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沥青混凝土添加剂技术领域, 涉及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具有行车平稳、 舒适、 噪音低、 养护方便、 易于回收再生沥青等 优点, 在国内外公路和城市道路中, 作为高级路面的主要结构类型而被广泛应用。 在高等级 公路中, 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比重在 80%以上, 美国的比例在 93%以上, 且我国新铺设的 高速公路或高速公路路面的改造基本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然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而带 来的交通量迅速增长、 车辆大型化、 超载严重, 车辆渠道化等, 使沥青混凝土路面面临严峻 的考验。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成不久就不能适应交通的需要, 早期破坏的情况时有发 生。其中车辙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几个主要因素之一。且目前车辙病害越来越突出, 特 别是在长大纵坡的爬坡路段、 收费站和服务区附近路段经常产生严重的车辙。沥青路面车 辙的出现将严重影响路面结构的服务能力, 不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安全性, 而且由于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 削弱了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 将会进一步诱发其 它病害, 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车辙病害已成为公路建设中一个急需解决 的技术难题。
为了预防路面车辙的产生, 目前常用的预防性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级 配改良, 采用更粗的矿料级配。但是, 从某种意义上说, 抗车辙性能和水稳定性之间存在矛 盾, 级配调粗可能提高抗车辙性能, 但容易出现离析、 剩余空隙率大导致渗水产生水损坏, 级配改良是一把双刃剑 ; (2) 采用改性沥青, 沥青改性的效果比较好, 但存在基质沥青与改 性剂的相容性问题, 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离析 ; (3) 在混合料中掺加各种聚酯纤 维、 木质素纤维和矿物纤维等 ; (4) 采用 Superpave( 高性能沥青路面 )、 SMA( 沥青玛蹄脂 碎石混合料 )、 LSAM( 大碎石沥青混合料 )、 ATB(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 等结构层。外掺各 种纤维或采用 Superpave、 SMA 等结构因成本大幅度提高而很少使用, 特别是很少用于中面 层。国内外部分机构研制出用于提高道路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的沥青混合料的外添加剂, 这种添加剂在道路沥青施工过程中, 直接掺加到沥青混合料, 施工方法简单。
目前国际市场上抗车辙剂产品主要有法国 PRI 公司的 PR PLASTS 颗粒、 德国巴赛 尔集团的 DUROFLEX( 多米克斯 ) 颗粒、 壳牌沥青公司的 SEAM 颗粒等。国内主要有深圳海 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与欧洲大型筑路公司共同研发的 RadSpunrie 车辙王抗车辙剂。目前 这些抗车辙剂的价格较昂贵, 且产量有限, 不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 西安高远公路养 护技术有限公司的徐培华等人将高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石油沥青、 硅藻土等采用单 添 螺杆挤出机共混制得抗车辙外加剂 ( 中国专利公开号 CN1887951A), 其专利说明书显示 : 加 0.4%的抗车辙外加剂, 道路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可达 3000 次 /mm 以上。四川省成绵 ( 乐 ) 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也开展过沥青混 凝土抗车辙剂相关的研究工作。 总体来说, 目前我国在该领域成熟产品较少, 相关研究有待
进一步深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 并提供该道路沥青混凝土抗 车辙剂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 是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 聚 烯烃、 无机矿物填充料、 天然沥青混合物充分混合后, 通过熔融挤出、 切粒、 干燥而制备得到 的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 作为原料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 聚烯烃、 无机矿物填充 料、 天然沥青的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 : 10wt%~ 80wt%, 优选 20wt%~ 70wt% ;
聚烯烃 : 10wt%~ 80wt%, 优选 20wt%~ 70wt% ;
无机矿物填充料 : 0 ~ 15wt%, 优选 5 ~ 10wt% ;
天然沥青 : 0 ~ 10wt%, 优选 5 ~ 10wt%。
所述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是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 高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 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聚烯烃是聚丙烯、 高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一 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无机矿物填充料是微米级碳酸钙、 纳米级碳酸钙、 滑石粉、 石英砂、 玻璃微 珠、 高岭土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天然沥青是岩沥青或湖沥青。
上述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的马来酸酐接枝率为 0.1%~ 2.0%。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的制备方法是 : 将 10wt%~ 80wt% 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 10wt %~ 80wt %的聚烯烃、 0 ~ 15wt %的无机矿物填充料、 0 ~ 10wt%的天然沥青在常温常压下充分混合均匀后, 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 180 ~ 230℃、 30 ~ 10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粒、 干燥即得。本发明制备方法中各原料的配 比可以是 : 20wt %~ 70wt %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 20wt %~ 70wt %的聚烯烃、 5~ 10wt%的无机矿物填充料、 5 ~ 10wt%的天然沥青。
本发明提供的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 能显著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
将本发明提供的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与沥青、 集料和矿料, 采用 《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中的 AC-13 型级配, 按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 验规程》 (JTJ 052-2000) 标准中的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 (T0703-1993) 标准, 采用 轮碾法制成长 300mm、 宽 300mm、 厚 50mm 的沥青混合料试件,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 剂的添加量为 0.4% ( 占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分率 ), 油石比为 5.3%。沥青混合料试件按照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 052-2000) 标准中的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T0719-1993) 标准, 进行动稳定度 ( 产生 1mm 变形的行走次数 ) 测定, 用于衡量上述沥青混 合料试件的抗车辙性能。试验温度 60℃、 轮压 0.7MPa、 试验轮往返碾压速率 42 次 /min, 试 验开始后在 45min ~ 60min 时间范围内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动稳定度。同一沥青混合料至少
平行试验 3 个试件, 当 3 个试件动稳定度变异系数小于 20%时, 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当 变异系数大于 20%时, 追加试验次数。
式中 :
DS 表示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 ( 次 /mm) ;
t2 表示试验开始后 60min, 或试件变形达到 25mm 的时间 ;
t1 表示试验开始后 45min, 或 t2 前 15min ;
d1 表示对应于时间 t1 的变形量 (mm) ;
d2 表示对应于时间 t2 的变形量 (mm) ;
N 表示试验轮往返碾压速度 ( 次 /mm)。
表 1 为制备不同类型的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的组分质量配比, 及添加由相应 组分制得的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后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动稳定度结果。 为考察道路沥青 混凝土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试件动稳定度的影响, 制备了未添加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 剂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对比样, 并测得对比样的动稳定度为> 1600 次 /mm。对比样除了未添 加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外, 其制备方法与条件、 试件的动稳定度检测方法与条件均与 添加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试件相同。
表1: 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组分配比及添加相应组分制得的抗车辙剂后沥青 混合料试件的动稳定度
表 1 中的 1 ~ 8 组实验使用的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本发明实施例 1 ~ 8 所 述的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
从表 1 可用看出, 未添加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仅为
> 1600 次 /mm, 而添加本发明的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后, 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可达 到> 11200 次 /mm, 其抗车辙性能显著提高。对比各组别实验的动稳定度性能, 可以看出 : 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组分中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烯烃及聚烯烃的种类、 组分配比对沥 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影响较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
以生产 100kg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例, 所用原料及其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 63kg
聚丙烯 27kg
微米碳酸钙 5kg
岩沥青 5kg
本实施例的配比中,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的接枝率为 1.5% ; 所用原料的各组 分质量分率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 63% 聚丙烯 27%
微米碳酸钙 5%
岩沥青 5%
其制备方法为 : 按实施例中的配比将接枝率为 1.5 %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 烯、 聚丙烯、 微米碳酸钙、 岩沥青在 25℃、 1atm 环境下均匀混合, 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 机中, 在 190 ~ 230℃的筒体温度、 3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粒、 干燥, 得到 2 ~ 6mm 长 的本发明产品。
实施例 2
以生产 100kg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例, 所用原料及其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高密度聚乙烯 60kg
高密度聚乙烯 25kg
纳米碳酸钙 10kg
湖沥青 5kg
本实施例的配比中,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高密度聚乙烯的接枝率为 0.1% ; 所用原料 的各组分质量分率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高密度聚乙烯 60%
高密度聚乙烯 25%
纳米碳酸钙 10%
湖沥青 5%
其制备方法为 : 按实施例中的配比将接枝率为 0.1%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高密度 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纳米碳酸钙粉末、 湖沥青在 25℃、 1atm 环境下均匀混合, 混合料加 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 180 ~ 220℃筒体温度、 5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粒、 干燥, 得 到 2 ~ 6mm 长的本发明产品。
实施例 3
以生产 100kg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例, 所用原料及其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高密度聚乙烯 67kg
高密度聚乙烯 28kg
岩沥青 5kg
本实施例的配比中,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高密度聚乙烯的接枝率为 0.9% ; 所用原料 的各组分质量分率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高密度聚乙烯 67%
高密度聚乙烯 28%
岩沥青 5%
其制备方法为 : 按实施例中的配比将接枝率为 0.9%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高密度 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岩沥青在 25℃、 1atm 环境下均匀混合, 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 中, 在 180 ~ 220℃筒体温度、 10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粒、 干燥, 得到 2 ~ 6mm 长的 本发明产品。
实施例 4
以生产 100kg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例, 所用原料及其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58kg
低密度聚乙烯 22kg
纳米碳酸钙 5kg
岩沥青 15kg
本实施例的配比中,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率为 0.9% ; 所用原料 的各组分质量分率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58%
低密度聚乙烯 22%
纳米碳酸钙 5%
岩沥青 15%
其制备方法为 : 按实施例中的配比将接枝率为 0.9%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 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碳酸钙粉末、 岩沥青在常温常压下均匀混合, 混合料加入到双 螺杆挤出机中, 在 180 ~ 220℃筒体温度、 5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粒、 干燥, 得到 2 ~ 6mm 长的本发明产品。
实施例 5
以生产 100kg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例, 所用原料及其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80kg
低密度聚乙烯 10kg
滑石粉 10kg
本实施例的配比中,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率为 2.0% ; 所用原料 的各组分质量分率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80%
低密度聚乙烯 10%
滑石粉 10%
其制备方法为 : 按实施例中的配比将接枝率为 2.0%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 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5000 目的滑石粉在 25℃、 1atm 环境下均匀混合, 混合料加入到双螺 杆挤出机中, 在 180 ~ 220℃筒体温度、 5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粒、 干燥, 得到 2 ~ 6mm 长的本发明产品。
实施例 6
以生产 100kg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例, 所用原料及其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10kg
低密度聚乙烯 80kg
玻璃微珠 5kg
湖沥青 5kg
本实施例的配比中,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率为 0.8% ; 所用原料 的各组分质量分率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10%
低密度聚乙烯 80%
玻璃微珠 5% 湖沥青 5%
其制备方法为 : 按实施例中的配比将接枝率为 0.8%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 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玻璃微珠、 湖沥青在 25℃、 1atm 环境下均匀混合, 混合料加入到双 螺杆挤出机中, 在 180 ~ 220℃筒体温度、 5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粒、 干燥, 得到 2 ~ 6mm 长的本发明产品。
实施例 7
以生产 100kg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例, 所用原料及其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63kg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27kg
纳米碳酸钙 5kg
岩沥青 5kg
本实施例的配比中,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率为 0.9% ; 所用 原料的各组分质量分率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63%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27%
纳米碳酸钙 5%
岩沥青 5%
其制备方法为 : 按实施例中的配比将接枝率为 0.9%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 密度聚乙烯、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碳酸钙粉末、 岩沥青在 25℃、 1atm 环境下均匀混合, 混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 180 ~ 220℃筒体温度、 5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 粒、 干燥, 得到 2 ~ 6mm 长的本发明产品。
实施例 8
以生产 100kg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例, 所用原料及其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63kg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27kg
纳米碳酸钙 5kg
岩沥青 5kg
本实施例的配比中,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率为 0.9% ; 所用原料 的各组分质量分率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63%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27%
纳米碳酸钙 5%
岩沥青 5%
其制备方法为 : 按实施例中的配比将接枝率为 0.9%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 聚乙烯、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碳酸钙粉末、 岩沥青在 25℃、 1atm 环境下均匀混合, 混合 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 180 ~ 220℃筒体温度、 5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粒、 干 燥, 得到 2 ~ 6mm 长的本发明产品。
实施例 9 :
以生产 100kg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例, 所用原料及其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10kg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80kg
石英砂 5kg
岩沥青 3kg
湖沥青 2kg
本实施例的配比中,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率为 0.6% ; 所用 原料的各组分质量分率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10%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80%
石英砂 5%
岩沥青 3%
湖沥青 2%
其制备方法为 : 按实施例中的配比将接枝率为 0.6%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线性低 密度聚乙烯、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石英砂、 岩沥青、 湖沥青在 25℃、 1atm 环境下均匀混合, 混 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 180 ~ 220℃筒体温度、 3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粒、 干燥, 得到 2 ~ 6mm 长的本发明产品。
实施例 10 :
以生产 100kg 本发明道路沥青混凝土抗车辙剂为例, 所用原料及其质量配比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50kg
低密度聚乙烯 30kg
滑石粉 5kg
高岭土 10kg
岩沥青 5kg
本实施例的配比中,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接枝率为 1.2% ; 所用原料的各组分质量分率为 :
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50%
低密度聚乙烯 30%
滑石粉 5%
高岭土 10%
岩沥青 5%
其制备方法为 : 按实施例中的配比将接枝率为 1.2%的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低密度 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5000 目的滑石粉、 高岭土、 岩沥青在 25℃、 1atm 环境下均匀混合, 混 合料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 在 180 ~ 220℃筒体温度、 80rpm 螺杆转速下熔融挤出、 切粒、 干燥, 得到 2 ~ 6mm 长的本发明产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