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870127.3 (22)申请日 2016.08.11 (73)专利权人 中山市雅乐思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南头镇民安村 升辉北工业区 (72)发明人 夏云彪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伍传松 (51)Int.Cl. A47J 27/086(2006.01) A47J 36/3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 。
2、包 括熔断器、 发热盘、 定时器、 定时电机、 限温器、 压 力开关以及保温器, 该定时器包括动簧片、 第一 静簧片、 第二静簧片, 该动簧片与发热盘、 熔断器 顺次连接至火线端, 限温器与压力开关二者串联 后再与定时电机并连接在第一静簧片与零线端 之间, 所述保温器连接在第二静簧片与零线端之 间, 该定时电机与定时器机械传动以控制动簧片 是否与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触点导通。 本 实用新型压力锅驱动电路改进定时器, 在定时器 内设置一个动簧片和两个静簧片, 便能产生三种 状态, 相应的将保温器经第二动簧片再与发热盘 相连, 因此在动簧片中立时不与任何一个静簧片 接触, 便能完全使保温状态下。
3、保温器断电而不产 生功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6261435 U 2017.06.20 CN 206261435 U 1.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熔断器、 发热盘、 定时器、 定时电机、 限温器、 压力开关以及保温器, 该定时器包括动簧片、 第一静簧片、 第二静簧片, 该动簧片与发热盘、 熔断器顺次连接至火线端, 限温器与压力开关二者串联后再与定时电机并连接在第一静簧 片与零线端之间, 所述保温器连接在第二静簧片与零线端之间, 该定时电机与定时器机械 传动以控制动簧片是否与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触点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锅驱动电。
4、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时器还包括上盖和 底座组成的盒体, 以及设置在盒体内的头轮组件、 走时凸轮、 多级齿轮组, 该头轮组件与走 时凸轮同轴固定并通过多级齿轮组与定时电机的电机齿传动, 该走时凸轮的外沿开设有第 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第一凹槽的径向深度大于第二凹槽, 走时凸轮外沿通过一固定在动簧 片上的支撑块与动簧片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串联在第一静簧 片与零线端之间的保压灯和第一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串联在第二静簧 片与零线端之间的保温灯和第二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
5、锅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串联在动簧片与 火线端之间的加热灯和第三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 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串联在火线端与 零线端之间的电源灯和第四电阻。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61435 U 2 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力锅, 特别是一种降低保温功耗的压力锅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 它结合了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 点, 采用弹性压力控制, 动态密封, 外旋盖、 位移可调控电开关等新技术、 新结构, 全密封烹 调、 压力连续可调, 彻底解决了。
6、压力锅的安全问题, 解除了普通压力锅困扰消费者多年的安 全隐患; 其热效率大于80%, 省时省电。 0003 如图1所示, 为现有电压力锅最典型的驱动电路, 其保压功能是利用定时器PT与压 力开关SP之间配合使发热盘EH不间断反复加热, 来达到保压功能, 直到定时电机M停止时使 定时器PT处于关断的位置; 而保温功能则是在保压功能之后, 主要由保温器ST2来实现, 比 如常用的保温温度为70摄氏度, 保温器ST2就会在压力锅内温度低于70摄氏度时闭合, 使得 发热盘EH开始加热来维持保温范围, 然后断开又闭合反复加热, 也就是说除非断开电源, 处 于保温功能的电压力锅会不断产生功耗, 在能源日。
7、益短缺的今天显得十分浪费, 尤其是在 注重环保的欧美市场, 这种电压力锅因为无法达到DOE能耗标准而无法进入。 0004 如何解决保温状态下的功耗问题, 是技术人员研究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 0006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 包括熔断器、 发热盘、 定时器、 定时电机、 限温器、 压力开关 以及保温器, 该定时器包括动簧片、 第一静簧片、 第二静簧片, 该动簧片与发热盘、 熔断器顺 次连接至火线端, 限温器与压力开关二者串联后再与定时电机并连接在第一静簧片与零线 端之间, 所述保温。
8、器连接在第二静簧片与零线端之间, 该定时电机与定时器机械传动以控 制动簧片是否与第一静簧片和第二静簧片的触点导通。 0008 进一步, 所述定时器还包括上盖和底座组成的盒体, 以及设置在盒体内的头轮组 件、 走时凸轮、 多级齿轮组, 该头轮组件与走时凸轮同轴固定并通过多级齿轮组与定时电机 的电机齿传动, 该走时凸轮的外沿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第一凹槽的径向深度大于 第二凹槽, 走时凸轮外沿通过一固定在动簧片上的支撑块与动簧片抵接。 0009 进一步, 所述压力锅驱动电路还包括串联在第一静簧片与零线端之间的保压灯和 第一电阻。 0010 进一步, 所述压力锅驱动电路还包括串联在第二静簧片与。
9、零线端之间的保温灯和 第二电阻。 0011 进一步, 所述压力锅驱动电路还包括串联在动簧片与火线端之间的加热灯和第三 电阻。 0012 进一步, 所述压力锅驱动电路还包括串联在火线端与零线端之间的电源灯和第四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261435 U 3 电阻。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 本实用新型压力锅驱动电路改进定时器, 在定时器内设置一个动簧片和两个静簧 片, 便能产生三种状态, 相应的将保温器经第二动簧片再与发热盘相连, 因此在动簧片中立 时不与任何一个静簧片接触, 便能完全使保温状态下保温器断电而不产生功耗。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10、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6 图1是传统压力锅的驱动电路原理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压力锅的驱动电路原理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力锅的定时器与定时电机爆炸图; 0019 图4是头轮组件与走时凸轮的放大示意图; 0020 图5是簧片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2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力锅驱动电路, 包括熔断器FU、 发热盘EH、 定时 器PT、 定时电机M、 限温器ST1、 压力开关SP以及保温器ST2, 该定时器PT包括动簧片10、 第一 静簧片11、 第二静簧片12, 该动簧片10与发热盘EH、 熔断器FU顺次连接至火线端L, 限温器。
11、 ST1与压力开关SP二者串联后再与定时电机M并连接在第一静簧片11与零线端N之间, 所述 保温器ST2连接在第二静簧片12与零线端N之间, 该定时电机M与定时器PT机械传动以控制 动簧片10是否与第一静簧片11和第二静簧片12的触点导通, 以及配套起指示作用的: 串联 在第一静簧片11与零线端N之间的保压灯HL1和第一电阻R1, 串联在第二静簧片12与零线端 N之间的保温灯HL2和第二电阻R2, 串联在动簧片10与火线端L之间的加热灯HL3和第三电阻 R3, 串联在火线端L与零线端N之间的电源灯HL4和第四电阻R4。 0022 如图3所示, 所述定时器PT还包括上盖13和底座14组成的盒体,。
12、 以及设置在盒体内 的头轮组件15、 走时凸轮16、 多级齿轮组17, 该头轮组件15与走时凸轮16同轴固定并通过多 级齿轮组17与定时电机M的电机齿19传动, 上盖13与底座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定时电机M 采用同步电机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14底部。 0023 为更清楚了解本技术方案的细节, 参见图4、 图5, 走时凸轮16的外沿开设有第一凹 槽161和第二凹槽162, 第一凹槽161的径向深度大于第二凹槽162, 走时凸轮16外沿通过一 固定在动簧片10上的支撑块18与动簧片10抵接, 其中, 走时凸轮16外沿未开槽部分与支撑 块18抵接时动簧片10与第一静簧片11的触点导通, 而当走时。
13、凸轮16旋转时支撑块18卡入第 一凹槽161, 则动簧片10与第二静簧片12的触点导通, 再进一步旋转使支撑块18卡入第二凹 槽162时, 由于第二凹槽162深度小于第一凹槽161但又高于未开槽的走时凸轮16外沿, 故而 动簧片10会处于中立位置, 不与两个静簧片导通。 0024 如上所述, 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压力锅驱动电路是通过改进定时器PT, 在定时器 PT内设置一个动簧片10和两个静簧片, 便能产生三种状态, 相应的将保温器ST2经第二动簧 片10再与发热盘EH相连, 因此在动簧片10中立时不与任何一个静簧片接触, 便能完全使保 温状态下保温器ST2断电而不产生功耗。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261435 U 4 00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 式, 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261435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6 CN 206261435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7 CN 206261435 U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8 CN 206261435 U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9 CN 206261435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