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20172.3 (22)申请日 2016.10.13 (73)专利权人 中山市索虹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528425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同乐工 业园 (原安乐村第六经济社工业厂房 之一) (72)发明人 李功科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顺德区荣粤专利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9 代理人 李冰 关健垣 (51)Int.Cl. A47J 43/046(2006.01) A47J 43/07(2006.01) H05K 7/20(2006.01) F04D 。
2、25/06(2006.01) F04D 29/3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 构, 包括由上壳和底盖构成的主机, 并形成电器 腔, 电器腔内安装有电机, 所述电机为直流无刷 电机, 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离心风扇; 所 述离心风扇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其上的若干扇叶; 所述基座为圆板基座, 其中心设有与电机轴装配 的轴座; 所述扇叶以基座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均布 在其顶面, 扇叶的截面呈弧形, 其从基座的顶面 自上而上延伸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离心风扇 的结构进行上述的改进优化, 使其能够承受更大 的转速, 。
3、能够源源不断的产生风量, 不会有风量 瓶颈的情况, 而且噪音更低, 对电机的散热效果 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6261500 U 2017.06.20 CN 206261500 U 1.一种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包括由上壳 (1) 和底盖 (2) 构成的主机, 并形成电器腔 (100) , 电器腔 (100) 内安装有电机 (4)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 (4) 为直流无刷电机, 电机 (4) 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离心风扇 (5) ; 所述离心风扇 (5) 包括基座 (51) 和设置在其上的若干扇叶 (52) ; 所述基座 (51) 为圆板基座, 其中心设有与电。
4、机轴装配的轴座; 所述扇叶 (52) 以基座 (51) 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均布在其顶面, 扇叶 (52) 的截面呈弧形, 其从基座 (51) 的顶面自上 而上延伸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盖 (2) 的上底面向 上延伸有电机筒 (21) , 电机筒 (21) 包围住电机 (4) 、 使电机 (4) 与电器腔 (100) 隔开, 电机 (4) 形成入气口, 电机筒 (21) 底部设有通孔 (212) ; 底盖 (2) 的下底面对应通孔 (212) 的位置凹设 有离心风道 (22) , 底盖 (2) 的下底面还设有盖住离心风道 (22) 的盖板 (3)。
5、 , 盖板 (3) 上设有连 通离心风道 (22) 的排风口 (31) , 通孔 (212) 为离心风道 (22) 的吸气口, 电机 (4) 的电机轴从 通孔 (212) 伸入离心风道 (22) 内, 并安装有离心风扇 (5) ; 底盖 (2) 上布满与电器腔 (100) 连 通的进气口 (23) ; 电机 (4) 工作时, 主机外部的空气从进气口 (23) 进入电器腔 (100) 内, 然后 从入气口进入电机筒 (21) 内, 再从通孔 (212) 进入离心风道 (22) 内, 最后从排风口 (31) 排 出, 以此构成散热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
6、所述进气口 (23) 位于底盖 (2) 的左右两侧或前侧, 排风口 (31) 位于底盖 (2) 的后侧, 排风方向朝向底盖 (2) 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盖 (2) 的下底面布 设有若干支撑脚 (24) , 支撑脚 (24) 至少使进气口 (23) 和排风口 (31) 悬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风口 (31) 为倾斜设 置在盖板 (3) 上的排风格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风道 (22) 由内凹 的蜗壳腔构成, 电机筒 (21) 、 离心风道 (。
7、22) 与底盖 (2) 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 (4) 安装在电机 筒 (21) 顶部, 电机筒 (21) 侧部设有向外凸起的凸板 (2111) 。 8.根据权利要求7任一项所述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 (4) 与电 机筒 (21) 之间设有若干减震硅胶 (211) 。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扇叶 (52) 的数量为3-19片。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61500 U 2 一种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
8、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破壁机集合了榨汁机、 豆浆机、 冰激凌机、 料理机、 研磨机等产品功能, 完全达到一 机多用功能, 是一种可以瞬间击破食物细胞壁, 释放植物生化素的机器。 破壁机通过实际工 作时电机的转速约16000-30000转/分钟, 甚至能达到45000转/分钟, 因此, 电机会产生非常 大的热量, 需要在破壁机的主机内部设置散热风道, 以助电机散热。 0003 现有技术的风扇转速超过2万转时, 风量难以进一步增加, 并且风燥很高, 散热风 道的结构形式并不合理, 导致散热效果差, 噪音高, 因此, 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
9、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破壁料理机的 散热结构, 其离心风扇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能够承受更高的转速, 产生更大的风量, 并且 进一步降低工作噪音。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 一种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包括由上壳和底盖构成的主机, 并形成电器腔, 电器 腔内安装有电机, 所述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 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离心风扇; 所述离心风 扇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其上的若干扇叶; 所述基座为圆板基座, 其中心设有与电机轴装配的 轴座; 所述扇叶以基座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均布在其顶面, 扇叶的截面呈弧形, 其从基座的顶 面自上而上延伸而成。 0007 本实用新型还。
10、对散热风道进行改进, 进一步提高风量及降低噪音, 其是这样实现 的。 0008 所述底盖的上底面向上延伸有电机筒, 电机筒包围住电机、 使电机与电器腔隔开, 电机形成入气口, 电机筒底部设有通孔; 底盖的下底面对应通孔的位置凹设有离心风道, 底 盖的下底面还设有盖住离心风道的盖板, 盖板上设有连通离心风道的排风口, 通孔为离心 风道的吸气口, 电机的电机轴从通孔伸入离心风道内, 并安装有离心风扇; 底盖上布满与电 器腔连通的进气口; 电机工作时, 主机外部的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电器腔内, 然后从入气口进 入电机筒内, 再从通孔进入离心风道内, 最后从排风口排出, 以此构成散热风道。 0009 所述。
11、进气口位于底盖的左右两侧或前侧, 排风口位于底盖的后侧, 排风方向朝向 底盖的后侧。 0010 所述底盖的下底面布设有若干支撑脚, 支撑脚至少使进气口和排风口悬空。 0011 所述排风口为倾斜设置在盖板上的排风格栅。 0012 所述离心风道由内凹的蜗壳腔构成, 电机筒、 离心风道与底盖一体成型。 0013 所述电机安装在电机筒顶部, 电机筒侧部设有向外凸起的凸板。 0014 所述电机与电机筒之间设有若干减震硅胶。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261500 U 3 0015 所述扇叶的数量为3-19片。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 通过对离心风扇的结构进行上述的改。
12、进优化, 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转速, 能够源 源不断的产生风量, 不会有风量瓶颈的情况, 而且噪音更低, 对电机的散热效果好。 0018 通过对散热风道作出上述的改进优化, 能够进一步提高空气与电机的热交换率、 提高对电机的散热效果, 从而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而且该散热风道能够避免散热气流相 互干涉, 避免噪音的产生, 从而使其工作更加安静。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又一剖视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一。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4 第一实施例 0025 参见图1-图4, 本破壁料理机的散热结构, 包括由上壳1和底盖2构成的主机, 并形 成电器腔100, 电器腔100内安装有电机4, 电机4为直流无刷电机, 电机4的电机轴上安装有 离心风扇5; 离心风扇5包括基座51和设置在其上的若干扇叶52; 基座51为圆板基座, 其中心 设有与电机轴装配的轴座; 扇叶52以基座51的中心呈放射状地均布在其顶面, 扇叶52的截 面呈弧形, 其从基座51的顶面自上而上延伸而成。 扇叶52能够与基座51一体成型成为离心 风扇5, 加工方便、 成本低, 经过实测, 通过上述的改进优化后, 离心风扇5能够承。
14、受更加高的 转速, 随着转速的不断提高, 能够保证能够源源不断的提高风量, 不会有风量瓶颈的情况出 现, 而且噪音更低, 对电机的散热效果好。 特别适合直流无刷电机的使用。 0026 进一步地, 可以根据实际设计要求, 把扇叶52的数量设计为3-19片, 本实施例进一 步优选成13片, 不但风量大, 还能避免发生共振现象, 以降低噪音。 0027 进一步地, 电机轴与轴座之间设有减震硅胶 (图中未标出) , 能够进一步降低离心 风扇的震动, 震动更低、 噪音自然更小。 0028 进一步地, 底盖2的上底面向上延伸有电机筒21, 电机筒21包围住电机4、 使电机4 与电器腔100隔开, 电机4形。
15、成入气口 (图中未标出) , 电机筒21底部设有通孔212; 底盖2的下 底面对应通孔212的位置凹设有离心风道22, 底盖2的下底面还设有盖住离心风道22的盖板 3, 盖板3上设有连通离心风道22的排风口31, 通孔212为离心风道22的吸气口, 电机4的电机 轴从通孔212伸入离心风道22内, 并安装有离心风扇5; 底盖2上布满与电器腔100连通的进 气口23。 0029 电机4工作时, 主机外部的空气从进气口23进入电器腔100内, 然后从入气口进入 电机筒21内, 再从通孔212进入离心风道22内, 最后从排风口31排出, 以此构成散热风道。 外 界气流从进气口23进入, 依次流向电器。
16、腔100、 电机筒21、 离心风道22后从排风口31排出, 电 器腔100与电机筒21相对隔离, 机筒21与离心风道22相对隔离, 能够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261500 U 4 还能够有效避免散热气流相互干涉, 能够更有效降低噪音的发生, 散热气流单向流动, 能够 对电器腔100内的电器元件、 电机筒21内的电机4进行散热、 散热效果更好。 0030 进一步地, 进气口23位于底盖2的左右两侧或前侧, 排风口31位于底盖2的后侧, 排 风方向朝向底盖2的后侧, 保证进气口23、 排风口31处于相对的位置上, 进一步避免散热气 流的干涉现象, 进一步提高。
17、散热效果和静音效果。 0031 进一步地, 底盖2的下底面布设有若干支撑脚24 (本实施例共4个支撑脚24) , 支撑 脚24至少使进气口23和排风口31悬空, 保证散热气流通过畅通无阻, 减小风阻, 能够更好地 提高风量。 0032 进一步地, 排风口31为倾斜设置在盖板3上的排风格栅, 排风格栅能够引导排风气 流的流动方向, 进一步避免与进风气流相互干涉, 保证进气口23不会重新吸入排风气流, 保 证散热效果。 0033 进一步地, 离心风道22由内凹的蜗壳腔构成, 电机筒21、 离心风道22与底盖2一体 成型, 集成程度高, 加工更加方便、 成本更加低廉。 0034 进一步地, 电机4安。
18、装在电机筒21顶部, 能够很好地固定电机4, 电机筒21侧部设有 向外凸起的凸板2111, 凸板2111能够增加电机筒21的机械强度。 电机4与电机筒21之间设有 若干减震硅胶211, 能够起到减震的效果, 避免电机4噪音的产生, 而且减震硅胶211具有一 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吸收电机4在高速转动时所产生的震动, 避免震动直接传递到主机。 0035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而非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 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依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所作的等同变化, 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 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261500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6261500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6261500 U 7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6261500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6261500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