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791805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0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51159.5

申请日:

2009.05.14

公开号:

CN101555342A

公开日:

2009.10.1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8L 61/02公开日:20091014|||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8L61/02; C08K7/06; C08K3/04; B29C45/00; B29C45/76

主分类号:

C08L61/02

申请人: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发明人:

李 健; 周 洲

地址:

201209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创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宁芝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按重量百分比将10-20%的碳纤维和79-89%的聚醚醚酮和1-10%的碳纳米管进行机械共混;将制备的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3℃的温度下放置3h,或在160℃±3℃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重量百分比少于0.02%;取出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中段温度360~370℃,前段温度380~390℃,模具温度为200~220℃,螺杆转速为50~6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好,可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按重量百分比将10-20%的碳纤维和79-89%的聚醚醚酮和1-10%的碳纳米管进行机械共混;
B)将步骤A)制备的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3℃的温度下放置3h,或在160℃±3℃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重量百分比少于0.02%,干燥过程中颗粒材料应散放于盘中,颗粒材料厚度约2.5cm;
C)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将步骤B)得到的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的塑化机理,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中段温度360~370℃,前段温度380~390℃,以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00~220℃,螺杆转速为50~6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说明书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用作耐高温环境下的交流电传导材料。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CNT)本身具有独特的高电导率,能够通过较大的电流密度,与聚合物复合可极大地改善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在电磁屏蔽、吸波、红外隐身、过电流保护器、防静电、导电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外有关聚合物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交流电传导性能研究文献,主要涉及到环氧树脂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较低温度树脂体系,而对耐高温复合材料交流电传导性能的研究较少。
聚醚醚酮(PEEK)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可通过不同成型加工方法制得厚、薄和形状复杂的制件,但PEEK有很高的熔点和熔体黏度,碳纤维及多壁碳纳米管(MWNT)极难在PEEK熔体中呈单根均匀分散。为此,目前一般采取固体合金化方法,使MWNT在短切、解缠的同时,与PEEK粉体实现混合和均匀分散,制得PEEK/MWNT复合材料,但这种方法存在下述弊端:由于纤维在熔体中的流动取向,因而这种材料成型件的导电行为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电行为各向异性缺点,本发明通过将碳纤维、碳纳米管填充聚醚醚酮,制备出具有优异导电性能的复合材料。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A)按重量百分比将10-20%的碳纤维和79-89%的聚醚醚酮和1-10%的碳纳米管进行机械共混;
B)将步骤A)制备的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3℃的温度下放置3h,或在160℃±3℃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重量百分比少于0.02%,干燥过程中颗粒材料应散放于盘中,颗粒材料厚度约2.5cm;
C)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将步骤B)得到的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的塑化机理,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中段温度360~370℃,前段温度380~390℃,以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00~220℃,螺杆转速为50~6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材料成型件的导电行为各向同性,并且该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方法简单,成本低,工艺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方法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将复合材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按照聚醚醚酮:89%,碳纤维:10%,碳纳米管:1%机械共混,然后将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3)℃的温度下放置3h,直至水分少于0.02%。干燥时颗粒材料应散放于盘中,厚度约2.5cm;从空气循环炉中取出后再将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的塑化机理,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保证较高的固体输送效率,中段温度360℃,前段温度380℃以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00℃,螺杆转速为5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对所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电流传导性能测试,其体积电阻率为1011ohm-cm。
实施例2:
将复合材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按照聚醚醚酮:79%,碳纤维:11%,碳纳米管:10%机械共混,然后将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60±3)℃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少于0.02%。干燥时颗粒材料应散放于盘中,厚度约2.5cm;从空气循环炉中取出后再将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的塑化机理,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保证较高的固体输送效率,中段温度370℃,前段温度390℃以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20℃,螺杆转速为6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对所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电流传导性能测试,其体积电阻率为109ohm-cm。
实施例3:
将复合材料组分的重量百分比按照聚醚醚酮:80%,碳纤维:15%,碳纳米管:5%机械共混,然后将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3)℃的温度下放置3h,直至水分少于0.02%。干燥时材颗粒料应散放于盘中,厚度约2.5cm;从空气循环炉中取出后再将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根据复合材料在料筒内的塑化机理,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保证较高的固体输送效率,中段温度360℃,前段温度390℃以便保证物料处于全熔融状态。模具温度为220℃,螺杆转速为60r/min,注塑成型后制成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对所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电流传导性能测试,其体积电阻率为1010ohm-cm。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按重量百分比将10-20的碳纤维和79-89的聚醚醚酮和1-10的碳纳米管进行机械共混;将制备的颗粒置于空气循环炉中进行干燥,在1503的温度下放置3h,或在1603的温度下放置2h,直至水分重量百分比少于0.02;取出颗粒材料置于料筒中,分三段加热,后段温度350,有冷却水冷却以防止物料架桥,中段温度360370,前段温度380390,模具温度为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