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炸锅.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788841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02286.5

申请日:

20141218

公开号:

CN104473570B

公开日:

2016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37/00,A47J37/08

主分类号:

A47J37/00,A47J37/08

申请人:

严绍基

发明人:

肖学宇

地址: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福安路30号

优先权:

CN201410802286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家庭厨房电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主要由包括锅体(1)、内胆(2)、设于内胆(2)内的炸篮(3)、设于炸篮(3)上方的电发热管(4)及位于电发热管(4)上方的风扇(5)组成,炸篮(3)的侧壁为金属薄板,底部为格网,在内胆(2)与炸篮(3)之间设有气流通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3)的底外下部设有与其侧壁相连的旋流导流筒底板(7),底板(7)上均匀开设有引导气旋转的气流孔(8)。所述气流孔(8)使气流向同一方向偏转,形成旋流。采用该结构的空气炸锅,炸篮结构简单、内胆加工容易且容易清理、炸篮(3)支撑较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1)、内胆(2)、设于内胆(2)内的炸篮(3)、设于炸篮(3)上方的电发热管(4)及位于电发热管(4)上方的风扇(5),炸篮(3)的侧壁为金属薄板,底部为格网,在内胆(2)与炸篮(3)之间设有气流通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3)的底外下部设有与其侧壁相连的旋流导流筒,旋流导流筒的底板(7)上开设有同方向均匀排列有左旋或右旋的进气孔(8),进气孔(8)一侧的边顺气流方向折弯形成导流片,使气流向同一方向偏转,形成旋流;所述旋流导流筒的底板(7)通过连接壁(70)与炸篮(3)的侧壁连接;所述导流筒上全部进气孔过流面积总和小于气流通道(6)的过流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导流筒的底板(7)通过连接壁(70)与炸篮(3)的侧壁密封连接,连接壁(70)向下设有支撑柱(71)支撑在内胆(2)的底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导流筒底板(7)中心设有另一进气孔(7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庭厨房电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热辐射和热空 气同时烘烤食物的炸锅。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空气炸锅,通常在内锅底部壁上设置凸起的空气导 向件,如中国专利ZL200880131179.7中,锅体1内具有食品烘烤室,内胆2 设于锅体1的食品烘烤室底部、炸篮3设于内胆2内、在炸篮3上方还设有 电发热管4及位于电发热管4上方的风扇5,炸篮3的侧壁为平板30,底部 为网格板31,在内胆2与炸篮3之间设有气流通道6,在内胆底部中心处具 有至少一个造型复杂凸凹的导流体9,采用此结构的空气炸锅,虽然具有引导 气流向上汇聚,使炸篮3中食物受热均匀的功能,但位于内胆底部凸凹造型 的导流体成型工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且不便于清理锅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空气炸锅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空气导向件 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且锅底容易清理的空气炸锅。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空气炸锅,包括锅体(1)、内胆(2)、 设于内胆(2)内的炸篮(3)、设于炸篮(3)上方的电发热管(4)及位于电 发热管(4)上方的风扇(5),炸篮(3)的侧壁为薄板,底部为格网,在内 胆(2)与炸篮(3)之间设有气流通道(6),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3)的 底外下部设有与其侧壁相连的旋流导流筒,旋流导流筒的底板(7)上开设有 同方向均匀排列有左旋或右旋的进气孔(8),进气孔(8)一侧的边顺气流方 向折弯形成导流片,使气流向同一方向偏转,形成旋流。。

所述旋流导流筒4的底板(7)通过连接壁(70)与炸篮(3)的侧壁连 接。

所述旋流导流筒的底板(7)通过连接壁(70)与炸篮(3)的侧壁密封 连接,连接壁(70)向下设有支撑柱(71)支撑在内胆(2)的底部壁上。

所述旋流导流筒底板(7)中心设有另一进气孔(7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由于炸篮的底部设有旋流导流筒,旋流导流筒底板 上均匀开有使空气形成旋转气流的进气孔,此结构设置,不需要在内胆上设 置造型复杂结构的导流体,简化加工工艺,结构设计更简单,内胆底部更容 易清理。均匀开设在导流筒底板上的旋转放射状的同方向狭缝进气孔,有利 于使空气形成旋转气流,在上部风扇的吸力配合下,使得旋转上冲的气流更 有力,从而实现自下而上对炸篮中的食物均匀加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空气炸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话例一的空气炸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旋流导流筒的底板立体图;

图4为实话例二的空气炸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空气炸锅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锅体1内具有作为 食品烘烤室内胆2,装载食物的炸篮3设于内胆2内、在炸篮3上方还设有电 发热管4及位于电发热管4上方的风扇5,炸篮3的侧壁为薄板,底部为格网, 在内胆2与炸篮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6,为了提高热气流的流速,在炸篮3的 底外下部设有与炸篮3侧壁相连的旋流导流筒,旋流导流筒的底板7上均匀 开设有使空气形成旋转气流的旋转放射状的同方向狭缝进气孔8,进气孔8为 金属薄板冲缝后一侧的边顺气流流向折边形成导风片,引导气流旋转。导流 筒上全部进气孔过流面积总和小于气流通道6的过流面积,则流过进气孔的 气流流速加快。通常炸篮3中心的食物空隙较小一些,熟化较慢,而本方案 中,在上部风扇的吸力配合下,旋转上冲炸篮3网底的气流更有力聚中,从 而实现自下而上对炸篮中的食物均匀加热。在导流筒底板7中心增加开设一 圆形进气孔72,会加强炸篮3网底中部的空气流量,会使炸篮3内中部的食 物受热更充分。旋流导流筒底板7可以通过连接壁70与炸篮3的侧壁连接, 旋流导流筒的底板7与内胆2的底部间隔适当的距离。内胆2底部没有凸凹 造型,平坦光滑,更容易清理。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其主体结构和实施例一 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旋流导流筒底板7通过连接壁70与炸篮3的侧壁 活动连接,连接壁70向下设有支撑柱71支撑在内胆2的底部壁上。此结构 设计,可以提高炸篮3的稳定性,不需要仅由炸篮3的手柄单点悬吊支撑, 从而避免了炸篮3因手柄单点悬吊支撑受力不均而容易变形。

更进一步的好处是,导流筒的侧壁向上适当延伸与炸篮3活动套接,则 炸篮3的侧壁和底部壁可以由金属格网一体成型,会使得炸篮3整体重量明 显减轻,拿取更方便省力。

空气炸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空气炸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空气炸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气炸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炸锅.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802286.5 (22)申请日 2014.12.18 A47J 37/00(2006.01) A47J 37/08(2006.01) (73)专利权人 严绍基 地址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 福安路 30 号 (72)发明人 肖学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胡枫 (54) 发明名称 空气炸锅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家庭厨房电器制造领域, 具体涉 及一种空气炸锅, 主要由包括锅体 (1)、 内胆 (2)、 设于内胆 (2) 内的炸篮 (3)、 设于炸篮 (3) 上。

2、方 的电发热管 (4) 及位于电发热管 (4) 上方的风 扇 (5) 组成, 炸篮 (3) 的侧壁为金属薄板, 底部为 格网, 在内胆 (2) 与炸篮 (3) 之间设有气流通道 (6),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炸篮 (3) 的底外下部设有 与其侧壁相连的旋流导流筒底板(7), 底板(7)上 均匀开设有引导气旋转的气流孔 (8)。所述气流 孔(8)使气流向同一方向偏转, 形成旋流。 采用该 结构的空气炸锅, 炸篮结构简单、 内胆加工容易且 容易清理、 炸篮 (3) 支撑较好。 (51)Int.Cl. 审查员 刘士奎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3、 附图2页 CN 104473570 B 2016.05.11 CN 104473570 B 1/1 页 2 1.一种空气炸锅, 包括锅体 (1)、 内胆 (2)、 设于内胆 (2) 内的炸篮 (3)、 设于炸篮 (3) 上方的电发热管 (4) 及位于电发热管 (4) 上方的风扇 (5), 炸篮 (3) 的侧壁为金属薄板, 底 部为格网, 在内胆 (2) 与炸篮 (3) 之间设有气流通道 (6),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炸篮 (3) 的底 外下部设有与其侧壁相连的旋流导流筒, 旋流导流筒的底板 (7) 上开设有同方向均匀排列 有左旋或右旋的进气孔 (8), 进气孔 (8) 一侧的边顺气流方向折弯。

4、形成导流片, 使气流向同 一方向偏转, 形成旋流 ; 所述旋流导流筒的底板 (7) 通过连接壁 (70) 与炸篮 (3) 的侧壁连 接 ; 所述导流筒上全部进气孔过流面积总和小于气流通道 (6) 的过流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旋流导流筒的底板 (7) 通过连 接壁 (70) 与炸篮 (3) 的侧壁密封连接, 连接壁 (70) 向下设有支撑柱 (71) 支撑在内胆 (2) 的底部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空气炸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旋流导流筒底板 (7) 中心设有 另一进气孔 (72)。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73570 B 。

5、2 1/2 页 3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家庭厨房电器制造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电热辐射和热空气同时烘 烤食物的炸锅。 背景技术 0002 如图 1 所示, 现有的空气炸锅, 通常在内锅底部壁上设置凸起的空气导向件, 如中 国专利 ZL200880131179.7 中, 锅体 1 内具有食品烘烤室, 内胆 2 设于锅体 1 的食品烘烤室 底部、 炸篮 3 设于内胆 2 内、 在炸篮 3 上方还设有电发热管 4 及位于电发热管 4 上方的风扇 5, 炸篮 3 的侧壁为平板 30, 底部为网格板 31, 在内胆 2 与炸篮 3 之间设有气流通道 6, 在内 胆底部中心处具有至少。

6、一个造型复杂凸凹的导流体 9, 采用此结构的空气炸锅, 虽然具有引 导气流向上汇聚, 使炸篮 3 中食物受热均匀的功能, 但位于内胆底部凸凹造型的导流体成 型工艺复杂, 制造成本较高, 且不便于清理锅底。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空气炸锅存在的问题, 提供一种空气导向件结构简 单、 加工容易且锅底容易清理的空气炸锅。 0004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 : 一种空气炸锅, 包括锅体 (1)、 内胆 (2)、 设于内胆 (2)内的炸篮(3)、 设于炸篮(3)上方的电发热管(4)及位于电发热管(4)上方的风扇(5), 炸篮 (3) 的侧壁为薄板, 底部为格网, 在内胆 (2) 。

7、与炸篮 (3) 之间设有气流通道 (6), 其特 征在于 : 所述炸篮 (3) 的底外下部设有与其侧壁相连的旋流导流筒, 旋流导流筒的底板 (7) 上开设有同方向均匀排列有左旋或右旋的进气孔 (8), 进气孔 (8) 一侧的边顺气流方向折 弯形成导流片, 使气流向同一方向偏转, 形成旋流。 。 0005 所述旋流导流筒 4 的底板 (7) 通过连接壁 (70) 与炸篮 (3) 的侧壁连接。 0006 所述旋流导流筒的底板 (7) 通过连接壁 (70) 与炸篮 (3) 的侧壁密封连接, 连接壁 (70) 向下设有支撑柱 (71) 支撑在内胆 (2) 的底部壁上。 0007 所述旋流导流筒底板 (。

8、7) 中心设有另一进气孔 (72)。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由于炸篮的底部设有旋流导流筒, 旋流导流筒底板上均匀开 有使空气形成旋转气流的进气孔, 此结构设置, 不需要在内胆上设置造型复杂结构的导流 体, 简化加工工艺, 结构设计更简单, 内胆底部更容易清理。均匀开设在导流筒底板上的旋 转放射状的同方向狭缝进气孔, 有利于使空气形成旋转气流, 在上部风扇的吸力配合下, 使 得旋转上冲的气流更有力, 从而实现自下而上对炸篮中的食物均匀加热。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为现有的空气炸锅结构示意图 ; 0010 图 2 为实话例一的空气炸锅结构示意图 ; 0011 图 3 为旋流导流筒的。

9、底板立体图 ; 说 明 书 CN 104473570 B 3 2/2 页 4 0012 图 4 为实话例二的空气炸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空气炸锅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 实施例一 : 如图 2、 图 3 所示, 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 锅体 1 内具有作为食品烘烤室 内胆 2, 装载食物的炸篮 3 设于内胆 2 内、 在炸篮 3 上方还设有电发热管 4 及位于电发热管 4上方的风扇5, 炸篮3的侧壁为薄板, 底部为格网, 在内胆2与炸篮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6, 为了提高热气流的流速, 在炸篮3的底外下部设有与炸篮3侧壁相连的旋流导流筒, 旋。

10、流导 流筒的底板 7 上均匀开设有使空气形成旋转气流的旋转放射状的同方向狭缝进气孔 8, 进 气孔 8 为金属薄板冲缝后一侧的边顺气流流向折边形成导风片, 引导气流旋转。导流筒上 全部进气孔过流面积总和小于气流通道 6 的过流面积, 则流过进气孔的气流流速加快。通 常炸篮 3 中心的食物空隙较小一些, 熟化较慢, 而本方案中, 在上部风扇的吸力配合下, 旋 转上冲炸篮 3 网底的气流更有力聚中, 从而实现自下而上对炸篮中的食物均匀加热。在导 流筒底板 7 中心增加开设一圆形进气孔 72, 会加强炸篮 3 网底中部的空气流量, 会使炸篮 3 内中部的食物受热更充分。旋流导流筒底板 7 可以通过连。

11、接壁 70 与炸篮 3 的侧壁连接, 旋 流导流筒的底板 7 与内胆 2 的底部间隔适当的距离。内胆 2 底部没有凸凹造型, 平坦光滑, 更容易清理。 0015 实施例二 : 如图 4 所示, 本实施例的空气炸锅, 其主体结构和实施例一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旋流导流筒底板 7 通过连接壁 70 与炸篮 3 的侧壁活动连接, 连接壁 70 向下 设有支撑柱 71 支撑在内胆 2 的底部壁上。此结构设计, 可以提高炸篮 3 的稳定性, 不需要 仅由炸篮 3 的手柄单点悬吊支撑, 从而避免了炸篮 3 因手柄单点悬吊支撑受力不均而容易 变形。 0016 更进一步的好处是, 导流筒的侧壁向上适当延伸与炸篮3活动套接, 则炸篮3的侧 壁和底部壁可以由金属格网一体成型, 会使得炸篮 3 整体重量明显减轻, 拿取更方便省力。 说 明 书 CN 104473570 B 4 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73570 B 5 2/2 页 6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473570 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