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卡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卡尺.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4850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04 CN 102548501 A *CN102548501A* (21)申请号 200980160880.6 (22)申请日 2009.08.13 A61C 19/04(2006.01) A61B 17/56(2006.01) A61C 8/00(2006.01) (71)申请人 寺本修久 地址 日本和歌山县 (72)发明人 寺本修久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高培培 车文 (54) 发明名称 骨卡尺 (57) 摘要 本发明的骨卡尺 (1) 在进行种植治疗。
2、时使 用, 测定引导孔或种植孔与齿槽骨的骨面之间的 宽度 ( 骨宽 )。本发明的骨卡尺 (1) 呈近似于剪 刀的形状, 由在前端部形成有棒状的测定部 (22) 的探测臂 (2) 和在前端部形成有弯曲的形状的测 定部(32)的弯曲臂(3)构成, 测定部(32)的顶端 (33) 被加工成针状且与测定部 (22) 的顶端 (23) 相对。 在测定骨宽时, 将探测臂(2)的棒状的测定 部 (22) 插入引导孔或种植孔, 将弯曲臂 (3) 的弯 曲的测定部 (32) 的顶端 (33) 压接于齿肉直至到 达齿槽骨的骨面。在该状态下读取指针 (7) 所示 的刻度板 (6) 的数值。 (85)PCT申请进入国。
3、家阶段日 2012.02.10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09/064293 2009.08.13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18851 JA 2011.02.17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7 页 1/1 页 2 1. 一种骨卡尺, 构成为具备通过轴相互转动自如地支承主体部的第一及第二臂, 使用 安装在所述主体部的后部的刻度板及指针来测定所述第一及第二臂的前端部的顶端的间 隔,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在。
4、所述第一臂的前端部形成的棒状的第一测定部 ; 及 在所述第二臂的前端部形成的弯曲的形状的第二测定部, 所述第二测定部的顶端被加工成针状, 且与所述第一测定部的顶端相对。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卡尺,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测定部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刻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卡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测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臂的主体部拆装自如。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卡尺,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测定部的顶端形成有球状或水滴状的突起。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卡尺,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臂中的一方的主体部的后部安装圆弧状的刻度板, 在另一方的主。
5、体 部的后部中的与所述刻度板相对的位置安装指针。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卡尺,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臂及第二臂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指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48501 A 2 1/6 页 3 骨卡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种植治疗中用于骨宽的测定的骨卡尺。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在齿科的领域中, 作为向齿牙的缺损部分可靠且牢固地栽植假牙的方法, 广泛进行埋入种植体的种植治疗。 在此, 种植治疗是指如下治疗, 即将人工的齿根即种植体 植入齿槽骨以便于转变为失去的自己的牙齿而发挥功能。作为种植体的材料, 使用组织亲 和性高的钛等金属、 羟基磷灰石。 0。
6、003 图8表示通过种植治疗而埋入种植体的齿槽骨的主要部分截面。 参照图8, 简单地 说明种植体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 从容易观察的观点出发, 省略了剖面线。 0004 在齿槽骨 40 中的由齿 43、 43 夹持的拔齿部位形成有圆柱状的种植孔 44。种植孔 44 将处于齿槽骨 40 表层部的皮质骨 41 贯通, 到达处于内部的松质骨 42。需要说明的是, 齿槽骨 40 的外表面由齿肉 45 覆盖。 0005 在种植体 50 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 通过将种植体 50 螺入种植孔 44, 而种植体 50 被牢固地固定于齿槽骨 40。 0006 在后面详细说明, 种植体 50 由下部的固定物和上部。
7、的基牙构成, 利用粘接等将金 属冠、 陶瓷冠等上部结构体 51 固定在上部的基牙。 0007 在上述的种植治疗中, 为了安全且可靠地将种植体50埋入齿槽骨40内, 而需要在 测定了齿槽骨 40 的冠状截面 (Coronal Section) 的形状的基础上将种植孔 44 开设在适当 的位置。若开设种植孔 44 的位置不适当, 则会损伤神经而导致面部麻痹, 或损伤处于齿槽 骨 40 的表面附近的动脉而引起出血事故。 0008 作为测定齿槽骨40的冠状截面形状的方法, 存在使用X射线CT扫描仪的方法(例 如, 参照专利文献1)。 当使用X射线CT扫描仪时, 虽然能够准确地测定冠状截面形状, 但装 。
8、置极其高价。另外为了将种植孔 44 开设在适当的位置, 而在治疗中需要使用 X 射线 CT 扫 描仪反复确认引导孔的位置, 但若考虑到被 X 射线的照射, 不优选频繁地使用 X 射线 CT 扫 描仪。 0009 作为不使用 X 射线 CT 扫描仪那样的高价的装置来测定齿槽骨 40 的冠状截面形状 的方法, 存在通过切开而将齿肉从骨面较大地剥离来使骨面露出的方法。可是该方法会加 重患者在肉体方面上的负担, 进而伴随着感染的风险。 0010 作为不使用 X 射线 CT 扫描仪而测定齿槽骨 40 的冠状截面形状的简易的方法, 存 在如下方法 : 通过触诊、 使用了齿肉计的骨定位来计测齿槽骨的凹凸, 。
9、根据该结果来推测截 面形状。该方法不需要将齿肉较大地切开, 反面地, 截面形状的测定精度低, 无法排除在种 植治疗时损伤神经、 动脉的危险性。 0011 现有技术文献 0012 专利文献 0013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3-245289 号公报 说 明 书 CN 102548501 A 3 2/6 页 4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鉴于此种情况而作出,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确认开设种植孔时的引导 孔的位置的单元具备最适的结构的骨卡尺。 001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骨卡尺构成为具备通过轴相互转动自如地支承主体 部的第一及第二臂, 使用安装在所述主体部的后部的刻度板及指针来。
10、测定所述第一及第二 臂的前端部的顶端的间隔,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0016 在所述第一臂的前端部形成的棒状的第一测定部 ; 及 0017 在所述第二臂的前端部形成的弯曲的形状的第二测定部, 0018 所述第二测定部的顶端被加工成针状, 且与所述第一测定部的顶端相对。 0019 在此, 优选的是, 在所述第一测定部等间隔地设置多个刻度。 0020 所述第一测定部也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臂的主体部拆装自如。另外, 也可以在所 述第一测定部的顶端形成有球状或水滴状的突起。 0021 优选的是, 在所述第一及第二臂中的一方的主体部的后部安装圆弧状的刻度板, 在另一方的主体部的后部中的与所述刻度板相对的。
11、位置安装指针。 另外, 优选的是, 在所述 第一臂及第二臂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指环。 0022 发明效果 0023 若使用本发明的骨卡尺, 则能够不会损伤神经、 动脉地在齿槽骨的最适的位置开 设种植孔。结果是, 不使用高价的 X 射线 CT 扫描仪, 就能够安全且可靠地进而以廉价地成 本进行种植治疗。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骨卡尺的俯视图。 0025 图 2 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骨卡尺的侧视图。 0026 图 3 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骨卡尺的立体图。 0027 图 4 是探测臂和弯曲臂的配置不同的骨卡尺的顶端部的俯视图。 0028 图 5 是说明使用实施方式的骨卡尺进行。
12、种植治疗时的前半的顺序的剖视图。 0029 图 6 是说明使用实施方式的骨卡尺进行种植治疗时的后半的顺序的剖视图。 0030 图 7 是表示探测臂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0031 图 8 是埋入了种植体的齿槽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 参照附图,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骨卡尺。 0033 0034 图 1、 图 2 及图 3 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骨卡尺 1 的俯视图、 侧视图及立体图。骨卡尺 1 呈近似于剪刀的形状, 构成为相对于作为第二臂的弯曲臂 3, 能够使作为第一臂的探测臂 2 以轴 4 为中心转动。 0035 骨卡尺 1 使用分别安装在臂的后部的刻度板 6 和指针 7。
13、 来计测由在探测臂 2 及弯 曲臂 3 的前端部设置的测定部的顶端所夹持的骨的宽度。 说 明 书 CN 102548501 A 4 3/6 页 5 0036 探测臂 2 构成为包括 : 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轴 4 的主体部 21 ; 在前端部形成的细棒 状的测定部 22 ; 及在后端部形成的指环 24。在构成测定部 22 的棒的外周面, 等间隔地形成 有作为刻度 5 发挥功能的多个环状的槽。 0037 另一方面, 弯曲臂3构成包括 : 固定有轴4的主体部31 ; 向前端部弯曲而形成的测 定部 32 ; 及在后端部形成的指环 34。测定部 32 的顶端 33 形成为针状, 且与探测臂 2 的测 定部。
14、 22 的顶端 23 相对。需要说明的是, 轴 4 与弯曲臂 3 的主体部 31 形成为一体, 且插通 于形成在探测臂 2 的主体部 21 上的孔。 0038 如图 2 及图 3 所示, 探测臂 2 的测定部 22 及弯曲臂 3 的测定部 32 相对于主体部 21 及 31 倾斜, 以便于容易插入到口腔内而测定齿槽骨的骨宽。 0039 在探测臂 2 的主体部 21 的后部沿着与主体部 21 正交的方向安装圆弧状的刻度板 6。另外在弯曲臂 3 的主体部 31 的后部的与刻度板 6 相对的位置安装有指针 7。当相对于 探测臂 2 打开弯曲臂 3 时, 指针 7 相对于刻度板 6 进行相对移动。指针。
15、 7 指示的刻度板 6 的数值表示测定部 22 的顶端 23 与测定部 32 的顶端 33 的间隔即直线距离。 0040 刻度板 6 及指针 7 在骨卡尺 1 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设置, 以便于从上下哪一方 向观察都能够确认指针 7 的指示的数值。 0041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探测臂 2 的主体部 21 安装刻度板 6, 且在弯曲臂 3 的主体部 31 安装了指针 7, 但也可以在探测臂 2 的主体部 21 安装指针 7, 而在弯曲臂 3 的主体部 31 安装刻度板 6。 0042 上述的本发明的骨卡尺 1 在进行种植治疗时使用, 测定引导孔或种植孔与齿槽骨 的骨面的间隔即骨宽。 0043 。
16、在测定时, 首先, 使拇指和中指穿过指环 24 和 34 来保持骨卡尺 1。接下来, 将探 测臂 2 的棒状的测定部 22 插入到引导孔或种植孔, 弯曲臂 3 的测定部 32 的顶端 33 压接于 齿肉直至达到齿槽骨的骨面。在该状态下, 读取指针 7 指示的刻度板 6 的数值。该数值是 由探测臂 2 的顶端 23 和弯曲臂 3 的顶端 33 所夹持的齿槽骨的骨宽 ( 距离 )。需要说明的 是, 关于骨卡尺 1 的具体的使用方法, 后面参照图 5 进行详细叙述。 0044 图 4(A)、 (B) 表示探测臂 2 及弯曲臂 3 的配置不同的骨卡尺 1 的前部。在图 4(A) 中, 与图 1 同样地。
17、将弯曲臂 3 配置在探测臂 2 的左侧。相对于此, 在图 4(B) 中, 将弯曲臂 3 配置在探测臂 2 的右侧。在进行种植治疗时, 分别准备图 4(A) 及 (B) 所示的形状的骨卡尺 1, 根据测定骨宽的部位分别使用。 0045 0046 接下来, 参照图5及图6, 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骨卡尺1进行种植治疗时的顺序。 图 5(A) (C) 是表示种植治疗的前半的顺序的剖视图, 图 6(A)、 (B) 是表示种植治疗的后 半的顺序的剖视图。图中, 对与前面说明的附图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 省略说明。 0047 通常, 在进行种植治疗前, 在被拔齿而成为空洞的齿槽骨 40 的齿根保持部, 利。
18、用 GBR(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 骨组织引导再生法 ) 等来预先形成骨组织。图 5(A) 所示 的齿槽骨 40 是预先通过 GBR 等形成组织的齿槽骨或通过自然治疗形成骨组织的齿槽骨。 0048 首先, 使用未图示的引导钻在齿槽骨 40 形成直径 1mm 左右的引导孔。图 5(A) 表 示在齿槽骨 40 形成有引导孔 46 的状态。 0049 接下来, 如图 5(A) 所示, 向引导孔 46 插入深度计 8, 确认引导孔 46 是否形成至规 说 明 书 CN 102548501 A 5 4/6 页 6 定的深度。在深度计 8 的顶端部形成有与探测臂 2 的测定部。
19、 22 同样的由环状的槽构成的 刻度 5, 通过对从引导孔 46 露出的刻度 5 的数目进行计数, 而能够测定引导孔 46 的深度。 0050 接下来, 如图5(B)所示, 使用骨卡尺1来测定引导孔46的各部的骨宽。 具体而言, 在将直径 0.9mm 左右的棒状的探测计 2 的测定部 22 插入到引导孔 46 的状态下, 将弯曲臂 3 的测定部 32 的顶端 33 扎入齿肉 45, 压接至到达齿槽骨 40 的骨面。在该状态下读取指针 7 所指的刻度板 6 的数字。 0051 图 5(C) 表示在齿槽骨 40 的根切部 ( 下部的宽度比上部的宽度窄的部分 ) 形成有 引导孔 46 的情况。测定齿。
20、槽骨 40 的骨宽时, 弯曲臂 3 的顶端 33 相对于探测臂 2 从正交的 方向接近。此时, 由于弯曲臂 3 的测定部 32 弯曲, 因此即使在测定根切部那样的骨凹陷的 部位的情况下, 也不会因骨的突出的部分而妨碍移动。 0052 使用图 4(A)、 (B) 所示的 2 种骨卡尺 1, 另外改变探测臂 2 的测定部 22 的插入深 度并反复进行骨宽的测定, 确认引导孔 46 是否形成在适当的位置。 0053 在此, 引导孔 46 的位置不适当的情况是指, 在附近通过有神经, 若在该位置形成 直径大的种植孔 44, 则存在损伤神经的情况, 或如图 5(C) 所示齿槽骨 40 的宽度窄, 在该位。
21、 置形成种植孔 44 时, 存在钻的顶端破坏齿槽骨 40 的壁而可能会损伤动脉的情况等。 0054 然后, 使用尺寸更大的钻反复进行扩大引导孔 46 的口径的作业。并且, 每次, 利用 骨卡尺 1 测定引导孔 46 的各部的骨宽, 确认引导孔 46 的位置、 斜率。基于该结果, 修正引 导孔46的位置和斜率, 最终, 使用种植钻在适当的位置形成种植孔44。 图6(A)表示如此形 成的种植孔 44。 0055 如此, 使用骨卡尺 1 确认引导孔 46 的各部的骨宽, 并利用模拟感觉反复修正引导 孔 46 的位置、 斜率, 由此, 能够将种植孔 44 不损伤神经、 动脉地形成在最适的位置。 005。
22、6 接下来, 如图 6(B) 所示, 在如此形成的种植孔 44 中, 使用棘轮或圆形打入工具将 种植体 50 的固定物 52 埋入。圆柱状的固定物 52 的直径比种植孔 44 的直径稍大, 另外在 外周面形成有螺纹。因此, 使用棘轮、 圆形打入工具将固定物 52 拧入种植孔 44 时, 固定物 52 被牢固地固定于种植孔 44。 0057 在埋入到种植孔 44 内的固定物 52 与周围的骨组织完全结合后, 在固定物 52 的上 部安装圆锥台形状的基牙 53。虽然未图示, 但在基牙 53 的下表面固定有小径的螺栓, 通过 将该螺栓拧入在固定物 52 的上部的中心轴附近形成的螺母, 而基牙 53 。
23、被牢固地固定于固 定物 52。 0058 接下来, 如图 6(B) 所示, 在基牙 53 通过粘接等安装双点划线所示的上部结构体 51。如此完成种植治疗。 0059 0060 图 7 表示探测臂 2 的变形例。图 7(A) 的测定部 22a 能够将图 1 所示的探测臂 2 的测定部 22 从主体部 21 取下, 根据目的, 与图 7(B) 所示的测定部 22b 或图 7(C) 所示的测 定部 22c 交换使用。在图 7(B) 所示的测定部 22b 的顶端安装有球状的突起 11。另外在图 7(C) 所示的测定部 22c 的顶端安装有水滴形状的突起 12。 0061 另外, 如图 7(A) (C)。
24、 所示, 在探测臂 2 的测定部 22a 22c 的后端部固定有小 径的螺栓 10。通过将该螺栓 10 拧入到在探测臂 2 的主体部 21 的顶端形成的螺母, 而能够 将测定部 22a 22c 固定在探测臂 2 的主体部 21。 说 明 书 CN 102548501 A 6 5/6 页 7 0062 齿槽骨 40 中的松质骨 42 的骨密度低, 因此在形成引导孔 46 时, 有时会产生与引 导孔 46 连通的小径的空洞。图 7(A) 所示的测定部 22a 使用细的探测臂 2 来测定连通有空 洞的引导孔 46 的深度时, 测定部 22a 的顶端 23 进入空洞内, 测定会产生误差。 0063 在。
25、预想到此种情况时, 使用图 7(B) 所示的在顶端设有球状的突起 11 的臂或图 7(B) 所示的在顶端设有水滴形状的突起 12 的臂来进行测定。探测臂 2 的顶端 23 不会进入 与引导孔 46 连通的空洞内, 因此能够准确地测定引导孔 46 的深度。 0064 在图 7 中说明可以将在顶端设有球状的突起 11 的臂及在顶端设有水滴形状的突 起 12 的臂从探测臂 2 的主体部 21 取下, 即拆装自如的情况。但是这些臂也可以与主体部 21 一体形成。这种情况下, 需要制作多个臂的顶端的形状不同的骨卡尺 1, 因此成本上升, 但无需更换臂, 能够节约时间。 0065 如以上说明所述, 若使用。
26、本实施方式的骨卡尺 1 进行种植治疗, 则始终能够确认 形成有种植孔 44 的位置, 因此能够提前防止因钻而损伤神经、 动脉等事故。而且, 无需使用 X射线CT扫描仪那样的高价的装置, 因此也没有被X射线的照射, 因此能够以低廉的成本且 安全地进行种植治疗。 0066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 说明了将骨卡尺使用于齿科的种植治疗的 情况, 但本发明的骨卡尺并未限定于此, 当然也能够适用于整形外科、 矫形外科的种植治 疗。 0067 工业实用性 0068 本发明的骨卡尺在各种种植治疗中, 作为测定引导孔、 种植孔与骨面之间的骨宽 的单元, 能够广泛地利用。 0069 标号说明 : 0。
27、070 1 骨卡尺 0071 2 探测臂 0072 3 弯曲臂 0073 4 轴 0074 5 刻度 0075 6 刻度板 0076 7 指针 0077 8 深度计 0078 10 螺栓 0079 11、 12 突起 0080 21、 31 主体部 0081 22、 32 测定部 0082 24、 34 指环 0083 40 齿槽骨 0084 44 种植孔 0085 45 齿肉 0086 46 引导孔 0087 50 种植体 说 明 书 CN 102548501 A 7 6/6 页 8 0088 51 上部结构体 0089 52 固定物 0090 53 基牙 说 明 书 CN 102548501 A 8 1/7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48501 A 9 2/7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48501 A 10 3/7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48501 A 11 4/7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48501 A 12 5/7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48501 A 13 6/7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48501 A 14 7/7 页 15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48501 A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