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茶壶.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88294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1013530.0

申请日:

20151231

公开号:

CN105433698A

公开日:

2016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G19/14

主分类号:

A47G19/14

申请人:

张晓燕,余飚

发明人:

张晓燕,余飚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511号15号楼2楼

优先权:

CN201511013530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杨显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茶壶,用于泡茶。该蒸茶壶,包括壶盖、茶篮、壶体、壶把手和加热盘,壶体底部设有加热盘,壶体开口处设有茶篮,茶篮上盖合有壶盖,壶体一侧安装壶把手,其特征是,还包括底部加热罩和导热管。本产品将传统不锈钢导管移除,通过把手内部的空余位置,充分利用把手内部中空的空间,将导热管放置在内,从顶端将沸水排出,起到蒸茶煮茶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蒸茶壶,包括壶盖、茶篮、壶体、壶把手和加热盘,壶体底部设有加热盘,壶体开口处设有茶篮,茶篮上盖合有壶盖,壶体一侧安装壶把手,其特征是,还包括底部加热罩和导热管,加热罩盖合在加热盘上,与加热盘组成一加热腔,加热罩上设有单向阀,使壶体内的水单向流入加热腔内,所述的导热管安装于壶把手内,一头接通加热腔,另一头接通壶体开口处且位于茶篮上方,通过导热管将底部的热水喷射到茶篮内,对茶篮内的茶叶进行煮制,并通过茶篮流到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茶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底座,加热底座内安装加热盘,加热盘上安装有电热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茶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壶外圈和固定环,壶外圈安装在壶体开口处,壶外圈一侧安装有壶嘴,所述的固定环固定于壶外圈内,茶篮卡接在固定环上,所述的壶盖盖合在壶外圈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嘴出水处设有滤罩,所述的固定环靠近壶嘴的一侧开有滤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把手包括把手体和把手盖,把手体的上端固定于壶外圈,下端固定于加热底座上,把手体内设有管腔,导热管置于管腔内,并通过把手盖盖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体内设有若干限位片,导热管卡入限位片内,通过限位片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茶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L型二通管,L型二通管一头连接加热腔的底部,另一头连接导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包括隔挡片和调节柱,所述加热罩上开有进水孔,隔挡片从进水孔底部挡住进水孔,并留有进水间隙;所述的隔挡片通过调节柱连接于加热罩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壶盖、壶外圈、壶嘴和茶篮均为不锈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管为硅胶管,所述的壶体为玻璃,所述的壶把手为塑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茶壶,用于泡茶。

背景技术

在空余时间泡一杯茶,品味茶带来的清香滋味,而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等药理作用,还对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

传统蒸茶壶都是中间有一根不锈钢导管。当加热腔里的水沸腾后,通过不锈钢导管,将沸水带到壶顶的茶篮里,从而进行蒸茶的过程。上述设计的不锈钢导管置于壶体内,会占用一定的壶内空间,长期使用不锈钢导管还会变色,留下茶垢,清洗很不方便,而且还不美观。

中国专利号“201220106876.0”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壶,包括茶壶体和与茶壶体连接的底座,其中所述的茶壶体的底部设置有隔层,所述的隔层上设置有凹形杯,所述的茶壶体的开口处设置有茶篮,在茶篮与凹形杯之间设置有煮茶装置,所述的凹形杯上设置有发热管。上述专利的加热结构非常复杂,且主要是通过壶体中间的管体导热水至上方茶篮,会占用壶体空间,不美观,清洗起来也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将内部的不锈钢导管去除,使得壶内更加简洁明了,通过隐藏的导管,起到蒸茶煮茶的效果。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蒸茶壶,包括壶盖、茶篮、壶体、壶把手和加热盘,壶体底部设有加热盘,壶体开口处设有茶篮,茶篮上盖合有壶盖,壶体一侧安装壶把手,其特征是,还包括底部加热罩和导热管,加热罩盖合在加热盘上,与加热盘组成一加热腔,加热罩上设有单向阀,使壶体内的水单向流入加热腔内,所述的导热管安装于壶把手内,一头接通加热腔,另一头接通壶体开口处且位于茶篮上方,通过导热管将底部的热水喷射到茶篮内,对茶篮内的茶叶进行煮制,并通过茶篮流到壶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加热底座,加热底座内安装加热盘,加热盘上安装有电热丝。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壶外圈和固定环,壶外圈安装在壶体开口处,壶外圈一侧安装有壶嘴,所述的固定环固定于壶外圈内,茶篮卡接在固定环上,所述的壶盖盖合在壶外圈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壶嘴出水处设有滤罩,所述的固定环靠近壶嘴的一侧开有滤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壶把手包括把手体和把手盖,把手体的上端固定于壶外圈,下端固定于加热底座上,把手体内设有管腔,导热管置于管腔内,并通过把手盖盖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把手体内设有若干限位片,导热管卡入限位片内,通过限位片固定。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L型二通管,L型二通管一头连接加热腔的底部,另一头连接导热管。

作为优选,所述的单向阀包括隔挡片和调节柱,所述加热罩上开有进水孔,隔挡片从进水孔底部挡住进水孔,并留有进水间隙;所述的隔挡片通过调节柱连接于加热罩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壶盖、壶外圈、壶嘴和茶篮均为不锈钢。

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热管为硅胶管,所述的壶体为玻璃,所述的壶把手为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本产品将传统不锈钢导管移除,通过把手内部的空余位置,充分利用把手内部中空的空间,将导热管放置在内,从顶端将沸水排出,起到蒸茶煮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壶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组装图。

标号说明:壶盖1、茶篮2、壶体3、壶把手4、把手体41、把手盖42、限位片43、加热盘5、电热丝51、加热罩6、导热管7、L型二通管71、加热腔8、单向阀9、隔挡片91、调节柱92、进水孔93、进水间隙94、加热底座10、壶外圈11、壶嘴111、滤罩112、固定环12、滤水孔121、卡圈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产品包括壶盖1、茶篮2、壶体3、壶把手4和加热盘5,壶体3底部设有加热盘5,壶体3开口处设有茶篮2,茶篮2上盖合有壶盖1,壶体3一侧安装壶把手4,本实施例还包括底部加热罩6和导热管7,加热罩6盖合在加热盘5上,与加热盘5组成一加热腔8,加热罩6上设有单向阀9,使壶体3内的水单向流入加热腔8内,导热管7安装于壶把手4内,一头接通加热腔8,另一头接通壶体3开口处且位于茶篮2上方,通过导热管7将底部的热水喷射到茶篮2内,对茶篮2内的茶叶进行煮制,并通过茶篮2流到壶内。

本实施例还包括加热底座10、壶外圈11和固定环12,加热底座10内安装加热盘5,加热盘5上安装有电热丝51;壶外圈11安装在壶体3开口处,壶外圈11一侧安装有壶嘴111,固定环12固定于壶外圈11内,茶篮2卡接在固定环12上,壶盖1盖合在壶外圈11上,此外,为了出水方便,过滤茶叶,在壶嘴111出水处设有滤罩112,固定环12靠近壶嘴111的一侧开有滤水孔121。

本实施例的壶把手4包括把手体41和把手盖42,把手体41的上端固定于壶外圈11,下端固定于加热底座10上,把手体41内设有管腔,导热管7置于管腔内,并通过把手盖42盖合,此外,为了固定住内部的导热管7,把手体41内设有若干限位片43,导热管7卡入限位片43内,通过限位片43固定。

为了使得导热管7能够从底部出水,本实施例还包括有一个L型二通管71,L型二通管71一头连接加热腔8的底部,另一头连接导热管7。

本实施例的单向阀9包括隔挡片91和调节柱92,加热罩6上开有进水孔93,隔挡片91从进水孔93底部挡住进水孔93,并留有进水间隙94;隔挡片91通过调节柱92连接于加热罩6上。在加热过程中,壶体3内的水通过进水孔93流入加热腔8内,当加热腔8里的水沸腾后,由于负压力,会将隔挡片91沿调节柱92弹上,贴紧加热腔8内侧的进水孔93,从而沸水只能通过加热盘5底部的出水孔排除,通过导热管7导流到茶篮2中。

本实施例中的壶盖1、壶外圈11、壶嘴111和茶篮2均为不锈钢,导热管7为硅胶管,壶体3为玻璃,壶把手4为隔热塑料。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壶盖1、茶篮2和加热罩6的盖合均通过卡圈13固定。

实际使用过程中,首先壶体3内灌水,不能没过茶篮2,将需要蒸煮的茶叶放置在茶篮2内,盖上壶盖1,通过电热丝51加热,使加热盘5内加热腔8的水沸腾,在单向阀9的作用下,热水只能通过底部的导热管7通过壶把手4,流入茶篮2,完成热循环,起到蒸茶煮茶的效果,需要喝茶时,将茶水通过壶嘴111到出即可品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加热底座10是一种加热底座10控制器内含有电热丝51、温控、突跳开关等组成,是一种现有的加热技术。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蒸茶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蒸茶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蒸茶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蒸茶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茶壶.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1013530.0 (22)申请日 2015.12.31 A47G 19/14(2006.01) (71)申请人 张晓燕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路 511 号 15 号楼 2 楼 申请人 余飚 (72)发明人 张晓燕 余飚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 普通 合伙 ) 33209 代理人 杨显俭 (54) 发明名称 蒸茶壶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茶壶, 用于泡茶。该蒸茶 壶, 包括壶盖、 茶篮、 壶体、 壶把手和加热盘, 壶体 底部设有加热盘, 壶体开口处设有茶篮, 茶篮上盖 合有壶。

2、盖, 壶体一侧安装壶把手, 其特征是, 还包 括底部加热罩和导热管。本产品将传统不锈钢导 管移除, 通过把手内部的空余位置, 充分利用把手 内部中空的空间, 将导热管放置在内, 从顶端将沸 水排出, 起到蒸茶煮茶的效果。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105433698 A 2016.03.30 CN 105433698 A 1.一种蒸茶壶, 包括壶盖、 茶篮、 壶体、 壶把手和加热盘, 壶体底部设有加热盘, 壶体开 口处设有茶篮, 茶篮上盖合有壶盖, 壶体一侧安装壶把手, 其特征是, 还包括底部。

3、加热罩和 导热管, 加热罩盖合在加热盘上, 与加热盘组成一加热腔, 加热罩上设有单向阀, 使壶体内 的水单向流入加热腔内, 所述的导热管安装于壶把手内, 一头接通加热腔, 另一头接通壶体 开口处且位于茶篮上方, 通过导热管将底部的热水喷射到茶篮内, 对茶篮内的茶叶进行煮 制, 并通过茶篮流到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茶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加热底座, 加热底座内安装加热 盘, 加热盘上安装有电热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茶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壶外圈和固定环, 壶外圈安装 在壶体开口处, 壶外圈一侧安装有壶嘴, 所述的固定环固定于壶外圈内, 茶篮卡接在固定环 上, 所述。

4、的壶盖盖合在壶外圈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壶嘴出水处设有滤罩, 所述的固 定环靠近壶嘴的一侧开有滤水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壶把手包括把手体和把手盖, 把 手体的上端固定于壶外圈, 下端固定于加热底座上, 把手体内设有管腔, 导热管置于管腔 内, 并通过把手盖盖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把手体内设有若干限位片, 导热 管卡入限位片内, 通过限位片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茶壶,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L型二通管, L型二通管一头连 接加热腔的底部, 另一头连接导热管。 8.根据权利。

5、要求1所述的蒸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单向阀包括隔挡片和调节柱, 所 述加热罩上开有进水孔, 隔挡片从进水孔底部挡住进水孔, 并留有进水间隙; 所述的隔挡片 通过调节柱连接于加热罩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壶盖、 壶外圈、 壶嘴和茶篮均为不 锈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导热管为硅胶管, 所述的壶体为 玻璃, 所述的壶把手为塑料。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433698 A 2 蒸茶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茶壶, 用于泡茶。 背景技术 0002 在空余时间泡一杯茶, 品味茶带来的清香滋。

6、味, 而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 清热解 暑、 消食化痰、 解毒醒酒、 生津止渴、 降火明目等药理作用, 还对心脑血管病、 癌症等疾病有 一定的药理功效。 0003 传统蒸茶壶都是中间有一根不锈钢导管。 当加热腔里的水沸腾后, 通过不锈钢导 管, 将沸水带到壶顶的茶篮里, 从而进行蒸茶的过程。 上述设计的不锈钢导管置于壶体内, 会占用一定的壶内空间, 长期使用不锈钢导管还会变色, 留下茶垢, 清洗很不方便, 而且还 不美观。 0004 中国专利号 “201220106876.0 ” 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壶, 包括茶壶体和与茶壶体 连接的底座, 其中所述的茶壶体的底部设置有隔层, 所述的隔层上设置有。

7、凹形杯, 所述的茶 壶体的开口处设置有茶篮, 在茶篮与凹形杯之间设置有煮茶装置, 所述的凹形杯上设置有 发热管。 上述专利的加热结构非常复杂, 且主要是通过壶体中间的管体导热水至上方茶篮, 会占用壶体空间, 不美观, 清洗起来也很麻烦。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将内部的不锈钢 导管去除, 使得壶内更加简洁明了, 通过隐藏的导管, 起到蒸茶煮茶的效果。 0006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蒸茶壶, 包括壶盖、 茶篮、 壶体、 壶把手和加热盘, 壶体底部设有加热盘, 壶体开口 处设有茶篮, 茶篮上盖合有壶盖, 壶体一侧安装壶把手, 。

8、其特征是, 还包括底部加热罩和导 热管, 加热罩盖合在加热盘上, 与加热盘组成一加热腔, 加热罩上设有单向阀, 使壶体内的 水单向流入加热腔内, 所述的导热管安装于壶把手内, 一头接通加热腔, 另一头接通壶体开 口处且位于茶篮上方, 通过导热管将底部的热水喷射到茶篮内, 对茶篮内的茶叶进行煮制, 并通过茶篮流到壶内。 0007 作为优选, 还包括加热底座, 加热底座内安装加热盘, 加热盘上安装有电热丝。 0008 作为优选, 还包括有壶外圈和固定环, 壶外圈安装在壶体开口处, 壶外圈一侧安装 有壶嘴, 所述的固定环固定于壶外圈内, 茶篮卡接在固定环上, 所述的壶盖盖合在壶外圈 上。 0009 。

9、作为优选, 所述的壶嘴出水处设有滤罩, 所述的固定环靠近壶嘴的一侧开有滤水 孔。 0010 作为优选, 所述的壶把手包括把手体和把手盖, 把手体的上端固定于壶外圈, 下端 固定于加热底座上, 把手体内设有管腔, 导热管置于管腔内, 并通过把手盖盖合。 0011 作为优选, 所述的把手体内设有若干限位片, 导热管卡入限位片内, 通过限位片固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5433698 A 3 定。 0012 作为优选, 还包括有L型二通管, L型二通管一头连接加热腔的底部, 另一头连接导 热管。 0013 作为优选, 所述的单向阀包括隔挡片和调节柱, 所述加热罩上开有进水孔, 隔挡片 。

10、从进水孔底部挡住进水孔, 并留有进水间隙; 所述的隔挡片通过调节柱连接于加热罩上。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的壶盖、 壶外圈、 壶嘴和茶篮均为不锈钢。 0015 作为优选, 所述的导热管为硅胶管, 所述的壶体为玻璃, 所述的壶把手为塑料。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产品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 本产品将传统不 锈钢导管移除, 通过把手内部的空余位置, 充分利用把手内部中空的空间, 将导热管放置在 内, 从顶端将沸水排出, 起到蒸茶煮茶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施例的分解图。 0018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9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0020 图4是。

11、本实施例壶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是本实施例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6是本实施例的部分组装图。 0023 标号说明: 壶盖1、 茶篮2、 壶体3、 壶把手4、 把手体41、 把手盖42、 限位片43、 加热盘 5、 电热丝51、 加热罩6、 导热管7、 L型二通管71、 加热腔8、 单向阀9、 隔挡片91、 调节柱92、 进水 孔93、 进水间隙94、 加热底座10、 壶外圈11、 壶嘴111、 滤罩112、 固定环12、 滤水孔121、 卡圈 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 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2、。 0025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 本实施例的产品包括壶盖1、 茶篮2、 壶体3、 壶把手4和加热盘5, 壶体3底 部设有加热盘5, 壶体3开口处设有茶篮2, 茶篮2上盖合有壶盖1, 壶体3一侧安装壶把手4, 本 实施例还包括底部加热罩6和导热管7, 加热罩6盖合在加热盘5上, 与加热盘5组成一加热腔 8, 加热罩6上设有单向阀9, 使壶体3内的水单向流入加热腔8内, 导热管7安装于壶把手4内, 一头接通加热腔8, 另一头接通壶体3开口处且位于茶篮2上方, 通过导热管7将底部的热水 喷射到茶篮2内, 对茶篮2内的茶叶进行煮制, 并通过茶篮2流到壶内。 0026 本实施例还包括加热底座1。

13、0、 壶外圈11和固定环12, 加热底座10内安装加热盘5, 加热盘5上安装有电热丝51; 壶外圈11安装在壶体3开口处, 壶外圈11一侧安装有壶嘴111, 固定环12固定于壶外圈11内, 茶篮2卡接在固定环12上, 壶盖1盖合在壶外圈11上, 此外, 为 了出水方便, 过滤茶叶, 在壶嘴111出水处设有滤罩112, 固定环12靠近壶嘴111的一侧开有 滤水孔121。 0027 本实施例的壶把手4包括把手体41和把手盖42, 把手体41的上端固定于壶外圈11,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433698 A 4 下端固定于加热底座10上, 把手体41内设有管腔, 导热管7置于管腔内,。

14、 并通过把手盖42盖 合, 此外, 为了固定住内部的导热管7, 把手体41内设有若干限位片43, 导热管7卡入限位片 43内, 通过限位片43固定。 0028 为了使得导热管7能够从底部出水, 本实施例还包括有一个L型二通管71, L型二通 管71一头连接加热腔8的底部, 另一头连接导热管7。 0029 本实施例的单向阀9包括隔挡片91和调节柱92, 加热罩6上开有进水孔93, 隔挡片 91从进水孔93底部挡住进水孔93, 并留有进水间隙94; 隔挡片91通过调节柱92连接于加热 罩6上。 在加热过程中, 壶体3内的水通过进水孔93流入加热腔8内, 当加热腔8里的水沸腾 后, 由于负压力, 会。

15、将隔挡片91沿调节柱92弹上, 贴紧加热腔8内侧的进水孔93, 从而沸水只 能通过加热盘5底部的出水孔排除, 通过导热管7导流到茶篮2中。 0030 本实施例中的壶盖1、 壶外圈11、 壶嘴111和茶篮2均为不锈钢, 导热管7为硅胶管, 壶体3为玻璃, 壶把手4为隔热塑料。 0031 此外, 本实施例中的壶盖1、 茶篮2和加热罩6的盖合均通过卡圈13固定。 0032 实际使用过程中, 首先壶体3内灌水, 不能没过茶篮2, 将需要蒸煮的茶叶放置在茶 篮2内, 盖上壶盖1, 通过电热丝51加热, 使加热盘5内加热腔8的水沸腾, 在单向阀9的作用 下, 热水只能通过底部的导热管7通过壶把手4, 流入。

16、茶篮2, 完成热循环, 起到蒸茶煮茶的效 果, 需要喝茶时, 将茶水通过壶嘴111到出即可品茶。 003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加热底座10是一种加热底座10控制器内含有电热丝51、 温控、 突跳开关等组成, 是一种现有的加热技术。 0034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 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433698 A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6 CN 105433698 A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7 CN 105433698 A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8 CN 105433698 A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9 CN 105433698 A 9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0 CN 105433698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