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7991390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028081.8

申请日:

20110127

公开号:

CN201996675U

公开日:

201110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C7/08

主分类号:

A61C7/08

申请人:

王丽艳

发明人:

王丽艳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卫国路78号

优先权:

CN20112002808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艾持平;项荣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性III类错颌的矫治器,用于治疗骨性III类错颌。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包括套在上磨牙的上连体冠、套在下磨牙的下连体冠,在上连体冠和下连体冠的颊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在上下两排牙齿闭合的状态下,上连体冠上的第一永磁体位于下连体冠的第二永磁体的前方并且同极相对,上连体冠和下连体冠的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与现有的矫治器相比,本实用新型骨性III类错颌的矫治器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睡眠,使用时不易外露,易被患者接受,更加容易推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其特征是:包括套在上磨牙的上连体冠(1)、套在下磨牙的下连体冠(2),上连体冠(1)和下连体冠(2)的颊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在上下两排牙齿闭合的状态下,第一永磁体(3)位于第二永磁体(4)的前方,同极相对;上下两排牙齿闭合时,上连体冠(1)和下连体冠(2)的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其特征是:上连体冠(1)和下连体冠(2)的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的高度为1~2毫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其特征是:第一永磁体(3)和第二永磁体(4)的相互间的排斥力大于或等于500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其特征是:第一永磁体(3)和第二永磁体(4)分别为3×5×5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其特征是:上连体冠(1)和下连体冠(2)是金属连体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其特征是:第一永磁体(3)包裹在第一金属框(7)内,第二永磁体(4)包裹在第二金属框(5)内,第一金属框(7)与上连体冠(1)固定连接,第二金属框(5)与下连体冠(2)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其特征是:第一金属框(7)与上连体冠(1)焊接,第二金属框(5)与下连体冠(2)焊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其特征是:第一、二永磁体(3、4)之间的排斥力F、第一、二永磁体(3、4)之间的间隙值Lg、第一、二永磁体(3、4)的相对的磁极面积Ag、第一、二永磁体(3、4)的磁化强度Bg满足下述公式:其中:a为修正系数,第一、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2mm时,取a=3,第一、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大于2mm时,取a=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其特征是:第一永磁体(3)与上连体冠(1)粘接,第二永磁体(4)与下连体冠(2)粘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其特征是:上连体冠(1)设有顶在牙齿齿间的第一凸起(8),下连体冠(2)设有顶在牙齿齿间的第二凸起(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用于治疗骨性III类错颌。

特别说明,“错颌”在牙科领域应为“错(牙合)”,(牙合)是由牙、合构成的一个字,是牙科领域专用字,电脑无法打出,所以本实用新型一律写作“错颌”。

背景技术

治疗骨性III类错颌(俗称“地包天”)最安全的措施就是让患者在生长发育期或之前,通过佩戴矫治器来矫正骨骼畸形。目前,公知的这类矫治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佩戴在患者的面部,另一种是戴在患者的牙齿上。

前一种类型的矫治器存在结构复杂、佩戴不舒适的缺陷。这种矫治器是一个对上颌和下颌施力的面罩,患者白天佩戴影响工作、学习、美观,晚上佩戴又影响睡眠,所以很多患者配合不好,特别在气候炎热的地区,要求孩子戴个加着力的面罩睡觉,就更加难以配合。再者,这种面罩为铁架式结构,对于性格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戴用时还存在刺伤面部组织、甚至伤到眼睛的危险性隐患。

后一种类型的矫治器虽然无需戴在面部,但是仍存在一定缺陷。这种矫治器包括一个由金属丝弯成的卡环,用自凝塑胶做成活动假牙式的牙托,永磁体固定在牙齿的咬合面。由于牙托只能靠医生手工制作,永磁体也需要由医生现场安装,因此制作难度大,耗时长,使用时金属丝暴露于门牙,也不甚美观。而且,放在牙齿的咬合面的永磁体的厚度不能控制,导致前牙开合过多,造成发音不清,很多专家还对它是否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的问题提出质疑,所以一直难以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便于医生制作,佩戴时不易外露,美观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包括套在上磨牙的上连体冠、套在下磨牙的下连体冠,上连体冠和下连体冠的颊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在上下两排牙齿闭合的状态下,第一永磁体位于第二永磁体的前方,同极相对,以此推动上颌骨向前移动并且限制下颌骨的生长;上下两排牙齿闭合时,上连体冠和下连体冠的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

优选地,上连体冠和下连体冠的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的高度为1~2毫米。

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相互间的排斥力不小于500克。

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别为3×5×5毫米。

上连体冠和下连体冠是金属连体冠。

第一永磁体包裹在第一金属框内,第二永磁体包裹在第二金属框内,第一金属框与上连体冠固定连接,第二金属框与下连体冠固定连接。

优选地,第一金属框与上连体冠焊接,第二金属框与下连体冠焊接。

第一、二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F、第一、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值Lg、第一、二永磁体的相对的磁极面积Ag、第一、二永磁体的磁化强度Bg满足下述公式:

F=1.51+aLg×(Bg4865)2×Ag]]>

a为修正系数,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2mm时,取a=3,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大于2mm时,取a=5;其中:

F-两块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单位N(牛顿);

Lg-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值,单位mm;

Bg-永磁体的磁化强度,单位mT(毫特斯拉);

Ag-两块永磁体的相对的磁极面积,单位mm2。

第一永磁体与上连体冠粘接,第二永磁体与下连体冠粘接。

上连体冠设有顶在牙齿齿间的第一凸起,下连体冠设有顶在牙齿齿间的第二凸起。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义齿加工工艺制作,医生只需在现场做好石膏模,极为方便,而且使用时套在患者磨牙上不易外露,容易被患者接受。

与现有的面罩式矫治器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面罩,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睡眠,也不需要患者配合加力,矫治时间平均为7个月,远远小于面罩式矫治器所需的10.3个月。与现有的戴在牙齿上的矫治器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不存在因医生操作不熟练使永磁体放置方向和位置偏差影响矫治效果的问题,还避免下颌后牙塑胶颌垫在吃饭时会出现磨耗与上颌牙尖产生嵌顿,导致上颌骨前移受限以及制作方法难以掌握等方面的问题,连体冠咬合面的厚度在加工时可以控制,不会导致前牙开合过多的情况发生。

与现有矫治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美观、方便、有效,更加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戴在患者牙齿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下连体冠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连体冠的横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连体冠     2.下连体冠      3.第一永磁体

4.第二永磁体   5.第二金属框    6.第二凸起

7.第一金属框   8.第一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套在上磨牙的上连体冠1,以及套在下磨牙的下连体冠2,在上连体冠1的颊侧固定有第一永磁体3,在下连体冠2的颊侧固定有第二永磁体4,在上下两排牙齿闭合的状态下,即在图1所示状态下,上连体冠1上的第一永磁体3位于下连体冠2上的第二永磁体4的前方并且同极相对。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相互间的排斥力最好不小于500克,以确保颌骨发生改变。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的尺寸大小为3×5×5毫米。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可以采用钕铁硼永磁体。

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之间的排斥力、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之间的间隙值、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的相对的磁极面积、永磁体的磁化强度这四者的关系满足下述公式:

F=1.51+aLg×(Bg4865)2×Ag,]]>其中:

a-修正系数,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不为0,并且小于或等于2mm时,取a=3,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大于2mm时,取a=5;

Lg-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值,单位mm;

Bg-永磁体的磁化强度,单位mT(毫特斯拉);

Ag-两块永磁体的相对的磁极面积,单位mm2;

F-两块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单位N(牛顿)。

该公式适用于永磁体结合面之间不是零间隙状态时的情况,考虑永磁体内磁阻和外部空间漏磁因素的影响。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永磁体的磁化强度。例如,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值为0.5mm,两块永磁体的相对的磁极面积为21mm2,要获得4.9牛顿(即500克)的排斥力,永磁体的磁化强度应为280mT。

上连体冠1、下连体冠2最好采用铸造的金属连体冠。作为最佳实施方式,参见图2,第二永磁体4包裹在第二金属框5内,第二金属框5与下连体冠2固定连接;参见图3,第一永磁体3包裹在第一金属框7内,第一金属框7与上连体冠1固定连接。第一金属框7与上连体冠1的固定连接方式以及第二金属框5与下连体冠2的固定连接方式最好采用焊接。

如果有粘接力足够强的粘结剂,也可以将第一永磁体3与上连体冠1粘接,将第二永磁体4与下连体冠2粘接。

如图1所示,上连体冠1和下连体冠2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下两排牙齿闭合后,上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一定的高度H,高度H最好是1~2毫米。

图1仅表示本矫治器戴在患者右侧牙齿的状态,在实际使用时,应在患者的左右两边牙齿对称地戴上本实用新型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

上连体冠1必须套在上磨牙上,在此基础上,上连体冠1可以套住磨牙旁边的其他牙齿。同理,下连体冠2必须套在下磨牙上,在此基础上,下连体冠2可以套住磨牙旁边的其他牙齿。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是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在下连体冠2整体成型有顶在牙齿齿间的第二凸起6;如图3所示,在上连体冠1整体成型有顶在牙齿齿间的第一凸起8。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得上连体冠1和下连体冠2与磨牙之间固定的更加牢固。

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9667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0.05 CN 201996675 U *CN201996675U* (21)申请号 201120028081.8 (22)申请日 2011.01.27 A61C 7/08(2006.01) (73)专利权人 王丽艳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卫国路 78 号 (72)发明人 王丽艳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艾持平 项荣 (54) 实用新型名称 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特别涉 及一种骨性 I。

2、II 类错颌的矫治器, 用于治疗骨性 III类错颌。 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包括套在上磨 牙的上连体冠、 套在下磨牙的下连体冠, 在上连体 冠和下连体冠的颊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永磁体和第 二永磁体, 在上下两排牙齿闭合的状态下, 上连体 冠上的第一永磁体位于下连体冠的第二永磁体的 前方并且同极相对, 上连体冠和下连体冠的咬合 面的厚度使得上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 与现有的矫治器相比, 本实用新型骨性 III 类错 颌的矫治器不影响工作、 学习和睡眠, 使用时不易 外露, 易被患者接受, 更加容易推广。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CN 201996679 U1/1 页 2 1. 一种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其特征是 : 包括套在上磨牙的上连体冠 (1)、 套在下磨 牙的下连体冠 (2), 上连体冠 (1) 和下连体冠 (2) 的颊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永磁体 (3)、 第二 永磁体(4), 在上下两排牙齿闭合的状态下, 第一永磁体(3)位于第二永磁体(4)的前方, 同 极相对 ; 上下两排牙齿闭合时, 上连体冠(1)和下连体冠(2)的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切牙的 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性 III 类错颌矫。

4、治器, 其特征是 : 上连体冠 (1) 和下连体冠 (2) 的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的高度为 1 2 毫米。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其特征是 : 第一永磁体 (3) 和第二永 磁体 (4) 的相互间的排斥力大于或等于 500 克。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其特征是 : 第一永磁体 (3) 和第二永 磁体 (4) 分别为 355 毫米。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其特征是 : 上连体冠 (1) 和下连体冠 (2) 是金属连体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骨性III类错颌矫治器。

5、, 其特征是 : 第一永磁体(3)包裹在第一 金属框 (7) 内, 第二永磁体 (4) 包裹在第二金属框 (5) 内, 第一金属框 (7) 与上连体冠 (1) 固定连接, 第二金属框 (5) 与下连体冠 (2) 固定连接。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其特征是 : 第一金属框 (7) 与上连体 冠 (1) 焊接, 第二金属框 (5) 与下连体冠 (2) 焊接。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其特征是 : 第一、 二永磁体 (3、 4) 之间 的排斥力 F、 第一、 二永磁体 (3、 4) 之间的间隙值 Lg、 第一、 二永磁体 (3、 。

6、4) 的相对的磁极面 积 Ag、 第一、 二永磁体 (3、 4) 的磁化强度 Bg 满足下述公式 : 其中 : a 为修正系数, 第一、 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 2mm 时, 取 a 3, 第一、 二永磁体 之间的间隙大于 2mm 时, 取 a 5。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其特征是 : 第一永磁体 (3) 与上连体 冠 (1) 粘接, 第二永磁体 (4) 与下连体冠 (2) 粘接。 10. 如权利要求 1 至 9 任一项所述的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其特征是 : 上连体冠 (1) 设有顶在牙齿齿间的第一凸起 (8), 下连体冠 (2) 设有顶在牙。

7、齿齿间的第二凸起 (6)。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996675 U CN 201996679 U1/3 页 3 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用于 治疗骨性 III 类错颌。 0002 特别说明,“错颌” 在牙科领域应为 “错 ( 牙合 )” , ( 牙合 ) 是由牙、 合构成的一个 字, 是牙科领域专用字, 电脑无法打出, 所以本实用新型一律写作 “错颌” 。 背景技术 0003 治疗骨性 III 类错颌 ( 俗称 “地包天” ) 最安全的措施就是让患者在生长发育期或 之前, 通过佩戴矫治。

8、器来矫正骨骼畸形。目前, 公知的这类矫治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 是佩戴在患者的面部, 另一种是戴在患者的牙齿上。 0004 前一种类型的矫治器存在结构复杂、 佩戴不舒适的缺陷。这种矫治器是一个对上 颌和下颌施力的面罩, 患者白天佩戴影响工作、 学习、 美观, 晚上佩戴又影响睡眠, 所以很多 患者配合不好, 特别在气候炎热的地区, 要求孩子戴个加着力的面罩睡觉, 就更加难以配 合。再者, 这种面罩为铁架式结构, 对于性格活泼好动的小男孩, 戴用时还存在刺伤面部组 织、 甚至伤到眼睛的危险性隐患。 0005 后一种类型的矫治器虽然无需戴在面部, 但是仍存在一定缺陷。这种矫治器包括 一个由金属丝。

9、弯成的卡环, 用自凝塑胶做成活动假牙式的牙托, 永磁体固定在牙齿的咬合 面。由于牙托只能靠医生手工制作, 永磁体也需要由医生现场安装, 因此制作难度大, 耗时 长, 使用时金属丝暴露于门牙, 也不甚美观。而且, 放在牙齿的咬合面的永磁体的厚度不能 控制, 导致前牙开合过多, 造成发音不清, 很多专家还对它是否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的问题提 出质疑, 所以一直难以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骨性 III 类错 颌矫治器, 便于医生制作, 佩戴时不易外露, 美观实用。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性 III 类错颌。

10、矫治器, 包括套在上 磨牙的上连体冠、 套在下磨牙的下连体冠, 上连体冠和下连体冠的颊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永 磁体、 第二永磁体, 在上下两排牙齿闭合的状态下, 第一永磁体位于第二永磁体的前方, 同 极相对, 以此推动上颌骨向前移动并且限制下颌骨的生长 ; 上下两排牙齿闭合时, 上连体冠 和下连体冠的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 0008 优选地, 上连体冠和下连体冠的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 缘的高度为 1 2 毫米。 0009 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相互间的排斥力不小于 500 克。 0010 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分别为 355 毫米。 0011 上连体。

11、冠和下连体冠是金属连体冠。 0012 第一永磁体包裹在第一金属框内, 第二永磁体包裹在第二金属框内, 第一金属框 说 明 书 CN 201996675 U CN 201996679 U2/3 页 4 与上连体冠固定连接, 第二金属框与下连体冠固定连接。 0013 优选地, 第一金属框与上连体冠焊接, 第二金属框与下连体冠焊接。 0014 第一、 二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 F、 第一、 二永磁体之间的间隙值 Lg、 第一、 二永磁体 的相对的磁极面积 Ag、 第一、 二永磁体的磁化强度 Bg 满足下述公式 : 0015 0016 a 为修正系数, 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 2mm 时, 取 a。

12、 3, 两块永磁铁之 间的间隙大于 2mm 时, 取 a 5 ; 其中 : 0017 F- 两块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 单位 N( 牛顿 ) ; 0018 Lg- 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值, 单位 mm ; 0019 Bg- 永磁体的磁化强度, 单位 mT( 毫特斯拉 ) ; 0020 Ag- 两块永磁体的相对的磁极面积, 单位 mm2。 0021 第一永磁体与上连体冠粘接, 第二永磁体与下连体冠粘接。 0022 上连体冠设有顶在牙齿齿间的第一凸起, 下连体冠设有顶在牙齿齿间的第二凸 起。 0023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义齿加工工艺制作, 医生只需在现场做好石膏模, 极为方便, 而 且使用时套在患者磨。

13、牙上不易外露, 容易被患者接受。 0024 与现有的面罩式矫治器相比, 使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面罩, 不影响工作、 学习和睡 眠, 也不需要患者配合加力, 矫治时间平均为7个月, 远远小于面罩式矫治器所需的10.3个 月。 与现有的戴在牙齿上的矫治器相比, 使用本实用新型, 不存在因医生操作不熟练使永磁 体放置方向和位置偏差影响矫治效果的问题, 还避免下颌后牙塑胶颌垫在吃饭时会出现磨 耗与上颌牙尖产生嵌顿, 导致上颌骨前移受限以及制作方法难以掌握等方面的问题, 连体 冠咬合面的厚度在加工时可以控制, 不会导致前牙开合过多的情况发生。 0025 与现有矫治器相比, 本实用新型美观、 方便、 有效,。

14、 更加容易推广。 附图说明 0026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戴在患者牙齿上的示意图 ; 0027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下连体冠的横断面示意图 ; 0028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上连体冠的横断面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 : 0030 1. 上连体冠 2. 下连体冠 3. 第一永磁体 0031 4. 第二永磁体 5. 第二金属框 6. 第二凸起 0032 7. 第一金属框 8. 第一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实施例一 0034 如图 1 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套在上磨牙的上连体冠 1, 以及套在下磨牙的下连体 冠 2, 在上连体冠 1 的颊侧固定有第一永磁体 3, 在下连体冠 2 的。

15、颊侧固定有第二永磁体 4, 在上下两排牙齿闭合的状态下, 即在图 1 所示状态下, 上连体冠 1 上的第一永磁体 3 位于下 说 明 书 CN 201996675 U CN 201996679 U3/3 页 5 连体冠 2 上的第二永磁体 4 的前方并且同极相对。第一永磁体 3、 第二永磁体 4 相互间的排 斥力最好不小于 500 克, 以确保颌骨发生改变。第一永磁体 3、 第二永磁体 4 的尺寸大小为 355 毫米。第一永磁体 3、 第二永磁体 4 可以采用钕铁硼永磁体。 0035 第一永磁体 3、 第二永磁体 4 之间的排斥力、 第一永磁体 3、 第二永磁体 4 之间的间 隙值、 第一永磁。

16、体 3、 第二永磁体 4 的相对的磁极面积、 永磁体的磁化强度这四者的关系满 足下述公式 : 0036 其中 : 0037 a- 修正系数, 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不为 0, 并且小于或等于 2mm 时, 取 a 3, 两 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大于 2mm 时, 取 a 5 ; 0038 Lg- 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值, 单位 mm ; 0039 Bg- 永磁体的磁化强度, 单位 mT( 毫特斯拉 ) ; 0040 Ag- 两块永磁体的相对的磁极面积, 单位 mm2 ; 0041 F- 两块永磁体之间的排斥力, 单位 N( 牛顿 )。 0042 该公式适用于永磁体结合面之间不是零间隙状态时的情况,。

17、 考虑永磁体内磁阻和 外部空间漏磁因素的影响。 0043 根据以上公式, 可以计算出永磁体的磁化强度。 例如, 两块永磁铁之间的间隙值为 0.5mm, 两块永磁体的相对的磁极面积为 21mm2, 要获得 4.9 牛顿 ( 即 500 克 ) 的排斥力, 永 磁体的磁化强度应为 280mT。 0044 上连体冠 1、 下连体冠 2 最好采用铸造的金属连体冠。作为最佳实施方式, 参见图 2, 第二永磁体 4 包裹在第二金属框 5 内, 第二金属框 5 与下连体冠 2 固定连接 ; 参见图 3, 第一永磁体 3 包裹在第一金属框 7 内, 第一金属框 7 与上连体冠 1 固定连接。第一金属框 7 与。

18、上连体冠 1 的固定连接方式以及第二金属框 5 与下连体冠 2 的固定连接方式最好采用 焊接。 0045 如果有粘接力足够强的粘结剂, 也可以将第一永磁体3与上连体冠1粘接, 将第二 永磁体 4 与下连体冠 2 粘接。 0046 如图 1 所示, 上连体冠 1 和下连体冠 2 咬合面的厚度使得上下两排牙齿闭合后, 上 切牙的切缘高于下切牙的切缘一定的高度 H, 高度 H 最好是 1 2 毫米。 0047 图 1 仅表示本矫治器戴在患者右侧牙齿的状态, 在实际使用时, 应在患者的左右 两边牙齿对称地戴上本实用新型骨性 III 类错颌矫治器。 0048 上连体冠1必须套在上磨牙上, 在此基础上, 。

19、上连体冠1可以套住磨牙旁边的其他 牙齿。同理, 下连体冠 2 必须套在下磨牙上, 在此基础上, 下连体冠 2 可以套住磨牙旁边的 其他牙齿。 0049 实施例二 0050 实施例二是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改进, 如图2所示, 在下连体冠2整体成型有顶在牙 齿齿间的第二凸起 6 ; 如图 3 所示, 在上连体冠 1 整体成型有顶在牙齿齿间的第一凸起 8。 采用上述结构可使得上连体冠 1 和下连体冠 2 与磨牙之间固定的更加牢固。 说 明 书 CN 201996675 U CN 201996679 U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96675 U CN 201996679 U2/2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996675 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