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蚊子叮咬人体时会注入一种叫甲酸(俗称蚁酸)的毒素,由于甲酸的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就会产生过敏反应,释放出一种名叫“组胺”的化学物质,使人体血管内壁细胞分离,导致一部分体液渗入皮肤之中,使人体产生过敏现象,从而人体皮肤表面会出现一个鼓包,感觉瘙痒肿痛。特别是夏天,被蚊子叮咬后瘙痒难受,有时还会导致皮肤感染留下疤痕。
通常人们用传统的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对付蚊子叮咬,虽然有一定的止痒作用,但效果不佳,肿痛不能完全消除,容易复发。
当前市场上有一些治疗瘙痒的药物一般都是比较粘稠的膏药如皮炎平、无极膏等,药力作用慢,不能让皮肤快速吸收,对付蚊子叮咬消痒效果不是很好,很难消肿;并含有激素,如地塞米松、丙酸倍氯米松等,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徐章印的专利“速效防蚊止痒液”(申请号:01122285,申请日:2001年7月6日,公开日:2002年5月1日),公开了速效防蚊止痒液的配方,由30种中草药配制而成,其组分包括金银花、露蜂房、木香、甘草、皂角、当归、丁香、牛膝等。曾德洪的专利“蚊叮消肿止痒液”(申请号:00114453,申请日:2000年3月31日,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公开了蚊叮消肿止痒液的配方,其组分包括苦参、龙胆草、蛇床子、连翘、蒲公英、七叶一枝花、乙醇等浸泡而成。张子琰的专利“止痒消肿液”(申请号:CN200910107665,申请日:2009年6月4日,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公开了止痒消肿液的配方,其组分包括天然薄荷油、洋甘菊油、1,3丁二醇、二聚丙二醇、丙二醇、乙醇、尿囊素、蜂胶、茶碱、博落回总碱、牡丹皮提取物、苦参提取物、纯净水等混合而成。
上述蚊子叮咬产品其配方各不一样,虽然达到一定的疗效,但这些产品都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消除蚊子叮咬所产生的皮肤瘙痒肿痛,并且这些产品组分复杂,配制麻烦。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所述的药剂能快速消除蚊子叮咬所产生的皮肤瘙痒肿痛,效果显著,并且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提取得到的药液活性成分高,治疗效果显著。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主要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按重量份计,姜50~500份,百部50~250份,野菊花10~100份,地肤子10~100份,冰片0.001~0.05份。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特定选用姜、百部、野菊花、地肤子以及冰片这几种有效活性物质制成,原料组分少,得到的药剂不仅能快速消除因蚊子叮咬所产生的瘙痒,更能迅速有效消除肿痛,效果显著,并且无毒副作用,不复发,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其中的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通经络,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百部,甘、苦,微温,归肺经。科学研究表明,100%百部生物碱提取液0.2ml对组胺所引起的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松弛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氨茶碱相似,但较缓慢而持久,因此具有止痒消肿的作用。
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功能,能起到抗病毒、减低毒素、抗感染,具有消除皮肤感染性红肿的功效。
地肤子,性寒,味辛、苦,入肾、膀胱二经,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
冰片,味辛苦,微寒,入心、肺经,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为了进一步增强姜、百部、野菊花、地肤子以及冰片的协同增强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优选地,按重量份计,姜280~450份,百部100~150份,野菊花10~20份,地肤子10~25份,冰片0.01~0.04份。
进一步地,所述药剂还包括辅料。辅料包括稳定剂、防腐剂、渗透促进剂、保湿剂等等。以使得到的药剂易于保存,性能稳定,使用时作用更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药剂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姜、百部、野菊花和地肤子用酒精浸提,得到浸提液;
将所述冰片加入所述浸提液中溶解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药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姜、百部、野菊花和地肤子用酒精溶液进行浸提,浸提得到的有效活性成分高,各有效活性成分得到很好的融合;然后将冰片与浸提液混匀,即可。该方法简单易行,得到的药剂有效活性成分高,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一般来说,制备前还进行了选药,选择原产地质量好的药种,将药材清洗干净晾干,以排除其他杂质成分对原料的影响。
为了达到更好的浸提效果,优选地,所述酒精的质量浓度为75%~95%。
为了使有效活性成分更充分的溶出,优选地,所述酒精与所述姜、百部、野菊花和地肤子的总质量比为1~2:1。
优选地,所述浸提具体为:将所述姜、百部、野菊花和地肤子用酒精密封浸泡12~150天;
然后用过滤网过滤,得到的滤液即为所述浸提液。
为了更快速的将姜、百部、野菊花和地肤子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充分的溶出,以得到活性成分含量更高的药液,优选地,所述姜、百部、野菊花和地肤子在浸泡前先进行粉碎。
为了使姜、百部、野菊花和地肤子中的有效活性成分充分的溶出,活性成分充分融合,优选地,在浸泡过程中,每日搅拌1-2次,浸泡12-20天。
优选地,浸泡完成后先经粗滤得到滤液,粗滤得到的药渣进行压榨得到残液,所述滤液与所述残液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进行精滤得到精滤液即为所述浸提液。通过粗滤来尽量多的获得有效活性成分,通过精滤来去除杂质成分,使得到的浸提液更纯净,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特定选用姜、百部、野菊花、地肤子以及冰片这几种有效活性物质制成,原料组分少,得到的药剂不仅能快速消除因蚊子叮咬所产生的瘙痒,更能迅速有效消除肿痛,效果显著,并且无毒副作用,不复发,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2)为了进一步增强各原料之间的协同增强效果,以达到更好的快速消除蚊子叮咬所产生的皮肤瘙痒肿痛的效果,本发明还限定了各原料之间的配比;
(3)本发明提供的药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姜、百部、野菊花和地肤子用酒精溶液进行浸提,浸提得到的有效活性成分高,各有效活性成分得到很好的融合;然后将冰片与浸提液混匀,即可。该方法简单易行,得到的药剂有效活性成分高,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4)为了达到更好的浸提效果,以得到活性成分含量更高的药液,本发明还限定了酒精的浓度、酒精的添加量以及浸泡的时间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取以下各原料备用,按重量份计,姜500份,百部250份,野菊花100份,地肤子100份,冰片0.05份,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1900份;
将姜、百部、野菊花、地肤子等原料直接放入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中,密封浸泡150天;
然后用过滤网过滤,得到浸提液;
将冰片加入浸提液中溶解,混匀即得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
实施例2
取以下各原料备用,按重量份计,姜400份,百部150份,野菊花15份,地肤子25份,冰片0.04份,质量百分浓度为95%的酒精溶液885份;
将姜、百部切成3毫米左右的块状和野菊花、地肤子混合后添加质量百分浓度为95%的酒精溶液中,放在密封容器中浸泡70天;
然后用过滤网过滤,得到浸提液;
将冰片加入浸提液中溶解,混匀即得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
实施例3
取以下各原料备用,按重量份计,姜280份,百部100份,野菊花10份,地肤子10份,冰片0.03份,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520份;
将姜、百部切成1毫米左右的块状和野菊花、地肤子混合后添加质量百分浓度为75%的酒精溶液中,放在密封容器中浸泡50天;
然后用过滤网过滤,得到浸提液;
将冰片加入浸提液中溶解,混匀即得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
实施例4
取以下各原料备用,按重量份计,姜450份,百部125份,野菊花20份,地肤子20份,冰片0.01份,质量百分浓度为95%的酒精溶液615份;
将姜、百部、野菊花、地肤子粉碎后,放入质量百分浓度为95%的酒精溶液中,密封浸泡,在浸泡过程中,每日搅拌1次,浸泡20天;
然后先经粗滤得到滤液,粗滤得到的药渣进行压榨得到残液,所述滤液与所述残液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进行精滤得到精滤液即为浸提液;
将冰片加入浸提液中溶解,混匀即得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
实施例5
取以下各原料备用,按重量份计,姜50份,百部50份,野菊花50份,地肤子50份,冰片0.001份,质量百分浓度为85%的酒精溶液250份;
将姜、百部、野菊花、地肤子粉碎后,放入质量百分浓度为85%的酒精溶液中,密封浸泡,在浸泡过程中,每日搅拌2次,浸泡12天;
然后先经粗滤得到滤液,粗滤得到的药渣进行压榨得到残液,所述滤液与所述残液混合得到混合液,将所述混合液进行精滤得到精滤液即为浸提液;
将冰片加入浸提液中溶解,混匀即得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
实验例1
将实施例1-5每个实施例制得的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均随机选择100人进行试用,均在蚊子叮咬后马上使用(一般15min内),分别于使用后1min、3min、5min统计消痒止痛的人数;于15min、30min、60min统计红肿消失的人数。得到的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消痒止痛效果
实施例 1min 3min 5min 实施例1 80 95 100 实施例2 81 97 100 实施例3 79 95 100 实施例4 82 98 100 实施例5 77 94 99
表2 消肿效果
实施例 15min 30min 60min 实施例1 65 88 97 实施例2 67 90 98 实施例3 65 87 97 实施例4 68 92 99 实施例5 64 85 95
观察被蚊子叮咬后不处理的状况发现,被叮咬后瘙痒难忍,瘙痒持续10min以上,红肿数小时不消失,有的甚至好几天难以消失。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后,5分钟内便可消痒止痛,60min内红肿基本消失,不留任何疤痕。与现有的其他药品相比具有消痒时间短消除肿痛效果明显,不复发,被叮咬部位的皮肤恢复好,而且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皮肤瘙痒肿痛的药剂,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临床例:
临床例1:谷某,男,62岁,乐清市人,经常登山锻炼身体,时常被蚊子叮咬,致使脸上、颈部及手上等出现瘙痒肿痛,有时出现感染,并且好几天不能愈合,其脸上、颈部及手上多处留下疤痕,自2013年6月开始,每当被蚊子叮咬出现皮肤瘙痒肿痛时,就即刻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药剂涂抹叮咬处肌肤,瘙痒马上消除,红肿(蚊子包)很快消失,自此再也没有因为被蚊子叮咬出现感染而留下疤痕等后遗症,从此解除了被蚊子叮咬的困扰。
临床例2:郑某,女,48岁,乐清市人,时常被蚊子叮咬,致使肌肤瘙痒肿痛难忍,还出现大块红肿,好几天不能消失,有时因为瘙痒肿痛整夜不得安睡,自2014年7月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药剂涂抹叮咬处肌肤,瘙痒肿痛很快消除,从此彻底解除了被蚊子叮咬的困局。
临床例3:李某,男,6岁,乐清市人,夏天时经常被蚊子叮咬,致使脸部、脚部出现好多蚊子包,因为瘙痒肿痛时常被挠破而出现感染,其家长十分烦心,自2014年8月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药剂涂抹叮咬处肌肤,李某的蚊子包以及瘙痒肿痛很快消除,使孩子的肌肤免遭蚊子的侵害,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肌肤,从此解除了家长的烦恼。
临床例4:蔡某,女,12岁,乐清市人,其脸部、手部时常被蚊子叮咬,瘙痒肿痛难以忍受,自2012年8月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药剂涂抹叮咬处肌肤,瘙痒肿痛很快治愈,自从使用本发明的药剂开始,蔡某不管外出旅游还是在校读书,她都将本发明的药剂随身携带,一旦被蚊子叮咬就随时使用,成为她生活的必备用品。
以上临床例证实,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快速消除蚊子叮咬所产生的皮肤瘙痒肿痛治疗药剂对于治疗因蚊子叮咬所产生的瘙痒肿痛具有神奇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在被蚊子叮咬15分钟内使用本药剂,5分钟内便可消痒止痛,60min内红肿基本消失,与现有的其他药品相比具有消痒时间短消除肿痛效果明显,不复发,被叮咬部位的皮肤恢复好,而且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