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359392.9 (22)申请日 2018.04.20 (71)申请人 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 松岗松夏工业园工业大道西9号 (72)发明人 顾斌 欧名利 谢国良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山市捷凯专利商标代理事 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7 代理人 杨连华 (51)Int.Cl. A47J 27/00(2006.01) A47J 27/04(2006.01) A47J 27/13(2006.01) A47J 36/0。
2、0(2006.01) (54)发明名称 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57)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包括 加热底座和锅体, 所述加热底座设有开口朝上的 锅体容置腔, 所述锅体至少包括第一锅体和第二 锅体, 所述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能分别对应定位 放置在所述锅体容置腔内, 且所述第一锅体能定 位叠放在所述第二锅体内。 用户可根据不同的烹 饪需要选取第一锅体或第二锅体放置在加热底 座上, 从而能同时满足用户的多种烹饪需求, 且 由于第一锅体能定位叠放在第二锅体内, 因此用 户在烹饪完毕后通过叠放收存的方式将第二锅 体叠放在加热底座上, 将第一锅体叠放在第二锅 体上以收拾存放组合锅具, 能。
3、有效节约存放空 间, 便于使用。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0页 CN 108392062 A 2018.08.14 CN 108392062 A 1.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包括加热底座(1)和锅体(2),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底座 (1)设有开口朝上的锅体容置腔(11), 所述锅体(2)至少包括第一锅体(21)和第二锅体 (22), 所述第一锅体(21)与第二锅体(22)能分别对应定位放置在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 且所述第一锅体(21)能定位叠放在所述第二锅体(2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底座(1)上设 有底座限位部(12。
4、), 所述第一锅体(21)上固设有能与所述底座限位部(12)限位配合使所述 第一锅体(21)定位放置在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的第一手柄(211), 所述第二锅体(22)上 固设有能与所述底座限位部(12)限位配合使所述第二锅体(22)定位放置在所述锅体容置 腔(11)内的第二手柄(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底座(1)包括 锅体支撑架(13), 所述锅体支撑架(13)包括锅体支撑架主体(130), 所述锅体容置腔(11)设 于所述锅体支撑架主体(130)内, 所述锅体支撑架主体(130)的上端设有锅体支撑环(131), 所述底座限位部(1。
5、2)包括设于所述锅体支撑环(131)上的安装凹口(121)和设于所述安装 凹口(121)上且向上凸起的底座限位凸台(1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手柄(211)包 括在所述第一锅体(21)放置入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时卡设入所述安装凹口(121)内以限 制所述第一锅体(21)周向转动的第一手柄主体(211a)和设于所述第一手柄主体(211a)的 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且在所述第一锅体(21)放置入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时抵靠于所述底 座限位凸台(122)以限制所述第一锅体(21)径向移动的第一限位延伸部(211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
6、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手柄(221)包 括第二手柄主体(221a), 所述第二手柄主体(221a)的下表面设有在所述第二锅体(22)放置 入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时抵靠在所述底座限位凸台(122)上以限制所述第二锅体(22)周 向转动的第二手柄限位部(221c)和设于所述第二手柄主体(221a)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且在 所述第二锅体(22)放置入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时抵靠于所述底座限位凸台(122)以限制 所述第二锅体(22)径向移动的第二限位延伸部(221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延伸部 (211b)的下端设有在。
7、所述第一锅体(21)叠放入所述第二锅体(22)内时卡设在所述第二手 柄(221)上侧以限制所述第一锅体(21)在所述第二锅体(22)内周向转动的第一限位口 (211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叠放收纳的组合 锅具还包括能匹配安装入所述第一锅体(21)内的蒸层架(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锅体(21)的上 部设有环形装配沉台(212), 所述蒸层架(4)包括向下凹陷形成蒸层容置腔(42)的蒸层架主 体(41)和设于所述蒸层架主体(41)上侧并能安装在所述环形装配沉台(212)上的蒸层架安 装凸沿(。
8、43),所述蒸层架主体(41)上设有若干个蒸汽透气孔(411), 所述蒸层架主体(41)于 所述蒸层容置腔(42)内设有向上凸起的导气凸台(412), 所述导气凸台(412)上设有上下贯 穿所述蒸层架主体(41)的导气口(4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叠放收纳的组合 锅具还包括呈锥形状且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并与所述第一锅体(21)匹配盖合的塔吉锅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8392062 A 2 盖(3)以及与所述第二锅体(22)匹配盖合的第二锅盖(5), 且在所述塔吉锅盖(3)盖合在所 述第一锅体(21)上时所述第二锅盖(。
9、5)能放置于所述第一锅体(21)上并位于所述塔吉锅盖 (3)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塔吉锅盖(3)包括 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的塔吉锅盖本体(31)和设于所述塔吉锅盖本体(31)顶部的锅盖握 柄(32), 所述锅盖握柄(32)上设有握柄防烫件(6)。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底座(1)上设 有防水电源插座(7), 所述加热底座(1)包括底座本体(17), 所述防水电源插座(7)包括设于 所述底座本体(17)上的插座安装壳(71)和设于所述插座安装壳(71)内的电源线连接座 (72), 所述插座安装壳。
10、(71)内设有连接座安装口(711), 所述电源线连接座(72)设于所述连 接座安装口(711)上, 所述电源线连接座(72)上设有电源线接口(721), 所述电源线接口 (721)上设有连接端子(722), 所述插座安装壳(71)上设有沿所述电源线接口(721)的开口 方向延伸凸出于所述底座本体(17)外并围绕所述电源线接口(721)的挡水围沿(715)。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8392062 A 3 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厨具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了能够在日常。
11、生活中品尝到不同口味的食物, 人们 往往需要用到多件不同类型的锅具来对食物进行烹饪, 如需要用到蒸锅蒸煮食物、 需要用 到煎锅煎炸食物, 但是使用锅具烹饪食物完毕后多件锅具的放置往往会占据较大的存放空 间, 不便于人们收拾使用。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 在能够满足用户多种烹饪需求的同时便于用户收拾存放多件 锅具以节约存放空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0004 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包括加热底座和锅体, 所述加热底座设有开口朝上的锅 体容置腔, 所述锅体至少包括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 所述第一锅体与第二锅体能分别对应 。
12、定位放置在所述锅体容置腔内, 且所述第一锅体能定位叠放在所述第二锅体内。 0006 所述加热底座上设有底座限位部, 所述第一锅体上固设有能与所述底座限位部限 位配合使所述第一锅体定位放置在所述锅体容置腔内的第一手柄, 所述第二锅体上固设有 能与所述底座限位部限位配合使所述第二锅体定位放置在所述锅体容置腔内的第二手柄。 0007 所述加热底座包括锅体支撑架, 所述锅体支撑架包括锅体支撑架主体, 所述锅体 容置腔设于所述锅体支撑架主体内, 所述锅体支撑架主体的上端设有锅体支撑环, 所述底 座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锅体支撑环上的安装凹口和设于所述安装凹口上且向上凸起的底 座限位凸台。 0008 所述第一。
13、手柄包括在所述第一锅体放置入所述锅体容置腔内时卡设入所述安装 凹口内以限制所述第一锅体周向转动的第一手柄主体和设于所述第一手柄主体的下表面 并向下延伸且在所述第一锅体放置入所述锅体容置腔内时抵靠于所述底座限位凸台以限 制所述第一锅体径向移动的第一限位延伸部。 0009 所述第二手柄包括第二手柄主体, 所述第二手柄主体的下表面设有在所述第二锅 体放置入所述锅体容置腔内时抵靠在所述底座限位凸台上以限制所述第二锅体周向转动 的第二手柄限位部和设于所述第二手柄主体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且在所述第二锅体放置入 所述锅体容置腔内时抵靠于所述底座限位凸台以限制所述第二锅体径向移动的第二限位 延伸部。 0010 所。
14、述第一限位延伸部的下端设有在所述第一锅体叠放入所述第二锅体内时卡设 在所述第二手柄上侧以限制所述第一锅体在所述第二锅体内周向转动的第一限位口。 0011 所述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还包括能匹配安装入所述第一锅体内的蒸层架。 0012 所述第一锅体的上部设有环形装配沉台, 所述蒸层架包括向下凹陷形成蒸层容置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108392062 A 4 腔的蒸层架主体和设于所述蒸层架主体上侧并能安装在所述环形装配沉台上的蒸层架安 装凸沿,所述蒸层架主体上设有若干个蒸汽透气孔, 所述蒸层架主体于所述蒸层容置腔内 设有向上凸起的导气凸台, 所述导气凸台上设有上下贯穿所述蒸层架主体的导气。
15、口。 0013 所述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还包括呈锥形状且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并与所述 第一锅体匹配盖合的塔吉锅盖以及与所述第二锅体匹配盖合的第二锅盖, 且在所述塔吉锅 盖盖合在所述第一锅体上时所述第二锅盖能放置于所述第一锅体上并位于所述塔吉锅盖 內。 0014 所述塔吉锅盖包括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的塔吉锅盖本体和设于所述塔吉锅盖 本体顶部的锅盖握柄, 所述锅盖握柄上设有握柄防烫件。 0015 所述加热底座上设有防水电源插座, 所述加热底座包括底座本体, 所述防水电源 插座包括设于所述底座本体上的插座安装壳和设于所述插座安装壳内的电源线连接座, 所 述插座安装壳内设有连接座安装口, 所述电源线连。
16、接座设于所述连接座安装口上, 所述电 源线连接座上设有电源线接口, 所述电源线接口上设有连接端子, 所述插座安装壳上设有 沿所述电源线接口的开口方向延伸凸出于所述底座本体外并围绕所述电源线接口的挡水 围沿。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0017 用户在使用本申请的组合锅具进行煮食时可根据不同的烹饪需要选取第一锅体 或第二锅体放置在加热底座上, 从而能同时满足用户的多种烹饪需求, 且由于第一锅体能 叠放在第二锅体内, 因此用户在烹饪完毕后通过叠放收存的方式将第二锅体叠放在加热底 座上, 将第一锅体叠放在第二锅体上以收拾存放锅具, 能有效节约存放空间, 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7、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9 图1是组合锅具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 0021 图3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22 图4是锅体支撑架的示意图一; 0023 图5是锅体支撑架的示意图二; 0024 图6是图5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25 图7是第一锅体的示意图; 0026 图8是第二锅体的示意图; 0027 图9是第一锅体叠放在加热底座上的示意图; 0028 图10是第二锅体叠放在加热底座上的示意图; 0029 图11是第一锅体叠放在第二锅体内的示意图; 0030 图12是蒸层架的。
18、示意图一; 0031 图13是蒸层架的示意图二; 0032 图14是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33 图15是底座本体的示意图;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108392062 A 5 0034 图16是图15的分解示意图; 0035 图17是防水电源插座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包括加热底座1和锅体2, 所述加热底 座1设有开口朝上的锅体容置腔11, 所述锅体2至少包括第一锅体21和第二锅体22, 所述第 一锅体21与第二锅体22能分别对应定位放置在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 且所述第一锅体21能 定位叠放在所述第二锅体22内。 。
19、用户在使用本申请的组合锅具进行煮食时可根据不同的烹 饪需要选取第一锅体或第二锅体放置在加热底座上, 从而能同时满足用户的多种烹饪需 求, 且由于第一锅体能叠放在第二锅体内, 因此用户在烹饪完毕后通过叠放收存的方式将 第二锅体叠放在加热底座上, 将第一锅体叠放在第二锅体上以收拾存放锅具, 能有效节约 存放空间, 便于使用。 为了满足用户的烹饪需求及便于叠放, 所述第一锅体21为用于蒸煮且 容积较大的深锅, 所述第二锅体22为用于煎炸且容积较小的浅锅。 0037 所述加热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7, 所述底座本体17内设有加热反射板15及加热板 16, 为了使所述第一锅体21和第二锅体22能稳定的放置在。
20、所述加热底座1上从而防止第一 锅体21和第二锅体22由于摇晃碰撞损坏加热底座1内的加热反射板15, 所述加热底座1上设 有底座限位部12, 所述第一锅体21上固设有能与所述底座限位部12限位配合使所述第一锅 体21定位放置在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的第一手柄211, 所述第二锅体22上固设有能与所述 底座限位部12限位配合使所述第二锅体22定位放置在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的第二手柄 221。 0038 如图4至图10所示, 为了使加热底座1能与第一手柄211及第二手柄221稳定的限位 配合, 所述加热底座1包括设于所述底座本体17上的锅体支撑架13, 所述锅体支撑架13包括 锅体支撑架主体130, 。
21、所述锅体容置腔11、 所述加热反射板15及所述加热板16设于所述锅体 支撑架主体130内, 所述锅体支撑架主体130的上端设有锅体支撑环131, 所述底座限位部12 包括设于所述锅体支撑环131上的安装凹口121和设于所述安装凹口121上且向上凸起的底 座限位凸台122, 所述第一锅体21和第二锅体22与锅体支撑架13形成加热锅具支撑定位结 构, 所述第一手柄211包括在所述第一锅体21放置入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时卡设入所述安 装凹口121内以限制所述第一锅体21周向转动的第一手柄主体211a和设于所述第一手柄主 体211a的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且在所述第一锅体21放置入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时抵靠。
22、于所 述底座限位凸台122以限制所述第一锅体21径向移动的第一限位延伸部211b, 所述第二手 柄221包括第二手柄主体221a, 所述第二手柄主体221a的下表面设有在所述第二锅体22放 置入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时抵靠在所述底座限位凸台122上以限制所述第二锅体22周向转 动的第二手柄限位部221c和设于所述第二手柄主体221a下表面并向下延伸且在所述第二 锅体22放置入所述锅体容置腔11内时抵靠于所述底座限位凸台122以限制所述第二锅体22 径向移动的第二限位延伸部221b。 为了使加热反射板15能稳定的放置在锅体支撑架13内, 所述锅体支撑架主体130的内侧壁130a于所述底座限位部12。
23、的下方设有支撑架装配沉台 130b, 加热反射板15安装在锅体支撑架主体130内时放置在所述支撑架装配沉台130b上。 另 外, 所述底座本体17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底座凸沿172, 为了便于将锅体支撑架13安装在底座 本体17上, 所述锅体支撑环131上位于所述锅体支撑架主体130外侧的一端设有向下延伸的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108392062 A 6 支撑环卡接凸沿133, 所述锅体支撑架主体130的外侧壁130c上设有若干个与所述锅体支撑 环131固定连接以支撑所述锅体支撑环131的支撑环加强块134, 所述支撑环加强块134与所 述支撑环卡接凸沿133之间形成与所述底座凸沿1。
24、72配合安装的支撑架卡接口132。 0039 如图11所示, 为了使第一锅体能定位叠放在第二锅体内, 使第一锅体21和第二锅 体22形成整体能够稳定放置的便于定位叠放的组合锅具, 以防止组合锅具收到外力冲击后 容易散落, 所述第一手柄211与所述第二手柄221能定位配合使第一锅体21能定位放置在第 二锅体22内。 具体的, 所述第一限位延伸部211b的下端设有在所述第一锅体21叠放入所述 第二锅体22内时卡设在所述第二手柄221上侧以限制所述第一锅体21在所述第二锅体22内 周向转动的第一限位口211c。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锅体21叠放在第二锅体22内时的稳定 性, 进一步限制第一锅体21在第。
25、二锅体22内的径向移动, 所述第二手柄主体221a的上表面 设有向上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手柄211卡设在第二手柄221上时与所述第一限位延伸部211b 相抵靠的第三限位延伸部221d。 另外, 为了便于用户握持第一手柄211和第二手柄221, 所述 第一手柄主体211a的下表面设有便于握持的第一握持槽211e, 所述第二手柄主体221a的下 表面设有便于握持的第二握持槽221e。 0040 如图12和图13所示, 为了增加组合锅具的功能性, 使组合锅具可用于蒸煮食物, 所 述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还包括能匹配安装入所述第一锅体21内的蒸层架4, 为了便于在 第一锅体21内安装蒸层架4, 所述第一锅体。
26、21的上部设有环形装配沉台212, 所述蒸层架4放 置于所述环形装配沉台212上, 所述蒸层架4包括向下凹陷形成蒸层容置腔42的蒸层架主体 41和设于所述蒸层架主体41上边沿并水平向外延伸且能安装在所述环形装配沉台212上的 蒸层架安装凸沿43,所述蒸层架主体41上设有若干个蒸汽透气孔411。 为了防止使用蒸层架 4蒸煮食物时食物会堵塞蒸汽透气孔411而影响蒸煮效果, 所述蒸层架主体41于所述蒸层容 置腔42内设有向上凸起的导气凸台412, 所述导气凸台412上设有上下贯穿所述蒸层架主体 41的导气口413, 用户在蒸层架主体41放置食物时, 由于导气凸台412向上凸起, 所以食物一 般不会放。
27、置在导气凸台412上, 从而确保导气口413不会被堵塞, 确保蒸汽能顺利的通到蒸 层架4上方以便蒸煮食物。 为了能提高向上导流蒸汽的效率, 所述导气凸台412包括外径自 上至下逐渐增大的锥形凸台, 所述导气口413包括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的锥形口。 为了便 于用于提放蒸层架4, 所述导气凸台412上还设有若干个提手安装孔414, 所述蒸层架4还包 括配合安装于所述提手安装孔414上便于用于提放蒸层架4的蒸架提手44。 为了进一步降低 在蒸层架主体4上放置食物时食物堵塞蒸汽透气孔411的不良效果, 提高蒸煮效率, 所述蒸 层架主体41设有向上凸起的放置凸条45, 食物安放在放置凸条45上时不会轻。
28、易的堵塞到蒸 汽透气孔411, 从而提高蒸煮效率。 0041 进一步的, 为了使组合锅具具备塔吉锅的烹饪效果, 所述可叠放收纳的组合锅具 还包括呈锥形状且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并与所述第一锅体21匹配盖合的塔吉锅盖3以及 与所述第二锅体22匹配盖合的第二锅盖5, 所述塔吉锅盖3为防烫式塔吉锅锅盖, 为了在收 拾锅具时能节约存放空间, 在所述塔吉锅盖3盖合在所述第一锅体21上时所述第二锅盖5也 能放置于所述第一锅体21上并位于所述塔吉锅盖3內。 0042 进一步的, 如图14所示, 所述塔吉锅盖3包括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的塔吉锅盖本 体31和设于所述塔吉锅盖本体31顶部以便用户握持的锅盖握柄32,。
29、 为了防止用户握持塔吉 锅盖3时会被高温的盖体所烫伤, 所述锅盖握柄32上设有握柄防烫件6, 为了提高防烫效果,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108392062 A 7 所述握柄防烫件6包覆所述锅盖握柄32。 为了降低烹煮时塔吉锅盖本体31传递到锅盖握柄 32上的热量, 进而提高防烫效果, 所述锅盖握柄32上设有开口朝上的防烫空腔321, 相比实 心的锅盖握柄32, 设置有防烫空腔321的锅盖握柄32能大幅降低锅盖本体31传递到锅盖握 柄32上的热量。 另外对应的, 所述握柄防烫件6包括封盖所述防烫空腔321的封盖顶壁61和 设于所述封盖顶壁61下侧且向下延伸环绕包覆所述锅盖握柄32的包。
30、覆侧壁62。 为了提高握 柄防烫件6在锅盖握柄32上的安装稳定性, 在所述封盖顶壁61下侧且位于所述包覆侧壁62 之间设有向下凸起并能卡设入所述防烫空腔321内的安装凸部63。 为了便于将安装凸部63 卡设进防烫空腔321内, 所述安装凸部63的直径沿其凸起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防烫空腔321 包括内径自开口处向下逐渐减小且与所述安装凸部63对应装配的防烫件装配段321a。 为了 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所述锅盖握柄32的外侧设有环形卡接凸沿322, 所述包覆侧壁62上设有 供所述环形卡接凸沿322对应卡设的固定槽621。 通过环形卡接凸沿322卡设入固定槽621内 使握柄防烫件6更稳定的连接在锅盖。
31、握柄32上。 为了便于用户握持锅盖握柄32且提高产品 的外观美感, 所述环形卡接凸沿322设于所述锅盖握柄32的上端。 进一步的, 所述包覆侧壁 62内形成包覆空腔64, 为了进一步提高握柄防烫件6在锅盖握柄32上的连接稳定性, 所述锅 盖握柄32包括外径自锅盖握柄32上端向下逐渐减小的上径段323和设于所述上径段323下 侧且外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的下径段324, 所述包覆空腔64的形状与所述锅盖握柄32的形 状相对应。 锅盖握柄32的上径段323通过设置成外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的结构使得握柄防 烫件6包覆空腔64上与上径段323相对应的部位在握柄防烫件6安装在锅盖握柄32后不容易 向上脱离锅盖。
32、握柄32, 进一步提高握柄防烫件6在锅盖握柄32上的安装稳定性; 而锅盖握柄 32的下径段324通过设置成外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的结构使得握柄防烫件6包覆空腔64上 与下径段324相对应的部位容易脱离锅盖握柄32, 即当用户想在锅盖握柄32上拆除握柄防 烫件6时, 只需用力将握柄防烫件6脱离上径段323后就能将握柄防烫件6自锅盖握柄32上轻 易拆除出来, 便于用户使用。 0043 如图15至图17所示, 所述加热底座1上设有防水电源插座7, 所述防水电源插座7包 括设于所述底座本体17上的插座安装壳71, 所述插座安装壳71内设有电源线接口721, 所述 插座安装壳71上设有沿所述电源线接口72。
33、1的开口方向延伸凸出于所述底座本体17外并围 绕所述电源线接口721的挡水围沿715。 为了使挡水围沿715在起到最大的防水效果的同时 提高加热底座1的整体美感, 位于所述插座安装壳71上侧面的挡水围沿715长于位于所述插 座安装壳71下侧面的挡水围沿715。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防水电源插座7, 所述插座安装壳71 内设有连接座安装口711, 所述连接座安装口711上设有电源线连接座72, 所述电源线接口 721设于所述电源线连接座72上。 进一步的, 为了使电源线连接座72能稳定的安装在所述插 座安装壳内, 所述连接座安装口711上设有沿其径向方向延伸且环绕抵靠在所述电源线连 接座72上的连接。
34、座卡位凸沿712, 所述电源线连接座72上设有抵靠于所述连接座卡位凸沿 712外侧的止挡凸沿723以及卡设在所述连接座卡位凸沿712内侧的弹性卡扣部724, 具体 的, 为了便于用户安装, 所述弹性卡扣部724包括设于所述电源线连接座72上的让位空间 724a和设于所述让位空间724a内的弹性臂724b, 所述弹性臂724b朝向所述止挡凸沿723的 一端为能抵靠于所述连接座卡位凸沿712内侧的抵靠端, 所述弹性臂724b远离止挡凸沿723 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电源线连接座72上。 为了进一步加强电源线连接座72在插座安装壳71内 的安装稳定性, 所述插座安装壳71内设有抵靠在所述电源线连接座72外。
35、周侧面上的安装抵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108392062 A 8 靠部713。 0044 为了便于将所述防水电源插座7稳定的安装在底座本体17上, 所述底座本体17上 设有插座安装口171, 所述插座安装壳71设于所述插座安装口171内, 所述插座安装壳71上 设有能抵靠于所述插座安装口171的开口边沿171a处的安装壳抵靠部714。 具体的, 所述插 座安装壳71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底座本体17上。 0045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0046 锅具叠放收纳: 组合锅具在不烹饪使用时, 第二锅体通过第二手柄与锅体支撑架 的限位配合定位放置在加热底座内, 第一锅体通过第一手柄与第二手。
36、柄的限位配合叠放在 第二锅体内, 蒸层架配合放置在第一锅体内, 第二锅盖盖设在第一锅体上, 塔吉锅盖也盖设 在第一锅体上且罩设在第二锅盖上。 0047 组合锅具烹饪使用: 根据烹饪需要可分别选取第一锅体或第二锅体定位放置在加 热底座内, 当选取第一锅体放置在加热底座内时, 第一锅体通过第一手柄与锅体支撑架的 限位配合定位放置在加热底座内, 且使用第一锅体时可将蒸层架配合放置在第一锅体上进 行蒸煮作业, 也可将塔吉锅盖盖设在第一锅体上实现塔吉锅特有的烹饪效果, 由于塔吉锅 锅盖上设置有锅柄防烫件, 用户通过握持锅柄防烫件可有效防止被烫伤; 当选取第二锅体 放置在加热底座内时, 第二锅体通过第二手。
37、柄与锅体支撑架的限位配合定位放置在加热底 座内, 且可将第二锅盖盖合在第二锅体上以配合第二锅体进行烹饪作业。 另外, 加热底座上 通过设置凸出于底座本体外的挡水围沿能有效防止烹饪时所产生的水分流至电源线接口 内, 有效防止加热底座因进水而短路损坏, 提过组合锅具整体的使用安全性能。 0048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 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 限于这些说明。 凡与本申请的方法、 结构等近似、 雷同, 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 干技术推演或替换, 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108392062 A 9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
38、10 页 10 CN 108392062 A 10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10 页 11 CN 108392062 A 11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10 页 12 CN 108392062 A 12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10 页 13 CN 108392062 A 13 图6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10 页 14 CN 108392062 A 14 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6/10 页 15 CN 108392062 A 15 图10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7/10 页 16 CN 108392062 A 16 图12 图13 说 明 书 附 图 8/10 页 17 CN 108392062 A 17 图14 图15 说 明 书 附 图 9/10 页 18 CN 108392062 A 18 图16 图17 说 明 书 附 图 10/10 页 19 CN 108392062 A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