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单元和车辆行为控制装置.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781611 上传时间:2018-03-1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1656.4

申请日:

2009.05.25

公开号:

CN101590847A

公开日:

2009.12.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0T 8/17登记生效日:20160715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日信工业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日本奥托立夫日信制动器系统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长野县变更后权利人:日本长野县|||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T8/17; B60R16/02

主分类号:

B60T8/17

申请人:

日信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袰谷正俊; 小布施直树

地址:

日本长野县

优先权:

2008.5.27 JP 2008-137463; 2009.4.22 JP 2009-10355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党晓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电子控制单元和车辆行为控制装置,该电子控制单元能使收纳传感器基板和控制基板的壳体小型化,能够使整体构成紧凑。电子控制单元(10’)包括:传感器基板(30),其上安装有传感器(33、34);控制基板(20),其根据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物理量控制电气部件的动作;和壳体(40),其收纳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在壳体中形成有:收纳电气部件的第一收纳室(41)、以分层状态收纳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的第二收纳室(42)、和将上述第一收纳室与第二收纳室分隔开的分隔部(44),在该分隔部上形成有朝向第二收纳室(42)开口的凹部(81),利用该凹部形成有作为传感器(33、34)的收纳空间的传感器收纳部(80)。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
传感器基板,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预定的物理量的传感器;
控制基板,其根据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物理量,对电气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和
壳体,其收纳上述传感器基板和上述控制基板,
在上述壳体内部形成有:收纳上述电气部件的第一收纳室、以分层状态收纳上述传感器基板和上述控制基板的第二收纳室、以及将上述第一收纳室和上述第二收纳室分隔开的分隔部,
在上述分隔部上形成有朝向上述第二收纳室开口的凹部,利用上述凹部,形成有作为上述传感器的收纳空间的传感器收纳部。

2.
  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
传感器基板,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预定的物理量的传感器;
控制基板,其根据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物理量,对电气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和
壳体,其收纳上述传感器基板和上述控制基板,
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收纳上述电气部件的第一收纳室、以分层状态收纳上述传感器基板和上述控制基板的第二收纳室、以及与上述第二收纳室连通的传感器收纳部,
上述传感器收纳部是利用设置于分隔部的开口部以向上述第一收纳室凸出的方式形成的,其中上述分隔部用于将上述第一收纳室与上述第二收纳室分隔开,
在上述传感器收纳部中收纳有上述传感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感器收纳部和上述第一收纳室被具有导电性的屏蔽部件分隔开,
在上述壳体内收纳有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用于向设置于上述壳体外部的电动部件供电,
上述屏蔽部件和上述电动部件经由上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感器基板载置于上述分隔部的靠上述第二收纳室侧的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传感器是角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6.
  一种车辆行为控制装置,其包括:形成有制动液道的基体、和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基板构成为:根据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车体的行为,对上述电气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由此来控制上述制动液道内的制动液压力。

说明书

电子控制单元和车辆行为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控制单元、以及使用该电子控制单元的车辆行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使机动车等车辆的行为稳定的车辆行为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等电气部件;电动机等电动部件;借助于电动机的动力进行驱动的往复动作泵;构成油箱的油箱构成部件;控制电磁阀和电动机的动作的控制基板;以及组装有上述各种部件的基体,在该基体内部形成有制动液道。
在上述车辆行为控制装置中,检测车体的行为的传感器组装在控制基板上。并且,根据由传感器检测到的车体的行为,控制基板对电磁阀和电动机的动作进行控制,使制动液道内的制动液压力变化,由此来对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进行控制,从而使车辆的行为稳定。
作为上述车辆行为控制装置的电子控制单元,其包括:安装有传感器的传感器基板;根据由传感器检测到的车体的行为来对电磁阀和电动机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和以分层状态收纳传感器基板和控制基板的壳体。在现有的电子控制单元中,在壳体的内表面形成有向外部凸出的凹部,在该凹部中收纳有传感器和传感器基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样的电子控制单元中,由于无需将传感器和控制基板利用线束等部件连接起来,所以能够减少部件个数。此外,由于无需将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分开收纳在车内,所以能够使车辆小型化和轻量化。
此外,由于无需在控制基板上安装传感器,所以不必增大控制基板的面积。
此外,在对传感器进行检查和调整时,只有传感器基板成为处理对象,所以能够提高传感器的检查和调整工序的处理效率。
另外,在对传感器的规格进行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改变传感器基板的结构即可,无需改变控制基板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少伴随传感器的规格变更而产生的成本和作业时间。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0013号公报(第0015段、图2、图3)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电子控制单元中,由于用于收纳传感器的部位从壳体的外表面凸出,所以存在壳体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使收纳传感器基板和控制基板的壳体小型化、能够使整体构成紧凑的电子控制单元,以及使用该电子控制单元的车辆行为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传感器基板,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预定的物理量的传感器;控制基板,其根据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物理量,对电气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和壳体,其收纳上述传感器基板和上述控制基板,在上述壳体内部形成有:收纳上述电气部件的第一收纳室、以分层状态收纳上述传感器基板和上述控制基板的第二收纳室、以及将上述第一收纳室和上述第二收纳室分隔开的分隔部,在上述分隔部上形成有朝向上述第二收纳室开口的凹部,利用上述凹部,形成有作为上述传感器的收纳空间的传感器收纳部。
在该结构中,收纳传感器的传感器收纳部是利用设置于分隔部的凹部以向第一收纳室凸出的方式形成的。即,根据该结构,通过有效地利用第一收纳室的空间,无需使用于收纳传感器的部位从壳体的外表面凸出。因此,在上述结构中,能够使壳体小型化,能够紧凑地构成电子控制单元整体。
此外,由于将第一收纳室和传感器收纳部分隔开的部位与分隔部形成为一体,所以无需在分隔部另行设置用于形成传感器收纳部的部件。因此,在上述结构中,能够抑制电子控制单元的部件个数的增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发明的其它结构,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包括:传感器基板,其上安装有用于检测预定的物理量的传感器;控制基板,其根据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物理量,对电气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和壳体,其收纳上述传感器基板和上述控制基板,在上述壳体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收纳上述电气部件的第一收纳室、以分层状态收纳上述传感器基板和上述控制基板的第二收纳室、以及与上述第二收纳室连通的传感器收纳部,上述传感器收纳部是利用设置于分隔部的开口部以向上述第一收纳室凸出的方式形成的,其中上述分隔部用于将上述第一收纳室与上述第二收纳室分隔开,在上述传感器收纳部中收纳有上述传感器。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结构中的传感器收纳部是为了收纳传感器而向第一收纳室凸出的空间,该传感器收纳部也可以不利用壁部分隔出来。
在该结构中,收纳传感器的传感器收纳部是利用设置于分隔部的开口部以向第一收纳室凸出的方式形成的。即,根据该结构,通过有效地利用第一收纳室的空间,无需使用于收纳传感器的部位从壳体的外表面凸出。因此,在上述结构中,能够使壳体小型化,能够紧凑地构成电子控制单元整体。
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中,可以构成为:在利用设置于分隔部的开口部形成了传感器收纳部的结构中,上述传感器收纳部和上述第一收纳室被具有导电性的屏蔽部件分隔开来,在上述壳体内收纳有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用于向设置于上述壳体外部的电动部件供电,上述屏蔽部件和上述电动部件经由上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在该结构中,即使电气部件产生了电噪声,该电噪声也会经由具有导电性的屏蔽部件和连接端子流向电动部件。即,由于将传感器收纳部和第一收纳室分隔开的屏蔽部件接地,所以能够屏蔽电噪声。由此,无需在传感器基板和控制基板上安装用于减小电噪声的电容器等,因此能够减少电子控制单元的部件个数,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由于电气部件产生的热被屏蔽部件隔断,所以能够防止热对传感器产生影响,能够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中,可以构成为:上述传感器基板载置于上述分隔部的靠上述第二收纳室侧的面上。
在该结构中,由于安装于分隔部的传感器基板稳定,所以能够防止传感器基板的挠曲,并且能够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中,上述传感器可以使用角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在该结构中,能够使组装有在检测车体行为等情况下使用的角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电子控制单元变小。
使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车辆行为控制装置包括:形成有制动液道的基体、和上述电子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基板构成为:根据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车体的行为,对上述电气部件的动作进行控制,由此来控制上述制动液道内的制动液压力。
在该结构中,由于能够使壳体小型化,能够紧凑地构成电子控制单元整体,所以能够使车辆行为控制装置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控制单元,能够使壳体小型化,能够紧凑地构成电子控制单元整体。
此外,根据使用上述电子控制单元的车辆行为控制装置,由于能够使壳体小型化,能够紧凑地构成电子控制单元整体,所以能够使车辆行为控制装置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的车辆行为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的车辆行为控制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中、在壳体上安装传感器基板和控制基板之前的状态的图,是从表侧观察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中、从背侧观察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所使用的屏蔽部件和传感器基板的图,(a)是屏蔽部件的立体图,(b)是传感器基板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中、在壳体上安装有传感器基板的状态的图,是从表侧观察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中、在壳体上安装有传感器基板和控制基板的状态的图,是从表侧观察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的车辆行为控制装置的侧剖视图。
标号说明
U:车辆行为控制装置;10:电子控制单元(第一实施方式);10’:电子控制单元(第二实施方式);20:控制基板;30:传感器基板;33:角速度传感器;34:加速度传感器;40:壳体;41:第一收纳室;42:第二收纳室;43:连接器连接部;44:分隔部;46:基准销;50:盖;70:传感器收纳部(第一实施方式);71:开口部;72:屏蔽部件;72c:接地端子;80:传感器收纳部(第二实施方式);81:凹部;100:基体;200:电动机;220:电动机母线(bus-bar);T:接头(连接端子);V:电磁阀;V1: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适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关于相同结构构件,标以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以应用于车辆行为控制装置的电子控制单元为例进行说明,该车辆行为控制装置通过对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进行控制,来使机动车的行为稳定。
<第一实施方式>
[车辆行为控制装置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行为控制装置U的结构。
车辆行为控制装置U主要包括:基体100,其用于组装电磁阀V和压力传感器S等电气部件、电动机200等电动部件、以及往复动作泵P等;以及电子控制单元10,其检测车体的行为,并控制电磁阀V的开闭和电动机200的动作。在基体100内形成有制动液道,电子控制单元10构成为:通过根据车体的行为使电磁阀V和电动机200动作,来使制动液道内的制动液压力变化。
(基体的结构)
如图1所示,基体100是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金属部件,在基体100内部形成有制动液道(油路)。
在基体100的各面中、在表侧的面101上,形成有多个用于安装电磁阀V和压力传感器S这样的电气部件的有底的安装孔151...等。
此外,在基体100的上表面103上,形成有四个与延伸至车轮制动器(未图示)的配管连接的出口开口152...等。
此外,在基体100的下表面上形成有两个油箱孔153等,该油箱孔153用于组装构成油箱的油箱构成部件R。
此外,在基体100的侧面105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往复动作泵P的泵孔155等。
另外,设置于基体100的孔直接、或经由形成于基体100内部的未图示的制动液道相互连通。
(电动机的结构)
电动机200是成为往复动作泵P的动力源的电动部件,如图2所示,电动机200一体地紧固在基体100的背侧的面102上。另外,在电动机200和基体100的背侧的面102之间,夹设有环状的密封部件214,该密封部件214将电动机200和基体100的背侧的面102之间液密地密封起来。
在电动机200的输出轴210上设置有偏心轴部211,在该偏心轴部211上嵌入有球轴承212。偏心轴部211和球轴承212插入在电动机安装孔154中。在输出轴210的上方,连接有用于向未图示的转子提供电力的电动机母线220。电动机母线220贯穿插入在端子孔140中,并经由设置在壳体40内的作为连接端子的接头T与控制基板20连接。
[电子控制单元的结构]
如图1所示,电子控制单元10包括:壳体40,其收纳从基体100凸出的电气部件、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等;以及盖50,其将该壳体40的开口部封闭起来。
(壳体的结构)
如图2所示,壳体40是合成树脂制的箱体,其在覆盖了从基体100的表侧的面101凸出的电磁阀V和压力传感器S等电气部件的状态下,一体地紧固在基体100的表侧的面101上。
关于该箱体40,其与基体100侧相反的一侧的面(图2中的右侧的面)以及靠基体100侧的面(图2中的左侧的面)是开口的。在壳体40的内部空间的背侧,形成有收纳电磁阀V、电磁线圈V1、压力传感器S等电气部件的第一收纳室41,在壳体40的内部空间的表侧,形成有收纳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的第二收纳室42。
壳体40包括:形成第一收纳室41的第一周壁部41a;配置在该第一周壁部41a的侧方的连接器连接部43(参照图3);形成第二收纳室42的第二周壁部42a;以及将第一收纳室41和第二收纳室42分隔开的分隔部44(参照图3)。
第一周壁部41a是包围电气部件的部位,第一周壁部41a具有与基体100的表侧的面101的外周缘抵接的凸缘41b。在该凸缘41b的适当部位形成有安装孔41c(参照图4)。
另外,在凸缘41b的靠基体100侧的端面,沿着凸缘41b的内周安装有环状的密封部件41d。该密封部件41d是这样的部件:与基体100的表侧的面101紧密接触,从而将基体100与壳体40之间密封起来。
第二周壁部42a是包围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的部位,第二周壁部42a配置在第一周壁41a和连接器连接部43(参照图3)的表侧。
如图3所示,第二周壁部42a的外周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在长度方向的两个边(图3中的上下两个边)形成有向外侧鼓起的部位。在该第二周壁部42a的鼓起部位的内侧形成有接头集中部45。
在接头集中部45中,为金属部件的多个接头45a...的表侧的面(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在控制基板20的外周侧露出。如图2所示,从接头45a延伸出的导电部件45b埋设在分隔部44中,并在分隔部44的背侧(第一收纳室41侧)分别与电磁线圈V1的端子、压力传感器S的端子、以及电动机200的电动机母线220电连接。
图3所示的连接器连接部43是与在未图示的外部配线电缆的端部设置的连接器进行连接的部位。连接器连接部43包括:从第二收纳室42通过连接器连接部43的底壁导出至外表面(露出于外部的面)的多个连接端子43a...(参照图4);以及包围这些连接端子43a...的侧壁43b。
如图2所示,分隔部44是隔开间隔地与基座100的表侧的面101对置的板状的部位。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4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在该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的四角分别凸出设置有基板保持部44a...。
基板保持部44a是支撑控制基板20(参照图7)的部位,各基板保持部44a...的凸端面与控制基板20的背侧的面抵接。此外,在基板保持部44a的凸端面形成有安装孔44b,在安装孔44b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槽。
此外,如图2所示,在分隔部44上形成有接头安装部44d,接头T贯通该接头安装部44d,接头T的一端侧向第一收纳室41凸出,另一端侧向第二收纳室42凸出。
在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的中央附近,在与接头安装部44d相邻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71。在该开口部71中,以向第一收纳室41凸出的方式安装有箱状的屏蔽部件72。该屏蔽部件72的内部空间成为与第二收纳室42连通的传感器收纳部70。即,利用开口部71形成了传感器收纳部70,所述开口部71设置在将第一收纳室41和第二收纳室42分隔开的分隔部44上。
屏蔽部件72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盒体,如图5的(a)所示,屏蔽部件72为长方体的箱状,在其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72a。在屏蔽部件72的开口部72a的边缘部,遍及全周地形成有向横向凸出的凸缘72b。此外,在形成于屏蔽部件72的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部(图2中的右侧)的凸缘72b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垂直立起的接地端子72c。
如图2所示,通过将凸缘72b埋设在形成于分隔部44的开口部71的内周面上,屏蔽部件72以下部向第一收纳室41凸出的方式被安装在开口部7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作壳体40时,通过模塑成形将屏蔽部件72安装在分隔部44上。
此外,屏蔽部件72的接地端子72c的前端部从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上凸出,通过将该接地端子72c焊接到接头T的另一端部T1,屏蔽部件72就与接头T电连接起来。由于电动机母线20与接头T连接,因此,屏蔽部件72与电动机200经由接头T和电动机母线220电连接。
此外,如图3所示,在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上,以在长度方向上夹着开口部71的方式(即,在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地)凸出设置有两个基准销46、46。此外,在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上,以在长度方向上夹着开口部71的方式(即,在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预定间隔地)形成有安装孔44c...每侧各2个,在安装孔44c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螺纹槽。
(盖的结构)
如图1所示,盖50是使壳体40的与基体100侧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密闭的合成树脂制的盖体,盖50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法紧固在壳体40的表侧的端面上。
(传感器基板的结构)
如图5的(b)所示,传感器基板30是在印刷有电子电路(导电部件)的长方形的基板主体31上安装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等电子部件而成的。通过将基板主体31安装到壳体40的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上,传感器基板30以比控制基板20更靠分隔部44侧的方式固定在第二收纳室42内(参照图6)。
在该传感器基板30中,构成为通过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来检测车体的行为(预定的物理量)。
如图6所示,传感器基板30以使安装有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面朝向分隔部44侧的状态载置在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上。在将传感器基板30安装到分隔部44上时,如图2所示,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被从第二收纳室42侧收纳到形成于分隔部44的传感器收纳部70的屏蔽部件72内。
如图5的(b)所示,在传感器基板3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各形成有2个贯通孔32...,该贯通孔32...与形成于分隔部44的安装孔44c...(参照图3)连通。并且,如图6所示,通过将从传感器基板30的表侧贯穿插入到了贯通孔32中的固定螺栓36的前端部螺合到分隔部44的安装孔44c(参照图3)内,传感器基板30被安装到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上。
另外,为了提高传感器基板30的稳定性,如图6所示,优选将基板主体31载置于在分隔部44上形成的开口部71的边缘部的整周上。
此外,在传感器基板30上形成有定位孔35、35(参照图5的(b)),凸出设置于分隔部44的基准销46、46(参照图3)贯穿插入到该定位孔35、35中。因此,在将传感器基板30安装到分隔部44上时,通过使各基准销46、46贯穿插入到各定位孔35、35中,能够将传感器基板30定位在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上。并且构成为,当传感器基板30定位在了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上时,安装于传感器基板30的角速度传感器33的检测轴与车辆的上下方向一致,加速度传感器34的检测轴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一致。
(控制基板的结构)
如图7所示,控制基板20是在印刷有电子电路(导电部件)的长方形的基板主体21上安装半导体芯片等电子部件26而成的。通过以安装有电子部件26的面为表侧地将基板主体21安装到壳体40的分隔部44的第二收纳室42侧,控制基板20被固定在第二收纳室42内(参照图2)。
在该控制基板20中,构成为根据从图2所示的传感器基板30和压力传感器S等各种传感器得到的信息、和预先存储的程序等,来对电磁阀V的开闭和电动机200的动作进行控制。
在控制基板20中,如图7所示,在基板主体21的四角附近分别形成有贯通孔22。当将控制基板20安装到分隔部44(参照图3)的第二收纳室42侧时,贯通孔22与基板保持部44a(参照图3)的安装孔44b连通。并且,通过将从控制基板20的表侧贯穿插入到了贯通孔22中的固定螺栓23的前端部螺合到基板保持部44a(参照图3)的安装孔44b内,控制基板20被安装到分隔部44的第二收纳室42侧。由此,如图2所示,控制基板20的背侧的面和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相距预定间隔地配置成平行状态,安装在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上的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以分层状态收纳在第二收纳室42内。
在安装于分隔部44(参照图3)的第二收纳室42侧的控制基板20中,控制基板20的电子电路和接头集中部45的接头45a通过焊线(bonding wire)45c电连接。由此,安装于控制基板20的各种电子部件和安装于基体100的电气部件电连接。
此外,在安装于图2所示的分隔部44的传感器基板30上,电连接有埋设于分隔部44中的导电部件(未图示),通过将该导电部件与接头集中部45的接头45a电连接,传感器基板30的电子电路与控制基板20的电子电路电连接。由此,能够将通过安装于传感器基板30的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检测到的车辆的行为信息输出到控制基板20。
[电子控制单元和车辆行为控制装置的作用效果]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10中,如图2所示,收纳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传感器收纳部70是利用设置于分隔部44的开口部71以向第一收纳室41凸出的方式形成的。即,根据该电子控制单元10,通过有效地利用第一收纳室41的空间,无需使用于收纳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部位从壳体40的外表面凸出。
此外,由于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以分层状态收纳在壳体40内,无需在控制基板20的面上安装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因此无需增大控制基板20的面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10中,能够使壳体40小型化,能够紧凑地构成电子控制单元10整体。
另外,在第一收纳室41中,考虑到组装电磁阀V和压力传感器S等电气部件时的公差,或者为了防止从壳体40传递向电气部件的振动,往往在分隔部44和电气部件之间形成有间隙。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该间隙中收纳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使得用于收纳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部位不会向壳体40的外表面凸出,从而使得壳体40小型化。
此外,如图6所示,由于传感器基板30载置于分隔部44的靠第二收纳室42侧的面上,安装于分隔部44的传感器基板30稳定,因此能够防止传感器基板30的挠曲,并且能够提高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检测精度。
此外,如图2所示,由于收纳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屏蔽部件72相对于电动机200电连接,所以即使电磁阀V和电动机200等产生了电噪声,该电噪声也会经由具有导电性的屏蔽部件72和接头T流向电动机200。即,由于将传感器收纳部70和第一收纳室41分隔开的屏蔽部件72接地,所以能够屏蔽电噪声。由此,无需在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上安装用于减小电噪声的电容器等,因此能够减少电子控制单元10的部件个数,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由于电磁阀V和电动机200等产生的热被屏蔽部件72隔断,所以能够防止热对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产生影响,能够提高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检测精度。
此外,由于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形成为独立的基板,在对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进行检查和调整时,只有传感器基板30成为处理对象,所以能够提高检查和调整工序的处理效率。
此外,在改变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规格的情况下,只要改变传感器基板30的结构即可,而无需改变控制基板20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少伴随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规格变更而产生的成本和作业时间。
此外,如图6所示,通过将形成在壳体40的分隔部44上的基准销46、46贯穿插入(卡合)到传感器基板30的定位孔35、35(参照图5的(b))中,传感器基板30相对于壳体40的分隔部44被定位。由此,能够简单地使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检测轴、与设定在车辆的前后左右方向上的基准轴一致,所以能够提高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的组装效率。
在使用了上述电子控制单元10的、图1的车辆行为控制装置U中,能够使壳体40小型化,能够紧凑地构成电子控制单元10整体,因此能够使车辆行为控制装置U小型化。
此外,由于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参照图2)组装在电子控制单元10内,所以在将车辆行为控制装置U组装到车辆上时,能够简单地进行组装而不会被线束限制。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
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通过在形成于壳体40的分隔部44的开口部71内安装屏蔽部件72来形成传感器收纳部70,但是也可以不在形成于分隔部44的开口部71内安装屏蔽部件72,而省略传感器收纳部70与第一收纳室41的分隔件,使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从开口部71向第一收纳室41内凸出。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5的(a)所示的屏蔽部件7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部件形成,但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部件,屏蔽部件72的材料并没有限定,也可以使用具有导电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此外,虽然屏蔽部件72形成为箱状的盒体,但是其形状并没有限定,例如,也可以是通过板状的遮挡部件来将传感器收纳部70和第一收纳室41分隔开。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1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10(参照图2)大致相同的结构,如图8所示,不同点在于,使将第一收纳室41和传感器收纳部80分隔开的部位与壳体40内的分隔部44形成为一体。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隔部44上,形成有向第二收纳室42开口的、俯视为矩形的凹部81。第二实施方式的传感器收纳部80是利用凹部81来形成的。
传感器收纳部80的开口部被传感器基板30封闭,在传感器收纳部80内收纳有安装于传感器基板30的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单元10’中,收纳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传感器收纳部80是利用设置于分隔部44的凹部以向第一收纳室41凸出的方式形成的。即,根据该结构,通过有效地利用第一收纳室41的空间,无需使用于收纳角速度传感器33和加速度传感器34的部位从壳体40的外表面凸出。因此,能够使壳体40小型化,能够紧凑地构成电子控制单元10’整体。
此外,由于将第一收纳室41和传感器收纳部80分隔开的部位与分隔部44形成为一体,所以无需在分隔部44上另行设置用于形成传感器收纳部80的部件。因此,在该结构中,能够抑制电子控制单元10’的部件个数的增加。

电子控制单元和车辆行为控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电子控制单元和车辆行为控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电子控制单元和车辆行为控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控制单元和车辆行为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控制单元和车辆行为控制装置.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电子控制单元和车辆行为控制装置,该电子控制单元能使收纳传感器基板和控制基板的壳体小型化,能够使整体构成紧凑。电子控制单元(10)包括:传感器基板(30),其上安装有传感器(33、34);控制基板(20),其根据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到的物理量控制电气部件的动作;和壳体(40),其收纳传感器基板(30)和控制基板(20),在壳体中形成有:收纳电气部件的第一收纳室(41)、以分层状态收纳传感器基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