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压力锅及限压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压力锅上设置有限压阀,限压阀包括阀体、顶针和排汽管,阀体包括壳体 和可拆卸地固定在壳体内的芯部,其中,芯部是由多个可拆卸的配重块构成的。顶针设置在 阀体的腔体内,顶针的一端相对于排汽阀的一端的端口设置。排汽阀的另一端安装在压力锅 上,并与压力锅的内部相连通。当压力锅内的压力小于阀体自重产生的开启压力时,顶针的 该一端堵住排汽阀的端口,此时,压力阀处于关闭状态。当压力锅内的压力大于阀体自重产 生的开启压力时,顶针被来自于压力锅内的汽压顶起,此时,压力阀处于打开状态,从而实 现对压力锅内的汽压的限压功能。当需要调节阀的压力时,可增减阀体内的芯部的重量,例 如,当需要减少限压阀的开启压力时,需要将减少芯部的重量,当需要增大限压阀的开启压 力时,需要增加芯部的重量。为了实现对芯部的重量的增减,需要向芯部增加一部分配重块, 或从芯部中减少一部分配重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加或减轻阀体的自重,从而实现对开启 压力的设定。
然而,由于芯部的配重块是设置在壳体内的,因此,向芯部增加或减少配重块的时候, 需要将配重块嵌入壳体,或者需要将配重块从壳体内拆除,这样就给操作带来很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压力锅及限压阀,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限压阀的开启压力调节不便的 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限压阀,包括:阀体,阀体 包括腔体;顶针,顶针设置在阀体的腔体内;排汽管,排汽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排汽管 还包括贯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排汽孔,阀体通过顶针堵住或离开排汽孔的位于第一端的端口; 配重部,配重部包括多个相互悬挂连接的配重块,配重部的一端吊在阀体上;调节板,调节 板可纵向调节地设置在排汽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调节区域。
进一步地,排汽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具有脱离点;当调节板位于排汽管的第一端与 脱离点之间时,配重部的至少一部分配重块堆积在调节板上;当调节板位于排汽管的脱离点 与第二端之间时,配重部与调节板分离地设置。
进一步地,阀体包括壳体和固定在壳体内的芯部,芯部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形成阀体的 腔体。
进一步地,配重部的一端吊在芯部的底部的端面上。
进一步地,配重部包括至少两个配重块组,每个配重块组分别包括多个的配重块,每个 配重块组中的配重块依次通过柔性连接部连接成串。
进一步地,柔性连接部和配重块外表面经过防锈处理。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配重块组相对于排汽管对称地布置。
进一步地,配重块为环形,环形的配重块套在排汽管的外侧,多个配重块依次通过柔性 连接部连接成串。
进一步地,多个配重块为相互扣合地连接的多个链环。
进一步地,配重部包括至少两个配重块组,每个配重块组分别包括多个的配重块,至少 两个配重块组相对于排汽管对称地布置。
进一步地,调节板通过螺纹可调节地设置在排汽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锅,其包括限压阀,该限压阀是上述的限压阀。
本发明的内部配重块之间是柔性连接的,使得在开启压力的调节过程中,随着调节板的 位置的变化,由调节板承受配重部中的至少一部分配重块的重量,从而达到了对开启压力的 调节的目的,大大方便用户的操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 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处于最大开启压力时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处于某一中间开启压力时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处于最小开启压力时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除去排汽管及调节板时的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排汽管及调节板的相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具有环形配重块的实施例;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具有链式配重块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 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限压阀。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中的限压阀包括: 阀体2、顶针1、排汽管7、配重部和调节板6,其中,阀体2包括腔体23;顶针1设置在阀 体2的腔体内;排汽管7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排汽管7还包括贯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排汽 孔73,阀体2通过顶针1堵住或离开排汽孔73的位于第一端的端口74;配重部包括多个相 互悬挂连接的配重块5,配重部的一端吊在阀体2上;调节板6可纵向调节(即沿排汽管7的 轴向)地设置在排汽管7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调节区域。特别地,排汽管7的第一端与 第二端之间具有脱离点;当调节板6位于排汽管7的第一端与脱离点之间时,配重部的至少 一部分配重块5堆积在调节板6上;当调节板6位于排汽管7的脱离点与第二端之间时,配 重部与调节板6分离地设置,即该脱离点是调节板6从排汽管7的第二端向第一端运动时的 一个临界点,当调节板6从排汽管7的第二端运动到该临界点之前,配重块5处于自由悬挂 的状态,此时配重部的所有重量都作用在阀体2上;一旦调节板6超过该临界点的位置,那 么配重部的一部分承载在调节板6上,另一部分仍然保持悬挂状态,此时只有那些仍处于悬 挂状态的那部分配重部的重量作用于阀体2上。
下面结合图1-3对上述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当本发明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时,调节 板6被调节到排汽管7的脱离点与排汽管7的第二端之间,配重部的一端与阀体2连接从而 使配重块悬挂地处于垂吊状态,此时,配重部的另一端不与调节板6的表面接触,即在此状 态下配重部的全部重量都作用于阀体2上,此时限压阀的开启压力包括阀体2本身的自重和 配重部的全部重量。当需要减少限压阀的开启压力时,如图2所示,将调节板6调节到排汽 管7的第一端与排汽管7的脱离点之间,此时配重部中的至少一部分配重块5堆积在调节板6 上,仅有一部分配重块5处于悬挂状态,在此状态下,限压阀的开启压力包括阀体2的自重 和仍处于悬挂状态的配重块5的重量,堆积于调节板6上的配重块5受调节板6的支撑而不 再用作开启压力,从而得到了某一较小的开启压力,实现了从最大的开启压力到某一较小开 启压力的调节。当进一步操作调节板6向排汽管7的第一端的方向运动时,如图3所示,配 重部中的所有配重块5都将堆积在调节板6,因此,仅由阀体2向限压阀提供开启压力,此时 的开启压力被设定为最小值。可见,在上述对限压阀的开启压力的调节过程中,随着调节板 的位置的变化,由调节板承受配重部中的至少一部分配重块的重量,从而达到了对开启压力 的调节的目的,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中通过向阀体的壳体内拆除或安装配重块的方式就能实 现开启压力的调节,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操作。
优选地,如图1-4、7-8所示,阀体2包括壳体21和固定在壳体21内的芯部22,芯部22 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形成阀体2的腔体23。优选地,芯部22上设置有卡槽221,壳体21 的内壁上设置有凸起211,凸起211卡在卡槽221内,从而将壳体21与芯部22连接起来。优 选地,配重部的一端吊在芯部22的底部的端面上。
优选地,如图1-4、7-8所示,配重部包括至少两个配重块组3,每个配重块组3分别包括 多个的配重块5,每个配重块组3中的配重块5依次通过柔性连接部4连接成串。作为一个优 选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配重块5是柱形(特别是圆柱形)的,在柱形的配重块5的上下 两个端面上分别形成有向配重块5的内部凹入的收容凹部51,柔性连接部4的一端通过收容 凹部51与配重块5连接,当配重块5处于堆积状态时,两个配重块之间的柔性连接部4被收 纳于收容凹部51内,以防止柔性连接部4影响堆积的配重块5的堆积的稳定性。优选地,至 少两个配重块组3相对于排汽管7对称地布置。作为另一个优选地实施例,如图7所示,配 重块5还可以是环形的,环形的配重块5套在排汽管7的外侧,多个配重块5依次通过柔性 连接部4连接成串,采用这种环形的配重块5使得配重块5在堆积的时候,可以规则地堆积 而不会发生混乱堆积的情形,混乱堆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对限位阀的调节造成不利影响(例 如由于堆积的形状不规则使操作不顺畅)。优选地,环状的配重块5的上下两个端面上设置有 多个收容凹部51,柔性连接部4的一端通过该收容凹部51与配重块5连接,由于采用相邻的 两个环形的配重块5之间通过多个柔性连接部4连接,因此增加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能够使顶针1平衡地压在排汽管7的端口上而不会发生歪斜。作为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 图8所示,多个配重块5为相互扣合地连接的多个链环52,从而形成一配重链;优选地,如 图8所示,配重部包括至少两个配重块组3,每个配重块组3分别包括多个的配重块5,至少 两个配重块组3相对于排汽管7对称地布置。
优选地,如图5所示,调节板6通过螺纹可调节地设置在排汽管7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 间。当需要调节调节板6的位置时,仅需要拧动调节板6,即可通过排汽管7上的螺纹71实 现调节板6的位置的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锅,其包括限压阀,该限压阀是上述各 实施例中的限压阀。特别地,限压阀的排汽管7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安装螺纹72,限压阀通过 安装螺纹72安装到压力锅(特别地是压力锅的锅盖)上,即可通过对限压阀的调节板的调节 改变压力锅内的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 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