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酒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醒酒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8883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7.31 CN 203088839 U *CN203088839U* (21)申请号 201320066492.5 (22)申请日 2013.02.05 A47J 43/00(2006.01) (73)专利权人 陈泽华 地址 537419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广西北 流市白马镇茶新村竹三组 011 号 (72)发明人 陈泽华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400 代理人 高之波 邬玥 (54) 实用新型名称 醒酒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醒酒器, 包括。
2、本体和 设于本体下方的冷却棒, 本体上端呈漏斗状且设 有斜向开口, 下端设有与上端相通的进酒口。由 此, 在使用时, 只需将醒酒器插入红酒瓶内, 由于 本体上端呈漏斗状且设有斜向开口, 所以当冷却 棒和进酒口完全没入酒瓶时, 本体上端与瓶口接 合。 此时冷却棒能使酒瓶内的红酒降温, 达到冷却 的功能。在倒酒时, 进酒口能够控制红酒的进入 量, 且上端与进酒口内均充满空气, 当红酒沿着进 酒口进入漏斗的过程中, 红酒即可与空气充分接 触, 达到醒酒的功能。另外上端设置的斜向开口, 能够防止红酒散出。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
3、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88839 U CN 203088839 U *CN203088839U* 1/1 页 2 1.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本体(1)和设于本体(1)下方的冷却棒(2), 所述本体(1) 上端呈漏斗状且设有斜向开口 (101), 下端设有与上端相通的进酒口 (10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棒 (2) 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且 其内部设有空腔 (201), 所述空腔 (201) 设有蓄冷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
4、体(1)上端和进酒口(102)通过 流道 (103) 相通。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 (103) 内设有隔块 (1031), 所 述隔块 (1031) 向下延长至本体 (1) 下端。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道 (103) 外套设有胶圈 (104), 所述胶圈 (104) 外设有与胶圈 (104) 一体成型的凸环 (104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棒(2)通过螺纹固 定于本体 (1) 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1)设有与斜。
5、向开 口 (101) 相匹配的顶盖 (105)。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 (105) 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盖 (1051) 和环状把手 (1052)。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醒酒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 (1) 上端设有凸块 (106), 所 述把手 (1052) 套入本体 (1) 后, 通过活动轴与凸块 (106) 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088839 U 2 1/3 页 3 醒酒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酒器具, 特别涉及一种醒酒器。 背景技术 0002 储存多年的红酒, 会有一股异样的腥味, 直接品尝并不能体会。
6、真实的口感, 一般做 法是, 把红酒倒进醒酒器中放上一段时间, 让红酒与空气充分接触后再饮用。因此, 醒酒器 的作用是让红酒与空气充分接触。 而采用上述做法, 需要将红酒置于醒酒器的时间较长, 另 外个人口味的不同, 有些人喜欢冻饮, 则需在醒酒时加冰块, 降低酒的温度。目前醒酒器仅 用于醒酒, 并不能对红酒降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醒酒器。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醒酒器, 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下方的冷却 棒, 本体上端呈漏斗状且设有斜向开口, 下端设有与上端相通的进酒口。 由此, 在使用时, 只 需将醒酒器插入红酒瓶内, 由于本体上。
7、端呈漏斗状且设有斜向开口, 所以当冷却棒和进酒 口完全没入酒瓶时, 本体上端与瓶口接合。 此时冷却棒能使酒瓶内的红酒降温, 达到冷却的 功能。倒酒时, 进酒口能够控制红酒的进入量, 且上端与进酒口内均充满空气, 当红酒沿着 进酒口进入本体的过程中, 红酒即可与空气充分接触, 达到醒酒的功能。 另外上端设置的斜 向开口, 能够防止红酒散出。 000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冷却棒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且其内部设有空腔, 空腔设有蓄冷 剂。 由此, 冷却棒通过金属材料制成, 其导热性更好, 内部设有的蓄冷剂通过金属材料导热, 起到对红酒降温的效果, 另外当蓄冷剂的温度太高时, 还可将冷却棒放于冰箱内,。
8、 达到循环 使用, 环保安全。 000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冷却棒通过螺纹固定于本体下方, 由此, 可以轻易拆卸冷却 棒, 将冷却棒放于冰箱内, 方便使用。 000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本体上端和进酒口通过流道相通。 由此, 通过流道控制红酒的 进入量, 同时红酒在流道内也可与空气接触, 加快醒酒速度。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流道内设有隔块, 隔块向下延长至本体下端。 由此, 通过隔块, 达到分流红酒量的效果, 进而加大红酒与空气接触的效率。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流道外套设有胶圈, 胶圈外设有与胶圈一体成型的凸环。由 此, 当醒酒器插入酒瓶时, 胶圈起到密封瓶口的作用, 。
9、防止倒酒时红酒外泄。凸环使得胶圈 的效果更佳。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本体设有与斜向开口相匹配的顶盖。 由此, 可防止在红酒冷却 过程中, 空气中粉尘的飘入酒瓶内。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顶盖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盖和环状把手。 由此, 使用醒酒器时更 方便。 说 明 书 CN 203088839 U 3 2/3 页 4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本体上端设有凸块, 把手套入本体后, 通过活动轴与凸块连 接。 由此, 在正常状态下, 把手通过自身重力将上盖往垂直方向拉, 上盖与斜向开口接合, 倒 酒时, 需要将酒瓶往水平方向倾斜, 醒酒器本体也会随酒瓶水平倾斜, 而上盖受把手的作。
10、用 力不变, 因此上盖仍维持在原来位置, 即可实现开口与上盖分开, 如此实现自动闭合, 方便 使用。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醒酒器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醒酒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3 为图 1 中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 图 1 至图 3 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醒酒器的的结构示意图。 00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醒酒器, 包括本体 1、 顶盖 105 和通过螺纹 107 固定于本体 1 下方的冷却棒 2。本体 1 上端呈漏斗状且设有。
11、斜向开口 101, 下端设有两 个进酒口 102。本体 1 上端和进酒口 102 通过流道 103 相通。流道 103 设有隔块 1031, 隔 块 1031 向下延长至本体 1 下端, 两个进酒口 102 分别设于隔块 1031 两侧, 如此, 通过隔块 1031, 达到分流红酒量的效果, 进而加大红酒与空气接触的效率。流道 103 外套设有胶圈 104, 胶圈 104 外设有与胶圈 104 一体成型的凸环 1041。本体 1 上端一侧设有凸块 106。顶 盖 105 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盖 1051 和环状把手 1052, 其中上盖 1051 与斜向开口 101 大小相 匹配, 能有效防止红酒。
12、在冷却的过程中, 空气的粉尘飘入酒瓶内。把手 1052 套入主体后, 通 过活动轴与凸块 106 连接。冷却棒 2 通过铁质材料制成, 冷却棒 2 内部设有空腔 201, 空腔 201 内设有蓄冷剂。 0019 使用本实用新型, 只需将醒酒器插入红酒瓶内, 由于本体 1 上端呈漏斗状且设有 斜向开口 101, 所以当冷却棒 2 和进酒口 102 完全没入酒瓶时, 胶圈 104 与瓶口接合并密封 瓶口, 且胶圈 104 设有凸环 1041 使得密封的效果更好, 能够防止红酒从瓶口流出。此时冷 却棒 2 能使酒瓶内的红酒降温, 达到冷却的功能。在倒酒时, 上端、 流道 103 与进酒口 102 内。
13、均充满空气, 当红酒沿着进酒口 102 进入本体 1 的过程中, 且通过流道 103 内设置的隔 块 1031, 能够分流红酒, 使红酒分别从两个进酒口 102 进入, 进而加块红酒与空气接触的效 率, 达到醒酒的功能。另外冷却棒 2 通过内腔设有的蓄冷剂导热,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可将 冷却棒 2 置于冰箱内, 使蓄冷剂蓄冷即可重复使用, 环保安全, 且冷却棒 2 和本体 1 是通过 螺纹 107 固定, 拆卸方便简单。本体 1 上端还设有上盖 1051 和把手 1052, 在正常状态下, 把 手 1052 通过自身重力将上盖 1051 往垂直方向拉, 上盖 1051 与斜向开口 101 接。
14、合, 倒酒时, 需要将酒瓶往水平方向倾斜, 醒酒器本体 1 也会随酒瓶水平倾斜, 而上盖 1051 受把手 1052 的作用力不变, 因此上盖 1051 仍然维持在原来位置, 即可实现斜向开口 101 与上盖 1051 分 开, 如此实现自动闭合, 方便使用。 00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例如冷却棒 2 的材料 说 明 书 CN 203088839 U 4 3/3 页 5 还可以为铜, 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088839 U 5 1/3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88839 U 6 2/3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88839 U 7 3/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88839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