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模压紧固扣的夹圈.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783401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7363.7

申请日:

2009.06.18

公开号:

CN101608650A

公开日:

2009.12.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B 2/08申请日:20090618|||公开

IPC分类号:

F16B2/08; F16L33/02; F16L33/035

主分类号:

F16B2/08

申请人:

卡劳公司

发明人:

G·拉夸莱; E·梅纳尔; A·雅克兰

地址:

法国伊西莱穆利诺

优先权:

2008.6.18 FR 0854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建秋;王凤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由形成环的金属带(1)制成的夹圈,该夹圈具有径向突出的紧固扣(10)和径向突出的耳状件(12)。所述耳状件设置有开口(13),所述紧固扣的自由端部(10A)能够插入到所述开口(13)内以紧固和拉紧所述夹圈。所述夹圈还具有用于与拉紧工具接合的接合表面(14),该接合表面径向突出并分别定位在所述耳状件(12)的后方和所述紧固扣(10)的后方。所述紧固扣(10)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14)形成在公共突起(18)内并具有相对于金属带平面升高的侧边框(20),该侧边框为所述紧固扣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所共有。所述耳状件(12)也由突起形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由形成环的金属带制成的夹圈,该夹圈具有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一端附近沿径向向外突出的紧固扣和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二端附近沿径向向外突出的耳状件,所述耳状件设置有开口,当所述耳状件配合在所述紧固扣的底脚部分上时,所述紧固扣的自由端部能够插入到所述开口内以紧固和拉紧所述夹圈,所述夹圈还具有用于与拉紧工具接合的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沿径向向外突出并分别定位在所述耳状件的后方和所述紧固扣的后方,所述紧固扣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该接合表面形成在公共突起内并具有相对于所述金属带的平面升高的侧边框,该侧边框为所述紧固扣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该接合表面所共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紧固扣具有由切口的边缘形成的紧固自由端,共有的所述侧边框在所述紧固扣的各侧部上延伸,并位于所述金属带的平面与所述切口的边缘的一端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圈,其中,从上向下看,所述切口的边缘具有凸起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夹圈具有在所述金属带的平面内延伸的侧边沿,该侧边沿分别位于共有的所述侧边框的每侧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紧固扣形成在所述公共突起的一部分内,该部分比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所述接合表面窄。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接合表面为凹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紧固扣的最大径向高度的最大值基本上等于所述公共突起的一部分的最大径向高度,该部分中形成有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所述接合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公共突起设置有位于所述紧固扣后方且邻接所述紧固扣的缩进件。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耳状件具有前部,所述开口形成在该前部中,所述前部比所述耳状件的后部更接近所述金属带的平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耳状件的开口具有基本上定位在所述金属带的平面内的前边缘。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紧固扣具有头部,该头部具有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金属带的平面的外侧表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金属带的所述第一端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所述紧固扣的前方延伸,所述突出部设置有预紧突钩,所述金属带的所述第二端具有位于所述耳状件后方的预紧纵向槽,所述预紧突钩接合到所述预紧纵向槽内以预紧所述夹圈,其中,所述预紧突钩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部内,该自由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金属带的宽度,所述预紧纵向槽远离所述耳状件至少延伸到适于容纳所述突出部的所述自由端部的内凹陷。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预紧突钩由舌状件形成,该舌状件通过从所述金属带切割和折叠而得到,其中,形成所述舌状件的切割部相对于所述金属带的纵向中轴线偏离。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预紧纵向槽也以与形成所述舌状件的所述切割部相同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纵向中轴线偏离。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圈,其中,在所述公共突起和所述耳状件之间,所述金属带具有中部纵向槽,在该中部纵向槽的每侧上形成有相位相反的横向波形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圈,其中,所述耳状件由耳状突起形成,该耳状突起的每侧上设置有基本上在所述金属带的平面内延伸的侧边沿。

16.
  一种由形成环的金属带制成的夹圈,该夹圈具有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一端附近沿径向向外突出的紧固扣和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二端附近沿径向向外突出的耳状件,该耳状件设置有开口,当所述耳状件配合在所述紧固扣的底脚部分上时,所述紧固扣的自由端部能够插入到所述开口内以紧固和拉紧所述夹圈,所述夹圈还具有用于与拉紧工具接合的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沿径向向外突出并分别定位在所述耳状件的后方和所述紧固扣的后方;
其中,所述金属带的所述第一端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在所述紧固扣的前方延伸,所述突出部设置有预紧突钩,所述金属带的所述第二端具有位于所述耳状件后方的预紧纵向槽,所述预紧突钩接合到所述预紧纵向槽内以预紧所述夹圈,并且其中,所述预紧突钩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部内,该自由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金属带的宽度,所述预紧纵向槽远离所述耳状件至少延伸到适于容纳所述突出部的所述自由端部的内凹陷。

17.
  一种制造夹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金属带;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一端的附近形成沿径向向外突出的紧固扣;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二端的附近形成沿径向向外突出的耳状件,所述耳状件具有开口,当所述耳状件配合在所述紧固扣的底脚部分上时,所述紧固扣的自由端部能够插入到所述开口内以紧固和拉紧所述夹圈;形成用于与拉紧工具接合的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沿径向向外突出并分别定位在所述耳状件的后方和所述紧固扣的后方;以及使所述金属带形成环;
其中,为了形成所述紧固扣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所述接合表面而形成公共突起,该公共突起具有相对于所述金属带的平面升高的侧边框。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公共突起是通过形成公共突起中间体,然后在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前部形成所述紧固扣,在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后部形成所述接合表面,并且在所述紧固扣的后方形成与所述紧固扣邻接的缩进件而形成的。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形成所述紧固扣,在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内形成基本上横向的切口,从而在所述切口的每侧上限定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所述前部和后部。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为了形成所述紧固扣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所述接合表面,升高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所述前部,并且在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后部内形成邻接所述紧固扣的缩进件时升高所述后部的后端部。

说明书

具有模压紧固扣的夹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形成环的金属带(metal strip)制成的夹圈,该夹圈具有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一端的附近径向向外突出的紧固扣(fastening stud)和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二端的附近径向向外突出的耳状件,该耳状件设置有开口,当所述耳状件配合在所述紧固扣的底脚上时,所述紧固扣的自由端部分可以插入到所述开口中,以紧固和拉紧所述夹圈,所述夹圈还具有用于与拉紧工具接合的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沿径向向外突出并分别定位在所述耳状件的后方和所述紧固扣的后方。
背景技术
US 4,713,863公开了这种类型的夹圈。在这种夹圈中,紧固扣形成在第一耳状件的顶部,而为了实现紧固而将紧固扣插入其中的开口形成在第二耳状件的顶部。这些耳状件中的每个都大致呈颠倒的L形状,并由横跨金属带的整个宽度延伸的连续折线形成。此外,耳状件的高度(从金属带平面开始测量)约为夹圈的半径的2/3。因此,耳状件非常柔软,从而总的来说夹圈的刚度相对较低。此外,耳状件的大的径向高度会构成某些应用时的缺陷,尤其是当夹圈用于夹紧旋转部件时,这是因为当所述夹圈闭合时,所述夹圈的重心远离所述夹圈的金属带形成的圆环的几何中心。
EP 0846906公开了另一种上述类型的夹圈,其中,紧固扣由横跨金属带的整个宽度延伸的径向双折线形成。为了加强该双折线,在紧固扣的底脚形成有加强肋。但是,定位在紧固扣后方的加强肋形成坡道,该坡道妨碍了钳子类型的拉紧工具与紧固扣的底脚接合。耳状件大致呈颠倒的L形状并由横跨金属带的整个宽度延伸的连续折线形成。耳状件在L形状的弯曲处由肋加强。这种加强(紧固扣的底脚处和耳状件的弯曲处的加强)在某些使用场合是不满足要求的。另外,当所述夹圈闭合时,耳状件和紧固扣的径向高度为由夹圈形成的圆环的半径的一半。该径向高度非常大,也同样可能使重心移位而远离上述圆环的几何中心,当夹圈用于夹紧旋转部件时也会出现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对紧固扣进行改进以使其具有很大的刚度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状态,而获得这种刚度不会损害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同时使所述紧固扣具有小的径向高度。
该目的通过使所述紧固扣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形成在公共突起内并具有相对于金属带平面升高的侧边框来实现,所述侧边框为所述紧固扣和接合表面所共有。
因为所述紧固扣形成在所述公共突起内,所以所述紧固扣具有很高的刚度。所述公共突起通过模压(die-stamping)类型的方法得到,而不是通过沿所述金属带的整个宽度横向地折叠来获得。因此,所述紧固扣具有比通过横向折叠得到的形状更高的刚度。所述紧固扣连接到所述公共突起的部分通过所述侧边框承载所述接合表面,所述侧边框对所述公共突起的刚度贡献很大。另外,因为所述紧固扣由突起形成,所以所述紧固扣的径向高度可以很小。
有利地,所述紧固扣具有由切口的边缘形成的紧固自由端,所述共有的侧边框在位于所述金属带平面与所述切口的边缘的一端之间的所述紧固扣的各侧上延伸。
所述切口的边缘提供了紧固能力,用于紧固在所述耳状件的开口内,这都非常容易且十分可靠。
优选地,所述夹圈具有在所述金属带平面内延伸并位于所述共有的侧边框的每侧上的侧边沿。
所述侧边沿的存在进一步加强了所述公共突起。优选地,所述侧边沿的宽度大约至少是所述金属带的总宽度的1/8,优选为所述总宽度的1/7-1/5。
有利地,所述紧固扣的最大径向高度的最大值基本上等于所述公共突起上形成有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的部分的最大径向高度,所述公共突起设置有位于所述紧固扣后方并邻接所述紧固扣的缩进件(setback)。
因此,所述紧固扣定位在所述公共突起的半径范围内,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所述缩进件使得所述紧固耳状件内的所述开口的前边缘能够放置在所述紧固扣的前方的位置上,该位置的高度小于所述紧固扣的最大径向高度,从而实现可靠的紧固。因此,可以在非常小的径向高度上形成所述紧固扣。
有利地,所述耳状件具有形成所述开口的前部,该前部比所述耳状件的后部更接近所述金属带平面。另外,有利地,所述耳状件的开口具有基本上定位在所述金属带平面内的前边缘。
优选地,所述耳状件由耳状突起形成,所述耳状突起的每侧上设置有基本上在所述金属带平面内延伸的侧边沿。这些特征也使所述耳状件形成非常小的径向高度。另外,由于所述耳状件形成在例如由模压形成的突起内,所述耳状件具有很高的刚度。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夹圈,该夹圈通过将紧固耳状件紧固在径向突出的紧固扣上而拉紧,使得抵着由所述夹圈夹固的物体(甚至在所述耳状件下方的物体)的所述夹圈的支撑连续,其中设置有预紧装置,该预紧装置能够在所述耳状件没有紧固在所述紧固扣上时使所述夹圈闭合并能够使所述夹圈保持在该闭合状态,而且其中限制了使用材料的量。特别地,从所述夹圈的直径来看,存在防止所述金属带的长度太长的问题。
因此,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带的第一端具有在所述紧固扣的前方延伸的突出部,该突出部设置有预紧突钩,所述金属带的第二端具有位于所述耳状件后方的预紧纵向槽,所述突钩接合到所述预紧纵向槽内以预紧所述夹圈,所述预紧突钩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部内,该自由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金属带的宽度,而所述预紧槽远离所述耳状件至少延伸到适于容纳所述突出部的所述自由端部的内凹陷。
所述突出部用于获得预紧以及在所要紧固的物体上的连续支撑。由于所述预紧突钩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所述突出部能够具有用于其目的的刚好的长度而不会产生任何多余的长度。另外,在夹固状态下,其中形成有所述预紧突钩的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部接合到所述内凹陷内,从而避免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部的支撑不连续。通过限定,所述内凹陷具有基本上位于所述金属带平面内的侧部,使得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的宽度小于所述金属带的宽度,从而配合在所述侧部之间。
有利地,所述预紧突钩由从所述金属带切割和折叠而得到的舌状件形成,形成所述舌状件的切割部相对于所述金属带的纵向中轴线偏离。
因为所述预紧突钩是在宽度小于所述金属带的宽度的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部中切割的,使上述切割部相对于所述金属带的中轴线偏离能够形成足够长度的舌状件,从而一旦折叠所述舌状件,所述舌状件就具有所需的突出高度,而所述切割部的边缘不会过于靠近所述突出部的纵向边缘。所述预紧槽可以具有相对大的宽度,同时保持以所述金属带的纵向中轴线为中心,从而容纳所述偏离的预紧突钩。
但是,有利地,所述预紧槽也以与形成所述舌状件的所述切割部相同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纵向中轴线偏离。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预紧槽的宽度可以基本上等于所述金属带的厚度,该厚度也是所述预紧突钩的厚度,从而所述槽不会显著限制所述夹圈的刚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夹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金属带;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一端的附近形成径向向外突出的紧固扣;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二端的附近形成径向向外突出的耳状件,该耳状件具有开口,当所述耳状件配合在所述紧固扣的底脚部分上时,所述紧固扣的自由端部能够插入所述开口内以紧固和拉紧所述夹圈;形成用于与拉紧工具接合的接合表面,该接合表面径向向外突出并分别定位在所述耳状件的后方和所述紧固扣的后方;以及使所述金属带形成环。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夹圈的方法,该方法形成的夹圈的预紧紧固扣能够具有小的径向高度,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刚度,并且不会对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与接合工具的接合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所述紧固扣和上述提到的接合表面能够简单、廉价、可靠地形成。
上述目的的实现方式为,通过形成具有相对于所述金属带平面升高的侧边框的公共突起,从而形成所述紧固扣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
所述公共突起可以简单地形成并具有所述紧固扣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从而使所述紧固扣具有很高的刚度。另外,通过具有上述提到的侧边框还可以强化所述公共突起。
有利地,形成公共突起中间体以后,通过在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前部形成所述紧固扣,在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后部形成所述接合表面,并且在所述紧固扣的后方形成与所述紧固扣邻接形成缩进件,从而形成所述公共突起。
因此,可以非常简单地形成所述紧固扣,同时使其具有非常高的刚度。
有利地,为了形成所述紧固扣,在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内形成基本上横向的切口,从而在所述切口的每侧上限定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所述前部和后部。
所述切口的边缘定位在所述紧固扣的侧部,然后形成用于紧固位于所述耳状件内的开口的相应地边缘,从而便于进行非常可靠的紧固。
同样有利地,为了形成所述紧固扣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升高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所述前部,在升高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后部的后端部的同时,在所述后部内形成邻接所述紧固扣的所述缩进件。
所述公共突起可以首先在第一步骤中形成非常小的径向高度。在第二步骤中,可以同时升高所述公共突起的前部和后部,同时形成所述前部和后部之间的缩进件。如果具有上述提到的切口,该切口可以在所述第二步骤中形成。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通过阅读下文的以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对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也更清楚。说明书参照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夹圈在非拉紧预紧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2是沿箭头II观察的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沿箭头III观察的图2的俯视图;
图4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显示的夹圈处于拉紧状态下;
图5是沿箭头V从下方观察图4的夹圈的透视图;以及
图6A和图6B显示了形成公共突起的两个连续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夹圈由形成为环的金属带1制成。所述金属带的金属是常规的类型,所述金属带通过切割得到,特别是从适于制作夹圈的金属板切割得到。可以看到,即使当所述夹圈处于图1所示的非拉紧状态时,所述金属带也形成为延伸超过360°的环,从而所述金属带的两端交叠。根据所述夹圈在拉紧状态下的直径,交叠角度范围可以为20°(直径约为100mm或以上)至90°(直径约为20mm)。
紧固扣10形成为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一端1A的附近径向向外突出。紧固耳状件12形成为在所述金属带的第二端1B的附近径向向外突出。
下面约定,对于定位在所述金属带的端部的元件来说,认为“向前”的方向为从所述元件朝向所述端部的自由端的方向。因此,相对于紧固扣10来说,向前的方向由箭头F1表示,而向后的方向由箭头F2表示。类似地,对于所述耳状件来说,向前的方向由箭头G1表示,向后的方向由箭头G2表示。
另外约定,认为“金属带平面”相当于当所述金属带形成为环时所述金属带上的既不向外变形也不向内变形的带区域。因此,图2中,所述金属带平面通过由所述夹圈限定的圆环C表示,该圆环具有几何中心O。
另外约定,“向外”方向表示从所述几何中心远离的方向。因此,所述金属带的内表面为朝向中心O的表面,而外表面为朝向远离中心O的表面。
图4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耳状件12设置有开口13,在所述夹圈处于拉紧状态时紧固扣10插入开口13。在该状态下,所述紧固扣的自由边缘10A与所述开口的前边缘13A配合操作。从图4中可以看出,开口13的沿所述金属带的长度方向测量的长度足以在拉紧状态下使得紧固扣10的整个头部10B穿过所述开口13。通常,所述长度满足使所述紧固扣的自由端部分突出到所述开口之外,在该自由端部分可以测量得到所述紧固扣相对于所述金属带平面的最大高度H。在图4所示的拉紧位置上,所述耳状件配合在所述紧固扣的底脚部分10C上,也就是相对于所述耳状件来说,所述底脚部分定位在所述耳状件的后边缘13B的后方。
图2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所述夹圈具有用于与拉紧工具接合的接合表面,该表面也径向向外突出。因为典型的所述拉紧工具是钳子类型,所述拉紧工具的两个钳牙2A和2B用点划线表示。因此可以看到定位在紧固扣10后方的第一接合表面14和定位在耳状件12后方的第二接合表面16。
紧固扣10和接合表面14形成在公共突起18内。紧固扣10和接合表面14具有相对于所述金属带平面升高的侧边框20,该侧边框20由紧固扣10和接合表面14共有。每个所述侧边框分别在公共突起18的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部上延伸。图2中可以看出,侧边框20在位于所述金属带平面C与形成所述紧固扣的紧固边缘10A的切口(cut)的边缘的一端10’A之间的所述紧固扣的各个侧部的上方延伸。还可以看到,所述侧边框延伸形成高度h,有利地,该高度至少达到所述紧固扣的最大高度H的1/4,例如达到所述最大高度的1/3。
应该注意的是,因为图2是所述夹圈的侧视图,所以仅显示了所述侧边框中的一个。因为从图3中可以看出,所述公共突起关于所述金属带的纵向中轴线A对称,所以其他侧的形状是类似的,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耳状件12也关于所述轴线A对称。
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从上方向下看时,切口10A具有凸起形状。这便于紧固在所述耳状件中的开口13的边缘13A上。图3中还可以看出,所述夹圈具有在公共侧边框20的每侧上延伸的侧边沿22。从图2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所述侧边沿22在金属带平面C内延伸。每个侧边沿22的宽度l在其测量处的数值大致等于或大于所述金属带的宽度L的1/7。从图3可以看出,在公共突起18的中心区域,所述金属带的宽度局部地变小。因此,为了形成所述突起而发生变形的材料的厚度并不明显小于所述金属带的厚度e。这在公共突起18的中部区域尤其重要,在该区域紧固扣10邻接所述公共突起的后部,在此处获得高刚度尤其重要。
图3中还可以看到,紧固扣10形成在公共突起18的一部分中,该部分的宽度比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工具接合表面14的宽度小。在本实施例中,紧固扣10的宽度LE基本上等于接合表面14的宽度LP的2/3。这能够获得非常宽的接合表面,为拉紧工具提供足够的接合面积,同时还能够形成宽度较小的紧固扣10,使该紧固扣能够配合在耳状件12下面,耳状件12本身是由不在所述金属带的整个宽度延伸的突起形成的。
接合表面14和16为凹形(dish-shaped),从而便于与钳子类型的拉紧工具接合。
从图2可以看出,紧固扣10的最大径向高度H基本上等于公共突起18的最大径向高度H’,接合表面14形成该最大径向高度H’处。有利地,高度H和H’大约为2mm至5mm,优选地,对于金属带的厚度大约在0.6mm至0.8mm的夹圈来说,厚度H和H’大约为2.5mm至3mm。应该注意的是,为了便于紧固,高度H可以稍大于高度H’。特别地,表述方式“基本上等于”包涵H的范围是H’至1.3×H’的情况,优选地范围是1.1×H’至1.2×H’。图2中还可以看出,所述公共突起设置有位于所述紧固扣后方并邻接所述紧固扣的缩进件(setback)24。该缩进件24的底部从所述紧固扣的自由边缘10A径向地起始。从这个起始点开始,随着所述缩进件向后延伸到高度H’,所述缩进件升高。因此,所述缩进件紧邻所述紧固扣的后方,为形成在耳状件12内的开口13的边缘13B能够放置在紧固扣10的边缘10A的下方提供所需的间隙。材料保持在缩进件24内以避免弱化公共突起18,其中,唯一的切口是所述公共突起中的用于形成紧固扣10的边缘10A的切口。
还可以看出,耳状件12具有前部12A,该前部12A是其中形成有开口13且比所述耳状件的后部12B更靠近所述金属带平面C的部分。因此,所述后部12B(类似于公共突起18的后部)相对于金属带平面足够地升高以使接合表面14和16能够具有足够的高度,该高度基本上等于上述提到的公共突起18和耳状件12的高度H’。但是,在前部12A中,所述耳状件收缩而逐渐接近所述金属带平面,从而在最小径向高度上实现紧固。可以看出,所述金属带的第二端1B的自由端部1’B具有稍稍升高的中部26,从而与缩进件24的斜面相匹配并与缩进件24抵靠配合。升高的中部26的宽度稍大于紧固扣10的宽度LE并与缩进件24的外侧表面的宽度相对应,从而在紧固过程中当所述耳状件配合在所述紧固扣上时,所述耳状件自动定心在所述紧固扣上并随后自动定心在所述缩进件上。
所述耳状件的前部12A得以更接近所述金属带平面到这样的程度,使得开口13的前边缘13A基本上位于所述金属带平面内。
紧固扣10的头部10B基本上平坦,更准确地,该头部10B的外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金属带平面。因此,所述紧固扣的底脚10C与所述紧固扣的头部10B之间的边界处存在加工硬化区并有助于所述紧固扣的刚度。
所述金属带的第一端1A具有在所述紧固扣的前部延伸的突出部(tab)28。更确切地,所述突出部28在紧固扣10与所述金属带的自由端1’A之间延伸。所述突出部承载用于预紧所述夹圈的突钩30。在所述耳状件后方,金属带1的第二端1B设置有预紧纵向槽32,突钩30插入到预紧纵向槽32中以预紧所述夹圈。
更确切地,所述突钩30形成在突出部28的自由端部28A内,该端部的宽度LS小于所述金属带的名义宽度(nominal width)。所述名义宽度是指所述金属带的未因所述突起的存在而缩小宽度(参照图3如上所述)的区域的正常宽度。
在图1和图5中可以看出,预紧槽32远离耳状件12延伸并至少延伸到内凹陷34。该内凹陷位于所述夹圈的内侧表面,面朝几何中心O,而其轮廓线形成位于所述金属带的外侧上的突起,如图5所示。内凹陷34的宽度L34适于在所述夹圈处于拉紧状态时容纳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部28A。
沿径向测量的内凹陷34的深度基本上等于所述金属带的厚度,从而当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部28A放置在所述内凹陷内时,所述突出部的内侧表面和内凹陷34的边沿35的内侧表面定位在同一个圆周上。因此由所述夹圈夹固的物体上的支撑面(bearing)是连续的。
因为突钩30定位在所述自由端部28内,紧邻所述金属带的自由端1’A,所以不需要使所述突出部延伸至显著地超过突钩30,从而设计所述金属带的长度时不用算入任何余量。预紧突钩30由从所述金属带切割下来的舌状件形成(可以从图1中看到相应的切割部(cutout)36的内侧表面)。所述舌状件通过其一个纵向边缘30A(参见图1)保持与所述金属带的连接,所述舌状件沿该纵向边缘30A折叠以使得所述舌状件径向向外突出。另外,因为槽32的宽度LF基本上等于所述金属带的厚度,即基本上等于突钩30的底脚的宽度,所以折叠所述突钩的自由端30B(由所述舌状件形成)得以防止突钩30向内收缩而退出所述槽。形成突钩30的所述舌状件形成在切割部36中,该切割部36的总宽度LD大约是所述金属带的厚度的3倍。通过这种方式,其中形成突钩30的所述舌状件的长度足以使所述舌状件能够穿过槽32并在其自由端30B折叠,从而形成突钩30。
其中形成上述舌状件的切割部36相对于所述金属带的纵向中轴线A偏离。换句话说,用于使所述舌状件连接到所述金属带上的所述切割部的边缘30A没有位于所述轴线A上,而是位于远离所述轴线距离D的位置上。因此,突钩30的底脚相对于所述金属带的纵向中轴线横向地偏离。从而即使切割部36形成在所述突出部的自由端部28A内(此处的宽度LS相对于所述金属带的名义宽度LB缩小),也能保证所述切割部不会太靠近所述金属带的纵向边缘。在自由端部28A中,切割部36的纵向边缘30A和36A定位为基本上以相同的距离远离各自的所述金属带的纵向边缘。该距离大约为所述金属带的名义宽度LB的1/4至所述名义宽度的1/3。因此,可以防止因切割部36的存在而减弱所述金属带上形成所述切割部的区域的强度。
图5中可以看出,槽32不再以所述金属带的纵向中轴线A为中心。在槽32的两侧上测量的金属带宽度LF1和LF2不相等。该两个宽度之间的差基本上等于上述提到的切割部36的边缘30A所偏离的距离D。因此,用于使所述夹圈在被拉紧之前就保持为闭合状态的预紧可以通过不计余量地计算所述金属带的长度并通过以最佳方式确定槽32的长度LF来实现,从而避免宽度太大以及该宽度局部地减弱所述金属带的强度的问题。
此外,在公共突起18和耳状件12之间,更确切地说是在公共突起18和内凹陷34之间,所述金属带具有中间槽40,该中间槽40的每个侧部上形成有相位相反的横向波形部42和44。这些波形部形成相对于所述金属带平面径向地突出的波纹。波形部42的波峰对应波形部44的波谷。所述波形部形成了对弹性或能够增加所述夹圈的长度的性能的储备,一旦拉紧,能够使拉紧力适于与被所述夹圈夹紧的物体的膨胀(尤其是在温度变化效应作用下的膨胀)相适应。这种相位相反的结构能够避免所述波形部下方的支撑不连续。此外,通过选择多个波浪形的波形部(5到10个),能够获得很大的拉伸性能储备,同时还形成径向高度很小的波形部,例如径向高度与上述高度H和H’的数值相同,即2mm至5mm,对于金属带厚度为0.6mm至0.8mm的夹圈来说优选为2mm至3mm。
耳状件12由耳状突起形成,耳状件12的每侧上设置有基本上位于所述金属带平面内的侧边沿12’。这种形状加强了所述耳状件的刚度。自然地,所述耳状件的宽度(在其内侧表面测量得到的宽度)足以使其内侧表面配合在突起10的底脚上。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提供金属带1,紧固扣10和耳状件12形成为使得它们径向向外突出,所述耳状件设置有开口13,形成接合表面14和16,并使所述金属带形成环。当所述金属带为平面时可以执行上述步骤中的一些,否则所述金属带可以在成形步骤过程中形成环。优选地,当所述金属带为平面时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突起,公共突起18的每侧和耳状件12的每侧上设置的纵向边沿用作滚动表面(rolling surface),便于将所述金属带形成环。为了形成紧固扣10和位于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14,形成具有相对于所述金属带平面升高的边框20的公共突起18。
图6A和图6B显示了形成具有紧固扣10和接合表面14的公共突起18的两个相继连续的步骤。第一步,形成公共突起中间体18’,其高度h’小于所述公共突起的最终高度H’。在该状态下,升高公共突起中间体18’的前部,从而形成紧固扣10,升高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后部以形成接合表面14,同时还在紧固扣10和接合表面14之间提供缩进件24。优选地,缩进件24的基部的高度(即公共侧边框20的高度h)基本上等于所述公共突起中间体的高度h’。因此,为了形成最终的公共突起,可以升高中间突起18’的前部,同时形成用于提供所述紧固扣的紧固边缘10A的切口,并且逐渐升高公共突起中间体18’的后部,从而形成缩进件24。形成紧固边缘10A的切口基本上横向地形成,但该切口可以具有凸起形状,这可以从图3中看出。公共突起18的前部19A和后部19B限定在所述切口的两侧上。公共突起18’可以在所述金属带为平面时形成,而形成突起18的后续步骤可以在所述金属带为平面或至少部分为平面时(当所述金属带已形成环时)形成。
形成切割部36以形成预紧突钩30,并将得到的舌状件折叠为基本上垂直于所述金属带平面。然后卷绕所述金属带以使折叠的舌状件穿过所述槽,然后在卷绕好所述金属带之后折叠所述舌状件的自由端部。
应该注意的是,尤其可以从图3中看出,突出部28设置有纵向加强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肋由布置在所述金属带的纵向中轴线A上的中心肋46和两个侧肋46构成。在本实施例中,这些肋形成为从所述金属带的内侧表面上突出。它们也可以形成为朝外突出。可以看到,所述中心肋46的远离所述金属带的自由端1’A的后端46A相对于紧固扣10的底脚10C稍稍重叠。在所述底脚的基部,该重叠带来了相当的加工硬化并加强了紧固扣10的刚度。类似地,肋48沿公共突起18的侧边框向后延伸,即远离自由端1’A延伸。肋48的后端48A定位为稍稍超出形成所述紧固扣的自由边缘10A的切口与侧边框20连接的区域之外。这加强了所述侧边框的刚度并避免了在所述切口的侧部发生撕裂的危险。
通常,本发明的夹圈适于任何需要有效并简单地夹固的场合,且所述夹圈的径向结构紧凑。所述夹圈可以,例如在车辆的发动机机舱中用于将管件夹固在端件(end-piece)上,或用于夹固波纹管(bellows),例如驾驶杆的波纹管。本发明的夹圈尤其适于夹固旋转的部件,例如传动波纹管。所述夹圈的重心保持为非常接近所述夹圈形成的圆环的几何中心,所述夹圈能够通过紧固而非常可靠地拉紧。

具有模压紧固扣的夹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具有模压紧固扣的夹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具有模压紧固扣的夹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模压紧固扣的夹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模压紧固扣的夹圈.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由形成环的金属带(1)制成的夹圈,该夹圈具有径向突出的紧固扣(10)和径向突出的耳状件(12)。所述耳状件设置有开口(13),所述紧固扣的自由端部(10A)能够插入到所述开口(13)内以紧固和拉紧所述夹圈。所述夹圈还具有用于与拉紧工具接合的接合表面(14),该接合表面径向突出并分别定位在所述耳状件(12)的后方和所述紧固扣(10)的后方。所述紧固扣(10)和定位在所述紧固扣后方的接合表面(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