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7882436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393398.6

申请日:

20120809

公开号:

CN202760787U

公开日:

201303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G5/00

主分类号:

A47G5/00

申请人:

赵立峰

发明人:

赵立峰

地址:

31522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经济开发区B区东辉路118号宁波佳信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优先权:

CN201220393398U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徐雪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屏风,包括顶管、底管、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及设于上述管子之间的屏风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的下方靠近顶管处设有与该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顶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上径向通孔,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上调节螺栓自上而下穿过对应的上径向通孔,上调节螺栓的头部与上穿布管相螺纹连接,上调节螺栓的尾部与顶管的上侧面相抵,所述屏风布的顶部与上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屏风只需要通过调节顶管处的上调节螺栓来带动上穿布管作上下移动,进而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操作非常方便。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安装在底管处的下调节螺栓来实现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调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屏风,包括顶管、底管、第一侧管、第二侧管及设于上述管子之间的屏风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的下方靠近顶管处设有与该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所述顶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上径向通孔,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上调节螺栓自上而下穿过对应的上径向通孔,上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的上穿布管相螺纹连接,上调节螺栓的尾部与所述顶管的上侧面相抵,所述屏风布的顶部与上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的上方靠近底管处设有一与该底管相平行的下穿布管,所述底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下径向通孔,与下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下调节螺栓自下而上穿过对应的下径向通孔,下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的下穿布管相螺纹连接,下调节螺栓的尾部与所述底管的下侧面相抵,所述屏风布的底部与下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管与底管之间还设有与顶管和底管相平行的衬管,所述的屏风布从所述衬管内穿设而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一上凹腔,顶管的下侧面成型第一下凹腔,所述的上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一上凹腔和第一下凹腔,所述上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一上凹腔内,所述的上穿布管位于第一下凹腔内;所述底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二上凹腔,底管的下侧面成型有第二下凹腔,所述的下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二上凹腔和第二下凹腔,所述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二下凹腔内,所述的下穿布管位于第二上凹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风布的顶部套设在所述的上穿布管上,所述屏风布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的下穿布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径向通孔及上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的下径向通孔及下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隔离家具,具体是指一种屏风。

背景技术

目前,屏风作为一种隔离、美化装饰的家具在不少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不同的 应用场合,屏风的结构和款式也不尽相同。其中使用较多的是带有屏风布的屏风,这种 屏风因具有轻巧、美观的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这类屏风经长久使用后往往会产 生屏风布松动的现象,需要人为地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然而,现有的带屏风 布的屏风,一旦安装上屏风布后,就难以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所以屏风布产 生松动后,就会影响屏风的美观度,同时也影响屏风的使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能对屏风布的 松紧程度进行调节的屏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屏风,包括顶管、底管、第 一侧管、第二侧管及设于上述管子之间的屏风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的下方靠近顶 管处设有与该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所述顶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上径向通 孔,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上调节螺栓自上而下穿过对应的上径向通孔,上调节螺栓 的头部与所述的上穿布管相螺纹连接,上调节螺栓的尾部与所述顶管的上侧面相抵,所 述屏风布的顶部与上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

优选地,所述底管的上方靠近底管处设有与该底管相平行的下穿布管,所述底管沿 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下径向通孔,与下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下调节螺栓自下而上穿 过对应的下径向通孔,下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的下穿布管相螺纹连接,下调节螺栓的 尾部与所述底管的下侧面相抵,所述屏风布的底部与下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 步移动。这样,在屏风的顶端和底端均可以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

为了使屏风布安装更为牢固,所述的顶管与底管之间还设有与顶管和底管相平行的 衬管,所述的屏风布从所述衬管内穿设而过。这样,衬管可以对屏风布起到较好的限位 作用,防止屏风布产生晃动,特别是对于具有较高高度的屏风,更需要使用衬管来加固 屏风布,衬管的数量可以根据屏风布高度的不同作相应调整。

进一步优选,所述顶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一上凹腔,顶管的下侧面成型第一下凹腔, 所述的上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一上凹腔和第一下凹腔,所述上调节螺栓的尾部坐 落在第一上凹腔内,所述的上穿布管位于第一下凹腔内;所述底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二 上凹腔,底管的下侧面成型有第二下凹腔,所述的下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二上凹 腔和第二下凹腔,所述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二下凹腔内,所述的下穿布管位于第 二上凹腔内。这样,上调节螺栓的尾部和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分别隐藏在顶管和底管的凹 腔内,可以使屏风的外观更为简洁。

所述的屏风布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上、下穿布管保持同步移动,优选地,所述屏风 布的顶部套设在所述的上穿布管上,所述屏风布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的下穿布管上。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上径向通孔及上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所述的下径向通孔及 下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当然,根据屏风布的宽度不同,可以选择安装不同数量的上 调节螺栓和下调节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屏风只需要通过调节顶管处的上调节 螺栓来带动上穿布管作上下移动,进而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操作非常方便。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安装在底管处的下调节螺栓来实现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C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屏风由顶管1、底管2、第一侧管3和第二侧管4 围合成屏风的外边框,在顶管1与底管2之间平行地安装有三根衬管8,屏风布5从衬 管8内穿设而过。在顶管1下方靠近顶管处设有与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6,屏风布5 的顶部套设在该上穿布管6上,屏风布可与上穿布管保持上下同步移动。在底管2下方 靠近底管处设有与底管相平行的下穿布管,屏风布5的底部套设在该下穿布管上,屏风 布可与下穿布管保持上下同步移动。

在顶管1上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有第一上凹腔11,下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第一 下凹腔12,上穿布管6位于第一下凹腔12内部。本实施例中,沿顶管1的长度方向依 次设置有三个上径向通孔和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三个上调节螺栓7,各上径向通孔 均上下贯穿于上述的第一上凹腔11和第一下凹腔12,上调节螺栓7的尾部坐落在第一 上凹腔11内,上调节螺栓的头部与上穿布管6构成螺纹连接。

在底管2上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有第二上凹腔,下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第二下 凹腔,下穿布管位于第二上凹腔内部。本实施例中,沿底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三个 下径向通孔和与下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三个下调节螺栓,各下径向通孔均上下贯穿于上 述的第二上凹腔和第二下凹腔,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二下凹腔内,下调节螺栓的 头部与下穿布管构成螺纹连接。

调节屏风布松紧程度的原理及过程如下:以顶管处调节为例,由于上调节螺栓7的 尾部被限位在顶管的第一上凹腔11内而无法作上下移动,且上调节螺栓7的头部螺纹 连接在上穿布管6上,因而,旋转上调节螺栓7后,上调节螺栓7可带动上穿布管6作 上下移动,上穿布管6进而带动屏风布5作上下同步移动,并且此时屏风布的底部保持 在原位,从而相当于对屏风布进行拉伸,实现松紧调节。同样地,通过旋转底管2处的 下调节螺栓也可以实现对屏风布松紧程度的调节,其调节原理及过程与顶管处的调节相 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 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屏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屏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屏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屏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屏风.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76078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3.06 CN 202760787 U *CN202760787U* (21)申请号 201220393398.6 (22)申请日 2012.08.09 A47G 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赵立峰 地址 31522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经济开发区 B区东辉路118号宁波佳信旅游用品有 限公司 (72)发明人 赵立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2 代理人 徐雪波 (54) 实用新型名称 屏风 (57) 摘要 一种屏风, 包括顶管、 底管、 第一侧管、 第二侧 管及。

2、设于上述管子之间的屏风布,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顶管的下方靠近顶管处设有与该顶管相平行 的上穿布管, 顶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上 径向通孔, 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上调节螺栓 自上而下穿过对应的上径向通孔, 上调节螺栓的 头部与上穿布管相螺纹连接, 上调节螺栓的尾部 与顶管的上侧面相抵, 所述屏风布的顶部与上穿 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与现有技 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 该屏风只需要 通过调节顶管处的上调节螺栓来带动上穿布管作 上下移动, 进而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 操 作非常方便。 此外, 还可以通过调节安装在底管处 的下调节螺栓来实现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调节。 。

3、(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5 页 1/1 页 2 1. 一种屏风, 包括顶管、 底管、 第一侧管、 第二侧管及设于上述管子之间的屏风布, 其特 征在于 : 所述顶管的下方靠近顶管处设有与该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 所述顶管沿其轴向 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上径向通孔, 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上调节螺栓自上而下穿过对应的 上径向通孔, 上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的上穿布管相螺纹连接, 上调节螺栓的尾部与所述 顶管的上侧面相抵, 所述屏风布的顶部与上穿布管相连接并。

4、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屏风,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底管的上方靠近底管处设有一与该 底管相平行的下穿布管, 所述底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下径向通孔, 与下径向通孔 一一配对的下调节螺栓自下而上穿过对应的下径向通孔, 下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的下穿 布管相螺纹连接, 下调节螺栓的尾部与所述底管的下侧面相抵, 所述屏风布的底部与下穿 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屏风,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顶管与底管之间还设有与顶 管和底管相平行的衬管, 所述的屏风布从所述衬管内穿设而过。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屏风, 其特征在。

5、于 : 所述顶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一上凹腔, 顶管的下侧面成型第一下凹腔, 所述的上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一上凹腔和第一下凹 腔, 所述上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一上凹腔内, 所述的上穿布管位于第一下凹腔内 ; 所述 底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二上凹腔, 底管的下侧面成型有第二下凹腔, 所述的下径向通孔上 下贯穿于上述第二上凹腔和第二下凹腔, 所述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二下凹腔内, 所 述的下穿布管位于第二上凹腔内。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屏风,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屏风布的顶部套设在所述的上穿布 管上, 所述屏风布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的下穿布管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屏风, 其特征。

6、在于 : 所述的上径向通孔及上调节螺栓的数量 为三个, 所述的下径向通孔及下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760787 U 2 1/3 页 3 屏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 隔离家具, 具体是指一种屏风。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屏风作为一种隔离、 美化装饰的家具在不少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不同的 应用场合, 屏风的结构和款式也不尽相同。 其中使用较多的是带有屏风布的屏风, 这种屏风 因具有轻巧、 美观的特点而深受人们喜爱, 但是, 这类屏风经长久使用后往往会产生屏风布 松动的现象, 需要人为地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然而, 现有的带屏。

7、风布的屏风, 一 旦安装上屏风布后, 就难以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 所以屏风布产生松动后, 就会影 响屏风的美观度, 同时也影响屏风的使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 提供一种能对屏风布 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的屏风。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该屏风, 包括顶管、 底管、 第 一侧管、 第二侧管及设于上述管子之间的屏风布,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顶管的下方靠近顶管处 设有与该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 所述顶管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上径向通孔, 与上 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上调节螺栓自上而下穿过对应的上径向通。

8、孔, 上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 述的上穿布管相螺纹连接, 上调节螺栓的尾部与所述顶管的上侧面相抵, 所述屏风布的顶 部与上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动。 0005 优选地, 所述底管的上方靠近底管处设有与该底管相平行的下穿布管, 所述底管 沿其轴向依次开有至少两个下径向通孔, 与下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下调节螺栓自下而上穿 过对应的下径向通孔, 下调节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的下穿布管相螺纹连接, 下调节螺栓的尾 部与所述底管的下侧面相抵, 所述屏风布的底部与下穿布管相连接并与其保持上下同步移 动。这样, 在屏风的顶端和底端均可以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 0006 为了使屏风布安装更为牢固, 所述的。

9、顶管与底管之间还设有与顶管和底管相平行 的衬管, 所述的屏风布从所述衬管内穿设而过。这样, 衬管可以对屏风布起到较好的限位 作用, 防止屏风布产生晃动, 特别是对于具有较高高度的屏风, 更需要使用衬管来加固屏风 布, 衬管的数量可以根据屏风布高度的不同作相应调整。 0007 进一步优选, 所述顶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一上凹腔, 顶管的下侧面成型第一下凹 腔, 所述的上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一上凹腔和第一下凹腔, 所述上调节螺栓的尾部 坐落在第一上凹腔内, 所述的上穿布管位于第一下凹腔内 ; 所述底管的上侧面成型有第二 上凹腔, 底管的下侧面成型有第二下凹腔, 所述的下径向通孔上下贯穿于上述第二上。

10、凹腔 和第二下凹腔, 所述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二下凹腔内, 所述的下穿布管位于第二上 凹腔内。 这样, 上调节螺栓的尾部和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分别隐藏在顶管和底管的凹腔内, 可 以使屏风的外观更为简洁。 说 明 书 CN 202760787 U 3 2/3 页 4 0008 所述的屏风布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与上、 下穿布管保持同步移动, 优选地, 所述屏风 布的顶部套设在所述的上穿布管上, 所述屏风布的底部套设在所述的下穿布管上。 0009 进一步优选, 所述的上径向通孔及上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 所述的下径向通孔 及下调节螺栓的数量为三个。 当然, 根据屏风布的宽度不同, 可以选择安装不同数量的。

11、上调 节螺栓和下调节螺栓。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 该屏风只需要通过调节顶管处的上调 节螺栓来带动上穿布管作上下移动, 进而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进行调节, 操作非常方便。 此 外, 还可以通过调节安装在底管处的下调节螺栓来实现对屏风布的松紧程度调节。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 0012 图 2 为图 1 的侧视图 ; 0013 图 3 为图 1 的俯视图 ; 0014 图 4 为图 1 中 A 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 0015 图 5 为图 2 中 B 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 0016 图 6 为图 2 中 C 部分的结。

12、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 如图 1 至图 6 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屏风由顶管 1、 底管 2、 第一侧管 3 和第二侧管 4 围合成屏风的外边框, 在顶管 1 与底管 2 之间平行地安装有三根衬管 8, 屏风布 5 从衬管 8 内穿设而过。 在顶管1下方靠近顶管处设有与顶管相平行的上穿布管6, 屏风布5的顶部套 设在该上穿布管 6 上, 屏风布可与上穿布管保持上下同步移动。在底管 2 下方靠近底管处 设有与底管相平行的下穿布管, 屏风布 5 的底部套设在该下穿布管上, 屏风布可与下穿布 管保持上下同步移动。 0019 在。

13、顶管 1 上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有第一上凹腔 11, 下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第 一下凹腔 12, 上穿布管 6 位于第一下凹腔 12 内部。本实施例中, 沿顶管 1 的长度方向依次 设置有三个上径向通孔和与上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三个上调节螺栓 7, 各上径向通孔均上 下贯穿于上述的第一上凹腔 11 和第一下凹腔 12, 上调节螺栓 7 的尾部坐落在第一上凹腔 11 内, 上调节螺栓的头部与上穿布管 6 构成螺纹连接。 0020 在底管 2 上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有第二上凹腔, 下侧面沿其长度方向成型第二 下凹腔, 下穿布管位于第二上凹腔内部。 本实施例中, 沿底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三个下 径向。

14、通孔和与下径向通孔一一配对的三个下调节螺栓, 各下径向通孔均上下贯穿于上述的 第二上凹腔和第二下凹腔, 下调节螺栓的尾部坐落在第二下凹腔内, 下调节螺栓的头部与 下穿布管构成螺纹连接。 0021 调节屏风布松紧程度的原理及过程如下 : 以顶管处调节为例, 由于上调节螺栓 7 的尾部被限位在顶管的第一上凹腔11内而无法作上下移动, 且上调节螺栓7的头部螺纹连 接在上穿布管 6 上, 因而, 旋转上调节螺栓 7 后, 上调节螺栓 7 可带动上穿布管 6 作上下移 动, 上穿布管 6 进而带动屏风布 5 作上下同步移动, 并且此时屏风布的底部保持在原位, 从 说 明 书 CN 202760787 U。

15、 4 3/3 页 5 而相当于对屏风布进行拉伸, 实现松紧调节。同样地, 通过旋转底管 2 处的下调节螺栓也可 以实现对屏风布松紧程度的调节, 其调节原理及过程与顶管处的调节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 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多种改型或改进, 这些均 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2760787 U 5 1/5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760787 U 6 2/5 页 7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760787 U 7 3/5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760787 U 8 4/5 页 9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760787 U 9 5/5 页 10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760787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