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破壳器.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788652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245323.8

申请日:

20130508

公开号:

CN203280278U

公开日:

201311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43/26

主分类号:

A47J43/26

申请人:

上海电机学院

发明人:

张克松,曹胜彬,解得官,陈智,秦玉,李志,郭石磊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690号

优先权:

CN201320245323U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郑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坚果破壳器,它包括呈X形交叉布置、且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的两条钳臂,两钳臂的头部设有能够容纳坚果并能将坚果外壳咬碎的破壳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坚果破壳器使用省力,破壳效率高,不仅能够避免果壳碎片四处飞溅,而且能够保证果仁的完整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坚果破壳器,包括呈X形交叉布置、且通过销轴(4)铰接在一起的两条钳臂(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带有开口的圆环形紧箍(12),该紧箍(12)的两端均通过铰链(2)分别与所述两条钳臂(6)的头部相铰接,该紧箍(12)内同轴布置有一个圆形的容果筒(11),所述紧箍(12)上套有若干个可沿紧箍周向滑动的导向块(8),在紧箍(12)的内侧、每个导向块(8)上均固定有一个径向布置的锥钉(1),所述容果筒(11)的筒臂上径向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块(8)的数量相同的过钉孔,所述锥钉(1)的尖端穿过所述过钉孔而伸入至容果筒(11)的内腔中,所述锥钉(1)上还套有夹在导向块(8)和容果筒筒臂之间的径向复位弹簧(9),所述容果筒(11)两端的开口处均制有内螺纹且通过该内螺纹可拆卸地连接有与容果筒(11)同轴布置的筒盖(3),所述筒盖(3)的中央开设一轴向的过栓孔,所述过栓孔中布置有一根螺栓(13),所述螺栓(13)的螺杆伸入至容果筒(11)的内腔中且螺杆的头部连有一坚果定位盘(10),所述螺栓(13)的螺杆上还套有夹在坚果定位盘(10)和筒盖(3)之间的轴向复位弹簧(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破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8)和过钉孔均为四个,这四个过钉孔在所述容果筒(11)的筒壁上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坚果破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个过钉孔设置在所述容果筒(11)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破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钳臂(6)的尾端向内折弯而形成手柄部(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破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2)为合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破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坚果定位盘(10)由盘体以及该盘体上开设的定位凹槽(14)构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具体是一种坚果破壳器。

背景技术

核桃、山核桃等这些坚果,其果仁营养十分丰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坚果在休闲食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市场对坚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 是坚果的外壳坚硬,徒手很难剥开,吃起来很不方便。目前市场有各种破壳器, 常见的有钳子型,通过挤压把坚果壳挤碎,即可食用坚果的果仁,但是其使用 容易导致碎片四处飞溅,其果仁也容易破损。针对专利号为201110272532.7的 坚果去壳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问题,通过手的握力挤压果壳,但是坚 果壳相对来说还是很坚硬的,必须使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压破,使用并不是特别 的方便,此外有通过螺杆机构,转动手柄去壳的方式,使用起来相对不是很便 捷,旋转手柄比钳子型耗时相对较多,使用并不是非常高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省力、破壳效率高的坚 果破壳器,其不仅能够避免果壳碎片四处飞溅,而且能够保证果仁的完整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坚果破壳器,包括呈X形交叉布置、且通过 销轴铰接在一起的两条钳臂,还包括一个带有开口的圆环形紧箍,该紧箍的两 端均通过铰链分别与所述两条钳臂的头部相铰接,该紧箍内同轴布置有一个圆 形的容果筒,所述紧箍上套有若干个可沿紧箍周向滑动的导向块,在紧箍的内 侧、每个导向块上均固定有一个径向布置的锥钉,所述容果筒的筒臂上径向开 设有与所述导向块的数量相同的过钉孔,所述锥钉的尖端穿过所述过钉孔而伸 入至容果筒的内腔中,所述锥钉上还套有夹在导向块和容果筒筒臂之间的径向 复位弹簧,所述容果筒两端的开口处均制有内螺纹且通过该内螺纹可拆卸地连 接有与容果筒同轴布置的筒盖,所述筒盖的中央开设一轴向的过栓孔,所述过 栓孔中布置有一根螺栓,所述螺栓的螺杆伸入至容果筒的内腔中且螺杆的头部 连有一坚果定位盘,所述螺栓的螺杆上还套有夹在坚果定位盘和筒盖之间的轴 向复位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和过钉孔均为四个,这四个过钉孔在所述容果筒的 筒壁上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的四个过钉孔设置在所述容果筒的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钳臂的尾端向内折弯而形成手柄部。

作为优选,所述铰链为合页。

作为优选,所述坚果定位盘由盘体以及该盘体上开设的定位凹槽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坚果破壳器使用起来不久非常省力, 而且具有很快的破壳速度,同时,还能保证破碎的果壳不会飞溅出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坚果破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坚果破壳器取下一个筒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坚果破壳器的部分示意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坚果破壳器的部分示意图之二;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视图;

其中:1-锥钉,2-铰链,3-筒盖,4-销轴,5-轴向复位弹簧,6-钳臂,7- 手柄部,8-导向块,9-径向复位弹簧,10-坚果定位盘,11-容果筒,12-紧箍, 13-螺栓,14-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5出示了本实用新型这种坚果破壳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它包括一个 紧箍12和两条钳臂6,其中,两钳臂6呈X形交叉布置且通过销轴4铰接在一起, 钳臂6的尾端向内折弯而形成手柄部7,紧箍12呈带有开口的圆环形。

所述紧箍12的两端(即紧箍的两开口端)均通过铰链2(本例中该铰链为合 页)分别与所述两条钳臂6的头部相铰接。当使用者握住钳臂6尾端的手柄部7向 内使力时,两钳臂6的头部就会向内移动而带动紧箍12的两端向内移动,从而使 紧箍12收缩变小。

紧箍12内同轴布置有一个圆形的容果筒11。紧箍12上套有若干个(本例为 四个)可沿紧箍周向滑动的导向块8,在紧箍12的内侧、每个导向块8上均固定 有一个径向布置的锥钉1(锥钉的尖端朝内布置),容果筒11的筒臂上径向开设 有四个均匀分布的过钉孔,四个过钉孔均位于容果筒11的中部,所述锥钉1的尖 端穿过所述过钉孔而伸入至容果筒11的内腔中,同时在锥钉1上还套有夹在导向 块8和容果筒筒臂之间的径向复位弹簧9。自然状态下,在径向复位弹簧9的弹力 作用下,两钳臂6处于完全展开状态,锥钉1处于径向向外的最大位置(当然, 锥钉不会完全滑出过钉孔外)。

如图3~图5所示,容果筒11两端的开口处均制有内螺纹且通过该内螺纹可拆 卸地连接有与容果筒11同轴布置的筒盖3(筒盖3上制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 外螺纹,如图4)。筒盖3的中央开设一轴向的过栓孔,过栓孔中布置有一根螺栓 13(过栓孔的孔径大于螺栓13的螺杆直径而小于螺栓13的螺栓头直径)。螺栓13 的螺杆伸入至容果筒11的内腔中且螺杆的头部连有一坚果定位盘10(坚果定位 盘与螺栓之间螺纹连接)。螺栓13的螺杆上还套有夹在坚果定位盘10和筒盖3之 间的轴向复位弹簧5。

本实施例中,坚果定位盘10的详细结构参照图3所示,它由盘体以及该盘体 上开设的定位凹槽14构成。

再结合图1~图4所示,现将本坚果破壳器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反方向旋动其中一个筒盖3以将其从容果筒11上拆卸下来,如图2。将坚果 放入容果筒11内,再将拆下来的筒盖3盖上并正方向旋紧,如图1。由于两坚果 定位盘10之间的间距小于坚果的果径,坚果被定位在两坚果定位盘10上的定位 凹槽14中、并抵压坚果定位盘10以及螺栓13向外移动,轴向复位弹簧5受压变短。 而本例中两根轴向复位弹簧5型号相同,弹力相当,忽略重力影响,坚果被定位 到容果筒11的中间位置(从而保证锥钉1能够对准坚果中部,便于果壳的破碎)。 使用者握住钳臂6尾端的手柄部7向内使力,两钳臂6的头部就会向内移动而带动 紧箍12的两端向内移动,从而使紧箍12收缩变小,锥钉1沿过钉孔向内作径向移 动(过钉孔起导向作用)而使其尖端扎向坚果外壳,从而使坚果壳破碎,破碎 的果壳处于容果筒内而不会飞溅出来。然后松开手柄部7,在径向复位弹簧9的 弹力作用下,锥钉1复位,两钳臂6张开。然后,再反方向旋动其中一个筒盖3以 将其从容果筒11上拆卸下来(在轴向复位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坚果定位盘10复 位),取出果肉倒掉碎果壳即可,使用过程简单方便。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 人们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坚果破壳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坚果破壳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坚果破壳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坚果破壳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果破壳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80278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1.13 CN 203280278 U *CN203280278U* (21)申请号 201320245323.8 (22)申请日 2013.05.08 A47J 43/26(2006.01) (73)专利权人 上海电机学院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 690 号 (72)发明人 张克松 曹胜彬 解得官 陈智 秦玉 李志 郭石磊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 普通合伙 ) 31237 代理人 郑玮 (54) 实用新型名称 坚果破壳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坚果破。

2、壳器, 它包括 呈 X 形交叉布置、 且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的两条 钳臂, 两钳臂的头部设有能够容纳坚果并能将坚 果外壳咬碎的破壳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坚果破壳 器使用省力, 破壳效率高, 不仅能够避免果壳碎片 四处飞溅, 而且能够保证果仁的完整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80278 U CN 203280278 U *CN203280278U* 1/1 页 2 1. 一种坚果破壳器, 包括呈 X 形交叉布置、 且通过。

3、销轴 (4)铰接在一起的两条钳臂 (6) ,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一个带有开口的圆环形紧箍 (12) , 该紧箍 (12) 的两端均通过铰链 (2) 分别与所述两条钳臂 (6) 的头部相铰接, 该紧箍 (12) 内同轴布置有一个圆形的容果筒 (11) , 所述紧箍 (12) 上套有若干个可沿紧箍周向滑动的导向块 (8) , 在紧箍 (12) 的内侧、 每 个导向块 (8) 上均固定有一个径向布置的锥钉 (1) , 所述容果筒 (11) 的筒臂上径向开设有 与所述导向块 (8) 的数量相同的过钉孔, 所述锥钉 (1) 的尖端穿过所述过钉孔而伸入至容 果筒 (11) 的内腔中, 所述锥钉 (1)。

4、 上还套有夹在导向块 (8) 和容果筒筒臂之间的径向复位 弹簧 (9) , 所述容果筒 (11) 两端的开口处均制有内螺纹且通过该内螺纹可拆卸地连接有与 容果筒 (11) 同轴布置的筒盖 (3) , 所述筒盖 (3) 的中央开设一轴向的过栓孔, 所述过栓孔中 布置有一根螺栓 (13) , 所述螺栓 (13) 的螺杆伸入至容果筒 (11) 的内腔中且螺杆的头部连 有一坚果定位盘 (10) , 所述螺栓 (13) 的螺杆上还套有夹在坚果定位盘 (10) 和筒盖 (3) 之间 的轴向复位弹簧 (5)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坚果破壳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向块 (8) 和过钉孔均为四 。

5、个, 这四个过钉孔在所述容果筒 (11) 的筒壁上均匀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坚果破壳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四个过钉孔设置在所述容 果筒 (11) 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破壳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钳臂 (6) 的尾端向内折弯而形 成手柄部 (7) 。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坚果破壳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铰链 (2) 为合页。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坚果破壳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坚果定位盘 (10) 由盘体以及 该盘体上开设的定位凹槽 (14) 构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280278 U 2 1/3 页 3 坚果破壳器。

6、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具体是一种坚果破壳器。 背景技术 0002 核桃、 山核桃等这些坚果, 其果仁营养十分丰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坚果在休 闲食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市场对坚果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但是坚果的外壳坚硬, 徒 手很难剥开, 吃起来很不方便。目前市场有各种破壳器, 常见的有钳子型, 通过挤压把坚果 壳挤碎, 即可食用坚果的果仁, 但是其使用容易导致碎片四处飞溅, 其果仁也容易破损。针 对专利号为 201110272532.7 的坚果去壳器,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问题, 通过手的握力 挤压果壳, 但是坚果壳相对来说还是很坚硬的, 必须使。

7、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压破, 使用并不是 特别的方便, 此外有通过螺杆机构, 转动手柄去壳的方式, 使用起来相对不是很便捷, 旋转 手柄比钳子型耗时相对较多, 使用并不是非常高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 : 针对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使用省力、 破壳效率高的坚果破壳 器, 其不仅能够避免果壳碎片四处飞溅, 而且能够保证果仁的完整性。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坚果破壳器, 包括呈 X 形交叉布置、 且通过销轴铰 接在一起的两条钳臂, 还包括一个带有开口的圆环形紧箍, 该紧箍的两端均通过铰链分别 与所述两条钳臂的头部相铰接, 该紧箍内同轴布置有一个圆形的容果筒, 所述。

8、紧箍上套有 若干个可沿紧箍周向滑动的导向块, 在紧箍的内侧、 每个导向块上均固定有一个径向布置 的锥钉, 所述容果筒的筒臂上径向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块的数量相同的过钉孔, 所述锥钉的 尖端穿过所述过钉孔而伸入至容果筒的内腔中, 所述锥钉上还套有夹在导向块和容果筒筒 臂之间的径向复位弹簧, 所述容果筒两端的开口处均制有内螺纹且通过该内螺纹可拆卸地 连接有与容果筒同轴布置的筒盖, 所述筒盖的中央开设一轴向的过栓孔, 所述过栓孔中布 置有一根螺栓, 所述螺栓的螺杆伸入至容果筒的内腔中且螺杆的头部连有一坚果定位盘, 所述螺栓的螺杆上还套有夹在坚果定位盘和筒盖之间的轴向复位弹簧。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

9、导向块和过钉孔均为四个, 这四个过钉孔在所述容果筒的筒壁上 均匀分布。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的四个过钉孔设置在所述容果筒的中部。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钳臂的尾端向内折弯而形成手柄部。 0008 作为优选, 所述铰链为合页。 0009 作为优选, 所述坚果定位盘由盘体以及该盘体上开设的定位凹槽构成。 001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 本实用新型的坚果破壳器使用起来不久非常省力, 而且具 有很快的破壳速度, 同时, 还能保证破碎的果壳不会飞溅出来。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203280278 U 3 2/3 页 4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 0。

10、012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坚果破壳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坚果破壳器取下一个筒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 0014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坚果破壳器的部分示意图之一 ; 0015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坚果破壳器的部分示意图之二 ; 0016 图 5 是图 4 另一角度的视图 ; 0017 其中 : 1- 锥钉, 2- 铰链, 3- 筒盖, 4- 销轴, 5- 轴向复位弹簧, 6- 钳臂, 7- 手柄部, 8- 导向块, 9- 径向复位弹簧, 10- 坚果定位盘, 11- 容果筒, 12- 紧箍, 13- 螺栓, 14- 定位凹 槽。 具体实施方式。

11、 0018 图 1 图 5 出示了本实用新型这种坚果破壳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它包括一个紧 箍 12 和两条钳臂 6, 其中, 两钳臂 6 呈 X 形交叉布置且通过销轴 4 铰接在一起, 钳臂 6 的尾 端向内折弯而形成手柄部 7, 紧箍 12 呈带有开口的圆环形。 0019 所述紧箍 12 的两端 (即紧箍的两开口端) 均通过铰链 2(本例中该铰链为合页) 分 别与所述两条钳臂 6 的头部相铰接。当使用者握住钳臂 6 尾端的手柄部 7 向内使力时, 两 钳臂 6 的头部就会向内移动而带动紧箍 12 的两端向内移动, 从而使紧箍 12 收缩变小。 0020 紧箍 12 内同轴布置有一个圆形的容。

12、果筒 11。紧箍 12 上套有若干个 (本例为四个) 可沿紧箍周向滑动的导向块8, 在紧箍12的内侧、 每个导向块8上均固定有一个径向布置的 锥钉 1(锥钉的尖端朝内布置) , 容果筒 11 的筒臂上径向开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过钉孔, 四 个过钉孔均位于容果筒 11 的中部, 所述锥钉 1 的尖端穿过所述过钉孔而伸入至容果筒 11 的内腔中, 同时在锥钉1上还套有夹在导向块8和容果筒筒臂之间的径向复位弹簧9。 自然 状态下, 在径向复位弹簧 9 的弹力作用下, 两钳臂 6 处于完全展开状态, 锥钉 1 处于径向向 外的最大位置 (当然, 锥钉不会完全滑出过钉孔外) 。 0021 如图 3 图 5。

13、 所示, 容果筒 11 两端的开口处均制有内螺纹且通过该内螺纹可拆卸 地连接有与容果筒 11 同轴布置的筒盖 3(筒盖 3 上制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如 图 4) 。筒盖 3 的中央开设一轴向的过栓孔, 过栓孔中布置有一根螺栓 13(过栓孔的孔径大 于螺栓 13 的螺杆直径而小于螺栓 13 的螺栓头直径) 。螺栓 13 的螺杆伸入至容果筒 11 的 内腔中且螺杆的头部连有一坚果定位盘 10 (坚果定位盘与螺栓之间螺纹连接) 。螺栓 13 的 螺杆上还套有夹在坚果定位盘 10 和筒盖 3 之间的轴向复位弹簧 5。 0022 本实施例中, 坚果定位盘 10 的详细结构参照图 3 所示, 。

14、它由盘体以及该盘体上开 设的定位凹槽 14 构成。 0023 再结合图 1 图 4 所示, 现将本坚果破壳器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 0024 反方向旋动其中一个筒盖 3 以将其从容果筒 11 上拆卸下来, 如图 2。将坚果放入 容果筒 11 内, 再将拆下来的筒盖 3 盖上并正方向旋紧, 如图 1。由于两坚果定位盘 10 之间 的间距小于坚果的果径, 坚果被定位在两坚果定位盘10上的定位凹槽14中、 并抵压坚果定 位盘 10 以及螺栓 13 向外移动, 轴向复位弹簧 5 受压变短。而本例中两根轴向复位弹簧 5 型号相同, 弹力相当, 忽略重力影响, 坚果被定位到容果筒 11 的中间位置 (从而。

15、保证锥钉 1 能够对准坚果中部, 便于果壳的破碎) 。使用者握住钳臂 6 尾端的手柄部 7 向内使力, 两钳 说 明 书 CN 203280278 U 4 3/3 页 5 臂 6 的头部就会向内移动而带动紧箍 12 的两端向内移动, 从而使紧箍 12 收缩变小, 锥钉 1 沿过钉孔向内作径向移动 (过钉孔起导向作用) 而使其尖端扎向坚果外壳, 从而使坚果壳破 碎, 破碎的果壳处于容果筒内而不会飞溅出来。然后松开手柄部 7, 在径向复位弹簧 9 的弹 力作用下, 锥钉 1 复位, 两钳臂 6 张开。然后, 再反方向旋动其中一个筒盖 3 以将其从容果 筒 11 上拆卸下来 (在轴向复位弹簧 5 的弹力作用下, 坚果定位盘 10 复位) , 取出果肉倒掉碎 果壳即可, 使用过程简单方便。 0025 当然,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 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 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280278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78 U 6 2/2 页 7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78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