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788491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470386.9

申请日:

20120914

公开号:

CN202875062U

公开日:

201304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36/26,F24C15/00,A47J27/00,A47J36/00

主分类号:

A47J36/26,F24C15/00,A47J27/00,A47J36/00

申请人: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峰,徐慧

地址:

315336 浙江省慈溪市杭州湾新区滨海二路18号

优先权:

CN201220470386U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徐雪波;张一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包括顶部带开口的外壳(1),外壳(1)内的中下部设有横置隔板(2),隔板(2)上嵌有燃烧器(3),所述隔板(2)将外壳(1)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容腔(5)和下部容腔(4)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1)后壁的下部设置有与下部容腔(4)相通的进风口(8);所述外壳(1)上部设置有与上部容腔(5)相通的排气口(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专门的背部流道,为燃烧器提供充足的空气,同时设计燃烧废气排放所需的间隙,使燃烧废气能经间隙顺利地从排气口排出,从而使嵌入式燃气饭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体流道结构,避免黄火、熄火现象的产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包括顶部带开口的外壳(1),外壳(1)内的中下部设有横置隔板(2),隔板(2)上嵌有燃烧器(3),所述隔板(2)将外壳(1)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容腔(5)和下部容腔(4)两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1)后壁的下部设置有与下部容腔(4)相通的进风口(8);所述外壳(1)上部设置有与上部容腔(5)相通的排气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体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1)后壁的后方设有一块外板(6),外板(6)与外壳(1)后壁之间预设有一定间隙,且外板(6)的顶部与外壳(1)顶板之间预设有间隙,从而使外壳(1)后壁与外板(6)之间形成空气进入的背部流道(7),该背部流道(7)经所述进风口(8)连通所述下部容腔(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体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燃气饭煲的锅内胆(10)与上部容腔(5)内壁之间形成圆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体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式燃气饭煲的锅内胆(10)上部边沿间隔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凸台(11),从而使锅内胆(10)上部与外壳(1)之间形成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气体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设置在外壳(1)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气体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12)与所述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气体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周间隙的宽度为10~20m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气体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的宽度为10~20m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嵌入式燃气灶具结构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 气体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嵌入式燃气灶具因其美观大方,占用空间小,能够与厨房的橱柜统一,形 成整体厨房的概念,越来越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嵌入式燃气灶具一般采用上进风和下进风两种燃烧器。采用下进风燃烧器的嵌入式 燃气灶具参照了进口灶具,同时为符合国人猛火爆炒的烹调习惯而增大了热负荷及燃烧 器尺寸,这种产品一般要求橱柜开孔,或依靠较大的橱柜缝隙来补充燃烧所需的一次空 气,同时由于不可避免的燃气泄露,以及小热负荷设计,因此下进风燃气灶需要调节风 门,长久来说有一定回火和爆燃的隐患;采用上进风燃烧器的嵌入式燃气灶具改进了第 一种灶具的缺点,将炉头抬高超过台面,希望从炉头与承液盘的缝隙进入空气。但燃烧 时该部位已形成了高温区,冷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不能由此进入炉头,于是二次空气仍 然得不到有效补充,同时由于其一次空气的补充受到其结构的制约,火力普遍较小,热 流量一般只有3.1KW左右,中心小火一般不能单独调节使用,如果加大热流量则会出 现黄火现象。

嵌入式燃气饭煲的燃烧器置于整个装置的中下部,而该装置又置于橱柜中,与普通 嵌入式燃气灶相比更不容易及时补充燃烧所需空气,因此更容易产生黄火、熄火现象。 并且由于嵌入式燃气饭煲的燃烧器整个放置在饭煲外壳内部,因此有必要设计专门的排 气结构来排出燃烧后的废气。综上,需要为嵌入式燃气饭煲单独设计一种气体流道结构, 为燃烧器补充充足的空气,来避免黄火、熄火现象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黄火或熄火等现象,提供 一种能为嵌入式燃气饭煲补给充足空气的气体流道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 流道结构,包括顶部带开口的外壳,外壳内的中下部设有横置隔板,隔板上嵌有燃烧器, 所述隔板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容腔和下部容腔两部分,同时在所述外壳后壁的下 部设置与下部容腔相通的进风口;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与上部容腔相通的排气口。

作为优选,在所述外壳后壁的后方设有一块外板,外板与外壳后壁之间预设有一定 间隙,且外板的顶部与外壳顶板之间预设有间隙,从而使外壳后壁与外板之间形成空气 进入的背部流道,该背部流道经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下部容腔。

作为优选,当将嵌入式燃气饭煲的锅内胆放入外壳内时,锅内胆与上部容腔内壁间 形成圆周间隙,且该圆周间隙的宽度为10~20mm;同时该锅内胆的上部边沿间隔设置 有向下突出的凸台,使锅内胆上部与外壳形成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间隙宽度为 10~20mm,并且排气口与该间隙相通,以利于上部容腔的燃烧废气经排气口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横置隔板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上 部容腔和下部容腔两部分,且下部容腔通过进风口与外界相通,上部容腔通过排气口与 外界相通,从而将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完全分隔,提高燃烧器的工作性能;同时在外壳 后壁设一块外板形成背部流道,使空气通过背部流道进入外壳的下部容腔,为燃烧器提 供充足的空气;锅内胆与外壳在上部容腔的内壁形成圆周间隙,加上锅内胆上部凸台 与外壳形成的可供废气排出间隙,以及与此间隙相通的排气口,从而使上部容腔中的燃 烧废气从排气口排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体流道结构,充分避免黄火、熄火现象的产 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侧视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2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包括顶部带开口 的外壳1,中下部设有横置隔板2,隔板2上嵌有燃烧器3,其中隔板2将外壳1内部空 间分隔为上部容腔5和下部容腔4两部分;同时在所述外壳1后壁的下部设置有与下部 容腔4相通的进风口8,在外壳1的上部设置有与上部容腔5相通的排气口12。在外壳 1后壁设有一块外板6,外板6与外壳1后壁之间预设有一定的间隙,且外板6的顶部 与外壳1顶板之间预设有间隙,从而使外壳1后壁与外板6之间形成空气进入的背部流 道7,该背部流道7与进气口8相连,通过进风口8直通燃烧器3底部。当将锅内胆10 放入外壳1,并搁置在锅支架9上时,锅内胆10与上部容腔5内壁间形成沿着圆周方向 10~20mm的圆周间隙;同时锅内胆10上部边沿间隔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凸台11,使锅内 胆10上部与外壳1间形成可供废气排出的10~20mm的间隙,该间隙设置在外壳1的侧 面,且排气口12与该间隙相通。

嵌入式燃气饭煲在工作时,空气通过背部流道7经进风口8进入下部容腔4,燃气从 进气管34进入燃烧器3,与从引射管33进入的空气在混气室35内进行混合,然后混合 气体从火盖32上的火孔喷出形成火焰,二次空气则由从开孔31进入的空气补充。燃烧 后的气体充满锅内胆10与上部容腔5内壁形成的圆周间隙,经锅内胆10上部与外壳1 形成的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从排气口12排出,从而使嵌入式燃气饭煲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气体流道结构,提供充足的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有效避免黄火、熄火现象的发生。

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875062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4.17 CN 202875062 U *CN202875062U* (21)申请号 201220470386.9 (22)申请日 2012.09.14 A47J 36/26(2006.01) F24C 15/00(2006.01) A47J 27/00(2006.01) A47J 36/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地址 315336 浙江省慈溪市杭州湾新区滨海 二路 18 号 (72)发明人 郑峰 徐慧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2 代理人 。

2、徐雪波 张一平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 流道结构, 包括顶部带开口的外壳 (1), 外壳 (1) 内的中下部设有横置隔板(2), 隔板(2)上嵌有燃 烧器 (3), 所述隔板 (2) 将外壳 (1) 内部空间分隔 为上部容腔(5)和下部容腔(4)两部分, 其特征在 于 : 在所述外壳 (1) 后壁的下部设置有与下部容 腔(4)相通的进风口(8) ; 所述外壳(1)上部设置 有与上部容腔 (5) 相通的排气口 (12)。与现有技 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 设计专门的背部 流道, 为燃烧器提供充足的空。

3、气, 同时设计燃烧废 气排放所需的间隙, 使燃烧废气能经间隙顺利地 从排气口排出, 从而使嵌入式燃气饭煲形成了一 个完整的气体流道结构, 避免黄火、 熄火现象的产 生。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5 页 1/1 页 2 1.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 包括顶部带开口的外壳(1), 外壳(1)内的中 下部设有横置隔板 (2), 隔板 (2) 上嵌有燃烧器 (3), 所述隔板 (2) 将外壳 (1) 内部空间分 隔为上部容腔(5)和下部容腔(。

4、4)两部分,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外壳(1)后壁的下部设置有 与下部容腔 (4) 相通的进风口 (8) ; 所述外壳 (1) 上部设置有与上部容腔 (5) 相通的排气 口 (12)。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气体流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外壳 (1) 后壁的后方设有 一块外板(6), 外板(6)与外壳(1)后壁之间预设有一定间隙, 且外板(6)的顶部与外壳(1) 顶板之间预设有间隙, 从而使外壳 (1) 后壁与外板 (6) 之间形成空气进入的背部流道 (7), 该背部流道 (7) 经所述进风口 (8) 连通所述下部容腔 (4)。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气体流道结构, 其特征。

5、在于 : 所述嵌入式燃气饭煲的锅内胆 (10) 与上部容腔 (5) 内壁之间形成圆周间隙。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气体流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嵌入式燃气饭煲的锅内胆 (10) 上部边沿间隔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凸台 (11), 从而使锅内胆 (10) 上部与外壳 (1) 之间 形成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气体流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设置在 外壳 (1) 侧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气体流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排气口 (12) 与所述可供废气 排出的间隙相通。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气体流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 。

6、所述圆周间隙的宽度为 10 20mm。 8.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气体流道结构,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的宽度 为 10 20m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875062 U 2 1/2 页 3 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嵌入式燃气灶具结构的改进, 尤其涉及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 的气体流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嵌入式燃气灶具因其美观大方, 占用空间小, 能够与厨房的橱柜统一, 形 成整体厨房的概念, 越来越来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0003 嵌入式燃气灶具一般采用上进风和下进风两种燃烧器。 采用下进风燃烧器的嵌入。

7、 式燃气灶具参照了进口灶具, 同时为符合国人猛火爆炒的烹调习惯而增大了热负荷及燃烧 器尺寸, 这种产品一般要求橱柜开孔, 或依靠较大的橱柜缝隙来补充燃烧所需的一次空气, 同时由于不可避免的燃气泄露, 以及小热负荷设计, 因此下进风燃气灶需要调节风门, 长久 来说有一定回火和爆燃的隐患 ; 采用上进风燃烧器的嵌入式燃气灶具改进了第一种灶具的 缺点, 将炉头抬高超过台面, 希望从炉头与承液盘的缝隙进入空气。 但燃烧时该部位已形成 了高温区, 冷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不能由此进入炉头, 于是二次空气仍然得不到有效补充, 同时由于其一次空气的补充受到其结构的制约, 火力普遍较小, 热流量一般只有 3.1。

8、KW 左 右, 中心小火一般不能单独调节使用, 如果加大热流量则会出现黄火现象。 0004 嵌入式燃气饭煲的燃烧器置于整个装置的中下部, 而该装置又置于橱柜中, 与普 通嵌入式燃气灶相比更不容易及时补充燃烧所需空气, 因此更容易产生黄火、 熄火现象。 并 且由于嵌入式燃气饭煲的燃烧器整个放置在饭煲外壳内部, 因此有必要设计专门的排气结 构来排出燃烧后的废气。 综上, 需要为嵌入式燃气饭煲单独设计一种气体流道结构, 为燃烧 器补充充足的空气, 来避免黄火、 熄火现象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黄火或熄火等现象, 提 供一种能为嵌入式燃气饭煲。

9、补给充足空气的气体流道结构。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 体流道结构, 包括顶部带开口的外壳, 外壳内的中下部设有横置隔板, 隔板上嵌有燃烧器, 所述隔板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部容腔和下部容腔两部分, 同时在所述外壳后壁的下部 设置与下部容腔相通的进风口 ; 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与上部容腔相通的排气口。 0007 作为优选, 在所述外壳后壁的后方设有一块外板, 外板与外壳后壁之间预设有一 定间隙, 且外板的顶部与外壳顶板之间预设有间隙, 从而使外壳后壁与外板之间形成空气 进入的背部流道, 该背部流道经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下部容腔。 0008。

10、 作为优选, 当将嵌入式燃气饭煲的锅内胆放入外壳内时, 锅内胆与上部容腔内壁 间形成圆周间隙, 且该圆周间隙的宽度为 10 20mm ; 同时该锅内胆的上部边沿间隔设置有 向下突出的凸台, 使锅内胆上部与外壳形成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 间隙宽度为 1020mm, 并 且排气口与该间隙相通, 以利于上部容腔的燃烧废气经排气口排出。 说 明 书 CN 202875062 U 3 2/2 页 4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 通过横置隔板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 上部容腔和下部容腔两部分, 且下部容腔通过进风口与外界相通, 上部容腔通过排气口与 外界相通, 从而将进气通道与排气通道。

11、完全分隔, 提高燃烧器的工作性能 ; 同时在外壳后壁 设一块外板形成背部流道, 使空气通过背部流道进入外壳的下部容腔, 为燃烧器提供充足 的空气 ; 锅内胆与外壳在上部容腔的内壁形成圆周间隙, 加上锅内胆上部凸台与外壳形成 的可供废气排出间隙, 以及与此间隙相通的排气口, 从而使上部容腔中的燃烧废气从排气 口排出,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体流道结构, 充分避免黄火、 熄火现象的产生。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侧视状态) ; 0011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 0012 图 3 为图 2 的 A-A 向剖视图 ; 0013 图 4 为图 2 的。

12、 B-B 向剖视图 ; 0014 图 5 为图 2 的局部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 如图 15 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的嵌入式燃气饭煲的气体流道结构, 包括顶部带开 口的外壳 1, 中下部设有横置隔板 2, 隔板 2 上嵌有燃烧器 3, 其中隔板 2 将外壳 1 内部空间 分隔为上部容腔 5 和下部容腔 4 两部分 ; 同时在所述外壳 1 后壁的下部设置有与下部容腔 4 相通的进风口 8, 在外壳 1 的上部设置有与上部容腔 5 相通的排气口 12。在外壳 1 后壁设 有一块外板 6, 外板 6 与外壳 1 后壁之间预设有一。

13、定的间隙, 且外板 6 的顶部与外壳 1 顶板 之间预设有间隙, 从而使外壳 1 后壁与外板 6 之间形成空气进入的背部流道 7, 该背部流道 7 与进气口 8 相连, 通过进风口 8 直通燃烧器 3 底部。当将锅内胆 10 放入外壳 1, 并搁置在 锅支架 9 上时, 锅内胆 10 与上部容腔 5 内壁间形成沿着圆周方向 1020mm 的圆周间隙 ; 同 时锅内胆 10 上部边沿间隔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凸台 11, 使锅内胆 10 上部与外壳 1 间形成可 供废气排出的 1020mm 的间隙, 该间隙设置在外壳 1 的侧面, 且排气口 12 与该间隙相通。 0017 嵌入式燃气饭煲在工作时, 空。

14、气通过背部流道 7 经进风口 8 进入下部容腔 4, 燃气 从进气管34进入燃烧器3, 与从引射管33进入的空气在混气室35内进行混合, 然后混合气 体从火盖 32 上的火孔喷出形成火焰, 二次空气则由从开孔 31 进入的空气补充。燃烧后的 气体充满锅内胆 10 与上部容腔 5 内壁形成的圆周间隙, 经锅内胆 10 上部与外壳 1 形成的 可供废气排出的间隙, 从排气口 12 排出, 从而使嵌入式燃气饭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体流 道结构, 提供充足的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 有效避免黄火、 熄火现象的发生。 说 明 书 CN 202875062 U 4 1/5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75062 U 5 2/5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75062 U 6 3/5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75062 U 7 4/5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75062 U 8 5/5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875062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