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7990331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25836.2

申请日:

20161118

公开号:

CN106580496A

公开日:

2017042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C13/08,A61C13/01

主分类号:

A61C13/08,A61C13/01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发明人:

高勃,刘一帆,王伟娜,于海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优先权:

CN201611025836A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李郑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该方法采用扫描测量仪、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小型化的SLM‑金属3D打印机和数控铣床制备出全瓷及金属修复体,同期完成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固定修复及其上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极大提高了此种复杂病例的临床修复效率,大量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并缩短椅旁操作时间;同时摆脱传统手工制作口腔修复体的繁琐工序,提高修复体制作质量和稳定性,达到快速、精确、个性化制作目的,更好满足广大缺牙患者的迫切需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扫描测量仪获取相关的口腔软硬组织的三维形貌数据并重建为数字化模型,在数字化模型上通过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一体完成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固定修复体上的可摘局部义齿的构型设计,随后使用数控铣床和小型化的SLM-金属3D打印机同步制备出修复体,并同期完成基牙的固定修复及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使用扫描测量仪直接扫描获取牙列缺损患者口内相关软硬组织的三维外形,或间接扫描获取通过常规方法制取的相应的印模或其翻制的石膏模型的三维外形,并在软件中重建为与口腔缺牙情况及基牙情况一致的数字化模型,简称A模型;2)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A模型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所需基牙或其预备体、种植体基台的相应的人工牙构型设计,简称B构型;3)将B构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对齐放置于A模型原有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金属基底或支架的构型设计,简称C1构型;或在C1构型基础上同时完成缺牙区相应人工牙设计,简称C2构型;或在此基础上通过口腔修复体CAD/CAM/SLM-3D打印复合系统,完成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构型设计,简称C3构型;4)将B构型数据输入数控切削机床,选取得到国家医用认证许可的口腔陶瓷、金属、树脂坯材,切削出相应的人造牙,简称D结构;同时将C1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选取符合国家医用材料许可的金属粉末材料,运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的3D打印工艺制作相应的金属基底或支架,并通过常规的技工室流程完成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简称E1结构;或将C2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通过上述工艺直接制作出人工牙与支架一体的金属可摘局部义齿,简称E2结构;或通过CAD/CAM/SLM-3D金属打印复合系统,完成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简称E3结构;5)将D结构先粘接或粘固到患者口内相应的基牙上,完成后可将E1、E2、E3结构供患者佩戴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牙列缺损患者的基牙为天然牙、桩核、套筒冠内冠或种植体基台;基牙的牙体情况为冠桥、贴面、嵌体或套筒冠修复的适应症;基牙所需修复方式为固定修复,包括冠桥、贴面、嵌体或套筒冠修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摘局部义齿从材料组成上既可以是复合材料修复体,其基底或支架部分为金属,附着在金属表面的为陶瓷或者树脂,或者是金属材料修复体,上述人工牙和支架均为金属;所述的金属基底或支架对于可摘局部义齿是可摘局部义齿的金属支架;对于烤瓷或烤塑冠桥来说是该冠桥的金属基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AD/CAM及SLM-3D金属打印复合系统可安放在流动交通工具上,相当于一个流动的义齿数字化加工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交通工具为车船或飞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口腔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该方法将现有的口腔CAD/CAM系统与金属3D打印技术相结合,将各自的数控加工方式有机结合,功效发挥至极致。

背景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aidedmanufacture,简称CAM)技术,融合了数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图像识别与处理、自动控制与自动化加工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航空航天领域。1983年,法国Duret研制的第一台牙科CAD/CAM系统样机在法国问世;1985年在法国召开的国际牙医学术会议上,Duret教授利用该设备制作出首个后牙瓷全冠并成功地用于患者口腔,使得CAD/CAM用于口腔医学领域成为现实。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现代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分析处理技术等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牙科CAD/CAM系统问世。目前,已有10余种CAD/CAM系统问世,可制作嵌体、贴面、全冠、部分冠、固定桥、种植体桥架等。而在可摘局部义齿及全口义齿仍处于研究阶段,并没有成熟的系统。口腔CAD/CAM系统通常由数据采集(数字化印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作(CAM)三部分子系统组成。一门新兴的口腔修复技术开始形成,CAD/CAM系统使口腔修复学跨入了现代高科技领域。

1、主要CAD/CAM系统

目前商业化的口腔CAD/CAM系统中,数控铣床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修复体加工采用数控铣削方式,用切削工具切除多余材料,以获得符合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修复体。该技术本质上属于去材制作范畴,即“减法”。

1.1Cerec系统:

Cerec系统由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牙科部,即现在的德国西诺德(SIRONA)牙科设备有限公司开发完善。其产品系列包括有CerecⅠ、CerecⅡ和CerecⅢ以及CerecinLab。其中:CerecⅢ于2000年诞生,CerecⅢ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切削系统与图象采集系统各自独立工作,软件系统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使得CerecⅢ系统可以制作嵌体、高嵌体、贴面、部分冠和全冠。但是CerecⅢ软件系统也只能在平面上进行设计,很难显示修复体的整体形态。2003年3月在美国亚特兰大的Hinman牙科大会上Cerec3D系统首次展出,它在设计修复体时可引入了多维视角,可以从3维的角度直观审视修复体以及基牙的形态。Cerec3D软件系统加入了FrameWork等3D设计软件,实现了全瓷固定桥的修复。2002年,Sirona公司推出了Cerec inLab系统,是专门为技工室所设计的,它使用激光扫描系统收集牙颌数据,修复体制作速度更快,适用范围更广,并且可以使用更高强度的二氧化铝、二氧化锆陶瓷材料。

1.2Celay系统:

Celay系统由苏黎世牙学院设计并于1990年在慕尼黑第一次展出,现由瑞士Mikroma公司生产。该系统不是完全意义上CAD/CAM系统,其原理类似于一个小型钥匙复制机,由两部分组成,接触式传感器和微型铣床,传感头“读”出在口内或代型上制作的具有一定硬度的蜡或树脂修复体表面外形数据,并将数据同时传递到铣床上,同步加工出瓷修复体。该系统组成简单,自动化程度很低。工作时,必须先在口内或者代型上制作一个临时修复体,作为获取数据的信息源。Celay系统主要利用二氧化铝可切削陶瓷加工具有牙咬合面形态的嵌体或高嵌体,还可以加工全冠或固定桥的基底冠。

1.3Procera系统:

Procera系统为瑞典系统,由Nobel Biocare公司于1993年推向市场。现在,该系统利用ProceraPiccolo或者更加先进的ProceraForte扫描仪收集牙颌模型上数据,医师通过ProceraLofrwore2.0软件对修复体进行设计,设计完毕后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至Procera系统指定的4个生产中心(Stockholm,Sweden;FairLawn,NJ,USA;Karlskoga,Sweden;Tokyo,Japan)进行修复体的加工。加工中心可根据医师要求直接加工成最终的氧化锆、氧化铝全瓷冠桥,也可只加工成氧化锆、氧化铝基底待邮回后再进行表面饰瓷。Procera系统除可以用于制作天然牙牙冠外,还可以用于种植领域。Procera系统可以切削制作纯钛或氧化锆的单牙基台,其可以对基台的高度、角度和边缘线的形态外形进行个性化设计;Procera系统还可以切削制作纯钛或氧化锆的种植桥,其最多可以提供14个单位的种植桥,拥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卓越的强度和美学效果。

1.4Cercon系统:

Cercon系统是通过CerconEyeScanner3维激光扫描牙颌模型上数据,传输给CerconArtCAD部分对修复体进行设计,然后将设计好的信息传递给CerconBrain部分对修复体进行切削加工或者将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位于York的制作中心对修复体进行加工制作。因此对于一些小型牙科诊所或者技工中心可以仅购买Cercon系统的CerconArt CAD部分(已经包含了CerconEyeScanner扫描仪),从而降低成本。CerconArtCAD可以对修复体边缘、咬合面进行精细的设计。Cercon系统以二氧化锆结构陶瓷为加工对象,可制作桩核、种植体基台、全冠和固定桥。

1.5Lava系统:

Lava系统由美国3M公司于2002年推出,由Lava Scan、LavaCAD、LavaForm、LavaTherm等部分组成。首先利用非接触式3D光扫描系统收集牙颌模型上数据,医师利用LavaDesign4.0软件进行修复体设计,完成后首先通过切削预烧结的二氧化锆瓷块获得基底冠,平均每单位牙冠需要35分钟。切削完成后对牙冠基底冠进行完全烧结,再在其表面加饰面瓷。对照Vita比色系统,Lava二氧化锆基底冠有7种颜色选择,饰面瓷有16种颜色选择,因此Lava系统制作的修复体拥有最接近天然牙的色泽和透光性,该系统主要适用于适于单冠和前后牙3~4单位固定桥的修复。

1.6Everest系统:

Everest系统统由德国Kavo公司于2002年推向市场。该系统由Everestscan,Everest engine,Everesttherm,Everest elements四个构件组成。首先由Everestscan数据扫描系统(使用CCD相机)采集牙颌模型上数据,操作者利用ENERGYCAD软件对修复体进行三维设计,然后CAM部分在X、Y、Z、A、B五个轴上进行切削加工修复体。因此Everest系统制作的修复体具有良好的加工精度以及清晰的解剖结构。Everest系统可加工的材料非常广泛,包括氧化锆、氧化铝、纯钛、玻璃陶瓷、金、树脂等,可制作种植体、贴面、嵌体、高嵌体、单冠和固定桥。

1.7开放式系统:

开放式系统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组装”型CAD/CAM系统,其数据采集系统、CAD系统、CAM系统可由不同的公司制作后组装形成。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开放式系统有两种方案:

1)3Shape牙科专用扫描仪+CAD软件+德国数控车床,其可以加工所有品牌的氧化锆、塑料,不受品牌的限制;

2)3Shape牙科专用扫描仪+CAD软件+美国3Dsystem蜡型机,在制作完蜡型后可以包埋铸造金属也可以进行全瓷冠的制作。和其他CAD/CAM系统相比,开放式系统的优点在于:能加工的材料更加广泛,制作成本也更加低廉。

2、增材制造的CAD/CAM系统

上述数控车床无法切削具有复杂结构(如带有中空结构)的修复体以及切削过程中造成材料的浪费等成为口腔修复先进制造技术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快速成型技术,简称RP或RPM技术(RapidPrototyping/RapidPrototypingManufacturing),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该技术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数字控制(CNC),精密伺服驱动,激光和材料科学等先进科学集于一体,采取离散-叠层堆积的思想,基本构思是:任何三维零件都可以看作是许多二维平面轮廓沿某一坐标方相叠加而成。但RP技术不能直接制作金属修复体以满足口腔修复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末,由RP技术和激光涂覆技术相结合建立的快速制造技术(RapidManufacturing,RM)采用预置铺粉或者同步送粉的方式由激光将粉末材料逐层熔覆堆积得到三维实体零件。其制作的成形件具有优秀的理化性能,且不受复杂结构的限制。RP技术和RM技术从本质上说均属于增材制作,即“加法”。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高勃于2003年申请了“口腔金属修复体的激光立体成形方法”中国专利,2005年被授权(专利号:ZL03134316.3)。目前,金属修复体的3D打印成型主流为SLM(selectivelasermelting)和EBM(ElectronBeamMelting)方法,前者主要打印制作钴铬合金冠桥、冠桥基底或者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后者主要用于金属植入体的制作。

2.1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2004年,Bennett采用基于SLM技术的MCPRealizer设备分别制作了钴铬合金和不锈钢材料的基底冠、固定冠和固定桥,制作后的牙冠外型良好。2005年,法国学者Nadine应用自己研发的PhenixSLM系统设计并制作了镍铬合金的基底冠,制成的基底冠外形、精度均良好,手工熔覆烤瓷后,制作的烤瓷牙冠具有非常好的颜色匹配性和边缘适合性。

2.2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2006年,Williams等通过CAD/CAM技术在SLMRealizer2机器上制作了可摘局部义齿的钴铬合金支架。国内吴琳等初步实现了对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模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并用激光快速成形机加工出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树脂铸型。2009年,诸森阳等对肯氏Ⅰ类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2.3在全口义齿中的应用:

全口义齿形态复杂,且组成义齿的材料多样,目前的全口义齿CAD/CAM研究相对滞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高勃等通过Surfacer软件,设计出上颌半口金属基托义齿,并利用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初步加工出上半口基托。2008、200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高勃先后发表了激光快速成形制作全口义齿上颌纯钛基板的论著:LasersMedSci(2010)25:309–315;RapidPrototypingJournalVolume15,Number2,2009,133–136,并对其适合性进行了研究,临床测试结果显示其制作精度有待提高。

3、联合增材制造和减材制造的复合CAD/CAM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高勃于2016年申请了“口腔修复体CAD/CAM/SLM-3D打印复合新方法”中国发明专利。该方法采用光学扫描测量仪或者接触式扫描测量仪、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小型化的金属3D打印机和数控铣床组成的CAD/CAM/SLM-3D打印复合系统制备口腔修复体,所述的口腔修复体从材料组成上是复合材料修复体,其基底或支架部分为金属,附着在金属表面的为陶瓷或者塑料;从修复类型上是烤瓷或烤塑冠桥、可摘局部义齿。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1)常规完成患者口内或者口外石膏模型的三维外形扫描并建立与口腔缺牙情况一致的数字化模型,简称A模型;

2)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A模型上完成口腔修复体的金属基底或支架构型设计,简称B构型,数据格式为3D打印机兼容的STL格式;

3)将B构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对齐放置于A模型原有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完成与金属基底或支架对应的上部相匹配的人造牙构型设计,简称C构型;

4)将B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选取符合国家医用材料许可的金属粉末材料,运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的3D打印工艺制作相应的金属支架,简称D结构;

同时将C结构数据输入数控切削机床,选取得到国家医用认证许可的口腔陶瓷或者塑料坯材,切削出与B构型上部相匹配的人造牙数据构型,简称E构型;

5)将D结构和E构型装配粘接,得到最终的口腔修复体,供患者佩戴使用。

根据该发明,所述金属基底或支架对于可摘局部义齿来说是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对于烤瓷或烤塑冠桥来说是该冠桥的金属基底。

上述CAD/CAM/SLM-3D打印复合系统可安放在流动交通工具如车船或飞机上,相当于一个流动的义齿数字化加工厂。

该方法极大提高口腔金属修复体、特别是复杂口腔修复体的自动化生产效率,摆脱传统手工制作口腔修复体的繁琐工序,提高口腔修复体制作质量和稳定性,达到快速、精确、个性化制作目的。

4、传统CAD/CAM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和发展方向

CAD/CAM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且降低了技师的劳动强度,使得口腔修复学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临床上对于牙列缺损且基牙需行固定修复的患者,常需联合使用固定修复及活动修复,其临床治疗方案多为先通过传统方式或CAD/CAM方式制作冠桥、嵌体、贴面、套筒冠等修复体对基牙行固定义齿修复,恢复基牙必要的解剖外形、功能、美观,随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失蜡铸造法和装盒法/注塑法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对缺牙区行活动义齿修复,而对于固定义齿修复与可摘义齿修复,传统的做法是先做固定修复,完成后再做可摘义齿修复,修复体制作流程繁琐,临床椅旁操作时间长,患者就诊次数多,总体修复周期长。

(2)当前CAD/CAM系统主要应用于固定修复领域,而在可摘局部义齿以及全口义齿中没有应用的主要原因是CAD/CAM系统的切削加工固有的局限性,不但造成材料的浪费,也使得制作的修复体种类单一,不能切削加工复合材料的修复体。

综上所述,如果能把传统CAD/CAM系统的切削制造技术与目前已经相对成熟的金属3D打印技术有机结合,联合应用于需多种修复方式的复杂临床状况,这将是未来口腔修复体的制作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该方法将现有的口腔CAD/CAM系统中数控切削技术与金属3D打印技术相结合,将各自的数控加工方式有机结合,发挥各自所长,将各自的优势发挥至极致,同期、快速、精确、个性化地修复复杂的修复体。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扫描测量仪获取相关的口腔软硬组织的三维形貌数据并重建为数字化模型,在数字化模型上通过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一体完成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上的可摘局部义齿的构型设计,随后使用数控铣床和小型化的SLM-金属3D打印机同步制备出修复体,并可同期完成基牙的固定修复及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使用扫描测量仪直接扫描获取牙列缺损患者口内相关软硬组织的三维外形,或间接扫描获取通过常规方法制取的相应的印模或其翻制的石膏模型的三维外形,并在软件中重建为与口腔缺牙情况及基牙情况一致的数字化模型,简称A模型;

2)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A模型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所需基牙或其预备体、种植体基台的相应的人工牙构型设计,简称B构型;

3)将B构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对齐放置于A模型原有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金属基底或支架的构型设计,简称C1构型;或在C1构型基础上同时完成缺牙区相应人工牙设计,简称C2构型;或在此基础上通过口腔修复体CAD/CAM/SLM-3D打印复合系统,完成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构型设计,简称C3构型。

4)将B构型数据输入数控切削机床,选取得到国家医用认证许可的口腔陶瓷、金属、树脂坯材,切削出相应的人造牙,简称D结构;

同时将C1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选取符合国家医用材料许可的金属粉末材料,运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的3D打印工艺制作相应的金属基底或支架,并通过常规的技工室流程完成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简称E1结构;或将C2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通过上述工艺直接制作出人工牙与支架一体的金属可摘局部义齿,简称E2结构;也可通过CAD/CAM/SLM-金属3D打印复合系统完成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简称E3结构;

5)将D结构先粘接或粘固到患者口内相应的基牙上,完成后可将E1、E2、E3结构供患者佩戴使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牙列缺损患者的基牙为天然牙、桩核、套筒冠内冠或种植体基台;基牙的牙体情况为冠桥、贴面、嵌体或套筒冠修复的适应症;基牙所需修复方式为固定修复,包括冠桥、贴面、嵌体或套筒冠修复。

本发明所述的可摘局部义齿从材料组成上既可以是复合材料修复体,所述基底或支架部分为金属,附着在金属表面的为陶瓷或者树脂,也可以是金属材料修复体,其人工牙和支架均为金属;所述的金属基底或支架对于可摘局部义齿是可摘局部义齿的金属支架;对于烤瓷或烤塑冠桥来说是该冠桥的金属基底。

所述CAD/CAM及SLM-3D金属打印复合系统可安放在流动交通工具上(如车船或飞机),相当于一个流动的义齿数字化加工厂。

本发明的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是针对牙列缺损且基牙需行固定修复的患者联合使用CAD/CAM及SLM-3D打印技术同步制作口腔修复体进行同期修复的新方法,其创新点在于:一体化设计,同步加工,特别是对于固定义齿修复与可摘义齿修复可以实现同期修复,将与基牙相匹配的人工牙构型与金属基底或支架构型(如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同一时间内前后分别完成设计,口腔修复体加工时将数控切削(减材制造,称之为减法)与3D打印技术(增材制造,称之为加法)同步进行,制作的修复体在临床供患者同期完成基牙的固定修复及牙列缺损的活动义齿修复。该方法极大提高此种临床类型患者的修复效率,大量减少患者的临床就诊次数,明显缩短患者就诊时的椅旁操作时间;摆脱传统手工制作口腔修复体的繁琐工序,提高修复体制作质量和稳定性,达到快速、精确、个性化修复目的,更好满足广大缺牙患者的迫切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示意图;

图2是选取的标准石膏模型照片;

图3是在软件完成数字化模型的基牙代型制作;

图4是基牙相应全瓷冠的CAD设计图;

图5是将基牙相应全瓷冠就位于其在数字化模型上的原有位置并形成一个新的模型;

图6是可摘局部义齿的TC4合金支架CAD设计图;

图7是在TC4合金支架上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人造牙;

图8是数控切削制作的氧化锆陶瓷冠;

图9是3D打印完成的TC4合金支架;

图10是石膏模型与氧化锆全瓷冠装配照片;

图11是TC4合金支架与氧化锆陶瓷联冠装配照片;

图12是最终修复效果图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申请人采用光学扫描测量仪或者接触式扫描测量仪、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小型化的金属3D打印机和数控铣床组成的CAD/CAM数字化工作流程,该流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为光学扫描测量仪或者接触式扫描测量仪,通过扫描石膏模型、口内制取的印模、直接扫描口内软硬组织等方法,完成口腔数字化模型的采集;第二为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口腔修复体构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三为小型化的金属3D打印机和数控铣床,3D打印机将设计完成的金属基底或支架CAD数据用金属粉末打印成型,其金属粉末符合国家医用许可标准。数控切削陶瓷、树脂、金属也需符合国家医用许可标准。

所述的牙列缺损患者的基牙为天然牙、桩核、套筒冠内冠或种植体基台;基牙的牙体情况为冠桥、贴面、嵌体或套筒冠修复的适应症;基牙所需修复方式为固定修复,包括冠桥、贴面、嵌体或套筒冠修复。

所述的可摘局部义齿从材料组成上既可以是复合材料修复体,其基底或支架部分为金属,附着在金属表面的为陶瓷或者树脂,或者是金属材料修复体,所述人工牙和支架均为金属;所述的金属基底或支架对于可摘局部义齿是可摘局部义齿的金属支架;对于烤瓷或烤塑冠桥来说是该冠桥的金属基底。

最后将制作的修复体在临床供患者戴用,这样就实现了快速、同期完成基牙的固定修复及牙列缺损的活动义齿修复。

所述CAD/CAM及SLM-3D金属打印复合系统可安放在流动交通工具上(如车船或飞机),相当于一个流动的义齿数字化加工厂。

参见图1所示,具体的制作方法是:

1、扫描仪扫描牙列缺损患者口内相关软硬组织,或扫描通过常规方法制取的相应的印模或其翻制的石膏模型获取其三维外形并重建为与口腔缺牙情况及基牙情况一致的数字化模型,简称A模型;

2、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A模型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所需基牙相应的人工牙构型设计,简称B构型;

3、将B构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对齐放置于A模型原有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金属基底或支架的构型设计,简称C1构型;或在C1构型基础上同时完成缺牙区相应人工牙设计,简称C2构型;也可在此基础上通过CAD/CAM/SLM-金属3D打印复合法(系统),完成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构型设计,简称C3构型。

该CAD/CAM/SLM-金属3D打印复合法(系统)包括三部分,第一为光学扫描测量仪或者接触式扫描测量仪,通过扫描石膏模型、口内制取的印模、直接扫描口内软硬组织等方法,完成口腔数字化模型的采集;第二为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可摘局部义齿金属基底或支架的构型设计和其上相应人工牙构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第三为小型化的金属3D打印机和数控铣床,3D打印机将设计完成的金属基底或支架CAD数据用金属粉末打印成型,其金属粉末符合国家医用许可标准。数控切削人工牙,使用的陶瓷或者塑料也需符合国家医用许可标准。制作的口腔修复体从材料组成上是复合材料修复体,其基底或支架部分为金属,附着在金属表面的为陶瓷或者塑料;从修复类型上是烤瓷或烤塑冠桥、可摘局部义齿。最后将塑料或陶瓷人造牙装配粘接在金属基底或者支架上,这样就完成了口腔修复体的快速制作;

4、将B构型数据输入数控切削机床,选取得到国家医用认证许可的口腔陶瓷、树脂、金属坯材,切削出相应的人造牙,简称D结构;

5、同时将C1或C2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选取符合国家医用材料许可的金属粉末材料;

6、3D打印机将C1或C2构型的三维数据模型,离散成二维平面数据,运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二维平面轮廓数据加工,逐层累加,熔覆堆积金属粉末材料成型金属支架。具体过程是:

在真空惰性气体加工仓内,将金属粉末材料铺于金属基板上,单层铺粉厚度为依据不同金属粉末材料的特性和加工精度而定,具体步骤如下:

(1)将金属粉末置于粉床之上,升温至合适的温度;

(2)步骤(1)结束后激光光束按照二维平面轮廓将金属粉末熔覆成;

(3)步骤(2)结束后,进行第二次铺粉,用刮板将粉床表面刮平,然后重新按照步骤(1)、步骤(2)顺序进行新一层的单道熔覆成型;经反复铺粉,单道熔覆成型后,去除未曾熔覆的粉末和支撑结构,即可得到金属基底或支架,并通过常规的技工室流程完成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简称E1结构;或通过该工艺直接制作出人工牙与支架一体的金属可摘局部义齿,简称E2结构;

7、也可将C3构型通过CAD/CAM/SLM-金属3D打印复合系统完成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简称E3结构;

8、将D结构先粘接到患者口内相应的基牙上,完成后可将E1、E2、E3结构供患者佩戴使用。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发明人仅给出一种口腔修复体中较为复杂的同期完成基牙固定修复与缺牙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全过程,具体如下:

1、材料与设备

1.1SLM所需材料及设备

选择性激光熔覆机(EOSINTM280,EOS公司,德国)。TC4粉末,球形粉,粒径15-53微米(卡本特公司,美国)。光学扫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3Shape Dental System,3Shape公司,丹麦)。

1.2CAD/CAM切削设备及材料

CAD/CAM系统( Premium 4820,WIELAND公司,德国),

可切削氧化锆块(爱尔创公司,中国)。

1.3其他材料与设备

超硬石膏(湖北贝诺齿科材料有限公司)。

1.4病例选择及设计

参见图2,选取一副标准石膏模型,其中右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磨牙牙体缺损,为避免与缺牙区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存在异种金属干扰,拟行臻瓷冠修复,近中牙合面预留牙合支托窝,已按全瓷冠要求行牙体预备,缺牙区拟行牙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4、17、24、27牙作为基牙,TC4合金支架在基牙颊腭侧设计卡环,上颚设置宽腭板大连接体。TC4合金支架上设计人工牙(人造牙)。

1.5基牙全冠及相应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使用3Shape D810扫描仪获得石膏模型的数字化模型,用3ShapeDental System软件制作17牙的数字化代型(图3),并完成其全瓷冠设计(图4),保存该CAD构型并通过“生成CAM输出”功能导出为STL格式数据1。

通过3ShapeDental System软件中的“复制CAD设计并将其附加到制备扫描件”功能将STL格式数据1中设计好的全冠重新对齐定位于其在数字化模型上的原有位置并成为一个整体(图5),随后在此基础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TC4合金支架及缺牙区相应的联冠预备体的设计(图6),保存并输出该支架的CAD构型为STL格式数据2。

随后再次使用3ShapeDental System软件在完成与TC4合金支架上相应的联冠预备体相连接的人造牙CAD构型设计(图7),保存并输出该支架的CAD构型为STL格式数据3。

1.6数控切削加工氧化锆冠和3D打印可摘局部义齿TC4合金支架

将人造牙CAD构型的STL格式数据1和3输入至牙科数控铣床,切削制作出氧化锆冠(图8)。

同时将STL格式数据2在3D打印机上运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打印制作TC4合金支架(图9)。打印参数是400W光纤激光,单层铺粉厚度为60微米,扫描路径为线性充填+外轮廓扫描。

1.7粘接氧化锆冠和配戴可摘局部义齿

将氧化锆冠粘接到17牙预备体上(图10),同时将氧化锆二联冠粘接到可摘局部义齿TC4合金支架上的相应位置(图11)成为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随后将该可摘局部义齿戴入模型上相应的位置,同期完成基牙的固定修复和缺牙区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图12)。

虽然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了详尽描述,应当理解,这种描述仅仅是为清楚的理解本发明,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增加或等同替换,旨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25836.2 (22)申请日 2016.11.18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72)发明人 高勃 刘一帆 王伟娜 于海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61216 代理人 李郑建 (51)Int.Cl. A61C 13/08(2006.01) A61C 13/01(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期行固定-。

2、活动联合修 复方法, 该方法采用扫描测量仪、 口腔修复体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小型化的SLM-金属3D打印 机和数控铣床制备出全瓷及金属修复体, 同期完 成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固定修复及其上的可摘 局部义齿修复, 极大提高了此种复杂病例的临床 修复效率, 大量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并缩短椅旁操 作时间; 同时摆脱传统手工制作口腔修复体的繁 琐工序, 提高修复体制作质量和稳定性, 达到快 速、 精确、 个性化制作目的, 更好满足广大缺牙患 者的迫切需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附图6页 CN 106580496 A 2017.04.26 CN 106580496 A 1.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

3、合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采用扫描测量仪获取相关 的口腔软硬组织的三维形貌数据并重建为数字化模型, 在数字化模型上通过口腔修复体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一体完成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固定修复体上的可摘 局部义齿的构型设计, 随后使用数控铣床和小型化的SLM-金属3D打印机同步制备出修复 体, 并同期完成基牙的固定修复及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使用扫描测量仪直接扫描获取牙列缺损患者口内相关软硬组织的三维外形, 或间接 扫描获取通过常规方法制取的相应的印模或其翻制的石膏模型的三维外形, 并在软件中重 建为与口腔缺牙情况及基牙情况一致的数字化模型, 简称。

4、A模型; 2)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A模型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所需基牙或其预备 体、 种植体基台的相应的人工牙构型设计, 简称B构型; 3)将B构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对齐放置于A模型原有的位置上, 在此基础上完成 可摘局部义齿金属基底或支架的构型设计, 简称C1构型; 或在C1构型基础上同时完成缺牙 区相应人工牙设计, 简称C2构型; 或在此基础上通过口腔修复体CAD/CAM/SLM-3D打印复合 系统, 完成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构型设计, 简称C3构型; 4)将B构型数据输入数控切削机床, 选取得到国家医用认证许可的口腔陶瓷、 金属、 树 脂坯材, 切削出相应的人造牙, 简称D结构;。

5、 同时将C1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 选取符合国家医用材料许可的金属粉末材料, 运用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的3D打印工艺制作相应的金属基底或支架, 并通过常规的技工 室流程完成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 简称E1结构; 或将C2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通过上述工 艺直接制作出人工牙与支架一体的金属可摘局部义齿, 简称E2结构; 或通过CAD/CAM/SLM- 3D金属打印复合系统, 完成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 简称E3结构; 5)将D结构先粘接或粘固到患者口内相应的基牙上, 完成后可将E1、 E2、 E3结构供患者 佩戴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牙列缺损患。

6、者的基牙为天然牙、 桩核、 套筒冠内冠或种植体基台; 基牙的牙体情况为冠桥、 贴面、 嵌体或套筒冠修复的适应症; 基 牙所需修复方式为固定修复, 包括冠桥、 贴面、 嵌体或套筒冠修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可摘局部义齿从材料组成上既可以是 复合材料修复体, 其基底或支架部分为金属, 附着在金属表面的为陶瓷或者树脂, 或者是金 属材料修复体, 上述人工牙和支架均为金属; 所述的金属基底或支架对于可摘局部义齿是 可摘局部义齿的金属支架; 对于烤瓷或烤塑冠桥来说是该冠桥的金属基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CAD/CAM及SLM-3D金属打印复合。

7、系统可 安放在流动交通工具上, 相当于一个流动的义齿数字化加工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动交通工具为车船或飞机。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580496 A 2 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口腔修复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 该 方法将现有的口腔CAD/CAM系统与金属3D打印技术相结合, 将各自的数控加工方式有机结 合, 功效发挥至极致。 背景技术 0002 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 简称CAD)与计算机辅助制作 (Computeraidedma。

8、nufacture, 简称CAM)技术, 融合了数学、 光学、 电子学、 计算机图像识别 与处理、 自动控制与自动化加工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 在20世纪7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工 业自动化和航空航天领域。 1983年, 法国Duret研制的第一台牙科CAD/CAM系统样机在法国 问世; 1985年在法国召开的国际牙医学术会议上, Duret教授利用该设备制作出首个后牙瓷 全冠并成功地用于患者口腔, 使得CAD/CAM用于口腔医学领域成为现实。 在进入上世纪90年 代后, 随着现代光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图像分析处理技术等的进一步发展, 越来越多的牙 科CAD/CAM系统问世。 目前, 已有10余。

9、种CAD/CAM系统问世, 可制作嵌体、 贴面、 全冠、 部分冠、 固定桥、 种植体桥架等。 而在可摘局部义齿及全口义齿仍处于研究阶段, 并没有成熟的系 统。 口腔CAD/CAM系统通常由数据采集(数字化印模)、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 作(CAM)三部分子系统组成。 一门新兴的口腔修复技术开始形成, CAD/CAM系统使口腔修复 学跨入了现代高科技领域。 0003 1、 主要CAD/CAM系统 0004 目前商业化的口腔CAD/CAM系统中, 数控铣床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修复体加工 采用数控铣削方式, 用切削工具切除多余材料, 以获得符合形状、 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 。

10、修复体。 该技术本质上属于去材制作范畴, 即 “减法” 。 0005 1.1Cerec系统: 0006 Cerec系统由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牙科部, 即现在的德国西诺德(SIRONA)牙 科设备有限公司开发完善。 其产品系列包括有Cerec 、 Cerec和Cerec以及CerecinLab。 其中: Cerec于2000年诞生, Cerec系统基于Windows平台, 切削系统与图象采集系统各 自独立工作, 软件系统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使得Cerec系统可以制作嵌体、 高嵌体、 贴面、 部分冠和全冠。 但是Cerec软件系统也只能在平面上进行设计, 很难显示修复体的整体形 态。 。

11、2003年3月在美国亚特兰大的Hinman牙科大会上Cerec3D系统首次展出, 它在设计修复 体时可引入了多维视角, 可以从3维的角度直观审视修复体以及基牙的形态。 Cerec3D软件 系统加入了FrameWork等3D设计软件, 实现了全瓷固定桥的修复。 2002年, Sirona公司推出 了Cerec inLab系统, 是专门为技工室所设计的, 它使用激光扫描系统收集牙颌数据, 修复 体制作速度更快, 适用范围更广, 并且可以使用更高强度的二氧化铝、 二氧化锆陶瓷材料。 0007 1.2Celay系统: 0008 Celay系统由苏黎世牙学院设计并于1990年在慕尼黑第一次展出, 现由瑞。

12、士 Mikroma公司生产。 该系统不是完全意义上CAD/CAM系统, 其原理类似于一个小型钥匙复制 说 明 书 1/9 页 3 CN 106580496 A 3 机, 由两部分组成, 接触式传感器和微型铣床, 传感头 “读” 出在口内或代型上制作的具有一 定硬度的蜡或树脂修复体表面外形数据, 并将数据同时传递到铣床上, 同步加工出瓷修复 体。 该系统组成简单, 自动化程度很低。 工作时, 必须先在口内或者代型上制作一个临时修 复体, 作为获取数据的信息源。 Celay系统主要利用二氧化铝可切削陶瓷加工具有牙咬合面 形态的嵌体或高嵌体, 还可以加工全冠或固定桥的基底冠。 0009 1.3Pro。

13、cera系统: 0010 Procera系统为瑞典系统, 由Nobel Biocare公司于1993年推向市场。 现在, 该系统 利用ProceraPiccolo或者更加先进的ProceraForte扫描仪收集牙颌模型上数据, 医师通过 ProceraLofrwore2.0软件对修复体进行设计, 设计完毕后将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至 Procera系统指定的4个生产中心(Stockholm, Sweden; FairLawn, NJ, USA; Karlskoga, Sweden; Tokyo, Japan)进行修复体的加工。 加工中心可根据医师要求直接加工成最终的氧 化锆、 氧化铝全瓷冠桥, 也。

14、可只加工成氧化锆、 氧化铝基底待邮回后再进行表面饰瓷。 Procera系统除可以用于制作天然牙牙冠外, 还可以用于种植领域。 Procera系统可以切削 制作纯钛或氧化锆的单牙基台, 其可以对基台的高度、 角度和边缘线的形态外形进行个性 化设计; Procera系统还可以切削制作纯钛或氧化锆的种植桥, 其最多可以提供14个单位的 种植桥, 拥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 卓越的强度和美学效果。 0011 1.4Cercon系统: 0012 Cercon系统是通过CerconEyeScanner3维激光扫描牙颌模型上数据, 传输给 CerconArtCAD部分对修复体进行设计, 然后将设计好的信息传递给。

15、CerconBrain部分对修 复体进行切削加工或者将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位于York的制作中心对修复体进行加工 制作。 因此对于一些小型牙科诊所或者技工中心可以仅购买Cercon系统的CerconArt CAD 部分(已经包含了CerconEyeScanner扫描仪), 从而降低成本。 CerconArtCAD可以对修复体 边缘、 咬合面进行精细的设计。 Cercon系统以二氧化锆结构陶瓷为加工对象, 可制作桩核、 种植体基台、 全冠和固定桥。 0013 1.5Lava系统: 0014 Lava系统由美国3M公司于2002年推出, 由Lava Scan、 LavaCAD、 LavaForm、。

16、 LavaTherm等部分组成。 首先利用非接触式3D光扫描系统收集牙颌模型上数据, 医师利用 LavaDesign4.0软件进行修复体设计, 完成后首先通过切削预烧结的二氧化锆瓷块获得基 底冠, 平均每单位牙冠需要35分钟。 切削完成后对牙冠基底冠进行完全烧结, 再在其表面加 饰面瓷。 对照Vita比色系统, Lava二氧化锆基底冠有7种颜色选择, 饰面瓷有16种颜色选择, 因此Lava系统制作的修复体拥有最接近天然牙的色泽和透光性, 该系统主要适用于适于单 冠和前后牙34单位固定桥的修复。 0015 1.6Everest系统: 0016 Everest系统统由德国Kavo公司于2002年推。

17、向市场。 该系统由Everestscan, Everest engine, Everesttherm, Everest elements四个构件组成。 首先由Everestscan数 据扫描系统(使用CCD相机)采集牙颌模型上数据, 操作者利用ENERGYCAD软件对修复体进行 三维设计, 然后CAM部分在X、 Y、 Z、 A、 B五个轴上进行切削加工修复体。 因此Everest系统制作 的修复体具有良好的加工精度以及清晰的解剖结构。 Everest系统可加工的材料非常广泛, 包括氧化锆、 氧化铝、 纯钛、 玻璃陶瓷、 金、 树脂等, 可制作种植体、 贴面、 嵌体、 高嵌体、 单冠 说 明 书。

18、 2/9 页 4 CN 106580496 A 4 和固定桥。 0017 1.7开放式系统: 0018 开放式系统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 “组装” 型CAD/CAM系统, 其数据采集系统、 CAD 系统、 CAM系统可由不同的公司制作后组装形成。 目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开放式系统有两种 方案: 0019 1)3Shape牙科专用扫描仪+CAD软件+德国数控车床, 其可以加工所有品牌的氧化 锆、 塑料, 不受品牌的限制; 0020 2)3Shape牙科专用扫描仪+CAD软件+美国3Dsystem蜡型机, 在制作完蜡型后可以 包埋铸造金属也可以进行全瓷冠的制作。 和其他CAD/CAM系统相比, 开放式。

19、系统的优点在 于: 能加工的材料更加广泛, 制作成本也更加低廉。 0021 2、 增材制造的CAD/CAM系统 0022 上述数控车床无法切削具有复杂结构(如带有中空结构)的修复体以及切削过程 中造成材料的浪费等成为口腔修复先进制造技术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快速成型技术, 简称RP或RPM技术(RapidPrototyping/RapidPrototypingManufacturing), 是20世纪80年 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制造技术。 该技术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 (CAM), 计算机数字控制(CNC), 精密伺服驱动, 激光和材料科学等先进科学集于一体, 采取 。

20、离散-叠层堆积的思想, 基本构思是: 任何三维零件都可以看作是许多二维平面轮廓沿某一 坐标方相叠加而成。 但RP技术不能直接制作金属修复体以满足口腔修复的需要。 20世纪90 年代末, 由RP技术和激光涂覆技术相结合建立的快速制造技术(RapidManufacturing, RM) 采用预置铺粉或者同步送粉的方式由激光将粉末材料逐层熔覆堆积得到三维实体零件。 其 制作的成形件具有优秀的理化性能, 且不受复杂结构的限制。 RP技术和RM技术从本质上说 均属于增材制作, 即 “加法” 。 002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高勃于2003年申请了 “口腔金属修复体的激光立体 成形方法” 中国专利,。

21、 2005年被授权(专利号: ZL03134316.3)。 目前, 金属修复体的3D打印成 型主流为SLM(selectivelasermelting)和EBM(ElectronBeamMelting)方法, 前者主要打印 制作钴铬合金冠桥、 冠桥基底或者可摘局部义齿支架, 后者主要用于金属植入体的制作。 0024 2.1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0025 2004年, Bennett采用基于SLM技术的MCPRealizer设备分别制作了钴铬合金和不 锈钢材料的基底冠、 固定冠和固定桥, 制作后的牙冠外型良好。 2005年, 法国学者Nadine应 用自己研发的PhenixSLM系统设计并制作了。

22、镍铬合金的基底冠, 制成的基底冠外形、 精度均 良好, 手工熔覆烤瓷后, 制作的烤瓷牙冠具有非常好的颜色匹配性和边缘适合性。 0026 2.2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0027 2006年, Williams等通过CAD/CAM技术在SLMRealizer2机器上制作了可摘局部义 齿的钴铬合金支架。 国内吴琳等初步实现了对肯氏类牙列缺损模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并用激光快速成形机加工出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树脂铸型。 2009年, 诸森阳等对肯氏 类牙 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0028 2.3在全口义齿中的应用: 0029 全口义齿形态复杂, 且组成义齿的材料多样, 目前。

23、的全口义齿CAD/CAM研究相对滞 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高勃等通过Surfacer软件, 设计出上颌半口金属基托义 说 明 书 3/9 页 5 CN 106580496 A 5 齿, 并利用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初步加工出上半口基托。 2008、 2009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 军医大学高勃先后发表了激光快速成形制作全口义齿上颌纯钛基板的论著: LasersMedSci (2010)25: 309315; RapidPrototypingJournalVolume15, Number2, 2009, 133136, 并对其 适合性进行了研究, 临床测试结果显示其制作精度有待提高。 00。

24、30 3、 联合增材制造和减材制造的复合CAD/CAM系统 003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高勃于2016年申请了 “口腔修复体CAD/CAM/SLM-3D 打印复合新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该方法采用光学扫描测量仪或者接触式扫描测量仪、 口腔 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小型化的金属3D打印机和数控铣床组成的CAD/CAM/SLM-3D 打印复合系统制备口腔修复体, 所述的口腔修复体从材料组成上是复合材料修复体, 其基 底或支架部分为金属, 附着在金属表面的为陶瓷或者塑料; 从修复类型上是烤瓷或烤塑冠 桥、 可摘局部义齿。 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0032 1)常规完成患者口内或者口外石。

25、膏模型的三维外形扫描并建立与口腔缺牙情况 一致的数字化模型, 简称A模型; 0033 2)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A模型上完成口腔修复体的金属基底或支架构型设 计, 简称B构型, 数据格式为3D打印机兼容的STL格式; 0034 3)将B构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对齐放置于A模型原有的位置上, 在此基础上 完成与金属基底或支架对应的上部相匹配的人造牙构型设计, 简称C构型; 0035 4)将B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 选取符合国家医用材料许可的金属粉末材料, 运用 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的3D打印工艺制作相应的金属支架, 简称D结构; 0036 同时将C结构数据输入数控切削机床, 选取得。

26、到国家医用认证许可的口腔陶瓷或 者塑料坯材, 切削出与B构型上部相匹配的人造牙数据构型, 简称E构型; 0037 5)将D结构和E构型装配粘接, 得到最终的口腔修复体, 供患者佩戴使用。 0038 根据该发明, 所述金属基底或支架对于可摘局部义齿来说是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 架; 对于烤瓷或烤塑冠桥来说是该冠桥的金属基底。 0039 上述CAD/CAM/SLM-3D打印复合系统可安放在流动交通工具如车船或飞机上, 相当 于一个流动的义齿数字化加工厂。 0040 该方法极大提高口腔金属修复体、 特别是复杂口腔修复体的自动化生产效率, 摆 脱传统手工制作口腔修复体的繁琐工序, 提高口腔修复体制作质量和。

27、稳定性, 达到快速、 精 确、 个性化制作目的。 0041 4、 传统CAD/CAM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和发展方向 0042 CAD/CAM技术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 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 减 少了患者的痛苦并且降低了技师的劳动强度, 使得口腔修复学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 但在 临床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0043 (1)目前临床上对于牙列缺损且基牙需行固定修复的患者, 常需联合使用固定修 复及活动修复, 其临床治疗方案多为先通过传统方式或CAD/CAM方式制作冠桥、 嵌体、 贴面、 套筒冠等修复体对基牙行固定义齿修复, 恢复基牙必要的解剖外形、 功能、 美观, 随后在此 基础。

28、上通过失蜡铸造法和装盒法/注塑法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对缺牙区行活动义齿修复, 而 对于固定义齿修复与可摘义齿修复, 传统的做法是先做固定修复, 完成后再做可摘义齿修 复, 修复体制作流程繁琐, 临床椅旁操作时间长, 患者就诊次数多, 总体修复周期长。 说 明 书 4/9 页 6 CN 106580496 A 6 0044 (2)当前CAD/CAM系统主要应用于固定修复领域, 而在可摘局部义齿以及全口义齿 中没有应用的主要原因是CAD/CAM系统的切削加工固有的局限性, 不但造成材料的浪费, 也 使得制作的修复体种类单一, 不能切削加工复合材料的修复体。 0045 综上所述, 如果能把传统CAD/C。

29、AM系统的切削制造技术与目前已经相对成熟的金 属3D打印技术有机结合, 联合应用于需多种修复方式的复杂临床状况, 这将是未来口腔修 复体的制作方向。 发明内容 0046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同期行固定- 活动联合修复方法, 该方法将现有的口腔CAD/CAM系统中数控切削技术与金属3D打印技术 相结合, 将各自的数控加工方式有机结合, 发挥各自所长, 将各自的优势发挥至极致, 同期、 快速、 精确、 个性化地修复复杂的修复体。 0047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 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0048 一种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

30、法采用扫描测量仪获取相 关的口腔软硬组织的三维形貌数据并重建为数字化模型, 在数字化模型上通过口腔修复体 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一体完成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的固定修复体及其上的可摘局部义齿 的构型设计, 随后使用数控铣床和小型化的SLM-金属3D打印机同步制备出修复体, 并可同 期完成基牙的固定修复及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0049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0050 1)使用扫描测量仪直接扫描获取牙列缺损患者口内相关软硬组织的三维外形, 或 间接扫描获取通过常规方法制取的相应的印模或其翻制的石膏模型的三维外形, 并在软件 中重建为与口腔缺牙情况及基牙情况一致的数字化模型, 简称A模型; 0051 。

31、2)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A模型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所需基牙或其预 备体、 种植体基台的相应的人工牙构型设计, 简称B构型; 0052 3)将B构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对齐放置于A模型原有的位置上, 在此基础上 完成可摘局部义齿金属基底或支架的构型设计, 简称C1构型; 或在C1构型基础上同时完成 缺牙区相应人工牙设计, 简称C2构型; 或在此基础上通过口腔修复体CAD/CAM/SLM-3D打印 复合系统, 完成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构型设计, 简称C3构型。 0053 4)将B构型数据输入数控切削机床, 选取得到国家医用认证许可的口腔陶瓷、 金 属、 树脂坯材, 切削出相应的人造牙,。

32、 简称D结构; 0054 同时将C1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 选取符合国家医用材料许可的金属粉末材料, 运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的3D打印工艺制作相应的金属基底或支架, 并通过常规的 技工室流程完成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 简称E1结构; 或将C2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通过上 述工艺直接制作出人工牙与支架一体的金属可摘局部义齿, 简称E2结构; 也可通过CAD/ CAM/SLM-金属3D打印复合系统完成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 简称E3结构; 0055 5)将D结构先粘接或粘固到患者口内相应的基牙上, 完成后可将E1、 E2、 E3结构供 患者佩戴使用。 0056 根据本发明, 所述的。

33、牙列缺损患者的基牙为天然牙、 桩核、 套筒冠内冠或种植体基 台; 基牙的牙体情况为冠桥、 贴面、 嵌体或套筒冠修复的适应症; 基牙所需修复方式为固定 说 明 书 5/9 页 7 CN 106580496 A 7 修复, 包括冠桥、 贴面、 嵌体或套筒冠修复。 0057 本发明所述的可摘局部义齿从材料组成上既可以是复合材料修复体, 所述基底或 支架部分为金属, 附着在金属表面的为陶瓷或者树脂, 也可以是金属材料修复体, 其人工牙 和支架均为金属; 所述的金属基底或支架对于可摘局部义齿是可摘局部义齿的金属支架; 对于烤瓷或烤塑冠桥来说是该冠桥的金属基底。 0058 所述CAD/CAM及SLM-3D。

34、金属打印复合系统可安放在流动交通工具上(如车船或飞 机), 相当于一个流动的义齿数字化加工厂。 0059 本发明的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 是针对牙列缺损且基牙需行固定修复 的患者联合使用CAD/CAM及SLM-3D打印技术同步制作口腔修复体进行同期修复的新方法, 其创新点在于: 一体化设计, 同步加工, 特别是对于固定义齿修复与可摘义齿修复可以实现 同期修复, 将与基牙相匹配的人工牙构型与金属基底或支架构型(如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同 一时间内前后分别完成设计, 口腔修复体加工时将数控切削(减材制造, 称之为减法)与3D 打印技术(增材制造, 称之为加法)同步进行, 制作的修复体在临床供患。

35、者同期完成基牙的 固定修复及牙列缺损的活动义齿修复。 该方法极大提高此种临床类型患者的修复效率, 大 量减少患者的临床就诊次数, 明显缩短患者就诊时的椅旁操作时间; 摆脱传统手工制作口 腔修复体的繁琐工序, 提高修复体制作质量和稳定性, 达到快速、 精确、 个性化修复目的, 更 好满足广大缺牙患者的迫切需求。 附图说明 0060 图1是本发明的同期行固定-活动联合修复方法示意图; 0061 图2是选取的标准石膏模型照片; 0062 图3是在软件完成数字化模型的基牙代型制作; 0063 图4是基牙相应全瓷冠的CAD设计图; 0064 图5是将基牙相应全瓷冠就位于其在数字化模型上的原有位置并形成一。

36、个新的模 型; 0065 图6是可摘局部义齿的TC4合金支架CAD设计图; 0066 图7是在TC4合金支架上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人造牙; 0067 图8是数控切削制作的氧化锆陶瓷冠; 0068 图9是3D打印完成的TC4合金支架; 0069 图10是石膏模型与氧化锆全瓷冠装配照片; 0070 图11是TC4合金支架与氧化锆陶瓷联冠装配照片; 0071 图12是最终修复效果图片。 0072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73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 申请人采用光学扫描测量仪或者接触式扫描测量仪、 口腔修 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小型化的金属3D打印机和数控铣。

37、床组成的CAD/CAM数字化工 作流程, 该流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为光学扫描测量仪或者接触式扫描测量仪, 通过扫 描石膏模型、 口内制取的印模、 直接扫描口内软硬组织等方法, 完成口腔数字化模型的采 说 明 书 6/9 页 8 CN 106580496 A 8 集; 第二为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完成口腔修复体构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 三为小型化的金属3D打印机和数控铣床, 3D打印机将设计完成的金属基底或支架CAD数据 用金属粉末打印成型, 其金属粉末符合国家医用许可标准。 数控切削陶瓷、 树脂、 金属也需 符合国家医用许可标准。 0074 所述的牙列缺损患者的基牙为天然牙。

38、、 桩核、 套筒冠内冠或种植体基台; 基牙的牙 体情况为冠桥、 贴面、 嵌体或套筒冠修复的适应症; 基牙所需修复方式为固定修复, 包括冠 桥、 贴面、 嵌体或套筒冠修复。 0075 所述的可摘局部义齿从材料组成上既可以是复合材料修复体, 其基底或支架部分 为金属, 附着在金属表面的为陶瓷或者树脂, 或者是金属材料修复体, 所述人工牙和支架均 为金属; 所述的金属基底或支架对于可摘局部义齿是可摘局部义齿的金属支架; 对于烤瓷 或烤塑冠桥来说是该冠桥的金属基底。 0076 最后将制作的修复体在临床供患者戴用, 这样就实现了快速、 同期完成基牙的固 定修复及牙列缺损的活动义齿修复。 0077 所述C。

39、AD/CAM及SLM-3D金属打印复合系统可安放在流动交通工具上(如车船或飞 机), 相当于一个流动的义齿数字化加工厂。 0078 参见图1所示, 具体的制作方法是: 0079 1、 扫描仪扫描牙列缺损患者口内相关软硬组织, 或扫描通过常规方法制取的相应 的印模或其翻制的石膏模型获取其三维外形并重建为与口腔缺牙情况及基牙情况一致的 数字化模型, 简称A模型; 0080 2、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A模型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所需基牙相应的 人工牙构型设计, 简称B构型; 0081 3、 将B构型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对齐放置于A模型原有的位置上, 在此基础上 完成可摘局部义齿金属基底或支架。

40、的构型设计, 简称C1构型; 或在C1构型基础上同时完成 缺牙区相应人工牙设计, 简称C2构型; 也可在此基础上通过CAD/CAM/SLM-金属3D打印复合 法(系统), 完成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的构型设计, 简称C3构型。 0082 该CAD/CAM/SLM-金属3D打印复合法(系统)包括三部分, 第一为光学扫描测量仪或 者接触式扫描测量仪, 通过扫描石膏模型、 口内制取的印模、 直接扫描口内软硬组织等方 法, 完成口腔数字化模型的采集; 第二为口腔修复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完成可摘局部 义齿金属基底或支架的构型设计和其上相应人工牙构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三为小型化 的金属3D打印机和。

41、数控铣床, 3D打印机将设计完成的金属基底或支架CAD数据用金属粉末 打印成型, 其金属粉末符合国家医用许可标准。 数控切削人工牙, 使用的陶瓷或者塑料也需 符合国家医用许可标准。 制作的口腔修复体从材料组成上是复合材料修复体, 其基底或支 架部分为金属, 附着在金属表面的为陶瓷或者塑料; 从修复类型上是烤瓷或烤塑冠桥、 可摘 局部义齿。 最后将塑料或陶瓷人造牙装配粘接在金属基底或者支架上, 这样就完成了口腔 修复体的快速制作; 0083 4、 将B构型数据输入数控切削机床, 选取得到国家医用认证许可的口腔陶瓷、 树 脂、 金属坯材, 切削出相应的人造牙, 简称D结构; 0084 5、 同时将。

42、C1或C2构型数据输入3D打印机, 选取符合国家医用材料许可的金属粉末 材料; 说 明 书 7/9 页 9 CN 106580496 A 9 0085 6、 3D打印机将C1或C2构型的三维数据模型, 离散成二维平面数据, 运用选择性激 光熔化技术(SLM), 按照预设的顺序进行二维平面轮廓数据加工, 逐层累加, 熔覆堆积金属 粉末材料成型金属支架。 具体过程是: 0086 在真空惰性气体加工仓内, 将金属粉末材料铺于金属基板上, 单层铺粉厚度为依 据不同金属粉末材料的特性和加工精度而定, 具体步骤如下: 0087 (1)将金属粉末置于粉床之上, 升温至合适的温度; 0088 (2)步骤(1)。

43、结束后激光光束按照二维平面轮廓将金属粉末熔覆成; 0089 (3)步骤(2)结束后, 进行第二次铺粉, 用刮板将粉床表面刮平, 然后重新按照步骤 (1)、 步骤(2)顺序进行新一层的单道熔覆成型; 经反复铺粉, 单道熔覆成型后, 去除未曾熔 覆的粉末和支撑结构, 即可得到金属基底或支架,并通过常规的技工室流程完成可摘局部 义齿的制作, 简称E1结构; 或通过该工艺直接制作出人工牙与支架一体的金属可摘局部义 齿, 简称E2结构; 0090 7、 也可将C3构型通过CAD/CAM/SLM-金属3D打印复合系统完成新型复合可摘局部 义齿的制作, 简称E3结构; 0091 8、 将D结构先粘接到患者口。

44、内相应的基牙上, 完成后可将E1、 E2、 E3结构供患者佩 戴使用。 0092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 发明人仅给出一种口腔修复体中较为复杂的同期完成基牙固 定修复与缺牙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全过程, 具体如下: 0093 1、 材料与设备 0094 1.1SLM所需材料及设备 0095 选择性激光熔覆机(EOSINTM280, EOS公司, 德国)。 TC4粉末, 球形粉, 粒径15-53微 米(卡本特公司, 美国)。 光学扫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3Shape Dental System, 3Shape 公司, 丹麦)。 0096 1.2CAD/CAM切削设备及材料 0097CAD/CAM系统。

45、( Premium 4820, WIELAND公司, 德国), 0098 可切削氧化锆块(爱尔创公司, 中国)。 0099 1.3其他材料与设备 0100 超硬石膏(湖北贝诺齿科材料有限公司)。 0101 1.4病例选择及设计 0102 参见图2, 选取一副标准石膏模型, 其中右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缺失, 第二 磨牙牙体缺损, 为避免与缺牙区可摘局部义齿金属支架存在异种金属干扰, 拟行臻瓷冠修 复, 近中牙合面预留牙合支托窝, 已按全瓷冠要求行牙体预备, 缺牙区拟行牙支持式可摘局 部义齿修复, 14、 17、 24、 27牙作为基牙, TC4合金支架在基牙颊腭侧设计卡环, 上颚设置宽腭 板。

46、大连接体。 TC4合金支架上设计人工牙(人造牙)。 0103 1.5基牙全冠及相应的可摘局部义齿支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0104 使用3Shape D810扫描仪获得石膏模型的数字化模型, 用3ShapeDental System软 件制作17牙的数字化代型(图3), 并完成其全瓷冠设计(图4), 保存该CAD构型并通过 “生成 CAM输出” 功能导出为STL格式数据1。 0105 通过3ShapeDental System软件中的 “复制CAD设计并将其附加到制备扫描件” 功 说 明 书 8/9 页 10 CN 106580496 A 10 能将STL格式数据1中设计好的全冠重新对齐定位于其在。

47、数字化模型上的原有位置并成为 一个整体(图5), 随后在此基础上完成可摘局部义齿TC4合金支架及缺牙区相应的联冠预备 体的设计(图6), 保存并输出该支架的CAD构型为STL格式数据2。 0106 随后再次使用3ShapeDental System软件在完成与TC4合金支架上相应的联冠预 备体相连接的人造牙CAD构型设计(图7), 保存并输出该支架的CAD构型为STL格式数据3。 0107 1.6数控切削加工氧化锆冠和3D打印可摘局部义齿TC4合金支架 0108 将人造牙CAD构型的STL格式数据1和3输入至牙科数控铣床, 切削制作出氧化锆冠 (图8)。 0109 同时将STL格式数据2在3D。

48、打印机上运用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打印制作TC4 合金支架(图9)。 打印参数是400W光纤激光, 单层铺粉厚度为60微米, 扫描路径为线性充填+ 外轮廓扫描。 0110 1.7粘接氧化锆冠和配戴可摘局部义齿 0111 将氧化锆冠粘接到17牙预备体上(图10), 同时将氧化锆二联冠粘接到可摘局部义 齿TC4合金支架上的相应位置(图11)成为新型复合可摘局部义齿, 随后将该可摘局部义齿 戴入模型上相应的位置, 同期完成基牙的固定修复和缺牙区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图12)。 0112 虽然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了详尽描述, 应当理解, 这种描述仅仅是为清楚的 理解本发明,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

49、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而且在不背离本发 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增加或等同替换, 旨属于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9/9 页 11 CN 106580496 A 11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6 页 12 CN 106580496 A 1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6 页 13 CN 106580496 A 13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6 页 14 CN 106580496 A 14 图7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4/6 页 15 CN 106580496 A 15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5/6 页 16 CN 106580496 A 16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 6/6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