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膛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膛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947053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9.25 CN 101947053 B *CN101947053B* (21)申请号 201010269132.6 (22)申请日 2010.08.25 201010215553.0 2010.06.26 CN A47J 27/022(2006.01) A47J 36/24(2006.01) (73)专利权人 孟宪贵 地址 157200 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乡兴华 村 (72)发明人 孟宪贵 CN 201743472 U,2011.02.16, 权利要求 1-10. CN 101623171 A,2010.01.。
2、13, 全文 . KR 10-2010-0091079 A,2010.08.18, 全文 . CN 101317735 A,2008.12.10, 全文 . CN 201263603 Y,2009.07.01, 全文 . CN 2301943 Y,1998.12.30,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心膛桶 (57) 摘要 本发明心膛桶为蒸煮物质、 特别是煮制食物 拉面所用。现有技术流通的桶在工作时, 火焰作 用于桶底, 被其阻挡改变方向和角度, 由直角传热 到平行滑行传热。传热角度的改变, 降低了热吸 收率。在用热源七芯煤饼炉时, 炉边升腾的火焰, 由于靠近桶边缘, 升腾时受中心涌来热流阻隔。
3、, 未 接触到桶底传热便被挤出, 桶边缘有火焰升腾散 去造成热损失。本发明在桶体下部, 桶底居中位 置设置了心膛, 形成吸纳腔, 它尽将火焰包围吸纳 膛中, 膛中设置的吸热体又置于火焰包围之中, 膛 及膛内吸热体以不同高度、 不同角度、 不同体积分 割、 分层多次对火焰实行直角, 接触、 感应等方式 吸取热量。 排烟热量的再吸收和阻止热量散发, 从 而有效的将热量最大限度利用。 (66)本国优先权数据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赵琳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
4、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1947053 B CN 101947053 B *CN101947053B* 1/1 页 2 1. 一种由桶和桶盖组成用于煮制物质的心膛桶, 桶体下端连接有桶底, 其特征在于 : 在桶体下部、 桶底居中位置设置了心膛, 膛内有连接膛顶 (17) 的中心吸热体 (18)、 小吸热 体(15)、 吸热体(16)、 短吸热体(20), 贴着短吸热体(20)有通道(23、 26)使膛壁(13)与桶 体连接, 通道 (23) 连接有导流板 (19) ; 通道口上方的环形的上容纳腔下平台面 (10)、 下方的环形的烟道下平面 (24) 和围在 桶体 (6、 14) 外。
5、围的导流罩 (7) 构成环形排烟通道 (25), 环形排烟通道 (25) 一端通过排烟 出口 (29) 与垂直带有密封调节板 (2) 的烟囱 (8) 相通, 通道口下端、 桶体 (14) 桶盖上设有 保温棉罩 (12、 22、 33)。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心膛桶, 其特征在于 : 中心吸热体 (18) 与体身上的小吸热体 (15) 夹角为 5-75 度。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心膛桶, 其特征在于 : 吸热体体身上设有小吸热体 (16) 背向 排烟通道倾斜 5-45 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心膛桶, 其特征在于 : 排烟通道前, 膛内设置短吸热体。 5. 根据权。
6、利要求 1 所述的心膛桶, 其特征在于 : 烟囱排烟出口设有密封调节板 (2)。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心膛桶, 其特征在于 : 膛内设置体身上小吸热体交错加层、 加 大直径的中心吸热体。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心膛桶, 其特征在于 : 小吸热体 (15) 设二层每层 4 个交错分 布。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心膛桶, 其特征在于 : 腔内设有导流板 (19)。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心膛桶, 其特征在于 : 桶体下部、 桶盖设置有保温棉罩 (12、 22、 33)。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947053 B 2 1/3 页 3 心膛桶 0001 涉及领。
7、域 : 0002 本发明涉及蒸煮物质特别是煮制食用拉面用桶。 技术背景 : 0003 现有技术流通的桶在工作时, 火焰作用于桶底, 被其阻挡改变方向和角度, 由直角 传热到平行滑行传热。传热角度的改变, 降低了热吸收率。在用热源七芯煤饼炉时, 炉边升 腾的火焰, 由于靠近桶边缘, 升腾时受中心涌来热流阻隔, 未接触到桶底传热, 便被推挤出 去, 桶边缘常有火焰排出, 升腾散去造成热损失。 发明内容 :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量利用完全的心膛桶。 0005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根据吸热物体与热成直角接触可获得最大热吸收率这 一原理, 得出增大吸热物体面积与一定量的热以直角、 接触、 。
8、感应等方式吸取热量, 可获得 更大热吸收率。于是在桶体下部, 桶底居中位置设置了心膛, 形成吸纳腔, 它与煤饼炉安放 成为一体, 尽将热量吸入膛中。 膛中设置的中心吸热体、 及体身上的小吸热体、 吸热体、 短吸 热体、 膛壁膛顶以不同高度、 不同角度、 不同体积分割、 分层、 多次以直角、 接触、 感应等方式 吸取热量, 并将热量传递桶内。火焰经心膛吸热变为带有余热的热流, 经心膛排烟口, 一分 为二各向互为反方向, 沿着环形排烟通道将所携带的余热在导流罩的围护下传递给相接触 的桶上容纳腔下平面, 桶体、 导流罩容纳腔的备用水后, 从烟囱排出。 桶体下部, 桶盖设置了 保温层减少了热量散发, 。
9、从而消除了火焰排挤在外, 升腾散去造成的损失, 并将此热量得以 再利用。 0006 由于设置了心膛, 构成吸纳腔, 形成受热体包围热量, 无外排损失, 而膛中吸热体 的设置又形成受热体置于火焰包围之中, 相互作用以其结构、 姿态, 接纳吸取热量, 扩大了 吸热面积, 体现了热量沸腾、 水花表现涌跃的效果, 对排烟热量的再吸收和阻止热量散发, 因而减少散发损失将热量得以完全利用。 心膛桶较复杂、 成本高, 因此投资方获得最佳热效 率, 以延长使用寿命为根本, 膛壁用料加厚可用 8 年。易损的吸热体诸件的更换只需在膛顶 同诸吸热体切割下来, 换上一个总成焊上即可。以更换四次吸热装置, 可用 7 年。
10、以上。 附图说明 : 0007 图 1 是本发明剖视图 0008 图 2 是本发明 ( 去盖后 ) 的俯视图 0009 图中 : 1、 桶盖 ; 2、 密封调节板 ; 3、 导流罩排气孔 ; 4、 放水开关 ; 5、 导流罩容纳腔端 点 ; 6、 上桶体 ; 7、 导流罩 ; 8、 烟囱 ; 9、 排烟出口 ; 10、 上容纳腔下平台面 ; 11、 密封配重铁 ; 12、 保温罩 ; 13、 心膛壁 ; 14、 下容纳腔桶体 ; 15、 小吸热体 ; 16、 吸热体 ; 17、 心膛顶 ; 18、 中 心吸热体 ; 19、 导流板 ; 20、 短吸热体 ; 21、 下容纳腔 ; 22、 保温棉。
11、 ; 23、 心膛排烟通道下平面 ; 24、 烟道下平面 ; 25、 排烟通道 ; 26、 心膛排烟通道口 ; 27、 导流罩容纳腔体 ; 28、 上容纳腔 ; 说 明 书 CN 101947053 B 3 2/3 页 4 29、 中空加水管 ; 30、 容纳腔 ; 31、 提手 ; 32、 加水口、 盖 ; 33、 保温棉。 0010 下面通过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 0011 图 1 所示心膛桶, 呈圆形的心膛吸纳口将煤炉燃烧工作面纳入其中。膛顶上 (17) 设置了圆柱形中空形成容纳腔、 顶部与上容纳腔(28)相通、 底部密封的中心吸热体(18)及 围在它周边均匀面积上分布。
12、的 8 个吸热体 (16) 和 2 个短吸热体 (20)、 中心吸热体 (18) 垂 直体身圆周上均匀分布着向下倾斜的 4 个小吸热体 (15), 膛顶 (17) 膛壁 (13) 一端与对应 处桶体间(14)设有通道(23、 26)相焊接, 形成心膛排烟通道, 通道口(26)至吸热体(16)空 隙面积中设置了2个短吸热体(20)。 在短吸热体(20)下方是前端凹凸形状的导流板(19), 它一端与通道口下平面 (23) 相连接, 另一端通向中心吸热体 (18) 近处, 膛顶 (17) 和诸吸 热体 (15、 16、 18、 20) 与导流板 (19)、 膛壁 (13) 组合构成心膛, 心膛排烟通。
13、道口 (23、 26) 连 接排烟通道 (25) 形成吸纳腔。 0012 该心膛膛壁 (13) 底端与下桶体 (14) 底端, 有圆环焊接为一体, 构成下容纳腔 (21)。 0013 排烟通道 (25) 上方是桶上容纳腔 (28), 上容纳腔桶体 (6) 与烟道出口处 (26) 下 容纳腔桶体 (14) 有圆环相焊接, 产生一向下平面 (10), 和围在桶体外的导流罩 (7) 构成环 形排烟通道 (25)。心膛排烟出口 (26) 背对桶壁处 (14) 导流罩 (7) 上设有排烟出口 (9), 设置垂直烟囱 (8) 连接, 烟囱 (8) 内导流罩上部还有二个排烟孔 (3), 烟囱上平面上设有密 。
14、封调节板 (2)。在板下纵向中间固定有配重铁 (11)。 0014 导流罩 (7) 把上桶体 (6) 和下容纳腔上部 (14) 围在罩内, 上端向内平折与桶体焊 接, 在通道出口 (26) 对应面罩 (7) 外侧设置容纳腔体 (27), 形成容纳腔 (30) 加储备用水。 一端中下部设有放水开关 (4)。上部一端盖 (32) 下加水口是一中空管 (29) 焊接在腔端面 上直桶腔体近处。 0015 在排烟通道底 (24) 沿桶环形排烟通道下平面 (24) 至桶体 (14) 底端及桶盖 (1) 薄的易散发损失热量部位设置了保温棉罩 (12、 22、 33)。 0016 两提手 (31) 焊在桶体 。
15、(6) 外导流罩 (7) 上端相对称处。 0017 在实施例中, 心膛桶比普通桶提前沸腾 15 分钟。在火焰升起时, 心膛桶是这样工 作的 : 它坐在煤炉上安放为一体, 不受风力干扰更无火焰逃逸。 全打开密封调节板(2)火焰 被吸纳膛中, 首先膛壁 (13) 及膛内吸热体 (15、 16、 17、 18) 对光的吸收。火焰升腾、 中心吸 热体 (18) 体身, 体身上的小吸热体 (15) 吸热体 (16) 以接触, 感应等方式吸取了热量。小 吸热体 (15) 向下面成斜角分割多获得了热量。火焰继续升腾, 导流板 (19) 下的升腾火焰 受其阻挡, 贴着板 (19) 升腾, 做了一个曲线绕行轨迹。
16、, 膛顶 (17) 以迎面阻挡呈直角吸取了 热量。火焰在向排烟通道 (26) 行进中, 切割了吸热体 (16)、 中心吸热体 (18) 上部, 短吸热 体迎向火焰面积。 背向火焰面积和侧面及烟道口桶壁获得了接触、 感应方式吸取的热量。 膛 壁其余面积 (13) 始终在以感应方式吸取热量。各吸热体将热量传递到桶内。火焰被吸去 热量变为热流, 从排烟口 (26) 排出, 一小部分进入导流罩 (7) 与桶体 (6) 所夹空间, 大部分 进入排烟通道 (25) 后, 一分为二各向互为反方向, 沿上容纳腔 (28) 下平台面 (10) 在导流 罩 (7) 的围护下, 以接触感应方式边排行边传递热量, 各。
17、做了一个半圆轨迹, 平行至排烟口 (9), 从烟囱 (8) 排出。 0018 该心膛面积与高度的设置, 保证了将火焰纳入膛中前提下, 创造了膛内不同位置、 说 明 书 CN 101947053 B 4 3/3 页 5 不同体积、 不同角度下的吸热体 (13、 15、 16、 17、 18、 20) 对火焰同时进行以多种方式吸热的 空间。从而增大吸热面积的心膛与一定量的热, 在进行热吸收时获得了更大的热吸收率。 0019 直径较大的中心吸热体 (18) 及体身上的小吸热体 (15), 利于阻挡四芯煤饼炉煤 饼共邻缝隙形成的火柱。 在用四芯炉试验时, 将炉底部煤饼共邻缝隙封堵, 可消除因虹吸现 象。
18、使煤饼单个整体圆面积上燃烧不同步的现象。中心吸热体 (18) 上的小吸热体 (15) 二者 夹角在 5-75 度内选择, 以增大了对火焰的切割面积, 提高了热吸收率。 0020 分布均匀的吸热体 (16) 增加了分割、 分层、 直角接触、 感应立体吸热面积。 0021 短吸热体 (20) 对因结构形成排出热量较高部分的热流, 进行分割、 接触、 吸热。 0022 导流板(19)阻挡火焰取近道排出, 迫使其升高增大了吸热体(16、 17、 18、 13)直角 接触感应吸热面积。 0023 环形排烟通道 (25) 在导流罩 (7) 的围护下, 延长了排烟距离, 增大了桶体 (6) 吸 取余热的面积。
19、和时间。 0024 垂直烟囱的设置, 提高了环形通道 (25) 的排烟速度以满足负荷的需要。 0025 导流罩 (7) 在导流过程中, 腔内 (30) 备用水得到了接触感应的热量, 并防止了罩 (7) 烧损, 加注凉水时在中空管 (29) 导向下使凉水进入腔底层, 保证放水温度保持较高温 度。烟囱内导流罩 (7) 的上部有二个小孔 (3), 保证罩 (7) 与桶壁 (6) 有热流流动, 有助预 温, 防止桶体热量与大气交换。 0026 密封调节板 (2) 配合煤饼炉可实现三种工作状态, 密封时可实现待工作状态, 防 止虹吸现象产生, 半开时可实现轻重负荷工作 ; 全开时可实现起始至沸腾、 重负。
20、荷工作。板 下配重铁 (11) 可使板与烟囱平面结合严密。半开时只需将板向外挪位即可, 便于调整操 作。并可对容纳腔 (30) 的备用水起配重平衡作用。 0027 在下桶体 (14) 和桶盖 (1) 易损失热量部位实施的保温设置, 提高了热量利用率。 0028 本着对火焰以增大切割面为出发点, 优选吸热体 (16) 体身底端、 中部设置小吸热 体, 背向心膛排烟口 (26) 倾斜。更为优选, 小吸热体 (15) 交错加层设置。特别优选膛内设 置直径加大的中心吸热体 (18) 体身上设置交错排列小吸热体 (15)。 0029 在桶体内 (6) 膛顶 (17) 上设有一筛网 ( 图中未画出 ), 较大颗烂物被筛出排挤至 腔 (28) 边缘。在试验时 5 个月未发生焦糊现象, 得益于扩大了吸热面积分层吸热, 吸热体 (16、 18) 良好的沸腾状态, 使较小颗粒物被排至下容纳腔 (21) 堆积。工作时热量不是绝对 集中一小区域与吸热体接触, 因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0030 在最佳实施例中, 用四芯煤饼炉可完成七芯煤炉的工作, 现有技术的桶用七芯煤 炉一天用 42 个煤, 心膛桶用四芯炉一天用 28 个煤, 热效提高了 33。 说 明 书 CN 101947053 B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947053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