框架中形成的第二孔口限定,所述第一孔口形成在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与所述第一侧部中,所述第二孔口形成在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转接器组件还包括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悬垂的一行接片,所述第一孔口中的每一个还形成在所述接片中的一个中。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转接器组件。

8、还包括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中心部悬垂的一行接片。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以及所述行接片限定出孔,并且其中,所述孔容纳所述转接器的安装接片以沿所述成角度定向的方位固定所述转接器。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可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前侧以及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后侧安装在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中。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隔板转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的每一个都在弯折线处整体附接至所述中心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与所述弯折线相反的形成在所述。

9、侧部边缘中的凹口切除部,所述凹口切除部大致与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对应,以使得所述转接器可从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后侧安装在所述整体成角度开口中。19一种从隔板转接器板的成角度开口移除转接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提供工具,所述工具具有工具本体以及从所述工具本体向外延伸的第一臂和第二臂;B将所述工具的所述臂插在已安装的转接器的第一侧与所述隔板转接器板的一部分之间,以及所述已安装的转接器的第二侧与所述隔板转接器板的另一部分之间,其中,所述工具的所述臂与位于所述已安装的转接器的所述第一与所述第二侧上的转接器接片接触;和C通过进一步插入所述工具臂以使得所述转接器接片与形成在所述转接器框架的所述部分中。

10、的孔脱离,从而使所述转接器接片朝向彼此弯曲。权利要求书CN101981481ACN101981490A1/9页4具有成角度开口的转接器板及其制造方法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0002本申请作为PCT国际专利申请于2009年3月16日提交,对于除美国以外的所有指定国,申请人为美国国营公司ADC电信公司,对于仅有美国的指定国,申请人为美国公民DENNISKRAMPOTICH和美国公民ANTHONYSZCZODROSKI,并且本申请要求在2008年3月28日提交的序号为61/072,148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以及在2009年3月6日提交的序号未知的美国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技术领域0003本发明一般地。

11、涉及管理电信电缆的装置和相关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在用于管理光纤电缆终端的电缆管理面板中使用的转接器组件及相关方法。背景技术0004用于电缆终端、接头和存储器的电缆管理配置表现为许多形式。当今电信产业中适用的一种电缆管理配置包括安装在电信设备支架上的滑动式抽屉。抽屉在经常具有有限空间的电信基础设施中提供有组织的高密度电缆终端、接头和存储器。0005因为电信基础设施的规模巨大,所以光纤终端管理的组织可能较为困难且昂贵。因此,在本领域中一直需要解决关于电缆管理配置的成本和组织有效性方面问题的更好的电缆管理装置和配置。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至电缆管理面板的正面板的隔板转接器板组件以。

12、及一种制造所述组件的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转接器板,其具有通过执行最小数目的弯折操作而形成的成角度转接器安装开口。所述方法采用最小数目的弯折操作而生成具有改良的平坦度特征的转接器板。0007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陈述了所需产品特征或方法的众多实例,且从描述中部分了解或可通过实践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而获悉这些实例。本发明的多个方面可涉及单独特征以及特征的组合,包括在单独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特征的组合。应了解的是,上文的一般性描述以及下文的详细描述都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能限制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附图说明0008图1是现有转接器板的正透视图;0009图2是图1中的现有转接器板的侧视图;0010图3是根据本发。

13、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正透视图;0011图4是图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后透视图;0012图5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的包括两个隔板转接器板的电缆管理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透视图;说明书CN101981481ACN101981490A2/9页50013图6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图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板型的俯视图;0014图7是图6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仰视图;0015图8是图6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侧视图;0016图9是图6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俯视图;0017图10是图6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3。

14、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另一侧视图;0018图11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形成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板型的俯视图;0019图12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从图11中的板型形成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正透视图,其还示出了安装至隔板转接器板的转接器;0020图13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正透视图;0021图14是图1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后透视图;0022图15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图1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板型的俯视图;0023图16是图15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1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仰视图;0024图17是图15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1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侧视。

15、图;0025图18是图15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1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俯视图;0026图19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形成与图13类似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另一板型的俯视图;0027图20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后透视图;0028图21是图20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正透视图;0029图22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图20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板型的俯视图;0030图23是图22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20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仰视图;0031图24是图22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20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侧视图;0032图25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六实施方式的。

16、正透视图;0033图26是图25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后透视图;0034图27是在弯折处理前说明的图25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板型的俯视图;0035图28是图27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25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仰视图;0036图29是图27中的板型完成弯折处理后形成的图25中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侧视图;以及0037图30是可用于从一个或多个所公开的隔板转接器板实施方式的安装开口移除转接器的工具的示意性表示。具体实施方式0038图1和2说明了用于将转接器未图示安装到电信设备上的现有转接器板2。转接器板限定了尺寸设计成容纳转接器的多个孔3。为了制造转接器板2,通过一系列弯折操作设置了平金属板。具体地说,执。

17、行第一弯折操作以形成第一弯折4,接着执行第二弯折操作以形成第二弯折5,接着执行第三弯折操作以形成第三弯折6,等等。为了生产如图1和2所示的板2,需要执行十三道弯折操作。0039依次执行这十三次弯折操作中的每一个。如可理解的那样,随着弯折操作进行,先说明书CN101981481ACN101981490A3/9页6前弯折的部分可发生变形且超出可接受的制造容差。具体地说,在制造这些板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则涉及前表面8由平面PP限定的平坦度。依次弯折操作导致前表面8向下弯曲、扭曲并超出规定空间平坦度DIMENSIONALFLATNESS的可接受范围。制造者通常需要重新作业而试图使板组件满足所需空间平坦。

18、度。0040现参照图3和4,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一个实施方式10。隔板转接器板可用于诸如图5所示的抽屉12的电缆管理抽屉中。在图5中,抽屉12包括两个包括隔板转接器板的隔板转接器组件14,上述隔板转接器板例如为图3所示的隔板转接器板10。隔板转接器组件14安装在电缆管理抽屉12的前面板16的开口中。可利用本发明公开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电缆管理抽屉或面板实例的其它细节描述于在2008年3月20日申请的第60/072,184号美国专利临时申请、在2008年5月5日申请的第61/126,672号美国专利临时申请和序号未知的美国专利申请其代理人签号为23162746USU1,与本案同时申请。

19、,且题为“通用电缆管理面板”中;这些申请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0041返回参照图3和4,隔板转接器板10整体包括第一凸缘端18、第二凸缘端20和转接器框架22。转接器框架22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18和20之间延伸。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18、20中的每一个都形成安装孔24。安装孔24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将隔板转接器板10安装至电缆管理抽屉12上的紧固件26图5。0042本发明的隔板转接器板10限定了多个整体转接器安装孔30。转接器安装孔30的尺寸设计成容纳例如为SC型转接器或LC型转接器的转接器32例如参见图12;这些开口的尺寸也可设计成容纳其他类型的转接器。转接器和转接器板10限定安装在电缆管理抽屉。

20、12的前面板16内的隔板转接器组件14图5。0043仍参照图3和4,隔板转接器板10的转接器框架22包括第一侧部34、第二侧部36和位于上述第一和第二侧部之间的中心部38。转接器框架22的中心部38整体连接至隔板转接器板10的第一和第二凸缘端18、20。0044现参照图6,隔板转接器板10起初是平金属板40。平金属板40包括第一和第二凸缘端18、20,转接器框架22的第一和第二侧部34、36以及转接器框架22的中心部38中的每一个。0045平金属板40还限定出第一和第二孔口42、43。在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六个第一孔口42和六个第二孔口43。每一个第一孔口42都具有延伸入转接器框架2。

21、2的中心部38或形成于所述中心部38内的第一孔口部分44,以及延伸入转接器框架的侧部34、36中的一个或者形成在所述侧部内的第二孔口部分46。类似地,每一个第二孔口43都具有延伸入转接器框架22的中心部38或者形成在所述中心部38内的第一孔口部分76,以及延伸入转接器框架的侧部34、36中的一个或者形成在所述侧部内的第二孔口部分78。0046平金属板40的中心部分38也包括中心接片52的第一行50和中心接片52的第二行54。中心接片52开始时位于第二孔口43的第一孔口部分76内。中心接片52还部分限定出第一孔口42的第一孔口部分44。第一和第二行50、54的中心接片52中的每一个都互连至中心部。

22、38的横梁58。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横梁58在转接器框架22的第一和第二侧部34、36中的每一个之间延伸并互连至上述侧部。在转接器框架22的侧部34、36以及中心接片52中的每一个中都设有通孔48。0047现参照图3和8,转接器框架22的横梁58限定平面P图8。平面P的平坦度经说明书CN101981481ACN101981490A4/9页7常规定为制造限制,因为平坦度可影响转接器板10的转接器32与转接器安装开口30间的适当匹配,且也可影响转接器板10与电缆管理抽屉12的前面板16中的开口之间的适当匹配。本平金属板40和成形处理生成具有显著改良平坦度的隔板转接器板。本平金属板40和成形处理通。

23、过减少弯折操作的数目进一步减少了制造成本;而且还通过减少与传统制造操作相关的重新作业而减少了成本。0048举例来说,为了制造图3的本隔板转接器板10,平金属板40图6会经受四道弯折程序。具体地说,首先在弯折线B1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中心接片52的第一和第二行50、54中的一行例如行50。接着,类似地在弯折线B1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接片52的第一和第二行例如54中的另一个。接着,在弯折线例如B2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平金属板40的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一个例如34;且最后,在弯折线例如B3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例如36。0049每个弯折操作都包括在沿转接器框架22的主尺寸。

24、亦即长度L,图6延伸的弯折线B1B3处弯折部分34、36和接片52。相反,现有方法的弯折操作包括在沿转接器板2的横向小尺寸亦即宽度延伸的弯折线例如图1中的4、5处弯折金属板。与生产图1中的现有板2所需的十三道操作相比,仅需要四道弯折操作来生成图3和图4中的隔板转接器板。这就通过减少生成隔板转接器板所需的弯折程序的数目而减少了制造成本。同样,同时形成了整行开口;这就改良了转接器板的平坦度特征,因为与涉及许多依次弯折操作的现有制造方法相比,板更不易变形。0050参照图710,一旦完成四道弯折操作后,第一和第二侧部34、36大致相互平行。平金属板40图6的第一和第二行接片52现在限定出大致平行于第一。

25、和第二侧部34、36的单行接片52。0051参照图7和9,平金属板40的孔口42、43形成隔板转接器板10的转接器安装开口30。具体地说,第一和第二孔口42、43的第一部分44和76图6在平面P中形成至转接器安装开口30的开口面62参见图7和8。第一和第二孔口42、43的第二部分46和78图6形成转接器安装开口30的成角度侧部开口64参见图8和10。0052参照图8和10,在隔板转接器板10的第一和第二侧部34、36的每一个中形成成角度侧部开口64。成角度侧部开口64由第一和第二垂直边缘80、82限定。每一边缘80、82相对于平面P以非垂直角度A1、A2图8延伸。安装开口30的成角度侧部开口6。

26、4以相对于转接器框架22的中心部38亦即平面P的成角度定向例如参见图12容纳转接器32。0053在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十二个成角度转接器安装开口30的阵列,其包括两行六个对齐的开口。如可理解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可形成其他数目的开口。0054再次参照图6,孔口42、43在平金属板40中的位置部分提供隔板转接器板10的成角度安装开口30。具体地说,孔口42、43定位成使得弯折线B2和B3与孔口42、43相交。孔口42、43的相交限定形成在中心部38中的第一孔口部分44、76以及形成在侧部34、36中的第二孔口部分46、78。0055仍参照图6,第一和第二侧部34、36中的每一个都。

27、具有形成在边缘68中与各自弯折线B2、B3相反的凹口切除部66。如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那样,凹口切除部允许技术人员说明书CN101981481ACN101981490A5/9页8从隔板转接器板10的前侧74图3或隔板转接器板的后侧75图4将转接器安装或插入安装开口30中。0056为了组装隔板转接器组件14,转接器32例如参见图12相对于隔板转接器板10的中心部38限定的平面P图8成角度定向。接着将转接器32插入安装开口30内。参见图3和12,当从隔板转接器板10的前侧74插入时,转接器32的第一定位肩70与安装开口30的第一边缘80接触。同样,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72与中心接片52的边缘84接触。。

28、定位肩70、72与边缘之间的接触限制转接器32的轴向插入。0057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30中,定位于转接器32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60参见图12与隔板转接器板10中的通孔48图3接合。具体地说,单个转接器32的一个安装接片60与侧部34、36中的一个中的一个通孔48接合,而另一个安装接片60与中心接片52中的一个中的通孔48接合。0058现参照图4和12,当转接器32从隔板转接器板10的后侧75插入时,转接器32的第一定位肩70与各自侧部例如36的切除部66也参见图8的边缘86接触。同样,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72与中心接片52的底边缘88也参见图6接触。与先前的组装方法类似,为了将转接器固定。

29、在安装开口30中,位于转接器32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例如图12与隔板转接器板10的通孔48接合图4。0059现参照图11,说明了在制造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二实施方式210中使用的另一金属板240。与先前实施方式相似,生成的隔板转接器板210包括第一和第二凸缘端218、220以及位于上述两端之间的转接器框架222。转接器框架222包括第一侧部234、第二侧部236与位于上述侧部之间的中心部238。平金属板240的中心部238包括中心接片252的第一行250和中心接片252的第二行254。每一个中心接片252都与中心部238的横梁258互连。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整体附接中心接片252的横梁258与侧部2。

30、34、236中的仅一个连接,而非与两个侧部都连接。这个实施方式允许隔板转接器板21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缩短的总长度;而用于需要特定缩短长度的应用中。0060现参照图13和14,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三实施方式310。隔板转接器板310整体上包括第一凸缘端318、第二凸缘端320和转接器框架322。转接器框架322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318与320之间延伸。安装孔324形成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318与320的每一个中。安装孔324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将隔板转接器板310安装至电缆管理抽屉例如图5中的12的紧固件26图5。0061隔板转接器板310限定多个整体转接器安装开口330。转接。

31、器安装开口330的尺寸设计成容纳诸如SC型转接器或LC型转接器的转接器。在这个实施方式中,开口容纳每一个都具有两个连接位置的转接器;开口的尺寸可设计成也容纳其他类型的转接器。转接器和转接器板310限定安装在电缆管理抽屉的前面板例如16中的隔板转接器组件例如参见图5中的14。0062仍参照图13和14,隔板转接器板310的转接器框架322包括第一侧部334、第二侧部336和位于第一与第二侧部之间的中心部338。转接器框架322的中心部338整体连接至隔板转接器板310的第一和第二凸缘端318、320。0063现参照图15,隔板转接器板310起初是平金属板340。平金属板340包括第一和第二凸缘端。

32、318、320,转接器框架322的第一和第二侧部34、36以及转接器框架322的中心说明书CN101981481ACN101981490A6/9页9部338中的每一个。0064平金属板340还限定出孔口342。在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六个孔口342。每一个孔口342都具有形成在转接器框架322的中心部338内的第一孔口部分344、延伸入转接器框架的侧部334或者形成在所述侧部334中的第二孔口部分346以及延伸入转接器框架的侧部336或者形成在所述侧部336中的第三孔口部分347。中心部338的横梁358大致限定孔口342的第一孔口部分344。横梁358在转接器框架332的第一与第二侧。

33、部334、336中的每一个之间延伸且与它们互连。转接器框架322的横梁358限定平面P图17,也参见图13。在转接器框架322的侧部334、336中的每一个中都设置了通孔348。0065为了制造图1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310,平金属板340图15经受了两道弯折操作。具体地说,在弯折线例如B1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平金属板340的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一个例如334。在弯折线例如B2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例如336。每个弯折操作都包括在沿转接器框架322的主尺寸亦即图15中的长度L延伸的弯折线B1B2弯折部分334、336。与生成图1中的现有板2所需的十三道弯折操作相比,仅需要。

34、两道弯折操作来生成图13和14中的隔板转接器板。如上文所述,这就减少了制造成本并改良了转接器板的平坦度特征。0066参照图1618,一旦完成两道弯折操作后,第一和第二侧部334、336大致相互平行。平金属板340图15的孔口342形成隔板转接器板310的转接器安装开口330。具体地说,孔口342的第一部分图16,也参见图15在平面P中形成至转接器安装开口330的开口面362参见图16和17。孔口342的第二和第三部分346和347形成转接器安装开口330的成角度侧部开口364参见图14和17。0067参照图14和17,在隔板转接器310的第一和第二侧部334、336的每一个中都形成了成角度侧部。

35、开口364。成角度侧部开口364由第一和第二垂直边缘380、382限定。每个边缘380、382相对于平面P以非垂直角度A1、A2图17延伸。安装开口330的成角度侧部开口364相对于转接器框架322的中心部338亦即平面P以成角度定位容纳转接器。在图1318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了六个成角度转接器安装开口330的阵列。如可理解的那样,也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形成其他数目的开口。0068再次参照图15,孔口342在平金属板340中的位置部分提供隔板转接器板310的成角度安装开口330。具体地说,孔口342定位成使得弯折线B1和B2与孔口342相交。孔口342的相交限定形成在中心部338中的。

36、第一孔口部分344以及形成在侧部334、336中的第二和第三孔口部分346、347。0069仍参照图15,第一和第二侧部334、33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形成在边缘368中与各自弯折线B1、B2相反的凹口切除部66。凹口切除部允许技术人员从隔板转接器板10的前侧374图13或隔板转接器板的后侧375图14将转接器安装或插入安装开口330中。0070为了组装隔板转接器组件,在安装开口330内插入转接器。参照图13,当从隔板转接器板310的前侧374插入时,转接器的第一定位肩与第一侧部334中的开口侧部346的第一边缘380接触。同样,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与第二侧部336中的开口侧部346的第一边缘38。

37、0接触。定位肩70、72与边缘380之间的接触限制转接器的轴向插入。0071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330中,位于转接器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与隔板转接器板310的通孔348图13接合。具体地说,单个转接器的一个安装接片与第一侧部说明书CN101981481ACN101981490A7/9页10334中的一个通孔348接合,而另一个安装接片则与第二侧部336中的对应通孔348接合。0072现参照图14,当从隔板转接器板310的后侧375插入转接器时,转接器的第一定位肩与侧部334、336的两个对应切除部366也参见图15的每一边缘386接触。与上述组装方法相似,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330中。

38、,转接器的安装接片与隔板转接器板310的通孔348图14接合。0073现参照图19,说明了在制造隔板转接器板的第四实施方式与图13中的隔板转接器板310相似中使用的另一金属板440。与先前实施方式相似,金属板440以及生成的隔板转接器板包括第一和第二凸缘端418、420以及位于两端之间的转接器框架422。转接器框架422包括第一侧部434、第二侧部436和位于所述侧部之间的中心部438。平金属板440的中心部438包括大致限定孔口442的第一部分第一孔口部分444的横梁458。在这个实施方式中,横梁458较窄以提供与先前实施方式相比缩短的总长度;而用于需要特定缩短长度的应用中。0074现参照图。

39、20和21,说明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五实施方式510。隔板转接器板510包括第一凸缘端518、第二凸缘端520和转接器框架522。转接器框架522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518与520之间延伸。安装孔524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凸缘端518、520中的每一个中。安装孔524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将隔板转接器板510安装至电缆管理抽屉例如图5中的12的紧固件26图5。0075隔板转接器板510限定第一与第二整体转接器安装开口530、531。转接器安装开口530、531每一个的尺寸都设计成容纳对齐数目的转接器,诸如SC型转接器或LC型转接器。转接器和转接器板510限定安装在电缆安装抽屉的前面板例如16中。

40、的隔板转接器组件例如参见图5中的14。0076仍参照图20和21,隔板转接器板510的转接器框架522包括第一侧部534、第二侧部536以及位于第一与第二侧部之间的中心部538。转接器框架522的第一与第二侧部534、536以及中心部538中的每一个都整体连接至隔板转接器板510的第一与第二凸缘端518、520。0077现参照图22,隔板转接器板510起初是平金属板540。平金属板540包括第一和第二凸缘端518、520,转接器框架522的第一和第二侧部534、536以及转接器框架22的中心部38中的每一个。转接器框架522的第一与第二侧部534、536以及中心部538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前切除部。

41、565和后切除部566。通孔548设置在转接器框架522的第一与第二侧部534、536以及中心部538中的每一个中。0078现参照图21和24,转接器框架522具有大致限定平面P图24的前部574。为了制造隔板转接器板510,平金属板540图22经受三道弯折程序。具体地说,首先在弯折线B1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图24弯折中心部538。接着在弯折线例如B2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一个例如536。最后,在弯折线B3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例如534。每一弯折操作都包括在沿转接器框架522的主尺寸亦即图22中的长度L延伸的弯折线B1B3处弯折部分534、536、53。

42、8。与生成图1中的现有板2所需的十三道弯折操作相比,仅需要三道弯折操作来生成图20和21中的隔板转接器板。参照图23,一旦三道弯折操作完成后,转接器框架522的第一与第二侧部534、536以及中心部538大致相互平行。说明书CN101981481ACN101981490A8/9页110079参照图24,平金属板540的前切除部565形成转接器安装开口530、531的成角度侧部开口564。成角度侧部开口564由第一与第二垂直边缘580、582限定。边缘580、582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平面P以非垂直角度A1、A2图24延伸。安装开口530的成角度侧部开口564相对于转接器框架522以成角度定向容纳转。

43、接器。同样,平金属板540图2的后切除部566形成成角度侧部开口567图24。成角度侧部开口567由第一与第二垂直边缘581、583限定。边缘581、583中的每一个都相对于平面P以非垂直角度延伸。0080在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可在两个安装开口530、531内安装十二个成角度转接器的阵列,所述阵列包括两行六个对齐且成角度的转接器。如可理解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可形成其他数目的转接器或阵列配置。0081为了组装隔板转接器组件,转接器插入在安装开口530、531内。参照图21,当从隔板转接器板510的前侧574插入时,转接器的第一定位肩与侧部中的一个例如534的第一边缘580接触。同样,。

44、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与中心部538的第一边缘580接触。定位肩与边缘间的接触限制转接器的轴向插入。0082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530、531中,位于转接器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与隔板转接器板510的通孔548图21接合。具体地说,单个转接器的一个安装接片与侧部中的一个例如534中的一个通孔548接合,而另一个安装接片则与中心部538中的通孔548接合。0083现参照图20,当转接器从隔板转接器板510的后侧575插入时,转接器的第一定位肩与侧部中的一个例如536的后切除部566也参见图22的边缘581接触。同样,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与中心部538的后切除部566的边缘581接触。与先前组装方法相。

45、似,为了沿成角度定向固定转接器,位于转接器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与隔板转接器板510的通孔548图20接合。0084现参照图25和26,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原理的隔板转接器板的第六实施方式610。隔板转接器板610包括的第一凸缘端618、第二凸缘端620和转接器框架622。转接器框架622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618与622之间延伸。在第一与第二凸缘端618、620的每一个中形成安装孔624。安装孔624的尺寸设计成容纳将隔板转接器板610安装至电缆管理抽屉例如图5中的12上的紧固件26图5。0085隔板转接器板610限定第一与第二整体转接器安装开口630、631。转接器安装开口630、631每一个的尺寸。

46、都设计成容纳对齐数目的转接器,诸如SC型转接器或LC型转接器。转接器和转接器板610限定安装在电缆管理抽屉的前面板例如16中的隔板转接器组件例如参见图5中的14。0086仍参照图25和26,隔板转接器板610的转接器框架622包括第一侧部634、第二侧部636、第一中心部638和第二中心部639。转接器框架622的侧部634、636以及中心部638、639中的每一个都整体连接至隔板转接器板610的第一与第二凸缘端618、620。0087现参照图27,隔板转接器板610起初是平金属板640。与先前实施方式相似,转接器框架622的侧部634、636以及中心部638、639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前切除部6。

47、65和后切除部661。在转接器框架622的侧部634、636以及中心部638、639中的每一个中都设置了通孔648。0088现参照图25和29,转接器框架622具有大致限定平面P图29的前部674。为说明书CN101981481ACN101981490A9/9页12了制造图25中的隔板转接器板610,平金属板640图27经受了四道弯折程序。具体地说,首先在弯折线B1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第一和第二中心部中的一个例如638。接着,在弯折线例如B2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第一和第二中心部中的另一个。接下来,在弯折线例如B3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平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一个例如636。最后,在弯折线例如B。

48、4处大致垂直于平面P弯折第一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例如634。每个弯折操作都包括在沿转接器框架622的主尺寸例如图27中的长度L延伸的弯折线B1B4弯折部分634、636、638和639。参照图28,一旦完成四道弯折操作后,转接器框架622的第一与第二侧部634、636以及第一与第二中心部638、639大致相互平行。0089参照图29,平金属板640的前切除部665形成转接器安装开口630、631的成角度侧部开口664。成角度侧部开口664由第一与第二垂直边缘680、682限定。每个边缘680、682相对于平面P以非垂直角度A1、A2图29延伸。安装开口630的成角度侧部开口664相对于转接器框。

49、架622的平面P以成角度定向容纳转接器。同样,平金属板640的后切除部661形成成角度侧部开口667图29。成角度侧部开口667由第一与第二垂直边缘681、683限定。每个边缘681、683相对于平面P以非垂直角度延伸。0090在示例性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可在两个安装开口630、631内安装十二个成角度转接器的阵列,所述阵列包括两行六个对齐且成角度的转接器。如可理解的那样,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原理形成其他数目的转接器或阵列配置。0091为了组装隔板转接器组件,将转接器插入安装开口630、631内。参照图25,当从隔板转接器板610的前侧674插入时,转接器的第一定位肩与侧部中的一个例如634的前边缘680接触。同样,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与中心部中的对应一个例如638的第一前边缘680接触。定位肩与边缘的接触会限制转接器的轴向插入。0092为了将转接器固定在安装开口630、631中,位于转接器相反侧上的安装接片与隔板转接器板610的通孔648图25接合。具体地说,单个转接器的一个安装接片与侧部中的一个例如634中的一个通孔648接合,而另一个安装接片与中心部的对应一个例如638中的通孔648接合。0093现参照图26,当转接器从隔板转接器板610的后侧675插入时,转接器的第一定位肩与侧部中的一个例如636的后切除部661也参见图27的边缘681接触。同样,转接器的第二定位肩与中心部的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