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的牙根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牙的牙根构造.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27741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11.09 CN 202027741 U *CN202027741U* (21)申请号 201120037103.7 (22)申请日 2011.02.12 A61C 8/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高雄市冈山区本工六路 38 号 (72)发明人 欧耿良 苏国材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5203 代理人 朱凌 (54) 实用新型名称 植牙的牙根构造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植牙的牙根构造, 其 设有一牙根本体, 该牙根本体。
2、的表面连续环设有 多个等距斜向排列的凹陷纹, 所述凹陷纹的宽度 为 0.26 厘米, 深度为 0.25 厘米, 所述凹陷纹的表 面环布设有多个第一微孔, 所述第一微孔的孔径 为 100 纳米至 500 纳米, 深度为 0.1 微米至 1 微 米, 所述第一微孔呈现规则性阵列, 所述凹陷纹及 所述第一微孔的表面环布有多个第二微孔, 所述 第二微孔的孔径为10纳米至40纳米, 深度为5纳 米至 20 纳米 ; 利用所述凹陷纹、 第一微孔及第二 微孔, 可增加牙根本体与牙床骨骼组织的接触面 积, 并与其紧密结合。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
3、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CN 202027747 U1/1 页 2 1. 一种植牙的牙根构造, 其特征在于 : 设有一牙根本体, 所述牙根本体的表面环设有 多个凹陷纹, 所述凹陷纹的表面环布设有多个第一微孔, 所述第一微孔的孔径为 100 纳米 至 500 纳米, 深度为 0.1 微米至 1 微米, 于所述凹陷纹及所述第一微孔的表面环布有多个第 二微孔, 所述第二微孔的孔径为 10 纳米至 40 纳米, 深度为 5 纳米至 20 纳米。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牙的牙根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凹陷纹的宽度为 0.26 厘 米, 深度为 0.25 厘米。 3. 。
4、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植牙的牙根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凹陷纹为等距斜向排 列。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牙的牙根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微孔为规则性阵列。 5. 如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植牙的牙根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微孔以雷射加工 法、 放电加工法、 电化学加工法或电浆加工法施以多点熔融处理后形成的。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牙的牙根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二微孔以雷射加工法、 放 电加工法、 电化学加工法或电浆加工法施以多点熔融处理后形成。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植牙的牙根构造,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牙根本体的顶部凹设有一 固定。
5、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027741 U CN 202027747 U1/3 页 3 植牙的牙根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假牙, 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牙的牙根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常见的植牙方式是以外科手术将取代牙根的植体(通常用钛合金)植入颚骨 的牙床组织中, 由于骨骼具有自然整合特性(即骨整合) , 植体植入后, 骨骼自然生长包围植 体, 使植体得以固定, 因此植入的钛合金植体十分坚固, 可以像天然的牙齿一样自然。 0003 目前常见的植体是以螺纹段螺入牙床组织, 如 2010 年 3 月 21 日公告的中国台湾 新型专利第 M376268 号, 名称。
6、为 :“人工牙根之结构改良 (六) ” 的专利案, 其揭露了 : 在人工 牙根的外周设有螺纹, 内部设有搭配可螺固假牙牙柱心的槽孔 ; 其改良是在 : 该人工牙根 的牙柱段与螺纹段采用一体成型的形态设立, 且该螺纹段作大小螺纹相间的设置 ; 据此, 该 人工牙根在与牙龈 ( 牙肉 ) 及牙床骨 ( 齿槽骨 ) 作方位接触时, 可获得十分稳固且紧密的 最佳包合力, 使牙柱段上的假牙可发挥如同真牙般的效果。 0004 又有 2007 年 7 月 21 日公告的中国台湾新型第 M315571 号名称为 “植牙之改良式 植根” 的专利案, 其于一植根 (implant root) 的粗螺纹部上在垂直方。
7、向形成至少两个以上 螺旋状的处理面, 每一处理面以氢氧磷灰石覆盖 (hydroxyapatite coating) 处理。借由该 氢氧磷灰石覆盖处理面的面积扩大, 而可在植入牙床内的骨头后, 让骨头快速生长, 以包覆 住植根, 缩减植根植入后到装置牙套的疗程。 0005 然而上述两件专利前案在进行骨整合过程中, 人工牙根或植根过大的位移 ( 一般 为超过100微米)会导致骨整合失败, 前述人工牙根或植根以螺纹段与骨骼密合时, 骨骼组 织仅可能与人工牙根或植根的表面贴合, 导致人工牙根或植根的位移松脱的机率加大, 而 遭致植牙手术后失败, 需再次进行植牙手术。 0006 另有 2010 年 10。
8、 月 1 日公开的中国台湾发明第 201034642 号名称为 “骨骼植入物 成形方法” 的专利案, 其揭露有 : 用于成形一待植入于生物骨骼的植入物, 其方法包含 : 一表 面塑性加工步骤 : 于一胚料外表面形成骨骼植入物的粗糙加工处理面, 该粗糙加工处理面 是多个凸纹或凹纹排列于该骨骼植入物之一植入部外表面, 形成一表面粗糙部 ; 以及一螺 牙部成形加工步骤 : 于该胚料外表面成形螺牙, 成一螺牙部, 该表面粗糙部的粗糙加工处理 面被该螺牙部的螺牙所分割。该骨骼植入物具有明显的多个凸纹或凹纹, 使之呈多接触表 面, 与骨骼有较为多角度与更多面的接触, 可有效提升手术后与增长的骨骼结合的速度。
9、, 并 可提高植入物在骨骼中的稳定性。其制成物骨骼植入物为人造植牙的植入物或人工骨钉。 0007 该专利前案仅揭露了骨骼植入物的表面设有复数凸纹或凹纹的技术特征, 但该等 凸纹或凹纹所能增加的表面积有限, 因此在与牙床骨头生长的过程中, 结合强度仍稍嫌不 足, 并无法与其紧密结合, 所以在使用上仍然有其缺点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骨骼组织紧密结合, 不易松脱晃动的植牙牙根 说 明 书 CN 202027741 U CN 202027747 U2/3 页 4 构造, 且能避免应力集中的现象, 使其不易损坏, 从而延长牙根本体的使用寿命。 0009 为了达成上。
10、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 0010 一种植牙的牙根构造, 设有一牙根本体, 所述牙根本体的表面环设有多个凹陷纹, 所述凹陷纹的表面环布设有多个第一微孔, 所述第一微孔的孔径为100纳米至500纳米, 深 度为0.1微米至1微米, 于所述凹陷纹及所述第一微孔的表面环布有多个第二微孔, 所述第 二微孔的孔径为 10 纳米至 40 纳米, 深度为 5 纳米至 20 纳米。 0011 所述凹陷纹的宽度为 0.26 厘米, 深度为 0.25 厘米。 0012 所述凹陷纹为等距斜向排列。 0013 所述第一微孔为规则性阵列。 0014 所述第一微孔以雷射加工法、 放电加工法、 电化学加工法或电。
11、浆加工法施以多点 熔融处理后形成的。 0015 所述第二微孔以雷射加工法、 放电加工法、 电化学加工法或电浆加工法施以多点 熔融处理后形成。 0016 所述牙根本体的顶部凹设有一固定部。 0017 采用上述结构后,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 0018 1. 本实用新型于牙根本体的表面连续环设有凹陷纹, 所述凹陷纹的表面环布设有 第一微孔, 又于所述凹陷纹及第一微孔的表面环布设有第二微孔, 该构造能使牙根本体增 加与牙床骨骼组织的接触面积, 并与其紧密结合, 不易松脱晃动, 从而可延长该牙根本体的 使用寿命。 0019 2. 本实用新型于所述牙根本体形成 3D 多孔性致密结构, 其孔隙度不仅在。
12、于植牙 牙根表面, 而是在整个结构体, 使钛金属植牙的牙根植入人体后, 可以达到最大程度的骨整 合, 同时也降低材料的刚性, 进而解决应力集中等遮蔽效应产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 0021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凹陷纹表面上第一微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 0022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凹陷纹及第一微孔表面上的第二微孔局部放大示意图 ; 0023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牙根本体植入牙床内部后的示意图。 0024 其中 : 0025 1 牙根本体 11 凹陷纹 0026 12 第一微孔 13 第二微孔 0027 14 固定部 0028 A 牙床 B 假牙。 具。
13、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 行详细阐述。 0030 首先,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钛合金材料所制成的牙根本体 1, 所述牙根本体 1 呈为一圆杆状, 牙根本体 1 的表面连续环设有多个等距斜向排列的凹陷 说 明 书 CN 202027741 U CN 202027747 U3/3 页 5 纹 11, 凹陷纹 11 的宽度为 0.26 厘米, 深度为 0.25 厘米, 凹陷纹 11 的表面环布设有多个第 一微孔 12(如图 3 所示 , 第一微孔 12 是利用雷射加工法、 放电加工法、 电化学加工法或电 浆加。
14、工法等方式施以多点熔融处理后形成的, 所述第一微孔 12 呈圆弧形, 其孔径为 100 纳 米至 500 纳米, 深度为 0.1 微米至 0.9 微米, 所述第一微孔 12 呈规则性阵列, 又于所述凹陷 纹 11 及所述第一微孔 12 的表面另外环布有多个第二微孔 13, 所述第二微孔 13 呈圆弧形, 其孔径为 10 纳米至 40 纳米, 深度为 5 纳米至 20 纳米, 第二微孔 13 同样是利用雷射加工 法、 放电加工法、 电化学加工法或电浆加工法等方式施以多点熔融处理后形成的, 另外牙根 本体 1 的顶部凹设有一固定部 14, 借以可固接一 假牙 B 于其中。 0031 如图 4 所示。
15、, 使用时, 先将牙根本体 1 植入一牙床 A 内部固定后, 牙床 A 周围骨骼 会自然生长进行骨整合, 骨骼组织会与牙根本体1的表面接触, 并深入于牙根本体1的凹陷 纹 11 内, 与凹陷纹 11 表面深浅不一且致密排列的第一微孔 12 及第二微孔 13 紧密结合, 使 所述牙根本体1与所述牙床A周围的骨骼形成紧密结合, 并增加其结合强度, 再于固定部14 内植入一假牙 B。因此, 借由牙根本体 1 上形成的凹陷纹 11、 第一微孔 12 及第二微孔 13 可 以使牙根主体与骨骼组织的结合更为深入, 而且利用凹陷纹11、 第一微孔12及第二微孔13 可以大幅增加其结合的表面积, 使得牙根本体。
16、1与牙床A骨骼组织的接触面积增加, 使牙根 本体 1 上的假牙 B 在咬合咀嚼时, 可以均匀的分散压力, 提高其所能承受的垂直压力、 水平 张力及旋转扭力, 避免应力集中的现象, 使其不易损坏, 得以延长牙根本体 1 的使用寿命。 0032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 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 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说 明 书 CN 202027741 U CN 202027747 U1/4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27741 U CN 202027747 U2/4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27741 U CN 202027747 U3/4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27741 U CN 202027747 U4/4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027741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