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796699 上传时间:2018-03-12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44658.0

申请日:

2007.12.05

公开号:

CN101568960A

公开日:

2009.10.2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11B 7/004公开日:2009102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11B7/004; G11B7/085

主分类号:

G11B7/004

申请人: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中野正规; 小川雅嗣; 大久保修一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6.12.7 JP 330573/2006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汪惠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具有光头部、驱动单元、和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并根据信息记录面的状态来判定光盘的种类。信息记录面包括:记录管理信息并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的管理区域;和记录用户数据并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的数据记录区域。光头部,向旋转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聚光束。驱动单元驱动光头部,在光盘的径向方向上移动聚光束。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根据聚光束的反射光来判别信息记录面的状态。光盘装置,根据横跨该管理区域和数据记录区域而设定的判定区域内的信息记录面的状态,来判定光盘的种类。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盘装置,具有:
光头部,其向旋转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聚光束,所述信息记录面包括: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且记录所述光盘的管理信息的管理区域;和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且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
驱动单元,其驱动所述光头部来使所述聚光束在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移动;
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其根据所述聚光束的反射光来判别所述信息记录面的状态;和
控制单元,其根据横跨所述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所判别的所述管理区域和所述数据记录区域而设定的判定区域内的所述信息记录面的状态,来判定所述光盘的种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检测所述聚光束扫描所述判定区域内时所述反射光实际上无变化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的信号无变化期间的有无,并判别不存在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的镜像区域是否包含于前期判定区域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具有将所述反射光的光量与规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的比较单元,
当表示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所变动的次数的变动数超过规定的第一变动数时,判别为预制坑形成区域或记录用户数据的所述数据记录区域,
当所述变动数不满足规定的第二变动数、并且所述反射光的光量超过所述规定的基准值时,判定为所述镜像区域。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具有将所述反射光的光量与规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的比较单元,
当表示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所变动的间隔的变动间隔不满足规定的第一变动间隔时,判定为预制坑形成区域或记录用户数据的所述数据记录区域,
当所述变动间隔超过规定的第二变动间隔、且所述反射光的光量超过所述规定的基准值时,判定为所述镜像区域。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光的变化是反射光远场中的光量分布的变化,
所述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根据轨道错误信号,
判别推挽式轨道错误信号为有效的区域是引导槽形成区域,
判别相位差轨道错误信号为有效的区域是预制坑形成区域,
判别反射光量分布的变化少、且推挽式轨道错误信号以及相位差轨道错误信号为无效的区域是所述镜像区域。

6.
  根据权利要求2~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包括:第一光盘,其具有在所述管理区域与所述数据记录区域之间在所述径向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的、圆环状的所述镜像区域;和所述管理区域与所述数据记录区域相邻的第二光盘,
所述控制单元,当所述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在所述判定区域内检测出所述镜像区域时判定为第一光盘,当未检测出所述镜像区域时判定为所述第二光盘。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位置检测单元,其查知所述光头部的移动来检测所述聚光束的位置,
所述第一光盘包括:第三光盘,其在规定的径向方向的位置上具有所述镜像区域;和第四光盘,其在比所述规定的径向方向的位置更靠内周侧上具有所述镜像区域,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检测出所述镜像区域时的所述聚光束的位置,来判定是所述第三光盘还是所述第四光盘。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CAPA检测单元,其检测表示所述数据记录区域的地址的CAPA头的有无,
所述第一光盘包括:具有所述CAPA头的第三光盘;和没有所述CAPA头的第四光盘,
所述控制单元,当所述CAPA检测单元在所述数据记录区域检测出所述CAPA头时判定为第三光盘,当未检测出所述CAPA头时判定为所述第四光盘。

9.
  一种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具有:
旋转驱动光盘的步骤,所述光盘包括: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并记录所述光盘的管理信息的管理区域;和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并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
一边在旋转的所述光盘的径向方向上移动一边照射聚光束的步骤;
面状态判别步骤,根据由所述光盘的信息记录面反射的所述聚光束的反射光来判别所述信息记录面的状态;和
种类判定步骤,根据横跨所述管理区域和所述记录区域而设定的判定区域内的所述信息记录面的状态的判别结果来判定所述光盘的种类。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状态判别步骤具有:
检测当所述聚光束扫描所述判定区域时所述反射光实际上无变化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的信号无变化期间的有无的步骤;和
根据所述信号无变化期间的有无来判别是否是在所述信息记录面不存在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的镜像区域的步骤。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状态判别步骤,具有:
比较步骤,将所述反射光的光量与规定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对由所述反射光的光量超过所述规定的标准值的频度所表示的变动数进行计数;
当所述变动数超过规定的第一变动数时,判别为预制坑形成区域或记录用户数据的所述数据记录区域的步骤;和
当所述变动数不满足规定的第二变动数并且所述反射光的光量超过所述规定的基准值时,判别为所述镜像区域的步骤。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状态判别步骤,具有:
将所述反射光的光量与规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对表示所述反射光的光量超过所述规定的基准值的期间的变动期间进行测定的步骤;
当所述变动期间不满足规定的第一变动期间时,判别为预制坑形成区域或记录用户数据的所述数据记录区域的步骤;和
当所述变动期间超过规定的第二变动期间并且所述反射光的光量超过所述规定的基准值时,判别为所述镜像区域的步骤。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光的变化,是反射光远场中的光量分布的变化,
所述面状态判别步骤,具有:根据轨道错误信号,
判别推挽式轨道错误信号有效的区域是引导槽形成区域的步骤;
判别相位差轨道错误信号有效的区域是预制坑形成区域的步骤;和
判别反射光量分布的变化少、且推挽式轨道错误信号以及相位差轨道错误信号无效的区域是所述镜像区域的步骤。

14.
  根据权利要求10~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盘包括:第一光盘,其具有在所述管理区域与所述数据记录区域之间在所述径向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的、圆环状的所述镜像区域;和第二光盘,其所述管理区域与所述数据记录区域相邻,
所述种类判定步骤,具有:
当在所述判定区域内检测出所述镜像区域时,判定为所述第一光盘的步骤;和
当在所述判定区域内未检测出所述镜像区域时,判定为所述第二光盘的步骤。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检测所述聚光束的径向方向的位置的步骤,
所述第一光盘,根据所述镜像区域的径向方向的位置,包括:第三光盘;和第四光盘,其具有比第三光盘更靠内周侧的所述镜像区域,
所述种类判定步骤,具有根据检测出所述镜像区域时的所述聚光束的位置,对所述第三光盘和所述第四光盘进行判定的步骤。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检测表示所述数据记录区域的地址的CAPA头的有无的步骤,
所述第一光盘,包括:具有所述CAPA头的第三光盘;和没有所述CAPA头的第四光盘,
所述种类判定步骤,具有:
当在所述数据记录区域检测出所述CAPA头时,判定为所述第三光盘的步骤;和
当在所述数据记录区域未检测出所述CAPA头时,判定为所述第四光盘的步骤。

说明书

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再现及/或记录多个种类的光盘的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的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信息的多样化等,即便在存储(storage)领域中,处理数据量的增加也正在发展。即便在光盘中也形成从CD(Compact Disc)向如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那样基于高密度化的大容量化的转移。而且,新一代光盘(例如,所谓IID DVD)正在市场中出现。在这些光盘中,虽然外形形状相同,但存储容量不同。这些容量的不同,是由改变所形成的坑(pit)(所形成的标记(mark))的大小、槽的宽度(轨道间距(track pitch))等的形式来实现的。
对于这些容量不同的各种光盘,用于读出或记录信息的激光的波长也各不相同,例如在CD中使用波长780nm附近的激光、在DVD中使用波长650nm附近的激光、在HD DVD中使用波长405nm附近的激光。如此,即使外形形状相同而实质上存在多个种类的光盘。虽然个别地处理各个光盘的光盘装置会分别地存在有多种,但可处理容量不同的多个光盘而进行再现或记录的单一光盘装置也出现了。在这样的状况下,已知如以下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装置。
例如,涉及CD与DVD的判别,已在日本特开平9-320179号公报中公开。该判别方法,一边会聚从激光光源所射出的激光,一边使引导光盘的对物透镜向光轴方向移动,在向对物透镜的光轴方向的移动中,根据由从光盘反射的激光所生成的聚焦错误(focus error)信号表示的规定的S字波形的发生时刻与其振幅来进行判别。这是利用了在CD与DVD中到记录信息的记录面为止的基板的厚度不同(盘表面与记录面的距离不同)的判别方法。然而,新一代光盘,特别是在与DVD的盘构造相近的新一代光盘即HD DVD中,基板厚度是相同的,以这样的利用基板厚度的差的方法,无法快速正确地进行识别。
而且,在日本特开2004-152452号公报中已公开也包括了新一代光盘的光盘识别方法。由此,在具有CD、DVD、和新一代光盘(HD DVD)用的三个PD(Photo Detector)的光头中,至少使用两个PD的聚焦错误信号振幅来判别光盘的种类。在此方法中,虽然在从一开始就具有对应新一代光盘的功能的光盘装置中能够进行识别,但需要为了三个种类(范畴)的盘识别而配备三种PD。因此,不适用于未对应新一代光盘的装置。
此外,识别属于相同范畴(所谓DVD规格或CD规格)的光盘的方法,在日本特开2000-285582中已公开。其中,公开了在光盘装置中,只进行聚焦控制,并使用RF信号振幅的差来识别DVD-ROM和DVD-RAM的技术。在使用该盘的反射率的方法中,存在所制造的光盘的反射率的偏差、拾波器(pickup)或感光部的灵敏度的偏差、校正时的光盘的偏差,并且在实际运用中容易误判定。伴随着光盘的普及,形成各种光盘大量上市的状况,虽然成为其判定标准的边界越来越接近也成为一个原因,但在主要使用所谓利用反射率差的振幅的方法中,容易降低判别精度,并且作为高速的判别难以适用。
而且,作为使用光盘的特征来判定的技术,在日本特开2004-227640号公报中公开了识别冒牌货和真货的光盘的技术。在设置于光盘的数据记录区域以外的管理信息区域的台轨道(land track)的一部分,形成比在轨道方向上所切断的轨道宽度宽的平坦部(镜像(mirror)区域:在盘周方向上断断续续地设置的极微小的区域)。在包括该镜像区域的台轨道中由不可逆的记录标记来记录盘固有的识别信息。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寻轨(tracking),并通过在台轨道信号电平与镜像部的信号电平的不可逆的记录标记的信号电平之间设置的限幅电平(slice level)来判别正规盘。在此方法中,为了编入对光盘自身进行识别的构造,需要运用全部的介质制造厂家。因此,作为一种包括已经发售了的光盘而进行多个种类的光盘的识别的方法未必有效。
另外,作为高速地进行盘种类的判别的技术,在日本特开2006-18931号公报中,公开了检测在来自盘的记录面的反射光量中所包括的噪声成分,并将检测出的噪声成分与DVD-RAM的地址部分(CAPA)的关联进行判定来高速地判别是DVD-RAM的方法。
此外,在日本特开2004-295952号公报中,公开了判别多个种类的光盘的光盘判别方法。该判别方法,一边使对物透镜移动以便接近或远离光盘的记录面,一边对光盘重复波长不同的多个激光的时分(time division)照射,并检测出来自基于这些照射的光盘的反射光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在日本特开2006-31779号公报中,记载了根据推挽式(push-pull)信号来进行盘判别的光盘装置。该光盘装置具备:光拾波器、聚焦控制单元、信号生成单元、和盘判别单元。光拾波器向盘照射激光。聚焦控制单元进行对盘的激光的聚焦控制。信号生成单元感光来自盘的返回光而生成并输出径向推挽式(radial push-pull)信号。盘判别单元根据将规定波长的激光聚焦对准到盘时从信号生成单元所输出的推挽式信号来判别盘种类。
在此,对光盘的格式构造进行说明。在很多的光盘中,具备由坑列(也包括由标记或空格(space)生成的信号)来记录信息的数据记录区域、和记录与光盘相关的管理信息(例如,形状或ROM介质/可记录介质的种类、标记的大小等)的管理区域(管理信息区域)。并且,该管理区域根据光盘的种类其详细的名称是不同的。
接着,作为其它背景技术来对伺服(servo)技术进行简单地说明。当从光盘读出信息时,光盘装置在进行光轴方向的聚焦控制之后,进行径向的寻轨控制。聚焦控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像散法、和刀刃(knife edge)法等,寻轨控制中有微分相位识别(Differential Phase Detection)法、和推挽(Push Pull)法。特别地,寻轨控制是根据存在坑的情况还是存在槽的情况而分开使用的,微分相位识别法用于坑(包括存在由标记或空格形成的信号的情况)的情况。因此,管理信息区域若去除未进行所谓最终化(finalize)的处理的情况,则能够通过微分相位识别法稳定地进行寻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高速地识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使用复杂的结构、特别的构造,就能简单并高精度地识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
在本发明的观点中,光盘装置具备:光头部、驱动单元、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和控制单元,并根据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的状态来判定光盘的种类。光盘的信息记录面包括:管理区域和数据记录区域。管理区域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并记录光盘的管理信息。数据记录区域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并记录用户数据。光头部向旋转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聚光束。驱动单元驱动光头部而使聚光束在光盘的径向方向上移动。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根据聚光束的反射光来判别信息记录面的状态。控制单元根据所述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对横跨该管理区域和数据记录区域而设定的判定区域内的信息记录面的状态进行判别后的结果来判定光盘的种类。
在本发明的其它观点中,光盘种类判定方法具有:旋转驱动光盘的步骤、照射聚光束的步骤、面状态判别步骤和种类判定步骤。光盘包括:管理区域和数据记录区域。管理区域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并记录光盘的管理信息。数据记录区域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并记录用户数据。照射聚光束的步骤是一边在旋转的光盘的径向方向上移动一边照射聚光束的步骤。面状态判别步骤,是根据在光盘的信息记录面反射的聚光束的反射光来判别信息记录面的状态的步骤。种类判定步骤是根据横跨管理区域和数据记录区域而设定的判定区域内的信息记录面的状态的所判别的结果来判定光盘的种类的步骤。
如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高速地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实施复杂的结构、特别的构造,就可简单且高精度地识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而且,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即使是不具有再现新一代光盘的能力的装置,也能够识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
附图说明
上述发明的目的、效果、和特征,通过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方式,而变得更清楚。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的构造的概略图。
图2A~2C是表示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的构造的一维示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头部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面状态判别器的概略结构的方框图。
图6A~6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记录面状态判别器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示意图。
图7A~7C是表示扫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标区域时的记录面状态判别器的输入信号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图(1)。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动作的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着眼点进行说明。在光盘中,着眼于基板厚度而判别的方法,在前面进行了说明,涉及对基板厚度是1.2mm的盘与将0.6mm的基板2枚贴在一起的盘的判别,即对基板厚度不同的光盘的判别是有效的。然而,DVD系光盘,基板厚度是相同的,虽然物理构造类似但存在不同的方式HD DVD、DVD-RAM、和其它的DVD光盘。这些DVD系的光盘,如图1所示,具备: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48;管理区域44,其记录在光盘40的内周侧用于管理光盘40的信息或表示数据记录区域48的记录状态的信息等的管理信息;还有在内周侧不使用区域42。HD DVD以及DVD-RAM的光盘还具备在数据记录区域48与管理区域44之间的镜像区域46。
如图2A~2C所示,这些光盘的区域通过一维模式地表示。图2A中表示其它的DVD盘50的区域。其它的DVD盘50具备:在光盘的内周侧且不记录信息的不使用区域52、记录DVD盘50的管理信息的管理区域54、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58。DVD-RAM盘60,如图2B所示,具备:在光盘的内周侧且不记录信息的不使用区域62、记录DVD-RAM盘60的管理信息的管理区域64、没有坑或引导槽,未记录信息的镜像区域66、和记录用户数据的数据记录区域68。HD DVD盘70,如图2C所示,与DVD-RAM盘60相同,具备:不使用区域72、管理区域74、镜像区域76、和数据记录区域78。HD DVD盘70的镜像区域76,比DVD-RAM盘60的镜像区域66更位于内周侧。即,HD DVD盘70的镜像区域76的外周侧的边界A,比DVD-RAM盘60的镜像区域66的内周侧的边界更位于内周侧。
因此,HD DVD盘70以及DVD-RAM盘60与其它DVD盘50的差异在于有无镜像区域76、66,知道可通过检测镜像区域76、66来判别。HD DVD盘70与DVD-RAM60通过对检测出的镜像区域76、66的位置进行比较而使判别成为可能。并且,在此,将与通常的记录状态(数据记录区域的记录状态)不同的记录状态的区域,即不进行通常的数据记录的区域但具有管理信息的区域作为管理区域(管理信息区域)。
如此,在图3中表示着眼于光盘的物理构造的差异来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装置的概略结构。光盘装置具备:光头部(PUH:Pick Up Head)10、轴(spindle)驱动部28、前置放大器电路部24、线程(thread)驱动部26、位置检测部25、伺服控制器23、包括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的信号处理电路部22、和系统控制器21。
光头部10,如图4所示,具备:对物透镜12、激光二极管(LD)驱动部14和光检测部16,并向光盘40照射激光。对物透镜12根据伺服控制信号在光轴上移动,并控制光盘40上的激光的聚焦。LD驱动部14搭载多个激光二极管LD1、LD2,以使能够对应多个种类的光盘40。例如,激光二极管LD1使用于CD系光盘,激光二极管LD2使用于DVD系光盘。此外,LD驱动部14具备根据从系统控制器21所输出的LD控制信号来切换激光二极管LD1、LD2而进行驱动的LD驱动电路LDD。在光盘40上进行记录时,LD驱动电路LDD,根据从信号处理电路部22所提供的记录二值数据信号,来驱动光二极管LD1、LD2。光检测部16检测出由光盘40所反射的反射光,并生成再现信号以及伺服检测信号。再现信号由前置放大器电路部24输出,伺服检测信号由伺服控制器23输出。
轴驱动部28根据系统控制器21的控制来旋转驱动光盘40。前置放大器电路部24对所输入的再现信号进行滤波等的处理,并输出给信号处理电路部22。线程驱动部26,根据从系统控制器21所输出的线程控制信号,在光盘40的径向方向上移动光头部10。
位置检测部25检测出光头部10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信号输出给系统控制器21。位置检测部25具备旋转编码器(rotary encoder)等。通过对线程驱动部26移动光头部10时所生成的脉冲数进行计数等,位置检测部25能够检测出光头部10的大致的位置。其精度,能够确保在数10μm左右,如此的检测位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
伺服控制器23根据从光头部10所输出的伺服检测信号,输出伺服控制信号来控制向光盘40照射的光的焦点。此外,伺服控制器23将轨道错误信号等输出给信号处理部22。
信号处理电路部22,虽未图示,但具备:解调输入信号的解调器、调制要记录的信号的调制器、和对由于光盘40的格式不同而引起的地址的特征进行提取的地址提取部等。信号处理电路部22,将由调制器调制后的记录二值数据信号输出给光头部10。而且,信号处理电路部22具备判别光盘记录面的状态的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并将判定结果输出给系统控制器21。
系统控制器21将LD控制信号输出给光头部10,并对光源进行控制。根据从位置检测部25所输出的位置信息信号,系统控制器21能获知光头部10的位置,即光盘40的记录面的光斑(spot)的位置。系统控制器21根据从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所输出的光盘记录面的状态的判别结果,来判定光盘的种类。此外,系统控制器21对该光盘装置整体进行总体控制。
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如图5所示,具备:比较器31、计数器33、计数值判定电路35。比较器31输入由前置放大器电路部24所处理的再现信号。比较器31将该输入信号与规定的比较电平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输出给计数器33以及计数值判定电路35。计数器33对每单位时间的比较结果的脉冲数进行计数。或者,也可输入规定的时钟信号,并对时钟数进行计数来求出各脉冲的宽度(时间)。计数值判定电路35输入从计数器33输出的计数值和从比较器31输出的比较结果,并判定光盘40的记录面的状态。在此,计数值判定电路35周期性地检查计数器33的计数值以及比较器31的比较结果,并且将计数器33复位,并判定记录面的状态。
参照图6来说明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的动作。图6表示记录面状态判定器30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波形示例。如图6(a)所示,从前置放大器电路部24输入输入信号。期间P1的波形,表示在光盘40上正扫描着记录数据的部分,且成为比较高的频率的波形。期间P2的波形,表示正扫描着镜像区域,且输入信号几乎无变化地成为高电平。镜像区域由于在光盘40的径向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所以在一定的期间波形没有变化。期间P3的波形,表示正扫描着未记录数据的区域,且输入信号几乎无变化地成为低电平。
比较器31将该输入信号与规定的比较电平进行比较,并当超出比较电平时输出高电平,当小于比较电平时输出低电平。因此,在扫描着镜像区域时连续地输出高电平,在扫描着未记录区域时连续地输出低电平,在扫描记录完毕的区域时,交替输出高电平以及低电平。并且,DVD-RAM的数据记录区域,由于即使用户数据是未记录状态也有CAPA头,所以在大致低电平的输出之中输出若干高电平。
即,通过该比较器31的输出是否频繁地变化,未变化时成为高/低哪种电平,能够判定记录面的状态。当高电平且未变化的期间超过规定的时间时,可知正扫描着镜像区域。该规定的时间,与计数值判定电路35观测计数值、比较结果的次数相对应。比较器31的输出是否频繁地变化,可通过观测计数器33的计数值来进行判定,电平可通过观测比较器31的判定结果来进行判定。即,计数值判定电路35根据这些信息来判定记录面的状态。
记录面判别器30,可使用峰值保持器(peak holder)信号或底值保持器(bottom holder)信号或者其两者,来对模拟演算电路、比较器进行组合而构成。此外,记录面判别器30具备切换输入信号的切换器,能够将从伺服控制器获取的信号(例如轨道错误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来判定记录面的状态。即使在输入任一信号的情况下,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当取得预先所设想的信号检测次数时,或者检测出信号作为高频波形时,判定为预制坑形成区域,且在不能检测出信号时,判定为镜像区域(信号无变化区域),进行从计数值判定电路35输出该判定结果的动作。
此外,也可代替计数值判定电路35,系统控制器21周期性地获取计数器的输出,并根据计数值来判定预制坑形成区域和镜像区域(信号无变化区域)。此时,系统控制器21在获取计数值的随后将计数器33复位。
接着,参照图8来说明光盘装置中的光盘种类的判定动作。
若在光盘装置中装入光盘40,则系统控制器21旋转光盘40,使光头部10位于距光盘40的中心40mm的外侧。在光盘40中,有盘径是80mm的盘和120mm的盘,该初始位置设定,是为了识别光盘40的盘径而进行的。如果盘径是120mm,则光头部10位于数据记录区域,如果盘径是80mm,则光头部10位于盘的外侧。
该盘径的识别,可通过测定光盘的旋转速度达到规定的速度的时间来进行判定。此外,也可通过点亮光源,并在该位置上若有记录面则可得到来自光盘的反射光,若无光盘的记录面则不能获取反射光来进行判定。如果不判定光盘径,则可将光头部10可移动的最内周作为光头部10的初始位置,也可将管理区域44附近作为光头部10的初始位置。
在步骤S10中,对系统控制器21的指示进行应答,LD驱动电路LDD点亮DVD用的激光二极管LD2。
在步骤S12中,伺服控制器23使对物透镜12在光轴方向上进行上下移动,并根据聚焦S字的大小以及来自光盘40的反射光量的合计等,来进行基板厚度是0.6mm还是1.2mm的判定。当判定为基板厚度是1.2mm时,作为CD系光盘而移动到步骤S14。当判定为基板厚度是0.6mm时,作为DVD系光盘而移动到步骤S16。
在步骤S14中,LD驱动电路LDD对系统控制器21的指示进行应答,来熄灯DVD系列光盘用的激光二极管LD2,并点亮CD系光盘用的激光二极管LD1。其后,系统控制器21进行CD系光盘对应的动作。
在步骤S16中,针对DVD系光盘,进行按照基板厚0.6mm的聚焦引入。接着,在步骤S18中,系统控制器21只建立聚焦伺服(focus servo)来进行目标区域的扫描。目标区域,设定于从光盘40的管理区域44的规定的径向位置到数据记录区域48的规定的径向位置的区域,或者,从数据记录区域48的规定的径向位置到管理区域44的规定的径向位置的区域。因此,光头部10在径向方向上移动设定于旋转着的光盘40中的目标区域。由此,从光头部10所照射的光斑将光盘40的记录面按螺旋状、同心圆状进行扫描。
图7A~7C表示将DVD系光盘之中的DVD-RAM盘60以及HD-DVD盘70中所设定的目标区域只建立聚焦伺服来进行扫描时,从前置放大器电路部24输出的信号的波形。若从管理区域64、74侧向外周侧扫描,则以从图7A~7C的左边向右边的方式输出信号,若从数据记录区域68、78侧向内周侧扫描,则以从图7A~7C的右边向左边的方式输出信号。在此,将距光盘40的中心约40mm的位置作为光头部10的初始位置,光头部10从外周侧向内周侧扫描。
图7A表示DVD-RAM盘60的目标区域扫描时的信号波形。图7A中所示的信号波形是数据记录区域68中未记录信号时的波形。在DVD-RAM盘60的数据记录区域68中,为了配置CAPA头,可看到各种表示CAPA头的脉冲(impulse)状的波形。图7B表示在数据记录区域78中记录了信号的HD DVD盘70的目标区域扫描时的信号波形。图7C表示在数据记录区域78中未记录信号的HD DVD盘70的目标区域扫描时的信号波形。可知记录了信号的区域能得到比其以外的部分高频的波形。并且,在其它的DVD盘50的情况下,会输出没有该镜像区域的部分的波形。
在步骤S20中,系统控制器21判定是否在目标区域中检测出镜像区域46。光盘装置40是DVD-RAM盘60或HD DVD盘70时,如图7A~7C所示,来自光盘40的反射光实际上无变化的期间持续一定时间以上,并从记录面状态判定器30通知检测出境像区域46。此时,转移至步骤S24。若从记录面状态判定器30未通知检测出镜像区域46而目标区域的扫描结束,则判定为装入的光盘40是其它DVD50,转移至步骤S22。在步骤S22中,继续其它的DVD盘50对应的动作。
在步骤S24中判定光盘40是DVD-RAM盘60还是HD DVD盘70。DVD-RAM盘60具备CAPA头,所以可通过检测CAPA头来进行判定。CAPA头检测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所以在此省略说明。若检测出CAPA头,则判定为DVD-RAM盘60而转移至步骤S26,并进行DVD-RAM盘60的处理。如果不是DVD-RAM盘60,则转移至步骤S28而进行HD DVD盘70的处理。
此外,具有镜像区域的光盘的盘种类的判定方法,如图9所示,可利用检测出镜像区域的时刻。从图9的步骤S10至步骤S18,与从图8的步骤S10至步骤S18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如前所述,扫描目标区域时得到的信号波形,表示于图7A~7C中。当从目标区域的外周侧向内周侧扫描时,从图7A~7C可知,DVD-RAM盘60的镜像区域66比HD DVD盘70的镜像区域76被检测得早。这是由于HD DVD盘70的镜像区域76比DVD-RAM60的镜像区域更设定于内周侧。因此,在图7A~7C中若在以虚线A所表示的位置的外周侧检测出镜像区域则可判定为DVD-RAM盘60,若在内周侧检测出镜像区域则可判定为HD DVD盘70。
在步骤S30中,判定镜像区域能否检测至第一基准位置。第一基准位置,例如设为以图7A~7C虚线A所表示的位置。当光头部10的位置直到到达第一基准位置检测出镜像区域时,系统控制器21判定所装入的光盘40是DVD-RAM盘60而转移至步骤S32。在步骤S32中进行DVD-RAM盘60的处理。若扫描位置超过了第一基准位置则转移至步骤S34。
在步骤S34中,判定镜像区域能否检测至第二基准位置。第二基准位置,例如设为HD DVD盘70的管理区域74的最外周的位置。当光头部10的位置直到到达第二基准位置检测出镜像区域时,系统控制器21判定所装入的光盘40是HD DVD盘70而转移至步骤S36。在步骤S36中进行HD DVD盘70的处理。当直到第二基准位置都未检测出镜像区域时,所装入的光盘40被判定为没有镜像区域的其它的DVD盘50,处理转移至步骤S38,并进行其它的DVD盘50的处理。
在此,光头部10虽然设为从外周侧向内周侧扫描来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反向地从内周侧向外周侧扫描,系统控制器21也同样能够判别光盘的种类。例如,系统控制器21若在目标区域的扫描直到到达以虚线A所表示的位置检测出镜像区域,则判定为HD DVD盘70,若在这以后检测出则判定为DVD-RAM盘60,当在目标区域内未能检测出镜像区域时判定为其它的DVD盘50。在该判定方法中,不实施CAPA检测等的地址判定,能简单且更高速地进行盘的判别。
如此,能够判别HD DVD盘70、DVD-RAM盘60、其它的DVD盘50、CD系盘。在此,系统控制器21根据来自光盘40的反射光的光量的变化情况来判别记录面状态,并如上述那样判别了盘种类。
光量的变化,不是判定振幅的绝对值而是判定相对值,不依赖于反射率。因此,可知能够识别不依赖于反射率的盘种类。由此,可知即使使用的不是反射光的光量而是使用了轨道错误信号时也能进行检测。即,与基于光量变化的判定相同,扫描设定于光盘40的目标区域,并在记录面未检测出轨道不能得到有意的推挽轨道错误信号或相位差轨道错误信号时,能够判定该位置是镜像区域。因此,可根据这些轨道错误信号来识别光盘的种类。
(实施例一)
通过如上述判别光盘种类的装置进行了实际操作试验。该光盘装置通过CAPA头的检测进行DVD-RAM盘与HD DVD盘的判别。光头部10搭载了输出波长780nm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LD1和输出波长650nm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LD2。作为光盘40,在直径120mm、0.6mm厚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基板上设置凹凸槽格式(land groove format)用的引导槽,数据记录区域的轨道间距是0.34μm,在该数据记录区域准备了未记录数据的盘。在光盘装置中装入该光盘40时,光头部10在作为初始位置的径向位置45mm附近移动。轴驱动部28使光盘40旋转,系统控制器21使激光二极管LD2发光来检查有无反射光。该盘是直径120mm,所以有反射光,由系统控制器21判定为120mm直径盘。系统控制器21还根据S字波形等检查基板厚度,并判定基板厚度是0.6mm。
此后,通过聚焦控制进行聚焦引入,将管理区域的内侧附近作为目标区域,系统控制器21使光头部10移动,并且检测来自盘的返回光。在该扫描中,由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的输出,通知来自光盘40的反射光实际上无变化的期间持续一定时间以上,且系统控制器21判定为HD DVD或DVD-RAM的盘。
系统控制器21,再次在数据记录区域中移动光头部10,并执行成为DVD-RAM的特征的CAPA头检测处理。因为从该光盘40未能检测出CAPA头,所以系统控制器21判定所装入的光盘40是HD DVD系的光盘。在本讨论中所使用的光盘装置,不能进行对HD DVD的记录/再现,所以在判定了盘种类之后,作为HD DVD用处理而解除光盘40的装入。
接着,在直径120mm、0.6mm厚的聚碳酸酯基板上,准备了形成坑的DVD-ROM盘(轨道间距0.74μm)。若进行上述盘种类的判定动作,则从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没有通知检测出来自光盘的反射光实际上未变化的期间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的镜像区域的结果。由系统控制器21判定为其它的DVD盘(DVD-ROM盘),而执行DVD再现处理。通过这些一连串的动作确认了该光盘的种类判别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效果。
(实施例二)
接着,由根据镜像区域的径向位置进行DVD-RAM与HD DVD的判别的光盘装置进行了实际操作试验。光头部10搭载了输出波长780nm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LD1、和输出波长650nm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LD2。光盘40在直径120mm、0.6mm厚的聚碳酸酯基板上,设置了槽内格式(in-groove format)用的引导槽。在具有轨道间距是0.4μm的轨道的数据记录区域中,是记录完毕的数据。
在光盘装置中装入光盘40,光头部10在作为初始位置的径向位置45mm附近移动。轴驱动部28使光盘40旋转,系统控制器21使激光二极管LD2发光来检查有无反射光。系统控制器21检测反射光来判定120mm直径盘。而且,系统控制器21通过S字波形等检查基板厚度,判定基板厚度为0.6mm。
此后,系统控制器21熄灭激光二极管LD2而将光头部10移动至径向位置24.2mm。在此,系统控制器21再次点亮激光二极管LD2,并通过聚焦控制进行聚焦引入。将从该位置到管理区域的内侧附近(径向位置23mm)作为目标区域,系统控制器21使光头部10移动,并且观测来自光盘40的返回光。在DVD-RAM盘的径向位置24.2mm的内侧附近有镜像区域,在HD DVD盘的径向位置24.2mm附近成为数据记录区域。
在该目标区域的扫描中,如图7B所示,在连续的高频波形之后,从光头部10输出了来自光盘的反射光实际上未变化的期间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的信号。因此,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在输出了表示数据记录状态的结果之后,输出表示检测出镜像区域的结果。系统控制器21根据该结果判定为相当于图7B的状态,并判定为HD DVD系盘。在本讨论中所使用的光盘装置,不能进行对HD DVD的记录/再现,所以在判定盘种类之后,作为HD DVD用处理而解除光盘40的装入。
接着,准备在数据记录区域中未记录数据的DVD-RAM盘(轨道间距0.615μm)。若进行如上述盘种类的判定动作,则从目标区域的扫描之后开始,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输出镜像区域检测的结果,并且系统控制器21判定为相当于图7A的状态,即为DVD-RAM盘。此后,系统控制器21执行DVD-RAM用处理。通过这些一连串的动作确认了该光盘的种类判别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效果。
(实施例三)
接着,由根据轨道错误信号来判定有无镜像区域的光盘装置进行了实际操作试验。该光盘装置是再现专用的,光头部10搭载了输出波长780nm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LD1、和输出波长650nm的激光的激光二极管LD2。光盘40在直径120mm、0.6mm厚的聚碳酸酯基板上,设置了槽内格式用的引导槽。在具有轨道间距是0.4μm的轨道的数据记录区域中,是记录完毕的数据。
在光盘装置中装入光盘40,光头部10已经在作为初始位置的径向位置45mm附近进行着移动。轴驱动部28使光盘40旋转,系统控制器21使激光二极管LD2发光来检查有无反射光。系统控制器21由于检测出反射光而判定为120mm直径盘。而且,系统控制器21通过S字波形等检查基板厚度,并判定基板厚度为0.6mm。
此后,系统控制器21熄灭激光二极管LD2而移动光头部10至径向位置24.2mm。在此,系统控制器21再次点亮激光二极管LD2,并通过聚焦控制进行聚焦引入。将从该位置到管理区域的内侧附近(径向位置23mm)作为目标区域,系统控制器21使光头部10移动,并且观测来自光盘40的返回光。
在该目标区域的开始位置附近,进行基于相位差寻轨法的轨道引入。此时,记录面状态判别器30检测高频波形而输出表示数据记录状态的结果。接着,系统控制器21只停止轨道伺服而进行聚焦伺服,并且在内周侧将光头部10移动至DVD-RAM盘的管理区域附近。系统控制器21在该径向位置上,进行轨道伺服引入动作。此时,不能进行轨道伺服的引入,记录面状态判定器30输出镜像区域检测。系统控制器21判定为相当于图7B的状态,并判定为HD DVD系光盘。在本讨论中所使用的光盘装置,不能进行对HD DVD的再现,所以作为HD DVD用处理而解除光盘40的装入。通过以上确认了使用轨道错误信号的光盘的种类判别方法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从激光二极管LD所输出的激光的波长是780nm和650nm两种,但也可以是任一方与波长405nm的激光二极管的组合。此外,也可以适用于搭载波长780nm、650nm和405nm的三种的激光二极管的装置。在搭载了波长405nm的激光二极管(以下BLD)的情况下,在步骤S10中激光二极管的点亮,也可以是该BLD的点亮。此外,不言而喻,如果是可对应HD DVD系盘的记录/再现的装置,则在判定是HD DVD盘之后,能够保持装入该光盘的原样地继续进行HD DVD用处理。
此外,即使在盘的损伤处或脏处存在信号无变化的情况,但此时可考虑信号的极性来进行判定。此外,在预先假设的镜像区域(信号无变化区域)附近,也可以通过将向径向方向的扫描设为阶段式(step)移动(一定时间移动、一定时间停止移动)等,来判定是否按圆环状存在镜像区域。此时可更高精度地进行判定。而且,在阶段移动时,虽然由于所装入的光盘具有偏芯,所以盘每旋转一周会有成为镜像区域的情况、成为预制坑区域的情况和两者混合的情况,但即使在这种状况下,也能够检测出位于管理区域与数据记录区域之间的镜像区域。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高速地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此外,根据本发明,不实施复杂的结构、特别的构造,就能够提供能简单且高精度地识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而且,根据本发明,可提高一种即使是不具有再现新一代光盘的能力的装置,也能够识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种类判定方法。
以上,虽然参照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结构或详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的各种变更。

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盘装置以及光盘种类判定方法.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具有光头部、驱动单元、和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并根据信息记录面的状态来判定光盘的种类。信息记录面包括:记录管理信息并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的管理区域;和记录用户数据并具有由引导槽或预制坑列所形成的轨道的数据记录区域。光头部,向旋转的光盘的信息记录面照射聚光束。驱动单元驱动光头部,在光盘的径向方向上移动聚光束。记录面状态判别单元,根据聚光束的反射光来判别信息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