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组合锅.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4924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12.31 CN 204049245 U (21)申请号 201420403557.5 (22)申请日 2014.07.21 A47J 27/13(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17604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县大麦屿街 道办事处 (72)发明人 鲍玉龙 黄辉 占必聪 (74)专利代理机构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代理人 蔡正保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组合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锅, 属于日用品 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堆叠式组合锅中相邻 两锅身。
2、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本组合锅包括外锅身 和内锅身 , 内锅身置于外锅身内 , 外锅身的外沿 具有至少两个外锅手柄 , 内锅身外沿具有数量与 外锅手柄相同的内锅手柄, 内锅手柄撘靠在外锅 手柄上 , 且外锅手柄和内锅手柄之间具有使两者 相互定位的卡接结构。本组合锅具有相邻两锅身 连接稳定的优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7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49245 U CN 204049245 U 1/1 页 2 1. 一种组合锅, 包括外锅身 (1)。
3、 和内锅身 (4), 所述的内锅身 (4) 置于外锅身 (1) 内 , 所述的外锅身 (1) 的外沿具有至少一个外锅手柄 (3), 所述的内锅身 (4) 外沿具有数量与 外锅手柄 (3) 相同的内锅手柄 (6),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锅手柄 (6) 撘靠在外锅手柄 (3) 上 , 且外锅手柄 (3) 和内锅手柄 (6) 之间具有使两者相互定位的卡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锅, 其特征在于, 上述的卡接结构包括内锅手柄(6)底部 呈弧形的凸起(6a)和外锅手柄(3)顶部与凸起(6a)相对应的卡槽(3a),所述的凸起(6a) 能够卡接在卡槽 (3a) 内。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
4、述的组合锅, 其特征在于, 上述的卡槽 (3a) 与上述内锅身 (4) 相 对的侧部具有缺口, 上述的内锅手柄 (6) 穿过缺口并卡接在卡槽 (3a) 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卡接结构包括内锅手柄(6)底部 的若干凸头和外锅手柄 (3) 顶部与凸头相匹配的凹口, 上述的凹口数量与凸头相同且与凸 头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的凸头能够卡接于相应的凹口内。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或 3 或 4 所述的组合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锅身 (4) 具有与之 匹配的内锅盖(5), 所述的内锅盖(5)底部具有凸出的环形连接部一(5a), 该环形连接部一 (5a) 与内锅盖。
5、 (5) 同轴设置且位于内锅身 (4) 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锅身(1)具有与之匹配的外锅 盖 (2), 所述的外锅盖 (2) 底部具有凸出的环形连接部二 (2a), 上述的内锅手柄 (6) 顶部具 有凹槽 (6b), 环形连接部二 (2a) 下端位于凹槽 (6b) 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组合锅, 其特征在于, 上述的内锅盖 (5) 顶部连接有盖耳 (7), 上述的盖耳(7)包括呈盒状的壳体和至少一个提手(7c), 上述提手(7c)两端内侧具有 凸出的铰接柱 (7c1), 所述的壳体内部为空腔且其相正对的侧壁上具有铰接孔 (7a2), 两。
6、铰 接柱 (7c1) 分别穿过铰接孔 (7a2) 并部分位于壳体内, 所述的提手 (7c) 能够相对于壳体转 动。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组合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 (7a) 和底盖 (7b), 所述的上壳体 (7a) 底部具有与底盖 (7b) 相匹配的开口, 所述的底盖 (7b) 卡接在开 口内且部分伸入到上壳体 (7a) 内并与上述铰接柱 (7c1) 相抵靠, 所述的上壳体 (7a) 内侧 顶壁上具有凸出的定位柱(7a1), 紧固件一端依次穿过内锅盖(5)、 底盖(7b)并旋入定位柱 (7a1) 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外锅盖(。
7、2)顶部连接有上述的盖 耳 (7)。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提手(7c)的数量为2个且相对 于上壳体 (7a) 中心对称设置。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049245 U 2 1/4 页 3 一种组合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组合锅。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房价的日益上涨, 普通百姓所能够买到的房子的面积越来越小, 这就导致厨 房所分配到的使用空间也越来越小。 而厨房主要的作用是用于烹饪, 且根据食材的多少, 会 选择尺寸不同的烹饪工具, 如蒸锅、 煮锅等, 但随着厨房中锅具数量的增多, 锅具的摆放空 间成为让使用。
8、者烦恼的事情, 厨房锅具摆放占用空间过多, 严重影响厨房的美观, 影响烹饪 者的烹饪心情, 影响生活质量。 0003 为 了 解 决 这 个 问 题, 申 请 人 曾 经 提 供 了 一 种 堆 叠 式 组 合 锅 申 请 号 :201320005263.2 ; 授权公告号 : CN203122094Y, 包括若干个口径依次减小的锅身, 各锅 身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 且相邻两个锅身中口径小的锅身置于口径大的锅身内, 每个锅 身均具有一个与之配合的锅盖, 各锅盖按照口径大小依次堆叠, 且锅盖上设有一个能够使 相邻两个锅盖之间相互定位的定位件。 0004 该堆叠式组合锅中, 相邻的两个锅身中小口。
9、径锅身的锅身把手只是单纯地撘靠在 大口径锅身的锅身把手上, 在快速移动该组合锅时, 小口径锅身会发生移动并与大口径锅 身碰撞, 产生噪音, 且久而久之, 小口径锅身和大口径锅身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 提出了一种相邻两锅身连接 稳定的组合锅。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 一种组合锅, 包括外锅身和内锅 身 , 所述的内锅身置于外锅身内 , 所述的外锅身的外沿具有至少两个外锅手柄 , 所述的内 锅身外沿具有数量与外锅手柄相同的内锅手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锅手柄撘靠在外锅 手柄上 , 且外锅手柄和。
10、内锅手柄之间具有使两者相互定位的卡接结构。 0007 将内锅身置于外锅身内, 可以减少锅具占用厨房空间 ; 通过卡接结构将外锅手柄 和内锅手柄定位住, 使内锅稳定地固定在外锅身内, 避免移动本组合锅时内锅身晃动并与 外锅身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同时避免内锅身与外锅身发生碰撞产生噪音。 0008 在上述的组合锅中, 上述的卡接结构包括内锅手柄底部呈弧形的凸起和外锅手柄 顶部与凸起相对应的卡槽 , 所述的凸起能够卡接在卡槽内。 0009 凸头的形状及尺寸与卡槽相匹配, 通过凸头卡接在卡槽内, 使内锅手柄稳定地固 定在外锅手柄上, 避免内锅身发生晃动 ; 凸起和凹槽内壁均呈弧形, 使凸起卡入卡槽的过程。
11、 更加顺畅。 0010 在上述的组合锅中, 上述的卡槽与上述内锅身相对的侧部具有缺口, 上述的内锅 手柄穿过缺口并卡接在卡槽内。采用这样的设计, 减少内锅手柄搭靠在外锅手柄上时的厚 度, 使本组合锅结构更加紧凑。 说 明 书 CN 204049245 U 3 2/4 页 4 0011 在上述的组合锅中, 所述的卡接结构包括内锅手柄底部的若干凸头和外锅手柄顶 部与凸头相匹配的凹口, 上述的凹口数量与凸头相同且与凸头一一对应设置 , 所述的凸头 能够卡接于相应的凹口内。 0012 内锅手柄通过凸头与凹口的配合定位在外锅手柄上, 具有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 优点。 0013 在上述的组合锅中, 所述。
12、的内锅身具有与之匹配的内锅盖, 所述的内锅盖底部具 有凸出的环形连接部一, 该环形连接部一与内锅盖同轴设置且位于内锅身内侧。当内锅盖 扣至在内锅身上时, 内锅盖内侧的环形连接部一位于内锅身内, 减少内锅盖从内锅身上脱 离的概率。 0014 在上述的组合锅中, 所述的外锅身具有与之匹配的外锅盖, 所述的外锅盖底部具 有凸出的环形连接部二, 上述的内锅手柄顶部具有凹槽, 环形连接部二下端位于凹槽内。 环 形连接部二位于凹槽内, 一方面可以对外锅盖进行限位, 减少被打翻的概率 ; 另一方面使本 组合锅变得更加紧凑。 0015 在上述的组合锅中, 上述的内锅盖顶部连接有盖耳, 上述的盖耳包括呈盒状的壳。
13、 体和至少一个提手, 上述提手两端内侧具有凸出的铰接柱, 所述的壳体内部为空腔且其相 正对的侧壁上具有铰接孔, 两铰接柱分别穿过铰接孔并部分位于壳体内, 所述的提手能够 相对于壳体转动。 0016 使用时, 内锅身放置在外锅身内, 内锅盖盖住内锅身, 此时, 转动提手使其与内锅 盖平行, 使整个组合锅变得更加紧凑。 0017 在上述的组合锅中, 所述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底盖, 所述的上壳体底部具有与底 盖相匹配的开口, 所述的底盖卡接在开口内且部分伸入到上壳体内并与上述铰接柱相抵 靠, 所述的上壳体内侧顶壁上具有凸出的定位柱, 紧固件一端依次穿过内锅盖、 底盖并旋入 定位柱内。 0018 采用这。
14、样的设计, 方便提手的安装 ; 紧固件可以为螺丝、 螺栓等机械紧固件。 0019 在上述的组合锅中, 所述的外锅盖顶部连接有上述的盖耳。外锅盖顶部连接有盖 耳, 使整个组合锅变得更加紧凑。 0020 在上述的组合锅中, 所述的提手的数量为 2 个且相对于上壳体中心对称设置。采 用这样的设计, 增加手提锅盖的手感。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组合锅具有以下优点 : 0022 1、 通过卡接结构将外锅手柄和内锅手柄定位住, 使内锅身稳定地固定在外锅身 内, 避免移动本组合锅时内锅身晃动并与外锅身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同时减少内锅身与外 锅身发生碰撞产生的噪音 ; 0023 2、 环形连接部二位于。
15、凹槽内, 一方面可以对外锅盖进行限位, 减少被打翻的概率 ; 另一方面可能使本组合锅变得更加紧凑 ; 0024 3、 通过在外锅盖及内锅盖顶部均设置可旋转的提手, 使整个组合锅变得更加紧 凑。 附图说明 0025 图 1 是本组合锅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 说 明 书 CN 204049245 U 4 3/4 页 5 0026 图 2 是由内锅身、 内锅盖、 内锅把手及盖耳所组成的内锅的等轴测结构示意图 ; 0027 图 3 是内锅的下视结构示意图 ; 0028 图 4 是外锅与外锅把手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 0029 图 5 是外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 0030 图 6 是内锅盖的结构示意图 ; 。
16、0031 图 7 是盖耳去除底盖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 0032 图 8 是盖耳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 0033 图 9 是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中, 1、 外锅身 ; 2、 外锅盖 ; 2a、 环形连接部二 ; 3、 外锅手柄 ; 3a、 卡槽 ; 4、 内锅身 ; 5、 内锅盖 ; 5a、 环形连接部一 ; 6、 内锅手柄 ; 6a、 凸起 ; 6b、 凹槽 ; 7、 盖耳 ; 7a、 上壳体 ; 7a1、 定 位柱 ; 7a2、 铰接孔 ; 7b、 底盖 ; 7c、 提手 ; 7c1、 铰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技。
17、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6 实施例一 0037 如图 1 所述, 本组合锅包括外锅身 1、 与外锅身 1 匹配的外锅盖 2、 连接在外锅身 1 外沿上的外锅手柄 3、 内锅身 4、 与内锅身 4 匹配的内锅盖 5、 连接在内锅身 4 外沿上的内锅 手柄 6 等组成。其中, 内锅身 4 置于外锅身 1 内, 且此时内锅手柄 6 撘靠在外锅手柄 3 上。 0038 如图 1、 图 3 和图 4 所示, 外锅手柄 3 和内锅手柄 6 之间具有使两者相互定位的卡 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 该卡接结构包括内锅手柄 6 底部呈弧形的凸起 6a 和外锅手柄 3 顶 部。
18、凹入的且与凸起 6a 相匹配的卡槽 3a。内锅手柄 6 通过凸起 6a 与卡槽 3a 的配合固定在 外锅手柄 3 上。进一步优化, 卡槽 3a 与内锅身 4 相对的侧部具有缺口 3a1, 内锅手柄 6 穿过 缺口 3a1 并卡接在卡槽 3a 内, 减少内锅手柄 6 撘靠在外锅手柄 3 上的厚度, 使本组合锅结 构更加紧凑。 0039 如图 6 所示, 内锅盖 5 底部具有凸出的环形连接部一 5a, 防止内锅盖 5 从内锅身 4 上脱落的概率, 同时增加内锅身 4 容纳食物的容积。 0040 如图 5 所示, 外锅盖 2 底部具有突出的环形连接部二 2a。如图 2 所示, 内锅手柄 6 顶部具有。
19、凹槽 6b, 环形连接部二 2a 下端位于凹槽 6b 内, 一方面可以对外锅盖 2 进行限位, 减少被打翻的概率 ; 另一方面使本组合锅变得更加紧凑。 0041 内锅盖 5 和外锅盖 2 顶部均连接有盖耳 7, 用来移动内锅盖 5 或外锅盖 2。具体来 说, 如图 7、 图 8 和图 9 所示, 盖耳 7 包括呈盒状的壳体和至少一个提手 7c, 其中, 壳体包括 上壳体 7a 和底盖 7b, 上壳体 7a 内部为空腔且其底部开设有与底盖 7b 相匹配的开口。上壳 体 7a 内侧顶壁上还具有凸出的定位柱 7a1 且该定位柱 7a1 位于顶壁中部, 定位柱 7a1 内具 有内螺纹孔。 提手7c两端。
20、内侧均具有凸出的铰接柱7c1, 上壳体7a上相正对的侧壁上具有 铰接孔 7a2, 两铰接柱 7c1 分别穿过铰接孔 7a2 并部分位于壳体内, 且此时, 提手 7c 能够相 对于壳体转动。底盖 7b 与开口内壁相卡接且部分伸入到上壳体 7a 内并与铰接柱 7c1 相抵 靠。紧固件依次穿过内锅盖 5( 或外锅盖 2)、 底盖 7b 并旋于定位柱 7a1 内, 将内锅盖 5( 或 外锅盖 2) 与盖耳 7 牢牢固定。 说 明 书 CN 204049245 U 5 4/4 页 6 0042 在本实施例中, 紧固件可以为螺丝、 螺栓等机械紧固件 ; 提手7c的数量为2个且相 对于上壳体 7a 中心对称。
21、设置 ; 优先选择内锅手柄 6 的数量为 2 个且沿内锅身 4 中心对称设 置, 外锅手柄 3 的数量与内锅手柄 6 的数量相同, 也为 2 个, 且沿外锅身 1 中心对称设置。 0043 实施例二 0044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 卡接结构包括内锅 手柄 6 底部的若干凸头和外锅手柄 3 顶部与凸头相匹配的凹口, 凹口数量与凸头相同且与 凸头一一对应设置 , 当内锅手柄 6 撘靠在外锅手柄 3 上时, 上述的凸头位于凹口内。内锅 手柄 6 通过凸头与凹口的配合定位在外锅手柄 3 上, 具有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的优点。 004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
22、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 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204049245 U 6 1/7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45 U 7 2/7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45 U 8 3/7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45 U 9 4/7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45 U 10 5/7 页 11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45 U 11 6/7 页 12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45 U 12 7/7 页 13 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49245 U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