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水胆及其加热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热水胆及其加热模块.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0058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6.19 CN 203000580 U *CN203000580U* (21)申请号 201220238672.2 (22)申请日 2012.05.24 A47J 31/54(2006.01) (73)专利权人 广州市豪昱净水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510378 广东省河源市荔湾区龙溪工业 园 3 号 D 座 (72)发明人 唐玉霖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 利代理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4295 代理人 马丽丽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热水胆及其加热模块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
2、一种热水胆, 包括一储水 本体, 至少一加热模块, 所述储水本体包括一顶 壁、 至少一侧壁及一底壁, 于该顶壁、 侧壁及底壁 之间围构有一储水容室, 该储水本体具有至少一 进水口及至少一出水口, 该进水口及出水口与该 储水容室连通。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加热模 块 : 包括一加热槽, 该加热槽内部围构一容置空 间 ; 还包括一加热器, 该加热器包含一导热件、 至 少一支撑件及一加热片, 该导热件设于该容置空 间内, 该导热件开设一轴向延伸之贯孔, 该支撑件 设于该导热件, 该加热片系为一正温度系数之陶 瓷电阻并设于该贯孔中。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与 储水容室内的水有较大的加热面积, 又可避免加 热。
3、器与水直接接触而有积累水垢的问题。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000580 U CN 203000580 U *CN203000580U* 1/2 页 2 1. 一种热水胆,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一储水本体, 至少一加热模块, 所述储水本体包括一 顶壁、 至少一侧壁及一底壁, 于该顶壁、 侧壁及底壁之间围构有一储水容室, 该储水本体具 有至少一进水口及至少一出水口, 该进水口及出水口与该储水容室连通 ; 所述加热模块包。
4、 括一加热槽及一加热器 ; 其中, 该加热槽设于侧壁与底壁其中一者, 且该加热槽深入该储水 容室一段深度, 该加热槽内部围构一容置空间, 该容置空间与该储水容室互不连通 ; 其中, 该加热器包括一导热件及一加热片, 该导热件系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该导热件开设一轴 向延伸之贯孔, 该加热片系为一正温度系数之陶瓷电阻并设于该贯孔中。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水胆,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热器包括至少一弹性件, 该支 撑件设于该导热件, 该支撑件在一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为 W1, 该导热件在第一方向的宽度为 W2, 该加热槽的内径为 D1, 其中, 在自然状态下, W1 与 W2 相加之总宽度。
5、大于 D1, 当该导热件 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内时, 该支撑件会略微变形而使 W1 略微变小, 令 W1 与 W2 相加之总宽度 等于 D1, 且该支撑件可提供一弹性力, 使该导热件上远离该支撑件之一侧与该加热槽的内 壁面紧贴合。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热水胆,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热件概呈半圆形长条棒状, 使该 导热件的外表面形成一弧形抵靠面及一平面 ; 其中, 该平面上设有一凸肋, 该支撑件设于该 凸肋上, 当该导热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内时, 该抵靠面与该加热槽的内壁面紧贴合。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热水胆,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热器更包括 复数支撑件, 该凸 肋轴向延伸于该。
6、平面之全长, 该些支撑件设于该凸肋并成间隔排列状, 该凸肋开设一枢孔, 该枢孔贯穿该凸肋之两侧, 使该枢孔形成二个开口 ; 该支撑件系一金属线材, 该金属线材弯 折形成二拱形段, 该二拱形段各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该二拱形段的第一端分别形成 一卡勾部, 该二卡勾部分别自该枢孔之其中一开口穿设入该枢孔, 使该支撑件可绕一轴线 相对该凸肋枢摆, 该二拱形段的第二端相接并且反向弯折成倒勾状, 当该导热件容设于该 容置空间内时, 该二拱形段之第二端可沿该凸肋滑移, 使该二拱形段可适度变形而使 W1 略 微变小, 令 W1 与 W2 之总宽度等于 D1。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热水胆, 其特。
7、征在于 : 所述支撑件为板状形弹簧。 6. 一种加热模块, 系供设于一热水胆上, 并用以对热水胆内的水加热, 其特征在于 : 该 加热模块包括 : 一加热槽, 内部围构一容置空间 ; 一加热器, 包括一导热件、 至少一支撑件及一加热片, 该导热件设于该容置空间内, 该 导热件开设一轴向延伸之贯孔, 该支撑件设于该导热件, 该加热片系为一正温度系数之陶 瓷电阻并设于该贯孔中 ; 其中, 该支撑件在一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为 W1, 该导热件在第一方向的宽度为 W2, 该加 热槽的内径为 D1, 其中, 在自然状态下, W1 与 W2 相加之总宽度大于 D1, 当该导热件容设于 该容置空间内时, 该支撑。
8、件会略微变形而使W1略微变小, 令W1与W2相加之总宽度等于D1, 且该支撑件可提供一弹性力, 使该导热件上远离该支撑件之一侧与该加热槽的内壁面紧贴 合。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导热件概呈半圆形长条棒状, 使 该导热件的外表面形成一弧形抵靠面及一平面 ; 其中, 该平面上设有一凸肋, 该支撑件设于 该凸肋上, 当该导热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时, 该抵靠面与该加热槽的内壁面紧贴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000580 U 2 2/2 页 3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加热器更包括复数支撑件, 该凸 肋轴向延伸于该平。
9、面之全长, 该些支撑件设于该凸肋并成间隔排列状, 其中该凸肋开设一 枢孔, 该枢孔贯穿该凸肋之两侧, 使该枢孔具有二个开口 ; 该支撑件系一金属线材, 该金属 线材弯折形成二拱形段, 该二拱形段各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该二拱形段的第一端分 别形成一卡勾部, 该二卡勾部分别自该枢孔之其中一开口穿设入该枢孔, 使该支撑件可绕 一轴线相对该凸肋枢摆, 该二拱形段的第二端相接并且反向弯折成倒勾状, 当该导热件容 设于该容置空间时, 该二拱形段之第二端可沿该凸肋滑移, 使该二拱形段可适度变形而使 W1 略微变小, 令 W1 与 W2 之总宽度等于 D1。 9. 根据权利要求 6 至 8 中任一项所述。
10、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热水胆包括一储 水本体, 该储水本体包括一顶壁、 至少一侧壁及一底壁, 该顶壁、 侧壁及底壁之间围构一储 水容室, 该储水本体具有至少一进水口及至少一出水口, 该进水口及出水口与该储水容室 连通 ; 其中, 该侧壁具有一第一螺纹段, 该加热槽具有一第二螺纹段, 该第一、 第二螺纹段系 可彼此相互螺设而令加热槽结合于侧壁上, 且该加热槽径向深入该储水容室一段深度, 且 该容置空间与该储水容室互不连通。 10. 根据权利要求 6 至 8 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模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热水胆包括一储 水本体, 该储水本体包括一顶壁、 至少一侧壁及一 底壁, 该顶壁、。
11、 侧壁及底壁之间围构一储 水容室, 该储水本体具有至少一进水口及至少一出水口, 该进水口及出水口与该储水容室 连通 ; 其中, 该侧壁具有至少一螺孔, 该加热槽具有对应螺孔之固定孔 ; 至少一螺丝, 系依 序螺固于该固定孔及螺孔, 令加热槽结合于侧壁上, 且该加热槽径向深入该储水容室一段 深度, 且该容置空间与该储水容室互不连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000580 U 3 1/5 页 4 一种热水胆及其加热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创作系关于一种热水胆, 尤其是一种加热器不会直接接触到水的热水胆。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在饮水机中, 通常会设有一热水胆, 用以将饮用水加温并进行。
12、消毒。 0003 其中, 部分热水胆系采直接加热式, 亦即其加热器 (管) 系凸伸于热水胆内部, 惟当 该加热器直接与饮用水接触时, 其表面会逐渐累积水垢, 从而导致热传效率降低。 0004 另一种热水胆则系采间接加热式, 系在热水胆侧壁或底壁外包覆环状或片状加热 器, 如此虽然不会有加热器表面积垢的问题, 但此种间接加热式热水胆由于加热器部分加 热表面非面向储水容室造成部分热能朝外逸散, 导致其加热效率在先天上就居于劣势, 且 一般为了令热水胆达到较佳保温功效, 会在热水胆外另行包覆一保利龙层而加以保温, 而 上述包覆于储水本体外的加热器并不利于保利龙层设置, 对业者而言同样会造成困扰。 0。
13、005 有鉴于此, 如何在习用直接、 间接加热方式各有其缺失之矛盾处取得折衷平衡, 自 系本业界人士亟待努力之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创作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可稳定保持加热效率之热水胆。 0007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所提供之热水胆包括一储水本体及至少一加热模块。 一种热水 胆,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一储水本体, 至少一加热模块, 所述储水本体包括一顶壁、 至少一侧壁 及一底壁, 于该顶壁、 侧壁及底壁之间围构有一储水容室, 该储水本体具有至少一进水口 及至少一出水口, 该进水口及出水口与该储水容室连通 ; 所述加热模块包括一加热槽及一 加热器 ; 其中, 该加热槽设于侧壁与底壁其中一者。
14、, 且该加热槽深入该储水容室一段深度, 该加热槽内部围构一容置空间, 该容置空间与该储水容室互不连通 ; 其中, 该加热器包括一 导热件及一加热片, 该导热件系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该导热件开设一轴向延伸之贯孔, 该 加热片系为一正温度系数之陶瓷电阻并设于该贯孔中。 0008 所述加热器包括至少一弹性件, 该支撑件设于该导热件, 该支撑件在一第一方向 上的宽度为 W1, 该导热件在第一方向的宽度为 W2, 该加热槽的内径为 D1, 其中, 在自然状态 下, W1 与 W2 相加之总宽度大于 D1, 当该导热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内时, 该支撑件会略微变 形而使W1略微变小, 令W1与W2相加之总宽。
15、度等于D1, 且该支撑件可提供一弹性力, 使该导 热件上远离该支撑件之一侧与该加热槽的内壁面紧贴合。 0009 所述导热件概呈半圆形长条棒状, 使该导热件的外表面形成一弧形抵靠面及一平 面 ; 其中, 该平面上设有一凸肋, 该支撑件设于该凸肋上, 当该导热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内 时, 该抵靠面与该加热槽的内壁面紧贴合。 0010 所述加热器更包括复数支撑件, 该凸肋轴向延伸于该平面之全长, 该些支撑件设 于该凸肋并成间隔排列状, 该凸肋开设一枢孔, 该枢孔贯穿该凸肋之两侧, 使该枢孔形成二 个开口 ; 该支撑件系一金属线材, 该金属线材弯折形成二拱形段, 该二拱形段各包括一第一 说 明 书 CN。
16、 203000580 U 4 2/5 页 5 端及一第二端, 该二拱形段的第一端分别形成一卡勾部, 该二卡勾部分别自该枢孔之其中 一开口穿设入该枢孔, 使该支撑件可绕一轴线相对该凸肋枢摆, 该二拱形段的第二端相接 并且反向弯折成倒勾状, 当该导热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内时, 该二拱形段之第二端可沿该 凸肋滑移, 使 该二拱形段可适度变形而使 W1 略微变小, 令 W1 与 W2 之总宽度等于 D1。 0011 所述支撑件为板状形弹簧。 0012 一种加热模块, 系供设于一热水胆上, 并用以对热水胆内的水加热, 其特征在于 : 该加热模块包括 : 0013 一加热槽, 内部围构一容置空间 ; 001。
17、4 一加热器, 包括一导热件、 至少一支撑件及一加热片, 该导热件设于该容置空间 内, 该导热件开设一轴向延伸之贯孔, 该支撑件设于该导热件, 该加热片系为一正温度系数 之陶瓷电阻并设于该贯孔中 ; 0015 其中, 该支撑件在一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为 W1, 该导热件在第一方向的宽度为 W2, 该加热槽的内径为 D1, 其中, 在自然状态下, W1 与 W2 相加之总宽度大于 D1, 当该导热件容 设于该容置空间内时, 该支撑件会略微变形而使 W1 略微变小, 令 W1 与 W2 相加之总宽度等 于 D1, 且该支撑件可提供一弹性力, 使该导热件上远离该支撑件之一侧与该加热槽的内壁 面紧贴合。 。
18、0016 所述导热件概呈半圆形长条棒状, 使该导热件的外表面形成一弧形抵靠面及一平 面 ; 其中, 该平面上设有一凸肋, 该支撑件设于该凸肋上, 当该导热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时, 该抵靠面与该加热槽的内壁面紧贴合。 0017 所述加热器更包括复数支撑件, 该凸肋轴向延伸于该平面之全长, 该些支撑件设 于该凸肋并成间隔排列状, 其中该凸肋开设一枢孔, 该枢孔贯穿该凸肋之两侧, 使该枢孔具 有二个开口 ; 该支撑件系一金属线材, 该金属线材弯折形成二拱形段, 该二拱形段各包括一 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该二拱形段的第一端分别形成一卡勾部, 该二卡勾部分别自该枢孔之 其中一开口穿设入该枢孔, 使该支撑件可。
19、绕一轴线相对该凸肋枢摆, 该二拱形段的第二端 相接并且反向弯折成倒勾状, 当该导热件容设于该容置空间时, 该二拱形段之第二端可沿 该凸肋滑移, 使该二拱形段可适度变形而使 W1 略微变小, 令 W1 与 W2 之总宽度等于 D1。 0018 所述热水胆包括一储水本体, 该储水本体包括一顶壁、 至少一侧壁及一底壁, 该顶 壁、 侧壁及底壁之间围构一储水容室, 该储水本体具有至少一进水口及至少一出水口, 该进 水口及出水口与该储水容室连通 ; 其中, 该侧壁具有一第一螺纹段, 该加热槽具有一第二螺 纹段, 该第一、 第二螺纹段系可彼此相互螺设而令加热槽结合于侧壁上, 且该加热槽径向深 入该储水容室。
20、一段深度, 且该容置空间与该储水容室互不连通。 0019 所述热水胆包括一储水本体, 该储水本体包括一顶壁、 至少一侧壁及一底壁, 该顶 壁、 侧壁及底壁之间围构一储水容室, 该储水本体具有至少一进水口及至少一出水口, 该进 水口及出水口与该储水容室连通 ; 其中, 该侧壁具有至少一螺孔, 该加热槽具有对应螺孔之 固定孔 ; 至少一螺丝, 系依序螺固于该固定孔及螺孔, 令加热槽结合于侧壁上, 且该加热槽 径向深入该储水容室一段深度, 且该容置空间与该储水容室互不连通。 0020 本实用新型藉由在储水容室内设置一朝内凸伸之加热槽, 并将加热器安设于加热 槽内, 如此该加热器与储水容室内的水有较大。
21、的加热面积, 却又可避免加热器与水直接接 触而有积累水垢的问题, 从而弥补习用技艺不足之处。 说 明 书 CN 203000580 U 5 3/5 页 6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系本创作之热水胆之分解示意图。 0022 图 2 系本创作之加热器之分解图。 0023 图 3 系本创作之加热器之侧视图。 0024 图 4 系本创作之加热器之前视图。 0025 图 5 系本创作之热水胆之剖面图。 0026 图 6 系本创作另一热水胆之剖面图。 0027 图 7 系本创作又一热水胆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将藉由数个实施例说明本创作之结构特征及其预期达成之功效, 惟非用以限 制本创。
22、作所欲保护之范畴, 合先叙明。 0029 请参考图 1 及图 5, 本创作之热水胆系供设置于一饮水机内, 该热水胆包括一储水 本体 10 及至少一加热模块。 0030 该储水本体 10 包括一顶壁 11、 至少一侧壁 12 及一底壁 13, 于该顶壁 11、 侧壁 12 及底壁 13 之间围构有一储水容室 14。在本实施例中, 该储水本体 10 成圆桶体, 因此只需 设置一环形侧壁12即可, 而在本创作其它可能实施例中, 该储水本体10可为其它几何形状 或甚至不规则造型无妨, 此时侧壁的数量将会因而增加。该储水本体 10 具有至少一进水口 15 及至少一出水口 16, 该进水口 15 及出水口。
23、 16 系与该储水容室 14 相连通。 0031 请参考图 1 至图 5, 该加热模块设于该热水胆上, 该加热模块用以热水胆之储水容 室内的水加热, 该加热模块包括一加热槽 20 及一加热器 30。 0032 其中, 该加热槽 20 设于侧壁 12 与底壁 13 其中一者, 较佳者系径向设于该侧壁 12 上, 且该加热槽 20 深入该储水容室 14 一段深度, 该加热槽 20 内部围构一容置空间 21, 该 容置空间 21 与该储水容室 14 互不连通, 亦即储水容室 14 内的水不会流经该容置空间 21。 较佳者, 该加热槽20系与该侧壁12一体成型, 例如采用冲压方式成型 ; 当然, 在其。
24、它可能实 施例中, 该加热槽 20 可改以焊接方式而成型于侧壁 12 上。 0033 其中, 该加热器 30 包括一导热件 31、 至少一支撑件 32 及一加热片 33。 0034 该导热件31系设置于该容置空间21内, 该导热件31开设一轴向延伸之贯孔311。 该导热件 31 是由延展性佳和导热性优异的金属材质所制成, 较佳者该金属材质为铝或铝 合金。该导热件 31 可以被制作成任何形状, 较佳者该导热件 31 概呈半圆形长条棒状, 使 该导热件 31 的外表面形成一弧形抵靠面 312 及一平面 313, 其中, 该平面 313 上设有一凸 肋314, 该凸肋314开设一枢孔 (未绘示) ,。
25、 该枢孔贯穿该凸肋314之两侧, 使该枢孔形成二开 口。 0035 该支撑件32设于该导热件31, 较佳者该支撑件32设于该凸肋314上, 该支撑件32 在一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为 W1, 该导热件 31 在第一方向的宽度为 W2, 该加热槽 20 的内径为 D1(见图 5) , 其中, 在自然状态下, W1 与 W2 相加之总宽度大于 D1, 更详言之, 请参考图 3 及 图 4, 该支撑件 32 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W1 实际上是指该凸肋 314 之顶端至该支撑件 32 之 最高端点的距离, 该导热件 31 在第一方向的宽度 W2 实际上是指该凸肋 314 之顶端至该抵 说 明 书 CN 20。
26、3000580 U 6 4/5 页 7 靠面 312 之最底端的距离, W1 与 W2 相加之总宽度就是该加热器在第一方向的最大宽度, 接 着请参考图 5, 当该导热件 31 容设于该容置空间 21 时, 该支撑件 32 会略微变形而使 W1 略 微变小, 令 W1 与 W2 相加之总宽度等于 D1, 且该支撑件 32 可提供一弹性力, 使该导热件 31 上远离该支撑件32之一侧 (亦即该抵靠面312) 与该加热槽20的内壁面紧贴合。 其中, 该支 撑件32可以是弹簧或是金属弹片或相似之具有弹性的物体, 在本创作中, 该支撑件32系一 金属线材, 该金属线材弯折形成二拱形段 321, 该凸肋之。
27、顶端至该二拱形段之最高端点的距 离则系被定义为前述之 W1, 该二拱形段 321 各包括一第一端 322 及一第二端 323, 该二拱形 段的第一端322分别形成一卡勾部 (未绘示) , 该二卡勾部分别自该枢 孔之其中一开口穿设 入该枢孔, 使该支撑件 32 可绕一轴线相对该凸肋 314 枢摆, 藉此, 当支撑件 32 在长期使用 之下, 因产生变形过度而丧失原本具有的弹性力时, 只要将二卡勾部移出该枢孔即可更新, 使导热件的抵靠面 312 可以维持紧贴于该加热槽的内壁面上。 0036 较佳者, 该二拱形段的第二端 323 相接并且反向弯折成倒勾状, 当该导热件 31 容 设于该容置空间21内。
28、时, 该二拱形段之第二端323可沿该凸肋314滑移, 使该二拱形段321 可适度变形而使 W1 略微变小, 令 W1 与 W2 之总宽度等于 D1。 0037 又, 本创作之加热器 30 可更包括复数个支撑件 32, 且该凸肋 314 轴向延伸于该平 面313之全长, 该些支撑件32设于该凸肋314并成间隔排列状, 藉此, 该些支撑件32的弹性 力可均匀分布在导热件的抵靠面 312, 且多个支撑件 32 可提供更强而有力的弹性力, 使导 热件的抵靠面312可更紧实地贴附在加热槽的内壁面來, 即使有部分支撑件32的弹性力稍 微变弱时, 其整体的弹性力仍是相当优异的, 更佳者, 可在该抵靠面 31。
29、2 上涂覆一层导热膏 (未绘示) , 使抵靠面 312 与加热槽的内壁面更完全贴合, 一來得以增加的二者之接触面积, 二來可降低导热件的热能散失到外部空气中的比率, 使热能能够更有效率且更稳定地传导 至水中。值得一提的是, 该平面也可设有多个凸肋 (图未示) , 每一凸肋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 件, 同样也可达到上述之功效。 0038 该 加 热 片 33 系 为 一 具 有 恒 温 自 控 之 正 温 度 系 数 之 陶 瓷 电 阻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T OF RESISTANCE, 简称 PTC) 并设于该贯孔 311 中, 较佳者该加热 片 33 。
30、呈可挠性薄片状, 该加热片 33 包括二导电端子 331, 该二导电端子 331 用以供电性連 接一外部电源來提供加热片33所需之电力, 较佳者该加热器30更包括一撑张件34, 该加热 片 33 环绕该撑张件 34 而使该加热片 33 可保持于撑张状态, 令加热片 33 与导热件 31 可 维持一最大接触面积, 而使加热片33的温度可更快速且直接地传送到导热件31上, 藉此降 低热能散逸到空气中的机率。此外, 由于该加热器 30 容设于容置空间 21 后, 其仅电路部分 (如导电端子 331) 必然需凸露于加热槽 20 而与外部电源连接之外, 其余部分皆可设计容纳 于容置空间 21 内而采隐藏。
31、式设计, 从而减少影响保利龙层 (未绘示) 之设置。 0039 另外, 请参考图6。 在本创作之另一实施例中, 该热水胆大部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 惟该侧壁 12 具有一第一螺纹段 17, 而该加热槽 20 则具有一第二螺纹段 22, 该第一、 第二螺 纹段系可彼此相互螺设而令加热槽 20 结合于侧壁 12 上。在本实施例中, 该第一螺纹段 17 具有内螺纹, 而该第二螺纹段 22 则具有相对应之外螺纹, 然在其它可能实施例中, 亦可令 第一螺纹段具有外螺纹, 而令第二螺纹段具有内螺纹, 从而令第一、 第二螺纹段可相互螺设 结合。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本实施例中, 该加热槽与储水本体系各自独立的组。
32、件, 因此该分 离式的加热槽可被安装于其它直接加热式的习用热水胆储水本体上, 亦即习用直接加热式 说 明 书 CN 203000580 U 7 5/5 页 8 热水胆可选择搭配本创作之分离式加热槽使用, 从而改善原本加热器直接与水接触后容易 积累水垢的问题。 0040 再来, 请参考图 7。在本创作之又一实施例中, 该热水胆概与前述实施例类同, 惟 该侧壁 12 具有至少一螺孔 18, 该加热槽 20 则具有对应螺孔 18 之固定孔 23, 其中该固定孔 23 未必需设有螺纹, 并藉由至少一螺丝 40 而依序螺固于该固定孔 23 及螺孔 18 上, 令加热 槽 20 结合于侧壁 12 上。 0。
33、041 由上可知, 本创作藉由在侧壁上设置一凸入储水容室的加热槽, 并在加热槽 内装 设加热器, 一则可确保相当加热面积且减少热能浪费, 再则又可避免习用直接加热式热水 胆表面易积水垢的问题, 且该储水本体表面包覆保利龙层时, 本创作之设计可使保利龙层 的缺口较小, 因此可维持较佳保温效果。 除此之外, 本创作所提供之加热槽更可应用于习用 直接加热式热水胆上, 进而扩充习用直接加热式热水胆之性能, 藉此满足使用者之不同使 用条件及需求。最重要的是, 该导热件上设置支撑件, 而使导热件与内壁面更完全贴合, 大 幅增加二者的接触面积, 可达到减少热能损失的目的, 使热能能够更有效率且更稳定地传 导。
34、至水中, 并进一步地提高水的加热速度以及节省加热时间与电量, 间接达到节能的功效, 实为一极具进步性之创作。 说 明 书 CN 203000580 U 8 1/6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00580 U 9 2/6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00580 U 10 3/6 页 11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00580 U 11 4/6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00580 U 12 5/6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00580 U 13 6/6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000580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