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地毯.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788700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120097.0

申请日:

20130315

公开号:

CN203262968U

公开日:

201311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G27/02,D05C17/02

主分类号:

A47G27/02,D05C17/02

申请人:

东理株式会社

发明人:

岩佐勇纪,井上光晴

地址:

日本兵库县

优先权:

2012-16665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新宇;李茂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方块地毯,其中,使簇绒方向平行地铺设多个方块地毯时,其一部分不易引人注目。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具有: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第1绒头纱线、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与所述第1绒头纱线不同的第2绒头纱线、以及簇绒有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的底布;以簇绒有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区域中所述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的方式将包含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在所述底布上簇绒,并将所述各织后染色纱各自进行染色。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方块地毯,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第1绒头纱线、 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与所述第1绒头纱线不同的第2绒头纱线、以及 簇绒有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的底布; 包含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以簇绒有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区域中所述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的方式在所述底布上簇绒, 且所述各织后染色纱各自进行了染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块地毯,其特征在于,其还具有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与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不同的第3绒头纱线; 在所述底布上设有反复簇绒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而成的重复区域以及反复簇绒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3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而成的重复区域; 在所述各重复区域中,所述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块地毯(tile carpet)。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常在办公楼、商业设施、大厦等的地面上铺设 方块地毯。

方块地毯通常形成为规定的矩形形状(例如 500mm×500mm的正方形等)。

前述矩形的方块地毯通过使邻接的方块地毯的边缘之间紧 挨着而铺设在地面上。

作为这种方块地毯的铺设方式,已知有以邻接的方块地毯 的绒头纱线(pile yarn)的簇绒方向相垂直的形式铺设多个方 块地毯的方式、以邻接的方块地毯的绒头纱线的簇绒方向相平 行的形式铺设多个方块地毯的方式等。以下,将前一种铺设方 式称为“方格式(quarter turn)方式”,将后一种铺设方式称为“整 片式(monolithic)方式”。

前述方格式方式由于是以邻接的方块地毯的簇绒方向相垂 直的形式铺设方块地毯,因此,对于看到地面整体的人来说, 可以提供方格图案的最终外观。

前述整片式方式由于是以邻接的方块地毯的簇绒方向为同 一方向的形式铺设方块地毯,因此,对于看到地面整体的人来 说,可以提供如同一整块地毯那样的最终外观。

然而,按照前述整片式方式在地面上铺设现有的方块地毯 时,环视地面整体时,存在多个方块地毯中的一部分容易引人 注目的问题。

若一部分方块地毯引人注目,则观看者容易认出它是由多 个方块地毯构成的。因此,难以对观看者提供作为整片式方式 的特征的如同铺设了一整块地毯的最终外观。

作为在这种整片式方式的情况下一部分方块地毯引人注目 的原因,认为有如下的原因。

具体而言,方块地毯通常经由以下工序来制造:将染色性 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并丝,将其交织或加捻从而准备多个绒 头纱线的准备工序;将多根包含前述多种织后染色纱的绒头纱 线按照所需的图案排列在规定宽度的长条状底布上簇绒的簇绒 工序;用染料将该各绒头纱线的各织后染色纱染色的染色工序; 在染色后的底布上用PVC等树脂进行衬底加工的背衬 (backing)工序;将实施了衬底加工的底布裁切为规定形状、 获得方块地毯的裁切工序。通常,前述底布使用宽度为方块地 毯的边长数倍(例如4倍等)的底布,使得可以在其宽度方向上 切出多块方块地毯。而且,通过用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 纱构成前述绒头纱线,可获得杂色调的方块地毯。

以下,有时将前述簇绒工序中获得的在底布上簇绒有包含 织后染色纱的绒头纱线的结构体称为“坯布”。

作为前述染色工序中的染色法,一般使用绞盘绳状染色法 (winch dyeing)或连续染色法。

绞盘绳状染色法是间歇式染色方法的代表方法,其是将规 定宽度的长条状坯布裁切为规定长度,将该规定长度的坯布形 成环状,边使该环状的坯布在装满染料的染槽中浸渍、旋转, 边将织后染色纱染色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绞盘绳状染 色法为边使坯布在染槽内悬浮边染色的方法,因此不适合于浴 比(bath ratio)小的染色。

连续染色法是边将规定宽度的长条状坯布向纵向下游侧连 续输送,边将染料涂布于绒头纱线上、通过该染料将织后染色 纱染色的方法。连续染色法由于可连续地进行全部染色工序, 因此称为“连续染色”。实施连续染色法的设备一般是将独立进 行染料提供、蒸热处理、水洗、药液提供、干燥等的单位机械 一连串连接,该设备可以连贯地进行染色工序的最初阶段到最 后阶段,因此适合于染色大量的坯布。

前述连续染色法由于能够连续地染色坯布的织后染色纱, 因此,可以短时间制造方块地毯。即,连续染色法具有优异的 生产率。

然而,前述连续染色法难以将坯布宽度方向的染料的浓度 调整至均匀。因此,将染色后的坯布裁切而获得多块方块地毯 时,在坯布的宽度方向上切出的各方块地毯的绒头纱线产生色 差,容易发生所谓的“染色斑”。

这样,从发生染色斑的坯布切出的多块方块地毯在染色度 上彼此具有微妙的差别,因此,通过整片式方式铺设时,一部 分方块地毯容易引人注目。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制法:预先制造染色性不同的多种 卷曲纱线(curl yarn),从中选择任意两种卷曲纱线,组合并进 行交织处理或捻线处理从而获得多根双杂色纱,从中选择任意2 根双杂色纱,将这些2根双杂色纱以相邻的形式在底布上簇绒, 接着,通过染色处理来制造多杂色调的地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根据所述制法,可以获得色调复杂、 具有对比度、且具有高级感的多杂色调的地毯。

然而,专利文献1中,对于在以整片式方式铺设多块方块地 毯的情况下环视多块方块地毯整体时,一部分方块地毯引人注 目的问题及其解决手段,完全没有公开或启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2327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方块地毯,以邻接的方块地毯的 簇绒方向为相同方向的形式铺设多块方块地毯时,可以对看到 地面整体的人提供如同一整块地毯那样的最终外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对上述现有的制造多块方块地毯时产生染色度 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判明其原因如下。

如上所述,用连续染色法将绒头纱线染色时,在坯布的宽 度方向上有时发生染色斑。

除此以外,推定织后染色纱的排列也会导致染色度产生差 异。

即,在坯布上以所需的图案排列簇绒有多根包含染色性不 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的绒头纱线。该多种织后染色纱由于各自 染色性不同,因此,有时会出现例如某一种织后染色纱比较容 易染上染料,其它织后染色纱比较难以染上染料的情况。即, 染色前的绒头纱线中混合着容易染上染料的织后染色纱(换言 之,本来就染色深的织后染色纱)和难以染上染料的织后染色 纱(换言之,本来就染色浅的织后染色纱)。

如此,在混合有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的绒头纱线 中,在簇绒了较多的较易染色的织后染色纱的区域中吸收有较 多染料。因此,在容易染色的织后染色纱的比例较多的区域的 附近存在的织后染色纱由于染料不足而难以染色。在该簇绒了 较多的较易染色的织后染色纱的区域附近存在的织后染色纱为 较难染色的织后染色纱时,该织后染色纱更加染色浅。即,较 难染色的织后染色纱由于其性质本就难以染上染料,进而,由 于染料被前述容易染色的织后染色纱夺取,因而更加染色浅。 由此,织后染色纱的染色度产生差别,推定其形成了坯布的染 色斑。

本发明人等在这种推定下,发现在通过簇绒有由多种织后 染色纱构成的绒头纱线的区域中使多种织后染色纱的量均等, 可以在通过整片式方式铺设时,获得不容易引人注目的方块地 毯,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具有: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 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第1绒头纱线、 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 纱并丝而成的与所述第1绒头纱线不同的第2绒头纱线、以及簇 绒有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的底布; 其中,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以簇绒 有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区域中所述各织后染色纱 的重量比均等的方式在所述底布上簇绒,且所述各织后染色纱 分别进行了染色。

优选的是,具有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 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与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 头纱线不同的第3绒头纱线;在所述底布上设有反复簇绒包含所 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而成的重复区域以及 反复簇绒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3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而成 的重复区域;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重复区域 内的亮度差以及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3绒头纱线的重复区 域内的亮度差各自为2.0以上;在所述各重复区域中,所述各织 后染色纱的重量比是均等的。

进一步优选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重复区 域的亮度与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3绒头纱线的重复区域的 亮度的差为2.0以上。

实用新型的效果

通过整片式方式将本实用新型的多块方块地毯铺设在地面 上时,即使环视该地面整体,一部分方块地毯也不易引人注目。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特别适合于整片式方式的施 工。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绒头纱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其中,省略 了该绒头纱线的两侧。

图2为图1的II-II线截面图。

图3为表示实施例中制作的坯布的绒头纱线的排列的参考 平面图。

图4为表示实施例中制作的方块地毯的结构的参考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31 绒头纱线

11 第1织后染色纱

12 第2织后染色纱

13 第3织后染色纱

2 方块地毯

3 坯布

32 底布

4 背衬层

41 第1加强片

42 第2加强片

43 背面层

44 衬底层

r 簇绒方向

s 宽度(隔距)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种类不同的多 根绒头纱线的工序、将前述多根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的工序、 将前述绒头纱线染色的工序、以及裁切染色后的坯布的工序, 根据需要,可以具有其它工序。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说明书中,“PPP~QQQ”的表述是指“PPP以上且QQQ 以下”。另外,“多个”的表述是指2个以上。另外,“多个”优选 为2个以上且6个以下,更优选为3个以上且5个以下。

[绒头纱线的准备工序]

绒头纱线的准备工序是准备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至 少2根不同的绒头纱线的工序,所述第1绒头纱线是将自染色性 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 的,所述第2绒头纱线是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 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

各绒头纱线可以是彼此不同的3种以上。各绒头纱线可以由 染色性不同的三种以上的织后染色纱构成。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在术语上区别不同的绒头纱线,有时 附上“第1”、“第2”等前缀;另外,为了在术语上区别染色性不 同的织后染色纱,有时附上“第1”、“第2”等前缀。需要说明的 是,这些“第1”、“第2”等前缀是为了区别术语而附加的,没有 术语的优劣、顺序等特殊意义。

例如,第1绒头纱线由包含第1织后染色纱和染色性与第1 织后染色纱不同的第2织后染色纱的多种织后染色纱构成,第2 绒头纱线由包含前述第1织后染色纱和染色性与前述第1织后染 色纱以及第2织后染色纱不同的第3织后染色纱的多种织后染色 纱构成。

优选的是,第1绒头纱线是由自染色性不同的第1织后染色 纱、第2织后染色纱和第3织后染色纱3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 少2种织后染色纱构成的,第2绒头纱线是由自前述3种织后染色 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构成的,第3绒头纱线是由自前 述3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构成的。第1绒头 纱线、第2绒头纱线、第3绒头纱线包含染色性彼此不同的织后 染色纱。

因此,上述第1至第3绒头纱线不是相同的,是彼此不同的。

图1和图2中示出了绒头纱线的一个实施方式。

该图示例的绒头纱线1是通过将第1织后染色纱11、第2织后 染色纱12和第3织后染色纱13(3根织后染色纱)合股加捻而构 成的。第1织后染色纱11、第2织后染色纱12和第3织后染色纱13 各自染色性不同。或者,自第1织后染色纱11、第2织后染色纱 12和第3织后染色纱13中选择的2种织后染色纱具有不同的染色 性。

另外,虽然没有特别示出,但绒头纱线不限于由3根织后染 色纱构成的情况,如上所述,可以由2根或4根以上的织后染色 纱构成。

织后染色纱是染色前的纱,是可通过染料染色的纱。

前述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是指在完全相同的条件 下染色时不会同样染色的织后染色纱。

例如,作为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可列举出如下 情况。

(1)某一种织后染色纱可用某种特定的染料染色,其它种 类的织后染色纱难以用前述染料染色,且可用与此不同的其它 染料染色的情况。即,不能用同一染料染色的多种织后染色纱 具有不同的染色性。

(2)某一种织后染色纱与其它种类的织后染色纱可以用同 一染料染色,但彼此染色深浅不同的情况。即,染成的深浅不 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具有不同的染色性。

(3)某一种织后染色纱与其它种类的织后染色纱用不同染 料染色且染色深浅也不同的情况。即,不能用同一染料染色且 染成的深浅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具有不同的染色性。

对前述织后染色纱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 聚酰胺、丙烯酸类树脂、聚酯、聚丙烯等热塑性聚合物。由于 能够良好地染色成各种色彩,因此优选使用聚酰胺系的织后染 色纱。

作为前述织后染色纱,例如,可列举出用酸性染料染色的 织后染色纱、用阳离子性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等。作为用酸 性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使用包含具有阳离子性基团的聚合 物的合成纤维,作为用阳离子性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使用 包含具有阴离子性基团的聚合物的合成纤维。

各织后染色纱可以由多根单纱的集合构成,也可以由1根单 纱构成。通常,各织后染色纱由多根单纱的集合构成。前述多 根单纱可以进行交织加工和/或卷曲加工。通过实施这些加工, 可获得充实感优异的绒头纱线。通过将所述绒头纱线在底布上 簇绒,可以使绒面具有适度的膨胀度。绒面具有适度的膨胀度 时,能够使织后染色纱良好地染色,而且可以赋予方块地毯以 立体感。通过使用这种绒头纱线,具有更不易使染色斑引人注 目的效果。尤其,由于交织加工还具有赋予绒面以光泽感的效 果,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使用实施了交织加工的织后 染色纱。

其中,各织后染色纱由多根单纱构成时,还可以仅将各单 纱并丝来构成织后染色纱。

对各织后染色纱的粗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 1,000dtex~5,000dtex,优选为2,500dtex~3,500dtex。织后染色纱 太粗时,有织后染色纱产生染色斑的担心,另一方面,织后染 色纱太细时,由于绒头纱线相对地变细,因此,有不能获得具 有适度弹力性的方块地毯的担心。

具体而言,作为染色性不同的织后染色纱,可列举出如以 下(a)~(d)的织后染色纱。

(a)用酸性染料染色且染色较深的织后染色纱(以下称 为酸性深色(deep)织后染色纱)。

(b)用酸性染料染色且染色较浅的织后染色纱(以下称 为酸性浅色(pale)织后染色纱)。

(c)用酸性染料染色且染色为前述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 和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的中间程度的颜色的织后染色纱(以下 称为酸性常规(regular)织后染色纱)。

(d)用阳离子性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以下称为阳离 子织后染色纱)。

前述(a)至(d)的各织后染色纱具有彼此不同的染色性。

对阳离子织后染色纱的染色度没有特别限制,阳离子织后 染色纱可以与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同等地染色较深,也可以与 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同等地染色较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酸性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例 示了上述(a)~(c)的三种,但不限于此,根据染色的深浅, 可以是2种或4种以上的织后染色纱。

绒头纱线通过将两种以上的前述染色性不同的织后染色纱 并丝并将这些织后染色纱交织或加捻来构成。

前述绒头纱线优选由交织纱或加捻纱构成。使用交织纱作 为绒头纱线时的加捻数优选是20次/m~400次/m,更优选是50次 /m~250次/m。如果在前述加捻数的范围内,可获得充实感优异 的绒头纱线。通过将所述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可以使绒面 具有适度的膨胀度,且可以将各织后染色纱良好地染色。

绒头纱线准备至少2根,优选准备3根以上,更优选准备4 根以上。

对于前述2根以上的绒头纱线,在构成它们的织后染色纱 中,至少一种织后染色纱不同。因此,前述2根以上的绒头纱线 不是相同的,而是彼此不同的。

适当组合自染色性不同的3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 织后染色纱时,可以形成各种绒头纱线,进而,适当组合自染 色性不同的4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时,由 于选项增多,因此可以形成更多种绒头纱线。即,构成选择对 象的染色性不同的织后染色纱的种类越多,选项越多,可以形 成越多种类的绒头纱线。

例如,第1绒头纱线至第3绒头纱线由选自由上述酸性深色 织后染色纱、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酸性常规织后染色纱和阳 离子织后染色纱构成的组中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构成。

下述表1中所示的各绒头纱线是自由上述酸性深色织后染 色纱、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酸性常规织后染色纱和阳离子织 后染色纱构成的组中选择3种织后染色纱,再由选自由该3种织 后染色纱构成的组中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构成。

[表1]

表1中,第1纱表示将1重量份的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1重 量份的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和1重量份的阳离子织后染色纱并 丝从而形成1根绒头纱线。

第2纱表示将2重量份的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和1重量份的 阳离子织后染色纱并丝从而形成1根绒头纱线。

其中,前述重量份是指各织后染色纱每单位长度的重量比 率。

例如,在表1的第1纱中,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酸性浅色 织后染色纱:阳离子织后染色纱(重量比)=1:1:1;在表1 的第3纱中,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阳离子织后染色纱(重量比) =1:2。

相同重量份的2种织后染色纱通常粗度相同,该2种织后染 色纱的材质不同时,有时即使为相同重量份,粗度也略微不同。

[绒头纱线的簇绒工序]

绒头纱线的簇绒工序是以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将包 含前述准备工序中获得的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多根绒 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的工序。

以使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为条件,可以将前述第1 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2根绒头纱线在底布上适当簇绒,或者, 可以将前述第1绒头纱线、第2绒头纱线和第3绒头纱线3根绒头 纱线在底布上适当簇绒,或者,可以将任意的4根以上绒头纱线 在底布上适当簇绒。

重量比均等是指,各织后染色纱之间的重量比满足1:1的 关系。

对簇绒绒头纱线的底布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底 布。作为底布,可列举出织布、无纺布、针织布等片状底布。 作为构成底布的纤维的原料,例如,可列举出聚酯、聚丙烯、 聚乙烯、聚酰胺等合成纤维;纤维素、羊毛等天然纤维;人造 丝等半合成纤维等。其中,由于热稳定性优异、制造时不容易 变形,尤其优选使用合成纤维。

对底布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为了大量地机械制造方块地 毯,使用长条状的底布。

长条状的底布为例如长度10m以上的底布,优选为长度 100m以上的底布。

另外,对底布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制,为了在宽度方向切取 多块方块地毯、大量地机械制造方块地毯,使用宽度为方块地 毯的边长的整数倍(例如2倍~12倍等)的底布。

将长条状的底布在其纵向输送,在其下游侧使用公知的簇 绒机将前述各绒头纱线簇绒。

通过将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可获得将含有织后染色纱 的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而成的结构体,即染色前的坯布。

以使簇绒了包含前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 线的区域中前述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为条件,对绒头纱 线的排列(隔距(gauge)方向的绒头纱线的排列)没有限制。 为了获得所需的杂色调的方块地毯,各绒头纱线以适当的排列 在底布上簇绒。

优选的是,以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的形式簇绒各绒 头纱线的区域遍及整个底布。

在此处,表2中示出了使用上述表1中所示的第1至第7纱, 使各织后染色纱以均等的形式排列的各种排列例。各织后染色 纱的重量均为1重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该表2中所示的排列例以外,当然也可 以将各织后染色纱以均等的形式排列。

[表2]

在表2中,分别地,A表示表1的第1纱,B表示表1的第2纱, C表示表1的第3纱,D表示表1的第4纱,E表示表1的第5纱,F 表示表1的第6纱,G表示表1的第7纱。

在表2中,例如,排列例A·A…表示簇绒有多个第1纱的重复 区域,该区域中的重复单元是A、且该重复单元A在隔距方向上 重复多个。

同样地,排列例BC·BC…表示交替地簇绒有第2纱和第3纱 的重复区域,该区域中的重复单元是BC、且该重复单元BC在 隔距方向上重复多个。

同样地,排列例DAEA·DAEA…表示按顺序簇绒有第4纱、 第1纱、第5纱和第1纱的重复区域,该区域中的重复单元是 DAEA、且该重复单元DAEA在隔距方向上重复多个。

本实用新型中的重复单元是指将任选的1根或2根以上的绒 头纱线簇绒的单元,重复区域是指该重复单元重复的区域。

通过将各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在底布上形成选自由这 些重复单元构成的重复区域中的1个或2个以上的重复区域。

对前述各种重复区域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制,可以适当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每块方块地毯都独立地设置 多个区域内的亮度差在所需以上的重复区域,且使这些重复区 域邻接地配置。以整片式方式铺设这种方块地毯时,邻接的方 块地毯的接缝不易引人注目。

尤其,更优选的方块地毯是,独立地设置多个区域内的亮 度差在所需以上的重复区域,以邻接的2个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 变大的方式配置前述各区域。这种方块地毯不仅可以辨认出重 复区域内的亮度差,而且可以辨认出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度 差,因此,用整片式方式铺设时,邻接的方块地毯的接缝不易 引人注目。

具体而言,铺设方块地毯时,接缝引人注目是因为该接缝 的部分产生了少许亮度差。如上所述,在1块方块地毯中,由于 存在较小视场下的亮度差(任意一个重复区域内具有所需以上 的亮度差)和较大视场下的亮度差(任意邻接的2个重复区域间 具有所需以上的亮度差),从而环视以整片式方式铺设方块地毯 的地面整体时,接缝的亮度差淹没在它们的亮度差中,结果, 接缝不易引人注目。

前述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3.0以 上。亮度差低于2.0时,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变得不易引人注目。 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越大,亮度差越明显,但过于明显时,有 时在设计上也是不优选的,因此,前述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优 选为6.0以下。

另外,每块方块地毯只要设置至少一个具有前述范围的亮 度差的重复区域即可。不过,设置过多具有前述范围的亮度差 的重复区域时,有时难以将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设定在 后述范围内,因此,每块方块地毯优选独立地设置2个~8个、 更优选独立地设置3个~5个具有前述范围的亮度差的重复区 域。

在重复区域内,只要存在至少1组亮度差大的绒头纱线的组 合即可。

另一方面,前述邻接的2个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优选为2.0 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亮度差低于2.0时,重复区域间的亮 度差变得不易引人注目。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越大,亮 度差越明显,但过于明显时,有时在设计上也是不优选的,因 此,前述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优选为6.0以下。

另外,每块方块地毯的邻接重复区域间具有前述范围的亮 度差处只要设置至少1处即可。不过,邻接重复区域间具有前述 范围的亮度差处过多时,使接缝不容易引人注目的效果减弱, 因此,每块方块地毯的邻接重复区域间具有前述范围的亮度差 处优选为2处~8处,更优选为3处~5处。

前述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可以根据JIS Z8722通过色度计 来测定。具体而言,参照下述实施例的测定步骤。

前述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可以通过将邻接的2个重 复区域内的亮度差相减来求出。

如本实用新型那样,通过以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在 表2的例子中,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阳 离子织后染色纱=1:1:1)的方式将各绒头纱线簇绒,从而不 容易产生染色度差。即,将坯布染色之后,不易产生染色斑。

该原理虽不明确,但本发明人等推定如下。

如上所述,用染料将混合有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 的绒头纱线染色时,由于较易染色的织后染色纱中吸收较多染 料,因此,簇绒了较多的该织后染色纱的区域附近存在的织后 染色纱难以染色。在现有的方块地毯的制造方法中,不考虑各 织后染色纱的染色度,而仅考虑设计来选择绒头纱线并进行簇 绒。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以多种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为1:1 的方式将各绒头簇绒,可以防止吸收较多染料的织后染色纱和 不易吸收染料的织后染色纱中的一种织后染色纱的量偏多。因 此推定,作为坯布整体,各织后染色纱不容易产生染色度差, 可以抑制染色斑。

[染色工序]

染色工序是将前述簇绒工序中在底布上簇绒过的各绒头纱 线的织后染色纱染色的工序。

对绒头纱线的织后染色纱的染色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 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作为前述染色方法,例如,可列举出连续染色法、绞盘绳 状染色法。

由于能够短时间完成染色、生产率优异,因此优选通过连 续染色法将绒头纱线的织后染色纱染色。

通常,用连续染色法将绒头纱线染色时,容易发生染色斑, 但根据本实用新型,以多个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为1:1:1的方 式将各绒头簇绒,因此即使用连续染色法染色时,也可抑制染 色斑。

利用连续染色法的染色例如可以用如下所述的步骤来进 行。

将长条状的坯布在纵向上输送,在其途中,将染料涂布于 坯布的绒面上。染料是能够将所使用的织后染色纱染色的染料, 根据织后染色纱的染色性适当选择。

使用如表2所示的包含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酸性浅色织后 染色纱和阳离子织后染色纱的各绒头纱线时,作为将它们染色 的染料,使用酸性染料和阳离子性染料。

对染料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从射出 喷嘴将染料喷射于坯布的绒面上的方法、使坯布在充满染料的 染槽中通过的方法等。

通常,在输送坯布的线路的途中,在坯布的宽度方向和纵 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设置多个射出喷嘴,从该喷嘴将染料涂布于 向下游侧输送中的坯布的绒面上。

射出染料时,可以从各喷嘴射出混合有前述酸性染料和阳 离子性染料的染料,也可以从多个喷嘴喷射酸性染料,从其它 多个喷嘴喷出阳离子性染料。

涂布染料之后,通过将坯布热处理,使染料固定在织后染 色纱上。

热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热风、蒸汽等进行。

从容易对绒头纱线的织后染色纱大致均匀地加热的方面考 虑,优选使用蒸汽进行热处理。

其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染色工序中的连续染色法,还可 以从日本特开昭58-018489号、日本特开昭59-135023号、日本 特公平6-43668号、日本特许第3851592号等中记载的方法中适 当选择并使用。

[洗涤工序]

洗涤工序是在前述染色工序后除去完成染色后的坯布上附 着的染料等的工序。

染色后的坯布上残留有染料。

为了除去该残留染料,根据需要,优选进行洗涤。

洗涤工序的洗涤液只要能除去残留染料即可,对其没有特 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水、低浓度的醇水溶液等。

洗涤液的温度通常是5℃~50℃左右。

作为洗涤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列举出从射出喷 嘴将洗涤液吹送到坯布的绒面上的方法、使坯布在充满洗涤液 的浴中通过的方法等。

对洗涤后的坯布进行干燥。

干燥处理可以是自然干燥,但为了缩短时间,优选使用热 风等的强制干燥。

[背衬层的形成工序]

背衬层的形成工序是在前述染色后的坯布的背面上形成背 衬层的工序。

背衬层构成了方块地毯的接地层,可采用以往公知的背衬 层。

例如,背衬层具有背面层、衬底层和加强片。背面层设置 在坯布的背面(与绒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衬底层设置在背面 层的背面上,与地面接触。加强片设置在前述背面层和/或衬底 层中。

背面层和衬底层由公知的合成树脂形成。例如,作为背面 层和衬底层的合成树脂,可列举出:氯乙烯系树脂等PVC系,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EVA系,APP树脂等APP系,聚氨 酯等PUR系等。从加工性、耐久性和成本方面等考虑,优选使 用聚氯乙烯树脂等PVC系。

对加强片也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片材。例如, 作为加强片,可列举出玻璃、聚酯、聚酰胺等无机纤维或合成 纤维的织布或无纺布等。尤其,由于尺寸稳定效果优异,优选 使用玻璃纤维制的无纺布或织布等作为加强片。

[裁切工序]

通过将如上操作获得的具有背衬层的坯布裁切为规定的矩 形形状,可获得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

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具有: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 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第1绒头纱线、 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 纱并丝而成的与第1绒头纱线不同的第2绒头纱线、以及簇绒有 包含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的底布;以簇绒有 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区域中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 等的方式将包含前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在 底布上簇绒,并将前述各织后染色纱各自进行染色。

通过本实用新型获得的多个方块地毯彼此的染色度的差异 小,因此,特别适合于利用整片式方式来铺设。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具有: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 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第1绒头 纱线、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 染色纱并丝而成的且与第1绒头纱线不同的第2绒头纱线、以及 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 纱并丝而成的与前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不同的第3绒 头纱线,其还具有簇绒有包含前述第1绒头纱线、第2绒头纱线 和第3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的底布;该方块地毯设有反复簇绒包 含前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而成的重复区域 以及反复簇绒包含前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3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 而成的重复区域;包含前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重复 区域内的亮度差以及包含前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3绒头纱线的重 复区域内的亮度差各自为2.0以上;在前述各重复区域中,前述 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优选的是,包含前述第1绒头纱线 和第2绒头纱线的重复区域与包含前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3绒头 纱线的重复区域邻接,该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为2.0以 上。

这种方块地毯以整片式铺设时,接缝不易引人注目。

实施例

以下给出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然而,本 实用新型不受以下实施例限制。

[所使用的织后染色纱]

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将46根由具有碱性基团的聚酰胺纤 维(尼龙6,6)形成的粗度20.1dtex的单纱合股加捻而成的复丝。 INVISTA公司制造、商品名“427C”。

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将46根由具有碱性基团的聚酰胺纤 维(尼龙6,6)形成的粗度20.1dtex的单纱合股加捻而成的复丝。 INVISTA公司制造、商品名“425”。

阳离子织后染色纱:将46根由具有酸性基团的聚酰胺纤维 (尼龙6,6)形成的粗度20.1dtex的单纱合股加捻而成的复丝。 INVISTA公司制造、商品名“423”。

酸性常规织后染色纱:将46根由具有碱性基团的聚酰胺纤 维(尼龙6,6)形成的粗度20.1dtex的单纱合股加捻而成的复丝。 INVISTA公司制造、商品名“426”。

[实施例1]

(绒头纱线的准备)

按照表1所示将前述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酸性浅色织后染 色纱和阳离子织后染色纱组合,分别制作第1纱至第7纱。

其中,这7种绒头纱线是将3根织后染色纱混纺而制作的。

(绒头纱线的簇绒)

通过将前述第1纱至第7纱在底布(宽度4.2m的规定长度的 聚酯纺粘无纺布。Unitika Ltd.制造、商品名“Marix”)的宽度4m 的范围内在其纵向上簇绒,从而制作坯布。其中,第1纱至第7 纱在宽度方向上重复2次图3所示的图案排列。即,图3所示的图 案排列是宽度2m的部分,进行2次该排列从而在前述宽度4m范 围内簇绒。

各绒头纱线使用1/10隔距簇绒机按照目付(日本织物单位 面积质量)800g/m2、绒头高度2.5~5.0mm的多级绒圈(multi-level  loop)进行簇绒。

在图3中,分别地,A表示第1纱,B表示第2纱,C表示第3 纱,D表示第4纱,E表示第5纱,F表示第6纱,G表示第7纱。

另外,图3的“DAEA”、“BC”、“FADC”、“FGBC”、“A”、 “BCDE”、“FG”、“DEFG”、“DE”、“A”、“BACA”、“BC”、“DEFG”、 “FADC”、“DE”、“BCFGDE”、“FAGA”表示重复单元,从左起, 将这些重复单元分别重复簇绒规定数,从而形成由各重复单元 构成的重复区域。

例如,重复单元“DAEA”由1根第4纱、1根第1纱、1根第5 纱和1根第1纱(4根绒头纱线)构成。

表3中示出了宽度2m部分的重复单元的重复数和绒头纱线 的簇绒数。

[表3]

[表4]

邻接的重复区域间 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ΔL DAEA与BC间 2.75 BC与FADC间 2.00 FADC与FGBC间 1.50 FGBC与A间 3.25 A与BCDE间 2.75 BCDE与FG间 0 FG与DEFG间 1.00 DEFG与DE间 0.50 DE与A间 1.25 A与BACA间 1.75 BACA与BC间 2.00 BC与DEFG间 2.00 DEFG与FADC间 0 FADC与DE间 0.50 DE与BCFGDE间 1.00 BCFGDE与FAGA间 1.25

(坯布的染色)

一边将前述坯布在连续染色机的纵向上输送,一边通过在 其途中在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射出喷嘴对前述坯布 的绒面喷射混合能够染色成灰色的酸性染料(HANTSMAN公司 制造、商品名“Tectilon”)与能够染色成淡灰色的阳离子染料 (HANTSMAN公司制造、商品名“Maxilon”)而成的混合染料。 此后,通过蒸汽对前述坯布进行约4分钟热处理,进而用冷水充 分洗涤从而除去染料。此后,充分干燥从而完成坯布的染色。

(背衬层的形成)

在输送带上,形成埋设有作为第1加强片的聚酯树脂制网 (仓敷纺织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RENETTE”)的厚度约 1.5mm的由糊状聚氯乙烯树脂构成的背面层,进而,在该背面 层上层叠作为第2加强片的玻璃毡(目付量40g/m2),在该毡上 层叠厚度约2.0mm的由聚氯乙烯树脂糊剂构成的衬底层。

将前述完成染色的坯布置于前述背面层上,然后加热整体, 使聚氯乙烯树脂固化。

通过裁切机沿簇绒方向和宽度方向将这样获得的地毯裁切 为500mm见方,形成为正方形,从而制作出实施例1的方块地毯。

图4中示出了所得方块地毯的层构成。

该方块地毯2由具有完成染色的绒头纱线31和底布32的坯 布3、以及设置在坯布3的背面上的背衬层4构成。背衬层4从上 到下依次由包含第1加强片41的背面层43和包含第2加强片42的 衬底层44构成。

(亮度差的测定)

在实施例1中,坯布染色完成后,切出一部分,求出表3的 各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ΔL。

具体而言,按照JIS Z8722,选择各重复区域内的规定的5 个点,使用色彩色差计(Konica Minolta公司制造,产品名“色 彩测色系统(简易型)CR-200”)分别测定所述点的L值,将这 些L值的平均值作为亮度差ΔL。结果在表3中示出。

在染色后的坯布中,亮度差越大的区域越引人注目,亮度 差越小的区域,外观越为素色的外观。

[实施例2]

除了使用酸性常规织后染色纱代替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以 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实施例2的方块地毯。

[比较例]

使用上述实施例1的第2纱、第3纱和第4纱三种绒头纱线, 制作比较例的方块地毯。

具体而言,按没有特定规律的随机排列将第2纱、第3纱和 第4纱簇绒从而获得坯布。该随机排列的一部分表示为: BCBBDCBCBDBCDDBCCBDDBCBCBDBCBDBCBDDBBDCB BDCBCDBCBCBDCBCDDCBCDDBDBBCDBB…(B:C:D(质 量比)=3:2:2)。其中,前述B表示第2纱,C表示第3纱,D 表示第4纱。

事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将该坯布染色、形成背衬层,从 而制作比较例的方块地毯。

[评价]

从实施例1和2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方块地毯中各自任意选择 20块,分别目视观察它们的绒面。其结果,在实施例1和2中, 在所有方块地毯的绒面上均没有见到染色斑,但在比较例中, 在方块地毯的绒面上见到了染色斑。

不过,使用常规织后染色纱代替浅色织后染色纱的实施例2 的方块地毯中,花色变得稍不鲜明,亮度差与实施例1相比稍弱。

将实施例1、2以及比较例的20块方块地毯各自通过整片式 方式任意地铺设在地面上。

环视地面整体时发现,在实施例1和2中,在一块方块地毯 中存在亮度差大的部位,因此,接缝部分的亮度差相对不引人 注目,也没有一部分方块地毯引人注目,作为整体的外观就如 同一整块地毯那样。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可以容易地察觉 并排的方块地毯之间的接缝部分,一部分方块地毯引人注目。

方块地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方块地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方块地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块地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块地毯.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6296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1.06 CN 203262968 U *CN203262968U* (21)申请号 201320120097.0 (22)申请日 2013.03.15 2012-166655 2012.07.27 JP A47G 27/02(2006.01) D05C 17/02(2006.01) (73)专利权人 东理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兵库县 (72)发明人 岩佐勇纪 井上光晴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 李茂家 (54) 实用新型名称 方块地毯 (5。

2、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方块地毯, 其中, 使簇绒方向 平行地铺设多个方块地毯时, 其一部分不易引人 注目。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具有 : 将自染色性 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 色纱并丝而成的第 1 绒头纱线、 将自染色性不同 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 并丝而成的与所述第 1 绒头纱线不同的第 2 绒头 纱线、 以及簇绒有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 头纱线的绒头纱线的底布 ; 以簇绒有所述第 1 绒 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线的区域中所述各织后染色 纱的重量比均等的方式将包含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在所述底布上簇绒, 并将 所述各。

3、织后染色纱各自进行染色。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6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6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62968 U CN 203262968 U *CN203262968U* 1/1 页 2 1. 一种方块地毯, 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 : 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第1绒头 纱线、 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与所述。

4、 第 1 绒头纱线不同的第 2 绒头纱线、 以及 簇绒有包含所述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的底布 ; 包含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以簇绒有所述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 纱线的区域中所述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的方式在所述底布上簇绒, 且所述各织后染色纱各自进行了染色。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块地毯, 其特征在于, 其还具有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 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与所述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线不 同的第 3 绒头纱线 ; 在所述底布上设有反复簇绒包含所述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而成。

5、 的重复区域以及反复簇绒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3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而成的重复区 域 ; 在所述各重复区域中, 所述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262968 U 2 1/16 页 3 方块地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块地毯 (tile carpet) 。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 常在办公楼、 商业设施、 大厦等的地面上铺设方块地毯。 0003 方块地毯通常形成为规定的矩形形状 (例如 500mm500mm 的正方形等) 。 0004 前述矩形的方块地毯通过使邻接的方块地毯的边缘之间紧挨着而铺设在地面上。 0005 作为这种方块地毯的铺设方式。

6、, 已知有以邻接的方块地毯的绒头纱线 (pile yarn) 的簇绒方向相垂直的形式铺设多个方块地毯的方式、 以邻接的方块地毯的绒头纱线 的簇绒方向相平行的形式铺设多个方块地毯的方式等。 以下, 将前一种铺设方式称为 “方格 式 (quarter turn) 方式” , 将后一种铺设方式称为 “整片式 (monolithic) 方式” 。 0006 前述方格式方式由于是以邻接的方块地毯的簇绒方向相垂直的形式铺设方块地 毯, 因此, 对于看到地面整体的人来说, 可以提供方格图案的最终外观。 0007 前述整片式方式由于是以邻接的方块地毯的簇绒方向为同一方向的形式铺设方 块地毯, 因此, 对于看到。

7、地面整体的人来说, 可以提供如同一整块地毯那样的最终外观。 0008 然而, 按照前述整片式方式在地面上铺设现有的方块地毯时, 环视地面整体时, 存 在多个方块地毯中的一部分容易引人注目的问题。 0009 若一部分方块地毯引人注目, 则观看者容易认出它是由多个方块地毯构成的。因 此, 难以对观看者提供作为整片式方式的特征的如同铺设了一整块地毯的最终外观。 0010 作为在这种整片式方式的情况下一部分方块地毯引人注目的原因, 认为有如下的 原因。 0011 具体而言, 方块地毯通常经由以下工序来制造 : 将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 并丝, 将其交织或加捻从而准备多个绒头纱线的准备工序 ; 将多。

8、根包含前述多种织后染色 纱的绒头纱线按照所需的图案排列在规定宽度的长条状底布上簇绒的簇绒工序 ; 用染料将 该各绒头纱线的各织后染色纱染色的染色工序 ; 在染色后的底布上用 PVC 等树脂进行衬底 加工的背衬 (backing) 工序 ; 将实施了衬底加工的底布裁切为规定形状、 获得方块地毯的 裁切工序。通常, 前述底布使用宽度为方块地毯的边长数倍 (例如 4 倍等) 的底布, 使得可以 在其宽度方向上切出多块方块地毯。而且, 通过用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构成前述 绒头纱线, 可获得杂色调的方块地毯。 0012 以下, 有时将前述簇绒工序中获得的在底布上簇绒有包含织后染色纱的绒头纱线 的结。

9、构体称为 “坯布” 。 0013 作为前述染色工序中的染色法, 一般使用绞盘绳状染色法 (winch dyeing) 或连续 染色法。 0014 绞盘绳状染色法是间歇式染色方法的代表方法, 其是将规定宽度的长条状坯布裁 切为规定长度, 将该规定长度的坯布形成环状, 边使该环状的坯布在装满染料的染槽中浸 渍、 旋转, 边将织后染色纱染色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绞盘绳状染色法为边使坯布在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3 2/16 页 4 染槽内悬浮边染色的方法, 因此不适合于浴比 (bath ratio) 小的染色。 0015 连续染色法是边将规定宽度的长条状坯布向纵向下游侧连续。

10、输送, 边将染料涂布 于绒头纱线上、 通过该染料将织后染色纱染色的方法。连续染色法由于可连续地进行全部 染色工序, 因此称为 “连续染色” 。 实施连续染色法的设备一般是将独立进行染料提供、 蒸热 处理、 水洗、 药液提供、 干燥等的单位机械一连串连接, 该设备可以连贯地进行染色工序的 最初阶段到最后阶段, 因此适合于染色大量的坯布。 0016 前述连续染色法由于能够连续地染色坯布的织后染色纱, 因此, 可以短时间制造 方块地毯。即, 连续染色法具有优异的生产率。 0017 然而, 前述连续染色法难以将坯布宽度方向的染料的浓度调整至均匀。 因此, 将染 色后的坯布裁切而获得多块方块地毯时, 在。

11、坯布的宽度方向上切出的各方块地毯的绒头纱 线产生色差, 容易发生所谓的 “染色斑” 。 0018 这样, 从发生染色斑的坯布切出的多块方块地毯在染色度上彼此具有微妙的差 别, 因此, 通过整片式方式铺设时, 一部分方块地毯容易引人注目。 0019 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如下制法 : 预先制造染色性不同的多种卷曲纱线 (curl yarn) , 从中选择任意两种卷曲纱线, 组合并进行交织处理或捻线处理从而获得多根双杂色 纱, 从中选择任意2根双杂色纱, 将这些2根双杂色纱以相邻的形式在底布上簇绒, 接着, 通 过染色处理来制造多杂色调的地毯。 0020 专利文献 1 中记载了, 根据所述制法, 。

12、可以获得色调复杂、 具有对比度、 且具有高 级感的多杂色调的地毯。 0021 然而, 专利文献 1 中, 对于在以整片式方式铺设多块方块地毯的情况下环视多块 方块地毯整体时, 一部分方块地毯引人注目的问题及其解决手段, 完全没有公开或启示。 0022 现有技术文献 0023 专利文献 0024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10-323270 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25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2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方块地毯, 以邻接的方块地毯的簇绒方向为相同方向的 形式铺设多块方块地毯时, 可以对看到地面整体的人提供如同一整块地毯那样的最终外 观。 002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

13、0028 本发明人等对上述现有的制造多块方块地毯时产生染色度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 入研究, 结果判明其原因如下。 0029 如上所述, 用连续染色法将绒头纱线染色时, 在坯布的宽度方向上有时发生染色 斑。 0030 除此以外, 推定织后染色纱的排列也会导致染色度产生差异。 0031 即, 在坯布上以所需的图案排列簇绒有多根包含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的 绒头纱线。 该多种织后染色纱由于各自染色性不同, 因此, 有时会出现例如某一种织后染色 纱比较容易染上染料, 其它织后染色纱比较难以染上染料的情况。 即, 染色前的绒头纱线中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4 3/16 页 5 混合。

14、着容易染上染料的织后染色纱 (换言之, 本来就染色深的织后染色纱) 和难以染上染料 的织后染色纱 (换言之, 本来就染色浅的织后染色纱) 。 0032 如此, 在混合有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的绒头纱线中, 在簇绒了较多的较 易染色的织后染色纱的区域中吸收有较多染料。因此, 在容易染色的织后染色纱的比例较 多的区域的附近存在的织后染色纱由于染料不足而难以染色。 在该簇绒了较多的较易染色 的织后染色纱的区域附近存在的织后染色纱为较难染色的织后染色纱时, 该织后染色纱更 加染色浅。即, 较难染色的织后染色纱由于其性质本就难以染上染料, 进而, 由于染料被前 述容易染色的织后染色纱夺取, 因而更加。

15、染色浅。由此, 织后染色纱的染色度产生差别, 推 定其形成了坯布的染色斑。 0033 本发明人等在这种推定下, 发现在通过簇绒有由多种织后染色纱构成的绒头纱线 的区域中使多种织后染色纱的量均等, 可以在通过整片式方式铺设时, 获得不容易引人注 目的方块地毯, 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0034 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具有 : 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第 1 绒头纱线、 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与所述第1绒头纱线不同的第2绒头纱线、 以及簇绒有包含所述 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的底布 ; 其。

16、中, 包含所述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 纱线的绒头纱线以簇绒有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区域中所述各织后染色纱的 重量比均等的方式在所述底布上簇绒, 且所述各织后染色纱分别进行了染色。 0035 优选的是, 具有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 并丝而成的与所述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线不同的第 3 绒头纱线 ; 在所述底布上设有 反复簇绒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而成的重复区域以及反复簇绒 包含所述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3 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而成的重复区域 ; 包含所述第 1 绒头纱 线和第 2 绒头纱线的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以。

17、及包含所述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3 绒头纱线的重 复区域内的亮度差各自为 2.0 以上 ; 在所述各重复区域中, 所述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是 均等的。 0036 进一步优选包含所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重复区域的亮度与包含所述 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3 绒头纱线的重复区域的亮度的差为 2.0 以上。 0037 实用新型的效果 0038 通过整片式方式将本实用新型的多块方块地毯铺设在地面上时, 即使环视该地面 整体, 一部分方块地毯也不易引人注目。 0039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特别适合于整片式方式的施工。 附图说明 0040 图 1 为表示绒头纱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其中, 。

18、省略了该绒头纱线的两侧。 0041 图 2 为图 1 的 II-II 线截面图。 0042 图 3 为表示实施例中制作的坯布的绒头纱线的排列的参考平面图。 0043 图 4 为表示实施例中制作的方块地毯的结构的参考截面图。 0044 附图标记说明 0045 1、 31 绒头纱线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5 4/16 页 6 0046 11 第 1 织后染色纱 0047 12 第 2 织后染色纱 0048 13 第 3 织后染色纱 0049 2 方块地毯 0050 3 坯布 0051 32 底布 0052 4 背衬层 0053 41 第 1 加强片 0054 42 第 2 加强。

19、片 0055 43 背面层 0056 44 衬底层 0057 r 簇绒方向 0058 s 宽度 (隔距)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本实用新型的方块地毯的制造方法包括准备种类不同的多根绒头纱线的工序、 将 前述多根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的工序、 将前述绒头纱线染色的工序、 以及裁切染色后的 坯布的工序, 根据需要, 可以具有其它工序。 0060 以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0061 在本说明书中,“PPP QQQ” 的表述是指 “PPP 以上且 QQQ 以下” 。另外,“多个” 的 表述是指 2 个以上。另外,“多个” 优选为 2 个以上且 6 个以下, 更优选为 3 个以上且 5 个以 下。。

20、 0062 绒头纱线的准备工序 0063 绒头纱线的准备工序是准备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线至少 2 根不同的绒头纱 线的工序, 所述第 1 绒头纱线是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 染色纱并丝而成的, 所述第 2 绒头纱线是将自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并丝而成的。 0064 各绒头纱线可以是彼此不同的 3 种以上。各绒头纱线可以由染色性不同的三种以 上的织后染色纱构成。 0065 在本说明书中, 为了在术语上区别不同的绒头纱线, 有时附上 “第 1” 、“第 2” 等前 缀 ; 另外, 为了在术语上区别染色性不同的织后染色纱, 。

21、有时附上 “第 1” 、“第 2” 等前缀。需 要说明的是, 这些 “第 1” 、“第 2” 等前缀是为了区别术语而附加的, 没有术语的优劣、 顺序等 特殊意义。 0066 例如, 第1绒头纱线由包含第1织后染色纱和染色性与第1织后染色纱不同的第2 织后染色纱的多种织后染色纱构成, 第 2 绒头纱线由包含前述第 1 织后染色纱和染色性与 前述第 1 织后染色纱以及第 2 织后染色纱不同的第 3 织后染色纱的多种织后染色纱构成。 0067 优选的是, 第 1 绒头纱线是由自染色性不同的第 1 织后染色纱、 第 2 织后染色纱和 第 3 织后染色纱 3 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构。

22、成的, 第 2 绒头纱线是由 自前述 3 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构成的, 第 3 绒头纱线是由自前述 3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6 5/16 页 7 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构成的。第 1 绒头纱线、 第 2 绒头纱线、 第 3 绒 头纱线包含染色性彼此不同的织后染色纱。 0068 因此, 上述第 1 至第 3 绒头纱线不是相同的, 是彼此不同的。 0069 图 1 和图 2 中示出了绒头纱线的一个实施方式。 0070 该图示例的绒头纱线 1 是通过将第 1 织后染色纱 11、 第 2 织后染色纱 12 和第 3 织 后染色纱 13(3。

23、 根织后染色纱) 合股加捻而构成的。第 1 织后染色纱 11、 第 2 织后染色纱 12 和第 3 织后染色纱 13 各自染色性不同。或者, 自第 1 织后染色纱 11、 第 2 织后染色纱 12 和第 3 织后染色纱 13 中选择的 2 种织后染色纱具有不同的染色性。 0071 另外, 虽然没有特别示出, 但绒头纱线不限于由 3 根织后染色纱构成的情况, 如上 所述, 可以由 2 根或 4 根以上的织后染色纱构成。 0072 织后染色纱是染色前的纱, 是可通过染料染色的纱。 0073 前述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是指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染色时不会同样染 色的织后染色纱。 0074 例如, 作。

24、为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 可列举出如下情况。 0075 (1) 某一种织后染色纱可用某种特定的染料染色, 其它种类的织后染色纱难以用 前述染料染色, 且可用与此不同的其它染料染色的情况。 即, 不能用同一染料染色的多种织 后染色纱具有不同的染色性。 0076 (2) 某一种织后染色纱与其它种类的织后染色纱可以用同一染料染色, 但彼此染 色深浅不同的情况。即, 染成的深浅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具有不同的染色性。 0077 (3) 某一种织后染色纱与其它种类的织后染色纱用不同染料染色且染色深浅也不 同的情况。即, 不能用同一染料染色且染成的深浅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具有不同的染色 性。 0078。

25、 对前述织后染色纱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 可列举出聚酰胺、 丙烯酸类树脂、 聚酯、 聚丙烯等热塑性聚合物。 由于能够良好地染色成各种色彩, 因此优选使用聚酰胺系的 织后染色纱。 0079 作为前述织后染色纱, 例如, 可列举出用酸性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 用阳离子性 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等。作为用酸性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 使用包含具有阳离子性基 团的聚合物的合成纤维, 作为用阳离子性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 使用包含具有阴离子性 基团的聚合物的合成纤维。 0080 各织后染色纱可以由多根单纱的集合构成, 也可以由 1 根单纱构成。通常, 各织后 染色纱由多根单纱的集合构成。前述多根单纱可。

26、以进行交织加工和 / 或卷曲加工。通过实 施这些加工, 可获得充实感优异的绒头纱线。 通过将所述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 可以使绒 面具有适度的膨胀度。 绒面具有适度的膨胀度时, 能够使织后染色纱良好地染色, 而且可以 赋予方块地毯以立体感。 通过使用这种绒头纱线, 具有更不易使染色斑引人注目的效果。 尤 其, 由于交织加工还具有赋予绒面以光泽感的效果, 因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 优选使用实施 了交织加工的织后染色纱。 0081 其中, 各织后染色纱由多根单纱构成时, 还可以仅将各单纱并丝来构成织后染色 纱。 0082 对各织后染色纱的粗度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为 1,000dtex 5,000d。

27、tex, 优选为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7 6/16 页 8 2,500dtex 3,500dtex。织后染色纱太粗时, 有织后染色纱产生染色斑的担心, 另一方面, 织后染色纱太细时, 由于绒头纱线相对地变细, 因此, 有不能获得具有适度弹力性的方块地 毯的担心。 0083 具体而言, 作为染色性不同的织后染色纱, 可列举出如以下 (a) (d) 的织后染色 纱。 0084 (a) 用酸性染料染色且染色较深的织后染色纱 (以下称为酸性深色 (deep) 织后染 色纱) 。 0085 (b) 用酸性染料染色且染色较浅的织后染色纱 (以下称为酸性浅色 (pale) 织后染 色纱。

28、) 。 0086 (c) 用酸性染料染色且染色为前述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和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的 中间程度的颜色的织后染色纱 (以下称为酸性常规 (regular) 织后染色纱) 。 0087 (d) 用阳离子性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 (以下称为阳离子织后染色纱) 。 0088 前述 (a) 至 (d) 的各织后染色纱具有彼此不同的染色性。 0089 对阳离子织后染色纱的染色度没有特别限制, 阳离子织后染色纱可以与酸性深色 织后染色纱同等地染色较深, 也可以与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同等地染色较浅。 0090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用酸性染料染色的织后染色纱例示了上述 (a) (c) 的三 种, 但不。

29、限于此, 根据染色的深浅, 可以是 2 种或 4 种以上的织后染色纱。 0091 绒头纱线通过将两种以上的前述染色性不同的织后染色纱并丝并将这些织后染 色纱交织或加捻来构成。 0092 前述绒头纱线优选由交织纱或加捻纱构成。 使用交织纱作为绒头纱线时的加捻数 优选是 20 次 /m 400 次 /m, 更优选是 50 次 /m 250 次 /m。如果在前述加捻数的范围内, 可获得充实感优异的绒头纱线。通过将所述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 可以使绒面具有适度 的膨胀度, 且可以将各织后染色纱良好地染色。 0093 绒头纱线准备至少 2 根, 优选准备 3 根以上, 更优选准备 4 根以上。 0094。

30、 对于前述 2 根以上的绒头纱线, 在构成它们的织后染色纱中, 至少一种织后染色 纱不同。因此, 前述 2 根以上的绒头纱线不是相同的, 而是彼此不同的。 0095 适当组合自染色性不同的 3 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时, 可以 形成各种绒头纱线, 进而, 适当组合自染色性不同的4种织后染色纱中选择的至少2种织后 染色纱时, 由于选项增多, 因此可以形成更多种绒头纱线。即, 构成选择对象的染色性不同 的织后染色纱的种类越多, 选项越多, 可以形成越多种类的绒头纱线。 0096 例如, 第1绒头纱线至第3绒头纱线由选自由上述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 酸性浅色 织后染色纱、 酸性常规。

31、织后染色纱和阳离子织后染色纱构成的组中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 构成。 0097 下述表 1 中所示的各绒头纱线是自由上述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 酸性浅色织后染 色纱、 酸性常规织后染色纱和阳离子织后染色纱构成的组中选择 3 种织后染色纱, 再由选 自由该 3 种织后染色纱构成的组中的至少 2 种织后染色纱构成。 0098 表 1 0099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8 7/16 页 9 0100 表 1 中, 第 1 纱表示将 1 重量份的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 1 重量份的酸性浅色织后 染色纱和 1 重量份的阳离子织后染色纱并丝从而形成 1 根绒头纱线。 0101 第 2 纱表。

32、示将 2 重量份的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和 1 重量份的阳离子织后染色纱并 丝从而形成 1 根绒头纱线。 0102 其中, 前述重量份是指各织后染色纱每单位长度的重量比率。 0103 例如, 在表 1 的第 1 纱中, 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 : 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 : 阳离子织 后染色纱 (重量比) =1 : 1 : 1 ; 在表 1 的第 3 纱中, 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 : 阳离子织后染色纱 (重量比) =1 : 2。 0104 相同重量份的2种织后染色纱通常粗度相同, 该2种织后染色纱的材质不同时, 有 时即使为相同重量份, 粗度也略微不同。 0105 绒头纱线的簇绒工序 0106 绒头纱线的簇。

33、绒工序是以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将包含前述准备工序中获 得的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线的多根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的工序。 0107 以使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为条件, 可以将前述第 1 绒头纱线和第 2 绒头纱 线 2 根绒头纱线在底布上适当簇绒, 或者, 可以将前述第 1 绒头纱线、 第 2 绒头纱线和第 3 绒头纱线3根绒头纱线在底布上适当簇绒, 或者, 可以将任意的4根以上绒头纱线在底布上 适当簇绒。 0108 重量比均等是指, 各织后染色纱之间的重量比满足 1 : 1 的关系。 0109 对簇绒绒头纱线的底布没有特别限制, 可以使用公知的底布。 作为底布, 可列举出 织布、。

34、 无纺布、 针织布等片状底布。作为构成底布的纤维的原料, 例如, 可列举出聚酯、 聚丙 烯、 聚乙烯、 聚酰胺等合成纤维 ; 纤维素、 羊毛等天然纤维 ; 人造丝等半合成纤维等。其中, 由于热稳定性优异、 制造时不容易变形, 尤其优选使用合成纤维。 0110 对底布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制, 为了大量地机械制造方块地毯, 使用长条状的底布。 0111 长条状的底布为例如长度 10m 以上的底布, 优选为长度 100m 以上的底布。 0112 另外, 对底布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制, 为了在宽度方向切取多块方块地毯、 大量地机 械制造方块地毯, 使用宽度为方块地毯的边长的整数倍 (例如 2 倍 12 倍等)。

35、 的底布。 0113 将长条状的底布在其纵向输送, 在其下游侧使用公知的簇绒机将前述各绒头纱线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9 8/16 页 10 簇绒。 0114 通过将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 可获得将含有织后染色纱的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 绒而成的结构体, 即染色前的坯布。 0115 以使簇绒了包含前述第1绒头纱线和第2绒头纱线的绒头纱线的区域中前述各织 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为条件, 对绒头纱线的排列 (隔距 (gauge) 方向的绒头纱线的排列) 没有限制。为了获得所需的杂色调的方块地毯, 各绒头纱线以适当的排列在底布上簇绒。 0116 优选的是, 以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的。

36、形式簇绒各绒头纱线的区域遍及整个 底布。 0117 在此处, 表 2 中示出了使用上述表 1 中所示的第 1 至第 7 纱, 使各织后染色纱以均 等的形式排列的各种排列例。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均为 1 重量份。 0118 需要说明的是, 除了该表 2 中所示的排列例以外, 当然也可以将各织后染色纱以 均等的形式排列。 0119 表 2 0120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10 9/16 页 11 0121 在表 2 中, 分别地, A 表示表 1 的第 1 纱, B 表示表 1 的第 2 纱, C 表示表 1 的第 3 纱, D 表示表 1 的第 4 纱, E 表示表 1 的第 。

37、5 纱, F 表示表 1 的第 6 纱, G 表示表 1 的第 7 纱。 0122 在表 2 中, 例如, 排列例 AA表示簇绒有多个第 1 纱的重复区域, 该区域中的重 复单元是 A、 且该重复单元 A 在隔距方向上重复多个。 0123 同样地, 排列例 BC BC表示交替地簇绒有第 2 纱和第 3 纱的重复区域, 该区域中 的重复单元是 BC、 且该重复单元 BC 在隔距方向上重复多个。 0124 同样地, 排列例 DAEADAEA表示按顺序簇绒有第 4 纱、 第 1 纱、 第 5 纱和第 1 纱 的重复区域, 该区域中的重复单元是 DAEA、 且该重复单元 DAEA 在隔距方向上重复多个。

38、。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11 10/16 页 12 0125 本实用新型中的重复单元是指将任选的 1 根或 2 根以上的绒头纱线簇绒的单元, 重复区域是指该重复单元重复的区域。 0126 通过将各绒头纱线在底布上簇绒, 在底布上形成选自由这些重复单元构成的重复 区域中的 1 个或 2 个以上的重复区域。 0127 对前述各种重复区域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制, 可以适当设计。 0128 在本实用新型中, 优选的是, 每块方块地毯都独立地设置多个区域内的亮度差在 所需以上的重复区域, 且使这些重复区域邻接地配置。 以整片式方式铺设这种方块地毯时, 邻接的方块地毯的接缝不易引人注目。。

39、 0129 尤其, 更优选的方块地毯是, 独立地设置多个区域内的亮度差在所需以上的重复 区域, 以邻接的 2 个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变大的方式配置前述各区域。这种方块地毯不仅 可以辨认出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 而且可以辨认出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 因此, 用整 片式方式铺设时, 邻接的方块地毯的接缝不易引人注目。 0130 具体而言, 铺设方块地毯时, 接缝引人注目是因为该接缝的部分产生了少许亮度 差。如上所述, 在 1 块方块地毯中, 由于存在较小视场下的亮度差 (任意一个重复区域内具 有所需以上的亮度差) 和较大视场下的亮度差 (任意邻接的2个重复区域间具有所需以上的 亮度差) , 从而环。

40、视以整片式方式铺设方块地毯的地面整体时, 接缝的亮度差淹没在它们的 亮度差中, 结果, 接缝不易引人注目。 0131 前述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优选为 2.0 以上, 更优选为 3.0 以上。亮度差低于 2.0 时, 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变得不易引人注目。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越大, 亮度差越明显, 但 过于明显时, 有时在设计上也是不优选的, 因此, 前述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优选为 6.0 以 下。 0132 另外, 每块方块地毯只要设置至少一个具有前述范围的亮度差的重复区域即可。 不过, 设置过多具有前述范围的亮度差的重复区域时, 有时难以将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 度差设定在后述范围内, 因此, 每块方。

41、块地毯优选独立地设置 2 个 8 个、 更优选独立地设 置 3 个 5 个具有前述范围的亮度差的重复区域。 0133 在重复区域内, 只要存在至少 1 组亮度差大的绒头纱线的组合即可。 0134 另一方面, 前述邻接的 2 个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优选为 2.0 以上, 更优选为 3.0 以 上。亮度差低于 2.0 时, 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变得不易引人注目。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 度差越大, 亮度差越明显, 但过于明显时, 有时在设计上也是不优选的, 因此, 前述邻接的重 复区域间的亮度差优选为 6.0 以下。 0135 另外, 每块方块地毯的邻接重复区域间具有前述范围的亮度差处只要设置至少 1 处。

42、即可。 不过, 邻接重复区域间具有前述范围的亮度差处过多时, 使接缝不容易引人注目的 效果减弱, 因此, 每块方块地毯的邻接重复区域间具有前述范围的亮度差处优选为 2 处 8 处, 更优选为 3 处 5 处。 0136 前述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可以根据 JIS Z8722 通过色度计来测定。具体而言, 参 照下述实施例的测定步骤。 0137 前述邻接的重复区域间的亮度差可以通过将邻接的 2 个重复区域内的亮度差相 减来求出。 0138 如本实用新型那样, 通过以各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均等 (在表 2 的例子中, 酸性深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12 11/16 页 13 色织后染。

43、色纱 : 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 : 阳离子织后染色纱 =1 : 1 : 1) 的方式将各绒头纱线簇 绒, 从而不容易产生染色度差。即, 将坯布染色之后, 不易产生染色斑。 0139 该原理虽不明确, 但本发明人等推定如下。 0140 如上所述, 用染料将混合有染色性不同的多种织后染色纱的绒头纱线染色时, 由 于较易染色的织后染色纱中吸收较多染料, 因此, 簇绒了较多的该织后染色纱的区域附近 存在的织后染色纱难以染色。在现有的方块地毯的制造方法中, 不考虑各织后染色纱的染 色度, 而仅考虑设计来选择绒头纱线并进行簇绒。 在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以多种织后染色纱 的重量比为 1 : 1 的方式将各绒头。

44、簇绒, 可以防止吸收较多染料的织后染色纱和不易吸收染 料的织后染色纱中的一种织后染色纱的量偏多。 因此推定, 作为坯布整体, 各织后染色纱不 容易产生染色度差, 可以抑制染色斑。 0141 染色工序 0142 染色工序是将前述簇绒工序中在底布上簇绒过的各绒头纱线的织后染色纱染色 的工序。 0143 对绒头纱线的织后染色纱的染色方法没有特别限制, 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0144 作为前述染色方法, 例如, 可列举出连续染色法、 绞盘绳状染色法。 0145 由于能够短时间完成染色、 生产率优异, 因此优选通过连续染色法将绒头纱线的 织后染色纱染色。 0146 通常, 用连续染色法将绒头纱线染色。

45、时, 容易发生染色斑, 但根据本实用新型, 以 多个织后染色纱的重量比为 1 : 1 : 1 的方式将各绒头簇绒, 因此即使用连续染色法染色时, 也可抑制染色斑。 0147 利用连续染色法的染色例如可以用如下所述的步骤来进行。 0148 将长条状的坯布在纵向上输送, 在其途中, 将染料涂布于坯布的绒面上。 染料是能 够将所使用的织后染色纱染色的染料, 根据织后染色纱的染色性适当选择。 0149 使用如表 2 所示的包含酸性深色织后染色纱、 酸性浅色织后染色纱和阳离子织后 染色纱的各绒头纱线时, 作为将它们染色的染料, 使用酸性染料和阳离子性染料。 0150 对染料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

46、, 可列举出从射出喷嘴将染料喷射于坯布 的绒面上的方法、 使坯布在充满染料的染槽中通过的方法等。 0151 通常, 在输送坯布的线路的途中, 在坯布的宽度方向和纵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设置 多个射出喷嘴, 从该喷嘴将染料涂布于向下游侧输送中的坯布的绒面上。 0152 射出染料时, 可以从各喷嘴射出混合有前述酸性染料和阳离子性染料的染料, 也 可以从多个喷嘴喷射酸性染料, 从其它多个喷嘴喷出阳离子性染料。 0153 涂布染料之后, 通过将坯布热处理, 使染料固定在织后染色纱上。 0154 热处理例如可以通过热风、 蒸汽等进行。 0155 从容易对绒头纱线的织后染色纱大致均匀地加热的方面考虑, 优选使用。

47、蒸汽进行 热处理。 0156 其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染色工序中的连续染色法, 还可以从日本特开昭 58-018489号、 日本特开昭59-135023号、 日本特公平6-43668号、 日本特许第3851592号等 中记载的方法中适当选择并使用。 0157 洗涤工序 说 明 书 CN 203262968 U 13 12/16 页 14 0158 洗涤工序是在前述染色工序后除去完成染色后的坯布上附着的染料等的工序。 0159 染色后的坯布上残留有染料。 0160 为了除去该残留染料, 根据需要, 优选进行洗涤。 0161 洗涤工序的洗涤液只要能除去残留染料即可, 对其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 可。

48、列举出 水、 低浓度的醇水溶液等。 0162 洗涤液的温度通常是 5 50左右。 0163 作为洗涤方法, 没有特别限制, 例如, 可列举出从射出喷嘴将洗涤液吹送到坯布的 绒面上的方法、 使坯布在充满洗涤液的浴中通过的方法等。 0164 对洗涤后的坯布进行干燥。 0165 干燥处理可以是自然干燥, 但为了缩短时间, 优选使用热风等的强制干燥。 0166 背衬层的形成工序 0167 背衬层的形成工序是在前述染色后的坯布的背面上形成背衬层的工序。 0168 背衬层构成了方块地毯的接地层, 可采用以往公知的背衬层。 0169 例如, 背衬层具有背面层、 衬底层和加强片。背面层设置在坯布的背面 (与绒面相 反一侧的面) 上。衬底层设置在背面层的背面上, 与地面接触。加强片设置在前述背面层和 / 或衬底层中。 0170 背面层和衬底层由公知的合成树脂形成。 例如, 作为背面层和衬底层的合成树脂, 可列举出 : 氯乙烯系树脂等 PVC 系, 氯乙烯 -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EVA 系, APP 树脂等 APP 系, 聚氨酯等PUR系等。 从加工性、 耐久性和成本方面等考虑, 优选使用聚氯乙烯树脂等PVC 系。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