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9901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97 大小:20.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33801.X

申请日:

2011.01.14

公开号:

CN104199151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38申请日:20110114|||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38

主分类号:

G02B6/38

申请人:

株式会社藤仓

发明人:

高桥茂雄; 泷泽和宏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0.01.14 JP 2010-006290; 2010.01.14 JP 2010-006292; 2010.01.14 JP 2010-00633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李洋;舒艳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销夹紧件、带盖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盖、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以及光连接器组装套件。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具备:套圈;内插光纤,该内插光纤的一端部固定于套圈、且另一端部从套圈突出;外部光纤,该外部光纤的前端部与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熔敷连接;以及一对加强部件,将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的熔敷连接部夹入一对加强部件之间而进行加强,这些加强部件在与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以及外部光纤的前端部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密合层在与内插光纤以及外部光纤接触的位置凹陷,由此与这些光纤的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光连接器具备:
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
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以及
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
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
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形成有粗径部以及细径部,该细径部位于所述粗径部的前端侧、并比所述粗径部细,
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通过与所述细径部嵌合而能够阻止所述粗径部朝前端方向的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圈具有两个所述引导销插入孔,该两个引导销插入孔分别形成于隔着所述光纤的两侧,
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底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部的两侧的侧壁部,由所述底部与两侧的所述侧壁部包围的空间形成为所述光纤的插通空间,
所述销夹紧件具有两个所述嵌合凹部,该两个所述嵌合凹部分别形成于两侧的所述侧壁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为内插光纤,
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连接,
在所述内插光纤的从所述套圈伸出的部分安装有将该部分覆盖的套圈用罩,
所述销夹紧件形成为能够将所述套圈用罩嵌入所述插通空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销夹紧件的侧壁部形成有保持突起,该保持突起朝内侧突出而限制所述插通空间内的套圈用罩向外侧移动。

6.
  一种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用于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以及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
所述销夹紧件的特征在于,
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
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

7.
  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以及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
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连接的工序;以及
以所述引导销突出部分从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与所述嵌合凹部嵌合的方式将所述销夹紧件安装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的工序。

说明书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针对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01月14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80006107.1、发明名称为“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销夹紧件、带盖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盖、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以及光连接器组装套件”的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纤软线、光纤缆线等的光传送体的前端部组装的光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特别涉及光传送体的前端部通过光纤彼此的熔敷连接而与内插于套圈的光纤(短条光纤)进行光连接的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在该光连接器中能够适当地使用的光纤的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以及光连接器组装套件。
本发明涉及在光纤软线、光纤缆线等的光传送体的前端部组装的光连接器、在该光连接器中使用的销夹紧件、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本发明涉及当在光传送体的末端组装光连接器时,在光连接器的壳体装配成装卸自如从而在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作业中使用的光连接器用盖、带盖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光传送体为光纤软线或者光纤缆线,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和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所述光传送体。
本申请基于2010年1月1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6290号、同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6292号、以及同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6331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处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在连接现场进行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软线、光纤缆线等的光传送体的前端部的作业的光连接器的一例,存在内置有机械式接合机构的结构,该机械式接合机构在将一端部固定于套圈后的内插光纤与 外部的光传送体的光纤对接连接的状态下,夹入到分割成两部分的部件之间而保持对接连接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并且,已知有通过熔敷而将光传送体的光纤、与内置于光连接器的套圈的光纤连接的光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专利文献1(特别是段落0022~0024以及图1~4)中记载有如下光连接器:在具有对光纤进行调心的调心槽(V形槽或U形槽等)的对开构造的元件之间对光纤彼此进行精密定位并将其对接连接。
专利文献2(特别是FIG.1~3)中记载有具有如下构造的光连接器:在形成于套圈的隙缝配置熔敷连接部,内置光纤的前端位于套圈的前端面上,并且所述内置光纤的后端在所述隙缝内露出,在所述隙缝内能够进行与光传送体的光纤前端的熔敷连接。
专利文献3(特别是段落0033~0036以及图3、4)中记载有如下光连接器:将一端侧固定于套圈的光纤的另一端与光纤芯线的前端熔敷连接,利用热收缩套筒或金属制的套筒等的加强部件来加强该熔敷连接部。
作为能够在连接现场进行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软线、光纤缆线等的光传送体的前端部的作业的光连接器的一例,存在如下结构:通过熔敷等将一端部固定于套圈的内插光纤与外部的光传送体的光纤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
作为此类光连接器,例如存在JIS C5982等中规定的多芯光连接器(MPO型光连接器。MPO:Multi-fiber Push On)等。
当将所述光连接器彼此对接连接时,使朝一方的光连接器的套圈的接合端面突出设置的引导销插入、嵌合于另一方的光连接器的套圈的接合端面的引导销插入孔。由此,对套圈彼此进行高精度的定位。
所述一方的光连接器为具有引导销的雄型,另一方的光连接器为不具有引导销的雌型。
所述引导销插入到形成于套圈的引导销插入孔,其后端部被支承在设置于套圈后侧的销夹紧件。
在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软线末端的情况下,为了使光纤软线相对于光连接器可靠地固定,广泛采取如下措施:使纵向添加到光纤软线的光纤中、且与光纤一起收纳于护套内的抗张力纤维向软线末端伸出,使用金属环将该抗张力纤维敛缝固定于光连接器的主体(壳体)后端(例如专利文献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61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74881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653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31927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1-23565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光连接器中,为了对连接前的光纤进行相互定位而需要调心槽。因而,因需要进行精密加工的部件的存在而在低成本化方面存在界限。
在专利文献2的光连接器中,需要进行在套圈的侧面位置进行熔敷作业。因此,若使用熔敷作业中通用的放电电极,则存在给套圈带来不良影响的担忧,因而无法使用一般的熔敷连接器,从而存在不易于进行熔敷作业这样的不良情况。
在专利文献3的光连接器中,由于固定于套圈的光纤的另一端部被拉出到套圈的外侧,因此对熔敷作业中的套圈造成的不良影响会降低。然而,加强用的套筒必须在熔敷前预先通过光纤芯线,并且必须使该加强用的套筒在熔敷作业后移动到将熔敷连接位置的外周覆盖的位置,因此连接加强部的形成颇为繁琐。并且,光纤芯线的外径必须小于套筒的内径(光纤芯线的横截面的外周形状能够包含于套筒的横截面的内周形状的内部)。因此,难以应用于分接缆线或多芯光纤等的外径(外周形状)大的光传送体。
并且,在连接作业现场,为了作业的高效化,迫切期望具有能够选择引导销的有无(雄型以及雌型)的构造的光连接器。
在所述光连接器中,将后端部固定于销夹紧件的引导销从套圈的后方 插入、或者将该引导销拔出,由此能够进行引导销的装卸。
然而,若考虑到对光纤连接部(例如熔敷连接部)造成的不良影响,则引导销的装卸实质上变得困难,为了避免所述不良影响,必须在套圈与光纤连接部之间确保供销夹紧件移动用的空间,因此难以避免光连接器的大型化。
若构成为能够减弱引导销的后端部的固定力、且能够容易地从套圈前方插拔引导销,则不需要所述套圈后方的空间,但是在该构造中却存在引导销易于脱落这样的不良情况。
然而,当进行将抗张力纤维敛缝固定于光连接器的主体的作业时,必须在将张力施加于抗张力纤维的状态下对金属环进行敛缝。因此例如像上述的专利文献5这样地,需要如下工具:能够固定光连接器以及光纤软线,并且能够预先固定从软线末端伸出的抗张力纤维(以下也称作敛缝作业用工具)。并且,需要将光连接器、光纤软线、从软线末端伸出的抗张力纤维固定于敛缝作业用工具的劳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课题如下所示。
(1)提供一种易于进行光纤彼此的熔敷连接作业和熔敷连接部的加强作业的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2)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用于该光连接器的销夹紧件、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光连接器能够进行引导销的装卸,并且不会引起引导销的脱落,还能避免大型化。
(3)提供一种带盖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光连接器用盖,该带盖光连接器不使用对光连接器、光纤软线、从软线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进行固定的工具,能够简单地进行将从光传送体(光纤软线或者光纤缆线)的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固定于光连接器的壳体的作业,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组装作业的作业效率,其中,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所述光传送体。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套 圈;内插光纤,该内插光纤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突出;外部光纤,该外部光纤的前端部与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熔敷连接;以及一对加强部件,将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的熔敷连接部夹入该一对加强部件之间而进行加强,这些加强部件在与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外部光纤的前端部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所述密合层在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外部光纤接触的位置凹陷,由此与这些光纤的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
作为所述密合层,能够举出由橡胶或弹性体构成的密合层。
优选地,在所述熔敷连接部被夹入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的位置,在光纤的左右两侧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密合。
优选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具备凸部及凹部,所述凸部及凹部在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外部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的两侧互相卡合,通过使该凸部与凹部卡合而维持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互相密合的状态。
优选地,在所述套圈安装有套圈用罩,该套圈用罩覆盖所述内插光纤的从所述套圈突出的部分的周围,所述一对加强部件在所述套圈侧的端部把持所述套圈用罩。
并且,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具备:将一端部固定于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突出的内插光纤的所述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熔敷连接的工序;以及准备一对加强部件,该一对加强部件在与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外部光纤的前端部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该密合层能够在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外部光纤接触的位置凹陷,将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的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使所述密合层与这些光纤的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的工序。
作为所述密合层,能够举出由橡胶或弹性体构成的密合层。
优选地,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在所述熔敷连接部被夹入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的位置,在光纤的左右两侧使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密合。
优选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具备凸部及凹部,所述凸部及凹部在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外部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的两侧互相卡合,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通过使所述凸部与凹部卡合来组合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以便维持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互相密合的状态。
优选地,作为所述套圈,使用安装有套圈用罩的套圈,该套圈用罩覆盖所述内插光纤的从所述套圈突出的部分的周围,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在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且在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所述套圈侧的端部把持所述套圈用罩。
作为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使用在与所述套圈相反侧的端部具有轴部的第一加强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对置地配置的第二加强部件,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使用具有将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保持于规定位置的加强部件保持部、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轴承部的组装工具,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之前,进行如下工序:使所述加强部件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二加强部件的工序;将所述熔敷连接部载置于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上的工序;使所述轴承部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工序;以及使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在所述轴承部内以所述轴部为中心朝向所述第二加强部件转动直至夹入所述熔敷连接部为止的工序。
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利用该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将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端部彼此熔敷连接而形成的熔敷连接部夹入一对加强部件之间而进行加强,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具备:作为一对加强部件,准备在所述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轴部的第一加强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对置地配置的第二加强部件的工序,其中,该一对加强部件在与所述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端部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该密合层能够在与所述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接触的位置凹陷;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准备具有将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保持于规定位置的加强部件保持部、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轴承部的组装工具的工序;使所述加强部件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二加强部件的工序;将所述熔敷连接部载置于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上的工序;使所述 轴承部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工序;使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在所述轴承部内以所述轴部为中心朝向所述第二加强部件转动直至夹入所述熔敷连接部为止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并使所述密合层与这些光纤的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的工序。
作为所述密合层,能够举出由橡胶或弹性体构成的密合层。
优选地,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在所述熔敷连接部被夹入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的位置,在光纤的左右两侧使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密合。
优选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具备凸部及凹部,所述凸部及凹部在与所述第一光纤以及所述第二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的两侧互相卡合,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通过使所述凸部与凹部卡合来组合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以便维持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互相密合的状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以及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
优选地,在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形成有粗径部以及细径部,该细径部位于所述粗径部的前端侧、并比所述粗径部直径细,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通过与所述细径部嵌合而能够阻止所述粗径部朝前端方向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套圈具有两个所述引导销插入孔,该两个引导销插入孔分别形成于隔着所述光纤的两侧,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底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部的两侧的侧壁部,由所述底部与两侧的所述侧壁部包围的空 间形成为所述光纤的插通空间,所述销夹紧件具有两个所述嵌合凹部,该两个所述嵌合凹部分别形成于两侧的所述侧壁部。
优选地,所述光纤为内插光纤,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连接,在所述内插光纤的从所述套圈伸出的部分安装有将该部分覆盖的套圈用罩,所述销夹紧件形成为能够将所述套圈用罩嵌入所述插通空间。
优选地,在所述销夹紧件的侧壁部形成有保持突起,该保持突起朝内侧突出而限制所述插通空间内的套圈用罩向外侧移动。
本发明提供一种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用于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以及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以及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包括:将所述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连接的工序;以及以所述引导销突出部分从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与所述嵌合凹部嵌合的方式将所述销夹紧件安装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的工序。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盖光连接器,该带盖光连接器具备:组装于光传送 体的末端的光连接器,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该光传送体;以及光连接器用盖,该光连接器用盖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作为该光连接器的尖端部的前端部,所述光连接器具备:套圈;壳体,该壳体形成为收纳该套圈的套筒状,且具有用于将环部件固定于外周的环部件固定部;以及内插光纤,该内插光纤内插固定于所述套圈,且从所述套圈向后侧伸出的部分与在所述光传送体末端引出的光纤光连接,在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主体的外表面具有用于卡定所述光传送体的所述抗张力体的抗张力体卡定部,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环部件固定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环部件固定于所述环部件固定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盖光连接器,该带盖光连接器具备:组装于光传送体的末端的光连接器,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该光传送体;以及光连接器用盖,该光连接器用盖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作为该光连接器的尖端部的前端部,所述光连接器具备:套圈,该套圈供在所述光传送体末端引出的光纤内插固定;以及壳体,该壳体形成为收纳该套圈的套筒状,且具有用于将环部件固定于外周的环部件固定部,在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主体的外表面具有用于卡定所述光传送体的所述抗张力体的抗张力体卡定部,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环部件固定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环部件固定于所述环部件固定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环部件固定部为能够对螺纹安装环部件进行螺纹安装的螺纹部,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螺纹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螺纹安装环部件螺纹安装于所述螺纹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环部件固定部为能够对压接环进行敛缝固定的压接环装配部,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压接环装配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压接环敛缝固定于所述压接环装配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为勾挂用突片,该勾挂用突片突出设置于该光连接器用盖的主体的外表面侧,能够勾挂卡定 所述抗张力体。
优选地,所述套圈为销嵌合定位方式的多芯用套圈,该多芯用套圈在该套圈以及对接连接的对象侧的套圈中,使朝另一方的前端面突出设置的一对引导销与在一方的前端面开口的一对引导销孔嵌合,由此进行定位以及对接连接,所述内插光纤内插固定有多个芯。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利用该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传送体的末端,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该光传送体,该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具备:对内插固定于套圈的内插光纤的从套圈朝后侧伸出的部分亦即后侧伸出部、与在所述光传送体末端引出的光纤进行光连接的光纤连接工序;在该光纤连接工序之后,将所述光连接器的壳体组装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的前方,对所述内插光纤和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的连接部以及所述套圈进行收纳的壳体组装工序;以及在光连接器用盖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的状态下,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周的所述环部件固定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在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主体的外表面侧设置的抗张力体卡定部之后,将环部件固定于所述环部件固定部,由此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抗张力体固定工序。
优选地,所述环部件固定部为能够对螺纹安装环部件进行螺纹安装的螺纹部,在所述抗张力体固定工序中,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螺纹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螺纹安装环部件螺纹安装于所述螺纹部,由此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环部件固定部为能够对压接环进行敛缝固定的压接环装配部,在所述抗张力体固定工序中,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压接环装配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压接环敛缝固定于所述压接环装配部,由此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
优选地,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为勾挂用突片,该勾挂用突片突出设置于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主体的外表面侧,能够勾挂卡 定所述抗张力体。
优选地,所述光纤连接工序为在将所述内插光纤与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熔敷连接之后,利用加强部件来加强熔敷连接部的熔敷、加强工序。
优选地,在所述熔敷、加强工序中,在将所述内插光纤与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熔敷连接之后,作为所述加强部件,使用在与所述内插光纤的后侧伸出部以及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的一对夹持部件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该一对夹持部件之间,并使所述密合层与这些光纤的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其中,该密合层能够在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接触的位置凹陷。
优选地,所述一对夹持部件具备夹持用卡合部,该夹持用卡合部通过相互卡合而夹入熔敷连接部,且维持使所述密合层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的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的按压力。
优选地,所述密合层由橡胶或弹性体构成。
优选地,所述套圈为销嵌合定位方式的多芯用套圈,该多芯用套圈在该套圈以及对接连接的对象侧的套圈中,使朝另一方的前端面突出设置的一对引导销与在一方的前端面开口的一对引导销孔嵌合,由此进行定位以及对接连接,所述内插光纤内插固定有多个芯。
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用盖,该光连接器用盖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光连接器的前端部,在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外表面具备抗张力体卡定部,当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传送体的末端时,该抗张力体卡定部对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进行卡定,其中,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光传送体。
优选地,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为能够勾挂卡定所述抗张力体的勾挂用突片。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该光连接器具备:套圈;内插光纤,该内插光纤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突出;外部光纤,该外部光纤的前端部与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熔敷连接;以及一对加强部件,将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的 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而进行加强,所述一对加强部件包括在与所述套圈相反侧的端部具有轴部的第一加强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对置地配置的第二加强部件,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具有:当组装该光连接器时,将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保持于规定位置的加强部件保持部;以及形成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轴承部的轴承支承部,所述轴承支承部能够使所述第一加强部件朝向由所述加强部件保持部保持的所述第二加强部件转动直至夹入所述熔敷连接部为止。
优选地,本发明的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还具备:保持所述外部光纤的芯线保持部;以及将所述外部光纤压入到所述芯线保持部上的按压盖。
优选地,所述轴部形成为朝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突出,所述轴承支承部包括对置配置的一对支承体,所述轴承部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支承体,并分别对朝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突出的所述轴部进行支承。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以及所述光连接器的光连接器组装套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当使用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组装光连接器时,在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之前,进行如下工序:使所述加强部件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二加强部件的工序;将所述熔敷连接部载置于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上的工序;使所述轴承部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工序;以及使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在所述轴承部内以所述轴部为中心朝向所述第二加强部件转动直至夹入所述熔敷连接部为止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套圈外将一端部固定于套圈内的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熔敷连接之后,将该熔敷连接部夹入一对加强部件之间而进行保持,在熔敷连接前无需预先使外部光纤通过加强部件,因此光纤彼此的熔敷连接作业以及熔敷连接部的加强作业变得容易。并且,由于在加强部件的内表面设置有因与光纤接触而凹陷从而与光纤的外周面密合的密合层,因此在加强部件的内表面无需用于对光纤进行调心的V形槽或U形槽等的机构。
根据本发明,由于销夹紧件具有形成为能够使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的嵌合凹部,因此通过使销夹紧件在所述方向移动,能够将引导销的长度方向的移动限制解除,从而能够形成为可将引导销拆下的状态。
因此,能够容易地在具有引导销的形态(雄型)与不具有引导销的形态(雌型)中进行切换,从而能够提高连接现场的操作性。
由于当拆下引导销时无需使销夹紧件向后方移动,因此不会对光纤连接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无需在套圈与连接部之间确保用于销夹紧件移动的空间,能够减小光连接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并且,由于销夹紧件具有与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的嵌合凹部,因此能够防止引导销朝前端方向脱落。
根据本发明,在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传送体末端的作业中,能够预先将从光传送体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在光连接器的壳体装配的光连接器用盖的抗张力体卡定部。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地使用对光连接器、光纤软线、从软线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进行固定的工具,仅通过将从光传送体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固定于光连接器用盖的抗张力体卡定部,便能够简单地获得对从光传送体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施加张力的状态。结果,能够减轻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传送体末端的作业的劳力,并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作业效率。
并且,与现有的敛缝作业用工具相比,光连接器用盖的结构简单,并能够容易地以低于敛缝作业用工具的成本获得该光连接器用盖,因此能够实现光连接器的组装所需的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且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
图1B是前图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
图2A是示出图1A及图1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套圈以及连接加强部的 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
图2B是示出图1A及图1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套圈以及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A及图1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内插光纤以及外部光纤的俯视图。
图4A是示出图2A及图2B所示的连接加强部的第一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4B是示出图2A及图2B所示的连接加强部的第二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使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一加强部件以及第二加强部件隔开间距地对置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将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一加强部件以及第二加强部件组合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S-S线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将第二加强部件载置于组装工具上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将熔敷连接部载置于第二加强部件上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在组装工具的轴承部保持第一加强部件的轴部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将组装工具的按压盖关闭后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将熔敷连接部保持于第一加强部件与第二加强部件之间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从组装工具拆下连接加强部后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通过使用在加强部件的两侧具备按压盖的组装工具而将 熔敷连接部保持于第一加强部件与第二加强部件之间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通过使用在加强部件的两侧具备按压盖的组装工具而将组装后的连接加强部从组装工具拆下后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在连接加强部保持光纤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A是示出本发明的光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
图17B是示出前图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套圈以及销夹紧件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图18的销夹紧件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图18的销夹紧件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图18的销夹紧件的主视图。
图22是示出图18的引导销的立体图。
图23A是示出光连接器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
图23B是示出前图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
图24A是示出图23A及图23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套圈以及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
图24B是示出图23A及图23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套圈以及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
图25是示出光连接器的内插光纤以及外部光纤的俯视图。
图26是示出销夹紧件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27是示出销夹紧件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28是示出销夹紧件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29是示出销夹紧件的其它例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前图所示的销夹紧件的主视图。
图31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带盖光连接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32A是对图31所示的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32B是继前图之后接着对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33是对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光纤软线的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34是示出为了勾挂于光连接器用盖的勾挂用突片,在从图33的光纤软线伸出的抗张力纤维集束形成环形部的例子的图。
图35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中的光纤连接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36是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光纤连接工序(熔敷、加强工序)中使用的优选的加强套筒的一例的构造进行说明的截面立体图。
图37是对使用了图36的加强套筒的光纤连接工序(熔敷、加强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38是对将旋钮设置组装于图31的光连接器的光连接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39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带盖光连接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40A是对第四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40B是继前图之后接着对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41是对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中,将套圈安装于从光纤软线末端伸出的光纤的前端的工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42A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带盖光连接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
图42B是对前图的光连接器、带盖光连接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
图43A是对图42A及图42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主要部分(连接点加强部及其附近)进行说明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
图43B是对图42A及图42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主要部分(连接点加强部及其附近)进行说明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
图44是对处于图43A及图43B的连接点加强部的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45A是对在图43A及图43B的连接点加强部的组装中所使用的加强部件(夹持部件)(第一加强部件)的构造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45B是示出图43A及图43B所示的连接点加强部的第二加强部件的立体图。
图46是对使图45A及图45B的一对加强部件一体化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47是对使图45A及图45B的一对加强部件一体化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48是对使图45A及图45B的一对加强部件一体化时的各加强部件的密合层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49是对夹入熔敷连接部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在该熔敷连接部使图45A及图45B的一对加强部件一体化并将光纤彼此熔敷连接。
图50是对在组装图42A及图42B的光连接器的工序中夹入熔敷连接部的作业进行说明的图,在该熔敷连接部使一对加强部件一体化并将光纤彼此熔敷连接。
图51A是对在图42A及图42B的光连接器的前端部能够装配的光连接器用盖的构造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51B是对在图42A及图42B的光连接器的前端部能够装配的光连接器用盖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51C是对在图42A及图42B的光连接器的前端部能够装配的光连接器用盖的构造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52是对组装图42A及图42B的光连接器的作业中的抗张力体固定工序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53A是对本发明的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中的抗张力体固定工序的其它方式进行说明的图,是对通过使用压接环而将抗张力纤维固定于光连接器的壳体的压接环装配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53B是继前图之后接着对抗张力体固定工序的其它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54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连接器用盖的其它方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55是组装工具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6是图55的组装工具的俯视图。
图57是图55的组装工具的侧视图。
图58是图55的组装工具的纵剖视图。
图59是将图55的组装工具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俯视图。
图60是图55的组装工具的横剖视图。
图61是示出通过使用图55的组装工具来组装连接加强部的方法的工序图。
图62是继前图之后的工序图。
图63是继前图之后的工序图。
图64是继前图之后的工序图。
图65是示出通过使用图55的组装工具来组装连接加强部的方法的工序图。
图66是继前图之后的工序图。
图67是继前图之后的工序图。
图68是继前图之后的工序图。
图69是示出向图55的组装工具上的第二加强部件按压第一加强部件的按压夹具的立体图。
图70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前图的按压夹具的立体图。
图71是示出图69的按压夹具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A及图1B中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图2A及图2B中示出了该光连接器10的主要部分。该光连接器10为如下结构:将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12的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将该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进行加强的连接加强部50收纳于壳体等的内部。此外,有时将图1A及图1B简单地统称为“图1”。
在以下说明中,为了区别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的两个方向,有时将套圈12的接合端面14面对的一侧(图1的左侧)称作 “前端侧”,将其相反侧(图1的右侧)称作“后端侧”。并且,有时将图2A及图2B统称为“图2”,将图4A及图4B统称为“图4”。
外部光纤45由光纤软线或光纤缆线等具有光纤的光传送体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外部光纤45是光纤软线,具备:由光纤带状芯线构成的多芯的光纤芯线47,该光纤带状芯线具有多根光纤(光纤线材。图示略)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横向上整齐排成一列的结构;将多芯的光纤芯线47的周围包围的管状的外套48;以及收纳于光纤芯线47与外套48之间的抗张力纤维49。在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将光纤芯线47的树脂包覆以及光纤线材的树脂包覆除去,使得多根裸光纤(芯体及包层的部分)分离。
光纤芯线47中包含的裸光纤46的根数(芯数),例如能够举出2芯、4芯、8芯、12芯等。此外,在图1A中,为了使12芯的结构简单化而仅图示出6根。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软线虽然是将一根光纤带状芯线收纳于外套内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外部光纤,还能够采用在一个外套中收纳多根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收纳多根光纤带状芯线的结构、分别收纳一根以上的光纤带状芯线与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等。
此外,由于后述的一对加强部件51、54中不需要V形槽等调心机构,因此只要能够收纳在密合层53、56的宽度范围内即可,无需根据一对加强部件51、54的构造来确定保持于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的光纤的芯数。例如能够使用于2芯、4芯、8芯、12芯等的芯数不同的光连接器中的一对加强部件51、54的规格共通化。即,仅通过将套圈更换成适合于适当的芯数的结构,便能够构成芯数不同的光连接器,从而能够有助于低成本化。
外套48例如由聚乙烯等树脂等构成,优选其具有可挠性。多根抗张力纤维49沿光纤的长度方向伸出,作为承受朝向光传送体的拉伸力(张力)的抗张力体而发挥功能。用于抗张力纤维49的纤维材料只要是能够获得必需的拉伸强度的材料即可,并未进行特殊限定,例如能够举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此外,抗张力体及外套等在本发明中并非特别必需。例如,也能够将不具有外套的光纤芯线或光纤带状芯线用作外部光纤。并且,根据光纤缆线等的构造,例如还能够将钢线等金属线、纤维强化塑料(FRP)等各种线材用作抗张力体。作为光纤缆线,能够举出分接光缆、室内光缆等。
内插光纤40是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12、且另一端部43从套圈12向后方突出(伸出)的光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插光纤40由包括光纤带状芯线的多芯的光纤芯线41构成,分别在光纤芯线41的一端部42以及另一端部43,将光纤芯线41的树脂包覆以及光纤线材的树脂包覆除去,使得多根裸光纤(芯体以及包层的部分)分离。
此外,作为内插光纤40使用的光纤并不局限于多芯光纤,还能够采用将一根或多根短条的单芯光纤内插于套圈的结构、收纳多根光纤带状芯线的结构、分别收纳一根以上的光纤带状芯线和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等。
如图3所示,使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一一对应并将其熔敷连接。进而,如图2所示,将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的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进行加强。此外,虽然在图3中省略了内插光纤40的周围的套圈12的图示,但是优选地,在与外部光纤45熔敷连接之前,预先将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12的光纤插通孔13内。
如图2所示,套圈12具有: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未图示)对接接合的前端面(接合端面)14;成为与接合端面14相反侧的端面的后端面16;在接合端面14开口的光纤插通孔(微细孔)13;以及在后端面16开口的罩收纳孔17。套圈12能够制造成例如塑料制的一体成型品。套圈12的接合端面14可以是相对于光纤插通孔13的中心轴(几乎与光纤42的光轴一致。)垂直的垂直面,或者可以是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对应的朝规定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形成了与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的光纤相同数量的光纤插通孔13。作为将处于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的裸光纤固定于套圈12的方法,例如在光纤插通孔13内注入粘合剂而进行粘合的方法较为简便。光纤插通孔13分别与罩收纳孔17连接。在光纤芯线41的周围装配套圈用罩18,该套圈用罩18收纳于罩收纳孔17。虽然套圈用罩18优选例如由橡胶或弹性体等的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但是还能够由树脂或金属等的可挠性低的材料构成套圈用罩18。
设置于套圈12的光纤插通孔13的数量(芯数),例如能够举出2芯、4芯、8芯、12芯等。此外,在图1A中,为了使12芯的结构简单化,仅 图示出6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中,还能够使用单芯用的套圈作为套圈12。
优选地,对于处于多芯用套圈12的接合端面14的光纤插通孔13的排列,使其与被夹入到后述的加强部件51、54之间的光纤的排列一致,从而形成为沿横向排成一列的排列。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使套圈12处的光纤的排列与连接加强部50处的光纤的排列相同的结构,还能够变更在套圈12与连接加强部50之间各单芯芯线相互分离的光纤的排列。
为了进行套圈12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接合时的定位,能够设置将接合端面14与后端面16之间贯通的引导销15。引导销15的前端侧从接合端面14突出,插入到设置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的引导销插入孔(未图示),由此抑制沿着接合端面14的面的方向(图2A的上下方向、图2B的上下方向、或将这些方向合成后的倾斜方向)上的晃动。此外,当将引导销设置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时,引导销插入孔设置于套圈12。引导销插入孔15a能够利用从套圈12将引导销15拔出以后所残留的孔15a。或者,还能够从一开始便使用设置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12来代替引导销15。
优选地,若能够通过从引导销插入孔15a插入以及拔出来装卸引导销15,则能够在连接现场容易地选择在该光连接器10和其它光连接器中的哪一个上设置引导销。例如当将该光连接器10与其它光连接器的接合状态解除时,为了防止引导销15的意外的拔出,在套圈12的后端面16设置有销夹紧件19。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销夹紧件19充塞于套圈12与连接加强部50之间的间隙,并且具有用于承受来自套圈用弹簧24的作用力(基于弹性的按压力)的弹簧座20。因此,即使在引导销15并未设置于套圈12时,销夹紧件19也安装于套圈12。销夹紧件19例如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凹凸等而嵌合固定于套圈12。
此外,还能够通过固定(例如粘合或基于插入成型的埋设等)于引导销插入孔15a来使用引导销15。
图4~图7中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加强部件51、54的一例。图4A中示出了在图2B的上侧使用的第一加强部件51,图4B中示出了在图2B的下侧使用的第二加强部件5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这些加强部件51、54具有:由树脂或金属等的硬质的部件构成的加强部件主体52、 55;以及密合层53、56,该密合层53、56设置于与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以及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侧。
如图16所示,密合层53、56在与内插光纤以及外部光纤(在图16中将其统称并示作光纤F。)接触的位置凹陷,由此与这些光纤F的熔敷连接部44附近的外周面密合。由此,在加强部件的内表面不需要用于对光纤进行调心的V形槽或U形槽等机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预先将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因此连接损失低,从而不存在因两光纤的轴错动(光轴的错动)或端面的分离等而造成的损失增加的担忧。
在V形槽或U形槽等的槽状的机构的情况下,若熔敷连接部44附近的外径大于光纤原来的(熔敷连接前的)外径,则存在对熔敷连接部44施加过度的按压力而使得寿命缩短的担忧。相反地,若熔敷连接部44附近的外径减小,则光纤的定位不稳定,从而存在光纤的位置在槽状的机构中在横向上错动的担忧。与此相对,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地,当密合层53、56具有能够追随光纤F的外周面的变形性时,光纤F的定位稳定,从而能够抑制经时的光纤F的弯曲、以及损失的增加。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在将处于熔敷连接部44的光纤F夹入到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的位置,一对加强部件51、54的密合层53、56彼此在光纤F的左右两侧(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密合。由此,能够抑制经时的光纤F的弯曲以及损失的增加。并且,由于密合层53、56彼此对置的间隙消失,因此能够防止可能会给裸光纤(特别是石英系光纤的情况)的寿命带来不良影响的水分等的浸入。并且,当将不透明的材料用于密合层53、56时,能够防止光从密合层53、56的间隙泄漏(漏光)。
优选地,密合层53、56由橡胶或弹性体等的柔软的弹性体构成。由此,若施加按压力而在密合层53、56之间夹入光纤F,则该密合层53、56会在与光纤F接触的位置凹陷,进而因密合层53、56的弹力而与光纤F的外周面密合。优选地,当在凹陷之后消除按压力时,密合层53、56的弹力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平坦的表面状态的程度。
在将发泡体用于密合层53、56的情况下,优选气泡小、且各气泡独立 的结构(气泡间并不连接)。虽然也能够使用粘着剂(感压粘合剂)作为密合层53、56,但是为了在临时放置之后重新放置裸光纤43、46,优选密合层53、56为非粘着性的(粘合力小、或不具有粘合力,以使在临时放置以后能够容易地拆卸裸光纤43、46)。在密合层53、56的表面的粘合力小的情况下,密合层53、56难以密合裸光纤43、46,因此优选形成为能够固定第一加强部件51与第二加强部件54的位置关系、并能够保持来自两侧的适度的按压力。
如图4~6所示,一对加强部件51、54具备凸部61以及凹部62,该凸部61以及凹部62在与内插光纤40以及外部光纤45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与图5、6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侧相互卡合,通过使该凸部(卡合凸部)61与凹部(卡合凹部)62卡合来保持一对加强部件51、54的密合层53、56彼此相互密合的状态。由此,即使在仅通过密合层53、56彼此的粘合力无法保持相互的密合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密合层53、56更加可靠地密合,从而能够防止第一加强部件51与第二加强部件54互相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B所示,第二加强部件54的主体55具有底壁部57、以及设置于该底壁部57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部58、58,卡合凹部62是形成于侧壁部58的贯通孔。由此,当利用肉眼或放大镜等进行目视观察时,能够从外侧容易地确认卡合凹部61的卡合状态。根据加强部件51、54的一体化这样的观点,还能够将仅使侧壁部58的内表面凹陷、且不与外表面贯通的孔(盲孔)作为卡合凹部。并且,还能够在第二加强部件设置卡合凸部并在第一加强部件54设置卡合凹部,以此来取代在第一加强部件设置卡合凸部并在第二加强部件54设置卡合凹部。并且,还能够进行将卡合凹部和卡合凸部交替地设置于第二加强部件等的各种组合,以此与将卡合凸部和卡合凹部交替地设置于第一加强部件的情况互补。
第二加强部件54的侧壁部58经由切口部59而被分成多个部分(舌片状的部分),一个片上设置有一个以下的卡合凹部62。由此,如图7所示,当在所述宽度方向对置的各对侧壁部58之间夹入第一加强部件51时,具有卡合凹部62的各侧壁部58能够分别独立地开闭,即使一组卡合部松弛也不存在其它卡合部联动地松弛的担忧。并且,在侧壁部58的从底壁部 57突出的前端部(图7的上方),在侧壁部58的内表面侧设置有斜面58a。由此,易于在所述宽度方向对置的各对侧壁部58之间夹入第一加强部件51。并且,在组合了一对加强部件51、54以后,当将卡合凸部61与卡合凹部62的卡合解除时,在侧壁部58的斜面58a与第一加强部件主体52之间的间隙插入工具等,由此能够容易地朝宽度方向的外侧按压打开侧壁部58。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密合层53、56在熔敷连接部44附近具有表面的高度较高地隆起的隆起部53a、56a,在隆起部53a、56a之间能够保持较高的按压力。并且,在隆起部53a、56a的两侧(裸光纤43、46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表面的高度低于隆起部53a、56a、且使按压力缓和的缓和部53b、56b。作为隆起部53a、56a的形成方法,例如能够举出在密合层53、56的里侧且在加强部件主体52、55侧设置突起的方法、或局部地加厚密合层53、56的厚度的方法。
由上述卡合凸部61与卡合凹部62的组构成的卡合部,沿光纤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具体地说,在隆起部53a、56a的位置存在1组(或者2组以上),在内插光纤40侧的缓和部53b、56b的位置也存在1组(或者2组以上),还在外部光纤45侧的缓和部53b、56b的位置也存在1组(或者2组以上)。由此,对于由隆起部53a、56a施加给熔敷连接部44的按压力,能够利用隆起部53a、56a的卡合部的位置关系来调节。并且,即使隆起部53a、56a之间的按压力过强,使得该卡合部因隆起部53a、56a彼此间的反弹力而松弛,处于缓和部53b、56b的卡合部也难以松弛,从而能够防止第一加强部件51与第二加强部件54互相分离。
如图2B所示,在套圈12安装有将内插光纤40的从套圈12突出的部分的周围覆盖的套圈用罩18。一对加强部件51、54(详细地说,是其主体52、55),在套圈12侧的端部具有成为罩把持部52a、55a的突起,在该罩把持部52a、55a之间把持套圈用罩18。由此,能够在套圈12与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牢固地保持套圈用罩18的两端,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内插光纤40的弯曲及损伤。
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将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12、且另一端部43从套圈12突出的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之后,将其熔敷连接部44夹入到 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形成为一体化的工序。由此,能够使分别设置于加强部件51、54的内表面的密合层53、56密合裸光纤43、46彼此的熔敷连接部44的外周面。
本实施方式的加强部件51、54包括:在与套圈12相反侧的端部具有轴部60的第一加强部件51;以及与第一加强部件51对置地配置的第二加强部件54。参照图8~13对该情况下的优选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2、13中,为了易于理解密合层53、56之间的裸光纤43、46的位置,虽然以能够看到裸光纤43、46的方式进行了图示,但是如图16所示,优选在使加强部件51、54闭合以后将裸光纤43、46密封于密合层53、56之间。
首先,如图8的上侧所示,准备将从套圈12突出的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用预先将引导销15、套圈用罩18、销夹紧件19以及内插光纤40安装于套圈12的结构,在连接现场仅将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即可。此外,在销夹紧件19是能够在组装连接加强部50以后装卸的构造的情况下,还能够在将引导销15及销夹紧件19从套圈12拆下后的状态下实施图8~13的各工序。
并且,如图8的下侧所示,使组装工具70保持第二加强部件54。该组装工具70具有:将第二加强部件54保持于规定位置的加强部件保持部71;保持外部光纤45的光纤芯线47的局部的芯线保持部72;臂部73(参照图10),该臂部73形成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第一加强部件51的轴部60的轴承部74;以及从芯线保持部72的上方压入外部光纤45的光纤芯线47的局部的按压盖75(参照图11)。
优选地,为了不使第二加强部件54在宽度方向错动,加强部件保持部71形成为从底壁部57的宽度方向(图7的左右方向)两侧保持第二加强部件54的槽状的构造。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侧壁部58朝底壁部57的上方突出,因此若将第一加强部件51压入到两侧壁部58之间,则能够在第一加强部件51的凸部61从上方到达卡合凹部62之前,形成为两侧壁部58打开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9所示,将裸光纤43、46的熔敷连接部44载置于第二 加强部件54的上方。使在第二加强部件54的内表面设置的密合层56朝向上方,熔敷连接部44配置于密合层56的隆起部56a上。裸光纤43、46较细(直径一般为60μm~150μm左右,例如125μm左右),直接用手触碰处理并非为优选,因此在套圈12的下方设置未图示的保持件,优选用手对把持该保持件以及外部光纤45的较粗部分而进行作业。
并且,如图10所示,使轴承部74保持第一加强部件51的轴部60。
此时,使在第一加强部件51的内表面设置的密合层53朝向与第二加强部件54对置的一侧。
并且,如图11所示,从外部光纤45的光纤芯线47的局部的上方关闭按压盖75,在芯线保持部72与按压盖75之间夹入光纤芯线47。优选地,在关闭按压盖75之前,用手等朝远离套圈12的方向(在图11中为朝右的方向)拉动外部光纤45,从而将裸光纤43、46及其前后的光纤芯线41、47的松弛消除。当拉动外部光纤45时,第二加强部件54的套圈12侧的端部(详细地说是罩把持部55a)与套圈12的后端侧(详细地说是销夹紧件19)碰撞,内插光纤40侧的移动停止,因此无需特别地用手等按压套圈12。
在以上工序中,使轴承部74保持第一加强部件51的轴部60的工序的实施时期,只要是将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之前即可,并未进行特殊限定,例如也可以在关闭按压盖75之后实施。通过设置按压盖75,即使不用手等按压也能够在将张力施加于光纤45的状态下进行保持,从而提高了作业性。作为使按压盖75开闭自如的方法,除了使用具有卡合爪及突起等的闩锁以外,还能够举出使用磁铁、螺钉或弹簧等的方法。
并且,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中心线保持部72与按压盖75之间夹入光纤芯线47,但是也能够形成为夹入光纤软线或光纤缆线的局部。
接下来,如图12所示,使第一加强部件51在轴承部74内以轴部60为中心朝向第二加强部件54转动,从而将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由此,将连接加强部50组装于套圈12的后方,将裸光纤43、46密封于密合层53、56之间。
当将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时,如图16所示,使卡合凸部61与卡合凹部62卡合。并且,在一对加强部件51、54的设置于套圈12侧的端部的罩把持部52a、55a之间把持套圈用罩18。
接下来,如图13所示,从组装工具70将连接加强部50组装于套圈12的后方以后的结构(截面构造参照图2)拆下。由于轴承部74是下方为半圆状、且上方平行地开口的U字状,因此若用手等抬起连接加强部50,则能够容易地从轴承部74拆下轴部60。
这样,通过使用具有中心轴线的方向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轴部60的第一加强部件51、以及具有轴承部74的组装工具70,使得第一加强部件51在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倒向第二加强部件54,从而能够抑制在第一加强部件51与光纤接触时绕光纤的轴旋转(扭转)的力发挥作用。
并且,由于预先适当地规定了加强部件保持部71与轴承部74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使用支承轴部60的轴承部74作为进行第一加强部件51相对于第二加强部件54的对位的基准。即,由于在将轴部60装配于轴承部74时不会误使第二加强部件54移动,因此即使加强部件51、54的尺寸小也容易进行作业。
在将连接加强部50组装于套圈12的后方以后,通过组装对该套圈12以及连接加强部50进行收纳的壳体等,能够实现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10。
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光连接器10是多芯用的光连接器,图示例为MPO型光连接器(JIS C5982中规定的F13型多芯光纤连接器。MPO:Multi-fiber Push On)。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并未特别局限于单芯用、多芯用。
该光连接器10的壳体具备:套筒状(筒状)的插头框架21;以及安装于插头框架21后端侧的套筒状(筒状)的止挡环30。套圈12的侧面被插头框架21的前端侧的开口部22从周围保持。由于插头框架21与止挡环30形成为一体化,因此在止挡环30的外表面形成有卡合爪33,该卡合爪33能够与形成于插头框架21的侧壁部的卡合窗27卡合。套圈用弹簧24配设于连接加强部50的周围,使弹簧24的前端侧与销夹紧件19的后端侧的弹簧座20接触,使弹簧24的后端侧与止挡环30的前端侧的弹簧座31 接触。
若套圈12的接合端面14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接合,则套圈12在开口部22内被引导、且因套圈12被朝后方按压而使套圈用弹簧24收缩,从而因适度的作用力作用于套圈12的接合端面14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的接合端面之间而使接合端面间密合。并且,若将套圈12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的接合解除,则套圈用弹簧24伸长,套圈12在开口部22内移动,进而向原来的位置恢复。
在插头框架21的宽度方向对置的两侧(图1A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供MPO型连接器插头与MPO型连接器适配器或插座的卡合爪(未图示)卡合使用的接合部23。并且,在插头框架21的外周设置耦合器25,在插头框架21的外周面与耦合器25的内周面之间收纳有一对耦合用弹簧26、26。由此,伴随着耦合用弹簧26、26的伸缩,耦合器25能够相对于插头框架21进行前后移动。该卡合部23、耦合器25作为MPO型光连接器插头而具有与上述JIS等中规定的结构同样的结构。
此外,在将本发明应用于其它种类的光连接器的情况下,光连接器的接合(连接器连接)所必需的结构适当地设置于套圈或壳体等。
在图1的光连接器10中,为了保护光连接器插头的套圈12等的前端部而设置有盖11。当使用时(与其它光连接器接合时)将该盖11拆下。在盖11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在插头框架21的侧面中的一个面上形成的键21a嵌合的键槽11a。以往为了防止上下(图1B的上下)相反地使用光连接器插头而设置了插头框架21的键21a,但是盖11的键槽11a设置于上下两方。由此,无需区别盖11的上下的朝向便能够将盖11安装于光连接器10。
在止挡环30的内部形成有在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的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2。该贯通孔32的横截面形状(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形状)具有至少能够包含连接加强部50的横截面形状的大小。由此,在将套圈12插入到插头框架21的开口部22的状态下,当从连接加强部50的后方朝插头框架21压入止挡环30时,止挡环30不会与连接加强部50干涉(压入被阻碍)。当从连接加强部50的后方向插头框架21压入止挡环30时,在卡合爪33即将到达卡合窗27之前, 向连接加强部50这一侧拉入卡合爪33。因此,在卡合爪33的背面侧、且在贯通孔32的内表面设置槽部32a,避免了卡合爪33的背面与连接加强部50的干涉。
在止挡环30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34。在螺旋环35的内周面形成的内螺纹部36紧固于该外螺纹部34。在该外螺纹部34与内螺纹部36之间能够夹入外部光纤45的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并对其进行固定。螺旋环35在后端侧具有开口部37,外部光纤45的抗张力纤维49以及光纤芯线47的局部插通于该开口部37。为了避免抗张力纤维49与连接加强部50接触,优选地,开口部37的横截面形状(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形状)确保某种程度的开口尺寸。
在螺旋环35的外周面安装有用于保护外部光纤45的外部光纤用罩65。罩65一般由橡胶、或弹性体等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外部光纤45的外套48的周围安装有保护管66,在管66的前端侧形成为大径的环状嵌合部67嵌入到罩65的内侧。
虽然对组装上述壳体等的顺序并未进行特殊限定,但是例如能够举例示出以下顺序。
作为熔敷连接前进行的预先准备,预先使套圈用弹簧24、止挡环30、螺旋环35、外部光纤用罩65以及保护管66通过外部光纤45的周围。为了在进行熔敷连接时不形成障碍,优选这些部件配置于后侧(图1的右侧)。
如上所述,在对裸光纤43、46进行熔敷连接并对连接加强部50进行组装以后(参照图8~13),从套圈12的前侧(图1的左侧)装配插头框架21并将套圈12配置于插头框架21的开口部22内,然后将止挡环30压入到插头框架21侧而使卡合爪33与卡合窗27卡合,从而与套圈12以及连接加强部50一起收纳套圈用弹簧24。盖11以及耦合器25可以预先装配于插头框架21上,或者也可以在安装止挡环30之后再进行装配。
将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配置于止挡环30的外螺纹部34上,通过将螺旋环35的内螺纹部36紧固于外螺纹部34而对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进行固定。在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伸出到插头框架21的外周上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将其切除。进而,将罩65安装于止挡环30的上方。根据以 上顺序,能够组装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10。
此外,在外部光纤不具有抗张力纤维的情况下,无需夹入抗张力纤维便能够通过将螺旋环35的内螺纹部36紧固于止挡环30的外螺纹部34而使其与壳体一体化。
(光纤的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加强部50并不局限于对光连接器内的熔敷连接部44的加强,如图14、图15所示,能够用于将使第一光纤91以及第二光纤92的端部88、89彼此熔敷连接而成的熔敷连接部90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进行加强的加强方法。
图14所示的组装工具80具备:将第二加强部件54保持于规定位置的加强部件保持部81;保持第一光纤91的光纤芯线的局部的第一芯线保持部82;臂部83,该臂部83形成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第一加强部件51的轴部60的轴承部84;将第一光纤91的光纤芯线的局部从第一芯线保持部82的上方压入的第一按压盖85;保持第二光纤92的光纤芯线的局部的第二芯线保持部86;以及将第二光纤92的光纤芯线的局部从第二芯线保持部86的上方压入的第二按压盖87。
如图4~7所示,一对加强部件51、54在与第一光纤91以及第二光纤92的端部88、89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53、56,该密合层53、56能够在与第一光纤91以及第二光纤92接触的位置凹陷。并且,第一加强部件51在第一光纤91以及第二光纤92的长度方向(图14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轴部60。
在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夹入熔敷连接部90而组装连接加强部50的顺序,与图8~12所示的顺序相同。图14中示出了其结果。并且,图15中示出了将组装后的连接加强部50从组装工具80拆下后的状态。
并且,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在芯线保持部82、86与按压盖85、87之间夹入光纤芯线91、92,但是也能够形成为夹入光纤软线或光纤缆线的局部。
这样,通过使用具有中心轴线的方向与光纤91、92的长度方向垂直的 轴部60的第一加强部件51、以及具有轴承部84的组装工具80,使得第一加强部件51在沿着光纤91、92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倒向第二加强部件54,从而能够抑制在第一加强部件51与光纤91、92接触时绕光纤的轴旋转(扭转)的力发挥作用。
并且,由于预先适当地规定了加强部件保持部81与轴承部84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使用支承轴部60的轴承部74作为进行第一加强部件51相对于第二加强部件54的对位的基准。即,由于在将轴部60装配于轴承部74时不会误使第二加强部件54移动,因此即使加强部件51、54的尺寸小也容易进行作业。
以上虽然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光连接器的变形例)
如上所述,应用了光连接器的外部光纤可以不具有抗张力纤维。图17A以及图17B中示出了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用、且具有更加简单化的结构的光连接器10A的例子。以下,有时将图17A及图17B统称为“图17”。
该连接器10A能够组装于不具有抗张力纤维的外部光纤45A的前端。止挡环38具有插入到插头框架21的内侧的前半部38a;以及供罩65装配的后半部38b,能够与插头框架21的卡合窗27卡合的卡合爪33形成于止挡环38的前半部38a的外周面。也就是说,该结构中的止挡环38由使图1所示的止挡环30与螺旋环35一体化的结构构成。
虽然并未对组装上述壳体等的顺序进行特殊限定,但是例如能够举例示出以下顺序。
作为熔敷连接前进行的预先准备,预先使套圈用弹簧24、止挡环38、外部光纤用罩65以及保护管66通过外部光纤45A的周围。为了在进行熔敷连接时不形成障碍,优选这些部件配置于后侧(图17的右侧)。盖11及耦合器25可以预先装配于插头框架21上,或者也可以在安装止挡环38之后再进行装配。
如上所述,在对裸光纤43、46进行熔敷连接并对连接加强部50进行组装以后(参照图8~13),从套圈12的前侧(图17的左侧)装配插头框架21并将套圈12配置于插头框架21的开口部22内,然后将止挡环38压入到插头框架21侧而使卡合爪33与卡合窗27卡合,从而与套圈12以及连接加强部50一起收纳套圈用弹簧24。进而,将罩65装配于止挡环38的后半部38b的上方。利用以上顺序能够组装图17所示的光连接器10A。
这样,根据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0A,由于外部光纤45不具有抗张力纤维,因此组装顺序比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10更加简单。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1进行说明。
图23A及图23B中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10,图24A及图24B中示出了该光连接器110的主要部分。该光连接器110为如下结构:将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12(光连接器套圈)的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将该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进行加强的连接加强部50收纳于壳体等的内部。此外,有时将图23A及图23B统称为“图23”。同样,有时将图24A及图24B统称为“图24”。
在以下说明中,为了区别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图23的左右方向)的两个方向,有时将套圈12的接合端面14面对的方向(图23的左方)称作“前端方向”或“前方”,将其相反方向(图23的右方)称作“后端方向”、“后方”或“基端方向”。前后方向是内插光纤4的一端部42的长度方向,还是光连接器110与成为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连接时的连接方向。
外部光纤45由光纤软线或光纤缆线等具有光纤的光传送体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外部光纤45是光纤软线,具备:由光纤带状芯线构成的多芯的光纤芯线47,该光纤带状芯线具有多根光纤(光纤线材。图示略)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横向上整齐地排成一列的结构;将多芯的光纤芯线47的周围包围的管状的外套48;以及收纳于光纤芯线47与外套48之间的抗张力纤维49。在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将光纤芯线47的树脂包覆以及光纤线材的树脂包覆除去,使得多根裸光纤(芯体及包层的部分)分离。
光纤芯线47中包含的裸光纤46的根数(芯数),例如能够举出2芯、4芯、8芯、12芯等。此外,在图23A、图24A以及图25A中,为了使12芯的结构简单化而仅图示出4根。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软线虽然是将一根光纤带状芯线收纳于外套内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外部光纤,还能够采用在一个外套中收纳多根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收纳多根光纤带状芯线的结构、分别收纳一根以上的光纤带状芯线与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等。
外套48例如由聚乙烯等树脂等构成,优选具有可挠性。多根抗张力纤维49沿光纤的长度方向伸出,作为承受朝向光传送体的拉伸力(张力)的抗张力体而发挥功能。用于抗张力纤维49的纤维材料只要是能够获得必需的拉伸强度的材料即可,并未进行特殊限定,例如能够举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此外,抗张力体及外套等在本发明中并非特别必需。例如,也能够将不具有外套的光纤芯线或光纤带状芯线用作外部光纤。并且,根据光纤缆线等的构造,例如还能够将钢线等金属线、纤维强化塑料(FRP)等各种线材用作抗张力体。作为光纤缆线,能够举出分接光缆、室内光缆等。
内插光纤40是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12、且另一端部43从套圈12向后方突出(伸出)的光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插光纤40由包括光纤带状芯线的多芯的光纤芯线41构成,分别在光纤芯线41的一端部42以及另一端部43,将光纤芯线41的树脂包覆以及光纤线材的树脂包覆除去,使得多根裸光纤(芯体以及包层的部分)分离。
内插光纤40的前端在接合端面14露出,与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光纤对接连接。
此外,作为内插光纤40使用的光纤并不局限于多芯光纤,还能够采用将一根或多根短条的单芯光纤内插于一个套圈的结构、收纳多根光纤带状芯线的结构、分别收纳一根以上的光纤带状芯线和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等。
如图25所示,使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一一对应并将其熔敷连接。进而,如图24所示,、且将内插光纤40的 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的熔敷连接部44在连接加强部50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进行加强。
加强部件51、54具有:由树脂或金属等的硬质的部件构成的加强部件主体52、55;以及密合层53、56,该密合层53、56设置于与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以及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侧。
此外,虽然在图25中省略了内插光纤40的周围的套圈12的图示,但是优选地,在与外部光纤45熔敷连接之前,预先将在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12的光纤插通孔13内。
如图18、图23以及图24所示,套圈12具有:与其它光连接器(成为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套圈(未图示)对接接合的前端面(接合端面)14;成为与接合端面14相反侧的端面的后端面16;在接合端面14开口的光纤插通孔(微细孔)13;以及在后端面16开口的罩收纳孔17。套圈12能够制造成例如塑料制的一体成型品。
套圈12的接合端面14可以是相对于光纤插通孔13的中心轴(几乎与光纤42的光轴一致。)垂直的垂直面,或者可以是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对应的朝规定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形成了与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的光纤相同数量的光纤插通孔13。作为将处于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的裸光纤固定于套圈12的方法,例如在光纤插通孔13内注入粘合剂而进行粘合的方法较为简便。光纤插通孔13分别与罩收纳孔17连接。在光纤芯线41的周围装配套圈用罩18,该套圈用罩18收纳于罩收纳孔17。虽然套圈用罩18优选例如由橡胶或弹性体等的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但是也能够由树脂或金属等的可挠性低的材料构成套圈用罩18。
设置于套圈12的光纤插通孔13的数量(芯数),例如能够举出2芯、4芯、8芯、12芯等,形成为与光纤芯线47的芯数对应。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10中,还能够使用单芯用的套圈作为套圈12。
优选地,对于处于多芯用套圈12的接合端面14的光纤插通孔13的排列,使其与夹入到后述的加强部件51、54之间的光纤的排列一致,由此形成为横向排成一列的排列。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使处于套圈12的光纤 的排列与处于连接加强部50的光纤的排列相同的结构,还能够变更在套圈12与连接加强部50之间单芯芯线相互分离的光纤的排列。
如图24B所示,在套圈12安装有将内插光纤40的从套圈12突出的部分的周围覆盖的套圈用罩18。一对加强部件51、54(详细地说,是其主体52、55),在套圈12侧的端部具有成为罩把持部52a、55a的突起,在该罩把持部52a、55a之间把持套圈用罩18。
由此,能够在套圈12与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牢固地保持套圈用罩18的两端,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内插光纤40的弯曲及损伤。
为了进行相对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的定位,在套圈12设置有前端侧从接合端面14向前方突出的引导销15。
引导销15插通设置于将接合端面14与后端面16之间贯通的引导销插入孔15a,通过插入到设置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的引导销插入孔(未图示),能够抑制沿着接合端面14的面的方向(图24A的上下方向、图24B的上下方向、或将这些方向合成后的倾斜方向)上的错位,从而能够进行光连接器110与所述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正确的定位。
将利用引导销15来进行与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的方式称作引导销定位方式。
如图24A所示,引导销插入孔15a、15a是能够供引导销15以插拔(插入以及拔出)自如的方式插入的结构,并沿前后方向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销插入孔15a形成有两个,分别隔着供内插光纤40插通的光纤插通孔13而形成于两侧。
引导销15分别插通设置于该一对引导销插入孔15a。
如图22所示,引导销15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具有:主体部190,该主体部190具有尖细形状的前端部190a;以及在该主体部190的后端侧形成的基端部191。
基端部191具有:从主体部190的后端朝后方伸出的颈部192;以及在颈部192的后端设置的头部193。头部193的前表面成为与后述的销夹 紧件19的前板部177抵接的卡定阶梯部193a。
图示例子中的主体部190、颈部192以及头部193均为大致圆筒状,其中心轴向互相一致。
颈部192形成为比头部193直径细。以下,有时将颈部192称作细径部,将头部193称作粗径部。主体部190形成为比颈部192直径粗。
如图23及图24所示,主体部190插通于引导销插入孔15a,前端部分从接合端面14朝前方突出。
如图24A所示,引导销15的基端部分从套圈12的后端面16突出,作为突出部分的基端部191被销夹紧件19保持。
此外,虽然图23所示的形态的光连接器110是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雄型),但是如后文所述,也能够形成为不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雌型)。
如图18、图23以及图24所示,在套圈12的后端面16侧设置有销夹紧件19。销夹紧件19设置成比熔敷连接部44更靠前方。
如图19~图21所示,销夹紧件19支承引导销15,在从套圈12的后端面16突出的引导销15的基端部191安装成装卸自如。
图示例子的销夹紧件19由合成树脂材料等构成,具有底部171、以及在该底部171的两侧设置的侧壁部172、172,并形成为大致コ字形,由底部171与侧壁部172、172包围的空间成为供内插光纤40插通的插通空间173(参照图23以及图24)。
插通空间173能够形成为可嵌入到套圈用罩18。即,将侧壁部172、172之间的距离设定成与套圈用罩18的宽度尺寸几乎相同、或者比其略小,由此能够形成为套圈用罩18的两侧缘因与侧壁部172、172的内表面抵接而被定位的结构。
在以下说明中,将侧壁部172的伸出方向亦即图21中的朝上的方向称作上方(或者高度方向),将其相反方向称作下方。图21中的上下方向是相对于供引导销15插通的引导销插入孔15a的形成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
侧壁部172具有:外侧板部175;形成为在内侧与外侧板部175隔开 间隔的内侧板部176;在底部171的前缘部形成的前板部177;以及在底部171的后缘部形成的后板部178。
外侧板部175从底部171的侧缘部立起设置成相对于底部171大致垂直。
内侧板部176立起设置成相对于底部171大致垂直,与外侧板部175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对引导销15的头部193进行收纳的收纳部179。
内侧板部176形成为低于外侧板部175。能够将收纳部179的底面179a设为沿着头部193的外周面的弯曲面。
如图19~图21所示,前板部177从底部171的前缘部立起设置成相对于底部171大致垂直。因此,前板部177相对于前后方向大致垂直。
在前板部177形成有从上缘部177a朝向下方的嵌合凹部183。图示例子的嵌合凹部183形成为大致U字状,形成为成为其最深部的底部183a处于比收容部179的底面179a高的位置。
如图21所示,由于嵌合凹部183形成为从上缘部177a朝向下方,因此能够接受容纳朝下方移动的引导销15的颈部192。
并且,由于外侧板部175、内侧板部176以及后板部178形成为大致向上方伸出,因此作为被这些部件包围的空间的收容部179能够接受容纳向下方移动的头部193。
因此,引导销15的颈部192及头部193,分别相对于嵌合凹部183及收容部179在图21的上下方向进出自如。
此外,在图示例子中,虽然嵌合凹部183形成为朝向下方(即相对于引导销插入孔15a的形成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但是嵌合凹部183的形成方向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与引导销插入孔15a的形成方向交叉的方向,也可以是其它方向。例如也可以是相对于图21的上下方向以超过0°、且不足90°的角度倾斜的方向。
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由于嵌合凹部183的宽度W1大于引导销15的颈部192的外径、且小于头部193的外径,因此能够限制嵌合凹部183 的头部193朝前方移动,从而能够限制该方向的引导销15的移动。
即,如图20所示,若对引导销15施加朝向前端方向(图20中的下方)的力,则由于成为头部193的前表面的卡定阶梯部193a与前板部177的后表面177a抵接,因此能够阻止头部193向前方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引导销15脱落。
后板部178从底部171的后缘部立起设置成相对于底部171大致垂直。后板部178的外侧缘部到达外侧板部175的后缘部。在图示例子中,后板部178形成为与外侧板部175几乎相同的高度。
后板部178或前板部177能够构成为可限制引导销15向后方移动。即,当对引导销15施加朝向后方(图20中的上方)的力时,主体部190的后表面190b与前板部177抵接、或者头部193与后板部178抵接,由此后板部178或者前板部177能够构成为阻止引导销15向后方移动。
如图20所示,在后板部178的后表面178a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定位凸部181。
如图23所示,定位凸部181防止套圈用弹簧24的错位,被插入到套圈用弹簧24的前端部。
后板部178的后表面178a成为用于从套圈用弹簧24承受作用力(基于弹性的按压力)的弹簧座20。因此,即使在套圈12未设置引导销15时,销夹紧件19也安装于套圈12。销夹紧件19例如通过未图示的凹凸等而能够嵌合固定于套圈12。
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光连接器110是多芯用的光连接器,能够采用与MPO型光连接器(JIS C5982中规定的F13型多芯光纤连接器。MPO:Multi-fiber Push On)同样的构造。能够用于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并不局限于单芯用或多芯用。
该光连接器110的壳体11具备:套筒状(筒状)的插头框架21;以及安装于插头框架21后端侧的套筒状(筒状)的止挡环30。
套圈12插通于插头框架21的前端侧的开口部22。
由于插头框架21与止挡环30形成为一体化,因此在止挡环30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与在插头框架21的侧壁部形成的卡合窗27卡合的卡合爪33。
套圈用弹簧24(施力单元)经由销夹紧件19而对套圈12朝前方施力,配设于连接加强部50的周围,使弹簧24的前端侧与销夹紧件19的后端侧的弹簧座20接触,使弹簧24的后端侧与止挡环30的前端侧的弹簧座31接触。
若套圈12的接合端面14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接合,则套圈12在开口部22内被引导、且因套圈12被朝后方按压而使套圈用弹簧24收缩,从而因适度的按压力作用于套圈12的接合端面14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的接合端面之间而使接合端面间密合。并且,若将套圈12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的接合解除,则套圈用弹簧24伸长,套圈12在开口部22内移动,进而向原来的位置恢复。
在插头框架21的宽度方向对置的两侧(图23A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供MPO型连接器插头与MPO型连接器适配器或插座的卡合爪(未图示)卡合使用的接合部23。并且,在插头框架21的外周设置耦合器25,在插头框架21的外周面与耦合器25的内周面之间收纳有一对耦合用弹簧26、26。由此,伴随着耦合用弹簧26、26的伸缩,耦合器25能够相对于插头框架21进行前后移动。这些接合部23、耦合器25作为MPO型光连接器插头而具有与上述JIS等中规定的结构同样的结构。
此外,在将本发明应用于其它种类的光连接器的情况下,光连接器的接合(连接器连接)所必需的结构适当地设置于套圈或壳体等。
在止挡环30的内部形成有在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的前后方向(图23的左右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2。该贯通孔32的横截面形状(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至少能够包含连接加强部50的横截面形状。由此,在将套圈12插入到插头框架21的开口部22的状态下,当从连接加强部50的后方向插头框架21压入止挡环30时,止挡环30不会与连接加强部50干涉(压入被阻碍)。当从连接加强部50的后方朝插头框架21压入止挡环30时,在卡合爪33即将到达卡合窗27之前,向连接加强部50这一侧拉入卡合爪33。因此,在卡合爪33的背面侧、且在贯通 孔32的内表面设置槽部32a,避免了卡合爪33的背面与连接加强部50的干涉。
在止挡环30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34。在螺旋环35的内周面形成的内螺纹部36紧固于该外螺纹部34。在该外螺纹部34与内螺纹部36之间能够夹入外部光纤45的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并对其进行固定。螺旋环35在后端侧具有开口部37,外部光纤45的抗张力纤维49以及光纤芯线47的局部插通于该开口部37。为了避免抗张力纤维49与连接加强部50接触,优选开口部37的横截面形状(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形状)能够确保某种程度的开口尺寸。
在螺旋环35的外周面安装有用于保护外部光纤45的外部光纤用罩65。罩65一般由橡胶、或弹性体等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外部光纤45的外套48的周围安装有保护管66,在管66的前端侧形成为大径的环状嵌合部67嵌入到罩65的内侧。
虽然并未对组装上述壳体等的顺序进行特殊限定,但是例如能够举例示出以下顺序。
作为熔敷连接前进行的预先准备,预先使套圈用弹簧24、止挡环30、螺旋环35、外部光纤用罩65以及保护管66通过外部光纤45的周围。为了在进行熔敷连接时不形成障碍,优选这些部件配置于后侧(图23的右侧)。
对裸光纤43、46进行熔敷连接,将熔敷连接部44在连接加强部50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进行加强。
如图19及图21所示,由于销夹紧件19的嵌合凹部183形成为朝向下方,因此能够使引导销15的颈部192在上下方向进出。
因此,如图18所示,使利用假想线示出的销夹紧件19朝上方移动,由此能够使引导销15的颈部192从上方与嵌合凹部183嵌合。此时,头部193收纳于收纳部179。
由此,销夹紧件19在保持引导销15的基端部191的状态下设置于套圈12的后端侧。
如图20以及图21所示,由于嵌合凹部183的宽度W1小于头部193的外径,因此若对引导销15施加朝向前端方向(图20中的下方)的力,则由于成为头部193的前表面的卡定阶梯部193a与前板部177的后表面177a抵接,因此头部193朝前方的移动被阻止。因此,引导销15朝向前方的移动被限制。
并且,若对引导销15施加朝向后方(图20中的上方)的力,则主体部190的后表面190b与前板部177抵接,或者头部193与后板部178抵接,由此引导销15朝向后方的移动被限制。
在通过从套圈12的前侧(图23的左侧)装配插头框架21而将套圈12配置于插头框架21的开口部22内以后,通过朝插头框架21侧压入止挡环30而使卡合爪33与卡合窗27卡合,与套圈12以及连接加强部50一起收纳套圈用弹簧24。耦合器25可以预先装配于插头框架21上,或者可以在安装止挡环30以后再进行装配。
将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配置于止挡环30的外螺纹部34上,将螺旋环35的内螺纹部36紧固于外螺纹部34并对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进行固定。在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伸出到插头框架21的外周上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而将其切除。进而,将罩65安装于止挡环30的上方。通过以上顺序能够组装图23所示的光连接器110。
此外,在外部光纤不具有抗张力纤维的情况下,无需夹入抗张力纤维,便能够将螺旋环35的内螺纹部36紧固于止挡环30的外螺纹部34并使其与壳体一体化。
图23所示的形态的光连接器110虽然是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雄型),但是也能够形成为不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雌型)。
以下,参照图26~图28,对从图23所示的形态(雄型)的光连接器110拆下引导销15从而获得不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雌型)的光连接器110的顺序进行说明。
根据与所述顺序相反的顺序,拆下插头框架21,使套圈12以及销夹紧件19露出。
如上所述,由于能够使引导销15的颈部192从图21的上下方向进出销夹紧件19的嵌合凹部183,因此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若使销夹紧件19朝下方移动,则颈部192从嵌合凹部183脱离。
由此,引导销15形成为能够在长度方向移动的状态,能够朝前端方向将其拔出。
如图28所示,在拔出引导销15以后,使销夹紧件19朝上方移动,并再次设置于套圈12的后端侧。通过再次装配插头框架21,能够获得不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雌型)的光连接器110。
不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的光连接器110,除了不具有引导销15以外,其余具有与图23所示的光连接器110相同的结构。在该形态的光连接器110中,引导销插入孔15a作为供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引导销插入的插入孔而发挥功能。
当使不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雌型)的光连接器110形成为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雄型)时,只要按照与所述顺序相反的顺序将引导销15装配于套圈12即可。
在光连接器110中,销夹紧件19具有嵌合凹部183,能够使引导销15的颈部192在与引导销插入孔15a大致垂直的方向进出嵌合凹部183,因此通过使销夹紧件19在该方向移动,能够将对引导销15的长度方向的移动限制解除,从而能够形成为可将引导销15拆下的状态。
因此,能够容易地在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雄型)、与不具有引导销15的形态(雌型)之间切换,从而能够提高连接现场的作业性。
当拆卸引导销15时,无需使销夹紧件19朝后方移动,因此不会对内插光纤40与外部光纤45的熔敷连接部44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无需在套圈12与熔敷连接部44之间确保供销夹紧件19移动使用的空间,从而能够减小光连接器11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
并且,由于销夹紧件19具有与引导销15的基端部191嵌合的嵌合凹部183,因此能够防止引导销15朝前端方向脱落。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插光纤40与外部光纤45的熔敷连接 部44虽然是在连接加强部50被夹入到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还能够是利用公知的加强套筒来加强熔敷连接部44的结构。
并且,对于内插光纤40与外部光纤45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例如采用在夹紧部的一对元件之间将光纤对接连接的方式(机械式接合方式)。
图29以及图30示出了销夹紧件的其它例子,此处所示的销夹紧件119在前板部177、177形成有具有保持突起184的伸出部182,这一点与图19~图21所示的销夹紧件19不同。
伸出部182形成为在前板部177、177的上缘部从比嵌合凹部183更靠内侧的位置朝上方伸出。
保持突起184形成为在伸出182的内缘部向内侧(互相靠近的方向)突出。
如图30所示,由于保持突起184、184的前端间的距离小于套圈用罩18的宽度,因此保持突起184能够限制插通空间173内的套圈用罩18向上方移动(向外侧移动)。因此,能够防止销夹紧件119从套圈用罩18脱落。
由于保持突起184的上表面184a形成为朝突出方向(内侧)缓慢地下降的倾斜面,因此当使套圈用罩18嵌入到插通空间173时,套圈用罩18朝外侧按压上表面184a,通过前板部177的弯曲变形而使保持突起184向外侧移动,由此能够使套圈用罩18嵌入。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带盖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光连接器用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带盖光连接器210A。
所述带盖光连接器210A,在组装于光纤软线2(光传送体)的末端的 光连接器210的前端部(供套圈211设置的这一侧的端部)将光连接器用盖150(以下也简称作盖)装配成能够装卸。
此外,在图31、图32A、图32B中,将左侧设为前、且将右侧设为后,由此对带盖光连接器210A、光连接器210进行说明。
以下,有时将图32A以及图32B统称为“图32”。同样,有时将图40A以及图40B统称为“图40”,将图42A以及图42B统称为“图42”,将图43A以及图43B统称为“图43”,将图45A以及图45B统称为“图45”。
在图31中,图示例子等的光连接器210为单芯用的光连接器。
并且,该光连接器210是所谓的现场组装型的光连接器。
如图31、图32A、图32B所示,所述光连接器210形成为具备如下部件的简单结构:套圈211,该套圈211具有凸缘部211b在毛细部件211a的外周突出设置的构造;内插光纤212,该内插光纤212是内插固定于该套圈211(具体地说为毛细部件211a)的短条的光纤;套筒状的壳体214,该套筒状的壳体214收纳构成为包括所述套圈211和内插固定于该套圈211(具体地说为毛细部件211a)的所述内插光纤212的带光纤套圈213;弹簧215,该弹簧215相对于壳体214向前侧(以下,也称作连接器前侧)对收纳于该壳体214内的所述带光纤套圈213进行弹性施力;以及螺纹安装环部件216,该螺纹安装环部件216螺纹安装于抗张力体固定筒部214a(后述),该抗张力体固定筒部214a是与供所述壳体214的所述套圈211配置的前端部相反的后端部。
并且,所述光连接器210还具备罩217,该罩217设置成外嵌于螺纹安装环部件216并从该螺纹安装环部件216向后侧伸出。
如图38所示,所述光连接器210能够将套筒状的旋钮218(耦合器)外插安装于所述壳体214。该旋钮218在壳体214确保了前后方向的可动范围并设置成能够进行滑动移动。
对图38的设置有旋钮218的结构的光连接器标注标号210B。
所述壳体214将套筒状的止挡环142内嵌固定于套筒状的插头框架141的后端部并进行一体化。
所述止挡环142设置成从插头框架141向后侧伸出。并且,位于比该止挡环141的所述插头框架141更靠后侧的位置的后端部,形成为壳体214的所述抗张力体固定筒部214a。
所述抗张力体固定筒部214a具有形成于其外周的外螺纹部214b(螺纹部),能够从该抗张力体固定筒部214a的后侧螺纹安装所述螺纹安装环部件216,该所述螺纹安装环部件216具有能够与图31所示那样的所述外螺纹部214b螺合的内螺纹部216a。
以下,也将该抗张力体固定筒部214a称作螺纹安装筒部。
作为套圈211、插头框架141、旋钮218,例如能够采用SC形光连接器(JIS C5973中规定的F04型光连接器。SC:Single fiberCoupl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MU形光连接器(JIS C5983中规定的F14型光连接器。MU:Miniature-Unit coupl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等的单芯用光连接器(插头)的套圈、插头框架、旋钮。
所述带光纤套圈213的内插光纤212具有后侧伸出部212c,该后侧伸出部212c是朝与所述套圈211的毛细部件211a前端的对接连接用的接合端面211c(前端面)相反的后端侧伸出的部分。并且,该内插光纤212在使与后侧伸出部212c相反侧的端部(前端部)的端面与毛细部件211a前端的研磨结束后的所述接合端面211c对齐的状态下,内插固定于所述套圈211的毛细部件211a。
如图31所示,组装于光纤软线2的末端的光连接器210,将连接部3收纳于所述壳体214内,该连接部3对所述内插光纤212的后侧伸出部212c的端部(内插光纤212的后端部)、与在光纤软线2末端引出的光纤2a的前端进行光连接。
光纤软线2的光纤2a是具有利用树脂包覆材料2e(以下,也简称作包覆材料)将裸光纤2d的外周覆盖并使其一体化的结构的单芯的包覆光纤。
另一方面,例如图35所示,内插光纤212是在其长度方向两端将裸光纤2a引出的单芯的包覆光纤(具体地说是光纤芯线)。进而,对于裸光纤12a中的朝被包覆材料12b覆盖的覆盖部的两侧突出的部分的单方,将其 内插于定位孔部211d1,该定位孔部211d1是将套圈211的毛细部件211a内侧贯通的光纤孔211d的前侧(接合端面211c侧)部分、且在所述接合端面211c具有开口部,将所述覆盖部内插于覆盖部收纳孔部211d2,该覆盖部收纳孔部211d2是比所述光纤孔211d的所述定位孔部211d1更靠后侧的部分、且形成为直径大于所述定位孔部211d1(内径大),在上述状态下,利用设置于所述光纤孔211d内的粘合剂而将该内插光纤212粘合固定于套圈211(具体地说,是毛细部件211a)。
虽然此处这些光纤2a、212是单芯的光纤芯线,但是也能够采用例如光纤线材等。
此外,内插光纤212的全长都可以是裸光纤。
并且,如图35所示,所述内插光纤212的包覆部具有从套圈211向后侧伸出的部分。
如图35所示,此处,所述连接部3是将所述带光纤套圈213的内插光纤212的后端、与从光纤软线2末端伸出的光纤2a的前端熔敷连接的熔敷连接部。以下,在连接部3是指熔敷连接部的情况下,有时称作熔敷连接部而进行说明。
具体地说,所述熔敷连接部3是将在所述内插光纤212的后端部引出的裸光纤、与在从光纤软线2末端伸出的光纤2a的前端部引出的裸光纤2d熔敷连接的熔敷连接部。
在光连接器210的壳体214内,对使熔敷连接部3与覆盖该熔敷连接部3的加强部件(图示略)一体化而进行加强后的熔敷加强部(连接点加强部)进行收纳。
并且,该光连接器210在所述壳体214后端的螺纹安装筒部214a的外周面和螺纹安装于该螺纹安装筒部214a的螺纹安装环部件216的内周面之间,夹入固定纤维状的抗张力体2b(以下,也称作抗张力纤维)的从护套2c前端伸出的部分,该抗张力体2b在光纤软线2的树脂制的护套2c(外装包覆)内纵向添加于光纤2a并与光纤2a一起被收纳,由此相对于壳体214对光纤软线2进行固定。
接下来,对盖150进行说明。
如图31、图32A、图32B所示,盖150形成为如下结构:在将光连接器210组装于光纤软线2末端的作业中,用于勾挂固定从光纤软线2末端伸出的抗张力纤维2b的勾挂用突片152(抗张力体卡定部),突出地设置于在光连接器210的壳体214的前端部(插头框架141的前端部)外嵌成能够装卸的有底筒状的主体151(以下,也称作盖主体)的外表面侧。
图示例子的盖150的所述盖主体151,形成为能够外插于光连接器210的壳体214的前端部的筒状躯干部151a的轴线方向一端被端部壁151b堵塞的有底筒状,从而能够外嵌于所述壳体214的前端部并装配成能够装卸。
所述勾挂用突片152从所述盖主体151的筒状躯干部151a开始相对于筒状躯干部151a的轴线倾斜地突出,越靠向被所述盖主体151的端部壁151b堵塞的前端侧,与筒状躯干部151a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越增大。
并且,图示例子的盖150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勾挂用突片152经由盖主体151的筒状躯干部151a的轴线在两侧各突出地设置一个。
并且,所述盖150是塑料制的一体成型品,能够以低价进行制造。
接下来,对将所述光连接器210组装于光纤软线2末端的组装方法(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35所示,进行组装熔敷加强部(连接点加强部)的熔敷、加强工序(光纤连接工序),将预先组装好的带光纤套圈213的内插光纤212的后端、与从光纤软线2末端伸出的光纤2a的前端熔敷连接,使用加强部件来加强通过熔敷连接而形成的熔敷加强部3。
作为熔敷加强部,能够适当地使用例如图36、图37所示的加强套筒4。
如图36、图37所示,所述加强套筒4具有热收缩管4a、以及沿该热收缩管4a内表面设置的热可塑性树脂层4b,还具备棒状抗张力部件4c(金属棒),该棒状抗张力部件4c遍及该热收缩管4a的长度方向(轴线方向)全长地插入到所述热收缩管4a的厚壁。
使用该加强套筒4的所述熔敷加强部的组装,如图35所示,在将内插光纤212与光纤软线2的光纤2a熔敷连接之后,使预先外插于光纤软线2的加强套筒4向套圈211侧移动,如图37所示,将所述熔敷连接部3、所述内插光纤212的后侧伸出部212c以及从光纤软线2的光纤2a的光纤软线2末端伸出的部分覆盖,在该状态下对加强套筒4进行加热从而使形成了所述热可塑性树脂层4b的热可塑性树脂熔融,并且使热收缩管4a进行热收缩。然后,通过冷却(例如空冷)使熔融状态下的热可塑性树脂固化。由此,形成为熔敷连接部3被埋设于固化后的热可塑性树脂中的状态,热收缩管4a、其内侧的热可塑性树脂以及熔敷连接部3形成为一体化,从而对具有通过热收缩管4a、热可塑性树脂以及棒状抗张力部件4c来加强熔敷连接部3的结构的熔敷加强部进行组装。
此外,使用由热收缩性的树脂构成的结构作为热收缩管4a,例如能够使用在100~160℃的温度下收缩的聚烯烃等。
并且,作为形成了热可塑性树脂层4b的热可塑性树脂,能够适当地使用热熔树脂(热熔粘合剂)。作为热熔树脂,例如能够举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乙烯、聚异丁烯、聚酰胺、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并且,作为该热可塑性树脂,优选在热收缩管4a的收缩温度下软化。该软化温度例如为100~160℃。
并且,在图37中,当将加强套筒4的长度方向一端外插于套圈211后端的后端筒部211e,对加强套筒4进行加热而组装熔敷加强部时,虽然热收缩管4a固定于套圈211后端的后端筒部211e,具有熔敷加强部在套圈211的后侧一体化后的结构的带熔敷加强部套圈被组装,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加强套筒4配置于在后侧(光纤软线2侧)与套圈211隔开的位置,将未与套圈211一体化的熔敷加强部组装于在后侧与套圈211隔开的位置。
此外,内插光纤212通过所述后端筒部211e的内侧,从后端筒部211e朝后侧伸出。
若熔敷、加强工序结束,接下来如图32A所示,进行壳体组装工序,使止挡环142与插头框架141嵌合而组装壳体214,将带光纤套圈213、熔敷加强部以及弹簧215(螺旋弹簧)收纳于壳体214内。
在该壳体组装工序中,使预先外插于光纤软线2的弹簧215以及止挡环142向套圈211侧移动,从后端侧将套圈211、熔敷加强部、弹簧215、止挡环142内插于套筒状的插头框架141,使在止挡环142外周突出地设置的卡合爪142b进入在插头框架141后端部内表面形成的卡合凹部141a,由此使位于比止挡环142的螺纹安装筒部214a更靠前侧的位置的前侧套筒部142a与插头框架141嵌合。
其结果,止挡环142固定于插头框架141,套圈211、熔敷加强部、弹簧215收纳于插头框架141和止挡环142一体化而成的套筒状的壳体214。
套圈211的毛细部件211a,在确保处于突出地设置在插头框架141前端内周的前端突壁141b内侧的前端开口部141c内,被内插成沿插头框架141的轴线方向移动自如,收纳成能够在壳体214的前端部沿该壳体214的轴线方向移动,但是凸缘部211b从壳体214内侧与所述前端突壁141b抵接,由此限制从壳体214向前侧的拔出。
利用突出地设置于止挡环142后端部内侧的弹簧支承壁142c对所述弹簧215进行防拔,从而不会从止挡环142向后侧拔出该弹簧215。所述套圈211利用该弹簧215的弹性作用力而将所述凸缘部211b配置在与插头框架141的所述前端突壁141b抵接的位置,并且,能够克服弹簧215的弹性作用力而向壳体214后侧压入。
若在壳体组装工序中组装了壳体214,则接下来如图32A所示,进行抗张力体固定工序,通过使所述盖150的盖主体151与所述壳体214的前端部嵌合而将盖150装配于壳体214,使预先从光纤软线2末端伸出的抗张力纤维2b勾挂固定于所述盖150的勾挂用突片152,在保持该固定状态原样的情况下将螺纹安装环部件216螺纹安装于所述壳体214后端的螺纹安装筒部214a(图32B),将所述抗张力纤维2b固定于所述螺纹安装筒部214a。
在所述壳体组装工序中,当壳体214的组装结束时,将光纤软线2末端配置于在后侧与壳体214隔开的位置。
进而,在抗张力体固定工序中,首先,对于预先在光纤软线2末端引 出并从光纤软线2末端伸出的抗张力纤维2b的前端部,例如通过卷绕、连结等将其与光纤2a一起安装固定于在壳体214的前端部装配的盖150的勾挂用突片152。
在本说明书中,将卷绕或连结也作为与将抗张力纤维2b“勾挂”于盖150的勾挂用突片152相当的方法来处理。
并且,例如图34所示,从光纤软线2末端伸出的抗张力纤维2b形成了使其前端部形成为环状的环形部2g、以及用于保持抗张力纤维的该环形部2g的结扣2f,可以将所述环形部2f外插勾挂于勾挂用突片152。
如前所述,所述勾挂用突片152具有如下优点:由于从所述盖主体151的筒状躯干部151a开始相对于筒状躯干部151a的轴线倾斜地突出,使得越靠向被所述盖主体151的端部壁151b堵塞的前端侧,与筒状躯干部151a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越增大,因此难以产生通过卷绕、连结等而勾挂于所述勾挂用突片152的抗张力纤维2b从勾挂用突片152脱落的情况。
并且,抗张力纤维2b勾挂固定于所述勾挂用突片152,由此形成为对在光纤软线2末端与所述勾挂用突片152之间伸出的部分施加张力的状态。
虽然作为抗张力纤维2b例如优选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但是也可以使用所述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外的例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并且,在光纤软线2的护套2c内侧收纳有多根所述抗张力纤维2b,通过将抗张力纤维2b勾挂于在壳体214的前端部装配的盖150的勾挂用突片152而进行的固定,具体地说,是使从光纤软线2末端伸出的多根抗张力纤维2b经由光纤2a而分配于两侧,形成粗度大体相同的两个抗张力纤维集束2h,使该抗张力纤维集束2h的前端部一个一个地勾挂于盖150的两个勾挂用突片152。
若基于抗张力纤维2b相对于盖150的勾挂用突片152的勾挂的固定结束,接下来,使预先外插于光纤软线2的螺纹安装环部件216向壳体214侧移动,如图32B所示,将所述螺纹安装环部件216从后侧螺纹安装于壳体214后端部(止挡环142后端部)的所述螺纹安装筒部214a的外周。
如前所述,由于光纤软线2末端配置于在后侧与壳体214隔开的位置, 因此若将螺纹安装环部件216螺纹安装于螺纹安装筒部214a的外周,则对于以从光纤软线2末端通过螺纹安装筒部214a的外螺纹部214b附近的方式向前方伸出的两个抗张力纤维集束2h,能够以在螺纹安装筒部214a外周面与螺纹安装环部件216内周面之间夹入的方式将其固定。具体地说,由于在螺纹安装筒部214a的外螺纹部214b与螺纹安装环部件216的内螺纹部216a之间夹入抗张力纤维集束2h,因此能够在壳体214后端部牢固地固定该抗张力纤维集束2h。
若抗张力体固定工序结束,则在利用抗张力纤维集束2h的螺纹安装环部件216将盖150侧的部分从固定于壳体214的位置除去以后,使预先外插于光纤软线2的套筒状的罩217朝壳体214方向移动,由此外嵌安装于螺纹安装环部件216(参照图31)。由此,能够组装光连接器210整体。
并且,由于组装结束后的光连接器210保持了盖150安装于其前端部的原样,因此能够在光连接器210的组装结束的同时获得带盖光连接器210A。由于装配于光连接器210的所述盖150通过盖主体151而将光连接器210的套圈211的毛细部件211a前端的接合端面211c覆盖,因此通过预先形成为装配于光连接器210的状态,能够使其作为保护套圈211的接合端面211c的保护罩而发挥功能。
光纤软线2的末端配置于将设置成从螺纹安装环部件216朝后侧伸出的罩217贯通的内孔217a内。
并且,从光纤软线2的末端伸出的所述抗张力纤维2b通过所述螺纹安装环部件216而固定于壳体214后端的螺纹安装筒部214a,由此所述末端被固定,从而不会从设置为从该螺纹安装环部件216朝后侧伸出的套筒状的罩217向连接器后侧将其拔出。
图38所示的旋钮218从光连接器210的前侧(连接器前侧)外插于壳体214,由此能够确保前后方向的可动范围并安装成能够在壳体214外侧进行滑动移动。
为了将该旋钮218设置于向光纤软线2末端的组装结束后的带盖150的光连接器210、亦即图31中举例示出的带盖光连接器210A,只要从光连接器210拆下盖150,将所述旋钮218从光连接器210的前侧外插于壳 体214即可。
如上所述,在将光连接器210组装于光纤软线2末端的作业中,在组装壳体214的阶段,将盖150装配于该壳体214,由此能够将从光纤软线2末端伸出的抗张力纤维集束2h的前端部勾挂(卷绕、连结等)固定于盖150的勾挂用突片152,从而能够对抗张力纤维集束2h施加张力。
因此,即使不使用现有的敛缝作业用工具,也能够在对抗张力纤维集束2h施加有张力的状态下进行将抗张力纤维集束2h固定于壳体214后端的作业。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9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20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带光纤套圈213的基础上,将直接安装于从光纤软线2末端引出的光纤2a的前端的套圈211收纳于壳体214内,这一点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210不同。
除了将直接安装于光纤2a的前端的套圈211收纳于壳体214内以外的结构,与所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210相同。
在光纤软线2末端引出的光纤2a的前端内插固定于所述套圈211。如图41所示,光纤2a将在其前端引出的裸光纤2d插入到套圈211的光纤孔211d的定位孔部211d1(参照图35),将被包覆材料2e覆盖的包覆部的前端部插入到包覆部收纳孔部211d2,并使其粘合固定于套圈211。该套圈211的接合端面211c例如在光纤2a的内插固定以后被研磨。
该光连接器20在将套圈211安装于光纤2a前端以后,像图40A所示那样地组装壳体214并收纳所述套圈211以及弹簧215,以下,如图40A、图40B所示,通过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抗张力体固定工序的顺序,将光纤软线2的抗张力纤维集束2h固定于壳体214后端部的螺纹安装筒部214a,接下来,通过使其外嵌安装于在壳体214后端部(螺纹安装筒部214a)安装后的状态下的螺纹安装环部件216而进行组装。
如图40A、图40B所示,将光纤软线2的抗张力纤维集束2h固定于 壳体214后端部的螺纹安装筒部214a的作业,通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抗张力体固定工序的顺序,并在使抗张力纤维集合束2h勾挂固定于勾挂用突片152的状态下进行,其中,该勾挂用突片152朝在壳体214前端部装配的盖150的盖主体151突出设置,因此当光连接器20的组装结束时,能够获得具有将盖150装配于光连接器20前端部的结构的带盖光连接器20A。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能够在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多芯的光纤软线(光传送体)末端的过程中使用。
图42中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0,图43中示出了该光连接器100的主要部分。该光连接器100形成为如下结构:将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280的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将该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进行加强的连接点加强部50收纳于壳体等的内部。
在以下说明中,为了区别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图42的左右方向)的两个方向,将套圈280的接合端面281面对的一侧(图42的左侧)作为前朝、且将其相反的一侧(图42的右侧)作为后侧而进行说明。并且,有时将前侧称作“前端侧”,将其相反的一侧(图42的右侧)称作“后端侧”。
外部光纤45由光纤软线、光纤缆线等具有光纤的光传送体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外部光纤45是光纤软线,具备:由光纤带状芯线构成的多芯的光纤芯线47,该光纤带状芯线具有多根光纤(光纤线材。图示略)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横向上排成一列的结构;管状的外套48(护套。外插包覆),该外套48将多芯的光纤芯线47的周围包围;以及收纳于光纤芯线47和外套48之间的抗张力纤维49。
在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将光纤芯线47的树脂包覆以及光纤线材的树脂包覆除去,使得多根裸光纤(芯体以及包层的部分)分离。
光纤芯线47中包含的裸光纤46的根数(芯数),例如能够举出2芯、4芯、8芯、12芯等。此外,在图42A中,为了使12芯的结构简单化而仅 图示出6根。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软线虽然是将一根光纤带状芯线收纳于外套内的结构,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外部光纤,还能够采用在一个外套中收纳多根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收纳多根光纤带状芯线的结构、分别收纳一根以上的光纤带状芯线与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等。
此外,由于后述的一对加强部件51、54中不需要V形槽等的调心机构,因此只要能够收纳在密合层53、56的宽度范围内即可,无需根据一对加强部件51、54的构造来确定保持于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的光纤的芯数。例如能够使用于2芯、4芯、8芯、12芯等的芯数不同的光连接器中的一对加强部件51、54的规格共通化。即,通过仅将套圈更换成具有适当的芯数的结构,便能够构成芯数不同的光连接器,从而能够有助于低成本化。
外套48例如由聚乙烯等树脂等构成,优选具有可挠性。多根抗张力纤维49沿光纤的长度方向伸出,作为承受朝向光传送体的拉伸力(张力)的抗张力体而发挥功能。用于抗张力纤维49的纤维材料只要是能够获得必需的拉伸强度的材料即可,并未进行特殊限定,例如能够举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此外,抗张力体及外套等在本发明中并非特别必需。例如,也能够将不具有外套的光纤芯线或光纤带状芯线用作外部光纤。并且,根据光纤缆线等的构造,例如还能够将钢线等金属线、纤维强化塑料(FRP)等各种线材用作抗张力体。作为光纤缆线,能够举出分接光缆、室内光缆等。
内插光纤40是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280、且另一端部43从套圈280向后方突出(伸出)的光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插光纤40由包括光纤带状芯线的多芯的光纤芯线41构成,分别在光纤芯线41的一端部42以及另一端部43,将光纤芯线41的树脂包覆以及光纤线材的树脂包覆除去,使得多根裸光纤(芯体以及包层的部分)分离。
此外,作为内插光纤40使用的光纤并不局限于多芯光纤,还能够采用将一根或多根短条的单芯光纤内插于一个套圈的结构、收纳多根光纤带状芯线的结构、分别收纳一根以上的光纤带状芯线和单芯光纤芯线的结构等。
如图44所示,使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一一对应并将其熔敷连接。进而,如图43所示,将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的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进行加强。此外,虽然在图44中省略了内插光纤40的周围的套圈280的图示,但是优选地,在与外部光纤45熔敷连接之前,预先将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280的光纤插通孔283(光纤孔)内。
如图43所示,套圈280具有: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未图示)对接接合的前端面(接合端面)281;成为与接合端面281相反侧的端面的后端面282;在接合端面281开口的光纤插通孔(微细孔)283;以及在后端面282开口的罩收纳孔287。套圈280能够制造成例如塑料制的一体成型品。套圈280的接合端面281可以是相对于光纤插通孔283的中心轴(几乎与光纤42的光轴一致。)垂直的垂直面,或者可以是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对应的朝规定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形成了与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的光纤相同数量的光纤插通孔283。作为将处于内插光纤40的一端部42的裸光纤固定于套圈280的方法,例如在光纤插通孔283内注入粘合剂而进行粘合的方法较为简便。光纤插通孔283分别与罩收纳孔287连接。在光纤芯线41的周围安装套圈用罩288,该套圈用罩288收纳于罩收纳孔287。虽然套圈用罩288优选例如由橡胶或弹性体等的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但是还能够由树脂或金属等的可挠性低的材料构成套圈用罩288。
设置于套圈280的光纤插通孔283的数量(芯数),例如能够举出2芯、4芯、8芯、12芯等。此外,在图42A中,为了使12芯的结构简单化,仅图示出6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0中,还能够使用单芯用的套圈作为套圈280。
优选地,对于处于多芯用套圈280的接合端面281的光纤插通孔283的排列,使其与夹入后述的加强部件51、54之间的光纤的排列一致,由此形成为横向排成一列的排列。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使套圈280处的光纤的排列与连接点加强部50处的光纤的排列相同的结构,还能够变更在套圈280与连接点加强部50之间各单芯芯线相互分离的光纤的排列。
为了进行套圈280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接合时的定位,能够设置将接合端面281与后端面282之间贯通的引导销285(销嵌合定位方式)。引导销285的前端侧从接合端面281突出,插入到设置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的引导销插入孔(未图示),由此抑制沿着接合端面281的面的方向(图43A的上下方向、图43B的上下方向、或将这些方向合成后的倾斜方向)上的晃动。此外,当将引导销设置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时,引导销插入孔设置于套圈280。引导销插入孔285a能够利用从套圈280拔出引导销285以后所残留的孔。或者,还能够从一开始便使用设置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280来代替引导销285。
优选地,若能够通过从引导销插入孔285a插入以及拔出来装卸引导销285,则能够在连接现场容易地选择在该光连接器100和其它光连接器中的哪一个上设置引导销。例如当将该光连接器100与其它光连接器的接合状态解除时,为了防止引导销285的意外的拔出,在套圈280的后端面282设置有销夹紧件19。在图4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销夹紧件19充塞于套圈280与连接点加强部50之间的间隙,并且具有用于承受来自套圈用弹簧24的作用力(基于弹性的按压力)的弹簧座20。因此,即使在引导销285并未设置于套圈280时,销夹紧件19也安装于套圈280。销夹紧件19例如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凹凸等而嵌合固定于套圈280。
此外,还能够通过固定(例如粘合或基于插入成型的埋设等)于引导销插入孔285a来使用引导销285。
图45~图48中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加强部件51、54(夹持部件)的一例。图45A中示出了在图43B的上侧使用的第一加强部件51,图45B中示出了在图43B的下侧使用的第二加强部件5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这些加强部件51、54具有:由树脂或金属等的硬质的部件构成的加强部件主体52、55(夹持部件主体);以及密合层53、56,该密合层53、56在成为与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以及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侧设置。
如图49所示,密合层53、56在与内插光纤以及外部光纤(在图49将其统称并示作光纤F。)接触的位置凹陷,由此密合这些光纤F的熔敷连接部44附近的外周面。由此,在加强部件的内表面不需要用于对光纤进行调心的V形槽或U形槽等机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预先将内插 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因此连接损失降低,从而不存在因两光纤的轴错动(光轴的错动)或端面的分离等而造成的损失增加的担忧。
在V形槽或U形槽等的槽状的机构的情况下,若熔敷连接部44附近的外径大于光纤原来的(熔敷连接前的)外径,则存在对熔敷连接部44施加过度的按压力而使寿命缩短的担忧。相反,若熔敷连接部44附近的外径减小,则光纤的定位不稳定,从而存在光纤的位置在槽状的机构中朝横向错动的担忧。与此相对,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地,当密合层53、56具有能够追随光纤F的外周面的变形性时,光纤F的定位稳定,从而能够抑制经时的光纤F的弯曲、以及损失的增加。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9所示,在将处于熔敷连接部44的光纤F夹入到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的位置,一对加强部件51、54的密合层53、56彼此在光纤F的左右两侧(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密合。由此,能够抑制经时的光纤F的弯曲以及损失的增加。并且,由于密合层53、56彼此对置的间隙消失,因此能够防止可能会给裸光纤(特别是石英系光纤的情况)的寿命带来不良影响的水分等的浸入。并且,当将不透明的材料用于密合层53、56时,能够防止光从密合层53、56的间隙泄漏(漏光)。
优选地,密合层53、56由橡胶或弹性体等的柔软的弹性体构成。由此,若施加按压力而在密合层53、56之间夹入光纤F,则该密合层53、56会在与光纤F接触的位置凹陷,进而因密合层53、56的弹力而与光纤F的外周面密合。优选地,当在凹陷后消除按压力时,密合层53、56的弹力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平坦的表面状态的程度。
在将发泡体用于密合层53、56的情况下,优选气泡小、且各气泡独立的结构(气泡间并不连接)。虽然能够使用粘合剂(感压粘合剂)作为密合层53、56,但是为了在临时放置之后重新放置裸光纤43、46,优选密合层53、56为非粘合性的(粘合力小、或不具有粘合力,以使在临时放置以后能够容易地拆卸裸光纤43、46)。在密合层53、56的表面的粘合力小的情况下,密合层53、56难以密合裸光纤43、46,因此优选形成为能够固定第一加强部件51(第一夹持部件)与第二加强部件54(第二夹持部件)的位置关系、并能够保持来自两侧的适度的按压力。
如图45~47所示,一对加强部件51、54具备凸部61以及凹部62,该凸部61以及凹部62在与内插光纤40以及外部光纤45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与图5、6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两侧互相卡合,通过使该凸部(卡合凸部)61与凹部(卡合凹部)62卡合来维持一对加强部件51、54的密合层53、56彼此互相密合的状态。由此,即使在仅通过密合层53、56彼此的粘合力无法保持相互的密合性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密合层53、56更加可靠地密合,从而能够防止第一加强部件51与第二加强部件54相互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5B所示,第二加强部件54的主体55具有底壁部57、以及设置于该底壁部57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侧壁部58、58,卡合凹部62是形成于侧壁部58的贯通孔。由此,当利用肉眼或放大镜等进行目视观察时,能够从外侧容易地确认卡合凹部61的卡合状态。根据加强部件51、54的一体化这样的观点,还能够将仅使侧壁部58的内表面凹陷、且不与外表面贯通的孔(盲孔)作为卡合凹部。并且,还能够在第二加强部件设置卡合凸部并在第一加强部件54设置卡合凹部,以此来取代在第一加强部件设置卡合凸部并在第二加强部件54设置卡合凹部。并且,还能够进行将卡合凹部和卡合凸部交替地设置于第二加强部件等的各种组合,以此与将卡合凸部和卡合凹部交替地设置于第一加强部件的情况互补。
第二加强部件54的侧壁部58经由切口部59而被分成多个部分(舌片状的部分),一个片上设置有一个以下的卡合凹部62。由此,如图48所示,当在所述宽度方向对置的各对侧壁部58之间夹入第一加强部件51时,各具有卡合凹部62的侧壁部58能够分别独立地开闭,即使一组卡合部松弛也不存在其它卡合部联动地松弛的担忧。并且,在侧壁部58的从底壁部57突出的前端部(图48的上方),在侧壁部58的内表面侧设置有斜面58a。由此,易于在所述宽度方向对置的各对侧壁部58之间夹入第一加强部件51。并且,在组合了一对加强部件51、54以后,当将卡合凸部61与卡合凹部62的卡合解除时,在侧壁部58的斜面58a与第一加强部件主体52之间的间隙插入工具等,由此能够容易地朝宽度方向的外侧按压打开侧壁部58。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密合层53、56在熔敷连接部44附近具有表面 的高度较高地隆起的隆起部53a、56a,在隆起部53a、56a之间能够保持较高的按压力。并且,在隆起部53a、56a的两侧(裸光纤43、46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表面的高度低于隆起部53a、56a、且使按压力缓和的缓和部53b、56b。作为隆起部53a、56a的形成方法,例如能够举出在密合层53、56的里侧且在加强部件主体52、55侧设置突起的方法、或局部地加厚密合层53、56的厚度的方法。
由上述卡合凸部61与卡合凹部62的组构成的卡合部,沿光纤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组。具体地说,在隆起部53a、56a的位置存在1组(或者2组以上),在内插光纤40侧的缓和部53b、56b的位置也存在1组(或者2组以上),还在外部光纤45侧的缓和部53b、56b的位置也存在1组(或者2组以上)。由此,对于由隆起部53a、56a施加给熔敷连接部44的按压力,能够利用隆起部53a、56a的卡合部的位置关系来调节。并且,即使隆起部53a、56a之间的按压力过强,使得该卡合部因隆起部53a、56a彼此的反弹力而松弛,处于缓和部53b、56b的卡合部也难以松弛,从而能够防止第一加强部件51与第二加强部件54互相分离。
如图43B所示,在套圈280安装有将从内插光纤40的套圈280突出的部分的周围覆盖的套圈用罩288。一对加强部件51、54(详细地说,是其主体52、55),在套圈280侧的端部具有成为罩把持部52a、55a的突起,在该罩把持部52a、55a之间把持套圈用罩288。由此,能够在套圈280与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牢固地保持套圈用罩288的两端,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内插光纤40的弯曲及损伤。
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在将一端部42固定于套圈280、且另一端部43从套圈280突出的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之后,将其熔敷连接部44夹入到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而形成为一体化的工序。由此,能够使分别设置于加强部件51、54的内表面的密合层53、56密合裸光纤43、46彼此的熔敷连接部44的外周面。
如图50所示,首先准备将从套圈280突出的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的结构。然后,将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并使其一体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用预先将引导销285、套圈用罩288、销夹紧件19以及内插光纤40安装于套圈280的结构,在连接现场仅将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即可。此外,在销夹紧件19是在组装连接点加强部50以后能够装卸的构造的情况下,还能够在将引导销285及销夹紧件19从套圈280拆卸后的状态下实施组装作业。
在将连接点加强部50组装于套圈280的后方以后,通过组装对该套圈280以及连接点加强部50进行收纳的壳体H等,能够实现图31所示的光连接器100。
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光连接器100是多芯用的光连接器,图示例子为MPO型光连接器(JIS C5982中规定的F13型多芯光纤连接器。MPO:Multi-fiber Push On)。能够用于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并不特别局限于单芯用、多芯用。
该光连接器100的壳体H具备:套筒状(筒状)的插头框架21;以及安装于插头框架21后端侧的套筒状(筒状)的止挡环30。套圈280的侧面被插头框架21的前端侧的开口部22从周围保持。由于插头框架21与止挡环30形成为一体化,因此在止挡环30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与在插头框架21的侧壁部形成的卡合窗27卡合的卡合爪33。套圈用弹簧24配设于连接点加强部50的周围,使弹簧24的前端侧与销夹紧件19的后端侧的弹簧座20接触,使弹簧24的后端侧与止挡环30的前端侧的弹簧座31接触。
若套圈280的接合端面281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接合,则套圈280在开口部22内被引导、且因套圈280被朝后方按压而使套圈用弹簧24收缩,从而因适度的作用力作用于套圈280的接合端面281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的接合端面之间而使接合端面间密合。并且,若将套圈280与其它光连接器的套圈的接合解除,则套圈用弹簧24伸长,套圈280在开口部22内移动,进而向原来的位置恢复。
在插头框架21的宽度方向对置的两侧(图42A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供MPO型连接器插头与MPO型连接器适配器或插座的卡合爪(未图示)卡合使用的卡合部23。并且,在插头框架21的外周设置耦合器25, 在插头框架21的外周面与耦合器25的内周面之间收纳有一对耦合用弹簧26、26。由此,伴随着耦合用弹簧26、26的伸缩,耦合器25能够相对于插头框架21进行前后移动。该接合部23、耦合器25作为MPO型光连接器插头而具有与上述JIS等中规定的结构同样的结构。
此外,在将本发明应用于其它种类的光连接器的情况下,光连接器的接合(连接器连接)所必需的结构适当地设置于套圈或壳体等。
在图42的光连接器100中,为了保护光连接器插头的套圈280等的前端部,设置有盖290。当使用时(与其它光连接器接合时)将该盖290拆下。
该盖290的构造的基本构造与前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盖150相同。
即,如图42A、图42B、图51A~51C所示,该盖290形成为如下结构: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外嵌于光连接器100的壳体H的前端部(插头框架21的前端部)的有底筒状的盖主体291的外表面侧,突出地设置有用于勾挂固定抗张力纤维49(形成为抗张力纤维集束)的勾挂用突片292(抗张力体卡定部)。
图示例子的盖290的所述盖主体291,形成为能够外插于光连接器100的壳体H的前端部的筒状躯干部291a的轴线方向一端被端部壁291b堵塞的有底筒状,从而能够外嵌于所述壳体H的前端部、亦即比壳体H(详细地说,是插头框架21)的耦合器25更朝前侧突出的部分,并装配成能够装卸。
所述勾挂用突片292从所述盖主体291的筒状躯干部291a开始相对于筒状躯干部292的轴线倾斜地突出,越靠向被所述盖主体291的端部壁291b堵塞的前端侧,与筒状躯干部292的外周面之间的距离越增大。
并且,图示例子的盖290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勾挂用突片292经由盖主体291的筒状躯干部292的轴线而在两侧各突出地设置一个。
并且,所述盖290是塑料制的一体成型品,能够以低价进行制造。
在盖291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在插头框架21的侧面中的一个面上形 成的键21a嵌合的键槽291c。以往为了防止上下(图1B的上下)相反地使用光连接器插头而设置了插头框架21的键21a,但是盖290的键槽291c设置于上下两方。由此,无需区别盖290的上下的朝向便能够将盖290安装于光连接器100。
在止挡环30的内部形成有在沿着光纤的长度方向的前后方向(图42的左右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32。该贯通孔32的横截面形状(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形状)具有至少能够包含连接点加强部50的横截面形状的大小。由此,在将套圈280插入到插头框架21的开口部22的状态下,当从连接点加强部50的后方朝插头框架21压入止挡环30时,止挡环30不会与连接点加强部50干涉(压入被阻碍)。当从连接点加强部50的后方朝插头框架21压入止挡环30时,在卡合爪33到达卡合窗27之前,向连接点加强部50的一侧拉入卡合爪33。因此,在卡合爪33的背面侧、且在贯通孔32的内表面设置槽部32a,避免了卡合爪33的背面与连接点加强部50的干涉。
在止挡环30的后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34(螺纹部。外螺纹部)。在螺旋环35(螺纹安装环部件)的内周面形成的内螺纹部36(内螺纹部)紧固于该外螺纹部34。在该外螺纹部34与内螺纹部36之间能够夹入外部光纤45的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并对其进行固定。螺旋环35在后端侧具有开口部37,外部光纤45的抗张力纤维49以及光纤芯线47的局部插通于该开口部37。为了避免抗张力纤维49与连接点加强部50接触,优选地,开口部37的横截面形状(与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上的截面形状)确保某种程度的开口尺寸。
在螺旋环35的外周面安装有用于保护外部光纤45的外部光纤用罩65。罩65一般由橡胶、或弹性体等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外部光纤45的外套48的周围安装有保护管66,在管66的前端侧形成为大径的环状嵌合部67嵌入到罩65的内侧。
虽然并未对组装上述壳体等的顺序进行特殊限定,但是例如能够举例示出以下顺序。
作为熔敷连接前进行的预先准备,预先使套圈用弹簧24、止挡环30、螺旋环35、外部光纤用罩65以及保护管66通过外部光纤45的周围。为 了在进行熔敷连接时不形成障碍,优选这些部件配置于后侧(图42的右侧)。
如上所述,在对裸光纤43、46进行熔敷连接而对连接点加强部50进行组装以后,从套圈280的前侧(图42的左侧)装配插头框架21而将套圈280配置于插头框架21的开口部22内,然后将止挡环30压入到插头框架21侧而使卡合爪33与卡合窗27卡合,从而与套圈280以及连接点加强部50一起收纳套圈用弹簧24。盖290以及耦合器25可以预先装配于插头框架21上,或者可以在安装止挡环30之后再进行装配。
如图52所示,使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通过止挡环30的外螺纹部34附近,由此使其勾挂固定于在插头框架21装配的盖290的勾挂用突片292,对抗张力纤维49施加张力,在该状态下,将螺旋环35的内螺纹部36紧固于外螺纹部34而对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进行固定。
当向止挡环30的固定完毕后的抗张力纤维49的前端部伸出到插头框架21的外周上时,根据需要将其切除。进而,装配成使将罩65外嵌于螺旋环35而收纳止挡环30后端。按照以上顺序,能够组装图42所示的光连接器100。
并且,在光连接器100的组装完毕的同时,能够获得具有盖290装配于光连接器100前端部的结构的带盖光连接器100A。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变更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
(1)作为将抗张力纤维固定于壳体的方法,还能够采用使用压接环的敛缝固定。
例如图53A、图53B所示,还能够采用如下结构:采用了具有压接环装配部214c的壳体214A,该压接环装配部214c形成为收纳套圈的套筒状、且供在外周固定压接环216A,将以从光传送体(图53A、图53B中为光纤软线2)末端通过所述压接环装配部214c附近的方式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纤维集束2h固定于盖150的勾挂用突片,在该状态下将所述压接环216A敛缝固定于所述压接环装配部214c,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纤维集束2h固定于所述壳体214A。在压接环装配部214c的外周,突出地设置有用于 在敛缝时使压接环216A局部地变形并提高抗张力纤维的固定力的突起部。
然而,敛缝固定无需用于对压接环进行敛缝的敛缝用工具,与此相对,基于螺纹安装环部件的螺纹安装的抗张力纤维的固定,仅通过对螺纹安装环部件进行旋转操作而螺纹安装于螺纹部便能够简单地实现,从而在针对抗张力纤维的固定无需工具这一点上较为有利。
(2)作为与将在光传送体末端引出的光纤内插固定于套圈的内插光纤进行光连接的方法,并没有进行特殊限定。例如也能够采用对光纤彼此的对接连接的光纤的对进行把持固定并保持对接连接状态的机械式接合等
(3)作为盖的抗张力体卡定部,只要能够实现抗张力纤维的固定即可,并不局限于勾挂用突片。
例如像图54所示的盖300那样地,能够采用如下结构等:利用在盖主体310的两侧经由铰接部320而设置成能够旋转的按压板330(抗张力体卡定部),能够在与盖主体310外表面之间夹入固定抗张力纤维。通过形成于该按压板330的卡合凹部331而使图54的盖300的按压板330与突出设置于盖主体310的卡合爪311卡合,由此能够保持使盖主体310外表面闭合的状态。
图55~图60示出了图8~图13等中所示的组装工具的具体例。
图55是组装工具370的立体图。图56是组装工具370的俯视图。图57是组装工具370的侧视图。图58是组装工具370的纵剖视图,是图56的A1-A1剖视图。图59是将组装工具370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俯视图。图60是组装工具370的横剖视图,是图56的A2-A2剖视图。
该组装工具370对连接加强部50进行组装,具有:基台376;将第二加强部件54保持于规定位置的加强部件保持部371;保持外部光纤45的光纤芯线47的局部的芯线保持部372;轴承支承部373,该轴承支承部373形成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第一加强部件51的轴部60的轴承部374;以及按压盖375,该按压盖375将外部光纤45的光纤芯线47的局部压入到芯线保持部372上。
以下,有时将图56中的右方称作前端方向,将其相反方向(图56中 的左方)称作后端方向。并且,有时将图56中的左右方向称作前后方向。在图示例子中,裸光纤43、46以及外部光纤45沿前后方向布线(参照图62等)。
如图55、图56以及图59所示,加强部件保持部371在基台376的上表面形成为朝上方突出,在其上表面形成有保持第二加强部件54的保持凹部381。保持凹部381沿前后方向(图56的左右方向)形成,能够以沿着前后方向的姿势对第二加强部件54进行定位。
如图59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定位凸部381a在保持凹部381的两侧缘形成为朝内侧突出,第二加强部件54能够与这些两侧缘的定位凸部381a、381a之间嵌合。
如图55以及图56所示,芯线保持部372在基台376的上表面形成为朝上方突出,能够在平坦地形成的上表面372a载置外部光纤45的光纤芯线47(参照图62等)。在上表面372a形成有对外部光纤45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一对限制凸部38。通过将外部光纤45配置于限制凸部383之间,能够对外部光纤45的宽度方向位置进行固定。
在芯线保持部372的上表面372a形成有供按压盖375的闩锁部382嵌入的嵌入凹部384。
如图55、图56以及图60所示,轴承支承部373构成为包括对置配置的一对支承体385、385。如图60所示,支承体385具有在基台376上表面立起设置的侧板部386、以及从侧板部386的上缘朝外侧(互相分离的方向)伸出的上板部387,并形成为L字状。
侧板部386形成为沿着前后方向的板状,从基台376的上表面朝上方(与基台376垂直的方向)伸出。该一对侧板部386、386形成为互相对置。优选地,侧板部386、386能够进行弹性的弯曲变形,以便能够使轴承部374、374互相接近及分离。
将侧板部386、386的分离距离设定为与光纤芯线47的宽度尺寸几乎相等、或者设定成比光纤芯线47的宽度尺寸略大,由此能够进行光纤芯线47的宽度方向的定位。
如图57以及图65所示,在侧板部386的前缘部下部形成有切口,由此在侧板部386的前缘部、且在比保持凹部381底部稍高的位置形成有阶梯部386a。
如图55、图58、图60以及图65所示,轴承部374是在靠近侧板部386的前缘部的位置贯通形成的截面呈大致圆形的孔部。轴承部374具有与轴部60的外径几乎相同、或者比轴部60的外径略大的内径,能够将被插入的轴部60支承为转动自如。轴承部374、374形成于一对侧板部386、386的相互对置的位置。
在侧板部386的内表面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进入槽部388。进入槽部388是为了将第一加强部件51的轴部60引导到轴承部374而形成的槽部,形成为轴部60能够通过的宽度,并形成为从侧板部386的上缘部到达轴承部374。
如图60以及图65所示,在进入槽部388的底部形成有凸部388a。由于凸部388a形成为与轴承部374嵌合的轴部60难以向上方移动的高度,因此与轴承部374嵌合的轴部60难以脱离轴承部374。
如图55以及图56所示,按压盖375形成为长板状,其基端部375a与芯线保持部372的一方的外侧缘372b铰链结合。通过采用铰接结合能够使按压盖375与芯线保持部372成型为一体,在制造成本这点上比较有利。
如图62所示,按压盖375以基端部375a为支点进行转动,与芯线保持部372的上表面372a重叠,由此能够在与上表面372a之间夹入光纤芯线47。
在使按压盖375与芯线保持部372的上表面372a重叠的状态下,使闩锁部382嵌入到嵌入凹部384,使卡定凸部382a卡定于嵌入凹部384内的卡定凹部(图示略),由此能够保持按压盖375将光纤芯线47夹入的状态。
通过从外部进行操作而使闩锁部382进行弹性弯曲变形,由此能够选择卡定凸部382a相对于所述卡定凹部(图示略)的卡定以及解除。
如图55以及图56所示,在加强部件保持部371的前方形成有对保 持套圈12的保持件390进行定位的定位突起391。定位突起391能够限制在与加强部件保持部371之间的收容空间392收纳的保持件390向前方移动。
图69以及图70示出了向组装工具370上的第二加强部件54按压第一加强部件51的按压夹具393。图69是从上面侧观察按压夹具393的立体图,图70是从下面侧观察按压夹具393的立体图。
按压夹具393具有基部394、以及从基部394的两侧缘下垂的腿部395、395,在基部394的下表面侧形成有对第一加强部件51进行按压的多个按压凸部396。在图示例子中,多个按压凸部396排列成沿着第一加强部件51的两侧缘部的两列,能够在遍及第一加强部件51的长度方向的多个点对第一加强部件51的侧缘部附近进行按压。
接下来,对使用组装工具370组装连接加强部50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61以及图66所示,在加强部件保持部371的保持凹部381内以沿着前后方向的姿势保持第二加强部件54。
如图59所示,第二加强部件54通过定位凸部381a来阻止宽度方向的错动。
并且,如图66所示,使第二加强部件54的底壁部57的前端部57a位于侧板部386的阶梯部386a的下方,由此能够抑制底壁部57向上方移动,因此能够进行上下方向的定位。使底壁部57的前端部或侧壁部58的前端部与侧板部386抵接,由此能够限制前后方向的错位。
接下来,如图62所示,对于将从套圈12突出的内插光纤40的另一端部43与外部光纤45的前端部46熔敷连接的单元(参照图8),将其载置于组装工具370上。在图示例子中,套圈12收纳保持于保持件390内。
裸光纤43、46的熔敷连接部44载置于第二加强部件54的上方。
若将保持件390配置于加强部件保持部371与定位突起391之间的收纳空间392,则能够限制保持件39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因此固定了第二加强部件54上的裸光纤43、46的前后方向的位置。
外部光纤45的光纤芯线47载置于芯线保持部372的上表面372a,并配置于一对限制凸部383、383之间,由此固定了宽度方向位置。通过侧板部386、386也能够限制光纤芯线47的宽度方向的移动。
使按压盖375转动,并在按压盖375与芯线保持部372之间夹入光纤芯线47,由此能够防止光纤芯线47的错位。使闩锁部382嵌入到嵌入凹部384,使卡定凸部382a卡定于嵌入凹部384内的卡定凹部(图示略),由此能够保持按压盖375夹入光纤芯线47的状态。
利用按压盖375对光纤芯线47进行定位,由此能够正确地固定光纤芯线47的位置,从而能够将光纤芯线47布线成直线状。因此,能够防止因光纤芯线47弯曲等而使得连接加强部50内的裸光纤43、46的固定位置不适当。
接下来,如图63以及图67所示,使第一加强部件51的轴部60从侧板部386的进入槽部388进入并与轴承部374嵌合。朝第一加强部件51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突出的轴部60、60分别插入到侧板部386、386的轴承部374、374,并在这些轴承部374、374被支承为能够转动。
接下来,如图64以及图68所示,以与轴承部374嵌合的轴部60为支点使第一加强部件51转动,从而将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以及裸光纤43、46。如图68所示,当将熔敷连接部44夹入一对加强部件51、54之间时,使卡合凸部61与卡合凹部62卡合。由此,将连接加强部50组装于套圈12的后方。
如图71所示,当按压第一加强部件51、并在加强部件51、54之间夹入熔敷连接部44以及裸光纤43、46时,将按压夹具393配置于第一加强部件51上,从而能够利用按压凸部396(参照图70)朝下方按压第一加强部件51。
由此,在遍及第一加强部件51的长度方向的多个点对第一加强部件51的两侧缘部附近进行按压,能够使全部卡合凸部61可靠地与卡合凹部62卡合。
由于通过使用按压夹具393而使全部卡合凸部61几乎同时与卡合凹部62卡合,因此卡合凸部61与卡合凹部62卡合时所发出的声音增大,作业 者易于识别连接加强部50的组装结束与否,从而提高了操作性。
接下来,将在套圈12的后方供连接加强部50组装的单元从组装工具370拆下。
在轴部60因凸部388a而难以朝上方移动的情况下,使侧板部386朝互相分离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容易地从轴承部374拆下轴部60。
根据组装工具370,能够使第一加强部件51相对于第二加强部件54正确地定位,从而能够容易地组装连接加强部50。
在本发明中,能够将组装工具370与光连接器10作为光连接器组装套件而进行处理。光连接器组装套件也可以包括组装工具370与光连接器10以外的结构(例如按压夹具393)。
标号说明:
2…光纤软线(光传送体);10、10A…光连接器;12…套圈;17…罩收纳孔;18…套圈用罩;40…内插光纤;42…一端部(裸光纤);43…另一端部(裸光纤);44…熔敷连接部;45、45A…外部光纤(光传送体);46…前端部(裸光纤);50…连接加强部;51…第一加强部件;52a、55a…罩把持部;53、56…密合层;54…第二加强部件;61…卡合凸部;62…卡合凹部;60…轴部;70、80…组装工具;71、81…加强部件保持部;74、84…轴承部;88、89…光纤的端部(裸光纤);90…熔敷连接部;91、92…光纤(光纤芯线);14…接合端面;15…引导销;15a…引导销插入孔;19…销夹紧件;171…底部;172…侧壁部;173…插通空间;183…嵌合凹部;190…主体部;191…基端部(突出部分);192…颈部;193…头部;210…光连接器;210A…带盖光连接器;211…套圈;214…壳体;150…光连接器用盖;220…光连接器;220A…带盖光连接器;280…套圈;100…光连接器;100A…带盖光连接器;F…光纤;H…壳体。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pdf(9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9151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9151A21申请号201410333801X22申请日20110114201000629020100114JP201000629220100114JP201000633120100114JP201180006107120110114G02B6/38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藤仓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高桥茂雄泷泽和宏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李洋舒艳君54发明名称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57摘要本发明提供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销。

2、夹紧件、带盖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盖、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以及光连接器组装套件。本发明的光连接器具备套圈;内插光纤,该内插光纤的一端部固定于套圈、且另一端部从套圈突出;外部光纤,该外部光纤的前端部与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熔敷连接;以及一对加强部件,将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的熔敷连接部夹入一对加强部件之间而进行加强,这些加强部件在与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以及外部光纤的前端部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密合层在与内插光纤以及外部光纤接触的位置凹陷,由此与这些光纤的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30优先权数据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4页附图5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

3、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4页附图50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9151ACN104199151A1/2页21一种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以及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

4、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形成有粗径部以及细径部,该细径部位于所述粗径部的前端侧、并比所述粗径部细,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通过与所述细径部嵌合而能够阻止所述粗径部朝前端方向的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圈具有两个所述引导销插入孔,该两个引导销插入孔分别形成于隔着所述光纤的两侧,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底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部的两侧的侧壁部,由所述底部与两侧的所述侧壁部包围的空间形成为所述光纤的插通空间,所述销夹紧件具有两个所述嵌合。

5、凹部,该两个所述嵌合凹部分别形成于两侧的所述侧壁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内插光纤,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连接,在所述内插光纤的从所述套圈伸出的部分安装有将该部分覆盖的套圈用罩,所述销夹紧件形成为能够将所述套圈用罩嵌入所述插通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销夹紧件的侧壁部形成有保持突起,该保持突起朝内侧突出而限制所述插通空间内的套圈用罩向外侧移动。6一种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用于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以及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

6、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所述销夹紧件的特征在于,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权利要求书CN104199151A2/2页3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7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

7、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以及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连接的工序;以及以所述引导销突出部分从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

8、的方向与所述嵌合凹部嵌合的方式将所述销夹紧件安装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的工序。权利要求书CN104199151A1/44页4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及销夹紧件0001本发明专利申请是针对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01月14日、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800061071、发明名称为“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销夹紧件、带盖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用盖、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以及光连接器组装套件”的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在光纤软线、光纤缆线等的光传送体的前端部组装的光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特别涉及光传送体的前端部通过光纤彼此的熔敷连接而与内插于套圈的光纤短条。

9、光纤进行光连接的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在该光连接器中能够适当地使用的光纤的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以及光连接器组装套件。0003本发明涉及在光纤软线、光纤缆线等的光传送体的前端部组装的光连接器、在该光连接器中使用的销夹紧件、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0004本发明涉及当在光传送体的末端组装光连接器时,在光连接器的壳体装配成装卸自如从而在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作业中使用的光连接器用盖、带盖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中,所述光传送体为光纤软线或者光纤缆线,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和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所述光传送体。0005本申请基于2010年1月14日在日。

10、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6290号、同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6292号、以及同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6331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处援引其内容。背景技术0006以往,作为能够在连接现场进行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软线、光纤缆线等的光传送体的前端部的作业的光连接器的一例,存在内置有机械式接合机构的结构,该机械式接合机构在将一端部固定于套圈后的内插光纤与外部的光传送体的光纤对接连接的状态下,夹入到分割成两部分的部件之间而保持对接连接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7并且,已知有通过熔敷而将光传送体的光纤、与内置于光连接器的套圈的光纤连接的光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0008专利文献1。

11、特别是段落00220024以及图14中记载有如下光连接器在具有对光纤进行调心的调心槽V形槽或U形槽等的对开构造的元件之间对光纤彼此进行精密定位并将其对接连接。0009专利文献2特别是FIG13中记载有具有如下构造的光连接器在形成于套圈的隙缝配置熔敷连接部,内置光纤的前端位于套圈的前端面上,并且所述内置光纤的后端在所述隙缝内露出,在所述隙缝内能够进行与光传送体的光纤前端的熔敷连接。0010专利文献3特别是段落00330036以及图3、4中记载有如下光连接器将一端侧固定于套圈的光纤的另一端与光纤芯线的前端熔敷连接,利用热收缩套筒或金属制的套筒等的加强部件来加强该熔敷连接部。说明书CN1041991。

12、51A2/44页50011作为能够在连接现场进行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软线、光纤缆线等的光传送体的前端部的作业的光连接器的一例,存在如下结构通过熔敷等将一端部固定于套圈的内插光纤与外部的光传送体的光纤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0012作为此类光连接器,例如存在JISC5982等中规定的多芯光连接器MPO型光连接器。MPOMULTIBERPUSHON等。0013当将所述光连接器彼此对接连接时,使朝一方的光连接器的套圈的接合端面突出设置的引导销插入、嵌合于另一方的光连接器的套圈的接合端面的引导销插入孔。由此,对套圈彼此进行高精度的定位。0014所述一方的光连接器为具有引导销的雄型,另一方的光连接器。

13、为不具有引导销的雌型。0015所述引导销插入到形成于套圈的引导销插入孔,其后端部被支承在设置于套圈后侧的销夹紧件。0016在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软线末端的情况下,为了使光纤软线相对于光连接器可靠地固定,广泛采取如下措施使纵向添加到光纤软线的光纤中、且与光纤一起收纳于护套内的抗张力纤维向软线末端伸出,使用金属环将该抗张力纤维敛缝固定于光连接器的主体壳体后端例如专利文献5。001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6189号公报0018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748819号说明书0019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65315号公报002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319275号公报0021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

14、2001235656号公报0022在专利文献1的光连接器中,为了对连接前的光纤进行相互定位而需要调心槽。因而,因需要进行精密加工的部件的存在而在低成本化方面存在界限。0023在专利文献2的光连接器中,需要进行在套圈的侧面位置进行熔敷作业。因此,若使用熔敷作业中通用的放电电极,则存在给套圈带来不良影响的担忧,因而无法使用一般的熔敷连接器,从而存在不易于进行熔敷作业这样的不良情况。0024在专利文献3的光连接器中,由于固定于套圈的光纤的另一端部被拉出到套圈的外侧,因此对熔敷作业中的套圈造成的不良影响会降低。然而,加强用的套筒必须在熔敷前预先通过光纤芯线,并且必须使该加强用的套筒在熔敷作业后移动到将。

15、熔敷连接位置的外周覆盖的位置,因此连接加强部的形成颇为繁琐。并且,光纤芯线的外径必须小于套筒的内径光纤芯线的横截面的外周形状能够包含于套筒的横截面的内周形状的内部。因此,难以应用于分接缆线或多芯光纤等的外径外周形状大的光传送体。0025并且,在连接作业现场,为了作业的高效化,迫切期望具有能够选择引导销的有无雄型以及雌型的构造的光连接器。0026在所述光连接器中,将后端部固定于销夹紧件的引导销从套圈的后方插入、或者将该引导销拔出,由此能够进行引导销的装卸。0027然而,若考虑到对光纤连接部例如熔敷连接部造成的不良影响,则引导销的装卸实质上变得困难,为了避免所述不良影响,必须在套圈与光纤连接部之间。

16、确保供销夹紧件移动用的空间,因此难以避免光连接器的大型化。说明书CN104199151A3/44页60028若构成为能够减弱引导销的后端部的固定力、且能够容易地从套圈前方插拔引导销,则不需要所述套圈后方的空间,但是在该构造中却存在引导销易于脱落这样的不良情况。0029然而,当进行将抗张力纤维敛缝固定于光连接器的主体的作业时,必须在将张力施加于抗张力纤维的状态下对金属环进行敛缝。因此例如像上述的专利文献5这样地,需要如下工具能够固定光连接器以及光纤软线,并且能够预先固定从软线末端伸出的抗张力纤维以下也称作敛缝作业用工具。并且,需要将光连接器、光纤软线、从软线末端伸出的抗张力纤维固定于敛缝作业用工。

17、具的劳力。发明内容003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其课题如下所示。00311提供一种易于进行光纤彼此的熔敷连接作业和熔敷连接部的加强作业的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00322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用于该光连接器的销夹紧件、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光连接器能够进行引导销的装卸,并且不会引起引导销的脱落,还能避免大型化。00333提供一种带盖光连接器、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光连接器用盖,该带盖光连接器不使用对光连接器、光纤软线、从软线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进行固定的工具,能够简单地进行将从光传送体光纤软线或者光纤缆线的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固定于光连接器的壳体的作业,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组装作业的作。

18、业效率,其中,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所述光传送体。0034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套圈;内插光纤,该内插光纤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突出;外部光纤,该外部光纤的前端部与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熔敷连接;以及一对加强部件,将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的熔敷连接部夹入该一对加强部件之间而进行加强,这些加强部件在与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外部光纤的前端部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所述密合层在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外部光纤接触的位置凹陷,由此与这些光纤的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0。

19、035作为所述密合层,能够举出由橡胶或弹性体构成的密合层。0036优选地,在所述熔敷连接部被夹入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的位置,在光纤的左右两侧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密合。0037优选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具备凸部及凹部,所述凸部及凹部在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外部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的两侧互相卡合,通过使该凸部与凹部卡合而维持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互相密合的状态。0038优选地,在所述套圈安装有套圈用罩,该套圈用罩覆盖所述内插光纤的从所述套圈突出的部分的周围,所述一对加强部件在所述套圈侧的端部把持所述套圈用罩。0039并且,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

20、方法,该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具备将一端部固定于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突出的内插光纤的所述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熔敷连接的工序;以及准备一对加强部件,该一对加强部件在与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以及所述外部光纤的前端部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该说明书CN104199151A4/44页7密合层能够在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外部光纤接触的位置凹陷,将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的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使所述密合层与这些光纤的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的工序。0040作为所述密合层,能够举出由橡胶或弹性体构成的密合层。0041优选地,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

21、加强部件之间时,在所述熔敷连接部被夹入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的位置,在光纤的左右两侧使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密合。0042优选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具备凸部及凹部,所述凸部及凹部在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外部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的两侧互相卡合,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通过使所述凸部与凹部卡合来组合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以便维持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互相密合的状态。0043优选地,作为所述套圈,使用安装有套圈用罩的套圈,该套圈用罩覆盖所述内插光纤的从所述套圈突出的部分的周围,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在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且在所述一。

22、对加强部件的所述套圈侧的端部把持所述套圈用罩。0044作为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使用在与所述套圈相反侧的端部具有轴部的第一加强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对置地配置的第二加强部件,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使用具有将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保持于规定位置的加强部件保持部、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轴承部的组装工具,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之前,进行如下工序使所述加强部件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二加强部件的工序;将所述熔敷连接部载置于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上的工序;使所述轴承部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工序;以及使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在所述轴承部内以所述轴。

23、部为中心朝向所述第二加强部件转动直至夹入所述熔敷连接部为止的工序。0045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利用该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将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端部彼此熔敷连接而形成的熔敷连接部夹入一对加强部件之间而进行加强,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加强方法具备作为一对加强部件,准备在所述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轴部的第一加强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对置地配置的第二加强部件的工序,其中,该一对加强部件在与所述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的端部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该密合层能够在与所述第一光纤以及第二光纤接触的位置凹陷;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准。

24、备具有将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保持于规定位置的加强部件保持部、以及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轴承部的组装工具的工序;使所述加强部件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二加强部件的工序;将所述熔敷连接部载置于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上的工序;使所述轴承部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工序;使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在所述轴承部内以所述轴部为中心朝向所述第二加强部件转动直至夹入所述熔敷连接部为止的工序;以及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并使所述密合层与这些光纤的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的工序。0046作为所述密合层,能够举出由橡胶或弹性体构成的密合层。0047优选地,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

25、部件之间时,在所述熔敷连接部说明书CN104199151A5/44页8被夹入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的位置,在光纤的左右两侧使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密合。0048优选地,所述一对加强部件具备凸部及凹部,所述凸部及凹部在与所述第一光纤以及所述第二光纤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亦即宽度方向的两侧互相卡合,当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时,通过使所述凸部与凹部卡合来组合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以便维持所述一对加强部件的密合层彼此互相密合的状态。0049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光纤,该。

26、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以及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0050优选地,在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形成有粗径部以及细径部,该细径部位于所述粗径部的前端侧、并比所述粗径部直径细,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通过与所述细径部嵌合而能够阻止所述粗径部朝前端。

27、方向的移动。0051优选地,所述套圈具有两个所述引导销插入孔,该两个引导销插入孔分别形成于隔着所述光纤的两侧,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底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部的两侧的侧壁部,由所述底部与两侧的所述侧壁部包围的空间形成为所述光纤的插通空间,所述销夹紧件具有两个所述嵌合凹部,该两个所述嵌合凹部分别形成于两侧的所述侧壁部。0052优选地,所述光纤为内插光纤,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连接,在所述内插光纤的从所述套圈伸出的部分安装有将该部分覆盖的套圈用罩,所述销夹紧件形成为能够将所述套圈用罩嵌入所述插通空间。0053优选地,在所述销夹紧件的侧壁部形成有保持突起,该保持突起朝内侧突出而限制所述插通空间。

28、内的套圈用罩向外侧移动。0054本发明提供一种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用于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以及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

29、向进出自如。0055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光连接器,该光连接器具备具有引导销插入孔的套圈,连接对象的光连接器的定位用的引导销能够以插拔自如的方式插入到该引导销插入孔;光纤,该光纤的到达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伸出;以及销夹紧件,该销夹紧件能够以能够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插入到所述引导销插入孔的引说明书CN104199151A6/44页9导销的从与所述套圈的接合端面侧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分,所述销夹紧件具有嵌合凹部,该嵌合凹部通过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来限制所述引导销在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

30、嵌合凹部形成为供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包括将所述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连接的工序;以及以所述引导销突出部分从与所述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与所述嵌合凹部嵌合的方式将所述销夹紧件安装于所述引导销的突出部分的工序。0056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盖光连接器,该带盖光连接器具备组装于光传送体的末端的光连接器,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该光传送体;以及光连接器用盖,该光连接器用盖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作为该光连接器的尖端部的前端部,所述光连接器具备套圈;壳体,该壳体形成为收纳该套圈的套筒状,且具有用于将环部。

31、件固定于外周的环部件固定部;以及内插光纤,该内插光纤内插固定于所述套圈,且从所述套圈向后侧伸出的部分与在所述光传送体末端引出的光纤光连接,在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主体的外表面具有用于卡定所述光传送体的所述抗张力体的抗张力体卡定部,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环部件固定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环部件固定于所述环部件固定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0057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盖光连接器,该带盖光连接器具备组装于光传送体的末端的光连接器,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该光传送体;以及光连接器用盖,该光连接器用盖以能够。

32、装卸的方式装配于作为该光连接器的尖端部的前端部,所述光连接器具备套圈,该套圈供在所述光传送体末端引出的光纤内插固定;以及壳体,该壳体形成为收纳该套圈的套筒状,且具有用于将环部件固定于外周的环部件固定部,在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主体的外表面具有用于卡定所述光传送体的所述抗张力体的抗张力体卡定部,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环部件固定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环部件固定于所述环部件固定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0058优选地,所述环部件固定部为能够对螺纹安装环部件进行螺纹安装的螺纹部,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螺纹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

33、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螺纹安装环部件螺纹安装于所述螺纹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0059优选地,所述环部件固定部为能够对压接环进行敛缝固定的压接环装配部,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压接环装配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压接环敛缝固定于所述压接环装配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0060优选地,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为勾挂用突片,该勾挂用突片突出设置于该光连接器用盖的主体的外表面侧,能够勾挂卡定所述抗张力体。0061优选地,所述套圈为销嵌合定位方式的多芯用套圈,该多芯用套圈在该套圈以及对接。

34、连接的对象侧的套圈中,使朝另一方的前端面突出设置的一对引导销与在一方的前端面开口的一对引导销孔嵌合,由此进行定位以及对接连接,所述内插光纤内插固定有多个芯。说明书CN104199151A7/44页100062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利用该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传送体的末端,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该光传送体,该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具备对内插固定于套圈的内插光纤的从套圈朝后侧伸出的部分亦即后侧伸出部、与在所述光传送体末端引出的光纤进行光连接的光纤连接工序;在该光纤连接工序之后,将所述光连接器的壳体组装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的前方,对所述内插。

35、光纤和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的连接部以及所述套圈进行收纳的壳体组装工序;以及在光连接器用盖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所述壳体的前端部的状态下,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周的所述环部件固定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在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主体的外表面侧设置的抗张力体卡定部之后,将环部件固定于所述环部件固定部,由此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抗张力体固定工序。0063优选地,所述环部件固定部为能够对螺纹安装环部件进行螺纹安装的螺纹部,在所述抗张力体固定工序中,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螺纹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螺纹安装环部件螺纹安装。

36、于所述螺纹部,由此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0064优选地,所述环部件固定部为能够对压接环进行敛缝固定的压接环装配部,在所述抗张力体固定工序中,在将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通过所述压接环装配部附近而朝前方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压接环敛缝固定于所述压接环装配部,由此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于所述壳体。0065优选地,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为勾挂用突片,该勾挂用突片突出设置于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主体的外表面侧,能够勾挂卡定所述抗张力体。0066优选地,所述光纤连接工序为在将所述内插光纤与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熔敷连接之后,利用加强部件来加强熔敷连接部的熔敷、加强工序。

37、。0067优选地,在所述熔敷、加强工序中,在将所述内插光纤与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熔敷连接之后,作为所述加强部件,使用在与所述内插光纤的后侧伸出部以及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接触的一侧亦即内表面具有密合层的一对夹持部件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该一对夹持部件之间,并使所述密合层与这些光纤的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其中,该密合层能够在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接触的位置凹陷。0068优选地,所述一对夹持部件具备夹持用卡合部,该夹持用卡合部通过相互卡合而夹入熔敷连接部,且维持使所述密合层与所述内插光纤以及所述光传送体的光纤的所述熔敷连接部的外周面密合的按压力。0069优选地,所述密合层由橡胶或弹性体。

38、构成。0070优选地,所述套圈为销嵌合定位方式的多芯用套圈,该多芯用套圈在该套圈以及对接连接的对象侧的套圈中,使朝另一方的前端面突出设置的一对引导销与在一方的前端面开口的一对引导销孔嵌合,由此进行定位以及对接连接,所述内插光纤内插固定有多个芯。0071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用盖,该光连接器用盖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装配于光连接器的前端部,在所述光连接器用盖的外表面具备抗张力体卡定部,当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传送体的末端时,该抗张力体卡定部对从所述光传送体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进行卡定,其中,通过利用外装包覆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纤维状的抗张力体覆盖而形成光传送体。说明书CN104199151A108/44页1100。

39、72优选地,所述抗张力体卡定部为能够勾挂卡定所述抗张力体的勾挂用突片。0073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该光连接器具备套圈;内插光纤,该内插光纤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套圈、且另一端部从所述套圈突出;外部光纤,该外部光纤的前端部与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熔敷连接;以及一对加强部件,将所述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所述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的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而进行加强,所述一对加强部件包括在与所述套圈相反侧的端部具有轴部的第一加强部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对置地配置的第二加强部件,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具有当组装该光连接器时,将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保持于规定位置的加强部件保持部;以及形成有以能够。

40、转动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轴承部的轴承支承部,所述轴承支承部能够使所述第一加强部件朝向由所述加强部件保持部保持的所述第二加强部件转动直至夹入所述熔敷连接部为止。0074优选地,本发明的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还具备保持所述外部光纤的芯线保持部;以及将所述外部光纤压入到所述芯线保持部上的按压盖。0075优选地,所述轴部形成为朝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突出,所述轴承支承部包括对置配置的一对支承体,所述轴承部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支承体,并分别对朝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突出的所述轴部进行支承。0076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以及所述光连接器的光连接器组装套件。

41、。0077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当使用所述光连接器的组装工具组装光连接器时,在将所述熔敷连接部夹入所述一对加强部件之间之前,进行如下工序使所述加强部件保持部保持所述第二加强部件的工序;将所述熔敷连接部载置于所述第二加强部件上的工序;使所述轴承部保持所述第一加强部件的所述轴部的工序;以及使所述第一加强部件在所述轴承部内以所述轴部为中心朝向所述第二加强部件转动直至夹入所述熔敷连接部为止的工序。0078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套圈外将一端部固定于套圈内的内插光纤的另一端部与外部光纤的前端部熔敷连接之后,将该熔敷连接部夹入一对加强部件之间而进行保持,在熔敷连接前无需预先使外部光纤通过加强部件,因。

42、此光纤彼此的熔敷连接作业以及熔敷连接部的加强作业变得容易。并且,由于在加强部件的内表面设置有因与光纤接触而凹陷从而与光纤的外周面密合的密合层,因此在加强部件的内表面无需用于对光纤进行调心的V形槽或U形槽等的机构。0079根据本发明,由于销夹紧件具有形成为能够使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在与引导销插入孔交叉的方向进出自如的嵌合凹部,因此通过使销夹紧件在所述方向移动,能够将引导销的长度方向的移动限制解除,从而能够形成为可将引导销拆下的状态。0080因此,能够容易地在具有引导销的形态雄型与不具有引导销的形态雌型中进行切换,从而能够提高连接现场的操作性。0081由于当拆下引导销时无需使销夹紧件向后方移动,因此不。

43、会对光纤连接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无需在套圈与连接部之间确保用于销夹紧件移动的空间,能够减小光连接器的长度方向的尺寸。0082并且,由于销夹紧件具有与引导销的突出部分嵌合的嵌合凹部,因此能够防止引说明书CN104199151A119/44页12导销朝前端方向脱落。0083根据本发明,在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传送体末端的作业中,能够预先将从光传送体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卡定于在光连接器的壳体装配的光连接器用盖的抗张力体卡定部。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地使用对光连接器、光纤软线、从软线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进行固定的工具,仅通过将从光传送体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固定于光连接器用盖的抗张力体卡定部,便能够简单地获得对从。

44、光传送体末端伸出的抗张力体施加张力的状态。结果,能够减轻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传送体末端的作业的劳力,并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作业效率。0084并且,与现有的敛缝作业用工具相比,光连接器用盖的结构简单,并能够容易地以低于敛缝作业用工具的成本获得该光连接器用盖,因此能够实现光连接器的组装所需的成本的降低。附图说明0085图1A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且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0086图1B是前图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0087图2A是示出图1A及图1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套圈以及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

45、面的剖视图。0088图2B是示出图1A及图1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套圈以及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0089图3是示出图1A及图1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内插光纤以及外部光纤的俯视图。0090图4A是示出图2A及图2B所示的连接加强部的第一加强部件的立体图。0091图4B是示出图2A及图2B所示的连接加强部的第二加强部件的立体图。0092图5是示出使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一加强部件以及第二加强部件隔开间距地对置的状态的侧视图。0093图6是示出将图4A及图4B所示的第一加强部件以及第二加强部件组合后的状态的侧视图。0094图7是沿着图6的SS线的剖。

46、视图。0095图8是示出将第二加强部件载置于组装工具上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0096图9是将熔敷连接部载置于第二加强部件上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0097图10是示出在组装工具的轴承部保持第一加强部件的轴部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0098图11是示出将组装工具的按压盖关闭后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0099图12是示出将熔敷连接部保持于第一加强部件与第二加强部件之间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0100图13是示出从组装工具拆下连接加强部后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0101图14是示出通过使用在加强部件的两侧具备按压盖的组装工具而将熔敷连接部保持于第一加强部件与第二加强部件之间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0102图15。

47、是示出通过使用在加强部件的两侧具备按压盖的组装工具而将组装后的连说明书CN104199151A1210/44页13接加强部从组装工具拆下后的状态的一例的示意图。0103图16是示出在连接加强部保持光纤的状态的剖视图。0104图17A是示出本发明的光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0105图17B是示出前图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0106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套圈以及销夹紧件的立体图。0107图19是示出图18的销夹紧件的立体图。0108图20是示出图18的销夹紧件的俯视图。010。

48、9图21是示出图18的销夹紧件的主视图。0110图22是示出图18的引导销的立体图。0111图23A是示出光连接器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0112图23B是示出前图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0113图24A是示出图23A及图23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套圈以及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是沿着多芯光纤排列的面的剖视图。0114图24B是示出图23A及图23B所示的光连接器的套圈以及连接加强部的剖视图,是与前图的面垂直、且沿着相对于光纤的长度方向平行的面的剖视图。0115图25是示出光连接器的内插光纤以及外部光纤的俯视图。0116图26。

49、是示出销夹紧件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0117图27是示出销夹紧件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0118图28是示出销夹紧件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0119图29是示出销夹紧件的其它例的立体图。0120图30是示出前图所示的销夹紧件的主视图。0121图31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带盖光连接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0122图32A是对图31所示的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0123图32B是继前图之后接着对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0124图33是对能够应用于本发明的光纤软线的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的立体图。0125图34是示出为了勾挂于光连接器用盖的勾挂用突片,在从图33的光纤软线伸出的抗张力纤维集束形成环形部的例子的图。0126图35是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中的光纤连接工序进行说明的图。0127图36是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光纤连接工序熔敷、加强工序中使用的优选的加强套筒的一例的构造进行说明的截面立体图。0128图37是对使用了图36的加强套筒的光纤连接工序熔敷、加强工序进行说明的图。0129图38是对将旋钮设置组装于图31的光连接器的光连接器进行说明的剖视图。0130图39是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带盖光连接器进行说明的说明书CN104199151A1311/44页14剖视图。0131图40A是对第四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