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783315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9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67051.2

申请日:

2009.08.19

公开号:

CN101995613A

公开日:

2011.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2B 6/38申请公布日:2011033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38申请日:20090819|||公开

IPC分类号:

G02B6/38

主分类号:

G02B6/38

申请人:

锋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惠智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许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其中的连接结构包括:一多模连接头,其具有一多模柱部,该多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一纤衣及一陶瓷;一单模连接头,其具有一单模柱部,该单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另一核心、另一纤衣及另一陶瓷;以及一连接座,其具有一套接部,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插入该套接部的两侧,该多模柱部的核心对应于该单模柱部的核心。本发明利用单模光纤纤衣内的核心与多模光纤纤衣内的核心直接对应的对接关系,或是利用单模光纤纤衣与多模光纤纤衣直接侧面连接的关系,来达到毋须使用光电转换器即可使单模光纤及多模光纤直接进行连接的效果,可有效节约材料的成本、简化传输线路的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 一多模连接头, 其具有一多模柱部, 该多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 一纤衣及一陶 瓷; 一单模连接头, 其具有一单模柱部, 该单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另一核心、 另一纤衣及另 一陶瓷 ; 以及 一连接座, 其具有一套接部, 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插入该套接部的两侧, 该多模柱 部的核心对应于该单模柱部的核心。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多 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的前端相互接触, 该单模柱部的纤衣的前端内侧设有一导角部。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连 接座另具有一转换柱部, 该转换柱部具有又一核心、 又一纤衣及又一陶瓷。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转 换柱部位于该套接部内, 该转换柱部的核心的一端对应于该多模柱部的核心, 该转换柱部 的核心的另一端对应于该单模柱部的核心。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 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转 换柱部的一端与该多模柱部接触, 该转换柱部的另一端与该单模柱部接触。
6: 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下列步骤 : 提供一多模连接头, 该多模连接头具有一多模柱部, 该多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 一纤衣及一陶瓷 ; 提供一单模连接头, 该单模连接头具有一单模柱部, 该单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另一核 心、 另一纤衣及另一陶瓷 ; 提供一连接座, 该连接座具有一套接部 ; 以及 将该多模连接头与该单模连接头分别插入该连接座的两侧, 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 进一步插入该套接部的两侧, 使得该纤衣内的核心能与该纤衣内的核心直接对应。
7: 一种应用于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的连接座, 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一 套接部及一转换柱部, 该转换柱部位于该套接部内, 该转换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 一纤 衣及一陶瓷。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应用于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的连接座, 其特征 在于, 其中该纤衣的一端内侧设有一导角部。
9: 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下列步骤 : 提供一单模光纤的纤衣 ; 提供一多模光纤的纤衣 ; 以及 将该多模光纤的纤衣的侧面及该单模光纤的纤衣的侧面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该多模 光纤的纤衣的侧面及该单模光纤的纤衣的侧面连接的方式为熔接。

说明书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及其结构。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 光纤通讯已成为现代人不可缺的通讯技术之一。 一般而言, 光纤 的基本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核心 (core)、 纤衣 (cladding) 以及镀膜 (coating), 而光纤的 种类依光纤的传播模态可分多模光纤 (multiple-mode fiber) 以及单模光纤 (single-mode fiber)。
     请 参 阅 图 1A 及 图 1B, 一 般 而 言, 多 模 光 纤 的 核 心 1a 的 直 径 大 约 为 50 微 米 (micrometer, μm), 核心 1a 外围的纤衣 1b 的直径大约为 125 微米, 光线 1c 在核心 1a 的行 进间有模间色散 (mode dispersion) 产生, 如图 1B 中的光线 1c 行进方式, 因此, 多模光纤 较适合用于短距离的传输。
     请 参 阅 图 2A 及 图 2B, 一 般 而 言, 单 模 光 纤 的 核 心 2a 的 直 径 大 约 为 9 微 米 (micrometer, μm), 核心 2a 外围的纤衣 2b 的直径大约为 125 微米, 光线 2c 在核心 2a 的行 进间的模间色散较不明显, 如图 2B 中的光线 2c 行进方式, 因此, 单模光纤较适合用于长距 离的传输。
     当然, 以上多模光纤以及单模光纤的区别是取决于光纤在核心内的传播方式, 所 述的核心直径的大小应用于所对应的多模光纤及单模光纤仅是一般的情况, 而并非局限于 此,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区别与其端口的研磨方式、 光线进入核心的入射角度较为相关。 另外, 在光纤的连接头部分, 通常会在纤衣外部包围一层陶瓷 (Ferro), 以利于插接之用。
     请参阅图 3, 其为现有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应用时的功能方块图, 一发信端 3a 发射一光线至多模光纤 3b, 该光线沿着多模光纤 3b 传到一第一光电转换器 3c, 该第一光电 转换器 3c 将该光线转换成电的信号, 该第一光电转换器 3c 将转换成电的信号再转换成适 合传送在单模光纤 3d 的另一光线, 至此过程在室内进行 ; 再经由单模光纤 3d 传输, 至此该 另一光线在室外传输 ; 该另一光线将传到一第二光电转换器 3e, 该第二光电转换器 3e 将该 另一光线转换成电的信号, 并将该第二光电转换器 3e 所转换成电的信号再转换成适合传 送在另一多模光纤 3f 的又一光线, 该又一光线传达到客户端 3g, 至此过程在室内进行。同 样地, 客户端 3g 传送信号到发信端 3a 亦可以类似的模式去传输。
     然而, 上述的过程中, 多模光纤 3b、 3f 与单模光纤 3d 之间的转换需分别藉由第一 光电转换器 3c 及第二光电转换器 3e 做转换, 需较多的设备, 较耗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使得单 模光纤及多模光纤之间的传输所需的设备较为简化, 藉以减少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 其包 括: 一多模连接头, 其具有一多模柱部, 该多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 一纤衣及一陶瓷 ;一单模连接头, 其具有一单模柱部, 该单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另一核心、 另一纤衣及另一陶 瓷; 以及一连接座, 其具有一套接部, 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插入该套接部的两侧, 该多 模柱部的核心对应于该单模柱部的核心。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 其包括下列步骤 : 提供 一多模连接头, 该多模连接头具有一多模柱部, 该多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 一纤衣及 一陶瓷 ; 提供一单模连接头, 该单模连接头具有一单模柱部, 该单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另一 核心、 另一纤衣及另一陶瓷 ; 提供一连接座, 该连接座具有一套接部 ; 以及将该多模连接头 与该单模连接头分别插入该连接座的两侧, 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进一步插入该套接部 的两侧, 使得该纤衣内的核心能与该纤衣内的核心直接对应。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应用于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的连接座, 其具有 一套接部及一转换柱部, 该转换柱部位于该套接部内, 该转换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 一 纤衣及一陶瓷。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 其包括下列步骤 : 提供 一单模光纤的纤衣 ; 提供一多模光纤的纤衣 ; 以及将该多模光纤的纤衣的侧面及该单模光 纤的纤衣的侧面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
     利用单模光纤纤衣内的核心与多模光纤纤衣内的核心直接对应的对接关系, 或是 利用单模光纤纤衣与多模光纤纤衣直接侧面连接的关系, 来达到毋须使用光电转换器即可 使单模光纤及多模光纤直接进行连接的效果, 可有效节约材料的成本、 简化传输线路的配 置。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 明与附图, 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 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 1A 为现有多模光纤的纤衣及核心的截面图。 图 1B 为光线在现有多模光纤的核心传播的示意图。 图 2A 为现有单模光纤的纤衣及核心的截面图。 图 2B 为光线在现有单模光纤的核心传播的示意图。 图 3 为现有的功能方块图。 图 4 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 5A 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 5B 为图 5A 的 B 部份放大图。 图 6A 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 6B 为图 6A 的 B 部份的放大图。 图 7 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纤衣侧面连接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 现有技术 ] 1a 核心 1b 纤衣1c 光线 2a 核心 2b 纤衣 2c 光线 3a 发信端 3b 多模光纤 3c 第一光电转换器 3d 单模光纤 3e 第二光电转换器 3f 多模光纤 3g 客户端 [ 本发明 ] 1 多模连接头 11 壳体 111 定位部 12 围绕部 13 多模柱部 131 核心 132 纤衣 133 陶瓷 2 单模连接头 21 壳体 211 定位部 22 围绕部 23 单模柱部 231 核心 232 纤衣 2321 导角部 233 陶瓷 3 连接座 31 外壳 311 定位凹口 32 套接部 33 转换柱部 331 核心 332 纤衣 3321 导角部 333 陶瓷 4 光线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请参阅图 4 及图 5A、 5B, 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参考图式, 其中纤衣所占图式的 比例为了示意清楚而比实际的比例大。本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 的转换连接结构, 包括 : 一多模连接头 1、 一单模连接头 2 以及一连接座 3, 该多模连接头 1 及该单模连接头 2 各插接在该连接座 3 的两侧。
     该多模连接头 1 具有一壳体 11、 一围绕部 12 及一多模柱部 13。
     该壳体 11 为一呈中空的胶体, 该壳体 11 外侧凸设有一定位部 111, 该定位部 111 呈板状。该围绕部 12 容置于该壳体 11 内部, 该围绕部 12 的端部凹陷, 其凹陷的底部向 前凸伸该多模柱部 13。该多模柱部 13 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 131、 一纤衣 132 及一陶瓷 (Ferro)133。
     该单模连接头 2 具有一壳体 21、 一围绕部 22 及一单模柱部 23。
     该壳体 21 为一呈中空的胶体, 该壳体 21 外侧凸设有一定位部 211, 该定位部 211 呈板状。该围绕部 22 容置于该壳体 21 内部, 该围绕部 22 的端部凹陷, 其凹陷的底部向前 凸伸该单模柱部 23。该单模柱部 23 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 231、 一纤衣 232 及一陶瓷 233, 其 中该纤衣 232 的前端内侧设有一导角部 2321, 使得该核心 231 的直径在前端相对变大。 该连接座 3 具有一外壳 31 及一套接部 32。该外壳 31 的两端各凹设有一定位凹 口 311, 该二定位凹口 311 分别容置该多模连接头 1 的定位部 111 及单模连接头 2 的定位 部 211。该套接部 32 设置于该连接座 3 内部且呈筒状, 该多模连接头 1 及该单模连接头 2 插接在该连接座 3 的两侧的同时, 该多模柱部 13 及该单模柱部 23 进一步插入该套接部 32 的两侧, 且该多模柱部 13 及该单模柱部 23 的前端相互接触, 该核心 131 的位置直接对应于 该核心 231 的位置, 且因纤衣 232 的前端内侧设有一导角部 2321 使得该核心 131 及该核心 231 在两者前端的交界面时, 直径之间的差异不会太大。
     光线 4 可在核心 131 内反射并传达至核心 231 的前端, 该光线 4 亦可从核心 231 射出并在核心 131 进行反射的传递, 藉此免除现有技术中光电转换器等设备的需求。
     本实施例中,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如下 :
     提供一多模连接头 1, 该多模连接头 1 具有一多模柱部 13, 该多模柱部 13 由内而 外具有一核心 131、 一纤衣 132 及一陶瓷 133。
     提供一单模连接头 2, 该单模连接头 2 具有一单模柱部 23, 该单模柱部 23 由内而 外具有一核心 231、 一纤衣 232 及一陶瓷 233。
     提供一连接座 3, 该连接座 3 具有一套接部 32。
     将该多模连接头 1 与该单模连接头 2 分别插入该连接座 3 的两侧, 该多模柱部 13 及该单模柱部 23 进一步插入该套接部 32 的两侧, 使得该纤衣 132 内的核心 131 能与该纤 衣 232 内的核心 231 直接对应。
     请参阅图 4 及图 6A、 6B, 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参考图式。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 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该纤衣 232 的前端 内侧毋须设有一导角部 2321, 该连接座 3 另具有一转换柱部 33。
     在本实施例中, 该转换柱部 33 位于该连接座 3 的套接部 32 的内部, 该套接部 32
     的长度大于该转换柱部 33 的长度, 该多模柱部 13 及单模柱部 23 仍套接于该套接部 32 的 两侧。该转换柱部 33 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 331、 一纤衣 332 及一陶瓷 333。在本实施例中, 该转换柱部 33 所含的光纤为单模光纤。该转换柱部 33 位于套接部 32 内且位于该多模柱 部 13 及单模柱部 23 之间, 该转换柱部 33 的一端与该多模柱部 13 接触, 该转换柱部 33 的 另一端与该单模柱部 23 接触。
     该转换柱部 33 的核心 331 的一端对应于该多模柱部 13 的核心 131, 且纤衣 332 的 一端内侧设有一导角部 3321, 该转换柱部 33 的核心 331 的另一端对应于该单模柱部 23 的 核心 231。
     本实施例中,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类似, 其差异在 于所选用的连接座 3 另设置有一转换柱部 33, 该转换柱部 33 位于该多模柱部 13 及单模柱 部 23 之间。
     本发明除了利用多模光纤及单模光纤的头尾对接外, 请参阅图 7, 此为本发明的第 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 与第一、 二实施例不 同的是,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纤衣 132、 232 不再以对接的形式, 该纤衣 132 的侧面及纤衣 232 的侧面连接。 因该纤衣 132、 232 本身为透明材质, 光线可藉由该纤衣 132、 232 重迭时透 过该纤衣 132 传至该纤衣 232, 反之亦然。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 该纤衣 132 及该纤衣 232 以熔接的方式进行侧面连接。
     综合以上所述, 本发明藉由对接或是侧面连接的方式, 来达到不需光电转换器即 可使单模光纤及多模光纤直接进行连接, 达到传讯的效果, 亦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前置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5613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5613ACN101995613A21申请号200910167051222申请日20090819G02B6/3820060171申请人锋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72发明人张惠智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代理人许静54发明名称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其中的连接结构包括一多模连接头,其具有一多模柱部,该多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一纤衣及一陶瓷;一单模连接头,其具有一单模柱部,该单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另一。

2、核心、另一纤衣及另一陶瓷;以及一连接座,其具有一套接部,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插入该套接部的两侧,该多模柱部的核心对应于该单模柱部的核心。本发明利用单模光纤纤衣内的核心与多模光纤纤衣内的核心直接对应的对接关系,或是利用单模光纤纤衣与多模光纤纤衣直接侧面连接的关系,来达到毋须使用光电转换器即可使单模光纤及多模光纤直接进行连接的效果,可有效节约材料的成本、简化传输线路的配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5页CN101995618A1/1页21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多模连接头,其具有一多模柱部,该多模柱。

3、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一纤衣及一陶瓷;一单模连接头,其具有一单模柱部,该单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另一核心、另一纤衣及另一陶瓷;以及一连接座,其具有一套接部,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插入该套接部的两侧,该多模柱部的核心对应于该单模柱部的核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的前端相互接触,该单模柱部的纤衣的前端内侧设有一导角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座另具有一转换柱部,该转换柱部具有又一核心、又一纤衣及又一陶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换柱。

4、部位于该套接部内,该转换柱部的核心的一端对应于该多模柱部的核心,该转换柱部的核心的另一端对应于该单模柱部的核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转换柱部的一端与该多模柱部接触,该转换柱部的另一端与该单模柱部接触。6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多模连接头,该多模连接头具有一多模柱部,该多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一纤衣及一陶瓷;提供一单模连接头,该单模连接头具有一单模柱部,该单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另一核心、另一纤衣及另一陶瓷;提供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具有一套接部;以及将该多模连接头与该单模连接头分别插入该连接座的两侧,。

5、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进一步插入该套接部的两侧,使得该纤衣内的核心能与该纤衣内的核心直接对应。7一种应用于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的连接座,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套接部及一转换柱部,该转换柱部位于该套接部内,该转换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一纤衣及一陶瓷。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的连接座,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纤衣的一端内侧设有一导角部。9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单模光纤的纤衣;提供一多模光纤的纤衣;以及将该多模光纤的纤衣的侧面及该单模光纤的纤衣的侧面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其。

6、特征在于,将该多模光纤的纤衣的侧面及该单模光纤的纤衣的侧面连接的方式为熔接。权利要求书CN101995613ACN101995618A1/5页3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及其结构。背景技术0002随着时代的进步,光纤通讯已成为现代人不可缺的通讯技术之一。一般而言,光纤的基本结构由内到外可分为核心CORE、纤衣CLADDING以及镀膜COATING,而光纤的种类依光纤的传播模态可分多模光纤MULTIPLEMODEFIBER以及单模光纤SINGLEMODEFIBER。0003请参阅图1A及图1B,一般而言,多模光纤的核心1。

7、A的直径大约为50微米MICROMETER,M,核心1A外围的纤衣1B的直径大约为125微米,光线1C在核心1A的行进间有模间色散MODEDISPERSION产生,如图1B中的光线1C行进方式,因此,多模光纤较适合用于短距离的传输。0004请参阅图2A及图2B,一般而言,单模光纤的核心2A的直径大约为9微米MICROMETER,M,核心2A外围的纤衣2B的直径大约为125微米,光线2C在核心2A的行进间的模间色散较不明显,如图2B中的光线2C行进方式,因此,单模光纤较适合用于长距离的传输。0005当然,以上多模光纤以及单模光纤的区别是取决于光纤在核心内的传播方式,所述的核心直径的大小应用于所对。

8、应的多模光纤及单模光纤仅是一般的情况,而并非局限于此,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区别与其端口的研磨方式、光线进入核心的入射角度较为相关。另外,在光纤的连接头部分,通常会在纤衣外部包围一层陶瓷FERRO,以利于插接之用。0006请参阅图3,其为现有的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应用时的功能方块图,一发信端3A发射一光线至多模光纤3B,该光线沿着多模光纤3B传到一第一光电转换器3C,该第一光电转换器3C将该光线转换成电的信号,该第一光电转换器3C将转换成电的信号再转换成适合传送在单模光纤3D的另一光线,至此过程在室内进行;再经由单模光纤3D传输,至此该另一光线在室外传输;该另一光线将传到一第二光电转换器3E,该第。

9、二光电转换器3E将该另一光线转换成电的信号,并将该第二光电转换器3E所转换成电的信号再转换成适合传送在另一多模光纤3F的又一光线,该又一光线传达到客户端3G,至此过程在室内进行。同样地,客户端3G传送信号到发信端3A亦可以类似的模式去传输。0007然而,上述的过程中,多模光纤3B、3F与单模光纤3D之间的转换需分别藉由第一光电转换器3C及第二光电转换器3E做转换,需较多的设备,较耗成本。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使得单模光纤及多模光纤之间的传输所需的设备较为简化,藉以减少成本。0009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

10、连接结构,其包括一多模连接头,其具有一多模柱部,该多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一纤衣及一陶瓷;说明书CN101995613ACN101995618A2/5页4一单模连接头,其具有一单模柱部,该单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另一核心、另一纤衣及另一陶瓷;以及一连接座,其具有一套接部,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插入该套接部的两侧,该多模柱部的核心对应于该单模柱部的核心。0010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多模连接头,该多模连接头具有一多模柱部,该多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一纤衣及一陶瓷;提供一单模连接头,该单模连接头具有一单模柱部,该单模柱部由内而外具有另一核心、另一。

11、纤衣及另一陶瓷;提供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具有一套接部;以及将该多模连接头与该单模连接头分别插入该连接座的两侧,该多模柱部及该单模柱部进一步插入该套接部的两侧,使得该纤衣内的核心能与该纤衣内的核心直接对应。0011本发明又提供一种应用于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的连接座,其具有一套接部及一转换柱部,该转换柱部位于该套接部内,该转换柱部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一纤衣及一陶瓷。0012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单模光纤的纤衣;提供一多模光纤的纤衣;以及将该多模光纤的纤衣的侧面及该单模光纤的纤衣的侧面连接。0013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0014利用单模光纤。

12、纤衣内的核心与多模光纤纤衣内的核心直接对应的对接关系,或是利用单模光纤纤衣与多模光纤纤衣直接侧面连接的关系,来达到毋须使用光电转换器即可使单模光纤及多模光纤直接进行连接的效果,可有效节约材料的成本、简化传输线路的配置。0015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附图说明0016图1A为现有多模光纤的纤衣及核心的截面图。0017图1B为光线在现有多模光纤的核心传播的示意图。0018图2A为现有单模光纤的纤衣及核心的截面图。0019图2B为光线在现有单模光纤的核心传播的示意图。0020图3为现有。

13、的功能方块图。0021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0022图5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0023图5B为图5A的B部份放大图。0024图6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0025图6B为图6A的B部份的放大图。0026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纤衣侧面连接的示意图。0027【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28现有技术00291A核心00301B纤衣说明书CN101995613ACN101995618A3/5页500311C光线00322A核心00332B纤衣00342C光线00353A发信端00363B多模光纤00373C第一光电转换器00383D单模光纤00393E第二。

14、光电转换器00403F多模光纤00413G客户端0042本发明00431多模连接头004411壳体0045111定位部004612围绕部004713多模柱部0048131核心0049132纤衣0050133陶瓷00512单模连接头005221壳体0053211定位部005422围绕部005523单模柱部0056231核心0057232纤衣00582321导角部0059233陶瓷00603连接座006131外壳0062311定位凹口006332套接部006433转换柱部0065331核心0066332纤衣00673321导角部0068333陶瓷00694光线说明书CN101995613ACN10。

15、1995618A4/5页6具体实施方式0070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及其方法。0071请参阅图4及图5A、5B,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参考图式,其中纤衣所占图式的比例为了示意清楚而比实际的比例大。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包括一多模连接头1、一单模连接头2以及一连接座3,该多模连接头1及该单模连接头2各插接在该连接座3的两侧。0072该多模连接头1具有一壳体11、一围绕部12及一多模柱部13。0073该壳体11为一呈中空的胶体,该壳体11外侧凸设有一定位部111,该定位部111呈板状。该围绕部12容置于该壳体11内部,该围绕部12的端部。

16、凹陷,其凹陷的底部向前凸伸该多模柱部13。该多模柱部13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131、一纤衣132及一陶瓷FERRO133。0074该单模连接头2具有一壳体21、一围绕部22及一单模柱部23。0075该壳体21为一呈中空的胶体,该壳体21外侧凸设有一定位部211,该定位部211呈板状。该围绕部22容置于该壳体21内部,该围绕部22的端部凹陷,其凹陷的底部向前凸伸该单模柱部23。该单模柱部23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231、一纤衣232及一陶瓷233,其中该纤衣232的前端内侧设有一导角部2321,使得该核心231的直径在前端相对变大。0076该连接座3具有一外壳31及一套接部32。该外壳31的两端各凹设。

17、有一定位凹口311,该二定位凹口311分别容置该多模连接头1的定位部111及单模连接头2的定位部211。该套接部32设置于该连接座3内部且呈筒状,该多模连接头1及该单模连接头2插接在该连接座3的两侧的同时,该多模柱部13及该单模柱部23进一步插入该套接部32的两侧,且该多模柱部13及该单模柱部23的前端相互接触,该核心131的位置直接对应于该核心231的位置,且因纤衣232的前端内侧设有一导角部2321使得该核心131及该核心231在两者前端的交界面时,直径之间的差异不会太大。0077光线4可在核心131内反射并传达至核心231的前端,该光线4亦可从核心231射出并在核心131进行反射的传递,。

18、藉此免除现有技术中光电转换器等设备的需求。0078本实施例中,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如下0079提供一多模连接头1,该多模连接头1具有一多模柱部13,该多模柱部13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131、一纤衣132及一陶瓷133。0080提供一单模连接头2,该单模连接头2具有一单模柱部23,该单模柱部23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231、一纤衣232及一陶瓷233。0081提供一连接座3,该连接座3具有一套接部32。0082将该多模连接头1与该单模连接头2分别插入该连接座3的两侧,该多模柱部13及该单模柱部23进一步插入该套接部32的两侧,使得该纤衣132内的核心131能与该纤衣232内的核心231直接。

19、对应。0083请参阅图4及图6A、6B,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参考图式。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主要在于该纤衣232的前端内侧毋须设有一导角部2321,该连接座3另具有一转换柱部33。0084在本实施例中,该转换柱部33位于该连接座3的套接部32的内部,该套接部32说明书CN101995613ACN101995618A5/5页7的长度大于该转换柱部33的长度,该多模柱部13及单模柱部23仍套接于该套接部32的两侧。该转换柱部33由内而外具有一核心331、一纤衣332及一陶瓷333。在本实施例中,该转换柱部33所含的光纤为单模光纤。该转换柱部33位。

20、于套接部32内且位于该多模柱部13及单模柱部23之间,该转换柱部33的一端与该多模柱部13接触,该转换柱部33的另一端与该单模柱部23接触。0085该转换柱部33的核心331的一端对应于该多模柱部13的核心131,且纤衣332的一端内侧设有一导角部3321,该转换柱部33的核心331的另一端对应于该单模柱部23的核心231。0086本实施例中,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其差异在于所选用的连接座3另设置有一转换柱部33,该转换柱部33位于该多模柱部13及单模柱部23之间。0087本发明除了利用多模光纤及单模光纤的头尾对接外,请参阅图7,此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0088本实。

21、施例中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结构,与第一、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纤衣132、232不再以对接的形式,该纤衣132的侧面及纤衣232的侧面连接。因该纤衣132、232本身为透明材质,光线可藉由该纤衣132、232重迭时透过该纤衣132传至该纤衣232,反之亦然。0089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转换连接方法,该纤衣132及该纤衣232以熔接的方式进行侧面连接。0090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藉由对接或是侧面连接的方式,来达到不需光电转换器即可使单模光纤及多模光纤直接进行连接,达到传讯的效果,亦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前置成本。009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1995613ACN101995618A1/5页8图1A图1B图2A图2B说明书附图CN101995613ACN101995618A2/5页9图3图4图5A说明书附图CN101995613ACN101995618A3/5页10图5B图6A说明书附图CN101995613ACN101995618A4/5页11图6B说明书附图CN101995613ACN101995618A5/5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199561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