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捕获软管残水的自清洁储器的表面养护车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捕获软管残水的自清洁储器的表面养护车辆.pdf(4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80043723.8 (22)申请日 2014.06.12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45162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6.03.30 (30)优先权数据 61/835,264 2013.06.14 US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6.02.02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US2014/042108 2014.06.12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4/201241 EN 2014.1。
2、2.18 (73)专利权人 坦南特公司 地址 美国明尼苏达州 (72)发明人 拉里大卫韦德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代理人 董巍 谢栒 (51)Int.Cl. A47L 7/00(2006.01) A47L 11/40(2006.01) 审查员 王如想 (54)发明名称 具有捕获软管残水的自清洁储器的表面养 护车辆 (57)摘要 一些实施例包括流体回收系统。 所述流体回 收系统包括真空系统, 其将吸力施加到地板表面 上的流体上, 以便将流体抽吸到流体回收罐。 储 器可操作地联接到回收软管。 储器包括入口通 道, 通到回收软管的出口通道, 以及设置在所述 入口通。
3、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流体捕集部。 储器允 许由真空系统从地板吸入的流体通过其通道到 达回收软管, 并且在真空系统停止从地板抽吸流 体到回收软管时将来自回收软管的回流流体捕 集到流体捕集部中。 所述储器成形为大致自清洁 的, 并且在真空系统开始从地板吸入流体到回收 软管时将捕集在流体捕集部中的大部分流体清 除。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30页 CN 105451623 B 2018.04.13 CN 105451623 B 1.用于地板表面养护机器的流体回收系统, 所述流体回收系统包括: 适于接合地板表面的刮器组合件; 真空系统, 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刮器组合件, 真空系统将吸力施加到地板。
4、表面上的 流体上; 从刮器组合件延伸到流体回收罐的流体吸入路径, 流体吸入路径可操作地联接到真空 系统, 使得所述真空系统由于吸力从地板表面抽吸流体使其通过流体吸入路径; 回收软管, 其形成流体吸入路径的一部分并通到流体回收罐; 储器, 其形成流体吸入路径的一部分并可操作地联接到回收软管, 储器包括入口通道, 可操作地连接并通到回收软管的出口通道, 以及定位在所述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流 体捕集部; 储器允许由真空系统从地板吸入的流体通过其通道到达回收软管而被朝向所述回收 罐抽吸, 当真空系统停止从地板吸入流体到回收软管时, 所述流体捕集部将来自回收软管 的回流流体捕集到流体捕集部中, 所述。
5、储器成形为大致自清洁的, 使得当真空系统开始从 地板吸入流体到回收软管时所述储器将捕集在流体捕集部中的大部分流体清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入口通道、 出口通道和所述流体捕集 部是一体式的或者是可分离的, 其可操作地联接到回收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流体捕集部具有圆形形状, 所述流体 捕集部的圆形形状导致回收软管内的流体在入口通道处以大致均匀的速度抽吸到储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入口通道的壁和所述出口通道的壁 彼此偏移一重叠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重叠距离大约为零。 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入口通道的入口沿着入口流动方向 位于距离流体捕集部的间隙距离处, 间隙距离导致流体在入口处以均匀的速度被抽吸到所 述储器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导槽, 所述导槽位 于流体捕集部和出口通道之间, 当真空系统不从地板表面抽吸流体时, 所述导槽适于将流 体从出口通道朝向所述流体捕集部引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储器包括分流器, 所述分流器位于所 述入口通道和所述储器之间, 所述分流器适于将被抽吸到回收软管内的流体分成两个流体 射流, 两个流体射流在储器内沿相反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
7、要求4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储器包括倾斜部, 所述倾斜部围绕倾 斜轴线设置在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 倾斜轴线设置在与入口通道的第一轴线成非零角 度处, 当真空系统不从地板表面抽吸流体时, 所述倾斜部导致来自出口通道的流体在平行 于倾斜轴线的方向上流动, 并收集在所述流体捕集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储器包括凹部, 所述凹部由具有凹 部半径的向内弯曲的表面限定, 所述凹部径向向内延伸到出口通道内, 当真空系统不从地 板表面抽吸流体时, 所述凹部导致来自出口通道的流体沿着向内弯曲的部分流动, 并收集 在所述流体捕集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收。
8、系统, 其中所述储器直接连接到刮器组合件。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451623 B 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回收软管连接在储器和流体回收罐之 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储器成形为自清洁的, 使得所述储 器在真空系统开始将流体从地板吸入到回收软管时清除捕集在流体捕集部中的流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回收系统, 其中所述流体捕集部具有圆形部分, 当真空 系统开始将流体从地板吸入到回收软管时, 所述圆形部分帮助清除捕集在流体捕集部中的 流体。 15.一种具有流体回收系统的地板表面养护机器, 所述地板表面养护机。
9、器包括: 可操作地支撑轮子和擦洗头部的框架; 由所述框架支撑并适于接合地板表面的刮器组合件; 真空系统, 其由所述框架支撑并可操作地联接到所述刮器组合件, 真空系统将吸力施 加到地板表面上的流体上; 从刮器组合件延伸到流体回收罐的流体吸入路径, 流体吸入路径可操作地联接到真空 系统, 使得所述真空系统由于吸力从地板表面抽吸流体使其通过流体吸入路径; 回收软管, 其形成流体吸入路径的一部分并通到流体回收罐; 储器, 其形成流体吸入路径的一部分并可操作地联接到回收软管, 储器包括入口通道, 可操作地连接并通到回收软管的出口通道, 以及定位在所述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流 体捕集部; 储器允许由真空。
10、系统从地板吸入的流体通过其通道到达回收软管而被朝向所述回收 罐抽吸, 当真空系统停止从地板吸入流体到回收软管时, 所述流体捕集部将来自回收软管 的回流流体捕集到流体捕集部中, 所述储器成形为大致自清洁的, 使得当真空系统开始从 地板吸入流体到回收软管时所述储器将捕集在流体捕集部中的大部分流体清除。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451623 B 3 具有捕获软管残水的自清洁储器的表面养护车辆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6月14日提交的、 题为 “具有捕获软管残水的自清洁储器的表 面养护车辆” 的序列号为61/835,264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优。
11、先权。 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 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 本发明总地涉及具有自清洁储器的表面清洁机的流体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0004 在公共建筑物、 商业建筑物、 机构建筑物和工业建筑物中的地板清洁已经带动诸 如硬地板清洁机和软地板清洁机的多种专业地板清洁机的开发。 这些清洁机通常利用包括 一个或多个清洁工具的清洁头部, 所述清洁工具配置成在地板表面上执行所需的清洁操 作。 这些清洁机包括专用地板清扫机、 专用地板擦洗机以及组合的地板清扫和擦洗机。 0005 在美国专利No.5,901,407中描述了专用硬地板清扫和擦洗机的实例, 该专利被转 让给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坦南特公司(。
12、Tennant Company of Minneapolis,MN), 并 且该美国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该机器使用具有圆柱形刷形式的两个清洁工 具的清洁头部。 清洁工具在由所示箭头指示的方向上反向旋转。 水和洗涤剂在刷的前方喷 洒在地板上, 从而使刷可以在从地板清扫碎屑的同时洗刷地板。 真空刮器在湿式擦洗和清 扫操作期间从地板移除废液。 清洁工具彼此接合, 使得地板上的碎屑在两个清洁工具之间 被清扫并且被导向器导入垃圾料斗中。 0006 在美国专利No.4,571,771中描述了专用地板清扫机的实例, 该专利被转让给明尼 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的坦南特公司(Tennant Compa。
13、ny of Minneapolis,MN), 并且该美国 专利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地板清扫机包括由旋转的圆柱形刷构成的清洁头部, 该圆柱形刷接触地板并将松散的碎屑扔进料斗中, 料斗手动或通过机动提升定期地清空。 已开发组合的地板清扫和擦洗机以避免需要两种机器。 一些地板清扫和擦洗机通过将清扫 部件安装到专用擦洗机的前端以制成一个大的多功能机器而形成。 0007 当表面养护机器进行湿式擦洗操作时, 来自溶液罐的水和洗涤剂通过溶液阀到刷 而喷洒或倾泄在地板上。 当表面养护机器向前移动时, 刮器将废水从地板擦拭掉, 以及真空 系统施加吸力使废水通过回收软管从地板向上移除并进入回收罐。 当真。
14、空源关闭, 仍然存 在于回收软管内的所有废水由于缺乏吸力而向下流动到地板上。 这被称为软管残水(hose runoff)。 通常通过在回收软管内打结或在回收软管内包括回路而防止软管残水。 0008 一些用于防止软管残水的现有技术的装置包括建立在真空刮器顶部上的狭窄水 捕集部。 废水收集在水捕集部中并在真空系统所产生的空气射流的协助下排空。 水捕集部 的形状从由真空系统产生的空气射流引入回旋涡流。 这些回旋涡流被部署成在切断真空以 防止水捕集部溢出之前从水捕集部去除水和碎屑。 现有技术的水捕集部包括用于刮器上的 水捕集部的紧固件和安装装置, 增加了包装和占据空间。 此外, 安装在所述刮器上的水捕。
15、集 说 明 书 1/8 页 4 CN 105451623 B 4 部受到刮器尺寸的限制, 导致形成的形状不能引入足够速度的回旋涡流而不能有效地将废 水和碎屑从水捕集部去除。 这种低速度的回旋涡流也伴随着大的压力损失。 与具有较低压 力损失的设计相比, 将大的压力损失引入到回收系统中的设计需要更大容量的真空风扇来 抽吸相同量的废水。 大的压力损失也导致对较大容量真空风扇的较高输入功率, 以及回收 系统的整体效率的损失。 另外, 该水捕集部的形状也会导致在水捕集部入口处的流体速度 不均匀, 造成允许碎屑堆积的 “死区” 。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地板表面养护机器, 其具有框架、。
16、 擦洗头部和流体回收 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 流体回收系统包括刮器、 回收软管、 真空系统和自清洁储器。 表面养 护机器将水或清洗液喷洒或倾泄在机器下方的表面上, 并且联接到擦洗头的刷对表面进行 擦洗。 被弄脏的液体由流体回收系统收集。 刮器将废水溶液从地板擦拭掉, 然后所述废水溶 液由真空系统拾取并抽吸到回收软管内。 回收软管由软管夹、 法兰或其它装置联接到自清 洁储器。 自清洁储器被制造为单个部件, 其包括入口通道、 出口通道、 和流体捕集部。 所述流 体捕集部是圆形形状的, 并具有在入口通道上方的圆形间隙, 其允许空气射流形成并在流 体捕集部中以旋转运动移动。 流体捕集部的圆形形状和圆。
17、形的间隙允许从表面收集的废水 和碎屑在真空系统运行时从自清洁储器排空, 确保废水不在回收软管内停滞, 以及在真空 系统未运行时废水不会导致软管残水。 0010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地板表面养护机器, 其具有框架、 擦洗头部和流体回收 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 流体回收系统包括刮器、 回收软管、 真空系统和自清洁储器。 自清洁 储器被制造为单个部件, 其包括入口通道、 出口通道、 流体捕集部、 鼻部和分流器。 当真空系 统运行时, 废水和碎屑从入口通道流动, 并且通过流体捕集部的形状或者通过分流器或两 者而被一分为二。 形成两个射流, 第一射流在曲线方向上远离鼻部流动, 而第二射流在旋转 方向。
18、上朝向鼻部流动。 第一射流移动的速度比在入口处的废水速度小得多。 未从自清洁储 器去除的所有废水和碎屑滞留在储器和鼻部内, 并且将在表面养护机器的下次使用过程中 被清洁。 0011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地板表面养护机器, 其具有框架、 擦洗头部和流体回收 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 流体回收系统包括刮器、 回收软管、 真空系统和自清洁储器。 在一些 实施例中, 自清洁储器包括入口通道、 出口通道、 流体捕集部和至少一个导槽。 入口通道和 出口通道可大部分重叠, 以将自清洁储器在表面养护机器上的占据空间减至最小。 当真空 系统运行时, 废水和碎屑通过沿着所述流体捕集部的曲率从入口通道流动到出口通。
19、道。 所 述流体捕集部的曲率引入在旋转方向上移动的空气射流, 促进废水和碎屑从它们易于停滞 的流体捕集部中的区域移动。 导槽是在自清洁储器壁上的轮廓表面, 当真空系统未运行时, 所述轮廓表面引导废水和碎屑收集在流体捕集部中, 以便在表面养护机器的下次使用过程 中进行清洁。 当真空系统未运行时, 导槽确保废水不呈直线对准(have a line of sight) 以及不从出口通道流回到入口通道。 0012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地板表面养护机器, 其具有框架、 擦洗头部和流体回收 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 流体回收系统包括刮器、 回收软管、 真空系统和自清洁储器。 在一些 实施例中, 自清洁储。
20、器包括入口通道、 出口通道、 流体捕集部和倾斜部。 入口通道和出口通 说 明 书 2/8 页 5 CN 105451623 B 5 道可大部分重叠, 以将自清洁储器在表面养护机器上的占据空间减至最小。 当真空系统运 行时, 废水和碎屑通过沿着所述流体捕集部的曲率从入口通道流动到出口通道。 收集在流 体捕集部中的废水和碎屑则可在表面养护机器的下次使用过程中进行清洁。 所述流体捕集 部的曲率引入在旋转方向上移动的空气射流, 促进废水和碎屑从它们易于停滞的流体捕集 部中的区域移动。 当真空系统未运行时, 所述倾斜部引导废水和碎屑收集在流体捕集部内。 当真空系统未运行时, 所述倾斜部确保废水不呈直线对。
21、准以及不从出口通道流回到入口通 道。 倾斜部的特征在于倾斜角度。 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决定废水是否将收集在流体捕集部内。 0013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地板表面养护机器, 其具有框架、 擦洗头部和流体回收 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 流体回收系统包括刮器、 回收软管、 真空系统和自清洁储器。 在一些 实施例中, 自清洁储器包括入口通道、 出口通道、 流体捕集部和凹部。 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 可大部分重叠, 以将自清洁储器在表面养护机器上的占据空间减至最小。 凹部的特征在于 凹部的曲率半径。 当真空系统运行时, 废水和碎屑通过沿着所述流体捕集部的曲率从入口 通道流动到出口通道。 所述流体捕集部的曲率引。
22、入在旋转方向上移动的空气射流, 促进废 水和碎屑从它们易于停滞的流体捕集部中的区域移动。 当真空系统未运行时, 所述凹部引 导废水和碎屑收集在流体捕集部内。 当真空系统未运行时, 凹部确保废水不呈直线对准以 及不从出口通道流回到入口通道。 附图说明 0014 下面的附图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因此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所述附图 不一定按比例绘制(除非如此声明), 并且意旨与下列详细说明中的解释结合使用。 下面将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其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的元件。 0015 图1是采用本发明自清洁储器实施例的示例性地板表面清洁机器的上部透视图; 0016 图2是采用本发明自清。
23、洁储器实施例的示例性地板表面清洁机器的下部透视图; 0017 图3是图1所示机器框架和本发明自清洁储器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上部透视图; 0018 图4是图1所示机器框架和本发明自清洁储器实施例的该部分的后视图; 0019 图5是图1所示机器的刮器框架和本发明的自清洁储器实施例的该部分的上部透 视图; 0020 图6是图1所示机器的刮器框架和本发明的自清洁储器实施例的该部分的后视图; 0021 图7是本发明自清洁储器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上部透视图; 0022 图8是图7所示的自清洁储器实施例的一部分的顶部平面视图; 0023 图9是图7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0024 图10是本发明自清。
24、洁储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上部透视图; 0025 图11是图1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0026 图12是图1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一部分的顶部平面视图; 0027 图13是图1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一部分的底部平面视图; 0028 图14是图1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横截面的正视图; 0029 图15是图1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横截面的顶部平面视图; 0030 图16是图1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横截面的正视图; 0031 图17是图1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横截面的正视图, 其中在真空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说 明 书 3/8 页 6 CN 105451623 B 6 的流体路径由箭头示出; 00。
25、32 图18是图7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横截面的正视图, 其中在真空系统的运行过程中 的流体路径由箭头示出; 0033 图19是图7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横截面的正视图, 其中在真空系统未运行时的废 水路径由箭头示出; 0034 图20是本发明自清洁储器实施例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0035 图21是图2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一部分的顶部平面视图; 0036 图22是图2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横截面的正视图; 0037 图23是图2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横截面的正视图, 其中在真空系统运行过程中的 流体路径由箭头示出; 0038 图24是图20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横截面的正视图, 其中在真空系统未运行时的废 水路。
26、径由箭头示出; 0039 图25是本发明自清洁储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上部透视图; 0040 图26是图25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0041 图27是图25所示的自清洁储器的一部分的顶部平面视图; 0042 图28是本发明自清洁储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上部透视图; 0043 图29是图28所示自清洁储器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以及 0044 图30是图28所示自清洁储器的横截面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图1和图2分别是示例性地板表面清洁机器100的上部和下部透视图。 机器100的实 施例包括支撑在机动移动体上的部件。 移动体包括支撑在轮子102上的框架, 轮子用于在表。
27、 面上行驶, 清洁操作将在该表面上进行。 移动体包括操作人员控制器和转向盘104, 其相对 于机器100的座位106定位, 使得机器100的就座的操作人员可以操纵机器100的前中心轮 108。 机器100优选地由可容纳在座位下方的隔室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供电。 备选地, 动力源 可以是内燃发动机、 通过电线供电, 或者可采用一个或多个动力电池来对机器100供电。 0046 清洁部件从机器100的下侧延伸。 例如, 擦洗头部110被示出位于机器100的中部 处。 擦洗头部110具有包封两个擦洗刷114的外壳。 刷114由两个电动马达驱动。 附接在擦洗 头部110和外壳之间的电致动器升高擦洗头部11。
28、0以进行运输, 降低擦洗头部110以进行作 业, 并且控制擦洗头部在地板上的向下压力。 擦洗头部110使用绕平行的竖直轴线旋转的两 个盘式擦洗刷114。 备选地, 擦洗头部可仅用一个盘式擦洗刷或绕水平轴线旋转的一个或多 个圆柱形刷制成。 虽然附图中描绘了擦洗头部110, 但用于对表面提供表面维护、 表面整理 和/或表面清洁的任何器具或工具都可联接到根据本发明的相关联的机器或车辆。 0047 车辆100可包括用于清洁较大的地板围护物的侧刷组件。 这样的侧刷组件使得更 容易清洁附近的墙壁或其它障碍物, 而不损坏机器或墙壁, 同时加宽机器的清洁路径以提 高生产效率。 0048 在湿式擦洗操作期间, 。
29、包含在罐118中的水或清洗液在擦洗头部110附近被喷洒到 或倾泄到机器100下方的表面上。 刷114擦洗表面, 然后被弄脏的清洗液由流体回收系统收 集并存放在垃圾回收罐120中。 机器100的流体回收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在机器100的后 说 明 书 4/8 页 7 CN 105451623 B 7 端附近安装在框架122上的真空刮器, 框架122支撑该刮器。 真空刮器还包括设置成与真空 风扇真空连通的真空端口。 真空风扇运转以移除由真空刮器收集的液体和颗粒垃圾, 以便 存放在垃圾回收罐120中。 0049 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 地板表面维护机器100可以是组合清扫和擦洗机。 在这样 的实施例。
30、中, 除了上述元件之外, 机器100还可包括清扫刷和从机器100下侧延伸的料斗, 其 中清扫刷设计成用于将污垢和碎屑引入到料斗中。 备选地, 机器100可设计用于由在机器后 方行走的操作人员使用, 或者该机器可被配置成在车辆后面被拖曳。 0050 图3是机器100和流体回收系统的一部分的上部透视图。 图4、 图5和图6是流体回收 系统的多个部分的正视图、 透视图和后视图。 在图3-6中, 机器的几个部件为了清楚起见而 被省略。 流体回收系统包括支撑在框架122上的刮器124(最佳参见图1和图2)。 真空端口(未 示出)设置成与真空风扇(未示出)连通。 当真空风扇运行时, 它在回收软管130内产。
31、生吸力, 从表面收集液体和颗粒碎屑。 自清洁储器400通过使用软管夹、 法兰或其它联接装置联接到 回收软管130。 0051 图7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自清洁储器的上部透视图。 自清洁储器包括入口通道 410、 导槽440、 流体捕集部420和出口通道430。 自清洁储器可被制造为单个部件, 便于将自 清洁储器组装到回收软管上。 例如, 入口通道410、 流体捕集部420和出口通道430可一体地 形成(例如, 通过模制)。 备选地, 自清洁储器可从多个部件组装而成。 例如, 入口通道410、 流 体捕集部420和出口通道430可以是单独的部件, 所述单独的部件可操作地连接(例如, 粘合 剂, 紧固。
32、件, 互补螺纹等)到彼此, 以形成自清洁储器。 入口和出口通道410和430被示出为具 有圆形横截面。 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形状可适于与回收软管或其它水流通路接合。 当真 空风扇运行时, 在储器软管内产生吸力, 导致废水在入口通道410内侧区域上的运动。 优选 的是在流体捕集部420的下方为入口通道410留有足够的间隙, 从而使得流动速度在入口通 道410处几乎是匀速的。 此外, 优选的是紧接入口通道410的上方具有圆形轮廓, 从而使得流 动速度几乎是匀速的。 如图9中所示, 入口通道延伸距离 “r” 到自清洁储器内, 在流体捕集部 420中形成屏障, 确保收集在流体捕集部中的所有废水和碎屑不。
33、流入到入口通道410内。 流 体捕集部420具有圆形轮廓, 以便它不对进入自清洁储器的流体起到尖角作用, 以防止流体 在尖角处减慢速度, 从而允许流体速度在入口通道410处保持匀速。 如图8和图9中最佳可 见, 入口通道410和出口通道430重叠。 距离 “x” 表示该入口通道410和出口通道430的重叠程 度。 如图9中所示,“x” 是相应的入口通道410的壁和出口通道430的壁之间的距离。 应当理解 的是, 入口通道的壁大致平行于出口通道的那些壁。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x” 可低至零。 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大部分重叠的该实施例的低轮廓设计提供了自清洁储器400的紧凑的 占据空间。 005。
34、2 当真空风扇未运行时, 在储器软管中不再具有可用吸力, 导致废水有沿向下方向 移动的倾向。 入口通道410和出口通道430的大部分重叠可使得废水从出口通道430流动到 入口通道410。 导槽440通过引导废水朝向流体捕集部420流动而防止这种倾向。 废水沿着导 槽的壁向下流动, 因此尽管入口通道410和出口通道430大部分重叠废水也不会明确地呈直 线对准, 。 流体捕集部420壁的圆形轮廓和导槽440的存在引导废水朝向流体捕集部420。 收 集在流体捕集部中的废水和碎屑则可在表面养护机器的下次使用过程中通过真空系统被 清洁。 说 明 书 5/8 页 8 CN 105451623 B 8 00。
35、53 图10至图13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自清洁储器500的不同视图。 自清洁储器500包 括入口通道510、 出口通道530、 流体捕集部520、 和鼻部522。 自清洁储器可被制造为单个部 件, 便于将自清洁储器组装到回收软管上。 入口通道510和出口通道530可通过部署法兰、 软 管夹或其它类似的装置与表面养护机器的回收软管(未示出)可操作地联接。 入口通道510 和出口通道530的形状和尺寸可选择成使得废水在入口通道处的速度是匀速的。 流体捕集 部520和鼻部522具有圆形轮廓, 以便避免对进入的流体形成尖角, 因为尖角导致流体减慢 并在自清洁储器中产生大的压力损失。 所述流体捕集部52。
36、0具有在入口通道510上方的间隙 “c” 。 间隙 “c” 允许流体在入口通道510处的速度是匀速的。 一些实施例包括分流器524, 如图 14中所示。 分流器可通过机械装置或通过使得流体捕集部420和520的壁成一定的轮廓而由 自清洁储器400包括。 分流器524便于使得通过入口通道510的流被分成两个射流, 远离鼻部 522的第一射流以及朝向鼻部522的第二射流。 0054 在运行期间, 接合真空系统以在回收软管中提供吸力。 废水行进通过回收软管并 且进入自清洁储器500的入口通道510。 鼻部522、 流体捕集部520和分流器524的圆形轮廓作 用成将从入口通道510进入的流体分成两个射。
37、流。 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 进入入口通道 510的流体被分流, 但不是通过分流器524进行分流。 第一射流560包括远离鼻部522移动的 流体, 以及第二射流570包括朝向鼻部522移动的流体。 第一射流560可另外通过鼻部的形状 分流成另外的辅助射流, 如图15中所示。 没有在在第一射流560和第二射流570的方向上朝 向或远离鼻部522移动的所有流体都沿着侧面流动, 如由箭头 “s” 所示。 图16是自清洁储器 500的横截面视图, 其示出第一射流560和第二射流570的移动方向。 第一射流560和第二射 流570在该实施例中具有旋转方向 “e” 和 “f” 。 0055 图17示出通过。
38、自清洁储器500的流体的移动方向。 流体的运动方向由箭头表示, 并 且由流动通过自清洁储器500的流体的计算流体动态模拟来获得。 流体, 诸如由于吸力在回 收软管中移动的空气, 或废水, 进入自清洁储器500的入口通道510。 入口通道510是圆柱形 的。 恒定的横截面面积, 结合在流体捕集部520和鼻部522下面提供的间隙 “c” 允许通过施加 吸力将流体均匀地吸入到自清洁储器内, 导致流体在入口处几乎匀速。 流体在向上方向上 行进通过入口通道510。 分流器524, 或所述流体捕集部520和鼻部522的圆形形状, 或两者, 导致来自入口通道的流体被分成第一射流560和第二射流570, 第一。
39、射流560在第一方向 “e” 上以第一速度移动, 第二射流570在第二方向 “f” 上以第二速度移动。 第一射流560不具有基 本上旋转的运动, 如图17中所示, 其原因在于在储器520的圆形部分和入口通道510之间的 在图17中由 “a” 示出的距离大于在所述鼻部522的圆形部分和入口通道510之间的在图17中 由 “b” 示出的距离。 该较大的距离促使所述第一射流560不沿基本上旋转的方向移动, 而是 在曲线方向 “e” 上移动, 在向上的方向上弯曲并朝向出口通道530移动。 0056 所述第一射流560的第一速度显著高于第二射流570的第二速度, 因为距离 “a” 大 于距离 “b” 。。
40、 对于流体而言要流动的距离较短与鼻部522的存在产生对流体流动路径的阻 碍, 使得第一射流560的第一速度高于第二射流570的第二速度。 第二速度的这种较低的值 防止从鼻部有效地移除水和碎屑, 因为流体和碎屑倾向于在鼻部522中停滞。 第一射流560 在第一方向上以比第二速度大得多的第一速度移动。 由于第一射流比第二射流更高的速 度, 在第一方向 “e” 上移动的流体具有更大的动量且在向上方向上弯曲并流出出口通道 530, 从而排空自清洁储器500。 说 明 书 6/8 页 9 CN 105451623 B 9 0057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 诸如自清洁储器400, 鼻部消除以便更好地去除废。
41、水和碎 屑。 图18示出流体通过自清洁储器400的路径。 流体的运动方向由箭头表示, 并且由流动通 过自清洁储器400的流体的计算流体动态模拟来获得。 流体, 诸如废水或从真空风扇吸入的 空气流动通过自清洁储器400的入口通道410。 流体捕集部420的圆形形状和在所述流体捕 集部420下面的间隙 “t” 通过消除针对来自入口通道的流体的尖角而在向上的方向上均匀 地抽吸流体。 当流体向上移动到流体捕集部内时, 所述流体捕集部420的圆形形状使得流体 在曲线方向 “y” 上移动。 流体流基本上符合于流体捕集部420的形状。 流体捕集部420的弯曲 部段426导致在该区域中的所有流体以比在入口通道。
42、420处的流体速度低得多的速度移动。 其结果是, 一些废水和碎屑可能不具有向上朝向出口通道430移动的倾向。 没有从弯曲部段 426移动出去的所有废水和碎屑都下降回到入口通道410内, 在入口通道410内的所有废水 和碎屑由真空风扇导致的吸力抽吸进来的空气流推动并向上朝向出口通道移动, 从而消除 了手动清空自清洁储器以去除积聚的废水和碎屑的需要。 0058 当真空系统未运行时, 尚未被吸入到回收罐内的所有废水和碎屑由重力协助在向 下的方向上行进通过回收软管并进入自清洁储器400的出口通道430内。 导槽440的轮廓相 对于被吸入的流体流体积的横截面具有相对更大的曲率半径。 如果在向下方向上落下。
43、的水 和碎屑的量相对于被吸入的流体流的体积不是非常大, 则废水和碎屑沿着曲线运动路径行 进, 由图19中的 “d” 所示, 由于已知的柯恩达效应(Coanda effect)的现象, 曲线运动路径符 形于导槽的轮廓曲线路径。 0059 图20-24示出自清洁储器600的替代性实施例。 在此实施例中, 自清洁储器600包括 入口通道610、 出口通道630、 鼻部622、 和流体捕集部620。 自清洁储器可被制造为单个部件, 便于将自清洁储器组装到回收软管上。 如图21和图22中所示, 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具有重 叠距离 “x” 。 重叠距离 “x” 是在入口通道610的壁和出口通道630的壁之间。
44、的距离。 在一些优 选的实施例中, 重叠距离 “x” 可以是零, 这意味着所述入口通道610和出口通道630不呈直线 对准。 入口通道610延伸距离 “g” 到流体捕集部620内, 以形成流体捕集部620与入口通道610 之间的屏障, 以防止收集在所述流体捕集部中的流体向外流动到入口通道610。 流体捕集部 620具有圆形轮廓, 以避免尖角, 来自入口通道610的流体遇到尖角会减慢速度。 0060 图23示出通过自清洁储器600的流体的移动方向。 流体的运动方向由箭头表示, 并 且由流动通过自清洁储器600的流体的计算流体动态模拟来获得。 当真空系统运行时, 废水 和碎屑向上行进通过入口通道6。
45、10。 所述流体捕集部620的圆形形状允许废水和碎屑以曲线 路径移动, 如图23中所示。 鼻部622的圆形形状和其靠近入口通道610限定的距离 “h” 导致废 水和碎屑在如由箭头所示的旋转方向 “z” 上运动, 运动的速度比废水在入口通道610和出口 通道630处的速度低得多。 其结果是, 废水和碎屑倾向于在鼻部622处停滞。 当真空系统未运 行时, 来自出口通道630的废水和碎屑沿着由图24中箭头j” 所示的曲线路径朝向鼻部622流 动。 由于已知的柯恩达效应的现象, 曲线路径符合于自清洁储器600的轮廓。 0061 图25-27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自清洁储器700。 在该实施例中, 自清洁。
46、储器包括 入口通道710、 流体捕集部720、 倾斜部728和出口通道730。 自清洁储器可被制造为单个部 件, 便于将自清洁储器组装到回收软管上。 所述流体捕集部具有圆形轮廓, 以通过消除尖角 和伴随的在自清洁储器中的压力损失允许在入口通道710处的均匀速度。 入口通道和出口 通道被示出为具有圆形横截面, 且具有共同的轴线。 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大部分重叠, 但废 说 明 书 7/8 页 10 CN 105451623 B 10 水和碎屑没有呈直线对准, 如图27中所示。 倾斜部相对于竖直轴线的倾斜角度由图26中的 “ ” 表示。 当真空系统未运行时, 废水和碎屑将从出口通道730流动, 沿着。
47、倾斜部728的壁并 进入到流体捕集部720内。 增加倾斜部从竖直方向所成的倾斜角度 增加废水和碎屑收集在 流体捕集部720中的可能性, 而不是从出口通道730流动到入口通道710。 0062 图28-30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自清洁储器800。 自清洁储器包括入口通道810、 出 口通道830、 流体捕集部820和凹部826。 自清洁储器可被制造为单个部件, 便于将自清洁储 器组装到回收软管上。 回收软管可通过真空风扇连接到真空系统, 真空风扇将废水和碎屑 吸入到入口通道810内。 入口通道810和出口通道830重叠。 距离 “x” 表示入口通道810和出口 通道830的重叠程度。 入口通道81。
48、0的壁延伸距离 “k” 到流体捕集部内, 以形成屏障, 所述屏 障防止包括在流体捕集部820中的废水和碎屑从向外流入到入口通道810内。 凹部的特征在 于曲率半径 “1” 。 所述流体捕集部820的圆形形状避免针对流入到流体捕集部中流体的尖角 并为从入口通道至出口通道的废水引入曲线路径。 凹部826导致在出口通道830处的废水压 力低于入口通道810处的废水压力。 当真空系统未运行时, 来自出口通道830的水沿着自清 洁储器的轮廓行进。 凹部826因为其曲率半径 “1” 引入如由图30中的方向 “m” 所示的曲线路 径, 使得所述废水收集在流体捕集部820中。 更大的曲率半径 “1” 导致废水。
49、流入到流体捕集 部820中的更大可能性。 0063 对于本领域内的那些技术人员而言将容易地想到附加的优点和修改。 因此本发明 在更广泛的方面并不限定于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细节、 代表性的设备和示例性的实例。 因此, 在不脱离申请人的总的发明构思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细节做出修改。 说 明 书 8/8 页 11 CN 105451623 B 11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0 页 12 CN 105451623 B 12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0 页 13 CN 105451623 B 13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0 页 14 CN 105451623 B 14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30 页 15 CN 105451623 B 15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30 页 16 CN 105451623 B 16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30 页 17 CN 105451623 B 17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30 页 18 CN 10545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