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784834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49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128563.1

申请日:

2008.04.10

公开号:

CN101998915A

公开日:

2011.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R 25/00申请日:20080410|||公开

IPC分类号:

B60R25/00; G07C9/00; H01H9/02; H01H27/06

主分类号:

B60R25/00

申请人:

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发明人:

于尔根·塞施

地址:

德国费尔伯特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车文;樊卫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电子钥匙(10)具有壳体(11),在壳体(11)内部(14)除了用于远程操纵的元件(42)以外,还布置有使该元件(42)运行的电池(40)。应急钥匙(30)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机械操作。在应急钥匙(30)与壳体(11)之间存在闩锁装置(46),闩锁装置(46)用于将应急钥匙(30)在闲置时固定在其位置上。可拆卸的盖件(36)在开口(15)处对壳体(11)进行封闭。在移去盖件(36)时,即可触及壳体内部(14)。为将盖件(36)位置紧固在壳体(11)上,并且有意地简单地拆去盖子(36)提出:将盖件(36)连同应急钥匙(30)一起构造为相对于壳体(11)的预装配的结构单元(20)。在装入位置(20.1)中,结构单元(20)封闭壳体开口(15),并且在其拆出位置(20.3)中,才将壳体开口(15)敞开。在此,用于应急钥匙(30)的闩锁装置(46)对壳体(11)内结构单元(20)的装入位置(20.1)加以紧固。属于结构单元(20)的盖件(36)通过相同的闩锁装置(46)固定在壳体开口(15)中。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汽车中能远程操纵的锁闭系统的电子钥匙 (10), 具有壳体 (11), 在所述壳体 (11) 中, 除了用于远程操纵的电子器件 (42) 及电池 (40) 之外, 还布置有在紧急情况中用于对所述锁闭系统进行机械操作的应急钥匙 (30), 具有闩锁装置 (46), 所述闩锁装置 (46) 位于所述应急钥匙 (30) 与所述壳体 (11) 之 间, 用于在闲置时对所述应急钥匙 (30) 进行位置紧固, 以及具有能拆卸的盖件 (36), 所述盖件 (36) 位于所述壳体 (11) 的外部面 (13) 上, 其中, 所述盖件 (36) 在安装状态下封闭所述壳体 (11) 中的开口 (15), 并且在拆去状态 下, 壳体内部 (14) 能通过所述壳体开口 (15) 被触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件 (36) 与所述应急钥匙 (30) 一起形成相对于所述壳体 (11) 的预装配的结构 单元 (20), 所述结构单元 (20) 在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在所述壳体 (11) 中的装入位置 (20.1) 中, 封闭所述壳体开口 (15), 并且在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拆出位置 (20.3) 中, 敞开所述壳体开 口 (15), 并且, 用于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闩锁装置 (46) 用来对整个所述结构单元 (20) 在 所述壳体 (11) 内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加以紧固, 并且从而也将由所述结构单元 (20) 形 成的盖件 (36) 紧固在所述盖件 (36) 的在所述壳体开口 (15) 中的安装状态下。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钥匙, 其中, 所述应急钥匙 (30) 具有 : 用于对所述应急钥匙 进行手操作的钥匙头部 (31) 和带有机械编码的钥匙杆 (32), 其特征在于, 分两个部件的所述闩锁装置 (46) 由能手动操作 (49) 的主动的锁闩部件 (48) 和不能 被操作的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 (18) 组成, 并且, 所述闩锁装置 (46) 的所述主动的锁闩部件 (48) 布置在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 述钥匙头部 (31) 内, 而所述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 (18) 则位于所述壳体 (11) 中。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头部 (31) 具有用于将所述闩锁装置 (46) 置于无效 (46.2) 和 / 或置于起效 (46.1) 的手操作部 (47), 并且, 在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在所述壳体 (11) 中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 所述闩 锁装置 (46) 的所述手操作部 (47) 能从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外侧被触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装 入位置 (20.1) 中, 所述盖件的表面 (25) 和所述钥匙头部 (33) 的正面 (33) 形成用于所述 壳体开口 (15) 的盖件功能 (36)。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结构单元 (20) 产生的所 述盖件具有容纳部 (26), 用于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杆 (32), 所述钥匙杆 (32) 能 插入所述容纳部 (26) 中, 并且, 在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及在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插入 位置 (30.1) 中, 至少所述钥匙头部 (31) 的那个具有所述闩锁装置 (46) 的手操作部 (47) 的宽面位于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盖件的正面侧的表面 (25) 旁边。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盖件 被构造为扁平的套筒 (21), 2 所述套筒 (21) 在所述套筒 (21) 的朝向所述钥匙头部 (31) 的套筒端部 (29) 上具有进 入孔 (28), 所述进入孔 (28) 用于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杆 (32) 的插入, 在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插入位置 (30.1) 中, 套筒内部 (26) 作为用于所述钥匙杆 (32) 的容腔, 并且, 当所述结构单元 (20) 在所述壳体 (11) 中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 所述应急 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头部 (31) 封闭所述套筒 (21) 的所述进入孔 (28)。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6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 (11) 在所述壳体 (11) 的外部面 (13) 的区域内具有开放的通道 (22), 并且, 在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下, 所述通道 (22) 容纳所述结构单元 (20), 于是所述盖 件 / 套筒 (21) 和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头部 (31) 并排地位于所述通道 (22) 内。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装入 位置 (20.1) 通过卡位机构 (37、 39) 加以紧固, 所述卡位机构 (37、 39) 以彼此互补的实施方 式在另一方面布置于所述盖件 / 套筒 (21) 与所述壳体 / 通道 (22) 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结构单元 (20) 或至少所 述结构单元 (20) 的组成部件中的一个, 诸如所述盖件 / 套筒 (21) 和 / 或者所述应急钥匙 (30) 在相对于所述壳体 (11) 在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与所述拆出位置 (20.3) 之间转换时, 经历限定的多阶段 (51 至 53) 的调整运动 (50)。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9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开口 / 通道开口 (15) 在所述壳体开口 / 通道开口的一个开口端部 (24) 处具有底切部 (17), 并且, 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配属的端部具有平台 (27), 所述平台 (27) 在所述结构单 元 (20) 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 还有在拆出或装入期间的第一或最后阶段 (30.2) 时, 均从后面嵌接所述底切部 (17)。 11. 根据权利要求 7 至 9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 (22) 在一个端侧的壳 体端部 (16) 上具有敞开的通道入口 (23), 并且, 在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 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 匙头部 (31) 以其外部端面封闭所述通道入口 (23)。 12. 根据权利要求 9 至 11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闩锁装置 (46) 被置于 无效 (46.2) 后, 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头部 (31) 在所述调整运动 (50) 的另外的 阶段 (51) 中, 从所述应急钥匙 (30) 在所述盖件 / 套筒 (21) 中的插入位置 (30.1) 中, 被以 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杆 (32) 的一段分段 (34) 拉出, 进入驶出位置 (30.2) 中, 在 所述驶出位置 (30.2) 中, 所述应急钥匙 (30) 从所述通道入口 (23) 中伸出, 并且, 从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驶出状态 (30.2) 出发, 所述应急钥匙 (30) 在所述 调整运动 (50) 的下一个阶段 (52) 中被用作杠杆臂, 用于将所述结构单元 (20) 从所述壳体 开口 / 通道开口 (15) 中枢转出来。 13. 根据权利要求 10 至 12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设有所述底切部 (17) 的所述 开口端部与所述壳体 (11) 的所述敞开的通道入口 (23) 相对置, 并且, 一方面的所述壳体开口 / 通道开口 (15) 处的所述底切部 (17) 和另一方面的所 述盖件 / 壳体 (21) 处的所述平台 (27) 在将所述结构单元 (20) 从所述壳体 (11) 中枢转出 来 (52) 时作为转动铰链 (19)。 3 1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13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 (20) 在所述装 入位置 (20.1) 中遮盖住在所述壳体内部 (14) 中的室, 在所述室中, 布置有用于所述远程操 纵的所述电池 (40), 并且, 在所述拆出位置 (20.3) 中, 所述壳体内部 (14) 中的所述电池 (40) 能被触及并 且能被更换。 1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14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 (20) 在所述结 构单元 (20) 的朝向所述壳体内部 (14) 的底侧 (35) 上具有挤压型廓 (38), 用于对所述电子 器件或所述电池 (40) 进行位置紧固。 1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15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 (20) 在所述结 构单元 (20) 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将位于所述壳体内部 (14) 中的弹性体密封件 (45) 压紧, 并使所述弹性体密封件 (45) 起到密封作用。 17. 根据权利要求 4 至 16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的所述闩锁装置 的所述主动的锁闩部件和 / 或所述结构单元的手操作部布置在所述结构单元的所述盖件 / 套筒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17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一个外 部面 (12) 上具有用于对所述远程操纵进行手动操作的按钮区 (43), 并且, 该外部面 (12) 与容纳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另外的外部面 (13) 相对置。
6: 2) 和 / 或置于起效 (46.1) 的手操作部 (47), 并且, 在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在所述壳体 (11) 中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 所述闩 锁装置 (46) 的所述手操作部 (47) 能从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外侧被触及。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装 入位置 (20.1) 中, 所述盖件的表面 (25) 和所述钥匙头部 (33) 的正面 (33) 形成用于所述 壳体开口 (15) 的盖件功能 (36)。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结构单元 (20) 产生的所 述盖件具有容纳部 (26), 用于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杆 (32), 所述钥匙杆 (32) 能 插入所述容纳部 (26) 中, 并且, 在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及在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插入 位置 (30.1) 中, 至少所述钥匙头部 (31) 的那个具有所述闩锁装置 (46) 的手操作部 (47) 的宽面位于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盖件的正面侧的表面 (25) 旁边。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盖件 被构造为扁平的套筒 (21), 2 所述套筒 (21) 在所述套筒 (21) 的朝向所述钥匙头部 (31) 的套筒端部 (29) 上具有进 入孔 (28), 所述进入孔 (28) 用于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杆 (32) 的插入, 在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插入位置 (30.1) 中, 套筒内部 (26) 作为用于所述钥匙杆 (32) 的容腔, 并且, 当所述结构单元 (20) 在所述壳体 (11) 中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 所述应急 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头部 (31) 封闭所述套筒 (21) 的所述进入孔 (28)。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6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 (11) 在所述壳体 (11) 的外部面 (13) 的区域内具有开放的通道 (22), 并且, 在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下, 所述通道 (22) 容纳所述结构单元 (20), 于是所述盖 件 / 套筒 (21) 和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头部 (31) 并排地位于所述通道 (22) 内。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装入 位置 (20.1) 通过卡位机构 (37、 39) 加以紧固, 所述卡位机构 (37、 39) 以彼此互补的实施方 式在另一方面布置于所述盖件 / 套筒 (21) 与所述壳体 / 通道 (22) 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结构单元 (20) 或至少所 述结构单元 (20) 的组成部件中的一个, 诸如所述盖件 / 套筒 (21) 和 / 或者所述应急钥匙 (30) 在相对于所述壳体 (11) 在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与所述拆出位置 (20.3) 之间转换时, 经历限定的多阶段 (51 至 53) 的调整运动 (50)。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9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开口 / 通道开口 (15) 在所述壳体开口 / 通道开口的一个开口端部 (24) 处具有底切部 (17), 并且, 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配属的端部具有平台 (27), 所述平台 (27) 在所述结构单 元 (20) 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 还有在拆出或装入期间的第一或最后阶段 (30.2) 时, 均从后面嵌接所述底切部 (17)。
11: 根据权利要求 7 至 9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 (22) 在一个端侧的壳 体端部 (16) 上具有敞开的通道入口 (23), 并且, 在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 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 匙头部 (31) 以其外部端面封闭所述通道入口 (23)。
12: 根据权利要求 9 至 11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闩锁装置 (46) 被置于 无效 (46.2) 后, 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头部 (31) 在所述调整运动 (50) 的另外的 阶段 (51) 中, 从所述应急钥匙 (30) 在所述盖件 / 套筒 (21) 中的插入位置 (30.1) 中, 被以 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钥匙杆 (32) 的一段分段 (34) 拉出, 进入驶出位置 (30.2) 中, 在 所述驶出位置 (30.2) 中, 所述应急钥匙 (30) 从所述通道入口 (23) 中伸出, 并且, 从所述应急钥匙 (30) 的所述驶出状态 (30.2) 出发, 所述应急钥匙 (30) 在所述 调整运动 (50) 的下一个阶段 (52) 中被用作杠杆臂, 用于将所述结构单元 (20) 从所述壳体 开口 / 通道开口 (15) 中枢转出来。
13: 根据权利要求 10 至 12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设有所述底切部 (17) 的所述 开口端部与所述壳体 (11) 的所述敞开的通道入口 (23) 相对置, 并且, 一方面的所述壳体开口 / 通道开口 (15) 处的所述底切部 (17) 和另一方面的所 述盖件 / 壳体 (21) 处的所述平台 (27) 在将所述结构单元 (20) 从所述壳体 (11) 中枢转出 来 (52) 时作为转动铰链 (19)。 3
1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13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 (20) 在所述装 入位置 (20.1) 中遮盖住在所述壳体内部 (14) 中的室, 在所述室中, 布置有用于所述远程操 纵的所述电池 (40), 并且, 在所述拆出位置 (20.3) 中, 所述壳体内部 (14) 中的所述电池 (40) 能被触及并 且能被更换。
1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14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 (20) 在所述结 构单元 (20) 的朝向所述壳体内部 (14) 的底侧 (35) 上具有挤压型廓 (38), 用于对所述电子 器件或所述电池 (40) 进行位置紧固。
1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15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 (20) 在所述结 构单元 (20) 的所述装入位置 (20.1) 中将位于所述壳体内部 (14) 中的弹性体密封件 (45) 压紧, 并使所述弹性体密封件 (45) 起到密封作用。
17: 根据权利要求 4 至 16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单元的所述闩锁装置 的所述主动的锁闩部件和 / 或所述结构单元的手操作部布置在所述结构单元的所述盖件 / 套筒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17 之一所述的钥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一个外 部面 (12) 上具有用于对所述远程操纵进行手动操作的按钮区 (43), 并且, 该外部面 (12) 与容纳所述结构单元 (20) 的另外的外部面 (13) 相对置。

说明书


用于车辆的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 1 的前序部分所给出类型的用于对车辆内部的锁闭 系统进行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电子钥匙包括壳体, 在该壳体内首先布置有带有附属电池 的、 用于远程操纵的电子器件。背景技术
     在电子器件或电池失效的紧急情况中, 在壳体内有用于对车辆中锁闭系统进行机 械操作的应急钥匙。 该应急钥匙具有用于对其进行手操作的钥匙头部和置于所述钥匙头部 上的钥匙杆, 所述钥匙杆具有呈切口等形式的机械编码。 在非使用状态时, 在钥匙头部与壳 体之间设置有闩锁装置, 用于使应急钥匙位置锁定。在壳体的外部面上设置有可拆出的盖 件。在盖件的安装状态下, 壳体的开口被封闭。在盖件的拆出状态下, 可通过壳体开口触及 壳体内部, 以便能够例如更换电池。
     这样的电子钥匙已通过 DE 202005004994U1 有所公知。钥匙的壳体具有可拆出的 盖件, 所述盖件处于其安装状态下通过卡位机构固定在余下壳体上。若这种公知电子钥匙 掉到地上, 则存在如下危险, 即, 盖件被无意地从余下壳体上拆出, 并且包含在壳体内部的 电池可能掉落并丢失。尽管可将盖件通过卡位机构的提高的保持力而固定在壳体上, 但是 使得有意地从余下壳体上拆出盖件变得困难 ; 还必须使用辅助工具, 以便能够拆出盖件。 这 是又麻烦又费时的。
     在这种公知的电子钥匙中, 应急钥匙位于盖件下方的壳体内部中。公知的闩锁装 置的主动锁闩部件包括以弹簧加载的锁闩钩并且位于壳体内部, 在壳体内部也布置有手操 作部, 以使闩锁装置暂时置于无效状态。闩锁装置的所配属的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呈两个 锁闩开口的形式布置在应急钥匙的钥匙头部上。 即, 孔眼位于在钥匙头部上, 该孔眼用于固 定钥匙圈等。当锁闩钩嵌在第一锁闩开口中时, 挂孔也在壳体中被推入。当锁闩钩嵌入第 二锁闩开口时, 应急钥匙的挂孔从壳体内伸出来, 并且可以用于连接钥匙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 即, 研发一种在权利要求 1 的前序部分所提到类型的钥匙, 这种钥匙的盖件可以不用辅助工具从壳体上方便地拆出, 并可以可靠地固着在壳体上。由 此, 应当避免盖件从余下壳体上被无意地拆出, 否则, 这种状况可能会在电子钥匙掉落在地 时发生。这一任务通过权利要求 1 中给出的特征得以实现, 所述特征具有如下的特别意义。
     盖件和应急钥匙相对于壳体来讲形成了预装配的结构单元, 该结构单元可作为整 体被手操作, 使得壳体中的开口能被触及或关闭该开口。当该结构单元处于壳体中的装入 位置时, 结构单元关闭壳体开口, 在该结构单元的拆出位置时, 壳体开口被敞开。用于应急 钥匙的闩锁装置同时用于对整个结构单元在壳体内的装入位置进行紧固。这使得, 通过应 急钥匙的闩锁装置, 同样将属于结构单元的盖件在其安装状态下可靠地固定在壳体的开口 中。为了连同结构单元一起将盖件送入相对于壳体的拆出状态, 并使得通过壳体开口能触
     及壳体内部, 需要仅通过手操作部便将闩锁装置至于无效状态。 在本发明里, 不需要用于打 开盖件的工具。即在本发明中, 闩锁装置具有双重功能。第一功能在于, 将应急钥匙紧固在 其静止位置。在其第二功能中, 应急钥匙闩锁件通过该结构单元同样可以将盖件紧固在其 安装状态中。
     闩锁装置由可手动操作的主动的锁闩部件和不可操作的被动锁闩对应部件组成。 主动的锁闩部件通过手操作部来操作。根据权利要求 2, 本发明提出 : 将主动的锁闩部件整 合到应急钥匙的钥匙头部中, 而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位于壳体中。
     在权利要求 17 中, 提及对此的另选方案。在该另选方案中, 主动的锁闩部件布置 在壳体中, 而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是应急钥匙的组成部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他的措施及特点由从属权利、 随后的说明书以及附图而获得。 在附图中, 以实施例示出本发明。其中 :
     图 1 放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钥匙的示意纵剖图,
     图 2 示出图 1 中所示钥匙的背侧的透视图, 其中, 可以看到标示本发明特征的预装 配的结构单元, 该结构单元由壳体盖件与应急钥匙的组合件组成,
     图 3 以类似于图 2 的视图示出多阶段调整运动 (Einrenkbewegung) 的第一阶段, 借助该第一阶段, 所述结构单元从其图 2 中的装入位置转换到依据图 5a 和 5b 所示的拆出 位置,
     图 4a 示出拆出结构单元时调整运动的下一个阶段,
     图 4b 示 出 图 4a 的 放 大 细 节, 为 了 更 清 楚, 壳体的壁部件已被打断去掉 (wegbrechen), 并且于是看清结构单元与壳体之间的卡位机构,
     图 5a 以类似于图 3 和图 4 的透视图示出在结构单元从壳体中拆出的位置内的结 构单元,
     图 5b 以类似的透视图示出在图 5a 中的结构单元拆出后, 壳体的片段,
     图 6 示出图 5a 的结构单元的侧视图,
     图 7 以类似于图 5a 的透视图示出在结构单元从壳体中拆出后, 结构单元的底侧, 以及
     图 8 示出图 5a 中的结构单元拆出后, 图 5b 中所示的壳体的端段。
     具体实施方式
     据本发明的电子钥匙 10 的结构最好由图 1 中所示的纵剖图得到辨识。首先具有 在其那方面由多个部件组装的壳体 11。在壳体内部 14, 在电路板 41 上具有电子构件、 电气 构件以及机械构件 42, 这些构件 42 同样由布置在壳体内部 14 的电池 40 馈电。构件 42 此 外还用于对车辆中的闩锁装置进行远程操纵。 为手动操作远程操纵件, 在壳体 11 的正面 12 上有按钮区 43。与之相对地, 在壳体 11 的背侧 13 上设置有开口 15, 开口 15 通常被一特定 的还要详细介绍的结构单元 20 封闭。当想要触及壳体内部 14 时, 则壳体开口 15 必须被打 开。 特别是当在壳体内部 14 耗尽的电池 40 应当更换时, 打开所述开口。 于是, 在本发明中, 将整个结构单元 20 移走。在这里的情况中, 开口 15 由可从图 4、 5b 和 8 中获知的开放通道 22 产生, 该通道 22 在壳体 11 的端部 (Stirnende)16 上具有开放的通道入口 23。如图 1 所看到地, 在相对 置的通道内部端部 24 上存在底切部 17, 底切部 17 由壳体 11 的内壁形成。
     结构单元 20 由一方面扁平的套筒 21 和另一方面应急钥匙 30 组成。当闲置时, 应 急钥匙 30 插入套筒 21 中, 由此, 产生了结构单元 20。结构单元 20 被这样设定尺寸, 即, 结 构单元 20 在其通过图 1 中的辅助线 20.1 图示出的 “装入位置” 中, 能够基本上形状适配地 填满通道 22。 应急钥匙 30 包括用于对其手操作的钥匙头部 31 和与之相连的设有未详细示 出的机械编码的钥匙杆 32。 当电子器件失灵时, 应急钥匙 30 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机械地操作 锁闭系统。车辆中的锁闭系统包括机械锁, 应急钥匙 30 通过钥匙杆 32 与这些机械锁共同 作用。
     在闲置时, 应急钥匙 30 位于其由图 1 和图 2 可见的、 通过辅助线 30.1 标出的插入 位置中。于是, 应急钥匙 30 以其整个钥匙杆 32 容纳于套筒内部 26 中。为此, 套筒 21 在其 朝向钥匙头部 31 的套筒外端部 29 上具有进入孔 28。在插入位置 30.1 中, 钥匙头部 31 对 套筒进入孔 28 进行封闭。套筒内部 26 作为用于钥匙杆 32 的容腔 (
     ) 起作用。套筒 21 在与套筒进入孔 28 对置的内部端部配置有平台 27, 平台 27 在依据图 1 的 结构单元 20 的装入位置 20.1 中, 从后面嵌接壳体侧的底切部 17。在装入位置 20.1 中, 在 壳体 11 的背侧 13 上一方面露出套筒 21 的表面 25 并且另一方面露出钥匙头部 31 的正面 33。结构单元 20 的这两个平面区域 25 和 33 共同实现了以附图标记 36 标示的相对于壳体 11 的 “盖件功能” 。在另选方案中, 应急钥匙 30 连同钥匙头部 31 整个或部分地消失于套筒 内部中, 因此, 盖件功能 36 则将绝大部分或全部由套筒 21 的表面 25 来形成。
     如图 1 和图 7 所看到地, 在底侧 35 上有挤压型廓 (Andruckprofil)38, 挤压型廓 38 用于对电池 40 进行位置紧固。根据图 1 和图 8, 在电池 40 的区域内有环形的弹性体密封件 45, 当在壳体内部 14 中, 结构单元 20 处于装入位置时, 密封件 45 便起到密封作用。结构单 元 20 与壳体 11 之间的共同保持通过卡位机构 37、 39 实现, 卡位机构 37、 39 例如可以如图 4b 所示地构造。卡位机构的第一部件, 例如卡位钩可置于壳体 11 上, 而所配属的第二卡位 机构, 例如卡位开口 39 则是结构单元 20 的套筒 21 的组成部件。在拆出结构单元时 ( 该结 构单元还要详尽介绍 ), 足够的是, 施加足够大的手动力, 以便将卡位机构 37 和 39 彼此分 开。
     在结构单元 20 与壳体 11 之间首先设置有分两个部件的闩锁装置 46, 利用闩锁装 置 46, 通过形状配合的闩锁机构对应急钥匙 30 的插入位置 30.1 和 / 或整个结构单元 20 的 装入位置 20.1 进行紧固。 为此, 闩锁装置 46 首先具备主动的锁闩部件 48, 主动的锁闩部件 48 是弹簧弹性的并且在这里的情况下位于钥匙 30 的钥匙头部 31 中。由于弹簧加载, 锁闩 部件 48 力求到达其有效的闩锁位置中, 其中, 锁闩 48 如图 7 所示的那样在侧向上伸出于钥 匙头部 31 的边界。
     为主动的锁闩部件 48 配有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 18, 锁闩对应部件 18 由加工在通 道 22 的侧壁内的锁闩开口 18 组成, 如同图 8 所示的那样。在图 1 和图 2 中所示的装入位 置 20.1 中, 锁闩部件 48 嵌入壳体侧的锁闩开口 18 中去。由此, 不仅可以对应急钥匙 30 的 插入位置 30.1 加以紧固, 而且同时对套筒 21 的装入位置 20.1 加以紧固。于是, 作为盖件 36 起作用的平面部件 25 和 / 或 33 处于 “安装状态” 中, 并且可靠地封闭壳体开口及通道开口 15。 为了使壳体开口 15 敞开, 必须首先使锁闭系统 46 无效。为此, 手操作部 47 位于 钥匙头部 31 的正面 33 上, 手操作部 47 与整合在那里的主动的锁闩部件 48 有效连接。在 这种情况下, 手操作部 47 由推子组成, 推手的手操作面在钥匙头部 31 的剖口 (Ausbruch) 中能被触及。基于所提到的弹簧加载, 该手操作部通常处于其图 2 中通过辅助线 46.1 图示 的静止位置中, 在该静止位置中, 锁闩部件 48 起效。
     为了使闩锁装置 46 无效, 必须手动地将推手 47 推移移动由图 2 所示的操作行程 49, 进入通过那里的辅助线 46.2 图示的第二位置中。然后, 锁闩部件 48 则连同其从图 7 中 看见的伸出的锁阻元件退回到钥匙内部, 并且使图 8 中的壳体侧的锁闩开口 18 敞开。 于是, 结构单元可拆出。该拆出过程通过多阶段的调整运动 50 实现, 这应结合图 2 至图 5b 详细 阐述。
     在调整运动 50 的第一阶段 51, 应急钥匙 30 根据图 2 和图 3 中所示的箭头, 从其原 来的插入位置 30.2 转换到图 3 中通过辅助线 30.2 图示的驶出位置中。钥匙杆 32 被也从 通道出口 24 中拉出一分段 34。钥匙头部 31 超出壳体端部 16。在第一拉出阶段 51 中, 套 筒 21 仍停留在其原来的装入位置中。该装入位置可以通过前面提及的卡位机构 37 和 39 得到紧固。
     在调整运动 30 的第二阶段中, 钥匙头部 31 被从下方嵌接, 并根据图 3 和图 4a 中 的箭头 52 枢转太高。通过该枢转抬高 52, 应急钥匙 30 作为用于结构单元 20 的延长的杠杆 臂起作用, 通过杠杆作用, 可轻易地将足够大的力作用于之前提到的卡位机构 37、 39, 以打 开套筒 21 与壳体 11 之间的卡位嵌接。所介绍的壳体底切部 17 以及支撑于其上的套筒平 台 27 在枢转抬高 52 时, 则作为转动铰链 19 起作用。结构单元 20 则达到通过辅助线 20.2 在图 4 中图示出的相对于壳体 20 的倾斜位置。同时, 如图 4a 所示地, 凸出的套筒加宽部 37 以其朝向钥匙头部 31 的起始段从壳体 11 中凹进的凹口 54 中抬升出来。
     接着图 4a 中的倾斜位置 20.2 的是调整运动 50 的第三阶段 53, 在该第三阶段 53, 结构单元 20 从壳体通道 22 中移出。这时, 套筒 21 也根据图 4a 中的箭头 53 从通道 22 中取 出来。在此, 套筒平台 27 也从壳体通道 22 处的之前介绍的底切段 17 上脱开。凸出的套筒 扩宽部 37 同样不与第三阶段 53 的移出运动相反, 这是因为该凸出的套筒扩宽部 37 如已经 说的那样在结构单元 20 的倾斜位置 20.1 中, 以其起始段置于凹进的通道凹口 44 的外面。 于是, 即达到了结构单元 20 相对于壳体 11 的从图 5a 和 5b 中所见的拆出位置。为了使用 应急钥匙 30, 则需将应急钥匙如图 6 那样通过箭头 54 图示地从套筒 21 中全部拉出来。
     结构单元 20 的装入以反过来的顺序执行。但简化同样是可行的, 这是因为 : 在此, 在结构单元 20 中, 应急钥匙 30 可以已被送入其根据图 1 和图 2 的最终插入位置 30.1。如图 7 所辨识地, 可行的是, 主动的锁闩部件 48 的锁闩元件设有背侧的碰触斜坡
     ()。当结构单元 20 根据图 4 中的箭头 52 往回枢转时, 闩锁装置 46 则自行进入之前介绍的无效位置 56.2, 直至在图 1 中的最终的装入位置 20.1 中, 锁闩部件 48 的 锁闩元件基于对其的弹簧加载而扣入锁闩开口 18 中。然后, 闩锁装置 46 再次进入起效的 锁阻位置 46.1, 并且将整个结构单元 20, 即套筒 21 还有应急钥匙 30 紧固在壳体 11 中。
     附图标记列表
     10 电子钥匙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1 20.2 20.3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0.1 30.2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510 的壳体 11 的正面 11 的背侧 11 的壳体内部 11 或者说 22 的开口 11 的端部 11 的底切部 11 中的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 锁闩开口 17、 27 之间的转动铰链 ( 图 4a) 结构单元 20 的装入位置 ( 图 1、 2) 20 的中间位置 ( 图 4a) 20 的拆出位置 ( 图 5a、 5b) 20 的套筒 11 中用于 20 的通道 22 的通道入口 ( 图 1、 4a、 9) 22 的通道内端部 ( 图 1) 21 的表面 21 的套筒内部、 32 的容腔 21 上用于 17 的平台 ( 图 1) 26 中的进入孔 21 的套筒外端部 ( 图 3、 4a、 8) 应急钥匙 30 的插入位置 ( 图 1、 2) 30 的驶出位置 ( 图 3、 4a) 30 的钥匙头部 30 的具有机械编码的钥匙杆 ( 图 1) 31 的正面 ( 图 1) 32 的分段 ( 图 3) 21 的底侧 ( 图 7) 25、 33 的盖件功能 ( 图 1、 2) 卡位机构、 第一部件、 卡位钩 ( 图 4b) 35 上的挤压型廓 ( 图 1、 8) 卡位机构、 第二部件、 卡位开口 ( 图 4a、 4b) 电池 ( 图 1、 7) 电路板 ( 图 1) 14 中的构件、 电子构件、 电气构件和 / 或机械构件 ( 图 1) 12 处的按钮区 ( 图 1) 弹性体的密封件 ( 图 1、 5b)46 46.1 46.2 47 48 49 50 51 52 53 54闩锁装置 ( 图 1) 46 的起效位置 ( 图 2、 7) 46 的无效位置 ( 图 2、 7) 用于 48 的手操作部、 推子 ( 图 1、 2、 3) 46 的主动的锁闩、 锁阻元件 ( 图 1、 7) 47 的操作行程 ( 图 2、 7) 20 的调整运动 ( 图 3) 50 的第一阶段 ( 图 3) 50 的第二阶段 ( 图 3、 4a) 50 的第三阶段 ( 图 4a) 将 30 从 21 中拉出来的箭头 ( 图 6)

用于车辆的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用于车辆的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用于车辆的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车辆的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车辆的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8915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8915ACN101998915A21申请号200880128563122申请日20080410B60R25/00200601G07C9/00200601H01H9/02200601H01H27/0620060171申请人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地址德国费尔伯特72发明人于尔根塞施74专利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代理人车文樊卫民54发明名称用于车辆的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57摘要电子钥匙10具有壳体11,在壳体11内部14除了用于远程操纵的元件42以外,还布置有使该元件42运行的。

2、电池40。应急钥匙30用于紧急情况下的机械操作。在应急钥匙30与壳体11之间存在闩锁装置46,闩锁装置46用于将应急钥匙30在闲置时固定在其位置上。可拆卸的盖件36在开口15处对壳体11进行封闭。在移去盖件36时,即可触及壳体内部14。为将盖件36位置紧固在壳体11上,并且有意地简单地拆去盖子36提出将盖件36连同应急钥匙30一起构造为相对于壳体11的预装配的结构单元20。在装入位置201中,结构单元20封闭壳体开口15,并且在其拆出位置203中,才将壳体开口15敞开。在此,用于应急钥匙30的闩锁装置46对壳体11内结构单元20的装入位置201加以紧固。属于结构单元20的盖件36通过相同的闩锁。

3、装置46固定在壳体开口15中。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1009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08/00307120080410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24572DE20091015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6页附图6页CN101998921A1/3页21用于汽车中能远程操纵的锁闭系统的电子钥匙10,具有壳体11,在所述壳体11中,除了用于远程操纵的电子器件42及电池40之外,还布置有在紧急情况中用于对所述锁闭系统进行机械操作的应急钥匙30,具有闩锁装置46,所述闩锁装置46位于所述应急钥匙30与所述壳。

4、体11之间,用于在闲置时对所述应急钥匙30进行位置紧固,以及具有能拆卸的盖件36,所述盖件36位于所述壳体11的外部面13上,其中,所述盖件36在安装状态下封闭所述壳体11中的开口15,并且在拆去状态下,壳体内部14能通过所述壳体开口15被触及,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件36与所述应急钥匙30一起形成相对于所述壳体11的预装配的结构单元20,所述结构单元20在所述结构单元20的在所述壳体11中的装入位置201中,封闭所述壳体开口15,并且在所述结构单元20的拆出位置203中,敞开所述壳体开口15,并且,用于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闩锁装置46用来对整个所述结构单元20在所述壳体11内的所述装入位置20。

5、1加以紧固,并且从而也将由所述结构单元20形成的盖件36紧固在所述盖件36的在所述壳体开口15中的安装状态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钥匙,其中,所述应急钥匙30具有用于对所述应急钥匙进行手操作的钥匙头部31和带有机械编码的钥匙杆32,其特征在于,分两个部件的所述闩锁装置46由能手动操作49的主动的锁闩部件48和不能被操作的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18组成,并且,所述闩锁装置46的所述主动的锁闩部件48布置在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钥匙头部31内,而所述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18则位于所述壳体11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钥匙头部31具有用于将所述闩锁装置46置于。

6、无效462和/或置于起效461的手操作部47,并且,在所述结构单元20的在所述壳体11中的所述装入位置201中,所述闩锁装置46的所述手操作部47能从所述结构单元20的外侧被触及。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结构单元20的所述装入位置201中,所述盖件的表面25和所述钥匙头部33的正面33形成用于所述壳体开口15的盖件功能36。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结构单元20产生的所述盖件具有容纳部26,用于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钥匙杆32,所述钥匙杆32能插入所述容纳部26中,并且,在所述结构单元20的所述装入位置201中及在所述应急钥匙30的插入。

7、位置301中,至少所述钥匙头部31的那个具有所述闩锁装置46的手操作部47的宽面位于所述结构单元20的所述盖件的正面侧的表面25旁边。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单元20的所述盖件被构造为扁平的套筒21,权利要求书CN101998915ACN101998921A2/3页3所述套筒21在所述套筒21的朝向所述钥匙头部31的套筒端部29上具有进入孔28,所述进入孔28用于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钥匙杆32的插入,在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插入位置301中,套筒内部26作为用于所述钥匙杆32的容腔,并且,当所述结构单元20在所述壳体11中的所述装入位置201中,所述应急钥匙3。

8、0的所述钥匙头部31封闭所述套筒21的所述进入孔28。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在所述壳体11的外部面13的区域内具有开放的通道22,并且,在所述装入位置201下,所述通道22容纳所述结构单元20,于是所述盖件/套筒21和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钥匙头部31并排地位于所述通道22内。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单元20的所述装入位置201通过卡位机构37、39加以紧固,所述卡位机构37、39以彼此互补的实施方式在另一方面布置于所述盖件/套筒21与所述壳体/通道22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结构单元20。

9、或至少所述结构单元20的组成部件中的一个,诸如所述盖件/套筒21和/或者所述应急钥匙30在相对于所述壳体11在所述装入位置201与所述拆出位置203之间转换时,经历限定的多阶段51至53的调整运动50。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口/通道开口15在所述壳体开口/通道开口的一个开口端部24处具有底切部17,并且,所述结构单元20的配属的端部具有平台27,所述平台27在所述结构单元20的所述装入位置201中,还有在拆出或装入期间的第一或最后阶段302时,均从后面嵌接所述底切部17。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22在一个端侧的壳体端部16。

10、上具有敞开的通道入口23,并且,在所述结构单元20的所述装入位置201中,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钥匙头部31以其外部端面封闭所述通道入口23。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闩锁装置46被置于无效462后,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钥匙头部31在所述调整运动50的另外的阶段51中,从所述应急钥匙30在所述盖件/套筒21中的插入位置301中,被以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钥匙杆32的一段分段34拉出,进入驶出位置302中,在所述驶出位置302中,所述应急钥匙30从所述通道入口23中伸出,并且,从所述应急钥匙30的所述驶出状态302出发,所述应急钥匙30在所述调整运动50的下一个。

11、阶段52中被用作杠杆臂,用于将所述结构单元20从所述壳体开口/通道开口15中枢转出来。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底切部17的所述开口端部与所述壳体11的所述敞开的通道入口23相对置,并且,一方面的所述壳体开口/通道开口15处的所述底切部17和另一方面的所述盖件/壳体21处的所述平台27在将所述结构单元20从所述壳体11中枢转出来52时作为转动铰链19。权利要求书CN101998915ACN101998921A3/3页4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单元20在所述装入位置201中遮盖住在所述壳体内部14中的室,在所述室中,布置有用。

12、于所述远程操纵的所述电池40,并且,在所述拆出位置203中,所述壳体内部14中的所述电池40能被触及并且能被更换。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单元20在所述结构单元20的朝向所述壳体内部14的底侧35上具有挤压型廓38,用于对所述电子器件或所述电池40进行位置紧固。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单元20在所述结构单元20的所述装入位置201中将位于所述壳体内部14中的弹性体密封件45压紧,并使所述弹性体密封件45起到密封作用。17根据权利要求4至16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单元的所述闩锁装置的所述主动的锁闩部件和/或所述。

13、结构单元的手操作部布置在所述结构单元的所述盖件/套筒上。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一个外部面12上具有用于对所述远程操纵进行手动操作的按钮区43,并且,该外部面12与容纳所述结构单元20的另外的外部面13相对置。权利要求书CN101998915ACN101998921A1/6页5用于车辆的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给出类型的用于对车辆内部的锁闭系统进行远程操纵的电子钥匙。电子钥匙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首先布置有带有附属电池的、用于远程操纵的电子器件。背景技术0002在电子器件或电池失效的紧急情况中,在壳体。

14、内有用于对车辆中锁闭系统进行机械操作的应急钥匙。该应急钥匙具有用于对其进行手操作的钥匙头部和置于所述钥匙头部上的钥匙杆,所述钥匙杆具有呈切口等形式的机械编码。在非使用状态时,在钥匙头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闩锁装置,用于使应急钥匙位置锁定。在壳体的外部面上设置有可拆出的盖件。在盖件的安装状态下,壳体的开口被封闭。在盖件的拆出状态下,可通过壳体开口触及壳体内部,以便能够例如更换电池。0003这样的电子钥匙已通过DE202005004994U1有所公知。钥匙的壳体具有可拆出的盖件,所述盖件处于其安装状态下通过卡位机构固定在余下壳体上。若这种公知电子钥匙掉到地上,则存在如下危险,即,盖件被无意地从余下壳体。

15、上拆出,并且包含在壳体内部的电池可能掉落并丢失。尽管可将盖件通过卡位机构的提高的保持力而固定在壳体上,但是使得有意地从余下壳体上拆出盖件变得困难;还必须使用辅助工具,以便能够拆出盖件。这是又麻烦又费时的。0004在这种公知的电子钥匙中,应急钥匙位于盖件下方的壳体内部中。公知的闩锁装置的主动锁闩部件包括以弹簧加载的锁闩钩并且位于壳体内部,在壳体内部也布置有手操作部,以使闩锁装置暂时置于无效状态。闩锁装置的所配属的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呈两个锁闩开口的形式布置在应急钥匙的钥匙头部上。即,孔眼位于在钥匙头部上,该孔眼用于固定钥匙圈等。当锁闩钩嵌在第一锁闩开口中时,挂孔也在壳体中被推入。当锁闩钩嵌入第二锁。

16、闩开口时,应急钥匙的挂孔从壳体内伸出来,并且可以用于连接钥匙圈。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研发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提到类型的钥匙,这种钥匙的盖件可以不用辅助工具从壳体上方便地拆出,并可以可靠地固着在壳体上。由此,应当避免盖件从余下壳体上被无意地拆出,否则,这种状况可能会在电子钥匙掉落在地时发生。这一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特征得以实现,所述特征具有如下的特别意义。0006盖件和应急钥匙相对于壳体来讲形成了预装配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可作为整体被手操作,使得壳体中的开口能被触及或关闭该开口。当该结构单元处于壳体中的装入位置时,结构单元关闭壳体开口,在该结构单元的拆出位置时。

17、,壳体开口被敞开。用于应急钥匙的闩锁装置同时用于对整个结构单元在壳体内的装入位置进行紧固。这使得,通过应急钥匙的闩锁装置,同样将属于结构单元的盖件在其安装状态下可靠地固定在壳体的开口中。为了连同结构单元一起将盖件送入相对于壳体的拆出状态,并使得通过壳体开口能触说明书CN101998915ACN101998921A2/6页6及壳体内部,需要仅通过手操作部便将闩锁装置至于无效状态。在本发明里,不需要用于打开盖件的工具。即在本发明中,闩锁装置具有双重功能。第一功能在于,将应急钥匙紧固在其静止位置。在其第二功能中,应急钥匙闩锁件通过该结构单元同样可以将盖件紧固在其安装状态中。0007闩锁装置由可手动操。

18、作的主动的锁闩部件和不可操作的被动锁闩对应部件组成。主动的锁闩部件通过手操作部来操作。根据权利要求2,本发明提出将主动的锁闩部件整合到应急钥匙的钥匙头部中,而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位于壳体中。0008在权利要求17中,提及对此的另选方案。在该另选方案中,主动的锁闩部件布置在壳体中,而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是应急钥匙的组成部件。附图说明0009本发明其他的措施及特点由从属权利、随后的说明书以及附图而获得。在附图中,以实施例示出本发明。其中0010图1放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钥匙的示意纵剖图,0011图2示出图1中所示钥匙的背侧的透视图,其中,可以看到标示本发明特征的预装配的结构单元,该结构单元由壳体盖。

19、件与应急钥匙的组合件组成,0012图3以类似于图2的视图示出多阶段调整运动EINRENKBEWEGUNG的第一阶段,借助该第一阶段,所述结构单元从其图2中的装入位置转换到依据图5A和5B所示的拆出位置,0013图4A示出拆出结构单元时调整运动的下一个阶段,0014图4B示出图4A的放大细节,为了更清楚,壳体的壁部件已被打断去掉WEGBRECHEN,并且于是看清结构单元与壳体之间的卡位机构,0015图5A以类似于图3和图4的透视图示出在结构单元从壳体中拆出的位置内的结构单元,0016图5B以类似的透视图示出在图5A中的结构单元拆出后,壳体的片段,0017图6示出图5A的结构单元的侧视图,0018。

20、图7以类似于图5A的透视图示出在结构单元从壳体中拆出后,结构单元的底侧,以及0019图8示出图5A中的结构单元拆出后,图5B中所示的壳体的端段。具体实施方式0020据本发明的电子钥匙10的结构最好由图1中所示的纵剖图得到辨识。首先具有在其那方面由多个部件组装的壳体11。在壳体内部14,在电路板41上具有电子构件、电气构件以及机械构件42,这些构件42同样由布置在壳体内部14的电池40馈电。构件42此外还用于对车辆中的闩锁装置进行远程操纵。为手动操作远程操纵件,在壳体11的正面12上有按钮区43。与之相对地,在壳体11的背侧13上设置有开口15,开口15通常被一特定的还要详细介绍的结构单元20封。

21、闭。当想要触及壳体内部14时,则壳体开口15必须被打开。特别是当在壳体内部14耗尽的电池40应当更换时,打开所述开口。于是,在本发明中,将整个结构单元20移走。说明书CN101998915ACN101998921A3/6页70021在这里的情况中,开口15由可从图4、5B和8中获知的开放通道22产生,该通道22在壳体11的端部STIRNENDE16上具有开放的通道入口23。如图1所看到地,在相对置的通道内部端部24上存在底切部17,底切部17由壳体11的内壁形成。0022结构单元20由一方面扁平的套筒21和另一方面应急钥匙30组成。当闲置时,应急钥匙30插入套筒21中,由此,产生了结构单元20。

22、。结构单元20被这样设定尺寸,即,结构单元20在其通过图1中的辅助线201图示出的“装入位置”中,能够基本上形状适配地填满通道22。应急钥匙30包括用于对其手操作的钥匙头部31和与之相连的设有未详细示出的机械编码的钥匙杆32。当电子器件失灵时,应急钥匙30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机械地操作锁闭系统。车辆中的锁闭系统包括机械锁,应急钥匙30通过钥匙杆32与这些机械锁共同作用。0023在闲置时,应急钥匙30位于其由图1和图2可见的、通过辅助线301标出的插入位置中。于是,应急钥匙30以其整个钥匙杆32容纳于套筒内部26中。为此,套筒21在其朝向钥匙头部31的套筒外端部29上具有进入孔28。在插入位置301。

23、中,钥匙头部31对套筒进入孔28进行封闭。套筒内部26作为用于钥匙杆32的容腔起作用。0024套筒21在与套筒进入孔28对置的内部端部配置有平台27,平台27在依据图1的结构单元20的装入位置201中,从后面嵌接壳体侧的底切部17。在装入位置201中,在壳体11的背侧13上一方面露出套筒21的表面25并且另一方面露出钥匙头部31的正面33。结构单元20的这两个平面区域25和33共同实现了以附图标记36标示的相对于壳体11的“盖件功能”。在另选方案中,应急钥匙30连同钥匙头部31整个或部分地消失于套筒内部中,因此,盖件功能36则将绝大部分或全部由套筒21的表面25来形成。0025如图1和图7所看。

24、到地,在底侧35上有挤压型廓ANDRUCKPROFIL38,挤压型廓38用于对电池40进行位置紧固。根据图1和图8,在电池40的区域内有环形的弹性体密封件45,当在壳体内部14中,结构单元20处于装入位置时,密封件45便起到密封作用。结构单元20与壳体11之间的共同保持通过卡位机构37、39实现,卡位机构37、39例如可以如图4B所示地构造。卡位机构的第一部件,例如卡位钩可置于壳体11上,而所配属的第二卡位机构,例如卡位开口39则是结构单元20的套筒21的组成部件。在拆出结构单元时该结构单元还要详尽介绍,足够的是,施加足够大的手动力,以便将卡位机构37和39彼此分开。0026在结构单元20与壳。

25、体11之间首先设置有分两个部件的闩锁装置46,利用闩锁装置46,通过形状配合的闩锁机构对应急钥匙30的插入位置301和/或整个结构单元20的装入位置201进行紧固。为此,闩锁装置46首先具备主动的锁闩部件48,主动的锁闩部件48是弹簧弹性的并且在这里的情况下位于钥匙30的钥匙头部31中。由于弹簧加载,锁闩部件48力求到达其有效的闩锁位置中,其中,锁闩48如图7所示的那样在侧向上伸出于钥匙头部31的边界。0027为主动的锁闩部件48配有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18,锁闩对应部件18由加工在通道22的侧壁内的锁闩开口18组成,如同图8所示的那样。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装入位置201中,锁闩部件48嵌入壳体。

26、侧的锁闩开口18中去。由此,不仅可以对应急钥匙30的插入位置301加以紧固,而且同时对套筒21的装入位置201加以紧固。于是,作为盖件36起作用的平面部件25和/或33处于“安装状态”中,并且可靠地封闭壳体开口及通道开说明书CN101998915ACN101998921A4/6页8口15。0028为了使壳体开口15敞开,必须首先使锁闭系统46无效。为此,手操作部47位于钥匙头部31的正面33上,手操作部47与整合在那里的主动的锁闩部件48有效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手操作部47由推子组成,推手的手操作面在钥匙头部31的剖口AUSBRUCH中能被触及。基于所提到的弹簧加载,该手操作部通常处于其图2中。

27、通过辅助线461图示的静止位置中,在该静止位置中,锁闩部件48起效。0029为了使闩锁装置46无效,必须手动地将推手47推移移动由图2所示的操作行程49,进入通过那里的辅助线462图示的第二位置中。然后,锁闩部件48则连同其从图7中看见的伸出的锁阻元件退回到钥匙内部,并且使图8中的壳体侧的锁闩开口18敞开。于是,结构单元可拆出。该拆出过程通过多阶段的调整运动50实现,这应结合图2至图5B详细阐述。0030在调整运动50的第一阶段51,应急钥匙30根据图2和图3中所示的箭头,从其原来的插入位置302转换到图3中通过辅助线302图示的驶出位置中。钥匙杆32被也从通道出口24中拉出一分段34。钥匙头。

28、部31超出壳体端部16。在第一拉出阶段51中,套筒21仍停留在其原来的装入位置中。该装入位置可以通过前面提及的卡位机构37和39得到紧固。0031在调整运动30的第二阶段中,钥匙头部31被从下方嵌接,并根据图3和图4A中的箭头52枢转太高。通过该枢转抬高52,应急钥匙30作为用于结构单元20的延长的杠杆臂起作用,通过杠杆作用,可轻易地将足够大的力作用于之前提到的卡位机构37、39,以打开套筒21与壳体11之间的卡位嵌接。所介绍的壳体底切部17以及支撑于其上的套筒平台27在枢转抬高52时,则作为转动铰链19起作用。结构单元20则达到通过辅助线202在图4中图示出的相对于壳体20的倾斜位置。同时,。

29、如图4A所示地,凸出的套筒加宽部37以其朝向钥匙头部31的起始段从壳体11中凹进的凹口54中抬升出来。0032接着图4A中的倾斜位置202的是调整运动50的第三阶段53,在该第三阶段53,结构单元20从壳体通道22中移出。这时,套筒21也根据图4A中的箭头53从通道22中取出来。在此,套筒平台27也从壳体通道22处的之前介绍的底切段17上脱开。凸出的套筒扩宽部37同样不与第三阶段53的移出运动相反,这是因为该凸出的套筒扩宽部37如已经说的那样在结构单元20的倾斜位置201中,以其起始段置于凹进的通道凹口44的外面。于是,即达到了结构单元20相对于壳体11的从图5A和5B中所见的拆出位置。为了使。

30、用应急钥匙30,则需将应急钥匙如图6那样通过箭头54图示地从套筒21中全部拉出来。0033结构单元20的装入以反过来的顺序执行。但简化同样是可行的,这是因为在此,在结构单元20中,应急钥匙30可以已被送入其根据图1和图2的最终插入位置301。如图7所辨识地,可行的是,主动的锁闩部件48的锁闩元件设有背侧的碰触斜坡。当结构单元20根据图4中的箭头52往回枢转时,闩锁装置46则自行进入之前介绍的无效位置562,直至在图1中的最终的装入位置201中,锁闩部件48的锁闩元件基于对其的弹簧加载而扣入锁闩开口18中。然后,闩锁装置46再次进入起效的锁阻位置461,并且将整个结构单元20,即套筒21还有应急。

31、钥匙30紧固在壳体11中。0034附图标记列表003510电子钥匙说明书CN101998915ACN101998921A5/6页900361110的壳体00371211的正面00381311的背侧00391411的壳体内部00401511或者说22的开口00411611的端部00421711的底切部00431811中的被动的锁闩对应部件、锁闩开口00441917、27之间的转动铰链图4A004520结构单元004620120的装入位置图1、2004720220的中间位置图4A004820320的拆出位置图5A、5B00492120的套筒00502211中用于20的通道00512322的通道入口。

32、图1、4A、900522422的通道内端部图100532521的表面00542621的套筒内部、32的容腔00552721上用于17的平台图100562826中的进入孔00572921的套筒外端部图3、4A、8005830应急钥匙005930130的插入位置图1、2006030230的驶出位置图3、4A00613130的钥匙头部00623230的具有机械编码的钥匙杆图100633331的正面图100643432的分段图300653521的底侧图700663625、33的盖件功能图1、2006737卡位机构、第一部件、卡位钩图4B00683835上的挤压型廓图1、8006939卡位机构、第二部件。

33、、卡位开口图4A、4B007040电池图1、7007141电路板图100724214中的构件、电子构件、电气构件和/或机械构件图100734312处的按钮区图1007445弹性体的密封件图1、5B说明书CN101998915ACN101998921A6/6页10007546闩锁装置图1007646146的起效位置图2、7007746246的无效位置图2、7007847用于48的手操作部、推子图1、2、300794846的主动的锁闩、锁阻元件图1、700804947的操作行程图2、700815020的调整运动图300825150的第一阶段图300835250的第二阶段图3、4A00845350的第三阶段图4A008554将30从21中拉出来的箭头图6说明书CN101998915ACN101998921A1/6页11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98915ACN101998921A2/6页12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98915ACN101998921A3/6页13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98915ACN101998921A4/6页14说明书附图CN101998915ACN101998921A5/6页15说明书附图CN101998915ACN101998921A6/6页16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9891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