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炸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烹炸锅.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8022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1.13 CN 203280222 U *CN203280222U* (21)申请号 201320170661.X (22)申请日 2013.04.08 A47J 27/00(2006.01) A47J 36/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李泓霖 地址 266300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水岸府邸 东区 326 号 9 号楼 2 单元 602 室 专利权人 李永杰 (72)发明人 李泓霖 李永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7101 代理人 崔滨生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
2、种烹炸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炸锅, 用以解决现 有技术中烹炸食品时食品与锅底直接接触而产生 的粘锅和糊油及烹炸好后食品取出和沥油操作麻 烦的问题。技术方案是, 包括锅体和锅把, 还包括 双层不锈钢丝网和可将双层不锈钢丝网提升或落 下的升降装置, 双层不锈钢丝网置于锅体内, 与锅 体中下部直径相适配, 其上层不锈钢丝网的目数 小于下层不锈钢丝网的目数。食品置于双层不锈 钢丝网上, 不接触锅底, 从而不粘锅, 上层不锈钢 丝网为细目丝网, 能大大减轻食品掉渣至锅底产 生糊油现象。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3、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80222 U CN 203280222 U *CN203280222U* 1/1 页 2 1. 一种烹炸锅, 包括锅体和锅把,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双层不锈钢丝网和可将所述双 层不锈钢丝网提升或落下的升降装置, 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置于所述锅体内, 与所述锅体 中下部直径相适配, 其下层不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小于上层不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烹炸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架、 升降手柄 和升降架 ; 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锅把的固定处, 其上部顶。
4、端高于所述锅把, 下部底端低于所 述锅把, 所述支架下部铰接有止挡片, 并在铰接处绕设用于使所述止挡片复位的压簧 ; 所述 升降手柄的中前部铰接于所述锅把中前部的下方, 升降手柄前端开有用于止挡所述止挡片 的止挡槽, 在所述止挡槽和所述升降手柄与所述锅把的铰接处之间设置拉环, 所述拉环一 端连接所述升降手柄, 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架 ; 所述升降架为弯折状, 包括上方水平部 和与下方弧状部, 所述上方水平部的末端具有沟槽, 所述下方弧状部与所述双层不锈钢丝 网中下部的直径相适配, 所述上方水平部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 所述下方弧状部置于所述 双层不锈钢丝网底部, 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可拆卸连接于。
5、所述升降架。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烹炸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的边缘固定 为一体, 固定后的边缘处具有插孔, 相应地, 所述烹炸锅还包括用于插设在所述插孔中的独 立手柄。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烹炸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上层不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 为 24 30 目, 所述下层不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为 8 10 目。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一种烹炸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升降手柄与所述锅把的铰接 处绕设用于使所述升降手柄复位的压簧。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280222 U 2 1/4 页 3 一种烹炸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
6、型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特别是一种烹炸食物时不粘锅且食品烹炸后方便 取出和沥油的烹炸锅。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常常采用烹炸的方式来加工各种食品, 如鱼、 虾、 肉类和面食 等, 普通家庭所使用的烹炸器具一般是炒锅, 价格低廉, 但因食品与锅底直接接触, 经常产 生粘锅或是因烹炸食品掉渣而引起的糊油现象, 使烹炸食品产生糊味而影响口感。 0003 现有技术中, 为了消除粘锅或糊油现象, 市场上出现了各式不粘烹炸锅, 一般是在 锅体内壁上涂覆一层不粘锅涂层, 这种不粘烹炸锅由于特殊的加工方式使其价格较昂贵, 很难普及到普通家庭, 同时由于锅体长期处于高温状态, 加上人们使用时的反。
7、复炒、 铲或洗 刷导致锅体内壁的不粘锅涂层磨损而丧失不粘锅特性。 0004 另外, 食品烹炸好后, 一般是盛出后沥除食品中多余的油份后再食用, 这时无论是 一般烹炸炒锅还是不粘锅, 都需要专用工具, 如笊篱或漏勺将烹炸食品初步沥油后盛出, 或 在盆中放置带有漏孔的筐或盆, 将烹炸食品盛入带有漏孔的筐或盆中进行较长时间的沥油 后食用, 如此操作比较麻烦, 且占用的工具器皿较多。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炸锅, 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炸食品时食品与锅底直接接 触而易产生的粘锅和糊油及烹炸好后食品取出和沥油操作麻烦的问题。 0006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
8、种烹炸锅, 包括锅体和锅 把, 其特征在于 : 还包括双层不锈钢丝网和可将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提升或落下的升降装 置, 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置于所述锅体内, 与所述锅体中下部直径相适配, 其下层不锈钢丝 网的网孔目数小于上层不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 0007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架、 升降手柄和升降架 ; 所述支架 固定在所述锅把的固定处, 其上部顶端高于所述锅把, 下部底端低于所述锅把, 所述支架下 部铰接有止挡片, 并在铰接处绕设用于使所述止挡片复位的压簧 ; 所述升降手柄的中前部 铰接于所述锅把中前部的下方, 升降手柄前端开有用于止挡所述止挡片的止挡槽, 在所述 止挡槽和。
9、所述升降手柄与所述锅把的铰接处之间设置拉环, 所述拉环一端连接所述升降手 柄, 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架 ; 所述升降架为弯折状, 包括上方水平部和与下方弧状部, 所述上方水平部的末端具有沟槽, 所述下方弧状部与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中下部的直径相 适配, 所述上方水平部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 所述下方弧状部置于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底 部, 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升降架。 0008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双层不锈钢丝网的边缘固定为一体, 固定后 的边缘处具有插孔 ; 相应地, 所述烹炸锅还包括用于插设在所述插孔中的独立手柄。 0009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又进一步改进, 所述上层不。
10、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为2430目, 说 明 书 CN 203280222 U 3 2/4 页 4 所述下层不锈钢丝网的网孔目数为 8 10 目。 0010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 所述升降手柄与所述锅把的铰接处绕设用于使 所述升降手柄复位的压簧。 0011 本实用新型与原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 0012 1、 本实用新型在锅体内部设置双层不锈钢丝网, 食品置于双层不锈钢丝网上, 不 接触锅底, 从而不粘锅, 上层不锈钢丝网为细目丝网, 能大大减轻食品掉渣至锅底产生糊油 现象。 0013 2、 本实用新型设置升降装置, 该升降装置为联动机构, 通过操作升降手柄, 即可驱 动升。
11、降支架将双层不锈钢丝网升起, 使其能够自动停置在锅体上方自行沥油, 沥油完毕后, 丝网体可用独立手柄自如取下, 再将烹炸食品盛入器皿中, 则不用再需要其它工具进行沥 油, 操作简单、 方便快捷。 0014 3、 双层不锈钢丝网与升降装置为可拆卸连接, 不用烹炸使用时, 将双层不锈钢丝 网和升降装置的升降支架取下, 锅体还可当做普通炒锅使用, 从而不必专锅专用。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烹炸食品时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2 是图 1 中部分结构放大图 ; 0017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中双层不锈钢丝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18 图 4 是图 3 。
12、中 A-A 向剖视图 ; 0019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中升降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20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烹炸食品后升降装置提升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21 图 7 是图 6 中部分结构放大图 ; 0022 图 8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中独立手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 9 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烹炸锅将双层不锈钢丝网及升降架拆卸后的立体结构示 意图 ; 0024 图中, 1、 锅体 ; 2、 锅把 ; 3、 双层不锈钢丝网 ; 31、 上层不锈钢丝网 ; 32、 下层不锈钢 丝网 ; 33、 插孔 ; 34、 拉钩 ; 35、 丝网拉坏 ; 4、 升。
13、降装置 ; 41、 支架 ; 411、 支架上部顶端 ; 412、 支架下部底端 ; 413、 凹槽 ; 42、 升降手柄 ; 43、 升降架 ; 431、 上方水平部 ; 432、 下方弧状部 ; 433、 沟槽 ; 434、 挂钩 ; 44、 止挡片 ; 45、 螺栓 ; 46、 压簧 ; 47、 止挡槽 ; 5、 拉环 ; 6、 独立手柄 ; 7、 手柄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烹炸锅, 主要包括锅体 1 和锅把 2, 还包括双层不锈钢丝 网 3 和可将双层不锈钢丝网 3 提升或落下的升降装置 4, 该双。
14、层不锈钢丝网 3 置于锅体 1 内, 与锅体 1 中下部的直径相适配, 其下层不锈钢丝网 32 的目数小于上层不锈钢丝网 31 的 目数。 0027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所述烹炸锅的具体组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0028 参见图 1 至图 5, 为实现升降装置 4 对双层不锈钢丝网 3 的提升或落下, 升降装置 说 明 书 CN 203280222 U 4 3/4 页 5 4 包括支架 41、 升降手柄 42 和升降架 43, 支架 41 固定在锅把 2 在锅体 1 上的固定处, 支架 上部顶端 411 的位置高于锅把 2, 其上具有凹槽 413, 支架下部底端 412 位置低于锅把 。
15、2, 支 架 41 的下部铰接有止挡片 44, 本实施例中, 止挡片 44 与支架 41 下部的铰接方式为螺栓 45 穿过止挡片44和支架41, 螺栓45穿过后末端用螺母固定 ; 为使止挡片44运动后自动复位, 在螺栓 45 处设有压簧 46, 该压簧 46 为钢丝缠绕在螺栓 45 上形成, 钢丝的一端挤压在止挡 片 44 下方, 另一端挤压在锅体 1 上, 当然, 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压簧, 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 具体限制 ; 升降手柄 42 的中前部铰接于锅把 2 中前部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二者的铰接方式 和止挡片 44 与支架 41 下部的铰接方式相同, 同样采用螺栓连接方式, 当然, 也不。
16、做具体限 制 ; 升降手柄 42 的前端开有止挡槽 47, 用于与止挡片 44 配合使用, 在止挡槽 47 与锅把 2 的铰接位置之间设有拉环 5, 其一端连接升降手柄 2, 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升降架 43 ; 升降架 43 为弯折状, 包括上方水平部 431 和与双层不锈钢丝网 3 中下部直径相适配的下方弧状部 432, 上方水平部431的末端设置沟槽433, 上方水平部431置于支架41的顶端凹槽413上, 下方弧状部 432 置于双层不锈钢丝网 3 底部 ; 本实施例中拉环 5 与升降架 43 的可拆卸连接 为拉环 5 挂接在升降架 43 的上方水平部 431 末端的沟槽 433 内 ; 。
17、另外, 双层不锈钢丝网 3 可拆卸地连接于升降架 43, 二者间的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采用拉环方式挂接, 双层不锈钢丝 网 3 边缘处设置拉钩 34, 升降架 43 的弯折处具有挂钩 434, 拉钩 34 与挂钩 434 之间通过丝 网拉环 35 挂接, 即可将双层不锈钢丝网可拆卸地连接到升降架 43 上, 当然, 也可采用其它 形式, 本实施例中对此也不做具体限制。 0029 具体而言, 在本实施例升降装置4的使用过程中, 先将升降架43的下方弧状部432 置于锅体 1 内锅底上, 将其上方水平部 431 末端的沟槽 433 挂接在拉环 5 上, 即可放置好升 降架 43, 然后将双层不锈钢丝网。
18、 3 放置在锅体 1 内升降架 43 下方弧状部 432 的上方, 同时 丝网拉环 35 挂在升降架 43 的挂钩 434 上。 0030 本实施例升降装置 4 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 紧握升降手柄 42, 升降手柄 42 的前端 向下运动, 从而通过拉环 5 带动升降架 43 上方水平部 431 向下运动, 使升降架 43 的下方弧 状部 432 向上翘起, 由于双层不锈钢丝网 3 置于升降架 43 的下方弧状部 432 的上方, 同时 二者连接, 双层不锈钢丝网 3 随之被提升, 当铰接在支架 41 下部的止挡片 44 卡入升降手柄 42 前端的止挡槽 47 内时, 松开升降手柄 2, 则。
19、升降手柄 2 被锁定, 从而升降装置 4 停止升起 动作, 则升降架 43 及双层不锈钢丝网 3 提升至锅体 1 上方位置并自动停靠在此处, 此时烹 炸锅结构参见图 6 和图 7 ; 需降下升降架 43 及双层不锈钢丝网 3 时, 只需再次握紧升降手 柄 2, 并手动向下拨动止挡片 44, 使其脱离于止挡槽 47, 然后松开升降手柄 2, 则升降手柄 2 的前端向上翘起, 从而拉环 5 不再对升降架 43 存在拉力作用, 升降架 43 的上方水平部 431 翘起, 下方弧状部 432 及双层不锈钢丝网 3 落下至锅体 1 内锅底上。 0031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 为方便取出双层不锈钢丝网 3,。
20、 将上层不锈钢丝网 31 与下层 不锈钢丝网 32 在边缘处固定为一体, 固定后的边缘处具有插孔 33 ; 相应地, 设置一独立手 柄 6, 需要将双层不锈钢丝网 3 取出时, 将该独立手柄 6 插在双层不锈钢丝网 3 插孔 33 中, 将其取出, 如图 3 和图 8 所示。 0032 双层不锈钢丝网 3 的上层不锈钢丝网 31 的网孔目数大于下层不锈钢丝网 32 的 网孔目数, 即上层不锈钢丝网 31 要比下层不锈钢丝网 32 的网孔孔径小, 网孔细密, 下层丝 网使上层丝网与锅体隔离开, 从而避免了食品烹炸时直接接触到灼热的锅体, 同时上层细 说 明 书 CN 203280222 U 5 。
21、4/4 页 6 细的丝网还可将食品烹炸时掉的渣兜住, 如此双层不锈钢丝网的结构彻底解决了粘锅的问 题, 也大大减轻了掉渣产生的糊油现象 ; 上层不锈钢丝网31的目数以2430目、 下层不锈 钢丝网 32 的目数以 8 10 目为宜, 本实施例中, 上层不锈钢丝网 31 的目数为 30 目、 下层 不锈钢丝网 32 的目数为 8 目。 0033 为便于升降手柄 42 松开后自动复位, 在升降手柄 42 与锅把 2 的铰接处设有升降 手柄压簧 7, 同样地, 该压簧为钢丝缠绕螺栓形成, 钢丝的一端挤压在锅把 1 下方, 另一端挤 压在升降手柄 42 上, 当然, 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压簧, 本实施例。
22、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0034 采用本实用新型烹炸锅烹炸食品时, 松开升降手柄 2 将待烹炸食品置于双层不锈 钢丝网 3 上烹炸, 可有效防止粘锅及糊油 ; 食品烹炸好后, 可握紧升降手柄 2, 并由升降装置 4 的联动, 将双层不锈钢丝网 3 提升并停置在锅体 1 上方, 可使烹炸食品自行沥油 ; 由于双 层不锈钢丝网 3 与升降架 43 为可拆卸连接, 沥油完毕后, 将独立手柄 6 插入双层不锈钢丝 网3插孔33中, 自如取下, 再将烹炸食品盛入器皿中, 不需另外添设沥油工具, 操作简便 ; 同 时, 升降架43与升降手柄42也是可拆卸连接, 当不需要烹炸食品时, 可将双层不锈钢丝网3 及。
23、升降架 43 均取下, 烹炸锅当做普通炒锅使用, 则不必专锅专用, 利用率高, 其将双层不锈 钢丝网及升降架拆卸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见图 9 所示。 0035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改型,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 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3280222 U 6 1/4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22 U 7 2/4 页 8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22 U 8 3/4 页 9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22 U 9 4/4 页 10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22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