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支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折叠的支架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8804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7.31 CN 203088047 U *CN203088047U* (21)申请号 201320113604.8 (22)申请日 2013.03.13 A47B 3/08(2006.01) A47B 9/00(2006.01) A47B 1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地址 312560 浙江省绍兴市浙江新昌县高新 技术产业园区 (72)发明人 陆小健 盛圆圆 梁旭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33231 代理人 张。
2、宇娟 (54) 实用新型名称 可折叠的支架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支架装置, 包 括横梁 (2) 和升降机构 (3)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升 降机构 (3) 包括至少一对呈相对设置的升降立柱 (31) , 所述升降立柱 (31) 分别通过连接装置 (5) 连接于横梁 (2) 端部, 所述连接装置 (5) 一端与升 降立柱 (31) 呈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横梁 (2) 呈可 旋转连接。 升降立柱与横梁能进行折叠, 不仅安装 简单, 而且方便包装运输。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
3、)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88047 U CN 203088047 U *CN203088047U* 1/1 页 2 1. 可折叠的支架装置, 包括横梁 (2) 和升降机构 (3)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升降机构 (3) 包 括至少一对呈相对设置的升降立柱 (31) , 所述升降立柱 (31) 分别通过连接装置 (5) 连接于 横梁 (2) 端部, 所述连接装置 (5) 一端与升降立柱 (31) 呈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横梁 (2) 呈可 旋转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支架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连接装置 (5)包括。
4、固定在每 根升降立柱 (31) 上端部两侧的连接码, 所述连接码远离升降立柱 (31) 的另一端设有轴孔 (511) , 在所述轴孔 (511) 上安装将所述连接码与所述横梁 (2) 的端部连接的活动销 (52) , 所述升降立柱 (31) 和连接码连为一体并以所述活动销 (52) 为轴绕横梁 (2) 旋转, 从而进行 折叠。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支架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连接码上设有加强筋 (514)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088047 U 2 1/2 页 3 可折叠的支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支架装置。 背景。
5、技术 0002 随着桌子在人们工作、 学习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桌子如电脑桌、 书桌、 办公桌等 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 随着人们的应用需求, 对桌子的舒适、 便利也要求越来越高, 为满 足人们的需求, 能调整高度的桌子备受人们的喜爱, 于是出现了高度可调的桌子。 0003 如专利号为 200920026066.2 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升降桌, 包括桌面、 电 机、 横杆、 立杆、 传动轴等, 所述横杆跟立杆直接固定在一起, 所述立杆与电机是通过一根传 动轴连接。现有升降桌普遍存在如下缺陷 : 0004 整个产品的组装通常需要一定的专业性, 需要由专业人员到用户现场将部件一个 一个地组装调。
6、试, 这样就给卖家增大了人员的成本。 针对这样的缺陷, 人们通常是在桌子出 厂前将整个组装完成, 再用一个大的包装发送搬运至买家。 而在整个组装过程中, 其中横杆 和立柱的安装要求最高, 并且这部分的结构最占包装运输空间。但横杆与立杆通常是直接 固定在一起的, 无法折叠, 这样不方便包装。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支架装置, 立柱与横梁 能进行折叠, 不仅安装简单, 而且方便包装运输。 0006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装置, 包括横梁和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对呈相 对设置的升降立柱, 所述升降立柱分别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于横梁端部, 所述连。
7、接装置一端 与升降立柱呈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横梁呈可旋转连接。 0007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每根升降立柱上端部两侧的连接码, 所述连接码远离升 降立柱的另一端设有轴孔, 在所述轴孔上安装将所述连接码与所述横梁的端部连接的活动 销, 所述升降立柱和连接码连为一体并以所述活动销为轴绕横梁旋转, 从而进行折叠。 0008 优选地, 所述连接码上设有加强筋。 0009 所述支架装置的升降立柱与横梁通过连接码相连, 且所述升降立柱与连接码一同 能绕着横梁进行折叠, 这样在运输时, 减少了占地空间, 包装尺寸比较小, 易贮运 ; 而且用户 在安装时, 只需按照说明书就能将可折叠的升降桌安装, 并且能保。
8、证安装效果 ; 还在连接码 本体的表面设有 U 型突起的加强筋, 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码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 0011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折叠的支架装置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 0012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码的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升降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203088047 U 3 2/2 页 4 0014 附图标记说明 : 1-桌面, 2-横梁, 3-升降机构, 31-升降立柱, 4-驱动机构, 5-连 接装置, 51- 短连接码, 51- 长连接。
9、码, 511- 轴孔, 512- 第一安装孔, 513- 第二安装孔, 514- 加强筋, 52- 活动销, 6- 支撑臂, 7- 地脚, 8- 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 0016 如图1、 2所示, 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支架装置的实施例, 包括横梁2和升降机 构 3, 所述升降机构 3 包括至少一对呈相对设置的升降立柱 31, 所述升降立柱 31 分别通过 连接装置 5 连接于横梁 2 端部, 所述连接装置 5 一端与升降立柱 31 呈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 横梁 2 呈可旋转连接。 0017 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一对分别位于升。
10、降立柱31两侧的连接码, 左侧的升降立柱31 通过一对短连接码 51 与横梁 2 连接, 右侧的升降立柱 31 通过一对长连接码 51 与横梁 2 连接, 所述连接码的一端通过四个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升降立柱 31 的外管 312 上端的两 侧 ; 所述连接码另一端设有轴孔 511, 所述连接码与所述横梁 2 通过从轴孔 511 插入的活动 销 52 连接, 所述升降立柱 31 和连接码 51 连为一体并以所述活动销 52 为轴绕横梁 2 旋转, 从而进行折叠, 如图 1 所示进行折叠, 得到如图 2 所述为折叠后的情景。 0018 如3所示, 所述连接码上设有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升降立柱31固定。
11、安装的第一安 装孔 512, 在轴孔 511 周围还设有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横梁 2 固定安装的第二安装孔 513, 在本实施例中, 根据三点定位的原理, 第一安装孔 512、 第二安装孔 513 至少设为 3 个, 为使 安装更为牢固, 可以适当增加安装孔 ; 还在连接码本体的表面设有 U 型突起的加强筋 514, 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码的承载能力。 0019 为避免折叠后的两根升降立柱 31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端部重叠甚至干涉而无 法放置, 从而需要占用更大的安放空间的情况, 故将与两根升降立柱 31 连接的连接码设置 成长短不一的两个, 为连接码 (51, 51) , 这样就很好地解决可上述。
12、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短 连接码 51 连接如图所示 1 和 2 位于左边的立柱上, 长连接码 51 连接如图所示 1 和 2 位 于右边的立柱上, 其中在实施过程中短连接码 51 和长连接码 51 与立柱的安装位置可互 换。 0020 所述升降立柱 31 与横梁 2 通过连接码相连, 且所述升降立柱 31 与连接码一同能 绕着横梁 2 进行折叠, 这样在运输时, 减少了占地空间, 包装尺寸比较小, 易贮运 ; 而且用户 在安装时, 只需按照说明书就能将可折叠的升降桌安装, 并且能保证安装效果。 0021 如图 4 所示, 本实用新型用在升降桌上的实施例, 所述升降桌包括桌面 1、 支撑于 桌面。
13、 1 下方的横梁 2、 升降机构 3 和驱动升降机构 3 升降的驱动机构 4, 安装时, 如图 1-4 所 示, 先旋开如图 2 所述的升降立柱 31, 与横梁 2 垂直, 将驱动机构 4 安装在横梁 2 上, 并连 接电源, 将脚轮 8 安装在地脚 7 上, 并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将升降立柱 31 与连接码、 横梁 2 与 连接码固定连接, 将地脚 7 放在升降立柱 31 上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进行固定安装 ; 将支撑臂 6 分别安装到升降立柱 31 上, 再将手控器安装到横梁 2 上, 接通电源, 可通过手控器调节升 降。 0022 总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 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 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088047 U 4 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88047 U 5 2/2 页 6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8804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