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正畸医疗器械,更确切地说,涉及一体化舌侧托槽。
背景技术
在传统口腔正畸技术中,舌侧正畸技术因其较好的隐形性能,受到广大口腔正畸医师和错颌畸形患者的好评。但是,由于舌侧正畸技术不成熟,对医师临床操作要求高,因而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舌侧托槽作为舌侧正畸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舌侧正畸技术的推广。现有舌侧托槽多为分体结构,包括托槽本体和托槽底板,通过数控机械加工制作管状托槽的上下两部分,再通过焊接工艺将托槽本体与托槽底板焊接,从而获得管状托槽。上述管状托槽因为加工工艺复杂,焊接结构较为复杂,精度难以控制,并且体积通常较大,舌侧为平面形状,导致舌侧异物感明显,舒适度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精度高、加工工艺简单的一体化舌侧托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体化舌侧托槽,包括托槽底板和托槽本体,所述托槽底板下表面设有网格,所述托槽本体设有弓丝槽,所述托槽本体呈矩形,分为唇侧、底板侧、牙冠侧、牙龈侧、近中侧和远中侧,所述托槽底板和所述托槽本体为一体结构,在所述托槽本体的唇侧、牙冠侧、牙龈侧和近中侧分别设有开口,所述弓丝槽沿所述托槽本体中轴线方向。
所述弓丝槽横断面呈矩形或圆形。
所述舌侧托槽采用不锈钢材料或合金材料。
所述舌侧托槽各棱边设有倒角。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弓丝槽远中端封闭。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弓丝槽沿所述托槽本体中轴线呈一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一体化舌侧托槽包括托槽底板和托槽本体,所述托槽底板和托槽本体为直接通过铣床加工获得的一体结构,相比传统托槽结构,其结构简单,精度高,体积较小,并且棱边设置有倒角,舌侧异物感明显减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托槽牙冠侧24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托槽牙龈侧25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托槽唇侧22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托槽近中侧26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托槽远中侧27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7。
实施例1: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待矫治患者的上颌中切牙。
一体化舌侧托槽,包括托槽底板1和托槽本体2,所述托槽底板1牙冠侧设有网格11,所述托槽本体设有弓丝槽21,所述托槽本体2呈矩形,分为唇侧22、底板侧23、牙冠侧24、牙龈侧25、近中侧26和远中侧27,所述托槽底板1和所述托槽本体2为一体结构,所述弓丝槽21横剖面呈矩形或圆形,在所述托槽本体2的唇侧、牙冠侧、牙龈侧和近中侧分别设有矩形或弧形开口,所述弓丝槽沿所述托槽本体中轴线方向。
所述弓丝槽横断面呈矩形,其大小与正畸弓丝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化舌侧托槽采用不锈钢材料或合金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体化舌侧托槽各棱边都设有倒角。
所述弓丝槽沿所述托槽本体中轴线呈一通孔,正畸弓丝可穿过所述通孔,起到固定弓丝的作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托槽本体的长为3.0mm,宽为1.5mm,高为1.5mm。
给患者安装托槽时,通过齿科用水门汀类粘接剂将托槽底板网格涂覆一层粘接剂,将患者口内上颌中切牙舌侧表面吹干并涂覆一层粘接剂,然后使用工具将涂覆粘接剂的托槽底板一侧放置粘贴于待粘接牙齿表面,略微用力压紧即可。为了保证托槽粘接后不易脱落,可以适当增大托槽底板,即增大受力面积,并保持托槽底板弧形与相应牙面相吻合。选择与弓丝槽相适应的弓丝,将弓丝穿过弓丝槽,两端结扎即可。因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匹配性好,减少了产品加工环节,精度大大提高,并且体积小,在患者口内异物感不明显,同时也不容易被他人发现。
实施例2: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案,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待矫治患者的下颌第一磨牙。
通过对患者进行口内取模,获得牙列阴模,然后在口腔模型工作室翻制出石膏阳模;采用3D扫描仪将石膏阳模扫描并获得可供设计软件识别和读取的文件格式;通过设计软件读取模型数据,依据模型数据来进行相应牙位上舌侧托槽的设计;根据软件设计的舌侧托槽结构和形状加工出所述个性化舌侧托槽产品。本实用新型一体化舌侧托槽,包括托槽底板和托槽本体,所述托槽底板牙冠侧设有网格,所述托槽本体设有弓丝槽,所述托槽底板和所述托槽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托槽本体各侧面设有矩形开口,所述弓丝槽沿所述托槽本体中轴线方向设置。
所述弓丝槽横断面呈矩形,其大小与正畸弓丝相匹配。
所述一体化舌侧托槽采用不锈钢材料或合金材料。
所述一体化舌侧托槽各棱边都设有倒角。
所述弓丝槽沿所述托槽本体中轴线呈一通孔。
在给待矫治患者实施舌侧矫治时,下颌第一磨牙作为舌侧托槽矫治系统的中间某一个牙位,正畸弓丝可穿过所述第一磨牙上舌侧托槽的通孔型弓丝槽,操作简单、便捷,节省了临床医师的临床操作时间,患者的口内异物感减轻。
作为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弓丝槽远中端封闭,应用于弓丝托槽矫正系统的末端。作为末端一个托槽,弓丝从近中端插入弓丝槽内即可,方便快捷,节省了末端弓丝弯折环节,也缩短了弓丝的使用长度。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谅能理解,在不偏 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修改和替换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