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茶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茶具.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60913.3 (22)申请日 2014.12.13 A47G 19/14(2006.01) A47G 19/23(2006.01) (71)申请人 襄阳市诸葛亮中学 地址 441002 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春园西路 1 号 (72)发明人 王旭 (54) 发明名称 组合茶具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合茶具, 包括茶壶体、 茶杯 体, 其特征是 : 茶壶体中间有一凹槽, 该凹槽的直 径略大于茶杯体的直径 ; 茶杯体活动嵌入茶壶体 中间的凹槽。 叠加的茶杯体和茶壶体形成一体, 且 叠放高度与茶壶盖平齐。饮用时, 将茶杯体。
2、取下, 然后将茶壶体内的茶水植入茶杯中, 方便使用, 便 于外出携带 ; 且美观大方, 组合稳固安全。与现有 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茶杯体设 于茶壶体上, 与茶壶体叠加形成一体, 其方便外出 携带, 而且其重心较低, 结构紧凑, 稳固可靠, 美观 大方 ; 茶壶体和茶杯体均配套, 可以满足单一使 用茶壶体或茶杯体, 更加方便使用 ; 茶壶体和茶 杯体可以分离开, 方便日常清洗。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1页 CN 105747733 A 2016.07.13 CN 105747733 。
3、A 1/1 页 2 1.一种组合茶具, 包括茶壶体、 茶杯体, 其特征是 : 茶壶体 (2) 中间有一凹槽 (3) , 该凹 槽 (3) 的直径略大于茶杯体 (1) 的直径 ; 茶杯体 (1) 活动嵌入茶壶体 (2) 中间的凹槽 (3) ; 叠加的茶杯体 (1) 和茶壶体 (2) 形成一体, 且叠放高度与茶壶盖 (4) 平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747733 A 2 1/1 页 3 组合茶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计一种茶具, 尤其是一种组合茶具。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组合茶具中, 茶杯体上下叠加的方式, 使得茶杯体要么和茶壶体几乎等大 (茶杯体过大不方便使用) , 。
4、要么茶杯体较小, 但这时其易于倾倒, 而且也不够美观大方 ; 另 外, 茶壶体和茶杯体上下叠加的方式, 致使茶壶体和茶杯体的口径不能满足一个茶壶盖, 可 以盖紧茶壶体和茶杯体, 其结构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 美观大方、 稳固的组合茶具。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茶壶体中间有一凹槽, 该凹槽 的直径略大于茶杯体的直径 ; 茶杯体活动嵌入茶壶体中间的凹槽。叠加的茶杯体和茶壶体 形成一体, 且叠放高度与茶壶盖平齐。饮用时, 将茶杯体取下, 然后将茶壶体内的茶水植入 茶杯中, 方便使用, 便于外出携带 ; 且美。
5、观大方, 组合稳固安全。 000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茶杯体设于茶壶体上, 与茶壶体叠加 形成一体, 其方便外出携带, 而且其重心较低, 结构紧凑, 稳固可靠, 美观大方 ; 茶壶体和茶 杯体均配套, 可以满足单一使用茶壶体或茶杯体, 更加方便使用 ; 茶壶体和茶杯体可以分离 开, 方便日常清洗。 附图说明 000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0007 图 1 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08 图中 : 1、 茶杯体, 2、 茶壶体, 3、 凹槽, 4、 茶壶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图 1 所示 : 茶壶体 2 中间有一凹槽 3, 该凹槽 3 的直径略大于茶杯体 1 的直径 ; 茶 杯体 1 活动嵌入茶壶体 2 中间的凹槽 3。叠加的茶杯体 1 和茶壶体 2 形成一体, 且叠放高度 与茶壶盖 4 平齐。饮用时, 将茶杯体 1 取下, 然后将茶壶体 2 内的茶水植入茶杯 1 中, 方便 使用, 便于外出携带 ; 且美观大方, 组合稳固安全。 说 明 书 CN 105747733 A 3 1/1 页 4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5747733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