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文献“聚乙烯醇-氯化锂湿敏薄膜的结构与性能,鲍际秀,压电与声光,2004,26:129”公开了一种用电解液制备的湿敏传感器陶瓷材料,首先配制好先体溶胶,之后采用提拉法镀膜,然后放入马弗炉中进行热处理得到的湿敏传感器陶瓷材料。但是该陶瓷材料受到电解液或聚合物湿敏材料响应滞后,在高湿环境中易潮解的缺点制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制备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材料湿敏响应滞后、高湿环境中易潮解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的制备方法,利用钙钛矿相的A位原子对湿度的敏感性,通过其他元素取代A位原子来提升其对湿度的敏感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其通式是(1-x) Ba
0.6Sr
0.4TiO
3-xMgTiO
3,其中,0<X<1,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碳酸钡,碳酸锶和二氧化钛粉体按照Ba
0.6Sr
0.4TiO
3化学计量比配料,原料混合后,在丙酮中球磨10~14h,然后在1000~1300℃煅烧2~5h,制备钛酸锶钡粉体;
(b)钛酸锶钡粉体与六水和氯化镁按照摩尔比为1∶1,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混合;
(c)混合好的粉体放入氧化铝坩埚,盖上坩埚盖,500~800℃加热5~60min;
(d)将反应产物用稀盐酸和蒸馏水清洗5~10次,然后在60~90℃干燥,得到钛酸锶钡-钛酸镁粉体;
(e)将钛酸锶钡-钛酸镁粉体用冷等静压成小球,然后在空气中,1200~1500℃烧结1~4小时,得到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利用钙钛矿相的A位原子对湿度的敏感性,通过其他元素取代A位原子,提升了其对湿度的敏感性。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XRD图。图中(a)是在600℃加热1小时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XRD图;图中(b)是在800℃加热5分钟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XRD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在相对湿度为5%,直流电导率在不同温度对频率的依赖特性曲线:图中(a)是在800℃加热5分钟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图中(b)是在600℃加热1小时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实线对应指数规律σ(f)∝f
s。插图显示频率指数S随温度的变化。
图3是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在800℃加热5分钟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的直流电阻对相对湿度的依赖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0.59g碳酸钡、0.30g碳酸锶和3.55g二氧化钛混合后,在丙酮中球磨10小时,然后在1000℃煅烧5小时;取煅烧后的钛酸锶钡粉体1.02g与六水和氯化镁1.02g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然后把混合好的粉体放入氧化铝坩埚,盖上坩埚盖,固定温度500℃加热50分钟;将反应产物用稀盐酸和蒸馏水清洗5次,然后在60℃干燥;将合成的钛酸锶钡-钛酸镁粉体用冷等静压成小球,然后在空气中,在1200℃烧结4小时,得到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
用荷兰Panalytical(帕纳科)分析仪器公司的X’Pert PRO衍射仪对样品进行XRD的测试,用安捷伦4294A测试仪对被银后的陶瓷片进行频谱测试,用Keithly 6517高阻仪测量了样品的电阻。
实施例2,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0.71g碳酸钡,0.35g碳酸锶和4.25g二氧化钛混合后,在丙酮中球磨11小时,然后在1100℃煅烧4小时;取煅烧后的钛酸锶钡粉体1.22g与六水和氯化镁1.22g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然后把混合好的粉体放入氧化铝坩埚,盖上坩埚盖,固定温度600℃加热60分钟;将反应产物用稀盐酸和蒸馏水清洗6次,然后在70℃干燥;将合成的钛酸锶钡-钛酸镁粉体用冷等静压成小球,然后在空气中,在1300℃烧结3小时,得到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
用荷兰Panalytical(帕纳科)分析仪器公司的X’Pert PRO衍射仪对样品进行XRD的测试,用安捷伦4294A测试仪对被银后的陶瓷片进行频谱测试,用Keithly 6517高阻仪测量了样品的电阻。
实施例3,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0.83g碳酸钡,0.41g碳酸锶和4.96g二氧化钛混合后,在丙酮中球磨13小时,然后在1200℃煅烧2小时;取煅烧后的钛酸锶钡粉体1.42g与六水和氯化镁1.42g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然后把混合好的粉体放入氧化铝坩埚,盖上坩埚盖,固定温度800℃加热5分钟;将反应产物用稀盐酸和蒸馏水清洗8次,然后在80℃干燥;将合成的钛酸锶钡-钛酸镁粉体用冷等静压成小球,然后在空气中,在1400℃烧结2小时,得到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
用荷兰Panalytical(帕纳科)分析仪器公司的X’Pert PRO衍射仪对样品进行XRD的测试,用安捷伦4294A测试仪对被银后的陶瓷片进行频谱测试,用Keithly 6517高阻仪测量了样品的电阻。
实施例4,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0.95g碳酸钡,0.47g碳酸锶和5.67g二氧化钛混合后,在丙酮中球磨14小时,然后在1300℃煅烧1小时;取煅烧后的钛酸锶钡粉体1.62g与六水和氯化镁1.62g在玛瑙研钵中混合;然后把混合好的粉体放入氧化铝坩埚,盖上坩埚盖,固定温度1000℃加热10分钟;将反应产物用稀盐酸和蒸馏水清洗10次,然后在100℃干燥;将合成的钛酸锶钡-钛酸镁粉体用冷等静压成小球,然后在空气中,在1500℃烧结1小时,得到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
用荷兰Panalytical(帕纳科)分析仪器公司的X’Pert PRO衍射仪对样品进行XRD的测试,用安捷伦4294A测试仪对被银后的陶瓷片进行频谱测试,用Keithly 6517高阻仪测量了样品的电阻。
从图1中可看出制备得到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是纯相,没有任何的杂相。
图2展示了交流电导率作为频率的函数,(a)为在800℃加热5分钟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样品,(b)为在600℃加热1小时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样品。数据显示,在相对湿度为5%时,可以明显观察到交流电导率遵循σ(f)∝f
s指数规律。插图显示S对湿度的依赖关系,可明显看出与材料中原子扩散有关。
图3展示了在800℃加热5分钟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样品的直流电阻率作为相对湿度的函数。当相对湿度从5%增加到92%时,电阻率减小了大概5个数量级。
总之,本发明的钛酸锶钡-钛酸镁陶瓷材料拥有良好的湿敏特性,而且克服了电解液制备响应滞后,在高湿环境易潮解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钛酸锶钡-钛酸镁湿敏传感器陶瓷适合工业化推广和大规模生产,在湿敏传感器件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