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00978A43申请公布日20110406CN102000978ACN102000978A21申请号201010570943X22申请日20101202B23P23/00200601B23Q3/0020060171申请人丰兴精密产业惠州有限公司地址516000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鹏岭工业区72发明人沈旗卫陶建华54发明名称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了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包括转盘和依次安装在转盘外围的加料机构、定位机构、第一铣面机构、钻孔机构、第二铣面机构、铰孔机构和接料机构。本发明通过将待加工零件固定安装在转盘的夹具上,控制转盘按照设定要求旋转。
2、,使之转动到一个加工工序时,控制转盘停止转动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继续转动到下一工序,重复不同的加工工序,从而使零件依次进行铣削、钻孔及铰孔等处理,从而完成了零件的多个处理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一次装夹,可完成零件各个面的铣削及各个部位的钻孔、铰孔,实现了精密零件的一次性加工成型,而且本发明还具有加工时间快、周期短、效率高等优点。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CN102000988A1/1页21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中安装有电控单元14、电机902和气缸1205,机体1上设置有机台2,所。
3、述机台2上安装有转盘9,所述转盘9上均匀设置有八个夹具12,转盘9的外围沿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加料机构5、定位机构6、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和接料机构13;所述夹具12由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定位柱1203和压缩弹簧1204构成,固定下夹板1202固定安装在转盘9上,活动上夹板1201与定位柱1203及压缩弹簧1203连接,并通过压缩弹簧1203的弹性作用与固定下夹板1202夹合;所述加料机构5由立柱501、垂直气缸502、水平气缸503、夹持气缸504和夹持杆505构成,夹持杆505通过垂直气缸502控制上下移动,夹持气缸504控制夹持杆5。
4、05夹持零件,水平气缸503控制夹持杆505将零件送入上述固定下夹板1202;定位机构6由定位杆506、定位气缸507构成,定位杆506通过定位气缸507控制,并将位于固定下夹板1202上的零件定位;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用于对经过上述定位后且夹持固定在夹具12中的零件进行铣面、钻孔及铰孔操作;接料机构13由接料立柱1301、接料管1302构成,该接料管1302与夹具12的固定下夹板1202对应平齐,用于接收来自夹具12的零件;加料机构5将零件送入夹具12,并通过定位机构6对位于夹具12中的零件进行定位,转盘9转动后零件依次通过第一铣面机构7进行铣削,钻孔机。
5、构8钻孔,第二铣面机构10铣削及铰孔机构11进行铰孔,完成后将夹具12中固定的零件的推入到接料机构13的接料管130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9通过固定设置于转盘9上的转轴901与电机902传动连接,所述电机902通过电控单元14进行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机构5、定位机构6及接料机构13在转盘9下方的机体1中对应位置分别安装有一气缸1205,该气缸1205与活动上夹板1201上连接的定位柱1203气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2的四周还安装有防护挡板3,所述防护挡板。
6、3一侧设置有挡板开口4,所述加料机构5、接料机构13对应设置于该挡板开口4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机构13在机体1中对应设置处还设置有一气缸,该气缸连接有一推料杆,用于将夹具12中的零件推入接料管1302中。权利要求书CN102000978ACN102000988A1/4页3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精密零件加工制造设备,特别是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可实现对精密零件的铣削和钻孔等加工处理。背景技术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精密零件被广泛应用于钟表业、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制造、轻工业,以及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国。
7、防工业。0003目前常见的精密零件其加工方式一般都包括有铣削和钻孔等,通常的加工方式是采用流水线作业,首先进行其中一道工序的加工,然后再进行另外一道工序的加工,如首先将零件固定在夹具上,进行铣削处理,然后取下,送入到钻孔工序再通过夹具固定,进行钻孔加工,其制造过程需要多道程序才能完成,因此存在加工周期长,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发明内容0004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以解决目前对精密零件进行铣削、钻孔等加工时,所存在的加工周期长,加工效率低的问题。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中安装有电控单元14。
8、、电机902和气缸1205,机体1上设置有机台2,所述机台2上安装有转盘9,所述转盘9上均匀设置有八个夹具12,转盘9的外围沿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加料机构5、定位机构6、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和接料机构13;所述夹具12由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定位柱1203和压缩弹簧1204构成,固定下夹板1202固定安装在转盘9上,活动上夹板1201与定位柱1203及压缩弹簧1203连接,并通过压缩弹簧1203的弹性作用与固定下夹板1202夹合;所述加料机构5由立柱501、垂直气缸502、水平气缸503、夹持气缸504和夹持杆505构成,夹持杆505通过垂。
9、直气缸502控制上下移动,夹持气缸504控制夹持杆505夹持零件,水平气缸503控制夹持杆505将零件送入上述固定下夹板1202;定位机构6由定位杆506、定位气缸507构成,定位杆506通过定位气缸507控制,并将位于固定下夹板1202上的零件定位;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用于对经过上述定位后且夹持固定在夹具12中的零件进行铣面、钻孔及铰孔操作;接料机构13由接料立柱1301、接料管1302构成,该接料管1302与夹具12的固定下夹板1202对应平齐,用于接收来自夹具12的零件;加料机构5将零件送入夹具12,并通过定位机构6对位于夹具12中的零件进行定位,转。
10、盘9转动后零件依次通过第一铣面机构7进行铣削,钻孔机构8钻孔,第二铣面机构10铣削及铰孔机构11进行铰孔,完成后将夹具12中固定的零件的推入到接料机构13的接料管1302中。0007其中所述转盘9通过固定设置于转盘9上的转轴901与电机902传动连说明书CN102000978ACN102000988A2/4页4接,所述电机902通过电控单元14进行控制。0008其中所述加料机构5、定位机构6及接料机构13在转盘9下方的机体1中对应位置分别安装有一气缸1205,该气缸1205与活动上夹板1201上连接的定位柱1203气动连接。0009其中所述机台2的四周还安装有防护挡板3,所述防护挡板3一侧设置。
11、有挡板开口4,所述加料机构5、接料机构13对应设置于该挡板开口4两侧。0010其中所述接料机构13在机体1中对应设置处还设置有一气缸,该气缸连接有一推料杆,用于将夹具12中的零件推入接料管1302中。0011本发明通过将待加工零件固定安装在转盘的夹具上,控制转盘按照设定要求旋转,使之转动到一个加工工序时,控制转盘停止转动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继续转动到下一工序,重复不同的加工工序,从而使零件依次进行铣削、钻孔及铰孔等处理,从而完成了零件的多个处理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一次装夹,可完成零件各个面的铣削及各个部位的钻孔、铰孔,实现了精密零件的一次性加工成型,而且本发明还具有加工时间快、周期。
12、短、效率高等优点。附图说明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为本发明转盘与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0014图3为本发明夹具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4为本发明加料机构与夹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0016图5为本发明定位机构与夹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0017图6为本发明接料机构与夹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0018图中标识说明机体1、机台2、防护挡板3、挡板开口4、加料机构5、立柱501、垂直气缸502、水平气缸503、夹持气缸504、夹持杆505、定位杆506、定位气缸507、定位机构6、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转盘9、转轴901、电机902、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夹具12、活动上夹。
13、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定位柱1203、压缩弹簧1204、气缸1205、接料机构13、接料立柱1301、接料管1302、电控单元14。具体实施方式0019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本发明首先通过加料机构将零件来料送入到夹具中进行夹持固定,然后转动转盘使该夹具到达定位机构处,通过定位机构对夹具中夹持的零件进行定位,使之符合加工的要求,接着控制转盘转动,使该夹具转动到第一铣面机构处,进行铣削处理;处理完成后,使转盘转动到钻孔机构,对零件进行钻孔;钻孔完成后转动到第二铣面机构,在钻孔部分进行铣削处理;之后控制转盘转动到铰孔机构,进行铰孔;铰孔完成后则控制转盘转动到接料机构,由气缸控制夹具松开,并控制。
14、推料杆将已经加工完成的零件推入到接料管中,完成整个加工过程。0020为阐述本发明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0021请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钻孔铣面八工说明书CN102000978ACN102000988A3/4页5位组合机,该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主要包括有机体1,所述机体1中安装有电控单元14、电机902和气缸1205,机体1上设置有机台2,所述机台2上安装有转盘9,所述转盘9上均匀设置有八个夹具12,转盘9的外围沿圆周方向依次设置有加料机构5、定位机构6、第一铣面机构7、钻孔机构8、第二铣面机构10、铰孔机构11和接料机。
15、构13。0022为防止在上述机构加工过程中金属屑飞溅对人体造成伤害,在机台2的四周还安装有防护挡板3,所述防护挡板3的一侧设置有挡板开口4,所述加料机构5、接料机构13对应设置于该挡板开口4的两侧,通过该挡板开口4可便于加入零件来料和取出已加工好的零件。0023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转盘与电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转盘9中间为一转轴901,该转轴901与安装在机体1中的电机902连接,通过该电机902的带动进行转动,而电机902则与电控单元14连接,通过该电控单元14控制以使其在设定的时间或位置停止及转动。0024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在转盘9上均匀安装有八个夹具12。
16、,这些夹具12是由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定位柱1203和压缩弹簧1204构成的,固定下夹板1202固定安装在转盘9上,活动上夹板1201为上端位于固定下夹板1202上方,下端穿过转盘9,与定位柱1203固定连接,而定位柱1203上套有一个压缩弹簧1203,该压缩弹簧1203处于压缩状态,可使活动上夹板1201与固定下夹板1202紧密夹合在一起。0025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加料机构与夹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加料机构5包括有立柱501、垂直气缸502、水平气缸503、夹持气缸504和夹持杆505,所述立柱501安装在挡板开口4的一侧,夹持杆505通过垂直气缸502控制向下移。
17、动,移动到零件来料位置处,然后夹持气缸504控制夹持杆505夹持零件,再在垂直气缸502控制下上移,且达到与夹具12固定下夹板1202上表面位置齐平处停止,此时安装在机体1中且与加料机构5位置对应的气缸1205,带动定位柱1203及压缩弹簧1204上升,使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分离,之后则通过水平气缸503控制夹持杆505将零件送入上述固定下夹板1202上,然后控制气缸1205停止工作,在定位柱1203及压缩弹簧1204回复作用下将该零件夹紧。0026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定位机构与夹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所述的定位机构6包括有定位杆506和定位气缸507,当上述夹具12转。
18、动到定位机构6处时,转盘9在电控单元14及电机902作用下停止,此时安装在机体1中且与定位机构6位置对应的另一个气缸1205,带动定位柱1203及压缩弹簧1204上升,使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分离,之后定位杆506在定位气缸507控制下将零件拨正,使之符合后续加工的定位要求,然后控制气缸1205停止工作,在定位柱1203及压缩弹簧1204回复作用下将该零件夹紧。0027经过上述对零件的加料和定位之后,零件就会被夹具紧密固定且可进行加工,此时控制转盘9转动到第一铣面机构7处进行铣削,铣削完成后,转盘9转动到钻孔机构8处进行钻孔,而钻孔完成后转盘9转动到第二铣面机构10进行第二次铣。
19、削,此处铣削主要是在钻孔位置进行;之后控制转盘9转动到铰孔机构11进行铰孔。0028完成上述第一次铣削、钻孔、第二次铣削及铰孔之后,零件已经基本成型,此时继续控制转盘9转动,到达接料机构13。0029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接料机构与夹具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接料机构13说明书CN102000978ACN102000988A4/4页6是由接料立柱1301、接料管1302构成,所述接料管1302固定安装在接料立柱1301上,且其入口与夹具12的固定下夹板1202对应平齐,用于接收来自夹具12的零件,而由于在机体1中安装有与接料机构13位置对应的气缸1205,且该气缸1205通过电控单元14控制,。
20、并与夹具12上的定位柱1203连接,当加工完成的零件转动到接料机构13时,气缸1205工作,使压缩弹簧1204压缩,使活动上夹板1201、固定下夹板1202分离,此时成型零件则被推入到接料管1302中,完成接料工作。0030在接料过程中,需要通过推料杆将位于固定下夹板1202上的零件顶出,使其进入到接料管1302中,因此在在机体1中与接料机构13的对应位置处还设置有一气缸,该气缸连接有一推料杆,通过该推料杆将夹具12中的已经成型的零件推入到接料管1302中。0031以上是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钻孔铣面八工位组合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说明书CN102000978ACN102000988A1/3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00978ACN102000988A2/3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00978ACN102000988A3/3页9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0097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