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油水分离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连轧机乳化液系统,是一种能有效防止冷连轧机乳化液系统中磁 性过滤机内乳化液油水分离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冷连轧机冷却润滑系统中采用半稳态乳化液或非稳态乳化液,乳化液容易产 生油水分离,一旦出现油水分离后的乳化液则会逐步失去润滑和冷却的功能,不能满足 带钢和轧辊的需求,所以在乳化液系统的主要供液设备 (供液主箱) 上设置循环加热装 置 (包括蒸汽加热器、温度控制阀) 和搅拌装置,保证主箱内的乳化液温度,使乳化液 充分混合,阻止供液主箱内的乳化液油水分离,确保乳化液的性状。
磁性过滤机是轧机乳化液系统中的重要处理装置,在过去由外商引进的系统中 均采用内置式磁性过滤机,磁性过滤机设备整体浸泡在供液主箱内,对供液主箱内的乳 化液不产生影响,乳化液不会产生油水分离的现象。 随着磁性过滤机设备的发展,近年
来,国内自主集成设计的轧机乳化液系统中开始采用一种国际上更先进的外置式磁性过 滤机,外置式磁性过滤机具备磁性更强、去除效率更高、操作更简单等优点,该种磁性 过滤机自带箱体外壳,在乳化液系统中常规处理能力的外置式磁性过滤机的箱体容积约 50m3,内设数百根磁棒、链条等装置,磁性过滤机设置在乳化液系统回液管路上,放置 在供液主箱前侧,系统流程示意见图 1 所示。
为了更好地说明相关技术的背景情况,这里将冷连轧机乳化液系统中磁性过滤 机与主箱的配置先作一些说明。 在轧机乳化液系统中,为满足不同轧制模式的需要,通 常采用多个主箱进行组合供液,而磁性过滤机通过自动阀门的切换可满足不同轧制模式 下的要求。 下面以一个新建冷轧厂乳化液系统的供液主箱和磁性过滤机的配置情况进行 说明,系统简易流程见图 1 所示,具体配置如下。
模式一 :第一主箱 (为第一、第四机架供液),采用第一磁性过滤机和第二磁 性过滤机 ;第四主箱 (为第五机架供液),采用第三磁性过滤机。
模式二 :第二主箱 (为第一、第三机架供液),采用第一磁性过滤机和第二磁 性过滤机 ;第三主箱 (为第四、第五机架供液),采用第三磁性过滤机。
说明 :三台磁性过滤机的能力为 900m3/h,设备箱体容积约 50m3。
磁性过滤机必须满足不同轧制模式的需求,且其处理过的乳化液必须能选择进 入第一至第四主箱中,在系统中通常是通过自动阀门来进行切换完成的。
同时从图 1 中可以看出,每个第一至第四供液主箱均设有循环加热装置 (包括 循环泵、加热器及管路等,蒸汽控制阀门与主箱内的温度传感器联锁),为主箱进行循 环加热,保证乳化液的温度,同时使得主箱内的乳化液处于较好的循环流动状态,避免 供液主箱内的乳化液油水分离。 磁性过滤机内未设置加热或搅拌等装置。
从图 1 中可知,磁性过滤机的进液是通过乳化液的回液泵提升进入,磁性过滤 机的出液为溢流出流,根据不同的轧制模式,每台磁性过滤机出液通过自动阀门的控制,选择进入不同的主箱内。
通过近期两个轧机乳化液系统自主集成项目 (配置能力和方法与模式一和模式 二相同) 的调试和生产运行,发现外置式磁性过滤机虽然具备磁性更强、去除率更高、 过滤效果更好等优点,但其使用在冷连轧机乳化液系统中,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主要 问题如下 : 系统中均设置三台外置式磁性过滤机,单台有效容积约 50m3,过滤机为溢流出流 (下进上出),过滤机内无搅拌、加热装置。 在乳化液系统整体运行时,乳化液在磁 性过滤机内的停留时间极短,磁性过滤机箱体内乳化液处于较好的流动状态,在此工况 下,乳化液在磁性过滤机内以较好的乳化状态存在,磁性过滤机内的乳化液品质良好。
然而,在乳化液系统喷射或循环运行均停止的状态下,磁性过滤机内的乳化液 处于静止状态,由于过滤机为溢流出流,乳化液在磁性过滤机中液位为溢流液位 (即基 本处于满箱液位),在两个不同的项目中,轧机分别采用的是半稳态乳化液和非稳态乳 化液,从系统运行发现,非稳态乳化液在磁性过滤机内静置时间超过 6h 时,乳化液开始 出现油水分离,半稳态乳化液开始出现油水分离的时间为 12h,随着时间的延长,乳化液 油水分离逐渐严重。 严重油水分离后的乳化液,在系统再次开机时乳化液的品质将不能 满足带钢的要求,影响生产,若将乳化液排空后重新配液则增加油耗、废液的排放量和 废水处理量,增加时间成本和运行成本。 因此,在静置状态下,乳化液在外置式磁性过 滤机内容易出现油水分离是外置式磁性过滤机在轧机乳化液系统应用中出现的一个新问 题。
由于外置式磁性过滤机箱体内设有磁棒、链条等装置,内部剩余和有用空间较 少,如在箱体内部设置搅拌机、加热盘管等方法都不可行,因此通过设备自身来解决油 水分离的问题是无法做到的,为此,通过一种配套设施或系统来解决乳化液在磁性过滤 机中的油水分离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防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油水分离的系统,它解决了 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在冷连轧机乳化液系统中,为外置式磁性过滤机增 设配套的管路、阀门和装置,使得在较长时间 (≥6h)的停机状态下,静置在磁性过滤机 箱体内的乳化液不发生油水分离,确保乳化液的品质优良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 一种防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油水分离的系统,在第二供液主箱对应的第二蒸汽加 热器 (6) 的乳化液进出口处增设自动阀门 V11、 V12,在 V11 与第二蒸汽加热器 (6) 之间设置三通接口 a2 点,在 V12 与第二蒸汽加热器 (6)之间设置三通接口 a1 点 ;从第 一磁性过滤机的下方开孔接出法兰接口 a3 点,从该接口上接出管道 L1-2,在该管道 L1-2 上设置循环泵 (9)和自动阀门 V14,最终管道 L1-2 接至三通接口 a2 点 ;从第一磁性过 滤机的顶部开孔接出法兰接口 a4 点,从该接口上接出管道 L1-1,在该管道 L1-1 上设置 自动阀门 V14,最终管道 L1-1 接至三通接口 a1 点 ;在管道 L1-1 上开孔设置三通接口 a5 点,在管道 L1-2 上开孔设置三通接口 a6 点,用管道连接 a5 点和 a6 点形成管段 L1-3, 在管段 L1-3 上设置自动阀门 V15 ;在第一磁性过滤机的 a3 点内侧增设布水管 A,布水管A 上开孔,开孔位置斜向向下呈 45°角度对称布置 ; 在第三供液主箱对应的第三蒸汽加热器 (7) 的乳化液进出口处增设自动阀门 V21、 V22,在 V21 与第三蒸汽加热器 (7) 之间设置三通接口 b2 点,在 V22 与第三蒸汽加热 器 (7)之间设置三通接口 b1 点 ;从第二磁性过滤机的下方开孔接出法兰接口 b3 点,从 该接口上接出管道 L2-2,在该管道 L2-2 上设置循环泵 (10)和自动阀门 V24,最终管道 L2-2 接至三通接口 b2 点 ;从第二磁性过滤机的顶部开孔接出法兰接口 b4 点,从该接口 上接出管道 L2-1,在该管道 L2-1 上设置自动阀门 V24,最终管道 L2-1 接至三通接口 b1 点 ;在管道 L2-1 上开孔设置三通接口 b5 点,在管道 L2-2 上开孔设置三通接口 b6 点, 用管道连接 b5 点和 b6 点形成管段 L2-3,在管段 L2-3 上设置自动阀门 V25 ;在第二磁性 过滤机的 b3 点内侧增设布水管 B,布水管 B 上开孔,开孔位置斜向向下呈 45°角度对称 布置 ; 在第四供液主箱对应的第四蒸汽加热器 (8) 的乳化液进出口处增设自动阀门 V31、 V32,在 V31 与第四蒸汽加热器 (8) 之间设置三通接口 c2 点,在 V32 与第四蒸汽加热 器 (8) 之间设置三通接口 c1 点 ;从第三磁性过滤机的下方开孔接出法兰接口 c3 点,从 该接口上接出管道 L3-2,在该管道 L3-2 上设置循环泵 (11)和自动阀门 V34,最终管道 L3-2 接至三通接口 c2 点 ;从第三磁性过滤机的顶部开孔接出法兰接口 c4 点,从该接口 上接出管道 L3-1,在该管道 L3-1 上设置自动阀门 V34,最终管道 L3-1 接至三通接口 c1 点 ;在管道 L3-1 上开孔设置三通接口 c5 点,在管道 L3-2 上开孔设置三通接口 c6 点,用 管道连接 c5 点和 c6 点形成管段 L3-3,在管段 L3-3 上设置自动阀门 V35 ;在第三磁性过 滤机的 c3 点内侧增设布水管 C,布水管 B 上开孔,开孔位置斜向向下呈 45°角度对称布 置。 所述阀门 V11、 V21、 V31、 V12、 V22、 V32 安装在蒸汽加热器的乳化液进出 口管道上。
所述 a3 点位置在第一磁性过滤机的底部向上 400mm 处,且与第一磁性过滤机溢 流出口成空间斜对角位置。
所述 b3 点位置在第二磁性过滤机的底部向上 400mm 处,且与第二磁性过滤机溢 流出口成空间斜对角位置。
所述 c3 点位置在第三磁性过滤机的底部向上 400mm 处,且与第三磁性过滤机溢 流出口成空间斜对角位置。
所述 a4 点、b4 点、c4 点位置分别在相对应的磁性过滤机的正上方,且紧靠磁性 过滤机溢流出口。
在离 a3 点、 b3 点、 c3 点较远的位置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 T5、 T6、 T7,温度传 感器 T5、 T6、 T7 从高度方向位于相对应的磁性过滤机下方 1/3 处。
所述阀门 V14 位置在 a2 点与 a6 点之间,阀门 V13 位置在 a1 点与 a5 点之间,阀 门 V15 位置在 a5 点与 a6 点之间,循环泵 (9) 位置在 a3 点与 a6 点之间。
所述阀门 V24 位置在 b2 点与 b6 点之间,阀门 V23 位置在 b1 点与 b5 点之间, 阀门 V25 位置在 b5 点与 b6 点之间,循环泵 (10) 位置在 b3 点与 b6 点之间。
所述阀门 V34 位置在 c2 点与 c6 点之间,阀门 V33 位置在 c1 点与 c5 点之间,阀 门 V35 位置应在 c5 点与 c6 点之间,循环泵 (11) 位置在 c3 点与 c6 点之间。
所述布水管与箱体侧壁距离大于等于 200mm,与箱体距离在 250 ~ 500mm 之间。 所述布水管内流速不小于 2.0m/s,出流孔的出流速度不小于 2.5m/s,出流孔大 于 5mm。
所述布水管出流孔为向下呈 45°角度对称布置,各出流孔之间的间距在 300 ~ 500mm 之间。
本发明的主要思路是为每台磁性过滤机设置一台循环泵进行循环,并利用供液 主箱现有的蒸汽加热器进行加热,形成从磁性过滤机—循环泵—现有蒸汽加热器—磁性 过滤机的循环过程,通过循环流动使得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保持较好的流动状态,同 时,通过蒸汽加热器使得乳化液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并在磁性过滤机内设 置布水管使得乳化液进入磁性过滤机时均匀布水,并形成一定的出流速度,使得磁性过 滤机内形成紊流,能有效防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油水分离,且能防止磁性过滤机底部 淤泥沉积。
根据就近原则,磁性过滤机选择距离其较近的供液主箱进行配对组合,共同使 用一组蒸汽加热器进行配置。 磁性过滤机与选定的主箱一一对应,自动化程度高,完全 自动切换,操作简单,节能减排,安全、稳定、可靠,对阻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的油 水分离起到很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系统通过为每台磁性过滤机设置独立的循环泵,并能选择利用供液主 箱的配套的蒸汽加热器进行循环加热,可形成两种自循环状态 :(1) 乳化液从磁性过 滤机内通过循环泵直接回到磁性过滤机内,形成自循环。 (2)乳化液从磁性过滤机内通 过循环泵,经过蒸汽加热器加热后再回到磁性过滤机内,形成加热循环。
两种循环状态都能通过循环流动使得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保持较好的流动状 态,同时,根据温度的高低选择是否切换到供液主箱配套的蒸汽加热器进行加热,从而 使得乳化液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并在磁性过滤机内设置布水管使得乳化液 进入磁性过滤机时均匀布水,并形成一定的出流速度,使得磁性过滤机内形成紊流,能 有效防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油水分离,且能防止磁性过滤机底部积泥。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如下 : 1、通过为磁性过滤机设置循环泵,保证了磁性过滤机内较好的流动性。
2、在停机状态下,保证了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的温度。
3、有效防止了外置式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的油水分离。
4、避免了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的变性,减少了废液的排放,减少了能介废水的 处理量。
5、磁性过滤机与主要箱一一对应,切换方便,操作简便,容易管理。
6、系统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 1 为现有乳化液系统中磁性过滤机与供液主箱的配置系统图。 图 2 为本发明的一种防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油水分离的系统的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为第一循环加热泵,2 为第二循环加热泵,3 为第三循环加热泵,4 为第四循环加 热泵,5 为第一蒸汽加热器,6 为第二蒸汽加热器,7 为第三蒸汽加热器,8 为第四蒸汽加 热器,9 为循环泵,10 为循环泵,11 为循环泵, V11、 V12、 V13、 V14、 V15 分别为自 动阀门, V21、 V22、 V23、 V24、 V25 分别为自动阀门, V31、 V32、 V33、 V34、 V35 分别为自动阀门, A、 B、 C 均为磁性过滤机内布水管, T1、 T2、 T3、 T4 均为供液主箱 内的温度传感器, T5、 T6、 T7、 T8 均为磁性过滤机内的温度传感器, L1-1、 L1-2 为管 道, L1-3 为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参看图 2,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油水分离的系统,以磁性过 滤机与主箱的配置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 第一磁性过滤机 :选择第一磁性过滤机与第二供液主箱进行配对组合。
首先在第二供液主箱对应的第二蒸汽加热器 6 的乳化液进出口管路上增设自动 阀门 V11 和 V12,并在乳化液的进出口管道上设置两个接口 a1 点和 a2 点,在第一磁性 过滤机本体上设置两个接口 a3 点和 a4 点,将 a3 点与 a2 点通过管道连接,管道编号为 L1-2,该管道上设置循环泵 9 和自动阀门 V14。 将 a1 点与 a4 点通过管道连接,管道编 号为 L1-1,该管道上设置自动阀门 V13。 在管道 L1-1 上制作接口 a5 点,在管道 L1-2 上制作接口 a6 点,将 a5 点与 a6 点通过管道连接,管段编号为 L1-3,该管段上设置自动 阀门 V15。 在第一磁性过滤机上新增温度传感器 T5。 在第一磁性过滤机 a3 点处,第一 磁性过滤机的内侧增设布水管 A,布水管 A 上开孔,开孔位置斜向向下呈 45°角度对称 布置,有利于布水和喷流出流,加强流动性和搅拌的效果。 第二磁性过滤机 :选择第二磁性过滤机与第三供液主箱进行配对组合。
首先在第三供液主箱对应的第三蒸汽加热器 7 的乳化液进出口管路上增设自动 阀门 V21 和 V22,并在乳化液的进出口管道上设置两个接口 b1 点和 b2 点,在第二磁性 过滤机本体上设置两个接口 b3 点和 b4 点,将 b3 点与 b2 点通过管道连接,管道编号为 L2-2,该管道上设置循环泵 10 和自动阀门 V24。 将 b1 点与 b4 点通过管道连接,管道编 号为 L2-1,该管道上设置自动阀门 V23。 在管道 L2-1 上制作接口 b5 点,在管道 L2-2 上制作接口 b6 点,将 b5 点与 b6 点通过管道连接,管段编号为 L2-3,该管段上设置自动 阀门 V25。 在第二磁性过滤机上新增温度传感器 T6。 在第二磁性过滤机 b3 点处,第二 磁性过滤机的内侧增设布水管 B,布水管 B 上开孔,开孔位置斜向向下呈 45°角度对称 布置,有利于布水和喷流出流,加强流动性和搅拌的效果。
第三磁性过滤机 :选择第三磁性过滤机与第四供液主箱进行配对组合。
首先在第四供液主箱对应的第四蒸汽加热器 8 的乳化液进出口管路上增设自动 阀门 V31 和 V32,并在乳化液的进出口管道上设置两个接口 c1 点和 c2 点,在第二磁性 过滤机本体上设置两个接口 c3 点和 c4 点,将 c3 点与 c2 点通过管道连接,管道编号为 L3-2,该管道上设置循环泵 11 和自动阀门 V34。 将 c1 点与 c4 点通过管道连接,管道编 号为 L3-1,该管道上设置自动阀门 V33。 在管道 L3-1 上制作接口 c5 点,在管道 L3-2 上制作接口 c6 点,将 c5 点与 c6 点通过管道连接,管段编号为 L3-3,该管段上设置自动
阀门 V35。 在第三磁性过滤机上新增温度传感器 T7。 在第三磁性过滤机 c3 点处,第三 磁性过滤机的内侧增设布水管 C,布水管 C 上开孔,开孔位置斜向向下呈 45°角度对称 布置,有利于布水和喷流出流,加强流动性和搅拌的效果。
自动阀门 V11、 V21、 V31、 V12、 V22、 V32 安装在蒸汽加热器的乳化液进出 口管道上。
a3 点位置在第一磁性过滤机的底部向上 400mm 处,且与第一磁性过滤机溢流出 口成空间斜对角位置。
b3 点位置在第二磁性过滤机的底部向上 400mm 处,且与第二磁性过滤机溢流出 口成空间斜对角位置。
c3 点位置在第三磁性过滤机的底部向上 400mm 处,且与第三磁性过滤机溢流出 口成空间斜对角位置。
a4 点、 b4 点、 c4 点位置分别在相对应的磁性过滤机的正上方,且紧靠磁性过滤 机溢流出口。
在离 a3 点、 b3 点、 c3 点较远的位置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 T5、 T6、 T7,温度传 感器 T5、 T6、 T7 从高度方向位于相对应的磁性过滤机下方 1/3 处。
其中,阀门 V14 位置在 a2 点与 a6 点之间,阀门 V13 位置在 a1 点与 a5 点之间, 阀门 V15 位置在 a5 点与 a6 点之间,循环泵 9 位置在 a3 点与 a6 点之间。
阀门 V24 位置在 b2 点与 b6 点之间,阀门 V23 位置在 b1 点与 b5 点之间,阀门 V25 位置在 b5 点与 b6 点之间,循环泵 10 位置在 b3 点与 b6 点之间。
阀门 V34 位置在 c2 点与 c6 点之间,阀门 V33 位置在 c1 点与 c5 点之间,阀门 V35 位置应在 c5 点与 c6 点之间,循环泵 11 位置在 c3 点与 c6 点之间。
上述内容中每组磁性过滤机主要增加的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循环泵、管道、 自动阀门等,在本系统的实施例中共增加 15 个自动阀门,3 台循环泵,3 个温度传感器, 若干数量的管道,其中在系统中的阀门需要选择密封性能较好的球阀。
在本系统中,循环泵 9、10、11 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主 要理论依据是在循环过程中,乳化液在磁性过滤机箱体内的停留时间必须小于 30min,因 磁性过滤机的单体容积在 50m3 左右,故循环泵的流量范围必须在 100m3/h 以上才能满足 系统要求。 而对于蒸汽加热器,由于最小供液主箱的容积都大于 50m3,故能满足主箱的 加热能力的蒸汽加热器必然能满足对应的磁性过滤机。
在本系统中,对循环加热泵和加热器的能力进行校核是十分重要的。 今后本发 明应用在改造项目中时,需要对循环泵进行计算确定流量扬程,现有加热器的能力应进 行校核后再实施 ;在新建项目的应用中,需要统筹考虑循环泵和加热器的能力。
在本系统中,由于磁性过滤机与供液主箱使用不同的循环泵,却共用相同的蒸 汽加热器,且分别要由磁性过滤机内的温度传感器和供液主箱内的温度传感器来控制蒸 汽控制阀的启闭,为此,涉及到对控制阀门的设置及对应的控制方法。 下面以第一磁性 过滤机与第二供液主箱进行配合为例加以说明。
在乳化液系统正常运行并轧制工况下 :循环泵 9 处于停止状态,阀门 V13、V14 处于关闭状态,阀门 V11、 V12、 V15 处于开启状态,第二供液主箱内的乳化液通过第二 循环加热泵 2 和第二蒸汽加热器 6 进行循环加热,第二蒸汽加热器 6 对应的蒸汽控制阀(未在图中表示,每个蒸汽加热器对应一个蒸汽控制阀) 与第二供液主箱内的温度传感 器 T2 进行连锁控制,当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关闭蒸汽控制阀,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开 启蒸汽控制阀,第二循环加热泵 2 处于常开状态。
当乳化液系统停机后 :第一磁性过滤机和第二供液主箱内充满乳化液,第一 步 :开启循环泵 9,循环泵 9 通过阀门 V15 进行自循环。 第二步 :关闭第二循环加热泵 2,关闭阀门 V11 和 V12,开启 V13、 V14,关闭 V15。 此时循环泵 9 通过阀门 V13、 V14 并经过第二蒸汽加热器进行自循环。 第三步 :将蒸汽控制阀与温度传感器 T2 联锁 切换为蒸汽控制阀与温度传感器 T5 联锁,当温度传感器 T5 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启蒸汽 控制阀,当温度传感器 T5 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关闭蒸汽控制阀并开启阀门 V15,关闭阀门 V13、V14。 第四步 :开启阀门 V11、12,开第二循环加热泵 2,并将蒸汽控制阀与温度 传感器 T5 联锁再切换为蒸汽控制阀与温度传感器 T2 联锁,当温度传感器 T2 温度低于设 定值时开启蒸汽控制阀,当温度传感器 T2 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关闭蒸汽控制阀并关闭第二 循环加热泵 2 ;然后继续回到第二步,按步骤循环,根据温度传感器 T2、 T5 的温度,第 二蒸汽加热器为第一磁性过滤机或供液主箱的加热进行切换。
当系统从关闭到正常运行和轧制状态后,系统又按照上述 “在乳化液系统正常 运行并轧制工况下” 进行运行。 第二磁性过滤机、第三磁性过滤机循环、加热的控制方法不一一列举,与第一 磁性过滤机类同。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诀窍如下 : 1、在停机状态下,利用每台磁性过滤机增设的循环泵使得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形成 自循环,使得乳化液保持较好的流动性 ;而在开机状态下,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利用主箱配套的加热装置对磁性过滤机内的乳化液进行加热循环。 磁性过滤 机的循环泵与某一供液主箱的加热器一一对应,切换过程简单。
3、通过磁性过滤机内增设的温度传感器与蒸汽控制阀联锁控制,保证磁性过滤 机内的温度,并使得磁性过滤机箱体内的乳化液循环流动,避免了油水分离。
4、安装在磁性过滤机箱体内侧的布水管使得乳化液在磁性过滤机内均匀布水, 并防止了底部污泥淤积。
5、系统管道的设计和计算 :系统输送管内流速应控制在 1.2m/s ~ 1.5m/s。
6、布水管的设计和计算 :布水管内流速不小于 2.0m/s,出流孔的出流速度不小 于 2.5m/s,但为了防止堵塞,出流孔必须大于 5mm。
7、布水管的直径由管内流量和流速确定,出流孔大小由出流孔数量和出流速度 综合确定,各出流孔的间距在 300 ~ 500mm 之间。 布水管出流孔应为向下呈 45°角度 对称布置。
8、布水管与箱体侧壁距离不小于 200mm,与箱体距离控制在 250 ~ 500mm 之 间,避免了箱体底部污泥的沉积。
9、接口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点位置的确定, 其中 a3 与 a4 应形成对角流, b3 与 b4 应形成对角流, c3 与 c4 应形成对角流,尽可能延 长乳化液在磁性过滤机的中的行程。
10、新增的阀门 V11、 V12、V13、 V14、 V15、 V21、V22、 V23、 V24、 V25、
V31、 V32、 V33、 V34、 V35,应选择密封性好的气动切断球阀。
在一个乳化液车间,现场通过实验确定,通过增加乳化液循环流动性,以及维 持乳化液在合适温度的方法,对阻止磁性过滤机中乳化液油水分离效果很好。
本发明运行的具体控制和操作方法如下 : 第一磁性过滤机 :通过自动控制,第一磁性过滤机自身可形成两种循环状态 : (1)从 a3 点—循环泵 9— a6 点—阀门 V15— a5 点— a4 点。 (2)从 a3 点—循环泵 9— 阀门 V14— a2 点—第二蒸汽加热器—阀门 V13— a4 点。 这两种循环状态分别是根据磁性 过滤机内乳化液的温度值进行选择的,第一磁性过滤机在温度达到设定值时采用 (1) 状 态,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采用 (2) 状态。 这样可以满足第一磁性过滤机中乳化液的 流动性和温度,从而保证了乳化液不会发生油水分离,保证了乳化液的品质。
第二磁性过滤机 :通过自动控制,第二磁性过滤机自身可形成两种循环状态 : (1) 从 b3 点—循环泵 10— b6 点—阀门 V25— b5 点— b4 点。 (2) 从 b3 点—循环泵 10—阀门 V24— b2 点—第三蒸汽加热器—阀门 V23— b4 点。 这两种循环状态分别是根 据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的温度值进行选择的,第二磁性过滤机在温度达到设定值时采用 (1)状态,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采用 (2)状态。 这样可以满足第二磁性过滤机中乳 化液的流动性和温度,从而保证了乳化液不会发生油水分离,保证了乳化液的品质。 第三磁性过滤机 :通过自动控制,第三磁性过滤机自身可形成两种循环状态 : (1) 从 c3 点 — 循环泵 11— c6 点 — 阀门 V35— c5 点 — c4 点。 (2) 从 c3 点 — 循环泵 11—阀门 V34— c2 点—第四蒸汽加热器—阀门 V33— c4 点。 这两种循环状态分别是根 据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的温度值进行选择的,第三磁性过滤机在温度达到设定值时采用 (1)状态,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采用 (2)状态。 这样可以满足第三磁性过滤机中乳 化液的流动性和温度,从而保证了乳化液不会发生油水分离,保证了乳化液的品质。
布水管 A、 B、 C 是本发明中的重要内容,布水管的直径由所要求的管内流速确 定,而开孔斜向向下 45°能有效防止堵塞,防止磁性过滤机底部沉积,同时布水管与侧 壁和底部的距离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且出流孔的大小根据出流速度确定。
布水管与箱体侧壁距离大于等于 200mm,与箱体距离在 250 ~ 500mm 之间。 布 水管内流速不小于 2.0m/s,出流孔的出流速度不小于 2.5m/s,出流孔大于 5mm。 布水管 出流孔为向下呈 45°角度对称布置,各出流孔之间的间距在 300 ~ 500mm 之间。
综上可知,本发明的防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油水分离的系统通过为每台磁性 过滤机设置独立的循环泵,并能选择利用供液主箱的配套的蒸汽加热器进行循环加热, 可形成两种自循环状态。 两种循环状态都能通过循环流动使得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保持 较好的流动状态,同时,根据温度的高低选择是否切换到供液主箱配套的蒸汽加热器进 行加热,从而使得乳化液的温度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并在磁性过滤机内设置布水 管使得乳化液进入磁性过滤机时均匀布水,并形成一定的出流速度,使得磁性过滤机内 形成紊流,能有效防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油水分离,且能防止磁性过滤机底部积泥。
采用本发明的系统,无须增加任何用电用能设备,操作方法简单、容易实施, 并且节能减排,安全、稳定、可靠,对阻止磁性过滤机内乳化液的油水分离起到很好的 效果,满足系统和带钢需要。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
发明,而并非用作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 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