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液箱以及具备其的液滴排出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99399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98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12571.6

申请日:

2010.02.04

公开号:

CN101791910A

公开日:

2010.08.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41J 2/185登记生效日:2016061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都|||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41J 2/185申请日:20100204|||公开

IPC分类号:

B41J2/185

主分类号:

B41J2/185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石井洋行; 佐竹晶宙; 早坂信幸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9.02.04 JP 023176/200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陈海红;段承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从在上部空间开口的液体流入口流下至液面的液体的飞散的吸液箱以及具备该吸液箱的液滴排出装置。本发明的废液箱(101)中,与液面(A)的上部空间(S)相连通的液体流入口(161、162)连接于喷头罩(81)并且与上部空间(S)相连通的气体流出口(163)连接于喷射器(110),通过喷射器(110)使上部空间(S)变为负压,从而从喷头罩(81)吸引并收集功能液,其特征在于,具备:阻挡板(164),其配设于上部空间(S)并与从液体流入口(161、162)流入的功能液接触;和导水部件(165),其具有将与阻挡板(164)接触后的功能液从阻挡板(164)引导至液面(A)的内周面(165a)。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液箱,其中,与液面的上部空间连通的液体流入口连接于吸液对象物并且与所述上部空间连通的气体流出口连接于吸引装置,通过所述吸引装置使所述上部空间变为负压,从而从所述吸液对象物吸引并收集液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阻挡板,其配设于所述上部空间,与从所述液体流入口流入的所述液体接触;和 导水部件,其具有导水壁,该导水壁将与所述阻挡板接触的所述液体从所述阻挡板引导至所述液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流入口在箱顶壁开口,并且所述阻挡板在所述液体流入口的正下方水平地配设, 所述导水部件由筒体构成,该筒体以保持预定的间隙的方式围绕所述阻挡板,并且其内面作为所述导水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液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部件的上端附着固定于所述箱顶壁。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液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部件的下端延伸直至箱底壁的附近。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液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导水部件形成有连通所述导水部件的内外的连通孔及/或缺口部。
6: 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液箱,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导水部件与所述阻挡板之间的所述预定间隙所构成的间隙面积,与所述液体流入口的截面面积形成为大致相等。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箱,其特征在于, 箱内周壁兼作所述导水壁的一部分。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液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板向下倾斜地配置并且其下游端相对于箱内周壁以保持预定间隙的方式对向, 所述箱内周壁兼作所述导水部件。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液箱,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环状框体,该环状框体在箱内周壁的上下大致中间位置设置并向内侧突出。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液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液对象物是吸引罩,该吸引罩构成为能与喷墨方式的功能液滴喷头自由分离/接合、从所述功能液滴喷头吸引功能液, 所述吸引装置是其二次侧连接于所述气体流出口的喷射器。
11: 一种液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吸液箱; 连接于所述吸液箱的所述吸引罩; 与所述吸引罩分离/接合的所述功能液滴喷头;和 连接于所述吸液箱的所述喷射器。

说明书


吸液箱以及具备其的液滴排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由吸引装置使上部空间变为负压而从吸液对象物吸引液体并收集液体的吸液箱以及具备该吸液箱的液滴排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这种吸液箱(回收箱),已知具有:连通于箱中的液体中的液体流入口和与吸引装置相连接并且与液面的上部空间相连通的气体流出口的吸液箱(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8-80209号公报

    但是,当液体流入口浸渍在液体中的状态持续时,液体流入口会被腐蚀。因此,使用在吸液箱中的液面的上方(上部空间)设置液体流入口而使液体从液面的上方流下并回收的结构。

    但是,在这样的构成中,在液体流下到液面时,液体飞散(雾化),该飞散的雾化状态的液体进入气体流出口,存在使吸引系统的装置(尤其是密封部分等)被腐蚀这样的问题。即,当流下的液体的流速和/或在吸液箱内的下落距离超过容许范围时,液体的飞散变得明显,会发生故障。另外,虽然也可以考虑尽量缩短液体流入口与液面的距离,但在该情况下,当由于液体回收而使液面的高度变高时,液体流入口会浸渍到液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从在上部空间开口的液体流入口流下至液面的液体的飞散的吸液箱以及具备该吸液箱的液滴排出装置。

    本发明的吸液箱,与液面的上部空间相连通的液体流入口连接于吸液对象物并且与上部空间相连通的气体流出口连接于吸引装置,通过吸引装置使上部空间变为负压,从而从吸液对象物吸引液体并收集液体,其特征在于,具备:配设于上部空间、与从液体流入口流入的液体接触的阻挡板;和导水部件,其具有将与阻挡板接触后的液体从阻挡板引导至液面的导水壁。

    采用这样的构成,从液体流入口流入进来的液体与阻挡板接触,由导水壁将其引导至液面。这样,能够缩短从液体流入口流入的液体的下落距离,而且能减低其流速地将其引导至液面,因此能够抑制液面处的液体的飞散。另外,即使液面的高度变高,液体流入口也不会浸渍到液体中。另外,这里所说的导水壁是表示没有厚度的面的概念。

    在上述的吸液箱中,优选,液体流入口在箱顶壁开口,并且阻挡板在液体流入口的正下方水平地配设,导水部件由以保持预定的间隙的方式围绕阻挡板并且其内面作为导水壁的筒体构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导水部件的上端附着固定于箱顶壁。

    采用这样的构成,通过将液体流入口设置于箱顶壁,能够抑制液体流入口的腐蚀。另外,接收来自液体流入口的液体的阻挡板水平设置,因此流下至其的液体在阻挡板上放射状地流动。因此,能够在使流下来的液体的流速极端减低之后,将液体引导至导水壁。而且,通过以围绕阻挡板的方式设置导水壁,导水壁成为防液罩,能够防止与阻挡板接触后地液体在整个吸液箱中飞散。另外,通过将导水部件事先附着固定于箱顶壁,能够提高作为防液罩的功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导水部件的下端延伸至箱底壁的附近。

    采用这样的构成,导水部件的下端延伸至箱底壁的附近,因此不管液面的高低如何,都能够将接触后的液体仍以缓慢的流速引导至液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在导水部件形成有连通导水部件的内外的连通孔及/或缺口部。

    采用这样的构成,通过形成连通导水部件的内外的连通孔及/或缺口部,能够使导水部件的内外的压力变得均匀。

    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由导水部件与阻挡板之间的预定间隙所构成的间隙面积,与液体流入口的截面面积形成得大致相等。

    采用这样的构成,通过将导水部件和阻挡板的间隙面积与液体流入口的截面面积形成得大致相等,使得来自液体流入口的流入量、与来自导水部件和阻挡板的间隙的流出量大致相等,因此能够既抑制液体的飞散又顺利地将液体引导至液面。

    在上述的吸液箱中,优选,箱内周壁兼作导水壁的一部分。

    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将吸液箱的箱内周壁与导水部件一体地形成(兼用),因此能够使吸液箱成为简单的构成。

    在上述的吸液箱中,优选,阻挡板向下倾斜地配置并且其下游端与箱内周壁保持预定间隙地相对,箱内周壁兼作导水部件。

    采用这样的构成,从液体流入口流入进来的液体与阻挡板接触,之后,被阻挡板引导而到达箱内周壁,被引导直至液面。这样,能够使吸液箱的箱内周壁与导水部件一体地形成(兼用),因此能够使吸液箱成为简单的构成。

    在这些情况下,优选,还具有在箱内周壁的上下大致中间位置设置并向内侧突出的环状框体。

    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实现箱自身的强度提高,能够用薄的板材增大箱容量。

    在这些情况下,优选,吸液对象物,是构成为与喷墨方式的功能液滴喷头自如分离/接合、从功能液滴喷头吸引功能液的吸引罩,吸引装置是其二次侧与气体流出口相连接的喷射器。

    采用这样的构成,通过在喷墨方式的功能液滴喷头的吸引系统中,使用上述的吸液箱,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实施功能液滴喷头的吸引处理。另外,通过由喷射器构成吸引装置,从而能够使吸引装置成为简单的构成。

    本发明的液滴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吸液箱、与吸液箱相连接的吸引罩、与吸引罩分离/接合的功能液滴喷头和与吸引箱相连接的喷射器。

    采用这样的构成,通过在液滴排出装置的吸引系统中使用上述的吸液箱,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实施功能液滴喷头的吸引处理,进而能够高精度地实施由功能液滴喷头所进行的描绘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液滴排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液滴排出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液滴排出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搭载有功能液滴喷头的喷头单元的俯视图。

    图5是功能液滴喷头的内外外观立体图。

    图6是吸引单元的侧视图。

    图7是罩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吸引单元的配管系统图。

    图9是废液箱的剖视立体图。

    图10(a)是废液箱的剖视图,图10(b)是其俯视图。

    图11(a)是第一变形例的废液箱的剖视图,图11(b)是其俯视图。

    图12(a)是第二变形例的废液箱的剖视图,图12(b)是其纵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液滴排出装置      13功能液滴喷头    81喷头罩(head cap)

    101废液箱          110喷射器         131底部

    133a顶壁           134a箱内周壁      141框体

    161第一液体流入口  162第二液体流入口

    163气体流出口      164阻挡板         165导水部件

    165a  内周面       A  液面           S  上部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采用本发明的吸液箱的液滴排出装置进行说明。该液滴排出装置,被组装到平板(flat panel)显示器的生产线,使用例如导入了特殊的墨、发光性树脂液即功能液(液体)的功能液滴喷头,来形成成为有机EL装置的各像素的发光层和/或滤色器的滤光元件等。尤其是,该液滴排出装置,在吸引单元使用能够抑制功能液的飞散的废液箱(吸液箱),从而能够抑制由功能液的飞散所导致的不良情况。

    如图1至图3所示,液滴排出装置1,包括:X轴工作台2,其配置于由石底板支持的X轴支持基座21上,并在成为主扫描方向的X轴方向上延伸而使工件W在X轴方向上移动;Y轴工作台3,其配置于以通过多根支柱11而跨X轴工作台2的方式架设的一对Y轴支持基座31上,并在成为副扫描方向的Y轴方向上延伸;和13个滑架单元4,其移动自如地悬挂设置于Y轴工作台3,分别搭载有多个(12个)功能液滴喷头13。而且,液滴排出装置1,具有:将这些装置收置于温度以及湿度被管理的气氛中的腔室5;贯通该腔室5而对功能液滴喷头13供给功能液的功能液供给单元6;和控制各单元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在腔室5的侧壁的一部分,设置有收置作为功能液供给单元6的主要部分的主箱60等的箱壳体50。液滴排出装置1,通过与X轴工作台2以及Y轴工作台3的驱动同步地驱动功能液滴喷头13而使其排出液滴,从而使得从功能液供给单元6供给的六种颜色的功能液滴排出,而在工件W上描绘预定的描绘图形。

    另外,液滴排出装置1,具有包括冲洗单元15、吸引单元16、擦拭单元17和排出性能检查单元18的维护装置7,这些单元用于功能液滴喷头13的维护保养,以实现功能液滴喷头13的功能维持/功能恢复。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滴排出装置1中,在X轴工作台2与Y轴工作台3相交叉的部分使滑架单元4与之相对向地进行工件W的描绘,在Y轴工作台3与维护装置7(吸引单元16、擦拭单元17)相交叉的部分,使滑架单元4与之相对向地进行功能液滴喷头13的功能维持/功能恢复。

    如图2以及图3所示,X轴工作台2,具有:定位工作台22,其吸附定位工件W并具有能够在θ轴方向补正的机构;X轴第一滑块23,其支持定位工作台22使之在X轴方向上自如滑动;X轴第二滑块24,其支持上述冲洗单元15以及排出性能检测单元18使之在X轴方向上自如滑动;和左右一对的X轴线性电动机(省略图示),其沿X轴方向延伸,使X轴第一滑块23以及X轴第二滑块24在X轴方向上移动。

    Y轴工作台3,具有:13个桥接板32,其分别悬挂设置13个滑架单元4;13组Y轴滑块(省略图示),其从两端支持13个桥接板32;和一对Y轴线性电动机(省略图示),其设置在一对Y轴支持基座31上,使桥接板32在Y轴方向上移动。另外,Y轴工作台3,除了经由各滑架单元4在描绘时对功能液滴喷头13进行副扫描外,使功能液滴喷头13与吸引单元16以及擦拭单元17相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既能够使各滑架单元4独立地单独地移动,也能够使13个滑架单元4作为一个整体移动。

    各滑架单元4都具有喷头单元42(参照图4),该喷头单元42包括:R、G、B、C、M、Y这六种颜色的各两个(合计12个)功能液滴喷头13;和将这12个功能液滴喷头13分成两组、每组各六个来进行支持的喷头支板41。另外,各滑架单元4具有:能够进行θ补正(θ旋转)地支持喷头单元42的θ旋转机构43;和经由θ旋转机构43而使桥接板32支持喷头单元42的悬挂设置部件44。而且,各滑架单元4,在其上部配设有副箱45(实际上配设在桥接板32上),利用自然水位差而且经由压力调整阀从该副箱45对各功能液滴喷头13供给功能液。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滑架单元4的个数设为13个,将搭载于各滑架单元4的功能液滴喷头13的个数设为12个,但滑架单元4的个数以及搭载于各滑架单元4的功能液滴喷头13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

    如图5所示,功能液滴喷头13是所谓双联式喷墨头,具有:具有双联的连接针54的功能液导入部51;与功能液导入部51相连的双联的喷头基板52;和与喷头基板52的下方相连并排出功能液的喷头主体53(参照图5(a))。

    功能液导入部51,具有一对连接针54,接收从副箱45供给的功能液。另外,喷头主体53,具有:由压电元件等构成的双联泵部55;和具有形成了多个排出喷嘴57的喷嘴面58的喷嘴板56。形成于喷嘴板56的喷嘴面58的多个排出喷嘴57,构成相互平行且位置偏离半个喷嘴间距而成列设置的两列喷嘴列NL,各喷嘴列NL由等间距排列的180个排出喷嘴57构成(参照图5(b))。在喷头基板52设有两联连接器59,各连接器59通过柔性扁形电缆(省略图示)连接于上述控制装置。而且,从该控制装置输出的驱动波形经由各连接器59施加于各泵部55(压电元件),从而从各排出喷嘴57排出功能液。

    如图1至图3所示,冲洗单元15,具有:一对描绘前冲洗单元61、61;和定期冲洗单元62;在即将开始描绘处理时、工件W的更换时等的描绘处理停止时起作用,接收功能液滴喷头13的遗弃排出。吸引单元16,具有13台罩单元71,从各功能液滴喷头13的排出喷嘴57强制地吸引功能液,并且进行压顶。擦拭单元17,擦拭吸引后的功能液滴喷头13的喷嘴面58。排出性能检查单元18,检查功能液滴喷头13有无排出以及液流弯曲。

    定期冲洗单元62,具有:接收功能液的定期冲洗盒64;和一对盒支柱部件65,该盒支柱部件65搭载于上述X轴第二滑块24,能够调整高度地支持定期清洗单元62的两端。定期冲洗单元62,在更换工件W时等那样的使描绘处理暂时停止的时候,驱动喷头单元42的全部功能液滴喷头13来排出液滴而起作用,用于接收定期冲洗的功能液。由此,能够防止描绘停止时的功能液滴喷头13的干燥以及喷嘴堵塞。

    描绘前冲洗单元61,由接收功能液的一对描绘前冲洗盒63;和使一对各描绘前冲洗盒63被支持于定位工作台22的一对盒支持部件(省略图示)构成。描绘前冲洗单元61,在即将对工件W排出功能液之前驱动喷头单元42的全部功能液滴喷头13使其排出液滴而起作用,用于接收描绘前冲洗的功能液。由此,能使得即将描绘之前的功能液滴喷头13的排出稳定,对于工件W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描绘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6至图8,详细对吸引单元16进行说明。吸引单元16具有:13台罩单元71,其分别在罩支板82配置有与12个功能液滴喷头13相对应的12个喷头罩81;13台升降机构73,其经由支持部件83使各罩单元71升降;13个吸引流路系统74,其与各罩单元71相连并且具有功能液的吸引流路;和吸引机构75,其与各吸引流路系统74相连并且具有与两个压力基准相对应的两个废液箱101。另外,吸引单元16具有:压缩空气供给设备76,其对后述的压力控制机构102等供给控制用的压缩空气;用于从各部排气的排气设备77;和功能液废液设备78,其与废液箱101相连接而使所贮存的功能液为废液。

    如图7所示,罩单元71包括:与各色两个、共计12个功能液滴喷头13相对应的喷头罩(吸引罩)81;和搭载这些的罩支板82,12个喷头罩81,与12个功能液滴喷头13同样排列且以同样的倾斜姿势,搭载于罩支板82。

    如图6所示,升降机构73具有:升降缸84,其经由支持部件83使喷头罩81直接升降;一对线性导轨85,其对由升降缸84所执行的升降进行引导;和支持它们的基体部86。支持部件83具有:支持部件主体,其具有在上端支持罩单元71的支持框72;大气开放框88,其用于一并开放12个上述喷头罩81的大气开放阀(省略图示);和一对气缸89、89,其使大气开放框88向下移动。升降机构73,使罩单元71在吸引用的紧密接合位置、冲洗用的分离位置和喷头单元42的更换和/或罩单元71的消耗品更换(维护)用的更换位置之间按三级升降。

    如图8所示,各吸引流路系统74包括:与各罩单元71相连的罩侧流路系统90和与罩侧流路系统90相连的箱侧流路系统91。罩侧流路系统90,包括:同种流路92,其上游端与各喷头罩81相连接;独立吸引流路93,其使同种流路92的下游侧经由合流接头108按功能液的不同颜色合流;和连接合流后的独立吸引流路93的下游端的一次岐管94。即,连接到与上述六种颜色的各两个(合计12个)的功能液滴喷头13相对应的12个喷头罩81的各2条同种流路92,经由合流接头108合流,连接于合计六条的独立吸引流路93,该六条独立吸引流路93在各自的下游端连接于一次岐管94。另外,在已在下游侧合流的独立吸引流路93中,插设有按功能液的不同颜色来开关独立吸引流路93的独立流路开闭阀95。

    箱侧流路系统91包括:多个分配吸引流路96,其上游端连接于一次岐管94;两个二次岐管97,其连接于多个分配吸引流路96的下游端;和上游端与各二次岐管97连接、下游端连接于各废液箱101的主吸引流路98。另外,分配吸引流路96,与两个压力基准相对应、每两条与各罩单元71中的一个相连接,在各分配吸引流路96插设有选择性地切换两个压力基准的分配流路开闭阀99。在各主吸引流路98上,插设有检测流入各废液箱101的功能液的流量的流量计100。另外,独立流路开闭阀95以及分配流路开闭阀99,是单纯的开闭阀,通过将其一设置为“打开”、将另一设置为“关闭”能够切换流路。

    一次岐管94以及二次岐管97,由上端由圆板状的盖体封闭的形成为旋转(roto)状的圆盘状岐管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一次岐管94中,六条独立吸引流路93的下游端以在圆盘状岐管的周方向上均匀配置的方式连接于盖体。同样地,在二次岐管97中,13条分配吸引流路96的下游端以在圆盘状岐管的周方向上均匀配置的方式或以在周方向上双重且均匀配置的方式连接于盖体。

    吸引机构75具有将吸引到的功能液作为废液(贮存)的两个废液箱(吸液箱)101;和控制各废液箱101的内部压力的一对压力控制机构102,通过压力控制机构102分别地调整废液箱101的内部压力,经由分配吸引流路96将各喷头罩81控制为负压(吸引)。由此,吸引到的功能液被收集于废液箱101。

    压力控制机构102具有:连通流路109,其上游端连接于各废液箱101的上部空间S;喷射器(吸引装置)110,其连接于连通流路109、压缩空气供给设备76以及排气设备77;电-气调压阀111,其插设于喷射器110和压缩空气供给设备76之间的流路,并调整对喷射器110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和流量传感器112,其与电-气调压阀111相邻地插设。即,喷射器110,将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供给设备76导入一次测,并且将二次侧连接于废液箱101的上部空间S。由电-气调压阀111调整压力,通过供给至喷射器110的压缩空气的伴随流,以将流通流路109中的空气向排气设备77侧吸引的形式,来对废液箱101内部进行减压控制。由此,各废液箱101,由压力控制机构102分别地将压力调整至适当的吸引压力。

    两个废液箱101,其一个用作高压用(第一基准),另一个用作低压用(第二基准)。即,通过适当分开使用高压用的废液箱101和低压用的废液箱101,能高效实施吸引处理。

    这里,参照图8至图10,对废液箱101进行说明。如图8至图10所示,各废液箱101具有:箱主体105,其由所谓密封箱构成;压力计106,其连接于箱主体105的上部空间S,并检测内部压力;和液位检测机构107,其配置在箱主体105的侧方并检测所贮存的功能液的液位。另外,各废液箱101,如上所述,分别连接于主吸引流路98、功能液废液设备78(连通流路109)以及压力控制机构102。而且,上述的定期冲洗单元62以及描绘前冲洗单元61,经由冲洗流路66连接于各废液箱101。另外,各冲洗流路66,经由流路切换阀67,分别连接于高压用的废液箱101以及低压用的废液箱101,能对任意一个废液箱101切换连接。

    液位检测机构107具有:液柱120,其上下端连通于箱主体105并且具有透过部120a;和与液柱120的透过部120a相对向的上限传感器121、下限传感器122以及溢流传感器123。上限传感器121,配置于箱主体105的大致中间位置而对贮存的功能液的上限液位进行检测。下限传感器122,配置在上限传感器121的下方而对贮存的功能液的下限液位进行检测。溢流传感器123,配置在上限传感器121的上方而对贮存的功能液的溢流液位进行检测。控制装置,当检测为上限液位时,打开插设于功能液废液设备78侧的流路的废液开闭阀79而在功能液废液设备78中使功能液成为废液。另外,当检测为下限液位时,关闭废液开闭阀79而结束废液化。而且,当检测为溢流液位时,判断为错误,停止压力控制机构102的驱动而停止吸引处理。

    箱主体105,形成为具有旋转状的底部131的大致长方体,由“L”状的一对支持脚片132、132直立支持。箱主体105具有:形成顶壁(箱顶壁)133a的盖部133;和形成周壁和底部131的槽部134,盖部133相对于槽部134通过螺纹止动来固定。

    在槽部134设置有:设置于箱内周壁134a的上下大致中间位置并向内侧突出的肋状的框体(环状框体)141;和连接功能液废液设备78并在底部131开口而成的液体流出口142。具体而言,液体流出口142对旋转状的底部131的顶部开口。

    框体141具有:沿着箱内周壁134a的环状的周缘框151;和从周缘框151延伸、在箱内的正中央进行横向截断的中间突出部152。这样,通过在箱内周壁134a的上下大致中间位置设置环状的框体141,从而能够实现箱自身的强度提高,能够以薄的板材增大箱容量。

    在盖部133(箱主体105的顶壁133a),设置有:第一液体流入口(液体流入口)161,其与主吸引流路98相连接并且在箱主体105的顶壁133a开口而成;第二液体流入口(液体流入口)162,其与冲洗流路66相连接并且在箱主体105的顶壁133a开口而成;气体流出口163,其与压力控制机构102相连接并且在箱主体105的顶壁133a开口而成;两个圆形的阻挡板164,其分别设置在各液体流入口161、162的正下方;和两个圆筒体的导水部件165,其以围绕各阻挡板164的方式设置。即,主吸引流路98、冲洗流路66以及压力控制机构102,与液面A的上部空间S相连通。

    各阻挡板164与从各液体流入口161、162流入的功能液接触,在液面A的上部空间S中且在各液体流入口161、162的正下方水平地配置。各阻挡板164,分别通过一对支持杆166悬挂设置于箱主体105的顶壁133a。

    导水部件165,由上端附着固定于箱主体105的顶壁133a、以保持预定的间隙的方式围绕阻挡板164的圆筒体构成。即,导水部件165的内周面(内面)165a,成为将与阻挡板164接触后的功能液从阻挡板164引导至液面A的导水壁。另外,导水部件165的下端,大致成为溢流传感器123的位置(溢流的液位)。另外,省略图示,但可以在导水部件165形成连通导水部件165的内外的连通孔及/或缺口部,由此,能够使导水部件165的内外的压力变得均匀。

    从液体流入口161、162流入的功能液,与配置在各液体流入口161、162的正下方的阻挡板164接触,之后,由导水部件165将其从阻挡板164引导至液面A。

    另外,优选,由导水部件165与阻挡板164之间的预定的间隙构成的间隙面积,与液体流入口161、162的截面面积形成为大致相等。由此,能够使来自液体流入口161、162的流入量与来自导水部件165与阻挡板164之间的间隙的流出量大致相等,因此能够既抑制功能液的飞散又顺畅地将其引导至液面A。

    采用上述那样的构成,能够缩短从液体流入口161、162流入的功能液的下落距离,且降低其流速而将其引导至液面A,因此,能够抑制液面A处的功能液的飞散。另外,即使液面A的高度升高,也不会出现液体流入口161、162浸渍到液面A(液体中)的情况。

    另外,通过将液体流入口161、162设置于箱主体105的顶壁133a,能够抑制液体流入口161、162的腐蚀。另外,将接收来自液体流入口161、162的功能液的阻挡板164水平设置,因此,流下至该阻挡板164的功能液,在阻挡板164上呈放射状地流动。因此,能够在使得流下的功能液的流速被极度降低之后,将其引导至导水壁。而且,通过以围绕阻挡板164的方式设置导水壁(导水部件165),使得导水壁成为防液罩,能够防止与阻挡板164接触后的功能液在整个废液箱101中飞散。另外,而且,通过预先将导水部件165附着固定于顶壁133a,能够提高导水部件作为防液罩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面A的上部空间S设置导水部件165,但也可以形成导水部件165的下端延伸至箱底壁(底部131)的附近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导水部件165的下端延伸至箱底壁(底部131)的附近,因此不管液面A的高低如何,都能够以缓慢的速度原状地将接触后的功能液引导至液面A。

    接下来,参照图11以及图12,对于废液箱101的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仅说明它们不同的部分。图11(a)是第一变形例的废液箱101的剖视图,图11(b)是其俯视图,图12(a)是第二变形例的废液箱101的剖视图,图12(b)是其纵剖视图。

    如图11所示,第一变形例的废液箱101不具有圆筒状的导水部件165。就第一变形例的废液箱101而言,阻挡板164形成为方形,并且其三条边以预定间隙与箱内周壁134a相对而形成。具体而言,设置在左侧的第一液体流入口161的阻挡板164中,除了右边之外的三条边与箱内周壁134a相对,设置在右侧的第二液体流入口162的阻挡板164,除了左边之外的三条边与箱内周壁134a相对。另一方面,作为导水部件165的一部分,在各阻挡板164的不与箱内周壁134a相对的一条边,具有以预定间隙相对并且附着固定于顶壁133a的2块导水平板171。因此,从液体流入口161、162流入的功能液,接触阻挡板164,之后,通过导水平板171以及箱内周壁134a被从阻挡板164引导至液面A。即,箱内周壁134a构成为兼作导水部件165的一部分。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将废液箱101的箱内周壁134a与导水部件165形成为一体(兼用),因此能够使废液箱101成为简单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第二变形例的废液箱101构成为,不具有圆筒体的导水部件165并且作为阻挡板164使用向下倾斜配置的方形的平板。该阻挡板164,其下游端有预定间隙地与箱内周壁134a相对向。因此,从各液体流入口161、162流入的功能液,与阻挡板164接触,之后,由阻挡板164引导而到达箱内周壁134a,被引导至液面A。即,箱内周壁134a兼作导水壁。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将废液箱101的箱内周壁134a与导水部件165一体地形成(兼用),因此能够使废液箱101成为简单的构成。

    另外,在第一变形例以及第二变形例中,框体141,以使沿着箱内周壁134a流下的功能液的流速降低的方式起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采用了供给R(红色)、G(绿色)、B(蓝色)、C(青绿色)、M(洋红色)、Y(黄色)这六种颜色的功能液的功能液滴喷头13的装置,但所供给的功能液的颜色数量、颜色种类是任意的。

吸液箱以及具备其的液滴排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吸液箱以及具备其的液滴排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吸液箱以及具备其的液滴排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液箱以及具备其的液滴排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液箱以及具备其的液滴排出装置.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从在上部空间开口的液体流入口流下至液面的液体的飞散的吸液箱以及具备该吸液箱的液滴排出装置。本发明的废液箱(101)中,与液面(A)的上部空间(S)相连通的液体流入口(161、162)连接于喷头罩(81)并且与上部空间(S)相连通的气体流出口(163)连接于喷射器(110),通过喷射器(110)使上部空间(S)变为负压,从而从喷头罩(81)吸引并收集功能液,其特征在于,具备:阻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