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料理机.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788261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043126.8

申请日:

20160907

公开号:

CN206333811U

公开日:

201707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43/046,A47J43/07,A47J36/24

主分类号:

A47J43/046,A47J43/07,A47J36/24

申请人: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自强,徐建飞,陈炜杰,佘艳,唐燕,肖力,曾祥和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三乐路19号

优先权:

CN201621043126U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胡海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主机和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搅拌杯组件,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磁盘,所述主机内设置有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导磁盘的下方,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盘包括盘座和绕设于所述盘座外表面的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外围的第二线圈,所述盘座装设有至少两第一磁条和至少两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均呈辐射状分布,每一所述第一磁条与每一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或每一所述第一磁条与每一第二磁条在径向上错位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料理机具有加热能效高且加热均匀性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食物料理机,包括主机和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搅拌杯组件,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磁盘,所述主机内设置有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导磁盘的下方,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盘包括盘座和绕设于所述盘座外表面的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外围的第二线圈,所述盘座装设有至少两第一磁条和至少两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均呈辐射状分布,每一所述第一磁条与每一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或每一所述第一磁条与每一第二磁条在径向上错位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位于所述线圈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相对的端部的磁极相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之间的缝隙与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间隙相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之间的缝隙的宽度范围为0.1~30mm。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座设有固定所述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的多组扣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座为分离式设置,其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固接的支架,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分别绕制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座呈凹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多匝漆包线,每匝漆包线的直径为1~5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的长度范围均为20~70mm,宽度范围均为5~30mm,高度范围均为10~40m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装饰圈、及位于所述装饰圈上的电机减震垫,所述线圈盘卡固于一固定架内,所述固定架穿过所述电机减震垫及所述装饰圈装设于所述外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高度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控制单元和离合器,及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的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设于所述主机的外壳;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刀组件,所述搅拌刀组件包括刀轴和固定于所述刀轴一端的刀片,该刀片容纳于所述杯体内;所述线圈盘和所述导磁盘均形成有过孔,所述刀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离合器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与所述离合器的垂直距离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料理机为破壁机、榨汁机、搅拌机或豆浆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方式通常为发热管加热,即通电使发热管内的电阻丝通过电流而产生热量。这种加热方式具有较多的缺点,如:热量损失大,加热时间长,易产生加热区域不均匀,又因热量集中在发热管上,散热效率差,容易产生糊底现象,且导致食物料理机难以清洗。同时,现有的食物料理机的加热结构存在着安装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物料理机,旨在于防止磁场泄露并防止磁力线相消,得到一种加热效率高且加热均匀性好的食物料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食物料理机,包括主机和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搅拌杯组件,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杯体,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磁盘,所述主机内设置有线圈盘,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导磁盘的下方,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盘包括盘座和绕设于所述盘座外表面的线圈,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外围的第二线圈,所述盘座装设有至少两第一磁条和至少两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均呈辐射状设置,每一所述第一磁条与每一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或每一所述第一磁条与每一第二磁条在径向上错位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位于所述线圈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相对的端部的磁极相异。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的缝隙与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间隙相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之间的缝隙的宽度范围为0.1~30mm

进一步地,所述盘座设有固定所述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的多组扣位。

进一步地,所述盘座为分离式设置,其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固接的支架,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分别绕制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盘座为凹形。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包括多匝漆包线,每匝漆包线的直径范围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条的长度范围均为20~70mm,宽度范围均为5~30mm,高度范围均为10~40mm。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还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装饰圈、及位于所述装饰圈上的电机减震垫,所述线圈盘卡固于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穿过所述电机减震垫及所述装饰圈装设于所述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的高度范围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还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控制单元和离合器,及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的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设于所述主机的外壳;

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刀组件,所述搅拌刀组件包括刀轴和固定于所述刀轴一端的刀片,该刀片容纳于所述杯体内;

所述线圈盘和所述导磁盘均形成有过孔,所述刀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离合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圈盘与所述离合器的垂直距离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

进一步地,所述食物料理机为破壁机、榨汁机、搅拌机或豆浆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食物料理机采用一种新型线圈盘和与线圈盘相对设置的导磁盘,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容纳于杯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可充分利用热量,基本无散失,热启动非常快,同时热效率高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效率。进一步地,线圈盘的线圈为分段线圈,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同时设置有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将两者按分段线圈形成的空间磁场规律进行定向排列。当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可以对分段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产生的空间磁场进行有效的汇集和定向引导,使原来的互干扰磁场由盘座的内圈逐步引入到外圈,并形成闭合回路,减小了分段线圈引发的磁场干扰,增强了穿过导磁盘的磁力线,提高了加热火力;同时由于磁力线的定向导入,使导磁盘的加热区域更均匀。或者,当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径向非对接设置,而是在径向上错位设置时,可以使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别定向地进入对方线圈段的空白区,增大了加热区域,并改善了杯体底部的受热均匀性,便于用户的使用。因此,该结构的食物料理机具有加热能效高且加热均匀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部分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主机的爆炸图。

图4是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100。

请参照图1、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食物料理机100包括主机10和设置于主机10的搅拌杯组件30。搅拌杯组件30包括杯体33,杯体33的底部设有导磁盘37,主机10内设置有线圈盘11,线圈盘11设于导磁盘37的下方,并与导磁盘37相对设置。线圈盘11包括盘座111和绕设于盘座111外表面的线圈113,线圈113包括第一线圈112和位于第一线圈112外围的第二线圈114,盘座111装设有至少两第一磁条115和至少两第二磁条116,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7均呈辐射状设置,每一第一磁条115与每一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或每一第一磁条115与每一第二磁条116在径向上错位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的食物料理机100可为破壁机、榨汁机、搅拌机或豆浆机。本实施例中,盘座111为凹形,当然,盘座111的形状还可以为平板状或其他。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材料均为磁性材料,其磁导率为500-10000,远大于空气的磁导率(空气磁导率大约为1),易被周围的磁场磁化,同时对空间磁场的影响也很大。空间磁场的位置会随磁性材料的排布不同而发生变化,磁力线容易被磁性材料约束并束集于磁性材料,因此,可以通过设置磁条的相对位置,从而对磁力线进行束集,并减少未约束的磁力线弥散于空间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食物料理机100中采用一种新型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对设置的导磁盘37,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容纳于杯体33中的食物进行加热。该加热方式可充分利用热量,基本无散失,热启动非常快,同时热效率高达90%以上,大大提高了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线圈盘11的线圈113为分段线圈,包括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同时设置有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均呈辐射状设置,可以增强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聚磁效果,使得线圈盘11的磁力线分布更加均匀。将两者按分段线圈形成的空间磁场规律进行定向排列。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可以对分段的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产生的空间磁场进行有效的汇集和定向引导,使原来的互干扰磁场由盘座111的内圈逐步引入到外圈,并形成闭合回路,减小了分段线圈引发的磁场干扰,增强了穿过导磁盘37的磁力线,提高了加热火力;同时由于磁力线的定向导入,使导磁盘37的加热区域更均匀。或者,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径向非相对设置,而是在径向上错位设置时,可以使第一线圈112和第二线圈114产生的磁场分别定向地进入对方线圈段的空白区,增大了加热区域,并改善了杯体33底部的受热均匀性,便于用户的使用。因此,该结构的食物料理机100具有加热能效高且加热均匀性好等优点。

请参照图5,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同轴设置,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位于线圈113的同一侧。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同轴设置,可便于线圈进行绕制。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位于线圈113的同一侧,可以使安装更加便利。可以理解的,还可以设置第三线圈(未图示)与第三磁条(未图示),第三线圈可以设于第二线圈114的外围,第三磁条可与第二磁条116沿径向相对设置或错位设置。

请参照图5,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相对的端部的磁极相异。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相对的端部的磁极相异,一方面可以提高导磁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异性相吸原理,可进一步便于安装,提高生产效率。

请参照图5,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之间的缝隙与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之间的间隙相重合。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线圈盘11设置有四个第一磁条115,四个第二磁条116,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之间的缝隙与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之间的间隙相重合,可有利于提高导磁效果。此外,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之间的间隙提供了空间,便于将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进行固定。

可选的,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之间的缝隙的宽度范围为0.1~30mm。该尺寸的缝隙,可以使得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聚磁效果配合的较好,同时也便于安装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

请参照图4,盘座111设有固定第一磁条115和第二磁条116的多组扣位1111。

优选的,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至少一组扣位111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磁条115,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磁条116。本实施例中,四组第一磁条115与四组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盘座111于每组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相对处设置有扣位1111,该扣位1111的一端连接第一磁条115,其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磁条116,可方便同时固定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此外,于第二磁条116远离第一磁条115的一端也设有扣位1111,可进一步增加线圈盘11的牢固性。

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径向错位设置时,第一磁条115设有四个,第二磁条116设有八个,盘座111于第一磁条115和第二磁条116远离线圈盘11中心的一端均设有扣位1111,方便固定。

可以理解的,盘座111为分离式设置,其包括底座(未图示)和与底座固接的支架(未图示),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分别绕制于支架与底座。底座与支架固接的方式可以为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将盘座111分离式设置,可以便于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同时绕制,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线圈113包括多匝漆包线(未标示),为进一步提升线圈盘11的加热性能,可设置每匝漆包线的直径范围为1~5mm,优选为1.5~2mm。由此,可进一步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电感量,并减少线圈113的电阻,从而可使得食物料理机100的热启动更加快速,能耗损失小,并同时有效保证其电磁加热功能。

进一步地,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长度范围均为20~70mm,宽度范围均为5~30mm,高度范围均为10~40mm。优选地,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长度均为45mm、宽度均为13.5mm、高度均为22mm。由此,可便于盘座111装设更多的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优化线圈盘11的磁场的高度和强度的分布,从而进一步增大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磁通密度,降低其漏磁的总量,进而提高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的均匀性及效率。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主机10还包括底座12、设于底座12上的外壳14、设置于外壳14上的装饰圈13、及位于装饰圈13上的电机减震垫182,线圈盘11卡固于一固定架117,固定架117穿过电机减震垫182和装饰圈13装设于外壳14。主机10进一步包括电机18、与电机18连接的控制单元142和离合器17,及与控制单元142相连接的控制面板141,该控制面板141设于主机10的外壳1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14上设置装饰圈13,以使食物料理机100更加美观。此外,主机10进一步包括与电机18电连接的电源板19,及与电源板19连接的电源线16。

电源线16设于底座12一侧,电源线16与电源板19之间电连接,电源板19与电机18等部件电连接,以实现对食物料理机100的电能供给。外壳14固接于底座12上,外壳14形成有容置腔(未标示),电机18、电源板19、及控制单元142等部件容纳于容置腔中,控制面板141设于外壳14的侧面,并与控制单元142连接,实现对食物料理机100的操控。装饰圈13位于外壳14之上,固定架117穿过装饰圈13装设于外壳14上,装饰圈13与固定架117之间还装设有电机减震垫182,以防止电机18振动影响线圈盘11的稳定性。线圈盘11与电源板19电性连接,并与导磁盘37结合以实现对食物的加热。此外,于电机18的外围罩设有导风罩181,用于调节主机10中的风压。于固定架117上还设置有主机减震垫15,以减少搅拌杯组件30与主机10之间的振动影响。

另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为更进一步地优化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固定架117的高度可设定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优选为10~25mm。

该尺寸的固定架117可以使食物料理机100的外观尺寸适中,可使线圈盘11容纳于内。且线圈盘11与电机18及电源板19有适当的距离,方便排线。同时,由于固定架117具有适当的高度,线圈盘1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也可与该固定架117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容纳于该固定架117内部的线圈盘11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相应地,线圈盘11与离合器17的垂直距离可设定为大于0、小于或等于40mm,优选为5~10mm。该尺寸的设定可使得离合器17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不会对线圈盘11造成影响,从而保证线圈盘11高效地工作。同时,线圈盘1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与线圈盘11与离合器17之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离合器17的温度不会因线圈盘11的散热而升高,使得离合器17可正常运行。此外,可使电机18输出适当的转矩,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性及加热效率、降低其工作能耗。

请参照图1和图2,搅拌杯组件30还包括搅拌杯底座31、杯盖组件39及设于杯体33内的搅拌刀组件35。

本实施例中,导磁盘37为不锈钢盘。搅拌杯底座31大致为一桶状结构,导磁盘37容纳于搅拌杯底座31中,杯体33位于导磁盘37上并与搅拌杯底座31固接,杯盖组件39设于杯体33上,搅拌刀组件35部分容纳于搅拌杯底座31中。搅拌刀组件35包括刀轴353和与刀轴353一端连接的刀片351,刀片351部分容纳于杯体33中。

此外,杯体33与搅拌杯底座3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32,以确保搅拌杯组件30的良好密封性。搅拌杯底座31的外围还设有杯底座盖34,起装饰和保护作用。杯底座盖34套设于主机10的固定架117上,以完成定位,进而实现搅拌杯组件30与主机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杯盖组件39可拆卸式地设于杯体33上,以便于经常进行清洗。

请参照图1至图4,搅拌杯组件30的导磁盘37与主机10中的线圈盘11相对设置。线圈盘11位于导磁盘37下方,主机减震垫15与导磁盘37及线圈盘11的中心设有供搅拌刀组件35穿过的过孔(未标示)。刀轴353的另一端穿过过孔后与离合器17连接,电机18通过离合器17与搅拌刀组件35连接。

具体地,离合器17包括上离合器171和与上离合器171连接的下离合器172。上离合器171套设于刀轴353远离刀片351的一端,下离合器172套设于上离合器171,并同时套设于电机18的输出轴(未标示)。电机18通过上离合器171与下离合器172驱动刀轴353和刀片351转动,以对食物进行搅打。主机减震垫15开设有容纳槽(未标示),下离合器172和电机18的输出轴均部分容纳于容纳槽中,以减小电机18、刀轴353及刀片351工作时产生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食物料理机100中设置有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对设置的导磁盘37,线圈盘11工作时,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盘37时,导磁盘37快速发热,使得食物料理机100对容置于其内的食材进行快速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食物料理机100中设置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对设置的导磁盘37,可实现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以替代传统所采用的发热管加热的方式,从而有效解决传统食物料理机加热热量损失大、加热时间长、加热区域不均匀、散热效率差、易产生糊底、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加热区域均匀、加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的食物料理机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食物料理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食物料理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食物料理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物料理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料理机.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43126.8 (22)申请日 2016.09.07 (73)专利权人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地址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三乐路19号 专利权人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刘自强 徐建飞 陈炜杰 佘艳 唐燕 肖力 曾祥和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 44287 代理人 胡海国 (51)Int.Cl. A47J 43/046(2006.01) A47J 43/07(2006.01) A47J 36/2。

2、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食物料理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食物料理机, 包括主机 和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搅拌杯组件, 所述搅拌杯 组件包括杯体, 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磁盘, 所述主机内设置有线圈盘, 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 导磁盘的下方, 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 所述 线圈盘包括盘座和绕设于所述盘座外表面的线 圈,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位于所述第一线圈 外围的第二线圈, 所述盘座装设有至少两第一磁 条和至少两第二磁条, 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 均呈辐射状分布, 每一所述第一磁条与每一第二 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 或每一所述第一磁条 与每一第二磁条在径向上错位设置。

3、。 本实用新型 的食物料理机具有加热能效高且加热均匀性好 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5页 CN 206333811 U 2017.07.18 CN 206333811 U 1.一种食物料理机, 包括主机和设置于所述主机上的搅拌杯组件, 所述搅拌杯组件包 括杯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磁盘, 所述主机内设置有线圈盘, 所述线圈 盘设于所述导磁盘的下方, 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 所述线圈盘包括盘座和绕设于所述盘座外表面的线圈,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位于 所述第一线圈外围的第二线圈, 所述盘座装设有至少两第一磁条和至少两第二磁条, 所述 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均呈辐射。

4、状分布, 每一所述第一磁条与每一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 设置, 或每一所述第一磁条与每一第二磁条在径向上错位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位于所述线圈的同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同一径 向相对设置时, 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相对的端部的磁极相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同 一径向相对设置时, 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之间的缝隙与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 的间隙相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物。

5、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之间的缝隙 的宽度范围为0.130mm。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座设有固定所述第一磁条 和第二磁条的多组扣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座为分离式设置, 其包括底座 和与所述底座固接的支架, 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分别绕制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座呈凹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多匝漆包线, 每匝漆包 线的直径为15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

6、条与第二磁条的长度范 围均为2070mm, 宽度范围均为530mm, 高度范围均为1040m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还包括底座、 设于所述底座 上的外壳、 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装饰圈、 及位于所述装饰圈上的电机减震垫, 所述线圈盘卡 固于一固定架内, 所述固定架穿过所述电机减震垫及所述装饰圈装设于所述外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的高度为大于0、 小于或 等于40mm。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还包括电机、 与所述电机 连接的控制单元和离合器, 及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的控制面。

7、板, 该控制面板设于所述主 机的外壳; 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刀组件, 所述搅拌刀组件包括刀轴和固定于所述刀轴一端的 刀片, 该刀片容纳于所述杯体内; 所述线圈盘和所述导磁盘均形成有过孔, 所述刀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 与所述离 合器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盘与所述离合器的垂直距 离为大于0、 小于或等于40mm。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6333811 U 2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物料理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物料理机为破壁机、 榨汁机、 搅拌机或豆浆机。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633381。

8、1 U 3 食物料理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食物料理机。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食物料理机的加热方式通常为发热管加热, 即通电使发热管内的电阻丝通过 电流而产生热量。 这种加热方式具有较多的缺点, 如: 热量损失大, 加热时间长, 易产生加热 区域不均匀, 又因热量集中在发热管上, 散热效率差, 容易产生糊底现象, 且导致食物料理 机难以清洗。 同时, 现有的食物料理机的加热结构存在着安装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 本实 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物料理机, 旨在。

9、于防止磁场泄露并防止磁力线相消, 得 到一种加热效率高且加热均匀性好的食物料理机。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食物料理机, 包括主机和设置于所述主机上 的搅拌杯组件, 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杯体, 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导磁盘, 所述主机内设置 有线圈盘, 所述线圈盘设于所述导磁盘的下方, 并与所述导磁盘相对设置, 所述线圈盘包括 盘座和绕设于所述盘座外表面的线圈,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外围的 第二线圈, 所述盘座装设有至少两第一磁条和至少两第二磁条, 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 均呈辐射状设置, 每一所述第一磁条与每一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 或每一所述第 一磁。

10、条与每一第二磁条在径向上错位设置。 0005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同轴设置, 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位于所 述线圈的同一侧。 0006 进一步地, 当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 所述第一磁条与 第二磁条相对的端部的磁极相异。 0007 进一步地, 当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 所述第一磁条与 第二磁条的缝隙与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间隙相重合。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之间的缝隙的宽度范围为0.130mm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盘座设有固定所述第一磁条和第二磁条的多组扣位。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盘座为分离式设置。

11、, 其包括底座和与所述底座固接的支架, 所述第 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分别绕制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盘座为凹形。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线圈包括多匝漆包线, 每匝漆包线的直径范围为15mm。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条的长度范围均为2070mm, 宽度范围均为5 30mm, 高度范围均为1040mm。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主机还包括底座、 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外壳、 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装 饰圈、 及位于所述装饰圈上的电机减震垫, 所述线圈盘卡固于一固定架, 所述固定架穿过所 说 明 书 1/7 页 4 CN 206333811 U 4 述电机减震垫。

12、及所述装饰圈装设于所述外壳。 0015 进一步地, 所述固定架的高度范围为大于0、 小于或等于40mm。 0016 进一步地, 所述主机还包括电机、 与所述电机连接的控制单元和离合器, 及与所述 控制单元相连接的控制面板, 该控制面板设于所述主机的外壳; 0017 所述搅拌杯组件包括搅拌刀组件, 所述搅拌刀组件包括刀轴和固定于所述刀轴一 端的刀片, 该刀片容纳于所述杯体内; 0018 所述线圈盘和所述导磁盘均形成有过孔, 所述刀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 与所 述离合器连接。 0019 进一步地, 所述线圈盘与所述离合器的垂直距离为大于0、 小于或等于40mm。 0020 进一步地, 所述食物料。

13、理机为破壁机、 榨汁机、 搅拌机或豆浆机。 002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 食物料理机采用一种新型线圈盘和与线圈盘相对设置的 导磁盘, 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容纳于杯体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该加热方式可充分利用热 量, 基本无散失, 热启动非常快, 同时热效率高达90以上, 大大提高了食物料理机的加热 效率。 进一步地, 线圈盘的线圈为分段线圈, 包括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 同时设置有第一磁 条与第二磁条, 将两者按分段线圈形成的空间磁场规律进行定向排列。 当第一磁条与第二 磁条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 可以对分段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产生的空间磁场进行有效 的汇集和定向引导, 使原来的互干扰磁场由盘。

14、座的内圈逐步引入到外圈, 并形成闭合回路, 减小了分段线圈引发的磁场干扰, 增强了穿过导磁盘的磁力线, 提高了加热火力; 同时由于 磁力线的定向导入, 使导磁盘的加热区域更均匀。 或者, 当第一磁条与第二磁条沿径向非对 接设置, 而是在径向上错位设置时, 可以使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别定向地进 入对方线圈段的空白区, 增大了加热区域, 并改善了杯体底部的受热均匀性, 便于用户的使 用。 因此, 该结构的食物料理机具有加热能效高且加热均匀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5、,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物料理机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0024 图2为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部分组件的爆炸图。 0025 图3是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主机的爆炸图。 0026 图4是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图1所示食物料理机的线圈盘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号说明: 说 明 书 2/7 页 5 CN 206333811 U 5 0029 0030 0031 本实。

16、用新型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需要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 下、 左、 右、 前、 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 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

17、生改变时, 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 另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 “第一” 、“第二” 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说 明 书 3/7 页 6 CN 206333811 U 6 案可以相互结合, 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 当技术方案的结合 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 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 参照图1至图5, 本。

18、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食物料理机100。 0036 请参照图1、 图4和图5,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 食物料理机100包括主机10和设 置于主机10的搅拌杯组件30。 搅拌杯组件30包括杯体33, 杯体33的底部设有导磁盘37, 主机 10内设置有线圈盘11, 线圈盘11设于导磁盘37的下方, 并与导磁盘37相对设置。 线圈盘11包 括盘座111和绕设于盘座111外表面的线圈113, 线圈113包括第一线圈112和位于第一线圈 112外围的第二线圈114, 盘座111装设有至少两第一磁条115和至少两第二磁条116, 第一磁 条115与第二磁条117均呈辐射状设置, 每一第一磁条115与每一第二。

19、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 对设置, 或每一第一磁条115与每一第二磁条116在径向上错位设置。 0037 本技术方案中的食物料理机100可为破壁机、 榨汁机、 搅拌机或豆浆机。 本实施例 中, 盘座111为凹形, 当然, 盘座111的形状还可以为平板状或其他。 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 116的材料均为磁性材料, 其磁导率为500-10000, 远大于空气的磁导率(空气磁导率大约为 1), 易被周围的磁场磁化, 同时对空间磁场的影响也很大。 空间磁场的位置会随磁性材料的 排布不同而发生变化, 磁力线容易被磁性材料约束并束集于磁性材料, 因此, 可以通过设置 磁条的相对位置, 从而对磁力线进行束集。

20、, 并减少未约束的磁力线弥散于空间的可能。 0038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 食物料理机100中采用一种新型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 相对设置的导磁盘37, 通过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容纳于杯体33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该加热方 式可充分利用热量, 基本无散失, 热启动非常快, 同时热效率高达90以上, 大大提高了食 物料理机100的加热效率。 0039 进一步地, 线圈盘11的线圈113为分段线圈, 包括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 同 时设置有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 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均呈辐射状设置, 可以 增强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聚磁效果, 使得线圈盘11的。

21、磁力线分布更加均匀。 将两 者按分段线圈形成的空间磁场规律进行定向排列。 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 向相对设置时, 可以对分段的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产生的空间磁场进行有效的汇集 和定向引导, 使原来的互干扰磁场由盘座111的内圈逐步引入到外圈, 并形成闭合回路, 减 小了分段线圈引发的磁场干扰, 增强了穿过导磁盘37的磁力线, 提高了加热火力; 同时由于 磁力线的定向导入, 使导磁盘37的加热区域更均匀。 或者, 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 径向非相对设置, 而是在径向上错位设置时, 可以使第一线圈112和第二线圈114产生的磁 场分别定向地进入对方线圈段的空。

22、白区, 增大了加热区域, 并改善了杯体33底部的受热均 匀性, 便于用户的使用。 因此, 该结构的食物料理机100具有加热能效高且加热均匀性好等 优点。 0040 请参照图5, 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同轴设置, 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位 于线圈113的同一侧。 0041 本实施例中, 将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同轴设置, 可便于线圈进行绕制。 第一 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位于线圈113的同一侧, 可以使安装更加便利。 可以理解的, 还可以 设置第三线圈(未图示)与第三磁条(未图示), 第三线圈可以设于第二线圈114的外围, 第三 磁条可与第二磁条116沿径向相对设置或。

23、错位设置。 说 明 书 4/7 页 7 CN 206333811 U 7 0042 请参照图5, 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 第一磁条115 与第二磁条116相对的端部的磁极相异。 0043 本实施例中, 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 第一磁条115 与第二磁条116相对的端部的磁极相异, 一方面可以提高导磁效果, 另一方面通过异性相吸 原理, 可进一步便于安装, 提高生产效率。 0044 请参照图5, 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 第一磁条115 与第二磁条116之间的缝隙与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之间的间。

24、隙相重合。 0045 本实施例中, 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 线圈盘11设 置有四个第一磁条115, 四个第二磁条116, 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之间的缝隙与第一 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之间的间隙相重合, 可有利于提高导磁效果。 此外, 第一线圈112与 第二线圈114之间的间隙提供了空间, 便于将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进行固定。 0046 可选的, 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之间的缝隙的宽度范围为0.130mm。 该尺寸 的缝隙, 可以使得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聚磁效果配合的较好, 同时也便于安装第 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

25、。 0047 请参照图4, 盘座111设有固定第一磁条115和第二磁条116的多组扣位1111。 0048 优选的, 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设置时, 至少一组扣位 111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磁条115, 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磁条116。 本实施例中, 四组第一磁条 115与四组第二磁条116沿同一径向相对, 盘座111于每组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相 对处设置有扣位1111, 该扣位1111的一端连接第一磁条115, 其另一端连接有第二磁条116, 可方便同时固定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 此外, 于第二磁条116远离第一磁条115的一 端也设有扣位1111, 。

26、可进一步增加线圈盘11的牢固性。 0049 当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沿径向错位设置时, 第一磁条115设有四个, 第二磁 条116设有八个, 盘座111于第一磁条115和第二磁条116远离线圈盘11中心的一端均设有扣 位1111, 方便固定。 0050 可以理解的, 盘座111为分离式设置, 其包括底座(未图示)和与底座固接的支架 (未图示), 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分别绕制于支架与底座。 底座与支架固接的方式可 以为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 将盘座111分离式设置, 可以便于第一线圈112与第二线圈114同 时绕制,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51 本实施例中, 线圈113包括多。

27、匝漆包线(未标示), 为进一步提升线圈盘11的加热性 能, 可设置每匝漆包线的直径范围为15mm, 优选为1.52mm。 由此, 可进一步提高食物料 理机100的线圈盘11的电感量, 并减少线圈113的电阻, 从而可使得食物料理机100的热启动 更加快速, 能耗损失小, 并同时有效保证其电磁加热功能。 0052 进一步地, 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长度范围均为2070mm, 宽度范围均为5 30mm, 高度范围均为1040mm。 优选地, 第一磁条115与第二磁条116的长度均为45mm、 宽 度均为13.5mm、 高度均为22mm。 由此, 可便于盘座111装设更多的第一磁条115与。

28、第二磁条 116, 优化线圈盘11的磁场的高度和强度的分布, 从而进一步增大食物料理机100的线圈盘 11的磁通密度, 降低其漏磁的总量, 进而提高食物料理机100加热的均匀性及效率。 0053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 主机10还包括底座12、 设于底座12上的外壳14、 设置于外壳 14上的装饰圈13、 及位于装饰圈13上的电机减震垫182, 线圈盘11卡固于一固定架117, 固定 说 明 书 5/7 页 8 CN 206333811 U 8 架117穿过电机减震垫182和装饰圈13装设于外壳14。 主机10进一步包括电机18、 与电机18 连接的控制单元142和离合器17, 及与控制单元1。

29、42相连接的控制面板141, 该控制面板141 设于主机10的外壳14。 005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外壳14上设置装饰圈13, 以使食物料理机100更加美 观。 此外, 主机10进一步包括与电机18电连接的电源板19, 及与电源板19连接的电源线16。 0055 电源线16设于底座12一侧, 电源线16与电源板19之间电连接, 电源板19与电机18 等部件电连接, 以实现对食物料理机100的电能供给。 外壳14固接于底座12上, 外壳14形成 有容置腔(未标示), 电机18、 电源板19、 及控制单元142等部件容纳于容置腔中, 控制面板 141设于外壳14的侧面, 并与控制单元142。

30、连接, 实现对食物料理机100的操控。 装饰圈13位 于外壳14之上, 固定架117穿过装饰圈13装设于外壳14上, 装饰圈13与固定架117之间还装 设有电机减震垫182, 以防止电机18振动影响线圈盘11的稳定性。 线圈盘11与电源板19电性 连接, 并与导磁盘37结合以实现对食物的加热。 此外, 于电机18的外围罩设有导风罩181, 用 于调节主机10中的风压。 于固定架117上还设置有主机减震垫15, 以减少搅拌杯组件30与主 机10之间的振动影响。 0056 另外,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为更进一步地优化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 固 定架117的高度可设定为大于0、 小于或等于。

31、40mm, 优选为1025mm。 0057 该尺寸的固定架117可以使食物料理机100的外观尺寸适中, 可使线圈盘11容纳于 内。 且线圈盘11与电机18及电源板19有适当的距离, 方便排线。 同时, 由于固定架117具有适 当的高度, 线圈盘1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也可与该固定架117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使得容 纳于该固定架117内部的线圈盘11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0058 相应地, 线圈盘11与离合器17的垂直距离可设定为大于0、 小于或等于40mm, 优选 为510mm。 该尺寸的设定可使得离合器17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不会对线圈盘11造成 影响, 从而保证线圈盘11高效地工作。 。

32、同时, 线圈盘1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与线圈盘11与离 合器17之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使得离合器17的温度不会因线圈盘11的散热而升高, 使得 离合器17可正常运行。 此外, 可使电机18输出适当的转矩, 提高食物料理机100的加热均匀 性及加热效率、 降低其工作能耗。 0059 请参照图1和图2, 搅拌杯组件30还包括搅拌杯底座31、 杯盖组件39及设于杯体33 内的搅拌刀组件35。 0060 本实施例中, 导磁盘37为不锈钢盘。 搅拌杯底座31大致为一桶状结构, 导磁盘37容 纳于搅拌杯底座31中, 杯体33位于导磁盘37上并与搅拌杯底座31固接, 杯盖组件39设于杯 体33上, 搅拌刀。

33、组件35部分容纳于搅拌杯底座31中。 搅拌刀组件35包括刀轴353和与刀轴 353一端连接的刀片351, 刀片351部分容纳于杯体33中。 0061 此外, 杯体33与搅拌杯底座31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32, 以确保搅拌杯组件30的良 好密封性。 搅拌杯底座31的外围还设有杯底座盖34, 起装饰和保护作用。 杯底座盖34套设于 主机10的固定架117上, 以完成定位, 进而实现搅拌杯组件30与主机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杯盖组件39可拆卸式地设于杯体33上, 以便于经常进行清洗。 0062 请参照图1至图4, 搅拌杯组件30的导磁盘37与主机10中的线圈盘11相对设置。 线 圈盘11位于导磁盘3。

34、7下方, 主机减震垫15与导磁盘37及线圈盘11的中心设有供搅拌刀组件 35穿过的过孔(未标示)。 刀轴353的另一端穿过过孔后与离合器17连接, 电机18通过离合器 说 明 书 6/7 页 9 CN 206333811 U 9 17与搅拌刀组件35连接。 0063 具体地, 离合器17包括上离合器171和与上离合器171连接的下离合器172。 上离合 器171套设于刀轴353远离刀片351的一端, 下离合器172套设于上离合器171, 并同时套设于 电机18的输出轴(未标示)。 电机18通过上离合器171与下离合器172驱动刀轴353和刀片351 转动, 以对食物进行搅打。 主机减震垫15开。

35、设有容纳槽(未标示), 下离合器172和电机18的 输出轴均部分容纳于容纳槽中, 以减小电机18、 刀轴353及刀片351工作时产生的振动。 006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 食物料理机100中设置有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对设 置的导磁盘37, 线圈盘11工作时, 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 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导磁盘 37时, 导磁盘37快速发热, 使得食物料理机100对容置于其内的食材进行快速加热。 006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通过在食物料理机100中设置线圈盘11和与线圈盘11相 对设置的导磁盘37, 可实现食物料理机100的电磁加热功能, 以替代传统所采用的发热管加 热的方式,。

36、 从而有效解决传统食物料理机加热热量损失大、 加热时间长、 加热区域不均匀、 散热效率差、 易产生糊底、 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进而提供一种加热区域均匀、 加热效率高、 散热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的食物料理机100。 006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 换, 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7/7 页 10 CN 206333811 U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11 CN 206333811 U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12 CN 206333811 U 1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3 CN 206333811 U 1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4 CN 206333811 U 1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5 CN 206333811 U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