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水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保温功能 的电水壶。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水壶技术的发展,电水壶的功能越来越多,如在电水壶中增加 保温功能。
但是,在相关技术中,电水壶的保温加热器件通常都是设置在电水壶 的底部(如图1中所示的保温加热器件102),由于将保温加热器件设置 在电水壶的底部需要在电水壶的底板上冲压凸台(如图1中所示凸台 104),工艺加工成本高,且不易清洗;同时,由于电水壶在对水加热过 程中产生的水垢大部分都沉积在电水壶的底部,若将保温加热器具设置在 电水壶的底部,也会由于水垢较多而影响传热效果,导致电水壶的热效率 低。
因此,如何在降低电水壶的工艺加工成本的同时,提高热传导效率成 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 水壶,能够降低工艺难度和工艺成本,同时能够提高热传导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具有保 温功能的电水壶,包括:内胆组件,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PTC加热元 件,设置在所述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上,用于对所述内胆组件内的液体进行 加热保温;固定件,用于将所述PTC加热元件固定在所述内胆组件的外 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通过将PTC加 热元件设置在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上,无需在电水壶的底板上冲压凸台,降 低了工艺难度和工艺成本,而且便于进行清洗。而由于电水壶在对水加热 过程中产生的水垢大部分都沉积在电水壶的底部,因此通过将PTC加热 元件设置在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上,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将PTC加热元件 设置在电水壶底部而由于水垢较多造成热效率低的问题。
同时,电水壶的底板厚度通常要远厚于内胆组件的外侧壁的厚度,因此 将PTC加热元件设置在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上,也能够提高热传导的效率。
此外,由于电水壶的发热管通常设置在电水壶的底部,若将PTC加 热元件也设置在电水壶的底部,会由于空间受限而增加工艺难度,而将 PTC加热元件设置在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上,也降低了工艺难度,更便于工 业设计。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保温功能的电水壶,还可以具有 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件为压片,所述PTC加热 元件通过所述压片设置在所述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通过设置压片, 能够将PTC加热元件牢牢固定于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上,而且方式简单, 易于工业生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片的至少一端固定在所述内胆 组件的外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为了节省对压片 的固定部件,可以仅将压片的一端固定在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上;而为了增 强对保温加热部件的固定,可以对压片的两端均进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件, 所述压片的至少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定位件固定在所述内胆组件的外侧壁 上。其中,固定件可以是螺帽或码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件为环绕所述内胆组件外侧 壁的固定圈,所述PTC加热元件通过所述固定圈固定在所述内胆组件的 外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通过固定圈对 PTC加热元件进行固定的方式方便、简单且实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定圈包括:硅胶圈或弹簧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开关,与所述PTC加热元 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PTC加热元件所在电路的通断;按钮,连接至 所述开关,用于触发所述开关执行开、关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底盖,设置在所述内胆组件 的底部,所述开关和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底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承台,所 述PTC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承台内。所述承台为在所述内胆组件的外侧 壁上向所述电水壶内冲压形成的凹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通过设置承台, 能够增加PTC加热元件与内胆组件的外侧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 降低PTC加热元件的热损失,提高加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PTC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内胆 组件的下部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 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 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的 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的第一视角的外部结 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所示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的第二视角的外部结 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 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所示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 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的整体 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2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内胆组件,11承台,2 PTC加热元件,3压片,4螺钉,5定位 件,6固定圈,7开关,8按钮,9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 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 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 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 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 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 壶,包括:内胆组件1,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液体;PTC加热元件2,设置 在所述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上,用于对所述内胆组件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保温;固定件,用于将所述PTC加热元件2固定在所述内胆组件1的外 侧壁上。
通过将PTC加热元件2设置在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上,无需在电水 壶的底板上冲压凸台,降低了工艺难度和工艺成本,而且便于进行清洗。 而由于电水壶在对水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垢大部分都沉积在电水壶的底 部,因此通过将PTC加热元件2设置在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上,也解决 了相关技术中将PTC加热元件2设置在电水壶底部而由于水垢较多造成 热效率低的问题。
同时,电水壶的底板厚度通常要远厚于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的厚度, 因此将PTC加热元件2设置在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上,也能够提高热传 导的效率。
此外,由于电水壶的发热管通常设置在电水壶的底部,若将PTC加 热元件2也设置在电水壶的底部,会由于空间受限而增加工艺难度,而将 PTC加热元件2设置在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上,也降低了工艺难度,更便 于工业设计。
其中,PTC加热元件2在内胆组件1上的固定方式有多种,以下列举 其中的两种实施例:
实施例一:(如图2至图4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件为压片3,所述PTC加热 元件2通过所述压片3设置在所述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上。
通过设置压片3,能够将PTC加热元件2牢牢固定于内胆组件1的外 侧壁上,而且方式简单,易于工业生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片3的至少一端固定在所述内 胆组件1的外侧壁上。
为了节省对压片3的固定部件,可以仅将压片3的一端固定在内胆组 件1的外侧壁上;而为了增强对保温加热部件的固定,可以对压片3的两 端均进行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定位件 5,所述压片3的至少一端通过螺钉4与所述定位件5固定在所述内胆组 件1的外侧壁上。其中,固定件5可以是螺帽或码仔。
实施例二:(如图5至图6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固定件为环绕所述内胆组件外侧 壁的固定圈6,所述PTC加热元件2通过所述固定圈6固定在所述内胆组 件1的外侧壁上。
通过固定圈6对PTC加热元件2进行固定的方式方便、简单且实 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定圈6包括:硅胶圈或弹簧圈。
其中,硅胶圈可以是阻燃硅胶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开关7,与所述PTC加热元 件2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PTC加热元件2所在电路的通断;按钮8,连 接至所述开关7,用于触发所述开关7执行开、关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底盖9,设置在所述内胆组 件1的底部,所述开关7和所述按钮8设置在所述底盖9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承台 11,所述PTC加热元件2设置在所述承台11内。所述承台11为在所述 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上向所述电水壶内冲压形成的凹台。
通过设置承台11,能够增加PTC加热元件2与内胆组件1的外侧壁之 间的接触面积,进而能够降低PTC加热元件2的热损失,提高加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PTC加热元件2设置在所述内 胆组件1的下部的外侧壁上。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考虑到相关技术中 电水壶的PTC加热元件通常都是设置在电水壶的底部,由于将PTC加热 元件设置在电水壶的底部需要在电水壶的底板上冲压凸台,工艺加工成本 高,且不易清洗;同时,由于电水壶在对水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垢大部分 都沉积在电水壶的底部,若将保温加热器具设置在电水壶的底部,也会由 于水垢较多而影响传热效果,导致电水壶的热效率低。因此,本实用新型 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保温功能的电水壶,能够降低工艺难度和工艺成本, 同时能够提高热传导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 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