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加热烹饪器具.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7886509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094297.3

申请日:

20130301

公开号:

CN203280242U

公开日:

2013111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31/00,A47J27/00,A47J27/21

主分类号:

A47J31/00,A47J27/00,A47J27/21

申请人:

商巧玲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314422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连杭经济开发区星星港湾花园金沙苑22-4-607

优先权:

CN201320094297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外部加热装置配套使用的外加热烹饪器具。该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路及与加热电路连接的加热单元,加热电路与主控制电路信号连接。通过主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加热电路的工作,如此规避了烹饪器具需专门设置加热装置的弊端,使得加热单元与烹饪器具可分离,减轻了烹饪器具的重量。并且外部加热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的烹饪器具加热,提高了外部加热装置的利用率,实现了各烹饪器具之间的加热装置的通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外加热烹饪器具,该外加热烹饪器具摆放在外部加热装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包括主控制电路,该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路及与加热电路连接的加热单元,加热电路与主控制电路信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设置有与主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数据发射模块,该外部加热装置设置有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无线数据发送模块的数字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数据接收模块与信号采集模块通过耦合线圈、声波传感或光波传感传输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与外部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将主控制电路与加热电路电连接的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与外部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有无线电源传输结构,该无线电源传输结构包括安装在外部加热装置的无线电源发送单元以及安装在外加热烹饪器具的无线电源接收单元,无线电源发送单元包括接入市电的接入端及励磁线圈,该无线电源接收单元包括感应线圈及电源处理电路,接入端与励磁线圈电连接,感应线圈与励磁线圈电磁耦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为电磁加热线盘,励磁线圈为电磁加热线盘。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杯体、粉碎装置及电机,电机驱动粉碎装置,粉碎装置伸入杯体内,电机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该数据采集模块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扣合在锅体上的锅盖及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械,尤其涉及一种与外部加热装置配套使用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厨房烹饪器具,如豆浆机、开水煲、电饭煲等。该豆浆机包括机头及杯体,杯体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该开水煲包括杯体、设置在杯体底部的加热盘以及底座;该电饭煲包括锅体以及与锅体可分离的锅盖,锅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内胆的加热盘或感应加热装置。

如此,每一种烹饪器具都需要单独设置加热装置,增加了烹饪器具本身的重量,不利于用户使用。并且每一种烹饪器具都设置加热装置,使得烹饪器具的制造成本增加,且各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由于形状结构的不同,各烹饪器具之间的加热装置又不能通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够一种能与外部加热装置配套使用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与外部加热装置配套使用的外加热烹饪器具,该外加热烹饪器具摆放在外部加热装置上,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包括主控制电路,该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路及与加热电路连接的加热单元,加热电路与主控制电路信号连接。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设置有与主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数据发射模块,该外部加热装置设置有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无线数据发送模块的数字信号。

所述无线数据接收模块与信号采集模块通过耦合线圈、声波传感或光波传感传输信号。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与外部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将主控制电路与加热电路电连接的连接器。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与外部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有无线电源传输结构,该无线电源传输结构包括安装在外部加热装置的无线电源发送单元以及安装在外加热烹饪器具的无线电源接收单元,无线电源发送单元包括接入市电的接入端及励磁线圈,该无线电源接收单元包括感应线圈及电源处理电路,接入端与励磁线圈电连接,感应线圈与励磁线圈电磁耦合。

所述加热单元为电磁加热线盘,励磁线圈为电磁加热线盘。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摆放在外部加热装置上。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杯体、粉碎装置及电机,电机驱动粉碎装置,粉碎装置伸入杯体内,电机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该数据采集模块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扣合在锅体上的锅盖及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部加热装置为具有单独加热功能且能与外加热烹饪器具实现通讯控制加热过程的加热平台。该外加热烹饪器具可以是豆浆机、开水煲或电饭煲,与传统豆浆机、开水煲、电饭煲不同点在于:该外加热烹饪器具由外部加热装置加热。当外加热烹饪器具放置在该外部加热装置上时,外加热烹饪器具上的主控制电路与外部加热装置的加热电路实现通讯,以控制外部加热装置的加热单元。该外部加热装置可嵌入安装在厨房工作台内。当放置在该外部加热装置上的外加热烹饪器具为豆浆机时,该豆浆机的主控制电路与外部加热装置通讯,控制外部加热装置对豆浆机内的豆浆加热;当放置在该外部加热装置上的外加热烹饪器具为开水煲时,该开水煲的主控制电路与外部加热装置通讯,控制外部加热装置对开水煲内的水加热;当放置在该外部加热装置上的外加热烹饪器具为电饭煲时,该电饭煲的主控制电路与外部加热装置通讯,控制外部加热装置对电饭煲内的米加热。当放置在该外部加热装置上的外加热烹饪器具为普通锅具时,外部加热装置可直接对锅具加热。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包括主控制电路,该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路及与加热电路连接的加热单元,加热电路与主控制电路信号连接。通过主控制电路的信号控制加热电路的工作,如此规避了烹饪器具需专门设置加热装置的弊端,使得加热单元与烹饪器具可分离,减轻了烹饪器具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部加热装置上设置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无线数据,外加热烹饪器具设置有与主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数据发射模块,将主控制电路与加热电路通过无线模式信号连接。避免了烹饪器具与外部加热装置之间过多的导线连接,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

同样道理,采用无线电源传输结构,实现外部加热装置对烹饪器具的供电,简化了结构,并且由于无线电能的传输,避免外露电极引起触电危险,提高了烹饪器具电源传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外部加热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的烹饪器具加热,提高了外部加热装置的利用率,实现了各烹饪器具之间的加热装置的通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10、外加热烹饪器具;11、主控制电路;111、主控芯片;112、无线数据发射模块;113、发送线圈;114、线圈驱动电路;12、杯体;121、机头部;122、凹槽;13、粉碎装置;14、电机;15、电连接器;20、外部加热装置;21、加热电路;22、加热单元;23、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1、数据分析电路;24、接收线圈;25、凸块;30、外加热烹饪器具;31、锅体;32、数据采集模块;321、温度传感球;33、锅盖;40、外加热烹饪器具;41、无线电源传输结构;42、无线电源接收单元;421、感应线圈;422、电源处理电路;43、无线电源发送单元;431、励磁线圈;432、接入端;50、外加热烹饪器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实施方式一:

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该外加热烹饪器具10为豆浆机,包括主控制电路11、杯体12、粉碎装置13及电机14。外部加热装置20包括加热电路21及与加热电路21连接的加热单元22。电机14驱动粉碎装置13,粉碎装置13伸入杯体12内,电机14与主控制电路11电连接。主控制电路11与加热电路21信号连接。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10与外部加热装置20还设有由外部加热装置20向外加热烹饪器具10供电的电连接器15。当外加热烹饪器具10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20上时,电连接器15导通。

请参阅图2,所述主控制电路11包括主控芯片111及无线数据发射模块112。该主控芯片111输出端接无线数据发射模块112。该无线数据发射模块112包括线圈驱动电路114及发送线圈113。该线圈驱动电路114驱动发送线圈113产生交变磁场。主控芯片111将数字信号加载到该交变磁场中以实现无线传输数字信号。

所述杯体12为金属材质。该杯体12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20上。该杯体12的杯口处扣合有安装主控制电路11、粉碎装置13及电机14的机头部121。该杯体12的手柄底部设有凹槽122,该凹槽内装有电连接器15的一端。

所述粉碎装置13为刀片,该刀片安装在电机14的轴末端。

所述外部加热装置20包括加热电路21、加热单元22及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该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的输出端接加热电路21。该加热电路21的输出端接加热单元22。该外部加热装置20对应杯体12上的凹槽122设有凸块25,该凸块25内置电连接器15的另外一端。

所述加热电路21通过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接收无线数据发射模块112的数据信号,实现与主控制电路11的信号连接。

所述加热单元22为电热盘。

所述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包括数据分析电路231及接收线圈24。该数据分析电路231接接收线圈24的输出端。接收线圈24耦合发送线圈113的磁场信号。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10即豆浆机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安装有主控制电路11及电机14的机头部121扣合在杯体12上,组装为外加热烹饪器具10;然后将外加热烹饪器具10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20上,电连接器15导通,外加热烹饪器具10接通电源;最后,启动外加热烹饪器具10,主控制电路11通过无线数据发射模块112向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发送数据信号,加热电路21接收到数据信号,以控制加热单元22的加热工作,即主控制电路11与加热电路21通过发送线圈113与接收线圈24实现磁耦合通讯。

本实用新型将烹饪器具与加热装置分离,改变传统烹饪器具需单独设置加热装置造成成本较高的弊端。并且,由于在一种烹饪器具使用结束后,该外部加热装置20还可以用于其它烹饪器具的加热,提高了各厨房用烹饪器具的关联度,有益于厨房烹饪器具一体化发展趋势。

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信号,避免了导线连接的复杂性,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可以理解,所述加热单元也可以是电磁感应加热线盘。

可以理解,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与外部加热装置也可以通过连接器进行信号连接,主控制电路通过连接器控制加热电路。

可以理解,所述无线数据发射模块与无线数据接收模块也可以通过声波或光波进行数据传输,对应的无线数据发射模块包括声波发送器或光波发送器,对应的无线数据接收模块包括声波传感器或光波传感器。

可以理解,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测烹饪效果的传感器,该传感器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那么这种本实用新型非本质的变化,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方式二:

请参阅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该外加热烹饪器具30与外加热烹饪器具10不同点在于: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30为电饭锅,包括锅体31、设置在锅体31上的数据采集模块32、设置在锅体31上的主控制电路11以及扣合在锅体31上的锅盖33。该数据采集模块32与主控制电路11电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2包括采集烹饪信号的温度传感器321。该温度传感器321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11电连接。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30即电饭锅的工作原理是:将外加热烹饪器具30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20上,电连接器15导通,外加热烹饪器具30接通电源;启动外加热烹饪器具30,主控制电路11通过无线数据发射模块112向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发送数据信号,加热电路21接收到数据信号,控制加热单元22的加热工作;同时与主控制电路11连接的数据采集模块32开始检测锅体31的温度,并反馈给主控制电路11;主控制电路11接收到温度信号后,通过线数据发射模块112向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发送数据信号以调节加热功率及时间,达到控制加热的目的。

可以理解,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也可以是开水煲或电热锅。

可以理解,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也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或开关信号传感器。那么这种本实用新型非本质的变化,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方式三: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该外加热烹饪器具40与外加热烹饪器具10不同点在于:所述电连接器15为无线电源传输结构41。该无线电源传输结构41包括设置在外加热烹饪器具40上的无线电源接收单元42以及设置在外加热装置20上的无线电源发送单元43。

所述无线电源接收单元42包括感应线圈421以及连接感应线圈421输出端的电源处理电路422。该电源处理电路422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制电路11。该无线电源接收单元42的感应线圈421设置在杯体12手柄底部的凹槽122内。

所述无线电源发送单元43包括提供感应线圈421磁场能量的励磁线圈431以及接入市电的接入端432。该接入端432电连接励磁线圈431。该励磁线圈431由市电驱动产生交变磁场。该励磁线圈431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20的凸块25。当凸块25插进凹槽122内时,感应线圈421正对励磁线圈431。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40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外加热烹饪器具40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20上;然后,设置在杯体12凹槽122内的感应线圈421耦合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20上的凸块25内的励磁线圈431获取电能,并由电源处理电路422传递给主控制电路11;最后,启动外加热烹饪器具40,主控制电路11通过无线数据发射模块112向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发送数据信号,加热电路21接收到数据信号,以控制加热单元22的加热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电源传输结构41为外加热烹饪器具40上的电子器件工作,减少了外露的端子,进一步提高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并且,采用电磁耦合的方式供给电源,实现了隔离,节约了在烹饪器具设置隔离装置的复杂结构。

可以理解,所述无线电源发送单元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励磁线圈磁场能量的驱动电路、磁芯。

可以理解,所述发送线圈也可以是感应线圈,对应的接收线圈为励磁线圈,如此进一步节省了线圈成本,使得感应线圈与励磁线圈即可以传输电能,又可以传输信号。那么这种本实用新型非本质的变化,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方式四:

请参阅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的第四较佳实施方式,外加热烹饪器具50与外加热烹饪器具40不同点在于:所述加热单元22为感应加热线盘,励磁线圈即是该感应加热线盘。该感应线圈421耦合感应加热线盘的磁场能量获取外加热烹饪器具50的工作电源。

本实施方式,通过感应加热线盘提供感应线圈421的电磁耦合能量,省去了另外设置的励磁线圈,简化了外部加热装置的结构。

可以理解,所述还可以设置储电装置,该储电装置的输入端接感应线圈,输出端接主控制电路。用于存贮感应线圈的电能以保障主控制电路的持续供电。那么这种本实用新型非本质的变化,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外加热烹饪器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外加热烹饪器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外加热烹饪器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外加热烹饪器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外加热烹饪器具.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8024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1.13 CN 203280242 U *CN203280242U* (21)申请号 201320094297.3 (22)申请日 2013.03.01 A47J 31/00(2006.01) A47J 27/00(2006.01) A47J 27/21(2006.01) (73)专利权人 商巧玲 地址 314422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连杭经济 开发区星星港湾花园金沙苑 22-4-607 (72)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外加热烹饪器具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外部加热装置配套。

2、使 用的外加热烹饪器具。该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 电路及与加热电路连接的加热单元, 加热电路与 主控制电路信号连接。通过主控制电路的信号控 制加热电路的工作, 如此规避了烹饪器具需专门 设置加热装置的弊端, 使得加热单元与烹饪器具 可分离, 减轻了烹饪器具的重量。 并且外部加热装 置可以针对不同的烹饪器具加热, 提高了外部加 热装置的利用率, 实现了各烹饪器具之间的加热 装置的通用, 避免资源的浪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3、 203280242 U CN 203280242 U *CN203280242U* 1/1 页 2 1. 一种外加热烹饪器具, 该外加热烹饪器具摆放在外部加热装置上,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外加热烹饪器具包括主控制电路, 该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路及与加热电路连接的加 热单元, 加热电路与主控制电路信号连接。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设置有与 主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该外部加热装置设置有无线数据接收模块, 无线数 据接收模块接收无线数据发送模块的数字信号。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无。

4、线数据接收模块与信号 采集模块通过耦合线圈、 声波传感或光波传感传输信号。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与外部加 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将主控制电路与加热电路电连接的连接器。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与外部加 热装置之间设置有无线电源传输结构, 该无线电源传输结构包括安装在外部加热装置的无 线电源发送单元以及安装在外加热烹饪器具的无线电源接收单元, 无线电源发送单元包括 接入市电的接入端及励磁线圈, 该无线电源接收单元包括感应线圈及电源处理电路, 接入 端与励磁线圈电连接, 感应线圈与励磁线圈。

5、电磁耦合。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热单元为电磁加热线盘, 励磁线圈为电磁加热线盘。 7. 如权利要求 1 至 6 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加热烹饪 器具还包括杯体、 粉碎装置及电机, 电机驱动粉碎装置, 粉碎装置伸入杯体内, 电机与主控 制电路电连接。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数 据采集模块, 该数据采集模块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9. 如权利要求 1 至 6 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外加热烹饪 器具还包括锅体、 扣合在锅体上的锅盖。

6、及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与主控制电路电连 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280242 U 2 1/5 页 3 一种外加热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与外部加热装置配套使用的外 加热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市场上的厨房烹饪器具, 如豆浆机、 开水煲、 电饭煲等。该豆浆机包括机头及 杯体, 杯体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 ; 该开水煲包括杯体、 设置在杯体底部的加热盘以及底座 ; 该电饭煲包括锅体以及与锅体可分离的锅盖, 锅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内胆的加热盘或感应 加热装置。 0003 如此, 每一种烹饪器具都需要单独设置加热装置, 增。

7、加了烹饪器具本身的重量, 不 利于用户使用。 并且每一种烹饪器具都设置加热装置, 使得烹饪器具的制造成本增加, 且各 烹饪器具的加热装置由于形状结构的不同, 各烹饪器具之间的加热装置又不能通用, 造成 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够一种能与外部加热装置配套使用 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 0006 一种与外部加热装置配套使用的外加热烹饪器具, 该外加热烹饪器具摆放在外部 加热装置上,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包括主控制电路, 该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路及与加 热电路连接的加热单元, 加热电路与主控制电路信号。

8、连接。 0007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设置有与主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该外部加热装 置设置有无线数据接收模块, 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无线数据发送模块的数字信号。 0008 所述无线数据接收模块与信号采集模块通过耦合线圈、 声波传感或光波传感传输 信号。 0009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与外部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将主控制电路与加热电路电连 接的连接器。 0010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与外部加热装置之间设置有无线电源传输结构, 该无线电源 传输结构包括安装在外部加热装置的无线电源发送单元以及安装在外加热烹饪器具的无 线电源接收单元, 无线电源发送单元包括接入市电的接入端及励磁线圈, 该无线电源接收。

9、 单元包括感应线圈及电源处理电路, 接入端与励磁线圈电连接, 感应线圈与励磁线圈电磁 耦合。 0011 所述加热单元为电磁加热线盘, 励磁线圈为电磁加热线盘。 0012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摆放在外部加热装置上。 0013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杯体、 粉碎装置及电机, 电机驱动粉碎装置, 粉碎装置 伸入杯体内, 电机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 说 明 书 CN 203280242 U 3 2/5 页 4 0014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块, 该数据采集模块与主控制电路电连 接。 0015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包括锅体、 扣合在锅体上的锅盖及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 集模块与主控制电路电连。

10、接。 0016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17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部加热装置为具有单独加热功能且能与外加热烹饪器具实现 通讯控制加热过程的加热平台。 该外加热烹饪器具可以是豆浆机、 开水煲或电饭煲, 与传统 豆浆机、 开水煲、 电饭煲不同点在于 : 该外加热烹饪器具由外部加热装置加热。当外加热烹 饪器具放置在该外部加热装置上时, 外加热烹饪器具上的主控制电路与外部加热装置的加 热电路实现通讯, 以控制外部加热装置的加热单元。该外部加热装置可嵌入安装在厨房工 作台内。当放置在该外部加热装置上的外加热烹饪器具为豆浆机时, 该豆浆机的主控制电 路与外部加热装置通讯, 控制外部加热装置对豆浆机。

11、内的豆浆加热 ; 当放置在该外部加热 装置上的外加热烹饪器具为开水煲时, 该开水煲的主控制电路与外部加热装置通讯, 控制 外部加热装置对开水煲内的水加热 ; 当放置在该外部加热装置上的外加热烹饪器具为电饭 煲时, 该电饭煲的主控制电路与外部加热装置通讯, 控制外部加热装置对电饭煲内的米加 热。当放置在该外部加热装置上的外加热烹饪器具为普通锅具时, 外部加热装置可直接对 锅具加热。 0018 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包括主控制电路, 该外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电路 及与加热电路连接的加热单元, 加热电路与主控制电路信号连接。通过主控制电路的信号 控制加热电路的工作, 如此规避了烹饪器具需专门设置。

12、加热装置的弊端, 使得加热单元与 烹饪器具可分离, 减轻了烹饪器具的重量。 0019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部加热装置上设置无线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无线数据, 外加热 烹饪器具设置有与主控制电路连接的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将主控制电路与加热电路通过无 线模式信号连接。避免了烹饪器具与外部加热装置之间过多的导线连接, 简化了烹饪器具 的结构。 0020 同样道理, 采用无线电源传输结构, 实现外部加热装置对烹饪器具的供电, 简化了 结构, 并且由于无线电能的传输, 避免外露电极引起触电危险, 提高了烹饪器具电源传输的 安全性。 0021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 使得外部加热装置可以针对不同的烹饪器具加。

13、热, 提高了外部加热装置的利用率, 实现了各烹饪器具之间的加热装置的通用, 避免资源的浪 费。 附图说明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框图 ; 0025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 0026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 0027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三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框图 ; 说 明 书 CN 203280242 U 4 3/5 。

14、页 5 0028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第四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部件名称对应的标号如下 : 0030 10、 外加热烹饪器具 ; 11、 主控制电路 ; 111、 主控芯片 ; 112、 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 113、 发送线圈 ; 114、 线圈驱动电路 ; 12、 杯体 ; 121、 机头部 ; 122、 凹槽 ; 13、 粉碎装置 ; 14、 电 机 ; 15、 电连接器 ; 20、 外部加热装置 ; 21、 加热电路 ; 22、 加热单元 ; 23、 无线数据接收模块 ; 231、 数据分析电路 ; 24、 接收线圈 ; 25、 凸块 ; 30、 外加。

15、热烹饪器具 ; 31、 锅体 ; 32、 数据采集模 块 ; 321、 温度传感球 ; 33、 锅盖 ; 40、 外加热烹饪器具 ; 41、 无线电源传输结构 ; 42、 无线电源 接收单元 ; 421、 感应线圈 ; 422、 电源处理电路 ; 43、 无线电源发送单元 ; 431、 励磁线圈 ; 432、 接入端 ; 50、 外加热烹饪器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 0032 实施方式一 : 0033 请参阅图 1 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 该外加热烹 饪器具 10 为豆浆机, 包括主控制电路 11、 杯体 12。

16、、 粉碎装置 13 及电机 14。外部加热装置 20 包括加热电路 21 及与加热电路 21 连接的加热单元 22。电机 14 驱动粉碎装置 13, 粉碎 装置 13 伸入杯体 12 内, 电机 14 与主控制电路 11 电连接。主控制电路 11 与加热电路 21 信号连接。 0034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 10 与外部加热装置 20 还设有由外部加热装置 20 向外加热 烹饪器具 10 供电的电连接器 15。当外加热烹饪器具 10 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 20 上时, 电连 接器 15 导通。 0035 请参阅图 2, 所述主控制电路 11 包括主控芯片 111 及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112。该 主。

17、控芯片 111 输出端接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112。该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112 包括线圈驱动电 路 114 及发送线圈 113。该线圈驱动电路 114 驱动发送线圈 113 产生交变磁场。主控芯片 111 将数字信号加载到该交变磁场中以实现无线传输数字信号。 0036 所述杯体 12 为金属材质。该杯体 12 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 20 上。该杯体 12 的杯 口处扣合有安装主控制电路 11、 粉碎装置 13 及电机 14 的机头部 121。该杯体 12 的手柄底 部设有凹槽 122, 该凹槽内装有电连接器 15 的一端。 0037 所述粉碎装置 13 为刀片, 该刀片安装在电机 14 的轴末端。。

18、 0038 所述外部加热装置 20 包括加热电路 21、 加热单元 22 及无线数据接收模块 23。该 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的输出端接加热电路21。 该加热电路21的输出端接加热单元22。 该 外部加热装置 20 对应杯体 12 上的凹槽 122 设有凸块 25, 该凸块 25 内置电连接器 15 的另 外一端。 0039 所述加热电路 21 通过无线数据接收模块 23 接收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112 的数据信 号, 实现与主控制电路 11 的信号连接。 0040 所述加热单元 22 为电热盘。 0041 所述无线数据接收模块 23 包括数据分析电路 231 及接收线圈 24。该数据分析电 路 。

19、231 接接收线圈 24 的输出端。接收线圈 24 耦合发送线圈 113 的磁场信号。 0042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10即豆浆机的工作原理是 : 首先, 将安装有主控制电路11及 说 明 书 CN 203280242 U 5 4/5 页 6 电机14的机头部121扣合在杯体12上, 组装为外加热烹饪器具10 ; 然后将外加热烹饪器具 10 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 20 上, 电连接器 15 导通, 外加热烹饪器具 10 接通电源 ; 最后, 启动 外加热烹饪器具 10, 主控制电路 11 通过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112 向无线数据接收模块 23 发 送数据信号, 加热电路 21 接收到数据信号, 以。

20、控制加热单元 22 的加热工作, 即主控制电路 11 与加热电路 21 通过发送线圈 113 与接收线圈 24 实现磁耦合通讯。 0043 本实用新型将烹饪器具与加热装置分离, 改变传统烹饪器具需单独设置加热装置 造成成本较高的弊端。并且, 由于在一种烹饪器具使用结束后, 该外部加热装置 20 还可以 用于其它烹饪器具的加热, 提高了各厨房用烹饪器具的关联度, 有益于厨房烹饪器具一体 化发展趋势。 0044 除此以外, 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信号, 避免了导线连接的复杂性, 提高 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安全。 0045 可以理解, 所述加热单元也可以是电磁感应加热线盘。 0046 可以理解, 。

21、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与外部加热装置也可以通过连接器进行信号连 接, 主控制电路通过连接器控制加热电路。 0047 可以理解, 所述无线数据发射模块与无线数据接收模块也可以通过声波或光波进 行数据传输, 对应的无线数据发射模块包括声波发送器或光波发送器, 对应的无线数据接 收模块包括声波传感器或光波传感器。 0048 可以理解,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还可以设置有用于检测烹饪效果的传感器, 该传 感器与主控制电路电连接。那么这种本实用新型非本质的变化, 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之内。 0049 实施方式二 : 0050 请参阅图 3 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 该外加热烹 饪器。

22、具 30 与外加热烹饪器具 10 不同点在于 :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 30 为电饭锅, 包括锅体 31、 设置在锅体 31 上的数据采集模块 32、 设置在锅体 31 上的主控制电路 11 以及扣合在锅 体 31 上的锅盖 33。该数据采集模块 32 与主控制电路 11 电连接。 0051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2包括采集烹饪信号的温度传感器321。 该温度传感器321的 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 11 电连接。 0052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 30 即电饭锅的工作原理是 : 将外加热烹饪器具 30 放置在外 部加热装置 20 上, 电连接器 15 导通, 外加热烹饪器具 30 接通电源 ; 启动外加热烹。

23、饪器具 30, 主控制电路 11 通过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112 向无线数据接收模块 23 发送数据信号, 加热 电路 21 接收到数据信号, 控制加热单元 22 的加热工作 ; 同时与主控制电路 11 连接的数据 采集模块 32 开始检测锅体 31 的温度, 并反馈给主控制电路 11 ; 主控制电路 11 接收到温度 信号后, 通过线数据发射模块112向无线数据接收模块23发送数据信号以调节加热功率及 时间, 达到控制加热的目的。 0053 可以理解,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也可以是开水煲或电热锅。 0054 可以理解,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也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或开关信号传感器。那么这 种本实用新型非。

24、本质的变化, 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0055 实施方式三 : 0056 请一并参阅图 4 及图 5 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的第三较佳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203280242 U 6 5/5 页 7 该外加热烹饪器具40与外加热烹饪器具10不同点在于 : 所述电连接器15为无线电源传输 结构 41。该无线电源传输结构 41 包括设置在外加热烹饪器具 40 上的无线电源接收单元 42 以及设置在外加热装置 20 上的无线电源发送单元 43。 0057 所述无线电源接收单元 42 包括感应线圈 421 以及连接感应线圈 421 输出端的电 源处理电路 422。该电源处理电路 。

25、422 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制电路 11。该无线电源接收单元 42 的感应线圈 421 设置在杯体 12 手柄底部的凹槽 122 内。 0058 所述无线电源发送单元 43 包括提供感应线圈 421 磁场能量的励磁线圈 431 以及 接入市电的接入端 432。该接入端 432 电连接励磁线圈 431。该励磁线圈 431 由市电驱动 产生交变磁场。该励磁线圈 431 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 20 的凸块 25。当凸块 25 插进凹槽 122 内时, 感应线圈 421 正对励磁线圈 431。 0059 所述外加热烹饪器具40的工作原理是 : 首先, 将外加热烹饪器具40放置在外部加 热装置20上 ; 然后。

26、, 设置在杯体12凹槽122内的感应线圈421耦合设置在外部加热装置20 上的凸块 25 内的励磁线圈 431 获取电能, 并由电源处理电路 422 传递给主控制电路 11 ; 最 后, 启动外加热烹饪器具 40, 主控制电路 11 通过无线数据发射模块 112 向无线数据接收模 块 23 发送数据信号, 加热电路 21 接收到数据信号, 以控制加热单元 22 的加热工作。 0060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电源传输结构 41 为外加热烹饪器具 40 上的电子器件工作, 减少了外露的端子, 进一步提高了烹饪器具使用的安全性。 并且, 采用电磁耦合的方式供给 电源, 实现了隔离, 节约了在烹饪器具设置。

27、隔离装置的复杂结构。 0061 可以理解, 所述无线电源发送单元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励磁线圈磁场能量的驱动电 路、 磁芯。 0062 可以理解, 所述发送线圈也可以是感应线圈, 对应的接收线圈为励磁线圈, 如此进 一步节省了线圈成本, 使得感应线圈与励磁线圈即可以传输电能, 又可以传输信号。 那么这 种本实用新型非本质的变化, 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0063 实施方式四 : 0064 请参阅图 6 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外加热烹饪器具的第四较佳实施方式, 外加热烹饪 器具 50 与外加热烹饪器具 40 不同点在于 : 所述加热单元 22 为感应加热线盘, 励磁线圈即 是该感应加热线盘。 该感应线。

28、圈421耦合感应加热线盘的磁场能量获取外加热烹饪器具50 的工作电源。 0065 本实施方式, 通过感应加热线盘提供感应线圈 421 的电磁耦合能量, 省去了另外 设置的励磁线圈, 简化了外部加热装置的结构。 0066 可以理解, 所述还可以设置储电装置, 该储电装置的输入端接感应线圈, 输出端接 主控制电路。用于存贮感应线圈的电能以保障主控制电路的持续供电。那么这种本实用新 型非本质的变化, 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280242 U 7 1/6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42 U 8 2/6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42 U 9 3/6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42 U 10 4/6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42 U 11 5/6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42 U 12 6/6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80242 U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