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固定的白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方便固定的白板.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503506.9 (22)申请日 2016.05.28 (73)专利权人 宁波市智宝文具有限公司 地址 315145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 大嵩盐场 (72)发明人 郑海林 葛寿华 朱锋 (51)Int.Cl. A47B 97/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方便固定的白板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固定的白板, 其 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白板主体以及枢接于白板 主体背面用于支撑白板主体的支撑杆, 支撑杆远 离枢接点的端部铰接有用于勾持白。
2、板主体下端 面的卡钩片, 卡钩片上设有用于限制卡钩片绕铰 接轴旋转以实现支撑杆固定在白板主体上的限 位部。 支撑杆绕着枢接点旋转贴合在白板主体背 面后, 翻折卡钩片, 将卡钩片勾持在白板主体的 下端面上, 再通过限位部对卡钩片进行固定, 从 而保证支撑杆固定在白板主体上, 保证搬运人员 在搬运过程中, 即使白板主体的背面朝下搬运, 支撑杆也不会从白板主体上脱离, 从而避免支撑 杆绕着枢接点旋转并抵触在地面上给搬运人员 的搬运造成不便, 并且也避免了横置的支撑杆造 成搬运人员腿部的磕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0页 CN 205963479 U 2017.02.22 CN 20596。
3、3479 U 1.一种方便固定的白板, 包括白板主体 (1) 以及枢接于白板主体 (1) 背面用于支撑白板 主体 (1) 的支撑杆 (2) , 其特征是: 所述支撑杆 (2) 远离枢接点的端部铰接有用于勾持白板主 体 (1) 下端面的卡钩片 (3) , 其中所述卡钩片 (3) 上设有用于限制卡钩片 (3) 绕铰接轴旋转以 实现支撑杆 (2) 固定在白板主体 (1) 上的限位部 (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固定的白板, 其特征是: 所述卡钩片 (3) 包括第一连接段 (5) 、 铰接于支撑杆 (2) 的第二连接段 (6) 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固定段 (7) , 所述第一连接段 (5) 。
4、与第二连接段 (6) 之间呈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固定的白板, 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连接段 (5) 远离固定段 (7) 的端部向第二连接段 (6) 一侧弯折构成防脱部 (8)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固定的白板, 其特征是: 所述固定段 (7) 上沿其长度方向 分布有滑槽 (9) , 所述第二连接段 (6) 远离支撑杆 (2) 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滑槽 (9) 滑移配合的 滑块 (10) , 且所述第二连接段 (6) 的长度与支撑杆 (2) 的厚度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固定的白板, 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连接段 (5) 远离第二连 接段 (6) 的壁面上粘。
5、接有橡胶层 (11) 。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固定的白板, 其特征是: 所述限位部 (4) 包括固定螺栓 (12) , 在卡钩片 (3) 勾持于白板主体 (1) 下端面时, 所述固定螺栓 (12) 穿设于第一连接段 (5) 且其端部螺纹连接于白板主体 (1) 。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便固定的白板, 其特征是: 所述限位部 (4) 包括设于第二连 接段 (6) 靠近第一连接段 (5) 的壁面上的第一凸起部 (13) 。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便固定的白板, 其特征是: 所述白板主体 (1) 位于卡钩片 (3) 内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凸起部 (13) 嵌合的第二凸起部 (14。
6、)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便固定的白板, 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凸起部 (13) 包括第一斜 齿 (15) , 所述第二凸起部 (14) 包括用于与第一斜齿 (15) 嵌合的第二斜齿 (16)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便固定的白板, 其特征是: 所述第一斜齿 (15) 的齿尖朝向 固定段 (7) 一侧设置, 所述第二斜齿 (16) 的齿尖朝向支撑杆 (2) 枢接点一侧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963479 U 2 一种方便固定的白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文教用品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方便固定的白板。 背景技术 0002 白板是通常白色。
7、的金属板材料制成的书写平面; 白板的作用与黑板类似, 是一种 可反复擦写的书写工具, 其最大的区别主要不是在于书写的工具: 白板是采用环保笔书写, 也被称之为无尘书写板; 通常用于教学, 会议讨论或个人与家庭记事。 0003 目前, 公告号为CN20264113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支架白板, 见其专利附图所 示, 它包括第一支脚、 第二支脚、 第三支脚、 白板, 还包括固定在白板背面的支撑板; 该支撑 板设置有三个插入孔, 分别为用于固定第一支脚的第一插入孔、 用于固定第二支脚的第二 插入孔; 第一插入孔的中轴线与白板平行, 且第一插入孔的中轴线与白板的纵向中线成3 25 角度设置; 第二插。
8、入孔与第一插入孔以白板的纵向中线对称设置; 第一支脚、 第二支脚 的一端分别插接于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 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白板背面, 第三支脚的一 端枢接在第一插入孔和第二插入孔之间, 能以支撑板为轴心进行旋转。 0004 这种支架白板虽然能起到支撑白板的作用, 但是在白板搬运过程中, 如果搬运人 员拿取不当, 将白板的正面朝向搬运, 第三支脚易在重力的作用下绕支撑板旋转, 从而与地 面发生抵触, 给搬运人员的搬运造成不便, 因此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固定的白板, 具 有将支撑杆固定在白板主体上不易脱落的特性。 0006。
9、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方便固定的白板, 包括白板主体以及枢接于白板主体背面用于支撑白板主体 的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远离枢接点的端部铰接有用于勾持白板主体下端面的卡钩片, 其中 所述卡钩片上设有用于限制卡钩片绕铰接轴旋转以实现支撑杆固定在白板主体上的限位 部。 000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在搬运白板时, 通过翻折支撑杆, 在支撑杆绕着枢接点旋转贴 合在白板主体背面后, 翻折卡钩片, 将卡钩片勾持在白板主体的下端面上, 再通过限位部对 卡钩片进行固定, 从而保证支撑杆固定在白板主体上, 保证搬运人员在搬运过程中, 即使白 板主体的背面朝下搬运, 。
10、支撑杆也不会从白板主体上脱离, 从而避免支撑杆绕着枢接点旋 转并抵触在地面上给搬运人员的搬运造成不便, 并且也避免了横置的支撑杆造成搬运人员 腿部的磕绊; 反之, 需要使用白板时, 只需要将卡钩片从白板主体下端面上脱离, 翻折支撑 杆, 使支撑杆以一定倾斜角度支撑起白板主体即可, 操作简单、 方便。 0009 优选的, 所述卡钩片包括第一连接段、 铰接于支撑杆的第二连接段以及设于两者 之间的固定段, 所述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之间呈相对设置。 001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 在翻折卡钩片勾持在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05963479 U 3 白板。
11、主体下端面时, 保证卡钩片的勾持精度, 避免卡钩片在嵌入到白板主体下端面时, 错位 设置的第一连接段与第二连接段造成勾持嵌入的困难。 0011 优选的, 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固定段的端部向第二连接段一侧弯折构成防脱部。 001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在卡钩片勾持于白板主体下端面时, 第一连接段贴合于白板 主体的正面, 第二连接段贴合于白板主体的侧面, 固定段贴合于白板主体的下端面, 从而通 过一定弯折设置的防脱部, 能有效将卡钩片勾持在白板主体下端面, 从而方便搬运人员在 短距离搬运白板时, 能对支撑杆起到快速的固定效果, 配合限位部使用效果更好。 0013 优选的, 所述固定段上沿其长度方向分。
12、布有滑槽, 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支撑杆的 端部设有用于与滑槽滑移配合的滑块, 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的长度与支撑杆的厚度保持一 致。 001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反向翻折卡钩片, 将卡钩片向支撑杆一侧靠拢, 从而第二连接 段将抵触在支撑杆的端部上, 继续翻折卡钩片, 由于第二连接段的长度与支撑杆的厚度相 同, 从而第二连接段将在固定段上滑动并向第一连接段一侧靠拢, 直到卡钩片反向嵌入到 支撑杆上; 并且卡钩片先与地面的接触, 提高了支撑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避免支撑杆支 撑起白板主体时, 支撑杆在地面上打滑。 0015 优选的, 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第二连接段的壁面上粘接有橡胶层。 0016 通过上。
13、述技术方案, 橡胶层的设置, 在卡钩片反向勾持于支撑杆且代替支撑杆抵 触在地面上时, 能给卡钩片提供保护, 避免卡钩片与地面之间发生摩擦, 造成卡钩片的磨损 而损坏。 0017 优选的, 所述限位部包括固定螺栓, 在卡钩片勾持于白板主体下端面时, 所述固定 螺栓穿设于第一连接段且其端部螺纹连接于白板主体。 001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在卡钩片完全勾持于白板主体下端面时, 旋转固定螺栓, 将卡 钩片固定在白板主体上, 在非人为作用下, 固定螺栓不会从白板主体上脱离, 固定效果好, 非常适合白板长距离的搬运, 即使白板在搬运过程中产生剧烈抖动, 卡钩片也不会从白板 主体上脱离。 0019 优选的。
14、, 所述限位部包括设于第二连接段靠近第一连接段的壁面上的第一凸起 部。 002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在卡钩片勾持在白板主体下端面时, 位于第二连接段与白板 主体外侧壁之间的第一凸起部将被抵紧, 保证卡钩片勾持在白板主体下端面上的勾持稳固 度。 0021 优选的, 所述白板主体位于卡钩片内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凸起部嵌合的第 二凸起部。 002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相互嵌合的作用, 即使搬运人 员提示白板跑动, 卡钩片也不会轻易从白板主体下端面上松脱, 从而保证了支撑杆在白板 主体上的固定效果。 0023 优选的, 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斜齿, 所述第二凸起部包括。
15、用于与第一斜齿嵌 合的第二斜齿。 0024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第一斜齿与第二斜齿之间相互咬合的作用力更加强, 从而进 一步保证了卡钩片在白板主体下端面的勾持力度。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205963479 U 4 0025 优选的, 所述第一斜齿的齿尖朝向固定段一侧设置, 所述第二斜齿的齿尖朝向支 撑杆枢接点一侧设置。 002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第一斜齿与第二斜齿之间的角度配合, 保证卡钩片勾持在白 板主体下端面上的顺畅性、 连贯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卡钩片勾持于白板主体下端面上的 勾持强度。 0027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将卡钩片勾持在白板主。
16、体 的下端面上, 通过限位部对卡钩片进行固定, 从而保证支撑杆固定在白板主体上, 避免支撑 杆绕着枢接点旋转并抵触在地面上给搬运人员的搬运造成不便。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实施例一中支撑杆撑起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9 图2为实施例一中卡钩片勾持状态示意图; 0030 图3为实施例一中卡钩片的安装示意图; 0031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0032 图5为实施例一中卡钩片和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6为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0034 图7为图6中B的放大图; 0035 图8为实施例二中卡钩片的安装示意图; 0036 图9为图8中C的放大图; 0037 图10为实施例二中卡钩片和限位。
17、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8 附图标记: 1、 白板主体; 2、 支撑杆; 3、 卡钩片; 4、 限位部; 5、 第一连接段; 6、 第二连 接段; 7、 固定段; 8、 防脱部; 9、 滑槽; 10、 滑块; 11、 橡胶层; 12、 固定螺栓; 13、 第一凸起部; 14、 第二凸起部; 15、 第一斜齿; 16、 第二斜齿; 17、 支撑板; 18、 第一插入孔; 19、 第二插入孔; 20、 第一支脚; 21、 第二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 一种白板, 包括白板主体1, 白板主体1具有用于油性笔涂画 的。
18、白板主体1正面和白板主体1背面; 如图3所示, 在白板主体1背面设有支撑板17, 支撑板17 位于白板主体1的顶部, 且长度方向沿白板主体1的宽度方向分布, 支撑板17通过螺钉固定 在白板主体1上, 在支撑板17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插入孔18和第二插入孔19, 第一插入孔18 和第二插入孔19以白板主体1纵向中线对称分布在支撑板17两侧; 其中, 第一插入孔18的中 轴线与白板主体1的纵向中线之间的倾斜角度在5 到30 之间, 从而第二插入孔19的中轴线 与白板主体1的纵向中线之间的倾斜角度5 到30 之间, 本实施例优选两者的倾斜角度为 15 , 从而第一插入孔18的中轴线与第二插入孔19的中。
19、轴线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 ; 在第一 插入孔18和第二插入孔19中分别插接有第一支脚20和第二支脚21, 并且在白板主体1背面 的底部设有两个通过螺钉固定且用于固定第一支脚20和第二支脚21的卡接件, 两个卡接件 的中部均设有与第一支脚20和第二支脚21大小一致的扣合腔, 第一支脚20和第二支脚21分 别穿设于卡接件, 且第一支脚20和第二支脚21的端部突出于白板主体1的底部。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205963479 U 5 0041 如图3所示, 支撑板17上枢接有用于支撑白板主体1的支撑杆2, 支撑杆2的枢接点 位于第一支脚20和第二支脚21之间且位于白板主体1纵向中线上, 。
20、支撑杆2的内部呈实心设 置, 实心虽然具有重量较大, 但实心设置的支撑杆2强度高不易弯折; 如图2、 图4所示, 在支 撑杆2远离枢接点的端部铰接有用于勾持白板主体1下端面的卡钩片3, 卡钩片3上设有用于 限制卡钩片3绕铰接轴旋转以实现支撑杆2固定在白板主体1上的限位部4; 如图5所示, 其中 卡钩片3由具有弹性的塑料材料制成, 卡钩片3包括两个呈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段5、 第二连 接段6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段5和第二连接段6的固定段7, 第一连接段5、 第二连接 段6、 固定段7均呈塑料片状, 并且三者均具有一定的厚度, 避免搬运人们直接接触, 锋利的 边沿造成搬运人员的受伤; 第一连接。
21、部、 第二连接部、 固定段7之间的连接线呈C字形设置, 从而卡钩片3通过C字形的开口端勾持在白板主体1的下端面上, 并且在搬运人员的外力作 用下, 第一连接段5和第二连接段6具有一定的张力。 0042 如图4、 图5所示, 卡钩片3的铰接轴设置在第二连接段6远离第一连接段5的侧壁 上, 且位于第二连接段6远离第一连接段5的端部, 从而在卡钩片3翻折时, 第一连接段5的侧 壁与支撑杆2之间不会发生抵触而造成卡钩片3的翻折困难; 从而在卡钩片3勾持于白板主 体1下端面上时, 第一连接段5和第二连接段6分别贴合在白板主体1的正面和背面上, 固定 段7贴合在白板主体1的下端面; 其中, 第一连接段5远。
22、离固定段7的端部向靠近第二连接段6 一侧弯折构成防脱部8, 即第一连接段5远离固定段7的端部抵触在白板主体1的正面上, 从 而能初步将卡钩片3固定在白板主体1的下端面上, 配合限位部4一起使用, 对卡钩片3的固 定效果更好。 0043 如图6、 图7所示, 在固定段7上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滑槽9, 第二连接段6远离支撑 杆2的端部设有用于与滑槽9滑移配合的滑块10, 滑槽9和滑块10的设置, 从而第二连接段6 能在固定段7上滑动, 最大程度是与第一连接段5贴合在一起; 从而在需要使用白板时, 翻折 卡钩片3从白板主体1下端面上脱离, 此时卡钩片3将悬空没有地方对其进行放置, 滑槽9和 滑块10的。
23、设置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反向翻折卡钩片3, 使支撑杆2的端部抵触在第 二连接段6上, 第二连接段6受挤压从而固定段7上滑动, 继续翻折卡钩片3, 直到卡钩片3完 全卡嵌进入到支撑杆2上, 其中, 第二连接段6的长度要与支撑杆2的厚度保持一致, 或者第 二连接段6的长度大于支撑杆2的厚度, 才能保证卡钩片3顺利反向卡嵌进入到支撑块中; 这 样设置的卡钩片3, 不仅为卡钩片3提供了放置空间, 而且卡钩片3代替支撑杆2抵触在地面 上, 由于卡钩片3不平整的表面, 能有效提高支撑杆2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避免支撑杆2在 支撑起白板主体1时, 与地面之间发生打滑。 0044 其中, 在第一连接段。
24、5远离第二连接段6的壁面上粘接有橡胶层11, 橡胶层11采用 丁苯橡胶材质, 丁苯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弹性, 并且橡胶层11完全覆盖住第一连接段5 远离第二连接段6的壁面, 保证卡钩片3抵触在地面上具有防滑效果的同时, 也能起到了对 卡钩片3保护的效果, 避免卡钩片3与地面之间产生的磨擦导致卡钩片3的损坏。 0045 如图2、 图5所示, 限位部4包括固定螺栓12, 在卡钩片3勾持于白板主体1下端面时, 固定螺栓12穿设于第一连接段5且其端部螺纹连接于白板主体1, 固定螺栓12为市面上比较 常见的内六角螺丝, 固定螺栓12只能通过旋转才能从轴向上脱离, 从而固定螺栓12的固定 效果较好, 在。
25、非人为作用下, 不会轻易从白板主体1上脱离, 因此非常适合白板长距离的搬 运, 即使白板在搬运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晃动, 也不会使卡钩片3从白板主体1上脱离。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205963479 U 6 0046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 图9、 图10所示, 限位部4包括设于第 二连接段6靠近第一连接段5的壁面上的第一凸起部13, 第一凸起部13包括一安装平面以及 若干沿第二连接段6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 第一凸起呈凸筋条状结构, 初步翻折卡钩片 3向白板主体1一侧靠拢时, 第一凸起部13在第二连接段6与白板主体1外侧壁之间被抵紧, 从而在卡钩片3完全勾。
26、持于白板主体1下端面时, 第一凸起部13限制卡钩片3绕铰接轴旋转, 将卡钩片3牢牢固定在白板主体1的下端面上; 在白板主体1位于卡钩片3内的外侧壁上设有 用于与第一凸起部13嵌合的第二凸起部14, 第二凸起部14的结构与第一凸起部13的结构相 同; 在卡钩片3勾持于白板主体1下端面时, 通过第一凸起部13和第二凸起部14之间相互咬 合, 进一步提高了卡钩片3勾持的牢固程度; 其中, 第一凸起部13和第二凸起部14由塑料材 质制成, 具有一定力度的同时也不会发生硬性机械摩擦, 从而在第一凸起部13和第二凸起 部14相互咬合时, 保证两者支架连接的稳定性。 0047 其中, 本实施例优选第一凸起部。
27、13为第一斜齿15, 第二凸起部14优选为第二斜齿 16, 第一斜齿15的齿尖朝向固定段7一侧设置, 所述第二斜齿16的齿尖朝向支撑杆2枢接点 一侧设置, 从而在卡钩片3勾持于白板主体1下端面时, 不仅能保证两者之间咬合的顺畅性、 连贯性, 而且两者之间相互咬合的效果更加优异; 需要脱离时, 由于塑料材质的原因, 也不 会造成两者之间脱离十分困难。 0048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 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205963479 U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0 页 8 CN 2。
28、05963479 U 8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10 页 9 CN 205963479 U 9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10 页 10 CN 205963479 U 10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10 页 11 CN 205963479 U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10 页 12 CN 205963479 U 12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10 页 13 CN 205963479 U 13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10 页 14 CN 205963479 U 14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8/10 页 15 CN 205963479 U 15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9/10 页 16 CN 205963479 U 16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10/10 页 17 CN 205963479 U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