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871612.1 (22)申请日 2017.09.25 (71)申请人 何招弟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 区滨海园区15路529号 (72)发明人 何招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466 代理人 张璐 林潮 (51)Int.Cl. A47J 31/46(2006.01) A47J 31/44(2006.01) A47J 31/6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57)摘要。
2、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水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 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包括混水箱、 隔水板装 置、 第一混水轮组件、 第二混水轮组件和第三混 水轮组件, 所述混水箱包括热水进水管、 冷水进 水管、 箱体、 第一横隔板、 第二横隔板、 第三横隔 板和竖隔板; 所述箱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第一横隔板、 第二横隔板和第三横隔板, 第一横 隔板、 第二横隔板和第三横隔板将箱体的内部由 上至下间隔为第一混水区、 第二混水区、 第三混 水区和过滤供水区。 本发明可以便捷、 快速的调 节饮水机出水的水温, 使得从饮水机内部输出的 水源温度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使用者可直接得到 适合的温度的水源。 权利要求书。
3、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5页 CN 107361648 A 2017.11.21 CN 107361648 A 1.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包括混水箱(1)、 隔水板装置(2)、 第一混水轮组件(3)、 第二混水轮组件(4)和第三混水轮组件(5),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水箱(1)包括热水进水管 (1-1)、 冷水进水管(1-2)、 箱体(1-3)、 第一横隔板(1-4)、 第二横隔板(1-5)、 第三横隔板(1- 6)和竖隔板(1-7); 所述箱体(1-3)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横隔板(1-4)、 第二横隔板 (1-5)和第三横隔板(1-6), 第一横隔板(1-4)、 第二横隔板(1-5。
4、)和第三横隔板(1-6)将箱体 (1-3)的内部由上至下间隔为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和过 滤供水区(1-11); 所述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和过滤供水 区(1-11)的中端各设置一块竖隔板(1-7)和一个矩形通槽; 所述箱体(1-3)的顶面上设置矩 形插槽; 所述过滤供水区(1-11)的矩形通槽的下端粘结连接一块阻水板; 所述隔水板装置(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箱体(1-3)的顶面上, 隔水板装置(2)由上至下 依次穿过矩形插槽和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 。
5、过滤供水区 (1-11)的矩形通槽的内侧; 所述隔水板装置(2)与矩形插槽和矩形通槽之间皆为间隙配合 连接, 所述矩形插槽和矩形通槽的内侧皆粘接连接密封橡胶垫圈; 所述隔水板装置(2)与竖 隔板(1-7)之间设置密封胶条, 密封胶条粘接连接在竖隔板(1-7)上;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3)设置在第一混水区(1-8)内部的左端, 第一混水轮组件(3)位 于隔水板装置(2)的左端; 所述第一横隔板(1-4)的右侧设置第一落水口和第二落水口; 所述第二混水轮组件(4)设置在第二混水区(1-9)内部的右端, 第二混水轮组件(4)位 于隔水板装置(2)的右端; 所述第二横隔板(1-5)的左侧设置第三落水口。
6、和第四落水口; 所述第三混水轮组件(5)设置在第三混水区(1-10)内部的左端, 第三混水轮组件(5)位 于隔水板装置(2)的左端; 所述第三横隔板(1-6)的右侧设置第五落水口; 所述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和过滤供水区(1-11)的 中端的竖隔板(1-7)上各设置一个通水槽孔;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3)、 第二混水轮组件(4)和第三混水轮组件(5)的结构相同; 所述 过滤供水区(1-11)底端的左侧连接并连通一根带有控制阀门的供水管; 所述热水进水管 (1-1)和冷水进水管(1-2)的下端管口朝向第一混水轮组件(3)的上端设置; 所述第一落水 。
7、口和第二落水口的下端朝向第二混水轮组件(4)的上端设置; 所述第三落水口和第四落水 口的下端朝向第三混水轮组件(5)的上端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水板装置 (2)包括门字型固定架(2-1)、 固定板(2-2)、 双向螺纹杆(2-3)、 前侧板(2-4)、 后侧板(2-5)、 左收纳板(2-6)、 左伸缩板(2-7)、 右收纳板(2-8)、 右伸缩板(2-9)、 手摇盘(2-10)和摇杆(2- 11); 所述门字型固定架(2-1)设置在混水箱(1)的顶端, 门字型固定架(2-1)底端的焊接连 接固定板(2-2); 所述固定板(2-2)的内侧。
8、转动配合连接双向纹螺杆; 所述双向纹螺杆的前 端通过螺纹连接前侧板(2-4), 双向纹螺杆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后侧板(2-5); 所述前侧板 (2-4)上固定连接左伸缩板(2-7)和右收纳板(2-8), 后侧板(2-5)上固定连接左收纳板(2- 6)和右伸缩板(2-9); 所述左伸缩板(2-7)间隙配合连接在左收纳板(2-6)的内部, 右伸缩板 (2-9)间隙配合连接在右收纳板(2-8)的内部; 所述双向螺纹杆(2-3)的后端设置手摇盘(2- 10), 手摇盘(2-10)的外侧设置摇杆(2-11); 所述前侧板(2-4)、 后侧板(2-5)、 左收纳板(2- 6)、 左伸缩板(2-7)、 右收纳。
9、板(2-8)和右伸缩板(2-9)构成一个矩形阻水结构, 前侧板(2- 4)、 后侧板(2-5)、 左收纳板(2-6)、 左伸缩板(2-7)、 右收纳板(2-8)和右伸缩板(2-9)由上至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361648 A 2 下贴合在矩形插槽和矩形通槽的内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伸缩板(2- 7)和右伸缩板(2-9)的外表面上皆粘接连接密封橡胶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 件(3)包括固定轴(3-1)、 前旋转套管(3-2)、 前弧形叶轮(3-3。
10、)、 后旋转套管(3-4)、 后弧形叶 轮(3-5)、 分隔环(3-6)和卡挡环(3-7); 所述固定轴(3-1)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卡挡环(3- 7), 固定轴(3-1)的中端固定连接分隔环(3-6); 所述前旋转套管(3-2)转动配合连接在位于 分隔环(3-6)和卡挡环(3-7)之间的固定轴(3-1)的轴体上; 所述后旋转套管(3-4)转动配合 连接在位于分隔环(3-6)后端的固定轴(3-1)的轴体上; 所述固定轴(3-1)的后端固定连接 在箱体(1-3)的内侧面上; 所述前旋转套管(3-2)的管面上均匀环绕设置四个前弧形叶轮 (3-3); 所述后旋转套管(3-4)的管面上均匀环绕设置四个后。
11、弧形叶轮(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弧形叶轮 (3-3)和后弧形叶轮(3-5)的弧形开口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水进水管 (1-1)朝向前弧形叶轮(3-3)的弧形处设置; 所述冷水进水管(1-2)的下端管口朝向后弧形 叶轮(3-5)的弧形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横隔板 (1-6)的右侧下端设置过滤筒(6), 过滤筒(6)的上端通过第五落水口连通第三混水区(1- 10)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
12、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筒(6)的 内部由上至下依次粘接连接活性炭吸附过滤网层、 纤维棉过滤网层和超滤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供水区 (1-11)的内部的左端设置温度计和电加热器; 所述电加热器采用电加热棒或电热丝; 所述 温度计连接设置在混水箱(1)外端的温度显示屏。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361648 A 3 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水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大多数饮水机通常在机体内部设置一个加热水罐和一个制冷水罐,。
13、 可以提 供经过电加热的热水或经电子或压缩机制冷的冷水, 但缺乏明确的水温表示及水温控制调 节功能, 无法满足使用者直接得到适温水的要求; 而且大多数饮水机一般均采用冷、 热水出 水阀独立设置的形式, 使用者在取用温水时完全是凭借经验用手重复操纵冷、 热水出水阀 门的开启, 在同一容器中分别注入一定的冷水和热水混合成所需适温水。 用此种方法调节 出的温水往往不是偏冷就是偏热, 既麻烦又不能直接得到使用者所需温度的适温水。 如使 用者要想饮用一定温度的水, 要多次从三个不同的龙头中放水, 使用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
14、 题, 可以便捷、 快速的调节饮水机出水的水温, 使得从饮水机内部输出的水源温度满足使用 者的要求, 使用者可直接得到适合的温度的水源, 无需通过不同的龙头放水进行调节, 极大 地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0004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 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包括混水箱、 隔水板装置、 第一混水轮组件、 第二混 水轮组件和第三混水轮组件, 所述混水箱包括热水进水管、 冷水进水管、 箱体、 第一横隔板、 第二横隔板、 第三横隔板和竖隔板; 所述箱体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横隔板、 第二横 隔板和第三横隔板, 第一横隔板、 第二横隔板和第三横隔板将箱体的内部由上至下。
15、间隔为 第一混水区、 第二混水区、 第三混水区和过滤供水区; 所述第一混水区、 第二混水区、 第三混 水区和过滤供水区的中端各设置一块竖隔板和一个矩形通槽; 所述箱体的顶面上设置矩形 插槽; 0006 所述隔水板装置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箱体的顶面上, 隔水板装置由上至下依次穿过 矩形插槽和第一混水区、 第二混水区、 第三混水区、 过滤供水区的矩形通槽的内侧; 所述隔 水板装置与矩形插槽和矩形通槽之间皆为间隙配合连接, 所述矩形插槽和矩形通槽的内侧 皆粘接连接密封橡胶垫圈; 所述隔水板装置与竖隔板之间设置密封胶条, 密封胶条粘接连 接在竖隔板上; 所述过滤供水区的矩形通槽的下端粘结连接一块阻水板; 。
16、0007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设置在第一混水区内部的左端, 第一混水轮组件位于隔水板 装置的左端; 所述第一横隔板的右侧设置第一落水口和第二落水口; 0008 所述第二混水轮组件设置在第二混水区内部的右端, 第二混水轮组件位于隔水板 装置的右端; 所述第二横隔板的左侧设置第三落水口和第四落水口; 0009 所述第三混水轮组件设置在第三混水区内部的左端, 第三混水轮组件位于隔水板 装置的左端; 所述第三横隔板的右侧设置第五落水口;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7361648 A 4 0010 所述第一混水区、 第二混水区、 第三混水区和过滤供水区的中端的竖隔板上各设 置一个通水槽孔。 0。
17、011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 第二混水轮组件和第三混水轮组件的结构相同; 所述过滤 供水区底端的左侧连接并连通一根带有控制阀门的供水管; 所述热水进水管、 冷水进水管 的下端管口朝向第一混水轮组件的上端设置; 所述第一落水口和第二落水口的下端朝向第 二混水轮组件的上端设置; 所述第三落水口和第四落水口的下端朝向第三混水轮组件的上 端设置。 0012 所述隔水板装置包括门字型固定架、 固定板、 双向螺纹杆、 前侧板、 后侧板、 左收纳 板、 左伸缩板、 右收纳板、 右伸缩板、 手摇盘和摇杆; 所述门字型固定架设置在混水箱的顶 端, 门字型固定架底端的焊接连接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的内侧转动配合连接。
18、双向纹螺杆; 所 述双向纹螺杆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前侧板, 双向纹螺杆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后侧板; 所述 前侧板上固定连接左伸缩板和右收纳板, 后侧板上固定连接左收纳板和右伸缩板; 所述左 伸缩板间隙配合连接在左收纳板的内部, 右伸缩板间隙配合连接在右收纳板的内部; 所述 双向螺纹杆的后端设置手摇盘, 手摇盘的外侧设置摇杆; 所述前侧板、 后侧板、 左收纳板、 左 伸缩板、 右收纳板和右伸缩板构成一个矩形阻水结构, 前侧板、 后侧板、 左收纳板、 左伸缩 板、 右收纳板和右伸缩板由上至下贴合在矩形插槽和矩形通槽的内侧面上。 0013 所述左伸缩板和右伸缩板的外表面上皆粘接连接密封橡胶套。 0014。
19、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包括固定轴、 前旋转套管、 前弧形叶轮、 后旋转套管、 后弧形 叶轮、 分隔环和卡挡环; 所述固定轴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卡挡环, 固定轴的中端固定连接分 隔环; 所述前旋转套管转动配合连接在位于分隔环和卡挡环之间的固定轴的轴体上; 所述 后旋转套管转动配合连接在位于分隔环后端的固定轴的轴体上; 所述固定轴的后端固定连 接在箱体的内侧面上; 所述前旋转套管的管面上均匀环绕设置四个前弧形叶轮; 所述后旋 转套管的管面上均匀环绕设置四个后弧形叶轮。 0015 所述前弧形叶轮和后弧形叶轮的弧形开口方向相反。 0016 所述热水进水管朝向前弧形叶轮的弧形处设置; 所述冷水进水管的下端管。
20、口朝向 后弧形叶轮的弧形处设置。 0017 所述第三横隔板的右侧下端设置过滤筒, 过滤筒的上端通过第五落水口连通第三 混水区的内部。 0018 所述过滤筒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粘接连接活性炭吸附过滤网层、 纤维棉过滤网层 和超滤膜。 0019 所述过滤供水区的内部的左端设置温度计和电加热器; 所述电加热器采用电加热 棒或电热丝; 所述温度计连接设置在混水箱外端的温度显示屏。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 术中的问题, 可以便捷、 快速的调节饮水机出水的水温, 使得从饮水机内部输出的水源温度 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使用者可直接得到适合的温度的水源。
21、, 无需通过不同的龙头放水进行 调节, 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0021 本发明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其优点在于: 0022 1.本发明内部设置了第一混水区、 第二混水区、 第三混水区和过滤供水区, 冷水与 热水进入混水箱内部后, 由上至下依次流经第一混水区、 第二混水区、 第三混水区和过滤供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7361648 A 5 水区, 延长了冷水与热水混合的时间, 便于更好的混合; 0023 2.本发明内部设置了第一混水轮组件、 第二混水轮组件和第三混水轮组件, 可以 对进入混水箱内部的冷水与热水进行混合搅拌, 且第一混水轮组件、 第二混水轮组件和第 。
22、三混水轮组件完全依靠水流的冲击进行旋转, 提高混合效率的同时, 又十分的节能环保; 0024 3.本发明内部设置了隔水板装置, 在冷水与热水混合后, 在需要对本发明的一种 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进行清洗时, 可以通过隔水板装置将混水箱内部第一混水区、 第二 混水区、 第三混水区内部的残留水全部聚集到过滤供水区的内部, 便于进行排水清洗, 防止 残留在第一混水区、 第二混水区、 第三混水区内部的水源随着时间的延长, 凝结污垢, 造成 水污染, 使得水质变差; 0025 4.本发明内部的第一混水轮组件中, 前弧形叶轮和后弧形叶轮的弧形开口方向相 反, 可以使得同一区域水流不同方向的搅拌, 使得冷水与。
23、热水的混合效果更佳, 混合效率更 高。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是本发明内部的混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是本发明内部的隔水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是本发明内部的第一混水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 混水箱1; 热水进水管1-1; 冷水进水管1-2; 箱体1-3; 第一横隔板1-4; 第二横 隔板1-5; 第三横隔板1-6; 竖隔板1-7; 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 过 滤供水区1-11; 隔水板装置2; 门字型固定架2-1; 固定板2-2;。
24、 双向螺纹杆2-3; 前侧板2-4; 后 侧板2-5; 左收纳板2-6; 左伸缩板2-7; 右收纳板2-8; 右伸缩板2-9; 手摇盘2-10; 摇杆2-11; 第一混水轮组件3; 固定轴3-1; 前旋转套管3-2; 前弧形叶轮3-3; 后旋转套管3-4; 后弧形叶 轮3-5; 分隔环3-6; 卡挡环3-7; 第二混水轮组件4; 第三混水轮组件5; 过滤筒6。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具体实施方式一: 0034 如图1-5所示, 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包括混水箱1、 隔水板装置2、 第一混水 轮组件3、 第二混水轮组件4和第三混水轮。
25、组件5, 所述混水箱1包括热水进水管1-1、 冷水进 水管1-2、 箱体1-3、 第一横隔板1-4、 第二横隔板1-5、 第三横隔板1-6和竖隔板1-7; 所述箱体 1-3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一横隔板1-4、 第二横隔板1-5和第三横隔板1-6, 第一横隔 板1-4、 第二横隔板1-5和第三横隔板1-6将箱体1-3的内部由上至下间隔为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和过滤供水区1-11; 所述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和过滤供水区1-11的中端各设置一块竖隔板1-7和一个矩形通槽; 所述箱 体1-3的顶面上设置矩形插槽; 0035 。
26、所述隔水板装置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箱体1-3的顶面上, 隔水板装置2由上至下依 次穿过矩形插槽和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 过滤供水区1-11的矩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7361648 A 6 形通槽的内侧; 所述隔水板装置2与矩形插槽和矩形通槽之间皆为间隙配合连接, 所述矩形 插槽和矩形通槽的内侧皆粘接连接密封橡胶垫圈; 所述隔水板装置2与竖隔板1-7之间设置 密封胶条, 密封胶条粘接连接在竖隔板1-7上; 所述过滤供水区1-11的矩形通槽的下端粘结 连接一块阻水板; 0036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3设置在第一混水区1-8内部的左端, 第一混水轮。
27、组件3位于 隔水板装置2的左端; 所述第一横隔板1-4的右侧设置第一落水口和第二落水口; 0037 所述第二混水轮组件4设置在第二混水区1-9内部的右端, 第二混水轮组件4位于 隔水板装置2的右端; 所述第二横隔板1-5的左侧设置第三落水口和第四落水口; 0038 所述第三混水轮组件5设置在第三混水区1-10内部的左端, 第三混水轮组件5位于 隔水板装置2的左端; 所述第三横隔板1-6的右侧设置第五落水口; 0039 所述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和过滤供水区1-11的中端 的竖隔板1-7上各设置一个通水槽孔; 0040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3、 第二混水轮组件4。
28、和第三混水轮组件5的结构相同; 所述过 滤供水区1-11底端的左侧连接并连通一根带有控制阀门的供水管; 所述热水进水管1-1和 冷水进水管1-2的下端管口朝向第一混水轮组件3的上端设置; 所述第一落水口和第二落水 口的下端朝向第二混水轮组件4的上端设置; 所述第三落水口和第四落水口的下端朝向第 三混水轮组件5的上端设置。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3、 第二混水轮组件4和第三混水轮组件5 完全依靠水流的冲击进行旋转, 旋转时对冷水和热水进行混合, 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效率的 同时, 又十分的节能环保; 0041 所述隔水板装置2包括门字型固定架2-1、 固定板2-2、 双向螺纹杆2-3、 前侧板2-4、 。
29、后侧板2-5、 左收纳板2-6、 左伸缩板2-7、 右收纳板2-8、 右伸缩板2-9、 手摇盘2-10和摇杆2- 11; 所述门字型固定架2-1设置在混水箱1的顶端, 门字型固定架2-1底端的焊接连接固定板 2-2; 所述固定板2-2的内侧转动配合连接双向纹螺杆; 所述双向纹螺杆的前端通过螺纹连 接前侧板2-4, 双向纹螺杆的后端通过螺纹连接后侧板2-5; 所述前侧板2-4上固定连接左伸 缩板2-7和右收纳板2-8, 后侧板2-5上固定连接左收纳板2-6和右伸缩板2-9; 所述左伸缩板 2-7间隙配合连接在左收纳板2-6的内部, 右伸缩板2-9间隙配合连接在右收纳板2-8的内 部; 所述双向螺。
30、纹杆2-3的后端设置手摇盘2-10, 手摇盘2-10的外侧设置摇杆2-11; 所述前 侧板2-4、 后侧板2-5、 左收纳板2-6、 左伸缩板2-7、 右收纳板2-8和右伸缩板2-9构成一个矩 形阻水结构, 前侧板2-4、 后侧板2-5、 左收纳板2-6、 左伸缩板2-7、 右收纳板2-8和右伸缩板 2-9由上至下贴合在矩形插槽和矩形通槽的内侧面上。 在冷水与热水混合后, 在需要对本发 明进行清洗或排水时, 可以通过隔水板装置2将混水箱1内部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 9、 第三混水区1-10内部的残留水全部聚集到过滤供水区1-11的内部, 便于进行排水清洗, 防止残留在第一混水区1-。
3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内部的水源随着时间的延长, 凝结污垢, 造成水污染, 使得水质变差; 0042 所述左伸缩板2-7和右伸缩板2-9的外表面上皆粘接连接密封橡胶套; 防止使用过 程中发生漏水的现象。 0043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3包括固定轴3-1、 前旋转套管3-2、 前弧形叶轮3-3、 后旋转套 管3-4、 后弧形叶轮3-5、 分隔环3-6和卡挡环3-7; 所述固定轴3-1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卡挡 环3-7, 固定轴3-1的中端固定连接分隔环3-6; 所述前旋转套管3-2转动配合连接在位于分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7361648 A 7 隔环3-6和卡。
32、挡环3-7之间的固定轴3-1的轴体上; 所述后旋转套管3-4转动配合连接在位于 分隔环3-6后端的固定轴3-1的轴体上; 所述固定轴3-1的后端固定连接在箱体1-3的内侧面 上; 所述前旋转套管3-2的管面上均匀环绕设置四个前弧形叶轮3-3; 所述后旋转套管3-4的 管面上均匀环绕设置四个后弧形叶轮3-5。 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3在使用时, 所述前弧形叶 轮3-3在热水进水管1-1喷水的热水的冲击下带动前旋转套管3-2绕着固定轴3-1转动, 实现 对冷水和热水的混合; 所述后弧形叶轮3-5在冷水进水管1-2喷水的冷水的冲击下带动后旋 转套管3-4绕着固定轴3-1转动, 实现对冷水和热水的混合。 。
33、所述第一混水轮组件3、 第二混 水轮组件4和第三混水轮组件5的结构相同, 工作原理也相同。 0044 所述前弧形叶轮3-3和后弧形叶轮3-5的弧形开口方向相反, 可以使得同一区域水 流不同方向的搅拌, 使得冷水与热水的混合效果更佳, 混合效率更高。 0045 所述热水进水管1-1朝向前弧形叶轮3-3的弧形处设置; 所述冷水进水管1-2的下 端管口朝向后弧形叶轮3-5的弧形处设置。 0046 所述第三横隔板1-6的右侧下端设置过滤筒6, 过滤筒6的上端通过第五落水口连 通第三混水区1-10的内部。 0047 所述过滤筒6的内部由上至下依次粘接连接活性炭吸附过滤网层、 纤维棉过滤网 层和超滤膜。 。
34、所述过滤筒6可以有效对使用者引用的水源进行二次过滤, 防止饮水机内部水 源滞留时间较长所产生的水垢进入到饮用者的杯中。 0048 所述过滤供水区1-11的内部的左端设置温度计和电加热器; 所述电加热器采用电 加热棒或电热丝; 所述温度计连接设置在混水箱1外端的温度显示屏。 温度计的设置, 使得 使用者可以实时监测混合水的温度, 便于进行调节; 电加热器的设置, 使得使用者觉得水温 过低时对混合水进行二次加热处理。 0049 本发明的一种饮水机用辅助出水装置, 其工作原理为: 在使用时, 热水通过热水进 水管1-1冲击在第一混水轮组件3的前弧形叶轮3-3上, 前弧形叶轮3-3在热水进水管1-1喷。
35、 水的热水的冲击下带动前旋转套管3-2绕着固定轴3-1转动, 热水进入至第一混水区1-8的 内部; 冷水通过冷水进水管1-2冲击在第一混水轮组件3的后弧形叶轮3-5上, 后弧形叶轮3- 5在冷水进水管1-2喷水的热水的冲击下带动后旋转套管3-4绕着固定轴3-1转动, 冷水进入 至第一混水区1-8的内部; 冷水与热水在第一混水区1-8的内部进行混合, 混合时通过第一 混水轮组件3进行搅拌, 提高混合效率, 混合后的水源通过第一混水区1-8中端的竖隔板1-7 的通水槽孔流入至第一混水区1-8内部的右端, 通过第一横隔板1-4的右侧设置第一落水口 和第二落水口落入至第二混水区1-9内部, 混合水通过。
36、第一落水口和第二落水口落入时, 对 第二混水轮组件4产生冲击, 使得第二混水轮组件4进行转动, 提高水源的混合效率; 然后混 合水通过第二混水区1-9的中端的竖隔板1-7的通水槽孔流入至第二混水区1-9的内部的左 端, 通过第二横隔板1-5的左侧设置的第三落水口和第四落水口流入至第三混水区1-10内 部; 混合水通过第三落水口和第四落水口落入时, 对第三混水轮组件5产生冲击, 使得第三 混水轮组件5进行转动, 提高水源的混合效率; 然后混合水通过第三混水区1-10内部的中端 的竖隔板1-7的通水槽孔流入至第三混水区1-10内部的右端, 并通过第三横隔板1-6的右侧 设置第五落水口落入至过滤供水。
37、区1-11的内部, 混合水通过第五落水口落入至过滤筒6的 内部, 经活性炭吸附过滤网层、 纤维棉过滤网层和超滤膜过滤后, 通过过滤供水区1-11的中 端竖隔板1-7的的通水槽孔流入至过滤供水区1-11内部的左端, 并通过控制阀门的供水管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7361648 A 8 进行出水, 混合水在过滤供水区1-11的内部时, 可以通过温度计使得使用者可以实时监测 混合水的温度, 便于进行调节; 电加热器的设置, 使得使用者觉得水温过低时对混合水进行 二次加热处理, 便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所述隔水板装置2的设置, 使得需要对本发明进行 清洗或排水时, 可以通过隔水板装置2。
38、将混水箱1内部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 混水区1-10内部的残留水全部聚集到过滤供水区1-11的内部, 便于进行排水清洗, 防止残 留在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内部的水源随着时间的延长, 凝结污 垢, 造成水污染, 使得水质变差; 所述隔水板装置2在使用时, 通过摇动摇杆2-11带动手摇盘 2-10转动, 手摇盘2-10带动双向螺纹杆2-3转动, 双向螺纹杆2-3的一端为正向螺纹, 另一端 为反向螺纹, 双向螺纹杆2-3转动时, 带动前侧板2-4和后侧板2-5进行相向运动或相反运 动; 当前侧板2-4和后侧板2-5进行相向运动时, 左伸缩板。
39、2-7插入至左收纳板2-6的内部, 右 伸缩板2-9插入至右收纳板2-8的内部, 此时, 前侧板2-4和后侧板2-5的外侧不与矩形插槽 和矩形通槽的内侧面紧密贴合, 可以将第一混水区1-8、 第二混水区1-9、 第三混水区1-10内 部的残留水全部聚集到过滤供水区1-11的内部, 便于进行排水清洗; 当前侧板2-4和后侧板 2-5进行相反运动时, 左伸缩板2-7从左收纳板2-6的内部伸出, 右伸缩板2-9从右收纳板2-8 的内部伸出, 使得前侧板2-4和后侧板2-5的外侧紧密贴合在矩形插槽和矩形通槽的的内侧 面上, 起到阻水挡水的作用; 所述左伸缩板2-7和右伸缩板2-9的外表面上皆粘接连接密。
40、封 橡胶套, 矩形插槽和矩形通槽的内侧皆粘接连接密封橡胶垫圈, 隔水板装置2与竖隔板1-7 之间设置密封胶条, 可以有效防止水源渗漏的现象发生,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渗漏水。 0050 当然, 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 改型、 添加或替换, 也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7361648 A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10 CN 107361648 A 10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11 CN 107361648 A 11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2 CN 107361648 A 12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3 CN 107361648 A 13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4 CN 107361648 A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