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镜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智能镜子.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193229.X (22)申请日 2018.03.09 (71)申请人 清华大学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 (72)发明人 刘冠宏 钟维康 李屹楠 喻纯 史元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018 代理人 闫焕娟 宋志强 (51)Int.Cl. A47G 1/02(2006.01) A47G 1/16(2006.01) H04N 7/1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智能镜子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
2、能镜子, 所述智能镜子 包括: 镜子主体, 所述镜子主体具有单向透光的 镜面、 以及布置在所述镜面的透光侧的显示器; 图像采集部, 所述图像采集部具有相对于所述镜 子主体的自由度; 柔性连接部, 所述柔性连接部 在所述镜子主体与所述图像采集部之间提供具 有所述自由度的物理连接; 以及线路连接部, 所 述线路连接部内置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中, 并将所 述图像采集部与所述显示器电连接。 该智能镜子 能够轻松地、 清晰地观察到背向镜子的一侧的仪 容, 并且, 该智能镜子的结构简单, 可折叠放置, 节省空间, 便于携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108261005 A 2018.07.。
3、10 CN 108261005 A 1.一种智能镜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镜子包括: 镜子主体, 所述镜子主体具有单向透光的镜面、 以及布置在所述镜面的透光侧的显示 器; 图像采集部, 所述图像采集部具有相对于所述镜子主体的自由度; 柔性连接部, 所述柔性连接部在所述镜子主体与所述图像采集部之间提供具有所述自 由度的物理连接; 以及 线路连接部, 所述线路连接部内置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中, 并将所述图像采集部与所述 显示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镜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子主体进一步包括具有开口面 的壳体, 所述显示器置于所述壳体中, 所述镜面封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面。 3.根。
4、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镜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开口面相反的背面 设置有收纳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镜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部具有可供所述柔性连接部 缠绕的台柱、 以及位于所述台柱的端面的限位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镜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连接部为鹅颈杆。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镜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镜子进一步包括连 接在所述壳体的背面底端的支架; 在所述支架展开状态下, 所述支架的自由端回绕至抵在所述壳体的背面, 且所述自由 端远离所述支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背面底端的连接端; 在所述支架回收状态下, 所述支架由所述连接端至所述。
5、自由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 延伸设置, 所述支架贴在所述壳体的背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镜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具有: 第一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背面底端铰接; 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铰接, 且所述第二支 撑板的另一端为所述自由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镜子,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架回收状态下, 所述第一支 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对接呈平板状, 且形成与所述收纳部的外周形状相适配的保护套, 所述保护套将所述柔性连接部和所述图像采集部包覆在所述收纳部的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镜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6、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 接的端部开设第一豁口, 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端部开设第二豁口, 所 述第一豁口与所述第二豁口对接形成所述保护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镜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子主体具有第一磁性部, 所述 支架的自由端具有第二磁性部, 所述第二磁性部吸附在所述第一磁性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261005 A 2 一种智能镜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镜子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镜子。 背景技术 0002 镜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品, 用于梳妆打扮时整理仪容。 0003 在现有技术中, 当人们位于镜子面前时, 仅能从镜。
7、子中直接观察到自己面对镜子 的状态, 而背对镜子一侧的自己的仪容难以观察到。 通常, 人们可以利用两面镜子的相互反 射作用而进行观察, 但是, 这种方式即为不便, 当两面镜子固定时, 需要人们自身不停的进 行转动调整角度; 或者, 通过不停的调整两面镜子的角度来观察背面的仪容。 0004 特别是为了观察头部的后侧时, 很难调整好角度, 既使视线能够清晰看到反射的 头后部仪容, 又能够使得希望看到的头后部位于反射区间。 0005 由此, 如何对镜子进行改进, 使其轻松地、 清晰地观察到背向镜子的一侧的仪容是 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镜子, 该智能镜。
8、子能够轻松地、 清晰地观察到背向 镜子的一侧的仪容。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镜子, 所述智能镜子包括: 0008 镜子主体, 所述镜子主体具有单向透光的镜面、 以及布置在所述镜面的透光侧的 显示器; 0009 图像采集部, 所述图像采集部具有相对于所述镜子主体的自由度; 0010 柔性连接部, 所述柔性连接部在所述镜子主体与所述图像采集部之间提供具有所 述自由度的物理连接; 以及 0011 线路连接部, 所述线路连接部内置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中, 并将所述图像采集部与 所述显示器电连接。 0012 可选地, 所述镜子主体进一步包括具有开口面的壳体, 所述显示器置于所述壳体 中, 所述镜面封。
9、盖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面。 0013 可选地, 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开口面相反的背面设置有收纳部。 0014 可选地, 所述收纳部具有可供所述柔性连接部缠绕的台柱、 以及位于所述台柱的 端面的限位盘。 0015 可选地, 所述柔性连接部为鹅颈杆。 0016 可选地, 所述智能镜子进一步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的背面底端的支架; 0017 在所述支架展开状态下, 所述支架的自由端回绕至抵在所述壳体的背面, 且所述 自由端远离所述支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背面底端的连接端; 0018 在所述支架回收状态下, 所述支架由所述连接端至所述自由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 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支架贴在所述壳体的背面。 说 明 书 。
10、1/5 页 3 CN 108261005 A 3 0019 可选地, 所述支架具有: 0020 第一支撑板,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背面底端铰接; 0021 第二支撑板, 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铰接, 且所述第 二支撑板的另一端为所述自由端。 0022 可选地, 在所述支架回收状态下,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对接呈平板 状, 且形成与所述收纳部的外周形状相适配的保护套, 所述保护套将所述柔性连接部和所 述图像采集部包覆在所述收纳部的外周。 0023 可选地, 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接的端部开设第一豁口, 所述第二 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的端。
11、部开设第二豁口, 所述第一豁口与所述第二豁口对接形 成所述保护套。 0024 可选地, 所述镜子主体具有第一磁性部, 所述支架的自由端具有第二磁性部, 所述 第二磁性部吸附在所述第一磁性部。 0025 由上述可知,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镜子, 该智能镜子具有单向透光的镜面、 以及布 置在镜面的透光侧的显示器、 与显示器电连接的图像采集部。 图像采集部与镜子主体之间 通过柔性连接部进行物理连接, 并且, 柔性连接部既可支撑图像采集部, 又可调整图像采集 部相对于镜子主体的自由度, 从而使得图像采集部能够在多角度采集图像, 再通过线路连 接部将其传递给显示器, 显示器的显示图像能够透过镜面进行显示,。
12、 进而使得位于智能镜 子面前的使用者可以在不转动自身的情况下, 仅通过一个智能镜子便可直观、 便捷地观察 到自身任意位置的仪容。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智能镜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图1中的智能镜子的支架回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图2中智能镜子的侧面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10智能镜子; 0031 11镜面; 0032 12图像采集部; 0033 13柔性连接部; 0034 14壳体; 0035 15收纳部; 0036 151台柱; 0037 152限位盘; 0038 16支架; 0039 161第一支撑板; 0040。
13、 1611第一豁口; 0041 162第二支撑板; 0042 1621第二豁口。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8261005 A 4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本发明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镜子, 该智能镜子能够轻松地、 清晰地观察到背 向镜子的一侧的仪容, 并且, 该智能镜子的结构简单, 可折叠放置, 节省空间, 便于携带。 0044 为了清楚表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 述。 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为了使附图的图面简洁, 各图中仅示意性的表示出 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 并不代表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 0045 如图1所示, 图1为本发明的。
14、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智能镜子的结构示意图。 该图示出 了智能镜子在使用状态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6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镜子10, 该智能镜子10包 括镜子主体、 图像采集部12、 柔性连接部13以及线路连接部。 其中, 图像采集部12通过柔性 连接部13连接在镜子主体上, 并且通过该柔性连接部13使得图像采集部12相对于镜子主体 具有自由度, 如此设置, 图像采集部12能够采集使用者不同部位, 不同角度的图像, 特别是 可采集背向镜面11一侧的图像。 而镜子主体具有显示器, 图像采集部12与显示器通过内置 在柔性连接部13中的线路连接部电连接, 进而可将采。
15、集到的图像传递给显示器。 其该镜子 主体还具有单向透光的镜面11, 其显示器布置在镜面11的透光侧, 这样, 该智能镜子10的镜 面11用于提供普通镜子的作用, 即通过反射原理直接观察使用者面对镜面11侧的仪容; 当 显示器接收到图像采集部12采集到的图像后, 透光镜面11进行显示, 从而使得位于智能镜 子10面前的使用者可以在不转动自身的情况下, 面对该智能镜子10的镜面11, 能够轻松、 直 观、 便捷地观察到自身任意位置的仪容, 特别是后背以及头部后侧的仪容。 0047 进一步地, 该镜子主体还包括具有开口面的壳体14, 显示器置于壳体14中, 镜面11 封盖壳体14的开口面。 0048。
16、 壳体14的与开口面相反的背面设置有一收纳部15, 该收纳部15用于容纳柔性连接 部13与图像采集部12, 即在不使用图像采集部12的情况下, 将柔性连接部13和图像采集部 12回收至该收纳部15。 0049 在进一步地具体实施例中, 该收纳部15的具体结构具有台柱151和限位盘152。 台 柱151突出在壳体14的背面, 而限位盘152位于台柱151的端面, 且限位盘152的外沿伸出台 柱151的端面的外缘, 从而使得台柱151的周面外、 壳体14的背面与限位盘152之间形成容纳 柔性连接部13与图像采集部12的空间, 并通过限位盘152避免柔性连接部13脱离台柱151。 0050 对于该收。
17、纳部15还可具有其他的结构形式, 例如可以为设置在壳体14背面的开口 腔体, 柔性连接部13折叠缠绕后与图像采集部12一同放置在该开口腔体的内部。 0051 在具体实施例中, 台柱151的横截面可具体为圆形, 从而形成连续平滑的外周面, 便于将柔性连接部13缠绕在台柱151的外周面。 限位盘152的外沿伸出台柱151的端面的外 缘尺寸根据需要缠绕的柔性连接部13的长度而定, 只需使柔性连接部13缠绕在台柱151的 外周后, 在台柱151的径向方向藏于限位盘152下即可。 0052 对于柔性连接部13具体可为鹅颈杆, 当然, 该柔性连接部13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形 式, 只需能够可以弯折至任意形状以。
18、满足图像采集部12的自由度要求, 并且具有一定的强 度以支撑图像采集部12即可。 0053 同时, 柔性连接部13为中空结构, 能够使得线路连接部布置在柔性连接部13的内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8261005 A 5 部, 一方面保护线路连接部, 避免暴露发生折损, 另一方面能够减少线路布局, 简化智能镜 子10的整体结构。 0054 在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 该智能镜子10还包括支架16。 下面进一步结合附图2 和附图3对支架16进行说明。 图2为图1中的智能镜子10的支架16回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智能镜子10的侧面示意图。 0055 该支架16连接在壳体1。
19、4的背面底端, 如图1所示, 在支架16展开状态下, 支架16的 自由端回绕至抵在壳体14的背面, 并且, 自由端远离支架16连接在壳体14的背面底端的连 接端。 也就是说, 支架16具有连接端与自由端, 其中连接端与壳体14的背面底端连接, 而自 由端与壳体14的背面相互抵接, 其自由端的抵接位置远离壳体14的背面底端, 从而通过连 接端与自由端使得支架16形成稳定的支撑。 这样, 当使用者使用智能镜子10时, 支架16放于 桌面或者其他放置智能镜子10的平面上, 通过调节自由端抵在壳体14背面的位置, 可以调 节镜子壳体14的倾斜角度, 从而调节镜面11面向使用者的角度。 0056 如图2。
20、和图3所示, 在支架16回收状态下, 支架16由连接端至自由端沿壳体14的长 度方向延伸, 支架16贴在壳体14的背面。 这样, 在不需要支架16时候, 将支架16回收贴紧壳 体14的背面, 节省空间, 便于携带。 0057 具体地, 该支架16具有第一支撑板161和第二支撑板162, 第一支撑板161的一端铰 接在壳体14的背面底端, 该第一支撑板161的铰接端即为支架16的连接端。 通过上述铰接连 接能够将第一支撑板161绕铰接处转动至第一支撑板161平行壳体14的背面, 以回收第一支 撑板161。 第二支撑板162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板161的另一端, 并且第二支撑板162的另 一端形成。
21、支架16的自由端。 如此设置, 通过第一支撑板161与壳体14的铰接、 第一支撑板161 与第二支撑板162的铰接, 能够调整镜面11相对该智能镜子10放置平面的倾斜角度, 以满足 不同使用者在不同角度下使用。 0058 并且, 通过第一支撑板161和第二支撑板162的铰接连接能够调整两者至处于同一 平面位置, 从而再转动第一支撑板161与壳体14的铰接部位, 使得第一支撑板161和第二支 撑板162均贴在壳体14的背面。 0059 进一步地, 如图2所示, 在支架16回收状态下, 第一支撑板161与第二支撑板162对 接呈平板状, 且形成与收纳部15的外周形状相适配的保护套, 保护套将柔性连。
22、接部13和图 像采集部12包覆在收纳部15的外周, 从而避免柔性连接部13与图像采集部12暴露在外。 0060 具体地, 第一支撑板161与第二支撑板162铰接的端部开设第一豁口1611, 第二支 撑板162与第一支撑板161连接的端部开设第二豁口1621, 当第一支撑板161与第二支撑板 162对接后, 第一豁口1611与第二豁口1621对接形成上述保护套, 该保护套为环形套, 能够 套在收纳部15的外周。 0061 对于收纳部15具有截面为圆形的台柱151以及位于台柱151的端面的限位盘152 时, 第一豁口1611与第二豁口1621对接后形成圆环形的保护套, 与所述限位盘152的外沿配 。
23、合, 从而在保护套的内表面、 限位盘152面向壳体14背面的侧面、 台柱151的外周面以及壳体 14的背面之间形成容纳柔性连接部13和图形采集部的空间, 并有效地将柔性连接部13和图 像采集部12限位在该空间内, 从而提高在回收支架16后, 智能镜子10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0062 为了提高支架16支撑镜子主体的稳定性, 对智能镜子10进一步改进。 0063 镜子主体具有第一磁性部, 支架16的自由端具有第二磁性部, 第二磁性部吸附在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8261005 A 6 第一磁性部上。 具体地, 第一磁性部可设置在收纳部15内, 并且根据镜面11使用的角度设置 收纳部。
24、15在壳体14的背面的位置, 从而使得自由端的抵接位置在收纳部15布置范围内, 如 此使得自由端抵在收纳部15上。 0064 具体地, 自由端抵在限位盘152的表面上, 即通过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使得支 架16稳定可靠的支撑在收纳部15的限位盘152。 0065 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中采用 “第一、 第二” 对构件进行限定, 该第一、 第二仅是为了 区分不同位置的构件名称, 并不对构件的主次、 重要性以及先后顺序进行限定, 故 “第一、 第 二” 并不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构成限制。 0066 基于上述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镜子10, 该智能镜子10具有单向透光的 镜面11、 以及布置在。
25、镜面11的透光侧的显示器、 与显示器电连接的图像采集部12。 图像采集 部12与镜子主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部13进行物理连接, 并且, 柔性连接部13既可支撑图像 采集部12, 又可调整图像采集部12相对于镜子主体的自由度, 从而使得图像采集部12能够 在多角度采集图像, 再通过线路连接部将其传递给显示器, 显示器的显示图像能够透过镜 面11进行显示, 进而使得位于智能镜子10面前的使用者可以在不转动自身的情况下, 仅通 过一个智能镜子10便可直观、 便捷地观察到自身任意位置的仪容。 并且, 该智能镜子10的结 构简单, 可折叠放置, 节省空间, 便于携带。 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8261005 A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8 CN 108261005 A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9 CN 108261005 A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0 CN 108261005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