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烹饪器具.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590642.0 (22)申请日 2017.05.25 (73)专利权人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 司 地址 312017 浙江省绍兴市世纪西街3号 (72)发明人 马强 李建 史庭飞 杨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刘丹 黄健 (51)Int.Cl. A47J 27/00(2006.01) A47J 36/24(2006.01) F24C 7/00(2006.01) F24C 7/06(2006.01) (54。
2、)实用新型名称 烹饪器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包括锅具 (2)以及可对所述锅具(2)进行加热的电磁炉 (1), 锅具(2)上设有用电装置, 电磁炉(1)内设有 电源板(13), 锅具(2)的底部设有与用电装置电 连接的第一导电件(20), 电磁炉(1)的顶部设有 与电源板(13)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10), 锅具 (2)放置在所述电磁炉(1)上时, 第一导电件(20) 与第二导电件(10)接触, 以使所述用电装置与所 述电源板电连接。 从而使电磁炉内的电源板为锅 具上的用电装置供电, 制作方便且大大节省了成 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207461。
3、920 U 2018.06.08 CN 207461920 U 1.一种烹饪器具, 包括锅具(2)以及可对所述锅具(2)进行加热的电磁炉(1), 所述锅具 (2)上设有用电装置, 所述电磁炉(1)内设有电源板(13),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2)的底部 设有与所述用电装置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20), 所述电磁炉(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电源板 (13)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10), 所述锅具(2)放置在所述电磁炉(1)上时, 所述第一导电件 (20)与所述第二导电件(10)接触, 以使所述用电装置与所述电源板(13)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件(20)。
4、和所述第二导电 件(10)中的其中一个为导电柱, 另一个为导电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2)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部 (221), 所述电磁炉(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221)匹配连接的第二限位部(110), 所述第一限位部(221)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部(110)上时, 所述第一导电件(20)抵接在所述 第二导电件(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炉(1)包括壳体(11)和面板 (12), 所述壳体(11)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嵌装所述面板(12)的容置槽(113), 所述第二导电 件(10)设置在所述壳体(11)的。
5、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炉(1)包括壳体(11)和位于 所述壳体(11)上的面板(12), 所述第二导电件(10)设置在所述面板(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具(2)包括控制盒 (21), 所述控制盒(21)位于所述锅具(2)的一侧, 所述用电装置位于所述控制盒(21)内, 所 述第一导电件(20)设置在所述控制盒(21)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件(20)为导电柱, 所述 控制盒(21)的底部设有通孔, 所述第一导电件(20)穿设在所述通孔中。 8.根据。
6、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盒(21)内还设有可带动所述 第一导电件(20)上下移动的弹性件(23), 所述第一导电件(20)在所述弹性件(23)的作用下 抵接在所述第二导电件(1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盒(21)内还设有用于固定所 述第一导电件(20)的固定件, 所述第一导电件(20)的侧壁设有凸缘(201), 所述弹性件(23) 的顶端与所述固定件相对固定, 所述弹性件(23)的底端抵接在所述凸缘(201)的顶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炉(1)的顶部设 有与所述第二导电件(。
7、10)形状匹配的安装孔, 所述第二导电件(10)嵌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且所述第二导电件(10)的顶面与所述电磁炉(1)的上表面平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件(20)和所 述第二导电件(10)均至少为两个, 每个所述第一导电件(20)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件 (10)。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461920 U 2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002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 无明火、 安全方便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认 可。 0003 电磁炉。
8、主要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顶部的面板, 所述壳体内设有线圈盘和电源 板。 使用电磁炉进行烹煮时, 将锅具放置在面板上, 给电磁炉通电, 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通 过线圈盘上的线圈, 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 磁力线切割锅具产生无数小涡流, 从而使 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发热。 为了使烹饪器具的功能多样化, 锅具上通常还设置有用电装 置, 同时, 该锅具内设有专门为该用电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 以保证用电装置的正常工作。 其中, 该用电装置包括: 测温装置、 显示板、 数据传输模块等。 通过测温装置测量锅具内液体 的温度并将测得的温度传递至电磁炉, 从而使电磁炉对锅具进行精确控制, 通过显示板显 示锅。
9、具内的液体的温度等。 0004 然而, 由于现有技术需要在锅具内设置专门的供电装置, 为锅具上的用电装置供 电, 导致烹饪器具的制作复杂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能够 为锅具内的用电装置供电, 且成本低。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包括锅具以及可对所述锅具 进行加热的电磁炉, 所述锅具上设有用电装置, 所述电磁炉内设有电源板, 所述锅具的底部 设有与所述用电装置电连接的第一导电件, 所述电磁炉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的 第二导电件, 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电磁炉上时, 所述第一导电。
10、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接触, 以 使所述用电装置与所述电源板电连接。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 通过在锅具的底部设置与锅具上的用电装置电连接的第 一导电件, 同时在电磁炉的顶部设置与电磁炉内的电源板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 当锅具放 置在电磁炉上时, 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接触而导通, 从而使锅具上的用电装置与电磁 炉上的电源板之间电连接, 使电磁炉内的电源板为锅具上的用电装置供电, 无需在锅具上 设置专门为用电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 制作方便且大大节省了成本。 0008 可选的, 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中的其中一个为导电柱, 另一个为导 电片。 比如第一导电件为导电柱, 第二导电件为导。
11、电片, 当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 此时锅 具底部的导电柱抵接在电磁炉顶部的导电片上, 从而实现电导通, 结构简单且接触可靠。 或 者, 第一导电件为导电片, 第二导电件为导电柱。 0009 可选的, 所述锅具的底部设有第一限位部, 所述电磁炉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限 位部匹配连接的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上时, 所述第一导电 说 明 书 1/6 页 3 CN 207461920 U 3 件抵接在所述第二导电件上。 这样当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 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匹 配连接, 从而对锅具起到了限位作用, 使锅具不会在电磁炉上表面滑动, 保证了第一导电件 和第二导电件接触。
12、的可靠性。 而且, 由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匹配作用, 使得用户在 放置锅具时, 能够快速地使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对准。 0010 可选的, 所述电磁炉包括壳体和面板, 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嵌装所述面 板的容置槽, 所述第二导电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也就是说, 第二导电件位于面板外 周的壳体上。 0011 可选的, 所述电磁炉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上的面板, 所述第二导电件设置在 所述面板上。 0012 可选的, 所述锅具包括控制盒, 所述控制盒位于所述锅具的一侧, 所述用电装置位 于所述控制盒内, 所述第一导电件设置在所述控制盒的底部。 0013 可选的, 所述第一导电件为。
13、导电柱, 所述控制盒的底部设有通孔, 所述第一导电件 穿设在所述通孔中。 0014 可选的, 所述控制盒内还设有可带动所述第一导电件上下移动的弹性件, 所述第 一导电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抵接在所述第二导电件上。 这样使得第一导电件在弹性件 的作用下, 上下调整与第二导电件的接触距离, 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 件的可靠接触, 使第一导电件不会对第二导电件产生过压, 从而使第二导电件得到了有效 保护。 0015 可选的, 所述控制盒内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导电件的固定件, 所述第一导电 件的侧壁设有凸缘, 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固定件相对固定, 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抵接在 所述凸缘的顶。
14、面上。 0016 可选的, 所述电磁炉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导电件形状匹配的安装孔, 所述第二 导电件嵌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且所述第二导电件的顶面与所述电磁炉的上表面平齐。 这样 在实现两个导电件能够接触的同时, 使得电磁炉的上表面更加美观。 0017 可选的, 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均至少为两个, 每个所述第一导电件 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导电件。 这样若其中某一个第一导电件或某一个第二导电件发生意外故 障时, 可通过其他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接触使电磁炉的电源板与锅具上的用电装置 保持电导通。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 施例的描述而更。
15、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剖视图; 0021 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固定件与第一导电件的结构示意 说 明 书 2/6 页 4 CN 207461920 U 4 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
16、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锅具未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的结构示 意图一;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锅具未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的结构示 意图二;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锅具未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的结构示 意图三。 0026 附图标记说明: 0027 1电磁炉; 10第二导电件; 11壳体; 12面板; 221第一限位部; 111底壳; 112上壳; 113容置槽; 13电源板; 14引线; 2锅具; 20第一导电件; 21控制盒; 22底套; 110第二限位部; 201凸缘; 23弹性件; 241固定套; 24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实施例一 002。
17、9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结构 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固定件与第一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锅具未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锅具未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中锅具未放置在电磁炉上时的结构示意图三。 参照图1至图6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该烹饪器具包括: 电磁炉1及锅具2, 该电 磁炉1可对该锅具2进行加热。 电磁炉1具体包括: 壳体11、 面板12、 线圈盘以及电源板13等, 。
18、其中, 面板12位于壳体11的顶部, 线圈盘和电源板13位于壳体11和面板12围成的腔体中。 壳 体11具体可设置为底壳111和位于所述底壳111上方的上壳112, 底壳111可通过螺接、 铆接、 卡接等方式固定在上壳112的底部, 面板12具体位于上壳112的顶部。 具体实现时, 面板12可 以为陶瓷面板, 也可以为玻璃面板, 本实用新型对面板12的材质并不以此为限。 使用时, 将 锅具2放置在电磁炉1的面板12上, 给电磁炉1通电, 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盘上的线 圈, 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 磁力线切割锅具2产生无数小涡流, 从而使放置在电磁炉1 上的锅具2发热。 0030 为了。
19、使烹饪器具的功能多样化, 锅具2上通常还设置有用电装置(图中未示出), 比 如, 用电装置包括测温装置、 数据传输模块, 在锅具2上设置测温装置, 通过测温装置测量锅 具2内液体的温度, 并将测得的温度传递至电磁炉1, 从而使电磁炉1对锅具2进行精确控制。 此外, 用电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锅具2上的显示板, 通过显示板显示锅具2内液体的温度。 由于该用电装置在工作时需要有为其供电的电源, 基于此, 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中, 锅具2 的底部设有第一导电件20, 该第一导电件20与锅具2上的用电装置电连接。 同时, 电磁炉1的 顶部设有第二导电件10, 该第二导电件10与电磁炉1内的电源板13电连接。
20、, 当锅具2放置在 电磁炉1上时, 第一导电件20与第二导电件10接触, 从而使锅具2上的用电装置和电磁炉1上 的电源板13电连接, 从而使电磁炉1上的电源板13为锅具2上的用电装置供电。 其中, 第一导 电件20与用电装置之间通过引线连接, 参照图1所示, 第二导电件10与电源板13之间通过引 线14连接, 当然, 第一导电件20与用电装置之间、 第二导电件10与电源板13之间也可以通过 说 明 书 3/6 页 5 CN 207461920 U 5 无线的方式连接。 0031 具体实现时, 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电件10可以均为导电柱, 或者, 第一导电件20 和第二导电件10均为导电片。 。
21、或者, 为了使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电件10更易接触, 且接触 更可靠, 可以将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电件10中的其中一个设置为导电柱, 另一个设置为 导电片。 0032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 通过在锅具的底部设置与锅具上的用电装置电连接的 第一导电件, 同时在电磁炉的顶部设置与电磁炉内的电源板电连接的第二导电件, 当锅具 放置在电磁炉上时, 第一导电件与第二导电件接触, 从而使锅具上的用电装置与电磁炉上 的电源板之间电连接, 使电磁炉内的电源板为锅具上的用电装置供电, 无需在锅具上设置 专门为锅具上的用电装置供电的供电装置, 制作方便且大大节省了成本。 0033 参照图1或图2所示, 在。
22、本实施例中, 第一导电件20为导电柱, 第二导电件10为导电 片。 当锅具2放置在电磁炉1上时, 此时锅具2底部的导电柱抵接在电磁炉1顶部的导电片上, 从而实现电源板13与用电装置的电导通, 结构简单且接触可靠。 0034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 电磁炉1的面板12位于壳体11的顶部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为: 面板12完全覆盖在壳体11的上方, 即, 此时电磁炉1的整个上表面均为面板12, 在该种情 况下, 第一导电件20设置在面板12上。 第二种情况为: 面板12形成为电磁炉1上表面的一部 分, 即, 电磁炉1的上表面由壳体11的一部分和面板12组成, 比如, 参照图1所示, 电磁炉1的 壳。
23、体11的上表面具有与面板12形状匹配的容置槽113, 面板12嵌装在该容置槽113内, 面板 12的边缘与壳体11的上表面的边缘具有距离。 面板12具体可以通过硅酮胶粘接密封, 对于 面板12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一般可以将面板12设置在壳体11的上表面的 中间部位。 此时, 电磁炉1的顶部设有第一导电件20指的是: 第一导电件20位于电磁炉1顶部 的面板12上。 或者, 参照图1至图4所示, 第一导电件20位于电磁炉1顶部的壳体11上, 即, 第 一导电件20位于面板12外侧的上壳112上。 0035 具体实现时, 可以在电磁炉1的顶部(比如在上壳112的顶部)开设与第二导电件。
24、10 形状匹配的安装孔, 第二导电件10嵌装在该安装孔内, 且第二导电件10的顶面与电磁炉的 上表面平齐。 这样在实现两个导电件能够接触的同时, 使得电磁炉的上表面更加美观。 具体 制作时, 该第二导电件10可与上壳112一体成型。 也可以在上壳112制作好之后, 再将第二导 电件10安装在上壳112上, 第二导电件10可以通过螺接、 卡接、 粘接等方式连接在上壳112 上, 对于第二导电件10与上壳112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36 进一步地, 锅具2的底部还设有第一限位部221, 电磁炉1的顶部设有与第一限位部 221匹配连接的第二限位部110, 第一限位部22。
25、1连接在第二限位部110上时, 第一导电件20 抵接在第二导电件10上。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限位部221为锅具2底部的向下延伸的凸起, 第 二限位部110为可供所述凸起插入的凹槽。 当然, 第一限位部221也可以是凹槽, 第二限位部 110为向上延伸的凸起。 当锅具2放置在电磁炉1上时, 第一限位部221和第二限位部110匹配 连接, 从而对锅具2起到了限位作用, 使锅具2不会在电磁炉1上表面滑动, 保证了第一导电 件20和第二导电件10接触的可靠性。 而且由于第一限位部221和第二限位部110的匹配作 用, 使得用户在放置锅具2时, 能够快速地使第一导电件20与第二导电件10对准, 使用更。
26、加 方便。 0037 还可以在锅具2的底部设置底套22, 将第一限位部221设置在底套22的底部, 这样 说 明 书 4/6 页 6 CN 207461920 U 6 可以避免直接在锅具2的本体上制作第一限位部221而导致锅具2的本体的破损或者强度的 降低。 较为优选的, 底套22可拆卸地连接在锅具2上, 这样在不使用时, 可将底套22从锅具2 底部拆下, 也便于清洗。 0038 具体地, 锅具2包括控制盒21, 控制盒21位于锅具2的一侧, 用电装置位于控制盒21 内, 第一导电件20设置在控制盒21的底部。 以第一导电件20为导电柱进行详细说明: 控制盒 21的底部设有通孔, 第一导电件2。
27、0穿设在该通孔中。 0039 为了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电件10之间的可靠接触, 控制盒21内 还设有可带动第一导电件20上下移动的弹性件23, 第一导电件20在弹性件23的作用下抵接 在第二导电件10上。 这样使得第一导电件20在弹性件23的作用下, 上下调整与第二导电件 10的接触距离, 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导电件20与第二导电件10的可靠接触, 使第一导电 件20不会对第二导电件10产生过压, 从而使第二导电件10得到了有效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 弹性件23为压向弹簧, 当然, 弹性件23也可以为弹性绳等。 0040 具体地, 控制盒21内设有用于固定第一导电件20的固定件。
28、, 参照图3所示, 固定件 具体为固定套241, 第一导电件20的侧壁设有凸缘201, 弹性件23的顶端与固定件相对固定, 即, 弹性件23的顶端抵接在固定套241的顶面的下端, 弹性件23的底端抵接在凸缘201的顶 面上。 或者, 参照图4所示, 固定件具体为卡扣242, 弹性件23的顶端抵接在卡扣242上。 0041 其中, 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电件10可以均为一个, 当然, 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 电件10也可以均至少为两个, 每个第一导电件20对应一个第二导电件10。 这样的话, 可进一 步保证用电装置和电源板导通的可靠性。 而且, 若其中某一个第一导电件20或者某一个第 二导电件1。
29、0发生意外故障, 可通过其他第一导电件20和第二导电件10的接触使电磁炉1的 电源板13与锅具2上的用电装置电导通。 0042 示例性的, 锅具2和电磁炉1均大致呈长方体状, 第一导电件20可以设置在锅具2的 不同侧, 第二导电件10可以设置在电磁炉1的不同侧。 比如, 参照图4所示, 第二导电件10位 于电磁炉1上表面的右侧, 锅具2的控制盒21位于锅具2的右侧。 或者, 参照图5所示, 第二导 电件10位于电磁炉1上表面的左侧, 锅具2的控制盒21位于锅具2的左侧。 或者, 参照图6所 示, 第二导电件10位于电磁炉1上表面的前侧, 锅具2的控制盒21位于锅具2的前侧。 需要说 明的是, 。
30、第二导电件10位于电磁炉1上表面上的具体位置以及第一导电件20位于锅具2上的 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只要当锅具2放置在电磁炉1上时, 第一导电件20与第 二导电件10之间可以接触导通即可。 0043 实施例二 0044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烹饪器具, 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 于: 第一导电件20为导电片, 第二导电件10为导电柱。 0045 当锅具2放置在电磁炉1上后, 电磁炉1顶部的导电柱抵接在锅具2底部的导电片 上, 从而使锅具2上的用电装置与电磁炉1内的电源板13之间电导通, 使电磁炉1上的电源板 13为锅具2上的用电装置供电。 0046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
31、例一相同, 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7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 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说 明 书 5/6 页 7 CN 207461920 U 7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8 CN 207461920 U 8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9 CN 207461920 U 9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10 CN 207461920 U 10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1 CN 207461920 U 11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2 CN 207461920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